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全自动血凝仪对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作者:胡敏;王兵;赵宏斌;张春强;赵智;周兆文;唐锡章;贾代良;梁红锁;郑宏宇;赵学凌

    目的: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兔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为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1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实验室进行.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骨折组(造模后骨折)、创伤组(造模后创伤,不骨折)和固定组(不造模)均行左侧屈髋屈膝位石膏固定;对照组不造模,不固定.各组均于处理后第5,7,9天分别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酶原和凝血酶时间变化.结果:骨折组30只兔中死亡5只,进入结果分析115只.除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外,各时间点各项指标骨折组和创伤组无明显差别(P>0.05),固定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①各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10.58±0.65,11.83±0.28,12.35±0.23,12.18±0.38)s,(P<0.05)].②各组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0.82±0.17,0.85±0.06,1.01±0.02,1.00±0.03,(P<0.05)].③各组纤维蛋白酶原比较:第9天骨折组和创伤组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升高[(2.51±0.23),(2.52±0.17),(1.62±0.15),(1.57±0.33)g/L,(P<0.05)).④各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第9天骨折组明显低于创伤组[(21.78±1.86,25.00±2.58)s,P<0.05],均较固定组和对照组降低[(27.10±2.33,27.00±2.79)s,(P<0.05)].结论:全自动血凝仪能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监测提供较准确、客观和稳定的凝血指标,在本实验中反映了创伤与固定等因素与血凝状态及血栓之间的关系.

  • 两种激光疗法对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及角膜上皮修复的比较

    作者:李雪;胡琦;杨晨霞;李庆军

    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方法,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高度近视治疗视力恢复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方法:2003-06/2004-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分别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140例(272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120例(229眼)进行6~12个月的术后观察.结果: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36例(30%)出现疼痛、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重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245眼(90.1%)裸眼视力在4.7以上,224眼(82.4%)在4.9以上.266眼(97.8%)矫正视力在4.7以上,249眼(91.5%)矫正视力达5.0.267眼(98.2%)达到术前预测视力,其中24眼(8.8%)超出了术前好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197眼(86.0%)裸眼视力在4.7以上,170眼(74.2%)在4.9以上.220眼(96.1%)矫正视力在4.7以上,211眼(92.1%)矫正视力达5.0.225眼(98.3%)达到术前预测视力,其中36眼(15.7%)超出了术前好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134眼(58.4%)角膜上皮术后3 d完全修复,4眼(1.7%)角膜上皮术后7 d完全修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1个月10眼(4.4%)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Ⅰ级,8眼(3.5%)出现HazeⅡ级,其余患者无Haze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避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视眼治疗方法.

  • 模拟失重后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岳勇;赵东风;姚永杰;王春梅;孙喜庆;吴兴裕

    背景:目前对模拟失重的研究大多数只局限于对动脉系统的影响,对静脉系统的影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模拟失重对家兔股静脉壁超微结构及血管重塑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像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材料:实验于2000-12/2001-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完成.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体质量2.0~2.5kg.干预:建立头低位(-20°)倾斜的模拟失重家兔模型.24只雄性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10 d组、模拟失重21 d组,每组8只.用透射电镜观察兔股静脉壁的超微结构.主要观察指标:电镜下观察静脉血管壁内皮细胞、线粒体、内弹力板、平滑肌层的变化及变性情况.结果:实验组家兔股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溶解、消失;空泡变性增多并可见吞噬体;内弹力板变薄且有断裂;平滑肌层变薄,部分平滑肌细胞有变性,间质增多.模拟失重21 d组较模拟失重10 d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在模拟失重影响下,家兔股静脉壁结构发生血管重塑性变化,呈萎缩性改变,模拟失重时间越长,改变越明显.

  • 移植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布林;郑鸿;姜汉国;袁即山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嗅神经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SD大鼠4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40~260 g.随机分为3组:基因修饰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每组16只.均首先行大鼠脊髓损伤造模.基因修饰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分别移植神经生长因子、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修饰的嗅鞘细胞和单纯嗅鞘细胞,脊髓损伤组不做治疗.移植后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对损伤区的脊髓组织切片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主要观察bcl-2(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ax和fas(细胞凋亡诱导基因)阳性表达的情况评估经基因修饰和未经基因修饰的单纯嗅鞘细胞对脊髓神经凋亡的抑制及诱导作用.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基因修饰组细胞凋亡数低于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高.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蛋白表达的顺序为基因修饰组>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组(20.79±6.40,13.54±3.66,9.34±2.12,P<0.05);Fas,Bax蛋白表达的顺序均为脊髓损伤组>嗅鞘细胞移植组>基因修饰组[(24.98±4.32,40.48±2.05),(18.92±4.74,25.54±3.82),(11.78±3.81,16.87±3.30),(P<0.05)].结论:单纯移植嗅鞘细胞其存活时间与分泌有限.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营养因子的主要成员,用神经生长因子和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后可提高嗅鞘细胞的生存时间和提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移植后具有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 纤维蛋白黏合剂的止血作用对烧伤修复植皮的影响

    作者:王永权;彭毅志;李洪彬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应用于烧伤深二度植皮手术中的削痂创面和供皮区创面渗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3-01/05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烧伤后需行植皮手术患者24例,术中选取相邻部位或对称部位的供皮区及削痂创面,进行自身同体对照,实验组创面使用纤维蛋白胶;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创面出血量及止血时间.结果:实验组24例平均出血量为1.04 g,出血时间为5.71 s,对照组24例平均出血量3 46 g,出血时间为86.58 s.试验组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纤维蛋白胶运用于烧伤植皮手术削痂创面及供皮区时,有确切的止血效果.

  • 两种黏弹剂对超声乳化术兔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穆长征;陶仕英;刘华;王晓梅;李艳芹

    目的:观察在超声乳化术中使用两种不同黏弹剂(Viscoat和Amvisc Plus)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1在锦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锦州市亚东眼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进行.3.5月龄纯种日本大耳白兔12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0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为正常的兔角膜内皮细胞),Viscoat组(应用Viscoat弥散性黏弹剂),Amvisc Plus组(应用Amvisc Plus内聚性黏弹剂),每组4只动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 h采用Tomey EM-1000型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定量测定: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边形细胞(正常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百分率;术后6 h光镜下计算内皮细胞存活率;术后6 h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2只大耳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各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②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 h,Viscoat和Amvisc Plus组细胞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平均面积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术后即刻和6 h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率Viscoat组高于Amvisc Plus组[(93.78±3.14)%,(80.77±3.91)%,(P<0.05)].④角膜中央1 mm区域取材的透射电镜切片示Viscoat组角膜内皮损害小于Amvisc Plus组.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分析较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的改变能更灵敏地反映角膜内皮的变化.在相同的手术条件下,Viscoat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能力优于Amvisc Plus.

  • 鸸鹋油对大鼠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中组织修复的影响

    作者:龚震宇;王甲汉;邱学文;李志清;易朝辉

    目的:应用聚维酮碘和鸸鹋油治疗大鼠浅Ⅱ度烧伤,并比较两种药物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完成.10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和鸸鹋油治疗组,每组36只.实验时将脱毛区置于70℃恒温水浴中15 s,制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模型(经病理切片证实,本文统称为烧伤).各组创面分别用生理盐水纱布、聚维酮碘纱布、鸸鹋油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固定后放回笼中分笼饲养,换药1次/d.观察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各组动物分别于伤后1,3,5,10,14 d取创面组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以标记指数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以评估组织创面的修复情况.结果:10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创面愈合时间:鸸鹋油治疗组比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明显缩短[(12.67±0 82),(15.33±0.82),(14.00±0.89)d,F=15.00,P<0.01].②创面愈合率:鸸鹋油治疗组比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明显升高[第7天:(73.94±4.46)%,(20.30±3 85)%,(30.71±4.90)%;第10天:(88.45±4.13)%,(40.10±3.14)%,(63.45±4.21)%;第14天:(98 93±1.68)%,(78.67±3.99)%,(90.41±3.09)%;F=443.96,P<0.01].③病理切片显示鸸鹋油能减轻烧伤创面早期的炎症反应,组织学分析显示鸸鹋油可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④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创面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鸸鹋油治疗组比单纯烧伤组、聚维酮碘治疗组明显升高[第5天:(81.83±4.57)%,(32.50±3.08)%,(34.33±2.58)%;第10天:(78.00±3.00)%,(19.16±3.71)%,(21.83±4.53)%;第14天:(65.00±8.29)%,(11.16±2.63)%,(15.00±2.78)%;F=962.40,P<0.01].随时间推移明显下降(F=95.63,P<0.01).结论:鸸鹋油能加速大鼠烧伤创面组织修复细胞的增殖,加快创面再上皮化,促进创面愈合.

  • fas基因和p53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结构异常与其功能的关系

    作者:刘永波;高建华;刘晓军

    目的:人体内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对生长因子的需要量,以及对生长抑制因子的反应都与正常成纤维细胞不同.探讨fas基因和p53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结构变化与其功能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3/09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热带病研究所完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及基因测序技术,以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为对照,检测瘢痕疙瘩组织标本中成纤维细胞fas全基因编码序列和p53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4~6的基因结构,以其变化判断在瘢痕形成中抑制细胞进程及介导细胞凋亡的功能.结果: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6,8,9及p53基因外显子4,5,6均存在突变,对照组未发现突变.结论:正常皮肤fas和p53基因结构无变异,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as基因和p53基因外显子的突变,致介导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进程等功能丧失,与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关.

  • 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改变的实验

    作者:花嵘;李玺;龙建军;董红燕;李德本;刘军权

    目的:探讨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的改变与胰腺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01在徐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实验科、徐州市心血管研究所实验室完成.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1 h组,缺血再灌注6 h组,每组8只.测定血淀粉酶,脂肪酶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光镜、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结构改变;微循环显微镜检测胰腺微循环的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血流状态;测定胰腺组织干/湿比,了解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缺血再灌注1 h组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高于假手术组[(26.67±9.99)μkat/L,(5.24 1.82)μkat/L,(14.53±3.98)μkat/L,(2.83±1.64)μkat/L,(t=2.603,.49,P<0.05)],缺血再灌注6 h时明显高于假手术组[(41.59±10.95)μkat/L,(10.66±2.61)μkat/L,(t=7.35,7.54,P<0.01)].淀粉酶、脂肪酶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②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形态学改变:缺血再灌注1 h组光镜下呈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表现,缺血再灌注6 h组损伤加重,出现出血、坏死.③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的改变:缺血再灌注1 h组和缺血再灌注6 h组的微动脉口径小于假手术组[(18±6)μm,(20±9)μm,(22±8)μm,(t=2.42~3.85,P<0.05)].缺血再灌注1h组和缺血再灌注6 h组的微静脉口径均较假手术组扩张[(30±8)μm,(35±15)μm,(25±10)μm,(t=2.42~3.85,P<0.05)],缺血再灌注6 h组较缺血再灌注1 h组微静脉口径明显扩张(t=3.69,P<0.05).缺血再灌注1 h组与缺血再灌注6 h组的血流速度均较假手术组减缓[(0.44±0.12)mm/s,(0.21±0.04)mm/s,(0.56±0.03)mm/s,(t=2.42~4.19,P<0.05~0.01)],并且缺血再灌注6 h组较缺血再灌注1 h组血流速度显著减缓(t=5.19,P<0.01).④胰腺再灌注后胰腺组织干湿比的改变:缺血再灌注1 h组胰腺干湿比明显少于假手术组[(26.5±2.3)%,(30.1±2.1)%,(t=3.23,P<0.05)],缺血再灌注6 h组胰腺干湿显著减少[(20.4±2.2)%,(t=8.23,P<0.01)].结论:胰腺缺血再灌注1 h时即发生微循环障碍及组织损伤,再灌注6 h微循环障碍进一步恶化,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胰腺组织损伤与微循环紊乱的发展呈现一致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小鼠巩膜成纤维细胞DNA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潘红卫;高岩;曾骏文

    目的:巩膜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合成参与巩膜重塑和近视发生中的巩膜变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10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和基础医学院完成.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试验测定细胞DNA合成,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胶原合成,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巩膜成纤维细胞DNA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除0.1 μg/L组外,转化生长因子β1各浓度组均能明显促进巩膜成纤维细胞3H-胸腺嘧啶摄人(P<0.05),呈一定范围内的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0?g/L时达到大效应.除0.1μg/L浓度组外,其他各组均能明显促进巩膜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摄入(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在浓度为100μg/L时达到大效应.②电镜下显示巩膜成纤维细胞核仁明显、边移,内质网增多、轻度扩张.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体外培养的巩膜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胶原合成,当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下调时可使巩膜成纤维细胞成分减少胶原含量下降,形成了巩膜变薄的组织学基础.

  • 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对严重深Ⅱ度烫伤大鼠早期炎性神经递质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作者:陶克;陈璧;卢宝弼;胡大海;汤朝武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L-703,606后严重烫伤大鼠P物质免疫活性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实验室完成.选择SD大鼠76只,按随机数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烫伤对照组(24只),L-703,606组(24只),?-七叶皂甙钠组(24只),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动态检测经尾静脉给予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250 nmol/kg)后深Ⅱ度烫伤大鼠(20%TBSA)烫伤后早期72 h创周及空肠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7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703,606组、?-七叶皂甙钠组大鼠创周及空肠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同烫伤对照组具有类似规律.烫伤后早期(1 h)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均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而后逐渐下降.与烫伤对照组相比,L-703,606组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病理性改变明显较轻,且轻于?-七叶皂甙钠组.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非肽类拮抗剂L-703,606能抑制严重烫伤大鼠早期P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为减轻严重烧伤后早期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等炎症反应及局部和全身水肿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 大黄素抑制肺癌Anip973细胞增殖作用的量效关系

    作者:李家宁;吕福祯;肖金玲;鲍永霞

    目的:大黄素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诱导癌细胞凋亡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剂量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nip973增殖抑制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实验于2004-05/1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研试验中心完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活细胞数来比较不同剂量大黄素在不同作用时间内对体外培养的Anip97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DNA相对含量来观察细胞增殖周期变化及其凋亡率.结果:①在一定范围内,大黄素的剂量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凋亡率也越高,给予大黄素干预72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出现凋亡,0,10,20,40,60 ?mol/L大黄素干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9%,9.40%,17.21%,27.85%,40.71%,这些数据显示细胞凋亡作用,随着大黄素的剂量增加而增强(P<0.01).②在大黄素干预条件下,DNA合成前期Anip973细胞比例仍然增加,DNA合成期大黄素可使Anip973细胞比例减少,DNA合成前期阻滞作用随大黄素剂量增加而加强,60 ?mol/L时其阻滞作用强(76.18±1.51,F=150.69,P<0.01).结论:大黄素可明显抑制Anip973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对细胞周期阻滞发生在DNA合成前期,从而产生了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及其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韩丽华;孙佩杰;王和;杨晓霞;王嘉伦

    目的: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病因未完全阐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变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种受体在前列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11在沈阳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完成.选择中国医科大学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增生症标本45块,前列腺癌标本30块及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中12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表达强度为0~++++,>++为强阳性,阳性表达强度高,为细胞分化率强).结果:①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1%,87%,50%).②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组织(90%,71%,58%),而增生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强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1%,8%).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负相关(r=-0.706,P<0.05),增生组织中两者表达无相关(r=0.132,P>0.05),而癌变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78,P<0.01).结论:在病理状态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减弱,而是进一步增加,并且其各自的强阳性率也均显著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这种超敏状态,在基质-上皮的相互作用中介导雄激素的生物学效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雄激素受体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失衡对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发生起关键的作用.

  • 皮肤软组织扩张对静脉皮瓣成活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杨彪炳;唐胜建;郭文君;牟少春;梁晓琴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以及经预扩张后皮瓣成活的安全性变化.方法:实验于2001-03/2002-06在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完成.以新西兰成年兔30只为实验动物,采用自身双耳对照的方法,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成像、酶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以及皮瓣成活面积的测量等手段,观测预扩张静脉皮瓣的微循环变化及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3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内微血管管径由扩张前的(7.2±0.7)?m增至扩张后的(15.6±1.9)pm,微血管密度比值由0.010 8±0.000 2增至0.052 5±0.002 1(t=108.312,P<0.01).预扩张静脉皮瓣的成活率由对照组的(21.89±1.12)%增至扩张后的(85.10±2.32)%(t=134.404,P<0.001).结论:静脉皮瓣经预扩张后,皮瓣内的微血管密度、管径均有明显增加.经预扩张静脉皮瓣的成活率显著提高.

  • 运动与负荷对大鼠骨形态影响的无偏体视学观察

    作者:王军;罗冬梅;吕荣

    背景:由于人体实验骨组织取材困难,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定受到一定的限制.动物实验研究克服了人体实验此方面的局限性,可通过骨组织形态体视学观察测量直接评价骨质量.目的:对大鼠进行运动与负荷实验,以探讨运动对青少年长骨发育影响的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对象:实验于2002-01/0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实验室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重点实验室完成.雄性4周龄SD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随机搭配分成12组,每组10只.方法:使大鼠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同时结合悬吊和负重模型,宰杀大鼠后做右侧胫骨不脱钙切片的四环素、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观察.采用体视学全视野无偏采样方法对不同强度运动和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的生长期大鼠骨量、骨结构、骨代谢等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强度运动组间大鼠胫骨骨组织形态参数变化.②不同形式机械负荷组间骨小梁静态和动态参数的比较.结果:低负荷运动组的骨的重量、骨量、骨结构和骨代谢等多项指标参数随增龄而增长或降低的变化较高负荷运动组和对照组规律.悬吊组骨矿沉积率显著减少,骨小梁相对体积显著减小、厚度明显增大、数量减少以及间距(或分离度)显著增大,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和生物力学性能低于低负荷运动组,而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负重组所有参数均与低负荷运动组相接近.其特点为骨形成和骨吸收活跃,但以骨形成为主;骨抵抗破坏的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皆明显增强.结论:不同强度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发育可产生不同的影响,低负荷运动对骨代谢、骨量、骨组织形态以及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好于高负荷运动.提示儿童少年在运动过程中,适当增加重力负荷,将有助于提高骨代谢和骨的力学性能,进而可提高发育过程中骨的质量.

  • 热传导银质针治疗对股四头肌慢性损伤兔骨骼肌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

    作者:冯传有;陈华;王福根;高谦;王军;侯京山

    目的:观察慢性损伤骨骼肌中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以及热传导银质针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在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实验室完成.新西兰大白兔30只,将27只固定在自制屈伸练习器上作单一右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60次/min,30 min/d,连续14 d,造成股四头肌慢性损伤模型.随机取其中3只模型兔与3只正常兔的股四头肌进行白细胞介素8测定.另外24只模型兔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行热传导银质针松解术:进针点为沿股中线与膑上缘1 cm,2 cm,3 cm水平线交点(三针),以速眠新Ⅱ号(主要成分:氟哌啶醇、保定宁、新保灵、氯安酮等)按0.2mL/kg肌肉注射麻醉,银质针长10 cm,直径1 mm,针刺深度为针尖刺至股骨骨膜,针尾用电脑温控仪加热,温度为60℃,时间10 min.针刺后单笼饲养.对照组兔自然修复,不做任何干预治疗.于术后1,3,7和14 d处死兔子取股四头肌局部肌肉做白细胞介素8水平检测,比较其差异.结果:按实验设计于各时点对两组动物取材进行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所得数据均纳入后的统计分析.①股四头肌慢性损伤模型兔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兔[(408±13)和(40±26)ng/L,t=30.962,P=0.00].②治疗组热传导银质针治疗后1和3 d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升高,3 d时达高峰[(460±14)ng/L],高于同期对照组[(402±14)ng/L];7 d以后下降[(306±13)ng/L],低于同期对照组[(396±13)ng/L];14 d时明显低于对照组[(207±12)和(357±13)ng/L,t=6.986,11.922,20.800;P<均0.01].结论:骨骼肌慢性损伤可导致兔股四头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热传导银质针治疗3 d后因局部炎症反应而使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治疗7 d后因密集热传导针的温热作用和长期松解作用而使骨骼肌中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低于自然修复兔.

  • 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佳转染条件:α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实验

    作者:袁即山;利天增;祁少海;谢举临;徐盈斌;潘姝;张珑娟;孔庆瑜

    目的:选择?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佳条件.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进行.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转染体外培养的第2~6代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记录荧光素在细胞内的空间分布,用流式细胞术作荧光细胞计数和观察细胞凋亡,通过不同细胞接种数量、反义寡核苷酸浓度和脂质体量转染条件的比较,逐步获得各转染过程中的佳条件.结果:①在6孔板上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所用各转染条件未引起细胞凋亡.②其佳转染条件为:接种细胞数量32.25×104/皿,反义核酸浓度150 nmol/L,脂质体量3 ?L/孔;转染后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有荧光素聚集.结论:获得?1(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染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佳转染条件,可为下一步试验提供基础.

  • 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对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比较

    作者:王兵;梁红锁;赵宏斌;张春强;贾代良;胡敏;唐锡章;赵智;周兆文;赵学凌

    目的:术后患肢的固定可削弱肌肉泵的作用,造成静脉血流缓滞,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通过对兔下肢行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固定探讨其对兔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论实验室和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完成.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3.0±0.2)kg,雌雄不限.先行预实验,随机抽取12只,行耳缘静脉麻醉后人工固定兔左下肢伸直位与屈髋屈膝位(模拟石膏外固定),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结果显示兔左下肢屈髋屈膝位可以引起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降低.再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①固定组(n=30),行左下肢于屈髋屈膝位石膏外固定.②空白对照组(n=30),不作任何处理.于固定后5,7,9 d两组动物行组织学观察,各时相点动物均为10只.主要观察:①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测兔左下肢伸直位和屈髋屈膝位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②组织学观察两组兔左股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纳入60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固定为左下肢伸直位兔左股静脉的血流量为(0.064±0.015)cm3/s,左下肢固定为屈髋屈膝位时左股静脉血流量为(0.023±0.010)cm3/s,屈髋屈膝位较伸直位时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降低(t=8.106,P<0.01).②固定组5,7,9 d左股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30%和10%;空白对照组均为0.固定组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兔下肢在屈髋屈膝位时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较伸直位时明显降低,更容易导致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 缺血后处理对异品系大鼠移植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楠;马庆久;褚延魁;何显力;杜锡林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对异品系大鼠移植肝脏肝功能、抗氧化酶活力、脂质过氧化物产物、炎性细胞因子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在体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异品系大鼠移植肝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雄性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12只,行SD大鼠至Wistar大鼠的原位肝移植.①对照组:供肝切除前及移植后无特殊处理.②预处理组:获取供肝前短暂肝脏缺血作为预处理.③后处理组:供肝植入后完全再灌注前,给予多次短暂复灌复停作为缺血后处理.接受肝移植后各组大鼠取6只于再灌注后2 h留取血液及肝脏,检测血清肝功、炎性细胞因子、肝组织过氧化产物和抗氧化酶水平,另6只于再灌注后6 h取肝脏制成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完成实验大鼠72只.①再灌注后2 h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含量:预处理组及后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预处理和后处理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再灌注后2 h肝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预处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560±0.240)?kat/g,(15.981喝毖蟠砗腿毖ご矶砸炱废荡笫笠浦哺卧嗑哂邢嗨频谋?护作用,能够改善移植后肝脏功能,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和单核细胞浸润的减轻可能是缺血后处理发挥其对异品系大鼠移植肝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对小鼠在体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春艳;王颖;李春艳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基因治疗方法对模型小鼠在体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于2001-05/2002-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制作C57BL/6小鼠皮下肺癌模型30只,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及对照组.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24 h内,用反义寡核苷酸及正义寡核苷酸皮下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强阳性为卅,弱阳性为+.通过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计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actin比值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参数.结果:30只模型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平均瘤质量: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义寡核苷酸治疗组分别为(7.83±0.78),(4.49±0.43)和(7.73±0.69)g.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癌周表达强度高于癌内,在对照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义寡核苷酸组多呈强阳性,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组多呈弱阳性.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0/?-ac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组(0.1594±0.025)低于对照组[(0.402 0±0.032),P<0.01],低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义寡核苷酸组[(0.380 5±0.030),P<0.01].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4/?-ac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组(0.307 3±0.021)低于对照组[(0.878 0±0.029),P<0.01],低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正义寡核苷酸组[(0.8481±0.020),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与肿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原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核苷酸能抑制小鼠在体肺癌细胞的生长.

  • 不同剪切力作用与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差异

    作者:张晓娟;颜光涛;张凯;王录焕;薛辉

    目的:应用不同剪切力作用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其在不同时间点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2-07/2004-05在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研究室完成.利用流室装置通过精密蠕动泵提供剪切力,以50 Pa和100Pa两种剪切力作用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从30,60,120,300,420 min 5个时间点取灌流液,对照组为没有施加剪切力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50 Pa和100 Pa剪切力作用下及空白对照组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①两组剪切力作用内皮细胞,其内皮素-1的表达量在开始前120 min均有升高趋势,在30,60,120 min时,50 Pa组和100 Pa组内皮素-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7±2.1),(37.8±3.5),(26.0±2.8)ng/L;(33.6±5.8),(43.3±7.2),(26.5±3.6)ng/L;(45.3±9.4),(53.6±8.6),(32.2±4.7)ng/L,(t=1.835~6.079,P<0.05)].②一氧化氮含量:在30,60,120min时,50Pa组和100Pa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7.5±5.4),(40.2±6.7),(20.7±3.0)?mol/L;(52.7?.3),(63.7?.2),(21.4?.3)?mol/L;(67.8?.9),(84.5?.6),(23.5?.1)?mol/L,(t=1.835~6.079,P<0.05)].100Pa组在60,120min时明显高于50Pa组(t=2.556,3.376,P<0.05).结论:在一定层流剪切力和时间范围内内皮细胞表达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呈递增趋势,保持相对稳定,当时间进一步延长时,其表达失去平衡,具有强烈收缩血管活性的内皮素-1相对增多,提示损伤内皮细胞的因素增加.

  • 骨关节炎Ⅰ号方对抗过氧化氢致软骨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作者:乐宇民;杜建

    目的:选用过氧化氢作为实验软骨细胞DNA的损伤因子,探讨骨关节炎Ⅰ号方预防过氧化氢对软骨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福建省中医学院动物中心完成.骨关节炎Ⅰ号方由仙灵脾、巴戟天、川芎、三七、祖师麻组成.取三四周龄兔关节软骨,经胶原酶Ⅱ消化,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随机分成4组,①骨关节炎Ⅰ号方组加入100 g/L骨关节炎Ⅰ号方药液,②中药加过氧化氢组加入100 g/L骨关节炎Ⅰ号方与1 mmol/L过氧化氢组混合液,③过氧化氢对照组加入1 mmol/L过氧化氢液,④正常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均加入软骨细胞培养体系中培养2 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培养体系中软骨细胞的DNA损伤的程度以彗星细胞出现率和慧星尾长的变化做评估指标.结果:①彗尾样细胞出现率:过氧化氢组彗尾样细胞出现率显著高于中药加过氧化氢组(41%,24%,P<0.05)、显著高于中药组(41%,8%,P<0.0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9%,P<0.01);中药组与正常对照组彗尾样细胞出现率相似(8%,9%).②彗星尾长:正常对照组、中药组DNA荧光图像呈圆形;过氧化氢对照组软骨细胞出现慧星状DNA荧光图像;中药加过氧化氢组软骨细胞也出现"拖尾"现象,但较过氧化氢对照组短(20.295 0±12.841 4,39.398 3±12.536 8,P<0.05).结论:过氧化氢组彗星样细胞出现率,彗星尾长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过氧化氢对软骨细胞DNA具有损伤作用.加入骨关节炎Ⅰ号方进行干预后,彗星样软骨细胞百分率、彗星尾长都明显下降,说明骨关节炎Ⅰ号方具有预防过氧化氢对软骨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 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染色体核型特征和标记染色体的分析

    作者:邹俊华;杨君峥;闵凌峰;柳家英

    背景:肿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肿瘤染色体的改变具有非随机性,一些肿瘤还存在有特异的染色体异常,从而为癌基因的表达提供了细胞遗传学基础.目的: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进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研究其核型特征和标记染色体.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对照实验.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材料:实验于1991-04/1992-05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系完成.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方法:应用低温同步法与秋水酰胺处理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的中期及早中期细胞进行G-显带分析.对每个细胞系计数50~60个分裂相,分析15~16个G-显带核型,包括320条带和500条带左右水平的分裂相.主要观察指标:两个乳腺癌细胞系染色体数目以及结构改变.结果:Bcap-37细胞染色体众数为63,可识别其结构的标记染色体17条;MCF-7细胞染色体众数为56,可识别其结构的标记染色体13条.结论:两个乳腺癌细胞系均有复杂的染色体异常,乳腺癌中染色体结构及数目的异常,它们可能引起肿瘤相关基因DNA序列重排,也可能导致某些染色体DNA丢失,从而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 两种物理疗法干预对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作者:雷季良;赵靖;杨立元;王珂;裴群羽

    背景:周围神经纤维再生环境的改变,可以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速度,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物理疗法可改善损伤部位局部微循环的流速,增进和刺激创伤的恢复进程,因此,对不同物理疗法的选择和照射剂量的控制,可否促进神经纤维再生速度?目的:观察不同物理方法照射对大鼠受损神经纤维再生的促进作用.设计:随机分组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9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完成,雄性SD大鼠15只,体质量185~220 g.干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生物频谱组5只,红外线照射组5只,分别给予相应的物理照射.损伤对照组5只不做照射.3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第14天,取手术侧坐骨神经段切片,以光镜下观察受损神经纤维溃变率的减少间接了解物理疗法对神经受损后的保护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神经断裂处及靠近脊髓侧4点(1,2,3,4 mm)和远离脊髓侧4点(1,2,3,4 mm)受损处神经纤维的溃变率.结果:1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生物频谱组和红外线照射组的坐骨神经纤维与对照组在断裂处的远离脊髓侧神经纤维溃变率无差异(均为100%).②在断裂处生物频谱组和红外线组的神经纤维溃变率明显降低(68%,89%),对照组高(100%).③3组靠近脊髓侧4点神经纤维溃变率呈递减趋势,即越靠近脊髓侧溃变率越低;并且生物频谱组低,红外线组次之,对照组高.结论:受损周围神经修复后,选用物理疗法辅助治疗可使溃变的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有促进和加快神经纤维恢复的作用,其中生物频谱照射法效果更好些.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作者:杨景武;史晓林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该手术对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46%,国外报道为0.08%~9.70%.目的:通过解剖位置的分析探讨THR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因素.设计:以人体解剖标本为研究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3-03/05在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正常人体成年骨盆标本56具,男27具,女29具.方法:对坐骨神经的来源及走行、坐骨神经与髋臼的关系进行测量分析,并对在THR术中拉钩及螺丝钉固定所致坐骨神经损伤,进行详尽测量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坐骨神经与髋臼的位置关系.结果:测出坐骨神经至髋臼底的距离左侧为(6.00±0.85)mm,右侧为(6.00±0.71)mm;坐骨神经至髋臼缘的距离左侧为(13.00±0.75)mm,右侧为(14.00±0.06)mm.坐骨神经在髋臼缘处周径左侧为(32.00±0.28)mm,右侧为(31.00±0.68)mm.髋臼底至坐骨大孔的距离为左侧为(29.00±0.36)mm,右侧为(29.00±0.24)mm.结论:确定拉钩及螺丝钉固定在1~3点及5~6点为安全区.在THR术中陈旧髋臼骨折脱位、拉钩的位置不当、螺钉固定髋臼位置不当均可导致医源因素损伤坐骨神经.

  • 豚鼠内耳开窗修复后对内耳脑干电反应及细胞形态的影响

    作者:高鹏飞;陈文弦;崔鹏程;孙永柱;孙娟

    目的:研究豚鼠鼓阶开窗修复后对内耳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4/10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耳鼻咽喉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杂色雄性豚鼠20只,在耳蜗底周处钻孔,吸净外淋巴液,取小块筋膜填塞瘘口,生物胶封固.分别于开窗术前及修复术后2周行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基底膜剥离铺片,在高倍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的结构.结果:20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开窗术前术后2周的反应阈分别为(0±2.62)dB和(4.96±3.87)dB.开窗术前及修复术后2周脑干诱发电位波Ⅰ~Ⅲ潜伏期无明显改变(t=2.156,P>0.05);毛细胞排列和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鼓阶钻孔开窗修复后对内耳的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

  • 晚期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中:脊髓后角P物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作者:王树森;马雁;罗卓荆;胡蕴玉;王军;姚庆君

    背景: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有无修复价值?如果脊髓神经元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其修复后也预示着感觉功能的缺失. 目的:定量研究周围神经损伤24周后,脊髓后角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设计:建立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模型,损伤后24周为远期观察点,自身对照(对侧空白组),定量化研究.单位: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5在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完成.SD大鼠55只,分成11组,即坐骨神经切断1,2,3,4,6,8,10,12,16,20,24周各组.干预:切断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并结扎其近端的方法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另一侧为对照侧.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试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区的面积.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脊髓后角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纤维的终末分布面积的变化.结果:5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P物质时间序列表示:周围神经损伤后2~6周,P物质在脊髓后角免疫反应区面积下降至低,随之回升,至16周恢复正常,20,24周无明显的进一步变化.②脊髓后角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面积损伤与自身对照侧的比值:1周时1.14,6周时1.13,24周时0.29,各时间点基本相似(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至晚期,脊髓后角及后根神经节细胞合成和分泌P物质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功能尚未受到破坏,脊髓后角已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仍有恢复感觉功能的神经学基础.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细胞外基质的变化

    作者:赵东风;岳勇;杨柏;葛杰;汤志宏;时佳

    背景:既往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骨骼及神经,肌肉病理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畸形足周围软组织变化的研究正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对象:实验于1997-11/2003-08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实验组深筋膜标本来自于15例手术矫正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男11例,女4例,均年龄9个月.对照组选择5例非神经肌肉性疾病及非胶原病死亡患儿.年龄4~21个月,平均11个月.方法: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及非神经肌肉病变死亡小儿的足部及小腿前外侧深筋膜进行免疫组化,切片应用LeticaQ,570c彩色图像分析仪处理系统进行量化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深筋膜的Ⅰ,Ⅱ,Ⅲ型胶原阳性表达及相对含量.结果:实验组足内侧Ⅰ,Ⅱ,Ⅲ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16.43±11.80,132.91±8.88,184.40±1182;对照组分别为169.28±8.17,176.33±9.47,194.38±5.87.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挛缩组织Ⅰ,Ⅱ,Ⅲ型胶原含量均有增加,Ⅰ型胶原增加显著,Ⅲ型次之,Ⅱ型增加少.且Ⅰ,Ⅲ型胶原呈负相关.Ⅱ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可能为伴随现象.它与Ⅰ,Ⅲ型胶原无相关性.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符合组织器官纤维化及一般瘢痕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能为足内侧的纤维化所引起.

  • 炎性痛小鼠脑内3种环氧合酶亚型的变化及不同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的镇痛效应比较

    作者:路志红;熊晓云;孟静茹;刘振国;王志鹏;梅其炳

    目的:比较炎性疼痛小鼠脑内环氧合酶1、环氧合酶2及环氧合酶3的表达变化,以及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单独或联合应用后的镇痛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3-01/12-20在第四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138只小鼠足底注射甲醛溶液诱导炎性痛.①用54只小鼠放射免疫分析及54只小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评估脑环氧合酶1、环氧合酶2及环氧合酶3在甲醛溶液注射前、注射后1,12 h,1,3,7,14,30,60 d的变化(升高表示疼痛增强).②3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3 mL;SC-560组灌胃SC-560(环氧合酶1选择性抑制剂)300?g/kg;NS-398组灌胃NS-398(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150?g/kg;吲哚美辛组灌胃吲哚美辛(低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300?g/kg;以上各组灌胃1次/d,连续2个月.NS-398+SC-560组前1个月灌胃NS-398 300?g/kg,后1个月灌胃SC-560150?g/kg,1次/d.应用行为学测定各组动物在甲醛溶液注射前、注射后1,12 h,1,3,7,14,30,60 d对热痛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表示热痛敏感性下降).结果:①甲醛溶液注射前、后环氧合酶的表达:108只小鼠环氧合酶2在注射后12 h,3 d升高显著(P<0.05),环氧合酶1在注射后14 d,30 d,60 d升高显著(P<0.05).在整个观察时限内环氧合酶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②对热痛刺激的反应时间:注射甲醛溶液的30只小鼠均出现对热痛刺激反应时间的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NS-398+SC-560组反应时间明显较长.NS-398组动物在注射后1,12 h,1,3 d对热痛刺激反应时间明显延长.SC-560组动物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均未出现热痛刺激反应时间的改变.吲哚美辛组对热痛刺激反应时间明显短于NS-398+SC-560组而长于SC-560组.结论:与单纯使用环氧合酶1或环氧合酶2抑制剂相比,早期应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结合后期应用环氧合酶1抑制剂对炎性痛有更好的镇痛效应.

  • 强啡肽对大鼠脊髓电生理改变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

    作者:陈语;杨笑;祖启明;项良碧;刘贵堂;李明;侯铁胜

    目的:强啡肽参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过程,应用体感运动诱发电位可以监测脊髓电生理的改变以及强啡肽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10在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健康、封闭群雄性SD大鼠94只,将94只蛛网膜下腔插管后大鼠按鞘内注射不同药物按随机数分为:①正常组4只,不行鞘内注药.②对照组6只,鞘内注射生理盐水.③强啡肽组:生理盐水+30 nmol强啡肽A(1-13).④强啡肽+nor-BNI(Kappa受体拮抗剂)组:30nmol强啡肽A(1-13)+100 nmol nor-BNI.⑤强啡肽+MK-801(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组:30 nmol强啡肽A(1-13)+100 nmolMK-801.每组分1,3,7,14 d 4个时间组,每组7只动物.注射药物均以生理盐水配成10?L溶液,强啡肽A(1-13)在nor-BNI或MK-801鞘内注射后15 min应用.所有动物在注药后应用电生理技术观察大鼠运动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①正常组动物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2.35±0.26)ms,波幅(26.84±4.19)?V.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1.88±0.28)ms,波幅(20.76±2.50)?V.②单纯鞘内注射强啡肽组在注药后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值均变小,3 d时有些动物仅存痕迹波,波型变宽,潜伏期逐渐延长,传导速度减慢.注药后1,3 d时波幅和潜伏期与注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诱发电位3 d时不但没有恢复,而且继续加重.③单纯注射强啡肽的各组动物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在7,14 d时也没有明显恢复.而联合鞘内注射nor-BNI或MK-801组的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在1~3 d时与强啡肽组差异不显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而在7,14 d时则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较强啡肽组的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短、波幅大,与强啡肽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1).④强啡肽A(1-13)联合注射nor-BNI组与MK-801组两组间对脊髓电生理损害的改变类似,强啡肽A(1-13)+nor-BNI组的损害表现小一些,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⑤实验中观察到运动诱发电位的表现与大鼠的运动功能相符合,运动诱发电位的恢复预示着运动功能的恢复.结论:强啡肽鞘内注射能导致脊髓电生理损害,而应用nor-BNI和MK-801干预后,均能部分对抗强啡肽对大鼠脊髓电生理的改变作用,出现了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的改变,提示这两组大鼠的运动神经纤维破坏较少,恢复快,再生多,证明了强啡肽对脊髓神经确实有继发性损害作用.

  • 杏多糖粗提物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曾献春;江岩;刘金宝

    目的:从杏果肉中提取杏多糖粗提物,探讨其体外抑瘤功效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6/08在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动物实验室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杏多糖各剂量组的抑瘤效果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以细胞免疫为主,探讨体内抑瘤作用的机制.结果:杏多糖400 mg/kg剂量组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抑瘤率为31.71%;杏多糖400 mg/kg剂量组可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杏多糖400 mg/kg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均有诱生作用,可刺激肿瘤坏死因子?接近正常水平(P<0.05).杏多糖各剂量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与荷瘤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杏多糖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和增殖可以提高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 缺氧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9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及金雀异黄素的抑制作用

    作者:袁志兰;周青;王斌;戈应滨;袁孝如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9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及金雀异黄素对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12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室完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缺氧(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体积分数为0.95的N2)2,12,24,36 h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该区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细胞用50,100,200μmol/L金雀异黄素和50μmol/LPD98059预处理后缺氧2和24 h,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9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①缺氧2,12,24,36 h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是正常组的2.6,3.1,8.4,2.9倍(P<0.05,n=8).②缺氧2 h:50,100,200μmol/L金雀异黄素和50?mol/L PD98059可以抑制缺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51.1%,71.6%,79.7%和55%(P=0.01,n=10),蛋白表达分别为(97.00±12.79),(58.85±20.21),(37.93±14.41),(57.83 ±9.66)ng/L.③缺氧24 h:50,100,200μmol/L金雀异黄素和50?mol/L PD98059可以抑制缺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55.0%,78.7%,90.7%和67.2%(P=0.000,n=10),蛋白表达分别为(189.60±20.20),(117.70±21.97),(49.7±13.17),(86.33±12.47)ng/L.结论:缺氧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诱导呈时间依赖性;金雀异黄素可以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抑制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19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上调.金雀异黄素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也呈浓度依赖性.

  • 个体化治疗方法对颈源性头痛患者镇痛效应分析:盲法评估

    作者:王春晓;于卫;吴军;赵国栋

    目的:由于颈源性头痛病因较多,准确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镇痛效应.方法:选择2003-08/2004-06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痛症门诊治疗,符合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27例.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体征应用不同的方法:药物治疗、痛点阻滞、手法治疗、小针刀、星状神经节和硬膜外阻滞,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镇痛评分,0分为低分,10分为高分,治疗后随访半年,按照治疗前后月头痛天数和头痛强度(视觉镇痛评分)的改变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纳入27例患者,3例未能按要求完成治疗,2例治疗后半年内未能随访到,进入结果分析22例,随访率81%(22/27).患者治疗后视觉镇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9±1.7),(6.7±3.8)分,P<0.001].治疗后头痛月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3.5±1.5),(11.1±4.3)d/月(P<0.001)].结论:针对不同病因采用个体化方法治疗,使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少了68%,视觉镇痛评分降低了57%,说明治疗效果明显.

  • 通用型脊柱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改善腰椎滑脱患者下腰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作用

    作者:李书纲;邱贵兴;翁习生;田野;林进;王以朋;仉建国;金今;沈建雄;赵宏

    背景:腰椎滑脱症患者多有下腰痛和下肢行走障碍的症状表现,目前手术治疗以应用内固定器较多.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下腰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的干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前后对照疗效分析.单位: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对象:2001-09/12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8.5岁(42~72岁).有下腰痛症状者16例,有下肢跛行症状者15例;术前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6例.方法:对16例患者均采用脊柱后路椎管减压及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体、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手术.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3,6,12,18,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采用Yuan的评价标准评估下腰疼痛症状及下肢活动情况.术中及术后末次随访均以X射线片评估椎体滑脱复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下腰及下肢功能活动情况.②滑脱椎体复位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18~24个月).①下腰疼痛症状消失15例,无变化为1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步态正常15例.②术中及末次随访时X射线结果显示滑脱椎体均完全复位,滑脱复位率为100%(16/16).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于腰椎滑脱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腰椎复位效果,改善患者腰背痛及下肢跛行症状.

  • 序贯与无序组合康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农军

    目的:比较序贯与无序组合康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序贯康复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二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22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四位一体综合疗法,即颈部药物热疗、颈椎渐进间歇牵引、家庭康复巩固及药物辅助增效,10 d为1个疗程,间隔3 d进行下一疗程,共1~3疗程.对照组按上述方法无序或选择性组合进行.完全或部分缓解为有效,未获缓解或加重者为无效.治疗后每疗程末进行组间疗效比较,6个月后进行组内疗效及复发率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每疗程结束后无效者进行下一疗程,有效者自愿继续或退出.①治疗组第1,2疗程的有效率(77.3%,90.0%)均高于对照组(44.5%,60.3%)(x2=23.39,15.86,P<0.01),但第3疗程的有效率(58.2%)低于第1疗程(x2=6.86,P<0.01).②6个月后治疗组第2,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疗程[9.7%,1.6%,23.5%(x2=4.05,P<0.05;x2=18.33,P<0.01)];对照组第3疗程的复发率分别低于第1,2疗程[11.1%,71.4%,34.2%(x2=9.06,P<0.01;x2=3.96,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2%,90.9%,(x2=4.32,P<0.05)],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5.9%,51.0%,(x2=5.60,P<0.05)]. 结论:与无序组合法相比,序贯康复法能显著提高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改善症状,控制复发,且合适的疗程更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眩晕/治疗 颈椎 康复
  • 应用不同术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学变化并与单纯脊柱手术患者比较

    作者:谢恩;罗卓荆;张子如

    目的:探讨接受不同手术方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自身免疫反应的变化,并与单纯脊柱手术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分析免疫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04-01/06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拟行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20例,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36例与接受脊柱手术的非腰椎间盘突出(对照组)患者22例.于手术前和术后1,3,5,7,14 d采集晨起空腹外周血样.采用免疫单向扩散法检测IgG,IgM.临床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的分化抗原,采用荧光标记的单抗检测.采用LBY-XC全自动血沉测试仪测定血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8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外周血液IgM、IgG水平: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中术前外周血液IgM、Ig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01).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术后下降很明显(P<0.001),并且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术后第1,3,5天的下降幅度和下降速度大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P<0.001).两组术后第7,14天显示了较大的下降.②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水平: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及对照组术前相差不大(P>0.05).术后3组都明显上升(P<0.001),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术后第1,3,5,7天的上升幅度和上升速度大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及对照组,但无显著区别(P>0.05).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术后第14天显示基本趋于一致.③外周血液CD4、CD8、CD4/CD8水平: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术前外周血液CD4、CD8、CD4/CD8水平比对照组高(P<0.001).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术后上升很明显(P<0.001),并且前侧经腹膜外腰椎间盘完全摘除术组术后第1,3,5,7天上升幅度和上升速度大于后侧部分椎间盘摘除术组,但差别无意义(P>0.05).3组术后第14天显示基本趋于一致.结论:不论何种手术方式,都使患者在接受椎间盘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发生明显改变,检测IgG,IgM及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能够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说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着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且其术后免疫状态的改变也提示手术能够减缓或不同程度阻断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

  • 氨基葡萄糖筋骨素片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人体试食试验

    作者:胡大佑;肖萍;符诗聪;仲伟鉴;冯伟;张凤华

    目的:观察氨基葡萄糖筋骨素片对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晨僵,关节屈曲及行走能力等骨关节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的效果.方法:2003-12/2004-0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伤科门诊收治骨性关节炎患者101例,按性别、年龄、关节炎病程和X射线分级分为试食组51例,对照组50例,试食组服用氨基葡萄糖筋骨素片,2片/次,2次/d,对照组服用外观与氨基葡萄糖筋骨素片相同的淀粉安慰剂,服用方法与试食组一致.观察试食组试前后症状积分中(膝关节休息痛、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膝关节屈曲、行走能力)7个项目的变化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试食前两组的症状积分没有差异[试食组(6.20±3.23)分,对照组(6.06±2.95)分(P>0.05)],经过2个月的试食之后,两组的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不同[试食组(2.88±3.12)分,对照组(4.50±3.09)分,(P<0.05)],试食组降低更加明显.治疗前后两次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试食组(3.31±2.67)分,对照组(1.59±2.37)分,(P<0.001)].结论:氨基葡萄糖筋骨素片能降低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积分,同时又具有改善膝关节骨关节屈曲功能和行走能力的作用.

  • 旋转试验与冷热水试验检查前庭功能的结果比较

    作者:雷磊;赵承军;韩东一

    背景:判断前庭功能的方法有冷热试验及旋转试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如何?目的:观察旋转试验与冷热水试验检查前庭功能结果的一致性.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评估方法学优异性的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对象:选择1990-04/1996-12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因眩晕、耳聋耳鸣就诊的门诊及病房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用Hallpike冷热水试验检查结果均显示前庭功能异常,且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16~74岁,平均(37±3)岁.单侧异常91例,双侧异常9例.前庭功能异常判定标准为[建侧眼震慢相角速度(slow phase velocity,SPV)-患侧SPV/健侧SPV-患侧SPVX100%]≥15%,上述比值<15%判定为正常.方法:对患者进行旋转试验,分别采用正弦摆动和旋转骤停两种刺激方式,其中正弦摆动试验刺激幅度为90°,频率为0.167Hz;骤停旋转试验,1°~2°/s2加速度达峰速90°/s,恒速旋转至眼震消失后骤停进行测试.主要观察指标:骤停旋转试验及正弦摆动试验结果.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双侧异常者9例,8例诱发出眼震,1例双侧听神经瘤旋转试验未诱发出眼震.其他患者旋转试验均诱发出眼震.冷热水试验单侧异常的91例患者中有2例由于不愿接受骤停旋转试验而未做.正弦摆动试验检查64%(58/91)患者前庭功能异常,骤停旋转试验检查61%(54/91)患者前庭功能异常.结论:旋转试验中的正弦摆动试验和骤停旋转试验可检查出前庭功能异常,但与冷热水试验结果不完全相符.

  • 耻骨结节处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股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的疗效评估

    作者:江亿平;侯京山;王福根

    目的:观察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对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01-08/2004-08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病房诊治无外伤的大腿内侧、膝关节内侧疼痛患者75例,作为耻骨结节肌肉附着处软组织慢性损伤治疗组,采用一次耻骨结节银质针松解术进行治疗,治疗后3,6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2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疗,随访3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患侧耻骨结节压痛点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疼痛改善情况(10分为严重,0分为无痛),于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进行评分,并对患者进行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评分.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67例,6个月随访54例,对照组3个月随访20例.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目测类比评分接近(6.4±0.7,6.8±0.6,t=77.1,P>0.05),治疗组3个月后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3.3±0.3,6.4±0.7,t=55.9,P<0.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3.3±0.3,6.6±0.7,t=69.3,P<0.001).②治疗组症状改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46.7±0.87)%,(0.25±0.03)%,t=66.4,P<0.001].③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低(3.8±0.4,6.2 ±0.6,t=48.4,P<0.001),症状改善评分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t=51.1,P<0.001).结论: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能解除肌痉挛和肌挛缩,消除压痛点,改善患者疼痛和不适的自觉症状,效果确切.

  • 跟骨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对足功能恢复的影响:6个月随访盲法评估

    作者:沈奕;王伟力;韩晓峰

    背景:移位的跟骨骨折多需手术治疗.由于术后缺少早期的康复锻炼,许多患者虽然得到了良好的手术复位,却未获得相应的良好功能.目的:比较累及关节面的移位跟骨骨折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功能锻炼对足部关节功能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的回顾性分析,盲法评估.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对象:2000-10/2003-06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骨科收治的累及关节面的移位跟骨骨折患者64例(72侧)男40侧,女32侧;年龄22~68岁.根据术后功能锻炼情况分为两组,1周锻炼组34例患者38侧,男20侧,女18侧.6周锻炼组30例患者34侧,男20侧,女14侧.方法:6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功能锻炼方法,而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不同,分别于术后1,6周开始功能锻炼,锻炼6周.6个月后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50分)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时距小腿关节的活动度和前半足的稳定性及步态.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两组患者术后患足功能.次要结局: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个月随访率100%.①Maryland足部评分:1周锻炼组34例(38侧)平均为87.8分,6周锻炼组30例(34侧)平均为73.2分,两组比较差异意义显著(P<0.01).②并发症:1周锻炼组切口愈合不良3例,经换药2周愈合,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6周锻炼组中切口愈合不良2例,经换药2周愈合,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获得良好的足及距小腿关节功能是有益的,且不存在非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功能恢复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刘洪涛;杨大志;王多;朱杰诚;镇万新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经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 064 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 200 U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患者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x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x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者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 高频电疗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腰腿痛的影响

    作者:贾程森;何成奇;汤颖珍;魏清川;吴涛

    背景:颅脑损伤后,血液进入脑脊液,混合后的脑脊液其比重大于正常值,蛋白质不同程度增高,白细胞也增加,腰骶丛神经根所处的生化环境发生改变,使其受到刺激,产生根性疼痛.目的:观察高频电疗法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腰腿痛的效果.设计:分组对照观察.

  • 工业设计人员颈椎X射线表现调查

    作者:王立东;王志义;禹向国;宋哲

    目的通过颈椎X射线片检查及问卷调查工业设计人员群体颈椎骨性结构异常发生率,以及高枕习惯对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影响.方法于2004-03/06对锦州石油化工公司从事工业设计职业的135人进行了颈椎X射线片检查及问卷调查.男71人,女64人.按年龄段分为3组,28~34岁组39人,35~44岁组45人,45~54岁组51人.观察不同年龄组颈椎骨性结构异常检出率及高枕习惯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5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颈椎X射线片异常检出率为81%.②28~34岁,35~44岁和45~54岁组颈椎X射线片检查,异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79.5%,75.6%,84.3%,P>0.05).③有无高枕习惯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无明显差异(发生率分别占53%,58%,P>0.05).结论①该人群的颈椎骨性结构异常发生率较高.②颈椎骨性结构应力异常与年龄无明显关系.③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与有无高枕习惯无关.

  • 青少年鼻咽癌30例远期生活质量与局部放射治疗剂量的关系:5年随访

    作者:孙丽萍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青少年鼻咽癌患者远期生活质量与局部放射治疗剂量的关系.方法纳入辽宁省肿瘤医院放疗科1986-01/1999-12收治的18岁以下鼻咽癌患者30例.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后,随访5年.观察患者5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因地址改变脱落3例,其余27例5年生存率为52%(14/27).此14例病灶治疗剂量均大于70Gy.面颈部放射性皮炎3例(21%,3/14)龋齿4例(29%,3/14),耳聋1例(7%,1/14),垂体功能减退2例(14%,2/14),放射性脑病2例(14%,2/14).结论根治性放射治疗对大多数青少年鼻咽癌远期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增加局部剂量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 家庭手法矫治先天性拇指扳机指的效果评价

    作者:宋子卫;何学胜;刘传太;林丹舟

    目的通过给予先天性拇指扳机指患儿家庭内手法矫正的康复指导,探讨对该病患儿行保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1996-01/2003-06解放军第三○三医院骨科治疗的先天性拇指扳机指患儿共27例36指.男12例,女15例;年龄6个月~6岁.均有拇指指间关节屈曲畸形,伸直困难或弹响.对27例36指的先天性拇指扳机指行家庭内手法矫正与外固定治疗.每3周到医院复查,观察畸形拇指的矫正效果.矫正的标准为拇指的屈曲畸形消失,掌指关节部硬节消失,拇指各关节自主活动正常且没有弹响.结果27例36指均进入结果分析.27例36指先天性拇指扳机指平均治疗21个月均获治愈.随访1年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手法矫正并家庭治疗的方法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拇指扳机指有效,需要较长时间可以治愈.

  • 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作者:李大军;江亿平;侯京山;王福根

    目的比较硬膜外隙注药与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疗法组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50例.注药组应用硬膜外隙注射利多卡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及生理盐水混合液,每5天注药1次,共4次;手法组采用脊柱牵扳手法,间隔1周施行1次,共两次;联合组为上述两种方法并用,每注药2次后行手法1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临床体征改善率.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每组50例.治疗后3个月疼痛数字评分注药组低于手法组(2.06±2.51,3.53±3.72),联合组(1.12±2.83)低于注药组(x2=1.61,P<0.05).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的优良率高于注药组、手法组[88%,78%,74%,(x2=6.254,P<0.01)].结论硬膜外隙注药、脊柱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高疗效,两者组合应用疗效更好.

  • 弹力加压时间对大腿供皮区瘢痕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巧君;王英彩;刘习敏;刘巍;赵红芳

    目的观察分组弹力加压包扎时限对大腿供皮区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10/2003-09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外科住院植皮患者256例.选择患者大腿前内侧、中厚层未感染皮片,年龄、性别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24例.实验组用自黏性弹力绷带分别持续加压包扎3个月(41例),6个月(53例),12个月(38例).对照组伤口愈合后不再加压包扎.按"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评定瘢痕是否形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5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瘢痕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79%,54.03%,x2=16.84,P<0.05),实验组弹力加压12个月瘢痕形成率显著低于3个月(18.42%,46.34%,x2=17.12,P<0.05).结论弹力加压时间延长,术后应用6~12个月时能显著降低瘢痕形成.

    关键词: 瘢痕 移植 自体 绷带
  • 颈椎前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

    作者:吴广森;马远征;陈兴;靳安民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 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的生物力学意义

    作者:孙洪江;李书奎;马世云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选择1994-07/2002-03在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4例,伴发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29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5例.患者34例术前均行MRI检查,常规行矢状位及水平位、T1及T2加权像扫描.观察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脊髓受压、受损的程度.结果①病变3个节段以上29例,占85%.受累节段椎体前后缘可见低信号突出物.②病变节段硬膜和脊髓受压变形,受累节段前方或前后方压迫脊髓,在水平横断面上显示脊髓弯曲、变扁、凹陷,向前后或两侧移位,矢状纵切面显示颈脊髓呈蜂腰样或串珠样改变.多节段受累者脊髓变细较明显.③脊髓内呈T2高信号即囊变、空洞、软化者9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MRI表现论证了颈椎的多节段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显示颈椎退行性改变终是多节段性的.脊髓受压变形的MRI表现均是脊髓受压应力、张应力和脊髓弹性蠕变的生物力学作用的结果.

  •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10例报告

    作者:王爱民;杜全印;孙红振;郭庆山;尹良军;王子明;蒋耀光

    目的探讨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1-09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科行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患者10例.术后颈围固定时间4~6个月,均随访12.9个月,并于术后立即和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高度、后凸成角及颈椎弧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X射线显示颈椎高度术后较术前平均增加4.16 mm,随访时平均丧失1.56 mm;颈椎弧度平均增加15.8°,后凸成角平均增加1.3°;全部获骨性融合.结论三四个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重建颈椎生理弧度,恢复减压后植骨的高度和重建颈椎生理曲线,维持理想的颈椎高度能使皱折的黄韧带紧张,椎间孔扩大,缓解和防止颈髓和神经根受压,获得良好能效果.

  • 早期康复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伟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要求膝关节能够达到负重、伸屈、外展及旋转功能,稳定性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康复活动,可以大限度地改善假体膝关节功能.术后康复活动是否得当,成为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早期活动关节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锻炼程序容易掌握,可较快的恢复功能.

  • 颈后路经颈髓前方磨除骨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报告

    作者:陈福;关国发;赵承斌;李雪松;魏宝军

    背景:临床上颈前路、颈后路治疗颈间盘突出方式较多,但因椎间融合器(cago)置入,C3-4椎体后缘骨赘较大,前路无法进入;行后路椎板减压后,患者症状无改善,此时只能经后路去除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和间盘组织.

  • 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手术方式及术后换气功能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姜文军;方辉;张旭华;杨景田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和术式对术后换气功能变化及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6/2003-04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及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住院拟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30例.采用美国森迪斯Vam-22型肺功能仪,i-TSAS血气分析仪,对3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进行监测,观察换气功能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术后换气功能3 d内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7 d后逐渐恢复正常.30例肺癌患者术前通气功能正常的有21例(70%,21/30),轻度肺功能障碍的有6例(20%,6/30),中度肺功能障碍的有3例(10%,3/20).结论不论患者术前肺功能状态如何或采取何种术式,术后换气功能改变规律基本相同.术后并发症发生与术前肺功能有明显关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术前通气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增加,其出现的时间与术前肺功能无关.

  • 股四头肌成形术后即刻行止痛泵辅助持续性膝关节被动活动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14个月随访

    作者:梁德勇;王禹祥;朱悦

    目的探讨止痛泵辅助下术后即刻行持续性膝关节被动训练对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患者膝关节僵硬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0-08/2003-0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就诊拟行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的患者20例,采用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术后在止痛泵辅助下即刻行持续膝关节被动活动.根据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屈膝功能评定.屈膝>100°为优,80°~100°为良,50°~80°为可.结果20例患者均接受了14个月的随访.14个月时屈膝功能由术前平均26°增至95.8°,参照Judet的疗效评定标准优70%(14/20),良25%(5/20),可5%(1/20),优良率95%(19/20).结论改良的股四头肌成形术术后即刻在止痛泵辅助下行持续关节被动活动,有利于膝关节屈曲功能的恢复.

  • 经关节镜治疗髌骨软化症术后早期和持续3个月内的等速力量训练

    作者:葛孚章;宋洪强;朱宝林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方法配合术后早期持续功能锻炼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05/2003-11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髌骨软化症患者47例.经关节镜技术治疗后5 d,再接受等速力量训练3个月,训练步骤:①本体感觉练习.②膝关节活动等长练习.③膝关节等速练习.④术后第5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练习.并观察其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随访1年,膝部无疼痛,活动无不适,髌骨研磨试验阴性35例,上下楼梯及半蹲位时轻度疼痛,髌骨研磨试验弱阳性12例.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对髌骨软化症治疗,配合术后早期及3个月内持续等速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

  • 程控坐式脊柱治疗器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2例效果分析

    作者:骆书信;杜洛民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专门与手法配合应用的程控坐式脊柱治疗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10/2004-08三门峡市离退休职工医院采用自行研制的程控坐式脊柱治疗器配合专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862例,治疗1~3次.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与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运用改进的腰腿痛评分量表和疗效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 8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临床治愈1 403例,好转403例,未愈56例,总有效率97%.6个月内复发32例.每次治疗过程均在2~5 min完成,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坐式脊柱治疗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的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简便快捷.

  • 肘关节功能训练不当致尺骨二次骨折的个案分析

    作者:李韵;董薇红;曹蔓琳

    通过分析1例肱骨骨折愈合后进行肘关节功能训练过程中二次发生尺骨骨折的原因,说明骨折患者不能盲目进行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愈合的病理过程,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

  • 同种与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诱导供者皮肤移植免疫耐受

    作者:王锡华;吴军;解志杰;袁军;贺伟峰;陈希炜;易绍萱

    目的:探讨同种异种胎胸腺混合移植达到供者皮肤移植的耐受.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实验室完成.将F344大鼠胎胸腺和C57BL/6小鼠胎胸腺混合移植到BALB/C裸小鼠的双肾包膜下4个月后,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裸小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细胞,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了解T细胞对ConA以及同种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异基因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期.结果:①混合移植胎胸腺4个月后,受者裸小鼠外周血中CD3+和CD4+T细胞占总白细胞的25.9%,正常裸小鼠外周血中CD3+和CD4+量极少(2.43%).②受者T细胞对ConA以及无关的SD鼠异种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强(刺激指数分别为23.23与12.75),而对供者F344及C57BL/6淋巴细胞不发生增殖反应(刺激指数分别为1.12与0.98).③受者对供者F344及C57BL/6鼠皮肤移植物86 d不发生排斥,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15 d即发生排斥.结论:受体对胸腺供体来源的F344和C57BL/6皮肤及宿主本身的BALB/C皮肤移植耐受,而对无关的SD鼠皮肤移植物较短时间内即发生了排斥,并且抗DNA自身抗体水平与正常鼠相似.表明同种和异种胸腺混合移植后受体可重建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并能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发生.

  •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半月板损伤

    作者:熊建义;王大平;肖建德

    背景:半月板游离缘为无血运区,损伤不易自然愈合,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促进下产生纤维组织愈合.目的:采用组织工程软骨与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并进行的效果比较.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实验.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对象:①选择生后3~5 d青紫兰兔10只用于纤维软骨细胞的提取.②选择健康成年青紫兰兔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组和组织工程软骨组,每组12只.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将10只生后3~5 d幼兔处死后提取纤维软骨细胞进行培养,制成软骨细胞含量约为12×108 L-1的组织工程软骨.将36只成年兔造成半月板(0.7×0 3)cm全层裂伤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裂伤不用任何填塞处理,纤维蛋白黏合剂治疗组用纤维蛋白黏合剂注入裂口,组织工程软骨组用组织工程软骨注入裂口.3组动物分别于术后2,6,12周各处死4只,每次每组取8个半月板,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主要观察指标:兔半月板损伤模型标本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3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半月板损伤模型标本大体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半月板损伤裂口均未愈合,未见组织填充;纤维蛋白黏合剂组及组织工程软骨组的全部半月板伤口均已被组织填充.②兔半月板损伤模型标本组织学检查结果:空白对照组术后2~12周裂口边缘无软骨细胞增殖;纤维蛋白黏合剂组术后12周,缺损边缘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与邻近组织连接较紧密,形成瘢痕组织愈合;组织工程软骨组术后12周,缺损处可见软骨陷窝及软骨囊,软骨细胞成团状.结论:组织工程软骨在受体内可成活,可形成纤维软骨样愈合,形成软骨细胞特有的生物学标志,但修复的组织与邻近正常半月板组织及正常软骨的胶原排列有明显差异.

  • 羟磷灰石骨水泥载药后的体外特性

    作者:陈德敏;杨莽;张彩霞

    目的:羟磷灰石骨水泥是新一代室温下可自固化的骨缺损修复用生物活性骨水泥材料.探讨羟磷灰石骨水泥作为药物载体在载入去甲万古霉素药物后对其物理特性和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3/2003-05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实验室完成.在羟磷灰石骨水泥中加入去甲万古霉素药物形成复合体,然后对不同载药量的复合体的基本参数进行测定以观察载药量对羟磷灰石骨水泥的固化反应、凝固时间、抗压强度和表面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复合体的抑菌活性和抑菌周期.结果:药物载入后可降低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和凝固时间,但不影响固化反应;对药物的抑菌活性也无明显影响,药物以无定形形式存在于骨水泥的孔隙中.结论:羟磷灰石骨水泥中载入去甲万古霉素后其体外特性未见明显影响.

  • 新鲜羊膜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对急性眼化学烧伤的修复

    作者:宫玉波;陆晓和;张永强;袁伟;彭小娟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对急性眼化学烧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急性眼化学烧伤的视功能恢复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2001-01/2002-08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收治急性眼化学烧伤患者12例12眼,于伤后1~5 d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新鲜人羊膜移植重建眼表,随访观察羊膜植片情况、眼表上皮化时间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12例12眼眼表面重建成功,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无新生血管、假性胬肉及角膜上皮缺损.7眼角膜透明,3眼角膜云翳,1眼角膜斑翳,1眼角膜白斑,视力均不同程度的提高,11眼脱盲.结论:新鲜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是修复急性服化学烧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烧伤 羊膜 角膜缘 移植
  • 构建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快捷高效分离培养的方法

    作者:朱堂友;郝飞;伍津津;位争伟

    目的:将显微法和两步酶法相结合,构建快捷分离培养纯的人头皮毛囊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的方法.方法:从真皮-皮下组织交界处横断头皮,拔出脂肪组织中的完整毛囊,解剖显微镜下分离出毛乳头和真皮鞘,毛囊毛乳头用2 g/L胶原酶37℃孵育4 h左右后悬浮培养;真皮鞘碎片接种在涂有胶原的培养板中.培养的细胞用?-平滑肌肌动蛋白组化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及鉴别.结果:获得纯化的毛乳头细胞和真皮鞘细胞.结论:将原有两方法结合后的新技术,既达到了快的目的,也解决了细胞纯度问题,是高效的人毛囊真皮成分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 微电流刺激表皮角朊细胞体外增殖的培养模型

    作者:岳海岭;彭代智;董征学;林恒;李芳;周新;刘敬

    目的:建立微电流作用于角朊细胞的体外模型,观察微电流对角朊细胞增殖等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所用细胞来自西南医院泌尿外科3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手术切除包皮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每个标本均独立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模型建立:在细胞培养皿中部组建3.0 cm×1.0 cm×1.0 cm大小的培养小室,底部分别用镍铬合金丝或纯铂丝作为电极,同时自行制作输出电流范围为4~1800?A的微电流发生器.电刺激后观察两种电极周围是否发生影响细胞生长的副反应,选择未发生副反应的电极应用于模型中.把手术切除的包皮皮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消化以获取角朊细胞,精制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电刺激组给予一定强度频率和时间脉冲交流电刺激后,用碘化丙啶染色,选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角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①镍铬电极的培养模型,制作比较复杂,电极周围易发生通电引起的副反应,电刺激1 d后,电极附近生出淡绿色电解反应产物;纯铂电极的培养模型,制作过程相对简单,持续7 d电刺激后,电极周围无化学反应,该模型选用了纯铂电极.②自制的微电流发生器输出功率稳定,电流强度可在4.0~1 800?A之间调节.③角朊细胞DNA合成前期对照组比电刺激组所占百分率明显降低[(52.76±3.57)%,(46.63 ±0.38)%,t=2.953,P<0.05];合成期、合成后期和分裂期电刺激组所占百分率稍高于对照组[(29.54±16.27)%,(27.02±18.27)%;(23.84±16.48)%,(20.21±17.90)%],说明该组角朊细胞DNA合成活跃,细胞分裂数目增多.④在纯铂电极的培养模型中,电刺激4 d后,角朊细胞呈多角形,核分裂相多见,细胞生长旺盛,在小室中的融合现象更加明显.结论:微电流刺激下,角朊细胞DNA的合成活跃,细胞分裂数目增多.自制纯铂电极培养模型输出功率稳定,电流强度可控,能满足细胞长期电刺激培养的需要,为进一步研究电流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提供了技术平台.

  • 组织工程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

    作者:韦良臣;尹飚;张余;李纪云

    目的:观察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为载体的组织工程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珊瑚人工骨组,珊瑚人工骨-细胞复合体组,每组8只.采集兔骨髓进行基质干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诱导扩增、同时制备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并使之与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细胞-珊瑚人工复合体.麻醉后无菌制备兔桡骨15 mm骨缺损模型,将自体骨,珊瑚人工骨,珊瑚人工骨-细胞复合体分别埋入到骨缺损处,术后2,4,6,8周对动物进行精神状况、伤口和X射线观察.每次观察后随机选择处死2只动物并取材,以组织学方法对成骨情况进行观察.成骨情况按照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骨形成(0分无骨形成;1分骨形成占缺损25%;2分骨形成占缺损50%;3分骨形成占缺损75%;4分骨形成充满缺损)、骨连接(0分骨折线清楚;2分骨折线部分存在;4分骨折线消失)、骨塑形(0分未见骨塑形;2分骨髓腔形成;4分皮质骨塑形)3个方面11项,采用SSPS 8.0统计软件对其分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4只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后与珊瑚人工骨贴附能力:体外培养3 d时,骨髓基质干细胞已充分贴附包裹于珊瑚孔隙周边,5 d与7 d时无明显变化.②成骨情况:在手术后2、4、6、8周细胞-珊瑚人工骨复合体组Lane-Sundhu X射线评分明显优于自体骨组[(5.4 ±0.95,8.7±0.51,9.2±2.81,11.2±1.15);(0.7±0 51,2.4 ±0.96,4.3 ±0.94,7.2±1.06),P<0.05];明显优于珊瑚人工骨组[(5.4±0.95,8.7±0.51,9.2±2.81,11.2±1.15);(0.3±0.41,1.3±0.43,1.8±0.42,4.5±1.16);P<0.05.在手术后4,6,8周时,自体骨组Lane-Sundhu X射线评分优于珊瑚人工骨组(P<0.05).③各组不同时间炎症细胞数量:细胞-珊瑚人工骨复合体组与自体骨组、珊瑚人工骨组在手术后2,4,6,8周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珊瑚人工骨组的成骨能力强,自体骨组次之,而珊瑚人工骨组差.组织工程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同时具有骨传导骨诱导作用,成骨能力强,是修复骨缺损的良好方法.

  •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组分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肖应庆;赵卫东;董为人

    背景: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植入肌腱缺损部位后,可被机体降解吸收,同时诱导机体形成新的自体腱.测定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组分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以便根据人体不同功能部位需要选用合适的型号,使其具有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需要的拉应力.目的:测定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各组分材料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设计:以人发角蛋白人工腱为观察对象,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和佛山市康兴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材料:实验于2001-10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全军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进行测定.人发角蛋白人工腱产品原料采自无地方流行性疾病、无环境污染的偏远山区,无染发、无烫发的健康女性黑发.人发经不同程度的生物力学处理获得3种在体内吸收速度递增的组分,Z,B和F.Z,B,F 3种组分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编结成各种型号规格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组分有3种型号规格,分别为Z3.0-20,B3.0-20,F3.0-20.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有6种型号规格:ZBF1.0-20,ZBF1.5-20,ZBF3.0-20,ZBF6.0-20,ZBF9.0-20,ZBF12.0-20.方法:将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或其组分材料的两端固定于MTS 858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断裂拉力和拉应力指标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各种规格型号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及其组分材料的断裂拉力和拉应力.结果:Z3.0-20,B3.0-20,F3.0-20组断裂拉力分别为(211.8±12.1,178.8±8.2,151.3±6.7)N,拉应力分别为(71.3±3.9,59.9±2.7,50.3±2.3)MPa,ZBF1.0-20,ZBF1.5-20,ZBF3.0-20,ZBF6.0-20,ZBF9.0-20,ZBF12.0-20各组断裂拉力分别为(75.0±3.0,107.8±4.2,194.1±5.3,375.9±12.7,508.2±21.3,670.8±25.4)N,拉应力分别为(75.0±3.0,72.0±2.8,65.1±1.8,62.9±2.2,56.3±2.4,55.8±1.5)MPa.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的断裂拉力随横截面积增大而增大,拉应力随横截面积增大而略有减少.随着对人发处理程度的加剧,在体内被降解吸收的速度加快,相应组分的断裂拉力、拉应力减小.

  • 构建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包埋甲壳胺无纺布的新型高聚物材料支架

    作者:程友;黄金中;全大萍;李景红;杜江;唐乔

    目的:利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强度大和甲壳胺无纺布可塑性好的特点,制作出一种力学性能良好及空隙均匀的新型聚合物支架.方法:实验于2004-05/12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儿科中心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进行.将2倍甲壳胺无纺布质量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溶解于氯仿中,聚合物浓度为20 g/L,将甲壳胺无纺布反复浸泡其中、烘干,直至均匀交联.去除氯仿细胞毒后,所制作的支架,测定其力学性能及孔隙率.结果:①新型聚合物支架抗压缩强度为1.4~2.0 MPa,弯曲强度达16.3 MPa,剪切强度为48 MPa.②新型聚合物支架孔隙率达到82%~86%,孔径在100~300?m之间.结论:使用此法制作的组织工程支架,强度和可塑性较好,三维结构稳定,各项参数可控制,可以制作较大型体积的支架.

  • 四种常用抗类风湿性药物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作者:曾润铭;刘梦璋;林菁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雷公藤多甙、甲氨蝶呤、地塞米松4种常用抗类风湿性药物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用药,改善其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2在的第一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正常滑膜组织,分别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和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或经关节镜滑膜切除术的患者和无关节炎病史的创伤性截肢患者,用原酶消化法获得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用第2~4代细胞在接种12 h后分别加入上述药物处理24 h,在第5和第10天分别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雷公藤、甲氨蝶呤第5天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6.14±4.20)%和(31.52±2.86)%,第10天分别(47.00±1.89)%和(46.73±3.83)%.消炎痛及地塞米松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尤为明显.雷公藤多甙比甲氨蝶呤对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有更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雷公藤、甲氨蝶呤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适当延长甲氨蝶呤用药间隔时间对于抑制滑膜组织过度增生及血管翳的形成效果可能相似.

  • 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高密度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其分泌功能

    作者:卢华定;蔡道章;黄冬梅;曾春

    目的:观察体外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培养软骨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及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并与单层培养结果相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2周龄健康雄性一级新西兰大白兔1只,体质量0.5kg.体外分离兔双侧股骨髁关节软骨细胞后行单层贴壁培养,细胞铺满单层后,分别将细胞悬液按2×106/L,2×107/L,2 ×108/L密度传代培养.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3代细胞置于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培养.分别通过相差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电镜检查以及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速度等生物学性状变化情况.结果:①单层培养随着时间的延长,增殖速度逐渐减慢,第6代细胞增殖能力较第2代明显下降,出现树突状的细胞突起,表现出细胞老化的趋势.分泌Ⅱ型胶原的能力也逐渐减低,第2代细胞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呈阳性反应,至第6代呈阴性.在以低密度传代培养时上述过程出现较快,而以高密度传代培养时软骨细胞形态改变延迟.②在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中培养时,软骨细胞大量增殖,能维持其细胞表型及分泌Ⅱ型胶原的功能.扫描电镜观察到软骨细胞成团吸附于支架孔隙网壁,说明支架吸附性良好,与软骨细胞相容性好.结论:软骨细胞在体外单层培养会失去细胞表型,不能分泌Ⅱ型胶原,高密度培养能减缓该过程.而在Ⅰ型胶原三维立体支架中培养,有利于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及分泌Ⅱ型胶原的功能.因此,建议采用在三维立体支架内高密度培养软骨细胞,构建有功能的组织工程软骨.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3例讨论

    作者:谷涌泉;张建;齐立行;梁斌;冯凯;廖传军;郭连瑞;张淑文;李建新;汪忠镐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10/2004-07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①病例1:因糖尿病10年,左下肢麻木及轻度疼痛入院,诊断为左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左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②病例2:因糖尿病15年伴右下肢感觉消失入院,诊断为右下肢糖尿病足伴末梢神经炎,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③病例3: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0年,突发性右下肢疼痛2 d,在当地医院取栓术后再次形成血栓,至本院行尿激酶溶栓后下肢动脉血流恢复,但伴随出现右下肢腓总神经损伤和足下垂,且足趾剧烈疼痛.诊断为右下肢缺血性神经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同时进行肌肉局部移植术和动脉腔内移植术.结果:①病例1: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5 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3个月后麻木消失,肌电图显示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但较术前明显增快.随访15个月无复发.②病例2:于2005-01-25肌电图检查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为36 m/s.2005-01-2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肢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移植后5d疼痛基本缓解,2周后麻木明显减轻,1个月后下肢麻木消失,足部麻木明显减轻.2005-04-06肌电图显示右下肢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减慢至34 m/s,但较术前有所增快.2005-04-19在局部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先后行经导管右下肢动脉腔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右下肢缺血局部肌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1周足部麻木明显减轻,术后10 d足部麻木消失.③病例3:于2004-07-17肌电图检查显示,右胫神经(腘-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为3.6 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为5.1 mV;右胫神经(腘-拇展肌)、腓总神经、腓肠神经感觉运动传导电位消失,伴有足趾剧烈疼痛.2004-07-1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当晚足趾疼痛减轻,睡眠好;1周后右足有想活动的感觉;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足趾可轻微活动;术后3个月足趾的活动力量可达3级;术后6个月可下床活动,有跛行,但可行走.2005-03-16肌电图显示:右胫神经(腘-腓肠肌内侧头)运动末端潜伏期缩短至2.8 ms,运动传导电位波幅增高至7.4 mV;右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胫前肌)可见运动传导电位,但波幅显著降低为0.13 mV;右胫神经(内踝-拇展肌)、右腓总神经(外踝上-伸趾短肌)运动电位消失;右胫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电位仍然消失.患者可以自行行走,目前已经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结论:在目前尚未寻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下肢神经病变的情况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无疑是治疗方法中可行的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观察和验证.

  • 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流体剪切应力参数

    作者:李洪鹏;许建中;周强;罗飞;宋晋刚

    目的:流体剪切力是骨骼组织中骨骼细胞所感受到的主要应力刺激,可促进骨骼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保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应用流体剪切力刺激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完成,骨髓来源于正常志愿献髓者.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实验组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对自愿捐献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予强度为0.3 Pa的流体剪切力刺激30 min,对照组不加此干预,两组物理环境相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评估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具备功能的特征.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骨钙素含量.评估其是否向成骨细胞成熟晚期分化.并与静态培养对照组作对比.结果:①实验组经流体剪切力作用后,细胞胞体变大,突起较多,多角形细胞较对照组增多;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细胞胞浆丰富、核浆比例小,有较多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核仁明显,呈成熟细胞表现.②实验组细胞S期(DNA合成期)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3.53±1.47)%,(7.56±2.54)%,P<0.01].③实验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第9天开始增高,且随时间延长,增高速度加快.④第12天及第24天检测的上清液骨钙素含量两组无明显差别(t=0.263,-0.406,P>0.05).结论:本实验发现强度为0.3 Pa作用30 min的流体剪切力可以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增高,细胞开始向成骨细胞分化,但未能促使晚期的骨钙素表达升高,说明此强度的流体剪切力不能成功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实现向成骨方向分化.需要继续探索能够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流体剪切力的更有效的参数.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降低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截肢率及截肢平面:30例报告

    作者:许忆峰;杨晓凤;吴雁翔;王红梅;张轶斌;吕欣;张悦;王法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下肢缺血性疾病截肢率及截肢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11/2004-07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3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已行单侧下肢截脚术3例,均经药物治疗疼痛及创面无改善,经彩色超声多普勒和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闭塞,临床已诊断以闭塞部位确定截肢平面.施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移植治疗后截肢率和截肢平面的降低情况,以及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足部皮温、踝肱比、经皮氧分压、疼痛的改善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降低截肢率情况:27例患者移植后截肢8例,截肢率为30%(8/27),截肢率降低了70%.②截肢患者降低截肢平面情况:3例已截肢患者行再次截肢,8例移植后截肢,移植术后截肢患者11例中拟截肢平面为大腿6例、小腿2例、足3例,实际截肢平面为大腿3例、小腿4例、足趾3例、趾1例.降低截肢平面者8例.③移植前后患足皮温和经皮氧分压变化情况:移植后患者皮温较移植前明显升高[(32.5±1.3),(28.1±1.5)℃,P<0.01],移植后经皮氧分压测定较移植前明显增高[(4.0±0.80),(3.2±0.53)kPa,P<0.01].④移植后3个月局部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疼痛消失、创面愈合11例;疼痛减轻,创面面积减少5例;疼痛减轻,创面面积无明显变化7例;无效7例.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血管病,可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截肢率和降低截肢平面,无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可望成为一种简单的、有效的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可否为简便高效的技术方法

    作者:刘品端;王伟;梅晰凡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一般采用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本实验观察了采用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方法分离纯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6~8周龄的SD大鼠,雌雄不限,从其股骨、胫骨中取材,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用剪刀分别剪去股骨胫骨的两端,暴露骨髓腔,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5的胎牛血清Dulbecco改良培养基从骨髓腔中冲出骨髓于平皿中,用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培养基培养,用消化控制及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生长状态,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贴壁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分析.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椭圆型、短梭型、长梭型、多角型等.纯化、扩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均匀一致的长梭型,第6代前生长性状稳定,增殖能力强.传代周期为7 d,每次传代时细胞活力测定均>97%,传代后24 h内贴壁率99%.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第3代细胞均匀表达CD54(ICAM-1)、纤维连接蛋白.结论:实验建立了一种可行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纯化、扩增方法.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细胞活力强,生物学性状稳定.本实验通过贴壁分离和消化控制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要求低等优点,是目前一种比较理想的分离纯化方法.

  • 关节软骨重建与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高刚;卫小春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但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真正的临床应用仍面临许多问题.就干细胞的来源,定向诱导分化,以及体内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以间充质干细胞为基础的关节软骨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1-01/2004-06 Ovid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stem cells,cartilage,articular",以及维普系列数据库及http://www.wanfang data.com.c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组织工程,关节软骨,间充质干细胞".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所选文献主要是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的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及临床研究.②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③对研究中是否采用盲法无严格的限制.排除条件:①对单纯论述间充质干细胞或组织工程化软骨方面的文献以及个案报道文献.②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0篇相关文献,17篇符合上述标准.资料综合:在体内外,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经诱导,分化成软骨组织.诱导物为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成员,在三维立体条件下,高细胞密度(1×109 L-1)以及适宜的培养时间,机械刺激有利于软骨的形成,并且在临床应用上取得满意的结果,修复组织的组织学及关节镜评分均优于无细胞移植的对照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以诱导形成关节软骨,有望应用于临床上关节软骨损伤的重建.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报告

    作者:杨晓凤;吴雁翔;王红梅;许忆峰;吕欣;张轶斌

    目的: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方法:选择2004-01/11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细胞治疗中心收治的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8例,双下肢病变7例,单肢病变1例,共累及15只足,均有严重足部静息痛.其中足趾溃疡2例,坏疽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450~600 ?g/d,皮下注射,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5 d,第6天用COBE6.1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总量82~106 mL,单个核细胞数(129.8~376.7)×109L-1,CD34+细胞0.32%~0.48%.将干细胞悬液制备为(1~2.8)×1011 L-1细胞浓度,按3 cm×3 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术后对患者经皮氧分压、皮温、踝肱指数和足底深感觉、主观感觉、溃疡及坏疽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及不良事件和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与移植前进行对照.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①经皮氧分压:6例患者干细胞移植3个月后足部经皮氧分压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②皮温:移植后1个月患者皮温均有不同程度上升(1~5℃).③踝肱指数:移植后3个月有3例患者足部血流波幅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0.22/0.16,0.82/0.43,0.76/0.40).④足底深感觉:移植后3个月有3例患者较移植前轻度改善.⑤主观感觉:7例患者于术后3~21 d疼痛减轻或消失,8例足部冷感在2~28 d明显好转.⑥溃疡及坏疽情况:移植后8~16周2例足部溃疡愈合.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1例患者于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行动脉造影,可见下肢及足部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⑧不良事件和副反应:6例患者应用细胞动员时感骨骼和肌肉酸痛,移植后3 d 8例患者均感足部及小腿腓肠肌轻度胀痛,但能耐受.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量,改善症状,使一部分患者避免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是一种简便微创并且安全有效的手段.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特征

    作者:鞠晓东;娄思权;田华;王卫国;刘延青

    背景:早研究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脂肪组织与骨髓同为中胚层起源的组织,那么能否从脂肪组织中获得间充质干细胞,而且也具有多分化潜能呢?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分化,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对象:实验于2002-10/2004-0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完成,实验对象为从Lewis大鼠脂肪组织中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取3周龄Lewis大鼠的腹股沟脂肪垫,消化法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脂肪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与成骨细胞分化,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分化的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成骨诱导后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结果:从成体大鼠脂肪组织中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呈成纤维细胞样,能大量稳定增殖传代.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自发分化为脂肪细胞,传代细胞在胰岛素和地塞米松的作用下生成脂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表达增强,向脂肪细胞分化;在地塞米松、抗坏血酸、?-甘油磷酸钠的诱导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诱导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yon Kossa染色出现钙结节,骨桥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诱导后细胞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从脂肪组织中可获得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有可能成为骨组织工程较理想的种子细胞之一.

  • 微载体技术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实验

    作者:单建林;许建中;周强;王序全;朱灏

    目的:以微载体技术成骨诱导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一种大量、快速获得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12/2003-08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普通培养瓶培养的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成骨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作出生长曲线.分别于培养的第2,4,6,8,10,12,14 d检测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进行对比.后进行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骨钙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细胞的成骨细胞表型的表达.结果:微载体法接种24 h后约87%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于微载体并铺展,3 d后生长加速,约10~11d后细胞生长达大值,终细胞收获密度为接种时的约15~20倍.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培养的第12天达大值,并表达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微载体成骨诱导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普通成骨诱导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载体可以成功进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诱导扩增,可以满足骨组织工程量和质的需要.

  • 肌损伤浸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其成肌诱导作用

    作者:王劲;罗成皇;冉新泽;许利民;冯江

    背景: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具有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软骨细胞,利用DNA甲基化抑制剂5一氮杂胞昔可诱导问充质干细胞表达生肌调控因子中的myf5及生肌素,可以使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肌细胞.目的:通过筛选蛋白含量高时相的肌损伤浸液作用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探讨肌损伤浸液对问充质于细胞增殖及成肌诱导作用.设计:标准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 Balb/C纯系小鼠18只造成肌肉组织的创伤模型,用于肌损伤浸液的提取,同时以5一氮杂胞昔诱导的问充质干细胞成肌组进行对照.方法:实验于2001一04/2003 09在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创伤、烧伤及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Bradford比色法检测不同时相肌浸液蛋白含量,筛选蛋白含量高时相的肌损伤浸液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0,3,6,9,12,15 d采用四甲基偶氮哩盐法检测伤浸液对问充质于细胞增殖的影响,与未加浸液的问充质干细胞作对照.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其作用后66生肌素的表达,并与用5一氮杂胞音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肌分化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Balb/c小鼠①肌损伤浸液蛋白含量测定.②肌损伤浸液对问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③以生肌素的表达观察肌损伤浸液对问充质干细胞的成肌诱导作用.结果:①肌损伤浸液蛋白含量分析:以损伤后12 h为高.②肌损伤浸液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伤浸液作用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力在各时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肌损伤浸液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肌诱导作用:伤浸液作用组无生肌素的表达,5一氮杂胞耷作用组有较强的生肌素表达.结论:肌损伤浸液可促进间充质于细胞的增殖,但对问充质干细胞无成肌诱导分化作用.

  • 下颌第二前磨牙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CT技术与Matlab及Pro/E软件的应用

    作者:周冰;张少锋;毛勇;孔亮;程东旭;秦新强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更为快捷、精确的下颌第二前磨牙桩冠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10在第四军医大学修复科实验室和西安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实验室完成.应用薄层CT技术、Matlab及Pro/E软件,结合Ansys三维有限元专用软件对下颌第二前磨牙41张CT断层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构建的下颌第二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精确并使用灵活.结论:薄层CT技术、Matlab及Pro/E软件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模的精度、速度,为口腔医师直接参与有限元的研究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 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记忆生物力学计算和实验力学测定

    作者:苏佳灿;张春才;禹宝庆;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

    背景:通过记忆生物力学计算和实验测定,分析骨盆骨折和近关节部位弓齿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的记忆生物力学特性.目的:探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应用中受力与位移之间的力学关系.设计: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互为补充,互为验证.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和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4/2004-04在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实验室完成,所选用的材料为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结果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P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为:P=13.69?,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一致.

  • 新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海绵压疮材料探讨

    作者:彭燕豪;叶春婷;邹海燕;戴丽冰

    目的:探讨新型的创伤敷料用于局部治疗压疮.方法:制备高纯度的Ⅰ型胶原蛋白溶液,加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冷冻干燥成为海绵体,再进行生物学性能检测,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细胞毒试验.1998-04/2003-06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压疮患者55例.按<护理学基础>压疮评定标准确定其面积、深度,选择性质基本相同的创面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海绵,对照组用油纱.结果:所制备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海绵为白色的纤维状海绵体,电镜下可见多孔网状结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海绵体的毒理学试验结果均呈阴性;治疗组Ⅱ,Ⅲ期压疮好转率均为100%.对照组Ⅱ期压疮好转率达50%,Ⅲ期压疮好转率为0.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海绵无毒副作用.

  • 不同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对牙本质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

    作者:富春时

    目的:分析对比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牙本质粘接强度改变的影响,探讨不同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与不同的粘接材料相匹配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3/05在中科院金属所实验室完成.选择新拔除成牛离体前牙77颗,用钻将唇面釉质磨去,磨平牙本质,制成10mm×8mm×5 mm小块,随机分成3组,super bond C&B树脂组35颗,Gluma bond树脂组35颗,电镜扫描观察组7颗.前2组在与树脂粘接前分成7个小组,每组n=5,以6种不同方法进行6组表面处理,1组空白对照不处理.电镜扫描观察组也以6种不同方法进行6颗表面处理,1颗空白对照不处理.按照6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后,super bond C&B树脂组制成牛牙粘接试样35个,Gluma bond树脂组制成牛牙粘接试样35个.用MTS-858疲劳试验机,拉伸速度为1 mm/min测试抗张粘接强度,扫描电镜组观察经上述处理后,牙本质表面的微观结构.结果:①在super bond C&B树脂组以100 mL/L柠檬酸和30 mL/L三氯化铁水溶液处理组抗张强度值高,而在Gluma bond树脂组以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水溶液处理组后抗张强度高,50 mL/L次氯酸钠处理组和15 mA微波处理组与蒸馏水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5 mA微波处理组和370 mL/L磷酸处理组统计学上无差异.②扫描电镜下观察经不同表面处理的牙本质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各不相同,惟一相同的是牙本质表面都清洁.正常牙本质表面平整,牙本质小管口被碎屑堵塞,牙本质表面被污染层所覆盖,仅有个别的牙本质小管可以根据堵塞物与小管壁之间的微小裂隙分辨出其位置所在;牙本质表面经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水溶液溶液处理后管间质平滑质密,牙本质小管管口的填塞物部分地被清除,管周牙本质层出现脱钙现象,部分牙本质小管口径轻度扩大;100 mL/L柠檬酸和30 mL/L三氯化铁溶液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口的填塞物全部被清除,管周牙本质脱钙,而使管径明显扩大,管周部牙本质平滑质密;牙本质经370 mL/L磷酸溶液处理后,牙本质小管填塞物全部被清除,牙本质小管明显扩大,脱钙;牙本质经50 mL/L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后,大多数牙本质小管被碎屑充塞有少量小管内充塞物被清除;牙本质经照射剂量为15 mA WB-100型多功能微波治疗机处理后,牙本质表面出现散在浅弹坑状窝,无数小泡样突起,牙本质小管开口形态不规则;牛牙本质经WB-100型多功能微波治疗机,照射剂量为25 mA处理后牙本质表面弹坑状窝加深,而且明显呈熔岩状.中央出现碎裂缺损,牙本质小管封闭及半封闭状态.结论:不同牙本质表面处理方法是影响树脂体系与牙本质粘接的一个重要因素.应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应与不同的粘接材料相互匹配,才能取得粘接后的较好固位效果.本实验结果提示乙二胺四乙酸金属盐类水溶液是一种效果较好牙本质处理剂,有利于与Gluma Bond树脂体系牙本质粘合剂中醛类起反应;牙本质表面经100 mL/L柠檬酸和30 mL/L三氯化铁的混合液处理后,Super Bond C&B树脂与牙本质粘接强度提高;微波照射牙本质后有利于粘接剂渗入微孔中,固位效果好.

  • 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作者:徐瑞生;王立邦;包聚良;吴洁石;王刊石;王雪松

    背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膀胱重建方法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差距.目的:为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手术时脊神经前根和吻接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以解剖学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单一样本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骨科.对象:实验于1999-05/2000-01在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完成.20具尸体标本,男14例,女6例,40侧.干预:在2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骶丛和坐骨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相应的脊神经根在坐骨神经和其他神经之间的分布.主要观察指标:硬膜内L4~S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重叠长度和横截面积.结果:①骶丛主要由L4,L5和S1-5脊神经根组成,其中L5脊神经根(46%)的贡献大.②S2~4前根出脊髓的平面均高于L4,L5和S1前根出硬膜的平面,前根的横截面积L4(2.19±0.39),L5(2.58±0.58)和S1(2.19±0.42)mm2均显著大于S2-4前根.③在脊髓圆锥平面,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圆锥下容易.结论:①利用跟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5前根与S3或S4前根交叉吻接.②吻接平面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处.

  • 建立大鼠咬合创伤动物模型

    作者:贾静;刘洪臣;黄湛;章捍东

    目的:大鼠为啮齿类动物,通过直接在(牙合)面上粘结方丝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9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将体质量280~320 g的30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对照组、创伤1,3,7,14 d及1个月组.将直径1 mm钢丝粘固于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造成对(牙合)的创伤.粘固1个月内观察粘结物固位情况及大鼠饮食、行为变化并拍摄上下颌磨牙根尖片.结果:观测时间内2只(14 d及1个月组各1只)大鼠粘结物脱落,将其剔除,2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咬合创伤1,3 d组大鼠性情急躁,攻击性强,7,14 d及1个月组大鼠渐温顺,不喜运动,反应欠灵敏.咬合创伤1个月组大鼠被毛杂乱,色略黄,光泽度差,而对照组大鼠被毛顺滑,有光泽.②口内检查见大鼠实验牙(牙合)面明显磨损,低于邻牙.③X射线片显示,咬合创伤1个月组创伤侧下颌磨牙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有少量吸收.结论:实验过程中粘结材料基本上未脱落,实验牙(牙合)面明显磨损,X射线片均证明实验动物确实存在牙(牙合)创伤.

  • 肛门外括约肌压力偏位产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特征

    作者:肖元宏;刘贵麟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压力偏位产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07/09在解放军总医院病理解剖学实验室对19具非直肠肛门疾患的尸体标本进行了盆底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的局部解剖,分别从直肠肛门前后左右4个方向对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至肛门缘的距离进行测定.其中3具引产胎儿因做病理切片而未进行上述测量,故实际测量例数为16具.结果:实际测量16具尸体,外括约肌复合体前部肌腹厚度为(9.56±5.33)mm,后部肌腹厚度为(12.12±6.42)mm,左侧肌腹厚度为(11.69±6.53)mm,右侧肌腹厚度为(11.16±5.70)mm.上述4个部位的肌腹宽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耻骨直肠肌后上缘至肛门缘的距离为(16.17±7.59)mm,与外括约肌复合体前后部肌腹宽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直肠肛门测压中呈现压力偏位的现象是由外括约肌复合体解剖学基础决定的,这种压力偏位的形成有助于形成外括约肌对直肠肛门产生的压力绞锁机制,从而获得大限度的肛门节制.

    关键词: 肛门 耻骨 直肠 解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