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作者:凌友;黄岳山;梁常艳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目前被认为具发展前景的生物医用高分子可降解材料之一,对近年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进行分析.目前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药物载体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乳化溶剂挥发法、溶剂扩散法、喷雾干燥法等.乳酸-羟摹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表面涂层、表面接枝、表面特异性配体修饰及与其他高聚物共聚、与无机物复合是改性研究的热点.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药物载体的制各技术和改性研究方法较多,但尚未完全解决临床应用上如何控制药物适量的突释,使血药浓度快速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而不导致杀死正常细胞等一些问题,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系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 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及基因载体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怡婷;陈勇;洪艳

    甲壳素是存在于自然界中惟一能被生物降解的阳离子高分子材料,近年研究表明,它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脂、血糖、血压,保护胃肠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衍生物,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生物学活性多样、可生物降解、无毒性、易于吸收等特点.壳聚糖作为药物载体能提高药物吸收,稳定药物成分,增加药物靶向性,增强药物缓释;它作为基因载体对DNA有一定的保护,能提高基因的表达时间.在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等研究领域壳聚糖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的载体材料、制备以及突释现象

    作者:王丹

    多肽及蛋白类药物微球在提高药物的利用度的同时,存在的主要要问题足微球制备过程中药物失活及药物突释而产生的毒副作用.微球进入体内后的突释现象已成为微球控释系统研究者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结构及载药量/药物含量对药物突释产生重要的影响.采用结构修饰、聚合物联用、选用添加剂、控制微球粒径,降低微球载药量等方法控制突释程度取得一定效果.

  • 缓释药用材料的发展与缓释型氟尿嘧啶的应用特点

    作者:陈强

    深入研究药物新剂型对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适应于临床药学研究的迫切需要,而且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经济效益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缓释制剂可按需要在预定期间内向人体提供适宜的血药浓度,减少服用次数并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给药系统和给药部位的深入,缓释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新品种的开发和发展有了更好的前景.一般情况下,缓释制剂主要是通过选择适宜的缓释材料,采用制剂技术来达到延缓释药目的.缓释材料应首先考虑生理因素对缓释剂型性能的影响,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药物作用的缓释时间等.各种制备缓释制剂的缓释材料很多,目前可用于生产的缓释材料有40多种.文章重点介绍了缓释药用材料的发展及缓释型氟尿嘧啶的缓释效果.

  • 新型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蔡伟斌;蔡晓虹;胡鸿璇;郭新辉;肖斌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分析新型骨折内固定材料的特点、生物学的性能,以及在临床运用中的特点.新型内固定材料包括有限接触式接骨板、生物活性接骨板、生物可降解接骨板、记忆合金等.对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研究、对板下骨血运的影响、应力遮挡作用、生物相容性是评定该材料是否具有临床运用价值的标准.利用生物实验模型、有限元分析材料的力学特性为未来内固定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寻找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骨血循环影响小、应力遮挡效应低,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的性能优良的内固定材料是未来骨折愈合领域的研究方向.

  • 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作者:张立杰

    不同种类颅骨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不尽相同.有机玻璃曾经被普遍应用但生物相容性差皮下积液感染率高,现在已经很少应用;骨水泥组织相容性好但不易被吸收,只应用于部分颅骨的修补;医用硅胶涤纶丝网格便宜,疗效好,但局部感染、材料裸露,术后外观欠佳;作为高分子材料之一的钛和钛合金冈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理化特性成为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但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很多修补材料因自身的种种缺点已经被淘汰,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情况,文章通过对不同种类颅骨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的比较,寻找生物相容性良好,临床效果佳的颅骨修补材料.

  • 人工听骨赝复物材料的特征

    作者:成辉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对有关人工听骨赝复物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不同种类人工听骨材料在听力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表明不同种类人工听骨材料各有优缺点.自体软骨,如耳屏软骨,鼻中隔软骨等作为听骨赝复物有取材方便,不易吸收的优点,但远期亦可出现变性和吸收.同种异体牙作为一种听骨赝复物材料,其来源广泛、组织相容性好、稳定性高、易长期保存、经处理后几乎不含有有机物质、排异反应很弱,而且牙的声传导性好,极易临床推广,但异体牙制各听小骨时,易于脱落,不被大多数耳科医生所接受.钛质听骨赝复物生物相容性和组织亲合性好、无毒性、耐腐蚀、重量轻、与镫骨连接牢固、不易脱位,术后听力提高幅度大,疗效显著.生物陶瓷赝复物,由于它含有类似正常骨的无机盐成份,生物相容性好,脱出率低,在耳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对生物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新材料的发现,许多学者设计了多种复合听小骨,可以充分结合各种材料的优势,避免劣势.

  • 氟橡胶246B作为胆管替代物的可行性

    作者:刘凯;王广义;刘松阳

    背景:氟橡胶246B具有比聚乙烯、聚丙烯更好的组织相容性,类似于较为广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而又具有比膨体聚四氟乙烯更好的硬度,自身不易发生形变.目的:通过对氟橡胶246B进行新鲜胆汁浸泡、常规方式消毒和大鼠体内植入实验,明确氟橡胶246B作为人体内植入物、人工胆管替代物的可行性.设计: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6-06/2007-03在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4~5周龄,体质量140~160 g,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动物机构许可证号:SCXK-(吉) 2003-0001).术前禁食5 h,不禁水.实验用主要材料:氟橡胶246B为扬中市橡胶塑料厂产品,膨体聚四氟乙烯为上海索康医用材料公司产品.方法: ①制作50 mm×10 mm×0.5 mm矩形氟橡胶246B薄片,放入盛有新鲜胆汁的烧杯内浸泡,并放入37 ℃恒温箱内保存,浸泡30 d后取出,测量拉伸强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浸泡前测得值进行对比,以明确氟橡胶246B长期处于胆汁环境内是否改变其理化性质. ②制作50 mm×10 mm×0.5 mm矩形氟橡胶246B薄片,进行煮沸法、甲醛蒸气熏蒸法和甲醛溶液浸泡法消毒,然后测量拉伸强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消毒前测得值进行对比,以明确氟橡胶246B是否可以进行消毒使用. ③将氟橡胶246B、膨体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乙烯制成大小、厚度相等薄片分别植入大鼠腹腔内,30d后开腹取薄片周围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在大鼠腹腔内与周围组织是否存在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情况.主要观察指标: ①氟橡胶246B薄片胆汁浸泡30 d后,测量拉伸强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浸泡前对比. ②氟橡胶246B薄片经煮沸法、甲醛蒸气熏蒸法、甲醛溶液浸泡法消毒后,测量拉伸强度、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消毒前对比. ③观察病理片中变态反应细胞、炎症细胞数量.结果: ①氟橡胶246B在新鲜胆汁浸泡30 d后,与浸泡前相比,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均改变微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②氟橡胶246B在胆汁浸泡前后、消毒前后均可较好的对抗机械性应力. ③对氟橡胶246B进行煮沸法、甲醛蒸气熏蒸法和甲醛溶液浸泡法消毒处理后,测得热分解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与消毒前相比也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④氟橡胶246B在大鼠体内植入后未出现明显变态或过敏反应,与周围组织炎症轻微,与膨体聚四氟乙烯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氟橡胶246B与胆汁长期接触后的主要理化性质未发生明显改变,能够对抗机械性应力,能够消毒使用,不引起变态或过敏反应.因此,氟橡胶246B可以作为胆管替代物材料.

  • 溶血试验检测碳化硅种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刘文伟;王弢;战德松

    目的:寻找一种陶瓷材料替代金属材料成为种植体核心材料.方法:实验于2007-03/06在沈阳药科大学药理实验室完成.将碳化硅材料加工成直径5 mm,厚度1 mm的圆片,共3片.将碳化硅试件放入试管中,试管中加入10 mL生理盐水,取2个试管做对照组,阴性对照组:10 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10 mL蒸馏水.每个试管中加入稀释兔血0.2 mL.按公式计算溶血百分率:溶血百分率=(碳化硅试件吸光度值-阴性对照吸光度值)/(阳性对照吸光度值-阴性对照吸光度值)×100%.结果:碳化硅试件的溶血率为1.04%,小于5%.结论:碳化硅种植材料不会引起生物的急性溶血.

  • 弹性体生物材料增塑淀粉的细胞毒性实验

    作者:徐小川;陈大福;石锐;张立群;姚源;田伟;袁润英;冯海兰

    背景:普通淀粉经过增塑,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成为增塑淀粉,该材料分子量巨大、缠绕点多、对小分子具有超强包容性、凝胶化能力强,可作为替代海藻酸盐的可降解材料,并通过加入骨诱导因子.成为具有止血及诱导成骨双重作用的组织工程材料;还可用于口腔组织引导膜、烧伤后皮肤敷料等.目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6-04/10在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细胞实验室完成.增塑淀粉是通过将含水12%的玉米淀粉与一定比例的甘油在哈克密炼机中熔融共混得到的,温度和转速分别为110 ℃和80 r/min,混炼时间25 min,断裂伸长率115.3%~245.3%;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研制.实验选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库提供.方法:在1×107 L-1 L929细胞悬液中加入增塑淀粉后获得浸提液浓度为50%,对照组为该悬液常规培养液.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并根据GB/T16175-1996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培养2,4,7d后形态和生长状况.主要观察指标: ①细胞毒性. 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 ①细胞毒性:增塑淀粉组在培养2,4d后A值低于对照组,7 d后的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培养2,4 d后增塑淀粉组细胞毒性大于对照组,而7 d则相反;实验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1.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培养2 d时两组细胞均未占满视野,细胞形态呈三角、四边形,对照组有梭形细胞;培养4 d时细胞布满视野,细胞生长旺盛.增塑淀粉组细胞间仍有间隙,对照组细胞间无间隙,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堆积现象.培养7 d时淀粉组细胞生长出现堆积、重叠现象,生长旺盛度优于对照. ③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培养2,4,7 d后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分别为85.63%.82.22%,113.05%.结论:增塑淀粉无明显细胞毒性,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温敏型壳聚糖水凝胶中的生长

    作者:张素琴;Meng Xiang-mao;孟祥茂;胡艳苓;李育臣;臧立会;刘海东

    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与温敏型水凝胶壳聚糖,甘油磷酸钠(chitosan/glycerophosphate,C/GP)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03/12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室完成.SD大鼠MSCs经过体外培养传代后,与制备温敏型水凝胶C/GP在培养板内共培养7 d,同时设立细胞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基).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检测MSCs在C/GP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①MSCs接种于C/GP复合物24 h后见细胞成球状,未见明显梭形及多角形细胞,48 h内生长速度较慢,72 h后可见梭形、多角形细胞,细胞数量明显增多.②绘制MSCs生长曲线为"S"形,第1个24h为细胞潜伏适应期,第2-3个24h为对数生长期,4 d后细胞增殖减慢,5 d后细胞基本停止生长.细胞对照组的细胞潜伏适应期为第1~2个24 h,对数生长期推后至3-5个24 h,1周后细胞基本停止生长.结论:MSCs在C/GP凝胶中可良好存活、增殖,MSCs与C/GP凝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的黏附状态

    作者:兰海;黄富国;杨志明;罗静聪;李秀群

    背景:细胞与支架的成功复合是组织工程重要的技术环节,小肠黏膜下层作为一种生物衍生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同时促血管化能力较强.目的:观察前脂肪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的体外复合情况及其黏附状态.设计、时间及地点:2004-07/2005-07在四川I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的随机对照细胞观察.材料:前脂肪细胞来源于腰椎创伤前路手术的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小肠黏膜下层来源于新鲜猪大肠,为白色半透明膜,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制各.方法:将脂肪组织剪碎成颗粒状,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前脂肪细胞,传代后加入含有地塞米松、胰岛素、IBMX、吲哚美辛的诱导培养基进行扩增.将小肠黏膜下层预湿,分3种方式,即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10%胎牛血清、10%胎牛血清+DMEM浸泡.取第3代前脂肪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分两种方法接种在小肠黏膜下层:浸渍法是直接向置有小肠黏膜下层的孔内加入1 mL细胞悬液;沉淀法是向每个小肠黏膜下层的表面均匀滴入按所需接种密度高浓缩的细胞悬液20 μL.主要观察指标:MTT法检测小肠黏膜下层经不同预湿和接种方法对黏附细胞数的影响.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前脂肪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的黏附状态.结果;相同接种方法下,经3种方式预湿的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吸光度值基本相似(P>0.05).相同预湿方式下,沉淀法接种细胞黏附率显著高于浸渍法(P<0.05).采用沉淀法接种复合,按种密度为(2.5~7.5)×104 /cm2时黏附细胞数逐渐增多,呈正性相关(r=0.93,P<0.05),升高至1×105 /cm2后黏附细胞数不再增加.接种24 h后,前脂肪细胞能够在小肠黏膜下层表面生长,并有突起长出.结论:①小肠黏膜下层给予不同的预湿方式对前脂肪细胞黏附状态无影响,但沉淀法接种复合效果优于浸渍法.②1×105 /cm2为前脂肪细胞佳接种密度,其在小肠黏膜下层上具有良好的黏附性.

  • 新型支架材料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董岳峰;谢红;郭羽;张婵;马绍英;赵亚平;赵良启

    文章选用细胞毒性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和皮下植入实验等7个生物相容性实验对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及其浸提液与小鼠成骨细胞共培养时,细胞生长形态均良好,数量逐渐增加,无细胞毒性;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浸提液无急性毒性反应;其溶血率为1.67%,符合ISO规定的溶血率<5%的标准;将其注入家兔耳缘静脉后未引起发热反应:注入家兔皮内未引起皮肤刺激反应;注入小鼠尾静脉未引起遗传毒性反应:将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膜植入皮下12周,尚未发现明显的炎症反应.提示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胶原海绵和温敏型Ⅰ型胶原细胞相容性比较

    作者:温俊娜;吕安林;张荣庆;胡艳;孟晓雪;宋延彬

    背景:因心脏结构高度复杂、心肌组织有很高的机械顺应性,心肌组织工程对材料的要求高.以往研究表明Ⅰ型胶原和胶原海绵材料均适宜心肌细胞生长及分化.目的:拟进一步对比观察胶原海绵和温敏型Ⅰ型胶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为心肌组织工程选择更理想的载体材料.设计、时间及地点: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实验室2007-03/10完成对比观察设计的实验.材料:胶原海绵由上海其胜制剂有限公司提供;温敏型Ⅰ型胶原由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中心提供.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复合于胶原海绵和温敏型l型胶原材料,共同培养7 d,分别于培养第1,3,5和7天取材.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形态及附着情况;MTT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扫描电镜检测显示温敏型Ⅰ型胶原材料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黏附优于胶原海绵材料,细胞在Ⅰ型胶原材料中生长连接成片,表面有大量分泌颗粒.②MTT检测表明在培养第1,3,5,7天温敏型Ⅰ型胶原材料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活性(吸光度值)及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均高于胶原海绵材料(P<0.01).结论:温敏型Ⅰ型胶原体外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优于胶原海绵.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马建华主任医师

    作者:

  •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苗志林教授

    作者:

    关键词: 沈阳 医学院 医院
  •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靳蕊霞主任医师

    作者:

    关键词: 辽宁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 聪明与执着(1)

    作者:

    关键词:
  • 壳聚糖-明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三维大孔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黎晖;陈东风;刘金元;周健洪;杜少辉;李伊为;邓汝东;张赛霞;曾和平

    背景: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与培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改变支架材料的表面特性,三维结构,增加生长因子均可实现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控制.目的:制备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生长的、具有佳孔隙率和孔隙结构的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三维大孔支架,提供能促进多能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所用健康成年 SD 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壳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自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03/2006-12主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用不同比例的壳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依次混匀,通过控制冷冻、复温和干燥时间处理使其具有佳孔隙率和孔结构,制备具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功能的三维大孔支架.取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移植于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上进行三维培养,与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对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用ELISA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三维结构和缓释性能,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TT、细胞计数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性能,孔隙尺寸与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三维结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能提高在支架上立体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和活力,与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能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利于在支架上立体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为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 壳多糖与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应用修复创面愈合的评估

    作者:仇树林;冯敏;张培培;赵伟;朱昊

    目的:壳多糖具有抗菌消炎和收敛作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神经生长等功能,是创伤愈合和上皮形成的重要调节物.实验联合应用壳多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室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标准均为生物安全二级(BSL-2).①实验材料: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50 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以切割法制各大鼠创伤模型,造成全层皮肤刨面.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壳多糖组、生长因子组、壳多糖+生长因子组,并分别给予蒸馏水、100 g/L壳多糖、1 000 IU/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 g/L壳多糖+1 000 IU/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液治疗,每组12只.③实验评估:以创面愈合时间和速率、新生毛细血管、炎症细胞和细胞渗出的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来评价修复效果.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壳多糖+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时间快(P<0.01).②与其他3组比较,壳多糖+生长因子组第3天有较多毛细血管生成.第14天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③壳多糖+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术后第10天达到高峰,至伤后第14天仍保持高水平,且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壳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过程,提高愈合质量,两者联合应用可更大限度发挥各自功效.

  • 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修复体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

    作者:朱书涛;朱立新;余磊;严乐平;于巧莲;黄锐;张世浩;王九限

    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对经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关节软骨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7-09/2008-03在广东省组织工程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方法:以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制备复合支架,孔隙率≥90%,孔径100 μm;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成骨诱导3周,经检测诱导成功后,使之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三维立体培养4周.②观察指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修复体三维立体培养对成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钙结节染色阳性,证实诱导成功.②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亲水性好,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吸附于支架表面24h后,顺孔隙迁徙至支架内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在孔擘贴附良好.③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成骨细胞在复合支架上增殖和表型维持稳定,能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与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良好,为修复关节软骨下层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量子点标记神经生长因子纳米化颗粒修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实验性脑损伤

    作者:王公平;杨波;关方霞;杜英;常克亮;宋来君;胡祥;曾光伟

    目的:量子点是由Ⅱ-Ⅵ族元素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因三维上受到量子限制而表现出独特的光学特征,其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纳米化颗粒由于是纳米级,易通过细胞生物膜.实验观察负载此纳米颗粒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7-01/10在郑州大学完成.①材料: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编号分为4组:神经生长因子细胞组、常规细胞组、损伤模型组、培养基对照组,10只/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来自健康产妇胎盘羊膜,产妇对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量子点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由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助构建.②实验方法;向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中加入含10%胎牛血清、20 μg/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达80%~9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取传至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40,60 μg/L的量子点标记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进行修饰处理72 h,并设立空白对照和空载量子点对照.4组大鼠均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脑损伤模型,神经生长因子细胞组于大鼠损伤部位注入经40 mg/L量子点标记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修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 μL(约4.0×108 个细胞),常规细胞组注入等量单纯量子点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培养基对照组注入等量DMEM/F12细胞培养基,损伤模型组不给予移植操作.③实验评估:经量子点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修饰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量子点在细胞内的分布,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分化.细胞移植后对各组大鼠运动及感觉功能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量子点荧光化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内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①细胞生长率:培养72 h后与空白对照和空载量子点对照细胞比较,20,40,60 μg/L量子点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组细胞生长率均呈增长趋势,40 μg/L时细胞无明显生长抑制,达60 μg/L时增长有所减慢.②体外量子点分布:荧光显微镜连续观察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约6 h后开始摄入量子点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随着时间延长摄入量逐渐增加,于32 h荧光强度达高峰.③体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经量子点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修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元烯醇化酶和神经丝蛋白,向神经元方向分化,但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④神经行为学检测结果:细胞移植后24h,各组神经行为学各项指标评分均基本相似(P>0.05);移植后10,20 d,损伤模型组与培养基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神经生长因子细胞组、常规细胞组运动及感觉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神经生长因子细胞组下降幅度明显强于常规细胞组(P<0.05).⑤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检测结果:经量子点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修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组织损伤区存活,并向周围迁移.结论:量子点是一种较好的细胞示踪剂,负载其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纳米化颗粒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改善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

  •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壳聚糖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兔面神经损伤

    作者:孙健;董玛;谢富强;李平

    目的: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构成的导管通过载体与外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相结合,构筑新型具有生物和人工合成材料优势的神经支架--组织工程复合体,探讨其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实验于2007-01/06在兰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自制BMP-2及壳聚糖神经支架和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②暴露兔面神经上颊支,切除长2 mm神经,任其回缩,造成8 mm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③选择新西兰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复合神经支架组和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组,每组12只.同时采用自身左右对照,设为对照组(自体神经离断后倒置,吻合于神经缺损处).④一般观察:肉眼观察兔双侧颊肌萎缩程度及活动度.⑤形态学检查:术后16,30周,切取上颊支神经干,近侧吻合口纵切面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神经再生情况;术后30周,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神经超微结构;术后16,30周,用德国IBAS-Ⅰ+Ⅱ型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作图像处理,计算神经纤维总数和纤维直径、轴突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纳入动物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形态:兔面神经上颊支损伤后2周面肌萎缩,复合神经支架组、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8,9,11周时开始逐渐恢复正常.②术后16周,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组与复合神经支架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外膜有新生血管,再生纤维呈束状分布,租细不均匀,束间有新生血管.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神经瘤形成.术后30周,光镜下可见复合神经支架组神经密集程度、血管化和髓鞘化程度优于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组.对照组形成的神经纤维束较为分散,不均匀,髓鞘处组织染色较差.③术后16,30周兔面神经再生神经图像分析结果:神经纤维的排列、血管化程度、直径和数目、髓鞘壁、轴突形状等各检测指标均优于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组.④术后30周,透射电镜下复合神经支架组神经再生超微形态学更接近对照组,优于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组.结论:可吸收性BMP-2与壳聚糖神经支架复合体能有效地引导兔面神经再生并恢复其功能,优于单纯壳聚糖神经支架.

  • 静压力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降解的影响

    作者:李萍;段宏;邹远文

    目的:体外模拟膝关节腔的静压力环境,观察静压力是否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bFGF-PLGA)缓释微球的降解规律产生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采用复乳法制作bFGF-PLGA缓释微球,冷冻离心,干燥后保存备用.自行研制压力加载装置,分别可以提供0.065 MPa和5.0 MPa的大气压力,保压效果良好.②实验方法:将微球分为0.065 MPa实验组,5.0 MPa实验组和常压对照组进行实验.37 ℃恒温下,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缓释微球降解和释药介质,分析静压力对bFGF-PLGA缓释微球降解规律的影响.结果:①0.065 MPa和5.0 MPa实验组,bFGF-PLGA缓释微球未发生突然性的变形破裂,微球表面光滑,球形良好.②0.065 MPa实验组与常压对照组体外聚合物重均分子质下降和质量丧失趋势一致.③5.0 MPa实验组与常压对照组相比,聚合物重均分子质量下降、质量丧失均加快.结论:静压力对bFGF-PLGA缓释微球体外降解的各项指标产生较大影响,以5.0 MPa的静压力下效果明显.bFGF-PLGA缓释微球在临床上直接用于膝关节腔给药时,必须考虑关节腔压力值的影响.

  •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考察

    作者:谷东风;曾抗;李国锋;史毓杰;江中洪;杨莉

    目的:制备含有不同冻干保护剂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OD-SLN)冻干粉,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筛选出佳配方.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11在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部实验室完成.冻干配方为15%海藻糖、15%甘露醇和二者联用各取5%,冷冻干燥制作冻干粉制剂.扫描电镜下观察冻干粉复溶后粒子形态,Image-Pro Plus 6.0软件计算粒径大小,高效液相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并考察冻干粉的外观、复溶和4 ℃保存对其影响,评价不同辅料对冻干品的影响.结果:①外观和复溶情况:海藻糖冻干粉、海藻精联用甘露醇冻干粉表面均松脆多孔,疏松,复溶较快,约需20 s,甘露醇冻干粉表面较光滑,结构致密,饼状,复溶较慢,需借助外力.冻干粉样品4 ℃冰箱放置24h、1,3,6个月其外观和复溶均无明显变化.②电镜下粒子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较均匀,冻干前后无明显差异.③粒径:未加冻干保护剂时为(82.65±18.43) nm,加入海藻糖、海藻糖联用甘露醇、甘露醇后分别为(94.78±21.94), (109.26±16.15),(114.63±21.42) nm.④包封率:未加冻干保护剂时为87.4%,加入海藻糖、海藻糖联用甘露醇、甘露醇后分别为86.2%,80.3%,79.6%.结论:以15%海藻糖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粒径较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其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 一种新型潜在骨固定聚合物的合成与弯曲强度

    作者:艾永平;石宗利;郭文迅;孙晓

    目的: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一种新型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即顺酐、苯酐、丙二醇、新戊二醇、己二胺共聚物)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为用作可降解骨内固定高分子材料,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及引发-促进剂室温预交联后热处理深度交联,观察热处理条件对交联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弯曲强度和在模拟体液介质及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水溶液中降解(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提高热处理时间或温度能显著增加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的弯曲强度,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含有50%交联剂)弯曲强度大可以达到123 MPa.在195 ℃热处理18 h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含有50%交联剂)在模拟体液介质中降解3个月后弯曲强度可以保持114.3 MPa.同时热处理条件和交联剂的含量对控制热处理后的不饱和聚酯酰胺水解率也起重要作用,在整个水解过程中,试样表现整体溶蚀行为.结论:实验合成的新型不饱和聚酯酰胺具有骨内固定材料的潜在优势.

  • 生物活性材料成骨活性的体外测定

    作者:姜传杰;卢世璧;孙明学;袁玫;张莉;崔雪梅;赵斌

    目的:运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测定生物活性材料成骨活性有较多缺点,为快速有效地评价成骨活性的生物材料,探索一种新的体外测定成骨活性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5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取羊脱钙骨基质和复合材料(粗制羊骨蛋白+羊脱钙骨基质+牛腱Ⅰ型胶原)两种活性材料分别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否含有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并取脱钙骨基质、复合材料、rhBMP-2、3种材料与小鼠C2C12细胞共培养72 h后,用1% Triton将细胞裂解,取细胞裂解液测定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利用所测定的碱性磷酸酶和总蛋白吸光度比值代表单位数量的细胞中所含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同时设立阴性对照(单纯细胞不加任何材料).结果:脱钙骨基质和复合材料中均含有BMP-2.用3种材料刺激C2C12细胞后,测定C2C12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含量高于阴性对照(P<0.05).rhBMP-2刺激C2C12细胞产生的碱性磷酸酶含量较其他材料明显增高(P<0.001).结论:体外测定生物材料成骨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

  • 生物降解型膨化缓释化肥的特点

    作者:孙有光;孙喆

    目的:采用不造成二次污染的变质玉米、油脚等工农业废弃物为缓释材料,利用形成的三维骨架结构包裹尿素等化肥微粒,制备可生物降解的膨化缓释肥料.方法:缓释材料经过调质、膨化、粉碎、挤压造粒处理,使其具有三维骨架结构,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和原料种类、比例,调整三维骨架结构及尺寸,达到控制肥料释放速率的目的.结果:利用该方法制备膨化缓释肥料样品,其中三维骨架结构在化肥微粒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层(尿素包裹率>85%,三维骨架表面大于20 nm的针孔数量<20%,骨架网膜厚度>30 nm),样品在土壤中随保护层受微生物作用降解脱落,化肥微粒逐渐露出并溶入土壤.膨化缓释化肥的释放过程是由颗粒外部向芯部连续发生降解-脱落-溶入现象,整个释放过程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残留物.纯尿素(100%)浸泡在水中经过10 min即全部溶解,而尿素含量81.50%的样品120 min后仅释放8.2%;纯尿素(100%)在土壤中经过20 h溶解85%,而含尿素81.5%,40.9%的膨化缓释肥料经过相同时间释放1.3%,0.8%,释放速率仅为纯尿素的1/65.38,1/106.25.结论:膨化缓释化肥在水、土壤中的释放速率明显降低(以纯尿素为参照物);生物降解性好(生物降解率>95%),可增加土壤中有机肥含量,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 珊瑚糊剂用于狗牙根管充填的实验

    作者:雷志敏;张敏

    背景:现有的根充材料对尖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刺激,不能引导骨的生长及尖周区破坏骨的再生,且使用时操作不易掌握.目的:探讨珊瑚糊剂根管充填后与尖周组织的相容性及引导骨生长的能力.设计:对比观察.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材料:实验于2002-09/2006-01在武汉大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健康成年草狗8条,雌性,体质量15 kg左右,由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提供(SYXK (鄂) 2003-0007).以根管为单位数,每条狗32个根管,合计256个根管.方法:静脉推注戊巴比妥钠(30 mg/kg),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按以下设计进行根充.实验组(n=128)采用复方珊瑚糊剂(珊瑚40 g:碘仿8 g,由武汉学口腔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对照组(n=128)用牙胶尖十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分2,4,12,24周4期,每期麻醉后处死1只,拍X射线牙片,并行光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根尖周炎症:按高倍视野炎症细胞计数,分为轻度(<100个/mm2),中度(100~200 个/mm2),重度(>200个/mm2).根尖周组织破坏和修复再生情况.复方珊瑚糊剂在根尖部的骨替代情况.结果:8条草狗均进入结果分析. ①X射线片根尖暗影情况:实验组各期未见明显根尖暗影.对照组在12,24周各有1例根尖周暗影. ②组织病理学观察:根充后2周:除实验组珊瑚颗粒散在尖周外,各组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但实验组较少,属轻度,对照组为中度.根充后4周:实验组珊瑚颗粒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于根尖周组织.根充后12周:实验组根尖周有骨质沉积并与珊瑚颗粒紧密结合,根尖孔变小,无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其尖端上方仍有炎性细胞包绕.根充后24周:实验组根充区未见珊瑚颗粒,有大量骨质沉积,封闭根尖孔并向根内壁爬行生长.对照组尖周有纤维组织包裹.结论:珊瑚糊剂根管充填后能与尖周组织产生很好的相容性,且引导骨的生长,封闭根尖孔,能用作根充材料.

  • 玻璃纤维桩核与镍铬合金桩核修复牙组织抗折裂强度的体外实验

    作者:李新;周蕊;赵芳英

    目的:传统桩核材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新型玻璃纤维桩核的强度有待证实.比较玻璃纤维桩核和镍铬合金桩核系统修复离体牙咀嚼抗折裂强度.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9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实验室完成.选择因牙周病拔出的6个月以内的上颌中切牙40颗,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并自愿捐献.40颗离体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玻璃纤维桩核系统组和镍铬合金桩核系统组,每组20个.行常规根管治疗后截除牙冠,分别用玻璃纤维桩核系统和镍铬合金桩核系统进行桩核及烤瓷冠恢复外形,包埋于底座后在INSTRON测试仪上进行抗折裂强度的测试,记录试件折裂时测试机上的读数以及试件折裂的模式.结果:①玻璃纤维桩核系统修复的牙体折裂时的负荷值高于镍铬合金桩核系统[分别为(1.29±0.46) kN,(0.93±0.58) kN].②牙体组织折裂后可再次修复玻璃纤维桩核系统组18个,镍铬合金桩核系统组5个,玻璃纤维桩核系统的牙体组织折裂后可再次修复的可能性高于镍铬合金桩核系统修复的牙齿,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1);牙体组织折裂后不可再次修复玻璃纤维桩核系统组2个,镍铬合金桩核系统组15个.结论:玻璃纤维桩核系统修复离体牙咀嚼抗折裂强度优于镍铬合金桩核系统.

  • 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作者:关继奎;徐执扬;陈波;徐莘香;刘建国

    目的:生物降解材料(聚左旋乳酸)存在初始强度低和降解速率快等局限性,利用纳米技术有望解决生物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缺陷.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并评价其力学性能.方法:实验于2002-09/2004-01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实验室完成.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将聚左旋乳酸、10%和30%的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加工成60 mm×6 mm×2 mm的条形试样,在Instron-1121型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弯曲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加载速度为1 mm/min:用XCJ-4简支梁式试验冲击仪测试无缺口冲击强度.结果:力学测试显示10%,30%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聚左旋乳酸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0%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10%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酸钙与聚左旋乳酸复合后力学性能有所提高.30%纳米碳酸钙,聚左旋乳酸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佳.

  • 胶原蛋白/葡甘聚糖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作者:景森;Chen Qing-hua;陈庆华;潘兴华;张峰;董会

    以葡甘聚糖和胶原蛋白为主要原料,甘油、氨水为添加剂通过共混的方法制备胶原蛋白/葡甘聚糖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显微镜对共混膜进行性能表征,同时测定了共混膜的透光率、力学性能、吸水率及水蒸气透过系数.结果表明:葡甘聚糖1.0 g,胶原蛋白0.6 g,甘油0.4 mL,氨水1.0 mL,蒸馏水100 mL为制膜佳配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得到改善,葡甘聚糖和胶原蛋白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作为一种潜在的皮肤组织工程支架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构建自体骨碎末移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模型

    作者:王奕;马国武

    学术背景:自体骨移植取材常需要开辟第二术区或在种植体周围取骨,额外增加创伤和感染机会,所以对局部小范围的骨质欠缺,可以考虑回收和利用预备种植体切除的自体骨末.目的:建立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自体骨碎末骨移植材料的实验模型,观察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基地完成.实验动物为5只健康杂交家犬;种植体钛钉和Bio-Oss骨移植材料均由西安中邦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并提供.方法:拔除家犬下颌第1,2,3前臼齿,3个月后行种植术.预备种植体窝,每只犬左右两侧各预备4个,共40个.在每个种植窝内,各植入种植体钛钉1枚,共40枚.用种植转孔时收集的自体骨碎末、Bio-Oss骨移植材料及两者1:1混合骨碎末恢复种植体颊侧单壁人为骨缺损,以未植骨作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 ①种植术后第9周时观察各组骨量的恢复情况、X射线片观察牙槽骨高度、骨小梁致密度及骨整合情况. ②应用亚甲基蓝-碱性品红法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5只家犬钛钉无脱落,均纳入结果分析. ①一般情况及骨缺损量:种植术后9周,创口愈合均良好,钛钉稳定,总存留率为100%.植入自体骨碎末的骨缺损量小于空白对照组(P<0.01);植入混合骨碎末的平均骨缺损量小,说明恢复佳. ②骨量的恢复情况:X射线片显示40颗钛钉外周均与骨组织紧密接触,愈合良好. ③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低倍镜下见所有钛钉均被周围淡红色的致密骨组织紧密包绕,种植体与骨组织间无蓝色的软组织,产生了直接骨结合界面.结论:家犬建立自体骨碎末移植材料恢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实验模型效果理想,材料与宿主间生物相容性好.

  • 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容性

    作者:刘斌;宋显晶;刘婕妤;姜锋;史永峰;双东思;李智博

    背景: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材料在构建组织工程支架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内皮细胞能否在该材料上存活和稳定生长将直接影响其作为载内皮细胞载体支架表面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目的:观察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材料:本实验于2006-02/10于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长约20 cm脐带来自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名正常足月分娩的新生儿,标本采集经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本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倒置显微镜及相差显微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品.方法:将从脐带中分离培养的稳态生长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种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上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放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培养皿.①以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评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细胞相容性.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主要观察指标: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细胞相容性.②细胞种植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结果: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与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的细胞相容性:相差显微镜下种植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上的细胞4~6 h后即开始贴壁、伸展,3 d后细胞开始呈集落样生长,生长较快,5 d后细胞集落开始融合,呈现特征性的鹅卵石样形态,经多次传代后,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扫描电镜下观察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膜片上培养15 d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嵌入膜片间隙生长,但没有连接成片铺在膜片上.②细胞增殖指数: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后1,3,5及7 d的细胞增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内皮细胞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谷氨酸三嵌段共聚物上生长良好,两者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猪松质骨支架/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兔体内成骨

    作者:雷荣昌;翦新春

    目的:生物衍生骨具有天然骨组织的三维立体孔隙.网架结构,有利于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观察猪松质骨支架/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在兔体内成骨及支架的降解.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家兔16只,3月龄左右,其中1只提供骨髓,另15只作组织工程骨植入,分4,8,12周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诱导培养: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猪松质骨进行处理得到猪松质骨支架,与经诱导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植入机体内,同时植入单纯猪松质骨支架做自身对照.结果:纳入动物1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采用X射线、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图像分析观察猪松质骨支架屑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在兔体内成骨及支架的降解.①X射线观察:猪松质骨支架/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移植术后4周移植区周围可见少量散在分布的中密度影,8,12周时中高密度影逐渐向中心区增大.单纯猪松质骨支架移植术后各时间点移植区内均呈低密度影.②组织学观察:猪松质骨支架屑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后4周开始有新骨生成,支架开始降解;8周时新骨的形成及支架的降解都明显增加;12周时新骨继续增加,逐渐向成熟骨组织转变,可见少量哈佛系统,但骨小梁尚不典型,毛细血管增生明显,少量支架残留,未见炎症细胞.单纯猪松质骨支架植入后各时间点无新骨形成.③图像分析表明:猪松质骨支架/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植入后新骨组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材料组织随时间延长而减少,但新生骨组织增加与支架材料组织减少无明显直线相关(P>0.05).结论:猪松质骨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移植后新骨逐渐形成,支架逐渐降解,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的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对成骨细胞黏附、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糜丽;潘君;赵明媚;刘颖;王彬;王远亮

    目的:在前期成功合成聚乙二醇接枝的聚乳酸材料[poly(ethylene glycol) graft poly(D,L-lactic acid),PPLA]的基础上,以聚乳酸为对照,进一步考察该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6-10在重庆大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实验室进行.①以FITC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检测聚乳酸及自制的PPLA材料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性能.②在体外聚乳睃和PPLA聚合物膜上培养Wistar新生鼠成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测试细胞黏附和增殖情况,并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细胞分化程度.结果:①与聚乳酸相比,PPLA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明显降低,仅为聚乳酸的37.3%.②与聚乳酸相比,在接种成骨细胞后,PPLA材料上的细胞黏附量更多,细胞数量更高;经过8 d的培养后,PPLA材料上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聚乳酸.结论:与聚乳酸相比,PPLA材料具有更强的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作用,并能显著地促进细胞黏附、生长及分化,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

  • 可降解生物材料复合基因强化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丁幸坡;金先庆;王智勇;付艳丽

    目的:在前期成功构建携带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载体IRES2-EGFP-hIGF-1基础上,探索使用可吸收生物材料PLGA复合基因强化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1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研究所完成.①选择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双下肢髁关节面上共制作4个直径3 mm、深3 mm的全层软骨缺损.自左到右为:空白对照组,PLGA移植组,PLGA-MSCs组(PLGA+空载体转染的MSCs移植),PLGA+hIGF-1-MSCs组(PLGA+hIGF-1转染的MSCs移植).②分别于术后4,6,12周各处死6只,应用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评估缺损软骨的修复情况、修复组织中hlGF-1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移植细胞GFP荧光强度等.结果:16只兔进入结果分析,脱落2只.术后12周时,组织切片显示,PLGA+HIGF-1-MSCs组新生组织中可见大量类透明软骨细胞出现,Ⅱ型胶原丰富表达:荧光追踪显示PLGA-MSCs组和PLGA+hIGF-1-MSCs两组修复组织在4周时仍有可见的GFP表达;PLGA+hIGF-1-MSCs组各个时间点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PLGA与经过hlGF-1基因强化的MSCs复合移植提高了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 羟基磷灰石/聚氨酯复合骨诱导再生膜的细胞相容性及自身降解性能

    作者:董志红;李玉宝;邹琴;李吉东

    目的:骨诱导再生膜材料对骨组织损伤后的重建和再生起着屏蔽和诱导的作用.拟进一步验证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聚氨酯(Polyurethane,PU)复合骨诱导再生膜体内外的细胞相容性和降解性能.方法:实验于2007-03/07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完成.①HA/PU复合膜制备成10 mm×10 mm大小,选择成熟的成骨细胞株MG63,体外细胞培养,在1,4,7 d内观察细胞在膜上的生长和增殖情况,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判断其细胞的毒性.②把HA/PU复合膜制备成直径1.5 mm大小,选择健康的SD雌性大鼠3只,在脊柱一侧肌肉内埋植HA/PU复合膜,在1,4,12周后取出.以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组织切片观察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和自身降解性.结果:①HA/PU复合膜上细胞增殖良好,无坏死和悬浮细胞出现,细胞在膜上的增殖能力均高于MG63的增殖能力(P<0.05),细胞毒性为0级.②组织学切片观察,1-4周时材料在体内依旧是有形固体,材料被周围组织包裹,有巨噬细胞聚集,未见多核细胞,胶原纤维逐渐变得致密.12周时,材料发生降解,有纤维组织长入,周围与组织结合良好,未见有炎症发生.结论:HA/PU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自身降解性能,可作为骨组织诱导再生膜材料.

  • 羟基磷灰石经氯磷酸二钠表面改性后表面润湿性的变化

    作者:罗恩;胡静;李继华;梁新华;王雪梅;魏世成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在氯磷酸二钠表面改性前后润湿性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7/09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完成.①将羟基磷灰石制成10 mm×10 mm×2 mm大小的块状,共48块,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氯磷酸二钠复合制成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对照组用乙醇和蒸馏水超声波清洁,干燥备用.②配制质量浓度为0,20,40,60,80,100 g/L的小牛血清溶液各10 mL作为润湿剂.③以接触角测定仪测定各质量浓度小牛血清溶液在羟基磷灰石与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表面的接触角,评估两组润湿性差异.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小牛血清溶液在羟基磷灰石-氯磷酸二钠表面的接触角均小于单纯羟基磷灰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二磷酸盐对羟基磷灰石进行表面改性可提高羟基磷灰石的表面润湿性.

  • MC3T3-E1细胞在改性聚(DL-乳酸)表面的黏附性能

    作者:郑丹芳;罗彦凤;向燕;王远亮

    背景:聚乳酸是经FDA批准可进入人体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因其表面疏水性强,与细胞亲和力差,所显示的生物相容性较差.目的:观察MC3T3一E1成骨前体细胞在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和丁二胺改性聚乳酸表面的黏附情况,评价改性聚乳酸的细胞相容性,并与聚(DL-乳酸)对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实验,于2007-06在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材料与仿生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聚(DL-乳酸)、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和丁二胺改性聚乳酸为自制;MC3T3-E1细胞株购自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将MC3T3-E1细胞直接接种到聚(DL-乳酸)、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和丁二胺改性聚乳酸材料上.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细胞形态、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黏附检测比较不同基底材料对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的影响.结果: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在马来酸酐及丁二胺改性聚乳酸膜上的增殖速率和黏附力大于聚(DL-乳酸)(P<0.05):细胞周期测定显示马来酸酐及丁二胺改性聚乳酸膜能促进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从G0期向S期和G2/M期过渡,细胞形态也较为成熟.结论: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乳酸和丁二胺改性的聚乳酸能促进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黏附、增殖,并促进其更迅速地从成骨前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具有比聚乳酸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 改性硼硅酸盐生物玻璃的可控降解性能

    作者:郝瑞然;王德平

    背景:生物玻璃和生物陶瓷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其材降解性较低限制了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目的:观察硼硅酸盐生物玻璃改性后可控降解性变化.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实验于2005-10/2007-09在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实验用分析纯的碳酸盐、磷酸盐、硼酸及二氧化硅为自制品,D/max2550VB3+/PC X线衍射仪及S-2360扫描电镜均为日本Olympus 公司生产.方法:以硼硅酸盐玻璃粉为原料,采用有机泡沫浸渍工艺,制备高孔隙率的网眼多孔支架. 玻璃材料组成25Na2O·30CaO·5P2O5·(40-x)SiO2·xB2O3中,x分别取0,20,26,30及40作为不同构成比.主要观察指标: ①应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分材料表面羟基磷灰石形成情况及支架形貌.原子发射光谱检测材料在K2HPO4溶液中钠、钙离子、磷和硼离子的浓度.结果: ①25Na2O·30CaO·5P2O5·(40-26)SiO2·26B2O3组分的硼硅酸盐生物玻璃具有更好的孔隙连接性,孔隙结构可满足细胞于支架上的增殖. ②25Na2O·30CaO·5P2O5·40SiO2组分的硼硅酸盐生物玻璃中钠及硼离子释放较低,降解速率低于其他组分.结论:通过调整玻璃的组成,可控制材料的降解性和表面形成羟基磷灰石晶体的形态.

  • 升温速度对多孔生物陶瓷特性的影响

    作者:曾垂省;梁亦龙;陈晓明;闫玉华

    目的:观察升温速度对多孔生物陶瓷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9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和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在保温时间为2 h,烧成温度为850 ℃条件下,有机泡沫微球与骨料质量配比为0.25时,粘结剂的添加量为20%,升温速度分别为30,60,90,120,150和200 ℃/h条件下,采用有机泡沫微球作为成孔剂的热压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得不同样品.②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孔道和表面形貌;根据GB/T1964-1967.1996和GB/T1969~1970-1996测量显气孔率、容重;用自制水渗透率测定仪测定水渗透率;用体积法测定收缩率;用ASTM材料强度测试机测定压缩强度.结果:①升温速度变化对孔径>100 μm大孔的影响明显,对孔径<50 μm小孔的影响不明显,对晶体的长大影响也明显.②随着升温速度从30 ℃/h提高到150 ℃/h,显气孔率从72%增加到82%,容重从0.89×103 kg/m3下降0.52×103 kg/m3,水渗透率从12×10-3 cm2增加到25×10-3 cm2,收缩率27%从减少到23%,抗压强度从17.3 MPa降低到1.59 MPa.结论:升温速度对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抗压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成品有较好的孔结构、较高的显气孔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升温速度选择在120 ℃/h左右较佳.

  • 改性纤维素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评价

    作者:李杰;王登科;武晗燕;赵辉;马凤国;谭惠民

    背景:对天然材料纤维素进行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改性后的材料既保留了纤维素固有的优良特性.又有了新的性能.目的:根据细胞相容性评价的试验方法,对自制的一种改性纤维素医用材料进行细胞相容性评价,保证其作为生物材料使用的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系.材料:该实验于2003-03/2004-06在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改性纤维素材料由北京理工大学采用化学方法制备,该材料呈白色颗粒状,无味,无挥发性,密度约1.2 g/cm3,pH 6-7.细胞毒性实验所用L-929细胞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培养.溶血实验所用血取自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房的1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方法:按照GB/T16175-1996标准,采用细胞生长抑制法(MTT比色法)测定改性纤维素材料对L-929小鼠细胞的细胞毒性.按照GB/T14233.2-1993标准,通过对材料与血红细胞在体外接触过程中,所致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程度的测定,评价材料的体外溶血性.主要观察指标;细胞毒性试验和体外溶血试验结果.结果:细胞毒性试验:改性纤维素材料对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毒性评价为0级或1级.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改性纤维素材料对血液的溶血率为1.5%,小于国家规定的5%,属于无溶血反应.结论:改性的纤维素材料无明显细胞毒性,且细胞相容性较好.

  • 可生物降解氨基酸衍生拟聚碳酸酯与聚乙二醇600共混的加速水解研究

    作者:黄霞;郑元锁;高积强;陈家昌;李哲

    目的:为改善可降解生物材料拟聚碳酸酯的水解状况,将亲水的聚乙二醇作为共混组分制备共混试样,观察混合物的热性质和水解率.方法:①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的拟聚氨基酸-酪氨酸衍生聚碳酸酯,并用溶液共混合法制备了L-酪氨酸衍生聚碳酸酯与相对分子质量为600的聚乙二醇,以不同质量比混合的混合物试样.②用傅里叶红外、核磁共振法表征了混合物的结构;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莺分析表征了混合物的热性质;并将试样置于浓度为1 mol/L的碱液中进行加速水解测试.结果:随着PEG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同时降解率随聚乙二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混合物的水解率增大;混合物的水解对降解环境pH值影响较小.结论:聚乙二醇的引入,有效改善了聚碳酸酯的热性能,同时增加了聚碳酸酯的亲水性,混合物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聚碳酸酯.

  • 聚酰胺树形分子高聚合物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作者:姚航;岳燧岩;金跃明;潘碧峰;高峰;崔大祥

    目的:观察聚酰胺树形分子高聚合物作为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传递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对入脐血管内皮细胞的survivin表达、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3在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将200 μg/L surviving-asODN和3.66 μg/L聚酰胺制备聚酰胺反义基因复合物,同时制各阳离子脂质体反义基因复合物作为对照.②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分度仪测定复合物的包封率、载药率和体外DNA释放速度.③将上述两种基因载体复合物转染人脐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转染效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①成功制备聚酰胺反义基因载体系统聚酰胺-survivin-asODN.该复合物的粒径小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P<0.01),但zeta电位高于后者(P<0.05):两者基因载药率、包封率无显著差异(P>0.05);聚酰胺对DNA持续释放14 d,但脂质体只持续5 d.②聚酰胺.survivin-asODN转染人脐血管内皮细胞的效果强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P<0.05),转染后人脐血管内皮细胞siurvivin蛋白的表达低于脂质体复合物(P<0.05),该细胞的凋亡率高于脂质体复合物(P<0.05).结论:聚酰胺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人脐血管内皮细胞,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制备组织工程血管支架

    作者:殷猛;刘锦纷;藤里俊哉;郑海;凑谷谦司;中谷武嗣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研究多集中于生物可降解支架和脱细胞同种或异种血管支架方面,但存在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如生物可降解支架生物降解速度的控制以及植入脱细胞天然血管支架可能带来供体来源病毒细菌感染受体问题等.目的:采用超高压结合核酸酶洗涤方法(超高压脱细胞技术)处理同种异体血管,观察该方法的脱细胞效果以及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去除情况.设计:对比观察实验.单位: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完成.选用健康雄性迷你猪幼猪,由日本九州鹿儿岛Japan Farm食用猪养殖场提供,体质量3~5 kg,猪龄1~3个月.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实验涉及的主要试剂和仪器:Hoechst 33258为日本同仁化学研究所产品;超高压设备KOBELCO为神户制钢所产品:PCR为GENEAMP PCR SYSTEM 9700产品.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日本国立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完成.无菌条件下取出猪降主动脉血管,用超高压设备以981 Mpa超高静水压(4 ℃)将供体来源细胞压碎,结合核酸酶的消化作用,PBS的搅拌洗涤,脱去细胞残片形成血管生物支架.主要观察指标: ①利用Hcechst 33258荧光探针,定量检测超高压脱细胞血管中DNA含量;用JEM100cx型透射电镜观察血管组织细胞成分去除和支架纤维保留情况;用JBM5200型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超微结构;100倍光镜下观察血管壁形态结构.即从组织学、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组织化学水平评估超高压脱细胞方法的抗原去除效果. ②用PCR方法检测幼猪脱细胞血管中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前病毒DNA,评估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对以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 ①血管壁形态结构:血管壁纤维波浪状结构保存完好,组织?内的细胞均被除去. ②细胞去除效果:透射电镜见细胞成分均已消失.但保留有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已被完全脱去,只剩脱细胞支架. ③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经过超高压处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被成功灭活,无法测出.而采用表面活性剂脱细胞组无法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灭活. ④DNA含量:超高压脱细胞处理前,血管中DNA含量为(31.7±3.5) mg/L;超高压脱细胞处理后,DNA含量为(1.16±0.23)mg/L,DNA含量显著降低(P<0.01).提示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已将细胞核及内容物大部分除去.结论:实验证明采用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可基本除去支架内细胞成分,可以将病源微生物杀灭(将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成功灭活).

  • 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构建人工血管

    作者:刘阳;张燕中;陈瑾君;殷德民;曹颖;许志成;刘伟;崔磊;曹谊林

    背景:有实验表明聚羟基乙酸支架材料已成功在裸鼠及大型哺乳动物体内构建形成了组织工程化软骨、骨、肌腱等组织,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能否在裸鼠皮下形成血管样结构?目的:采用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形成的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验证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行性.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1/06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新生婴儿脐带来源于本院妇产科健康新生儿,经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用26只3~4周龄清洁级裸鼠,雌雄不拘,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聚羟基乙酸购自Alban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20只裸鼠皮下为实验组,将未接种细胞的单纯聚羟基乙酸置入其余6只裸鼠皮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置入后第2,6周后取出两组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Ⅷ因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裸鼠2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移植物均有管状结构形成;置入6周后,对照组管形结构消失,围绕硅胶管有极薄的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抽去硅胶管后,纤维组织失去支撑,无法维持管型结构.实验组抽去硅胶管后,新生组织仍维持管型结构.②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均可在镜下观察到大量未完全降解的聚羟基乙酸,对照组内少有细胞成分,实验组内可见多量细胞存在;置入6周后,两组聚羟基乙酸成分基本消失,对照组只有菲薄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实验组显示有新生血管组织形成,其内层有Ⅷ因子阳性细胞覆盖,管壁内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及散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存在.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可形成具有与正常血管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 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盐水凝胶表面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

    作者:马艳;岳秀丽;刘萌;彭涛;刘绍琴;戴志飞

    背景:虽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体具有易于缝合、质地柔软和抗压迫等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血栓形成等原因,使这些材料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人工血管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上,终使其达到血管植入的要求.目的:用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考察其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材料:实验所用直径4 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W.L Gore & Associates,Inc.产品,海藻酸钠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购自美国Sigma公司,肝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全氟磺酸和壳聚糖购于美国Aldrich公司.人α-凝血酶和抗凝血酶Ⅲ购于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S-2238购于Chromogenix.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首先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然后用肝素-海藻酸钠凝胶进行灌注修饰,以乙二胺为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为引发剂,将多糖分子进行共价交联.用接触角表征了涂层前后人工血管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然后用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溶血试验以及凝血酶失活试验表征了涂层后人工血管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角.②用扫描电镜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情况.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④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⑤溶血度.⑥凝血酶失活试验.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 626 cm-1处出现了-CO-NH-基团的峰位.②修饰后人工血管的接触角由(125±1)°降低为(84±2)°.③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具有较长的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溶血度0.065%、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④凝血酶失活实验结果显示,凝胶灌注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对凝血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血栓形成的性能且稳定性好.结论:肝素-海藻酸钠凝胶修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