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嘉国;贾长青;张圣飞;齐峰;牛庆飞;王俊丰

    背景:在正常情况下成人椎间盘组织中含有很少量的小血管,但在突出的椎间盘中却出现了明显的血管化,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在人类出生后成人组织血管发生的启发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椎间盘中的表达少见报道.目的:检测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腰椎间盘中的表达,进而评估两者在椎间盘的血管化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5/2007-01在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 材料:48份椎间盘突出标本及14份非椎间盘突出标本.椎间盘突出标本分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实验组48份腰椎间盘突出标本及对照组14份非腰椎间盘突出标本进行抗SDF-1α和抗 VEGF单克隆抗体染色.主要观察指标:腰椎间盘中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椎间盘标本中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标本,实验组标本中游离型及脱出型的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比突出型高,游离型与脱出型之间的表达无差异.结论: 腰椎间盘组织中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与腰椎间盘血管新生有关.

  • 大鼠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与4周耐力运动的影响

    作者:贺道远;曾凡星

    背景:已有研究提示,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调控骨骼肌蛋白翻译过程,在运动引起的蛋白质合成变化中起作用.目的:观察耐力运动对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雷帕霉素靶蛋白在运动诱导骨骼肌生长中的作用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0/1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PF级2月龄的SD大鼠12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方法:运动组先进行适应性训练:上坡跑,坡度为5°,速度分别为10,15,20 m/min强度递增的跑台运动,30 min/次, 1次/d,共6 d;然后进行正式运动:上坡跑,跑台坡度5°,速度20 m/min,60 min/次,1次/d,6 d/周,共4周的跑台运动.②对照组均不运动,其他生活条件与运动组相同.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腓肠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采用BCA方法测定腓肠肌总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纳入的12只大鼠全部完成训练,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运动组腓肠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67.0±11.7, 46.8±7.9;P < 0.05).②运动组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达量(0.43±0.04, 0.25±0.03;P < 0.05).结论:耐力运动后大鼠腓肠肌总蛋白含量上升,骨骼肌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上升,提示雷帕霉素靶蛋白可能参与肌肉生长对运动适应的调控.

  • 人重组pcDNA6.2/生长分化因子5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曲彦隆;武志超;王春雷;周继辉

    背景:生长分化因子5是一种刺激肌腱、韧带塑型,增强愈合反应有效的生长因子,在活性组织工程肌腱构建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构建人重组pcDNA6.2/生长分化因子5质粒,为转染基质干细胞向肌腱诱导分化实验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工程体外实验,于2007-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遗传学教研室和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材料:根据Genbank(NM000557)中人生长分化因子5的序列化学合成一对引物,从人胎儿软骨组织提取总RNA.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得到人生长分化因子5完整成熟肽基因.将所得基因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cDNA6.2并转化入JM109菌株,提取重组质粒,PCR鉴定、酶切鉴定并测序.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PCR及SalⅠ和BamHⅠ双酶切鉴定结果,重组质粒测序与Genbank中序列比较结果.结果:电泳显示,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为一长约380 bp的带,阳性克隆质粒经PCR电泳及双酶切均出现约380 bp的片段.测序表明与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出人重组pcDNA6.2/生长分化因子5质粒,为组织工程化肌腱过程中种子细胞的制备提供转染质粒.

  • 构建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

    作者:王彤;万智;符岳;方向韶;黄子通

    背景: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可造成梗死部位相对一致的心肌梗死,其左室功能和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心肌梗死相似.作者的一系列研究均是以该模型为基础.目的:建立和完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并进行评估.设计、时间及地点:配对样本观察,于2007-01/08主要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完成.材料:8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体质量 (500±25)g,分为实验组10只,假手术组8只.方法:实验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假手术组动物只开胸,不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 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大鼠心电图.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评估结扎效果,右颈总动脉插管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处死后从左心室根部插管注射蓝色墨水,评价心肌梗死的范围,冰冻切片检查左心室壁的厚度.结果:大鼠术后出现明确的心肌梗死改变,包括心电图的改变、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下降、血流动力学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dP/dt40 和-dP/dt下降、蓝色墨水提示的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冰冻切片证实左心室前壁厚度明显变薄. 结论: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后可较理想地得到心肌梗死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 小鼠E1A激活基因阻遏子RNA干扰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郭鹏;闫承慧;郭亮;康建;韩雅玲

    背景: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小鼠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s,CREG)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成为心血管领域新的治疗靶点.目的:构建小鼠CREG小分子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下调小鼠细胞中CREG基因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4/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完成.材料:小鼠成纤维母细胞系(NIH3T3)由美国新泽西州Robert Wood Johnson医学院病理实验科李少华教授馈赠.方法:应用RNA干扰在线设计工具设计4对可与小鼠CREG基因cDNA结合的短发夹RNA.通过化学合成法合成并克隆至pEN_mH1c载体中,与目的载体pDS_hpEY进行LR重组得到4种表达不同shCREG片段的表达载体pDS_shCREGs.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将pDS_shCREGs转染至小鼠NIH3T3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CREG的沉默效率.结果: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4种重组pDS_shCREG载体中插入片段的序列正确.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证实,4种稳定转染细胞中的CREG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稳定转染pDS_shCREG1的细胞克隆中CREG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87%和70%.结论:成功构建小鼠CREG基因真核干扰表达载体,使体外培养NIH3T3细胞中CRE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 大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基因靶向RNA干扰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卢斌;吴鸿;蔡在龙;邹大进

    背景:研究者们早已发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1B)可负性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但目前制约PTP1B功能研究的重要环节是缺乏有效的工具.目的:拟构建PTP1B基因靶向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基因转染实验,于2007-05/12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293细胞由中科院上海细胞研究所提供,真核表达质粒psiRNA-PTP1B由上海吉凯生物公司合成,AdEasy-1菌、穿梭载体pAdTrack、大肠杆菌DH5α由本室保存,重组腺病毒PCR鉴定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设计合成.方法:由生物公司合成针对大鼠PTP1B mRNA的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质粒psiRNA-PTP1B,双酶切得到siRNA-PTP1B表达片段,插入pAdTrack载体上,获得转移质粒pAdTrack-siRNA-PTP1B.后者经线性化后,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进行同源重组,PacⅠ酶切鉴定,筛选出正确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siRNA-PTP1B,酶切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通过反复感染扩增病毒,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重组腺病毒. 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鉴定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及重组腺病毒是否构建成功.结果:PacⅠ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iRNA-PTP1B构建成功,转染293细胞后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CR鉴定表明重组腺病毒中含有siRNA-PTP1B片断,成功构建了携带PTP1B干扰RNA的重组腺病毒Ad-siRNA-PTP1B,293细胞扩增纯化后,获得约3.6×109 efu/mL滴度的重组腺病毒.结论:应用AdEasy-1系统可以高效快速制备表达PTP1B干扰RNA的重组腺病毒.

  • 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扩增及黏附能力的影响

    作者:宋显晶;刘斌;杨萍;姜峰

    背景:他汀类药物可促进急性缺血后的血管新生、加速球囊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并减少新内膜下组织的增生,且这两个作用均与血管内皮祖细胞密切相关.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血管内皮祖细胞,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祖细胞扩增及黏附能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分组对比实验,于2006-02/10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完成.材料:人脐静脉血采集来源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6名正常足月顺产健康产妇.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血管内皮祖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内皮细胞吸收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荆豆凝血素Ⅰ情况,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表面CD133、CD34和KDR抗原表达阳性率来鉴定血管内皮祖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形态学变化,计数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实验按M199培养基含辛伐他汀纯品浓度不同分5组,分别为0, 0.01,0.1,1,10 μmol/L 辛伐他汀组,其中0 μmol/L作对照.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情况,计数贴壁细胞数法评价血管内皮祖细胞的黏附程度.主要观察指标:原代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增殖及黏附能力.结果:①培养细胞呈长梭形,接种2~4 d 梭形形态细胞较少,为细胞生长的潜伏期;6~10 d 贴壁梭形细胞逐渐增多,为对数增殖期;10~14 d 细胞融合呈集落样生长,梭形细胞明显增多,进入生长平台期.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荆豆凝血素Ⅰ双染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血管内皮祖细胞.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CD133、CD34和KDR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7.30±2.71)%、(42.00±6.42)%,(89.30±10.45)%.④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结果表明各浓度组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活力、贴壁的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均较对照组增强(P < 0.05);但以1 μmol/L 浓度下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活力强.结论:辛伐他汀能增强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扩增及黏附能力.

  • P物质与白细胞介素1β在膝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

    作者:雷光华;高曙光;李康华;曾凯斌;李良军

    目的:研究显示,炎性细胞因子和神经肽与炎性相关疾病关系密切.实验通过检测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液中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探讨P物质、白细胞介素1β和膝骨关节炎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6-03/09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就诊和病房住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0例,根据综合评分法,轻度15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选取急性膝关节创伤患者6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就诊时或手术前抽取膝关节滑液至少1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膝关节液中P物质与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结果:5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骨关节炎组膝关节液中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②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浓度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9, P < 0.01),滑液中P物质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6, P < 0.01),滑液中白细胞介素1β与P物质浓度呈正相关(r =0.83, P < 0.01).结论:①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和病情发展密切相关.②P物质和白细胞介素1β在骨关节炎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可能相互协同作用.

  • 深圳市居民4 123人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作者:杨春菊;张鉥缨;吴远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资料显示骨质疏松患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区域差异较大.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于2003-01/2008-02收集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特诊科体检的深圳市汉族居民4 123人的股骨骨密度测量结果.对象:受试对象共9 938人,符合纳入标准且长居深圳市10年以上的健康体检者4 123人,男1 852人,女2 271人,年龄20~79岁,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共分6组. 方法:将受试者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质量输入微机,采用Challerger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骨密度分析软件测量非优势(左)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骨密度值.主要观察指标:骨密度参考值T值(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人的对照组之差别)及累积丢失率.结果:股骨近端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成年人骨累积丢失率为: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在30~39岁组间,男女两性股骨颈和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女性50~59岁组间,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粗隆的骨密度下降速度快,尤其Ward's三角区、股骨颈.男性骨密度无明显快速下降年龄段.男女两性随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增高.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骨质疏松症标准,男女两组均在50~79岁及总患病率两独立样本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女性尤其明显(P < 0.01).结论:深圳市男女两性在30~39岁间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下降明显,女性在50~59岁间骨密度加速下降,应提早加强预防措施.

  • 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的定位分析

    作者:刘晓军;高建华;宋玫;陈阳;严欣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是目前与瘢痕关系为密切的细胞因子,而SMAD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β下游信号传递的主要途径.人SMAD蛋白基因在15q22.31-q23及18q21.1染色体区域.实验假定Smad基因为选择的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目的:定位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位点.设计、时间及地点:两个家系、大样本的微卫星扫描连锁分析实验,于2007-02/06在上海基康公司实验室完成.材料:选择6个国内不同地区的瘢痕疙瘩家系2个4代发病的NM、LN家系中32位和19位成员,严格遵照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准则采集血样和病理组织标本.方法:采集2个家系51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选取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染色体区域的7个微卫星标记位点D15S108 、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460、D18S467、D18S846,对这些微卫星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片断基因分型,再进行连锁分析.主要观察指标:NM和LN瘢痕疙瘩家系外显率为90%时各位点LOD值.结果:NM、LN两个瘢痕疙瘩家系在外显率分别为90%条件下,重组率θ=0~0.5时,这些微卫星标记的两点LOD值绝大部分都小于1,排除连锁关系存在.结论: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族瘢痕疙瘩家系易感基因位点不在染色体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

  • 皮肤软组织扩张修复头面部外伤性缺损的早期应用

    作者:宋保强;韩岩;郭树忠;马显杰;杨力;夏文森;彭湃;夏炜;张旭东

    目的:常规应用植皮或单纯的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从美学角度讲存在一定的缺点.总结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外伤性缺损早期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9/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住院的部分外伤性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5~51岁.面部缺损4例,头皮缺损7例,面部并头皮缺损4例,缺损面积3 cm×5 cm~ 7 cm×11 cm.②方法:积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加强局部创面处理,待全身情况稳定、创面肉芽组织新鲜的情况下,行清创、刃厚植皮术,覆盖除骨外露以外所有创面.同时或延期于缺损周围正常组织下埋置一至数枚容量不等(80~450 mL)的扩张器.皮片成活并稳定后,开始扩张器注水,约两三个月注水完成后行扩张器二期术,切除骨外露周围不稳定的瘢痕组织(包括早期植皮部分),用设计的扩张皮瓣覆盖缺损,完成修复.结果:1例头皮扩张器在扩张后期出现了外露,及时进行二期手术修复缺损.所有患者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短期内均得到了有效修复,2例患者在二期术后出现了轻度的器官移位,术后半年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无瘢痕性秃发发生.结论:皮肤扩张可用于头面部外伤性缺损的早期修复,合理的选择、正确的应用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 补肾方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黄宏兴;李颖;刘庆思;刘庆浩;陈彦东;万雷;庄洪;赵可伟

    背景:研究证实,胰岛素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具有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目的:实验拟验证补肾复方中药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共同完成.材料:选择SPF级6 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体质量约260~280 g.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手术组,分别为22只和46只.术后3个月后从两组随机各选出10只以确定造模成功.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各12 只.剩余12只为空白对照组.补肾中药主要由淫羊藿、补骨脂、丹参、黄芪等10味中药组成,含生药量为1 430 g/L,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制剂室提供.方法:中药组给予补肾中药按4.8 g/kg灌胃,1次/d;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按1 mg/kg灌胃,1次/周;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1次/d,连续治疗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量各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双髋部骨密度,以及外周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肿瘤坏死因子α及雌激素含量.结果:后进入结果分析64只.①造模组全身骨密度低于空白组(P < 0.05).②治疗后,中药组和雌激素组的全身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 < 0.05),中药组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能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和提高雌激素水平(P均< 0.05),与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药组还能提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含量(P < 0.05),雌激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明显均低于其余3组.结论:中药补肾复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的过程中类雌激素样作用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但其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影响不同于雌激素.

  • 生物力学测力板测量健美操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

    作者:黎健民;熊开宇

    背景:以往研究者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平衡能力的测量采用的方法较为简单,仪器精确性较差,评价也较为粗糙.目的:比较健将级与一级健美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指标的差别.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12/2007-01在南昌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测试工作.对象:江西师范大学健美操队男子运动员共14人,其中国家健将级6人,国家一级8人,年龄(19.5±5.5)岁,皆连续从事健美操运动训练1年以上,无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及耳鼻喉科病史,无眩晕病史.方法:采用美国AMTI生物力学测力板系统对14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单足闭眼站立测试.主要观察指标:健将级与一级运动员左脚与右脚静平衡指标比较.结果:①健将级运动员左右脚摆动轨迹长度、平均摆动速率和95%的椭圆面积值均小于一级运动员 (P < 0.01或P < 0.05).左脚矩形面积小于一级运动员(P < 0.01).②健将级运动员左脚X轴方向的小位移、Y轴方向的小位移值均大于一级运动员 (P < 0.05或P < 0.01),Y轴方向的大位移、Y轴方向重心摆动的轨迹长均小于一级运动员 (P < 0.01);右脚除Y轴方向的大位移值小于一级运动员 (P < 0.05) 外,其余指标均无差异.③健将级运动员左脚X轴方向的大位移值小于右脚(P < 0.05),Y轴方向的小位移大于右脚(P < 0.05).一级运动员左脚X轴方向的大位移、X轴方向重心摆动的轨迹长值及矩形面积均小于右脚(P < 0.01或P < 0.05),单位面积轨迹长大于右脚(P < 0.05).结论:①健将级运动员各静平衡指标明显优于一级运动员,提示健美操训练可能会提高健美操运动员平衡能力.②健将级运动员左脚与右脚静态平衡能力差异不大,但一级运动员左脚的平衡能力优于右脚,提示一级运动员左右脚平衡存在不均衡性.③重心动摇方向的位移,两组运动员主要以Y轴晃动为主.

  • 构建新生乳鼠脑性瘫痪模型及其稳定性

    作者:陈刚;李江;刘伟;李建新;赵丽辉;杨小朋;朱沂;孙振柱

    背景:脑性瘫痪动物模型制备是否成功目前主要通过生物学行为和组织病理学的检验.目的:建立新生幼鼠缺血缺氧性脑性瘫痪模型,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组织病理学检测其模型的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10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出生7 d的清洁级健康Wistar幼鼠24只.方法:24只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幼鼠结扎右颈总动脉结合体积分数为0.08的氧气、体积分数为0.92的氮气缺氧环境的方法制作幼鼠脑瘫模型.对照组仅切开幼鼠颈部皮肤后缝合皮肤伤口,未置于缺氧环境.主要观察指标:于生后4,8周,采用足印步态重复间距试验、平衡木试验检测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行为学评价.生后4周,行为学检测后,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测定鼠的后肢运动诱发电位.出生后4周取鼠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实验鼠患侧的足印步态重复间距和平衡木通过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生后4周模型组实验鼠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患侧脑室周围细胞排列紊乱,局部囊性变和炎性细胞聚积;患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结论:应用一侧颈总动脉结扎结合缺氧的方法制作幼鼠脑瘫模型稳定、可靠.神经电生理功能检测对脑性瘫痪动物模型的鉴定提供了更客观、定量的指标.

  • 亚健康疲劳状态时血清对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能量负荷的影响

    作者:李保良;赵晓山;罗仁;孙晓敏;李俊;陈晶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亚健康疲劳者血清对体外培养骨骼肌细胞的生存活力和细胞超微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实验进一步从能量代谢方面观察亚健康疲劳时血清对骨骼肌细胞的影响.目的:以亚健康状态时血清培养人骨骼肌细胞,观察线粒体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能量负荷的变化,并与健康状态血清培养结果相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证候研究实验室完成.材料:25~40岁符合中医相关男性亚健康疲劳状态诊断标准者10名,治疗前后采血分别制备亚健康疲劳状态血清和正常状态血清,人骨骼肌细胞购于美国Sciencell研究实验室.方法:将人骨骼肌细胞常规培养、细胞融合达80%以上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20%亚健康状态血清组、30%亚健康状态血清组、20%正常状态血清组、30%正常状态血清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亚健康状态血清和正常状态血清DMEM/F12细胞培养液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培养24,48,72 h时,采用生物化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含量.结果:含20%亚健康状态血清和含20%,30%正常状态血清DMEM/F12细胞培养液培养人骨骼肌细胞在72 h内,细胞线粒体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能量负荷各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含30%亚健康状态血清DMEM/F12细胞培养液在培养人骨骼肌细胞48 h和72 h时,细胞线粒体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和能量负荷显著降低,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线粒体能量负荷与线粒体膜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结论:亚健康疲劳状态时血清可致人骨骼肌细胞呈现能量代谢障碍的表现.

  • 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潘祝彬;李小静;王明丽;刘超华;左宗宝

    背景:很多实验已证明5-氟尿嘧啶应用于瘢痕疙瘩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作者所查针对5-氟尿嘧啶经由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作用于瘢痕疙瘩分子机制的报道较少.目的:实验拟观察5-氟尿嘧啶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观察实验,于2007-02/10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完成.材料:标本分别取自因瘢痕疙瘩入院的6例整形手术患者.方法:①瘢痕疙瘩组织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取4~6代传代细胞加入5个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10,20,40,80,160 μmol/L)干预24,48,72 h.②待细胞长至80%汇合时,加入5-氟尿嘧啶配成10,20,30 μmol/L 3个药物干预浓度组,每组再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继续培养.设空白对照和单纯加转化生长因子β1(5 μg/L)的阳性对照.主要观察指标:①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②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Smad7和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的表达.结果:①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 μmol/L 作用24 h 时未发现成纤维细胞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其他浓度下作用各组均有显著的成纤维细胞死亡现象(P < 0.01).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转化生长因子β1组Smad7表达明显减弱,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则显著增强(P均 < 0.01).③加入5-氟尿嘧啶干预后可显著增强Smad7的表达,且在5-氟尿嘧啶浓度为20 μmol/L 时的表达强(P < 0.01).④不同浓度5-氟尿嘧啶对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5-氟尿嘧啶浓度为10~20 μmol/L 时无细胞毒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共同培养成纤维细胞,能够提高该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Smad7表达,但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 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后膝关节屈伸力量及本体感觉的重建

    作者:毛杰;刘敏娟

    背景:膝关节十字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快慢与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比赛成绩. 目的:评定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屈伸肌力量和本体感觉的改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2001-09/2006-09陕西省人民医院、西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例资料.对象:在关节镜下进行十字韧带修补术的篮球、排球、足球女运动员共32名.平均年龄(19.6±2.7)岁,平均体质量(61.6±4.51)kg,平均身高(177.8±2.39)cm,平均训练年限(10.4±1.67)年.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多种膝关节韧带康复模式进行汇总,向有关专家咨询并确立康复方案.结合等速向心力量训练和平衡板训练、固定自行车练习、半蹲训练、步行灵活性训练、慢跑等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制定详尽的康复训练模式.主要观察指标:术前及术后1年膝关节力量和本体感觉指标评定.结果:患肢术后1年伸肌力量、屈肌力量、屈肌力量/伸肌力量高于术前(P < 0.01).患者术后1年Lysholm 评分、Lysholm 不稳评分、单足跳距离均高于术前(P < 0.05);双膝KT-2000差值小于术前( P < 0.05) .结论: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有助于损伤膝关节静力性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及本体感觉的恢复.通过等速训练能很好恢复大腿肌肉功能.

  • ACTN3、ADRA2A、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士兵速度、耐力、力量素质的相关性

    作者:黄昌林;尚旭亚

    背景:与体能素质有关的基因研究表明:辅肌动蛋白3基因 (ACTN3)、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ADRA2A)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3种基因分别与个体的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可能相关.目的:检测中国汉族男性新入伍军人ACTN3、ADRA2A和CNTF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ACTN3、ADRA2A、CNTF基因多态性分别与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的相关性.设计:调查分析.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7-10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因实验室完成.对象:分别从某两战区3个步兵师随机选取的2007年度中国汉族男性新入伍军人326名,平均年龄(18.82±0.88)岁.方法:入选326名士兵均无训练史,113名进行18周短跑训练,测试训练后的百米成绩.108名进行18周的有氧耐力训练,测试训练后5 000 m跑的成绩.105名进行18周常规新兵入伍力量性训练,测试训练后的握力体质量指数.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ACTN3基因的多态性.②DNA测序分析ADRA2A基因的G6412C、T6623A、C6645C3个位点的多态性.③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CNTF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握力体质量指数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④3种基因分别与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的相关分析.结果:①3种基因的多态位点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ACTN3基因C/T、C/C基因型显著性多于T/T基因型(P < 0.05).ACTN3基因多态性与速度素质有相关性,T/T纯合型速度素质优于C/C、C/T型.②ADRA2A基因位点T6623A多态性与耐力素质相关,A/A基因型耐力素质显著性高于A/G基因型(P < 0.05),G/G基因型和A/G、A/A基因型的耐力素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未发现G6412C、C6645C单点多态性与耐力素质有明显的相关性.③CNTF基因G/G基因型群体显著性多于A/G、A/A.CNTF多态性与力量素质未见显著性相关性(P=0.16).结论:①ACTN3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预测个体速度素质的基因标记.②ADRA2A基因位点T6623A多态性可作为耐力素质的基因标记,而位点G6412C和C6645C多态性不是预测个体耐力素质的基因标记.③CNTF基因可以作为CNTF基因 A/G多态频率分布的代表,其多态性不能作为中国汉族男性新入伍军人预测个体力量素质的基因标记.

  • FUT3基因靶向m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辛永红;岳庆祝;宋玉和;汪运山;张玉玲;苏占涛;栾英姿

    背景:研究发现,Lewis血型抗原与多种恶性肿瘤关系密切,岩藻糖基转移酶(fucosyltransferase ,FUTs)是参与合成Lewis抗原的关键酶,FUT3是其中之一.目的:设计并构建靶向FUT3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为探索肿瘤基因治疗新途径奠定基础.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5/10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医学实验诊断中心完成.材料:BLOCK-iT TM Pol II miR RNAi Expression Vector Kits (含荧光基因 GFP) 、T4 DNA连接酶购自invitrogen公司;大肠杆菌菌株One Shot TOP10购自invitrogen公司.方法:根据GenBank中FUT3的序列,应用www.invitrogen.com网站的设计软件设计、合成针对FUT3 miRNA的相应Oligo DNA,退火后与BLOCK-iT TM Pol II miR RNAi Expression Vector相连接,转化感受态 E.coli TOP10 .主要观察指标:①重组质粒DNA序列分析.②质粒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③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④聚合酶链反应鉴定.结果:经测序鉴定和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证实成功构建针对人FUT3基因的miRNA干扰质粒 pcDNATM6.2-GW/EmGFP- FUT3-miR;质粒DNA的琼脂凝胶电泳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结果确认所提质粒纯度较高,可以用于后续试验.结论:FUT3 靶向m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 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溃疡模型的影响

    作者:于淼;李小琴;吕同德;张岫兰;牛廷献

    背景:近年来对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已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长,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目的:观察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束缚-水浸应激诱发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区组设计,实验于2007-03/09 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和甘肃省中医学院进行.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应激前用1×1012 cfu/L 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给预防组大鼠灌胃,隔天一次,共灌胃6次,每只大鼠0.3 mL/次,同时用同剂量单纯减毒沙门氏菌同方法给对照组大鼠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用等体积的碳酸氢钠(10%NaHCO3)同法灌胃.将模型组、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用束缚-水浸应激法复制应激性胃溃疡模型,18 h后,麻醉后将4组大鼠处死.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比色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清皮质醇含量,大体及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测定胃溃疡指数.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的出血及糜烂,预防组的黏膜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应激后预防组的溃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 < 0.01).②模型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预防组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③模型组血清皮质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 < 0.01),预防组血清皮质醇的含量虽高于正常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结论: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可通过减少血清中的一氧化氮和皮质醇的含量,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

  • 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

    作者:武密山;李恩;赵素芝;白霞;李爱英

    背景:祖国医学中"肾主骨"的理论符合现代医学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中药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其归经作用途径需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深入探讨.目的:观察补肾方药归经与实验性骨质疏松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7-12在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3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未曾交配)70只,体质量(300±20)g,喂食低钙饲料,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建立骨质疏松模型.补肾方药由地黄、淫羊藿、山药、丹参、骨碎补、独活等药物组成.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非经非穴位外贴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造模,补肾方药口服组造模大鼠按8 g/kg补肾方药灌胃给药;依普拉封口服组造模大鼠按10 mg/kg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每天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膀胱经外贴组造模大鼠取肾俞、飞扬穴,肾经外贴组选太溪、大钟穴,非经非穴位外贴组选非经非穴位,于脱毛区贴上相应的膏剂,左右交替进行,1次/d.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连续给药16周后,造模各组和不造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水平,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 结果:7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给药1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方药口服组、肾经外贴组、膀胱经外贴组、依普拉封口服组的血清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促甲状腺素、孕酮、骨密度明显增加(P均< 0.01),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均< 0.01). 结论:①补肾方药通过口服和外贴穴位两种不同途径给药均有效改善骨密度,发挥"归经"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靶器官骨组织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有关.

  • 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肉芽组织增殖的作用

    作者:万明才;冯峰;王新卫;郭建刚;朱太咏;黄满玉;毕军花

    背景:传统生肌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独特,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新兴的创面治疗方法.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观察生肌液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相结合对实验动物创面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5/10在河南省正骨研究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麻油纱布组、生肌液纱布组、封闭负压引流组、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组,每组20只.生肌液和麻油煎剂均由本院制剂室规范制备.方法: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皮肤切除伤创面模型.模型组等待创面自然愈合,麻油纱布组以两层麻油纱布敷于创面上,生肌液纱布组以两层生肌液纱布敷于创面上;封闭负压引流组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生肌液外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组:给予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负压吸引间歇期从注药管注入生肌液.每组20只动物随机分4批各10个创面,第1,2,3个批次分别用于3,6,9天取材观察创面的愈合率和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第4个批次观察创面愈合时间.主要观察指标:①创面的愈合率.②创面愈合时间.③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各组创面第3天愈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3 d后封闭负压引流组及复合组愈合速度明显加快.第9天愈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复合组、封闭负压引流组、生肌液纱布组、麻油纱布组和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愈合时间由快到慢排序同上.②第3天封闭负压引流组毛细血管数略高于复合组(P > 0.05);第6天复合组毛细血管数高于封闭负压引流组(P < 0.05);第3天各组成纤维细胞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第6天复合组成纤维细胞数高于封闭负压引流组(P < 0.05).结论:生肌液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更好地促进创面愈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的早期能明显促进组织细胞增殖;生肌液在中后期可以延续组织细胞的增殖趋势.

  • 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的成骨潜能

    作者:卢旭华;陈德玉;袁文;王新伟;邓廉夫;赵定麟

    背景:椎间盘组织的骨化机制及脊柱韧带、纤维组织的骨化演变过程尚不清楚.目的:实验拟观察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在骨融合过程中的成骨潜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健康实验山羊10只,雄性6只,雌性4只.羊用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由常州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参照羊的颈椎仿人用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定制.方法:实验山羊按常规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施术,随机取颈2~6椎间隙中相邻的2个间隙,每个间隙各置入2枚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共4枚.3枚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中的填充组织分别为:单纯松质骨,松质骨+纤维环,纤维环.1枚不充填任何组织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12周分别拍摄山羊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颈椎CT平扫观察植入物在位及融合情况.组织学观察各组植骨融合情况及局部组织反应.结果:①X射线平片及CT显示实验山羊内植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在位,无松动、移位、脱落.山羊内植钛合金颈椎空心螺纹式柱状内固定器与椎体的骨-金属界面周围有骨组织生长,与椎体终板接触部位有成骨现象,骨桥形成.②单纯松质骨组新生软骨、骨小梁存在,原植入骨坏死;松质骨+纤维环组纤维组织有坏死、原骨小梁、纤维环周围新生骨存在,新生软骨堆积;纤维环组术后6周纤维组织内有纤维软骨存在,12周新生软骨存在;空白组对照组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无阳性染色结果,12周有少量新生软骨.结论: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的成骨形式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的软骨化骨生成.

  • 离心管内培养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移植材料的可行性

    作者:杨国勇;李箭

    目的:作者前期研究已证明,第1代骺软骨细胞可在离心管内形成富含软骨特异性蛋白基质的软骨组织.本实验进一步观察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并与半月板、骺板及关节软骨组织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4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楼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四肢骺板分离软骨细胞,行单层传代培养,取第1代细胞行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观察其形成的软骨组织特征,另取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髁关节软骨、胫骨近端骺板及半月板,与离心管培养软骨一并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其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结构.结果: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经无支架离心管培养能形成软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与骺板及关节软骨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与半月板有明显区别.4种细胞都有各自不同的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特征.结论:第1代骺板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培养形成的软骨组织具有与骺板及关节软骨相似的微观结构.

  • 复方丹参促进家兔骨折愈合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评估

    作者:许碧莲;吴铁;张新乐;张晓燕

    背景:中药治疗骨折既经济、而且疗效比较确切,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目的:监测家兔骨折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评估复方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2005-03/12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药理教研室完成.材料: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36只,体质量(2.1±0.2) kg,用于制作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大连美罗中药厂生产伤科接骨片,批号为200405209.自制复方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淫羊藿、黄芪、白术.方法:将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模型组给予普通饲料,复方丹参组给予含复方丹参13 g/kg的特殊饲料,伤科接骨片组给予含伤科接骨片17 g/kg的特殊饲料.主要观察指标:造模成功后21 d和35 d各组模型桡骨骨痂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分析.结果:模型兔36只进入结果分析.骨折后21 d复方丹参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均比模型组增加(P < 0.05).骨折后35 d复方丹参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P > 0.05).复方丹参组与伤科接骨片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复方丹参促进家兔骨折中期骨愈合,效果与伤科接骨片相当.

  • 番茄红素对活性氧族介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鲲;陈晓亮;宋娓;王德春

    背景: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增加其矿化能力.目的:实验拟验证抗氧化剂番茄红素影响活性氧族介导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1/2006-12在山东省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24 h 内出生的清洁级Wistar大鼠幼鼠30只,用于破骨细胞的培养;番茄红素由Sigma公司提供.方法:将24孔细胞培养板内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所用培养液不含番茄红素;10-7 mol/L 番茄红素组、10-6 mol/L 番茄红素组、10-5 mol/L 番茄红素组和10-5 mol/L 维生素C组培养孔内预先置入盖玻片或薄骨片,对种植其上的破骨细胞分别用含有不同浓度番茄红素或维生素C的α-MEM培养基进行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在分离培养的细胞玻璃爬片或骨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四唑氮蓝染色,后对骨片进行扫描电镜照像并用image-pro plus5.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和面积.结果: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多核细胞镜下胞浆酸性磷酸酶活性部位呈紫红色,细胞核染色阴性或淡染,伪足清晰.②四唑氮蓝染色结果提示,10-5 mol/L 的番茄红素明显抑制了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族的能力.③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形态不一的骨陷凹,10-7 mol/L 的番茄红素部分抑制了骨吸收陷凹面积的增加,而10-5 mol/L的番茄红素则几乎完全抑制了骨吸收陷凹的形成.结论:番茄红素在体外可以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氧族来抑制其骨吸收功能.

  • 骨肉瘤动物模型构建的实验学特点

    作者:周光新;赵建宁

    目前对骨肉瘤的发病及其转移发展以及肿瘤耐药性等仍然了解甚少.通过肿瘤动物模型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好的推动骨肉瘤治疗.目前常用的骨肉瘤动物模型有小鼠、大鼠、兔、犬等.大鼠器官与人类相似,基因型与人类也相近.犬类可自发骨肉瘤,与人类有一定的相似,常用作自发性肿瘤模型.但肿瘤模型与人类肿瘤在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组织学等方面尚存在一定差别.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有越来越多符合人类骨肉瘤特点的新型动物模型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从骨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特点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常虹

    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因其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基因诊断也被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相关领域,如干细胞移植及器官移植的供受体配型,皮肤组织工程等研究中.本文主要从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DNA序列测定、DNA芯片、连锁分析等方面对基因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基因诊断方法研究前景的展望.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必将极大的促进基因诊断技术的进步.以基因诊断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也将成为人类治疗自身疾病的主流技术.

  • 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作者:白旭华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总结雌激素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雌激素受体以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两种亚型广泛存在于人体内.雌激素根据其结合的受体亚型,选择性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表现出多种生物学活性.雌激素对骨吸收的调控作用是通过某些细胞因子的介导和直接对破骨细胞作用完成的.近年来对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两种不同受体亚型的特异性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 温泉矿化水浸泡修复烧伤后难愈性残余创面

    作者:曾元临;张友来;黄晓辉;姚世红;辛国华;潘学武

    烧伤后难愈性残余创面的处理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道难题.目前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常常导致残余创面经久不愈.温泉水浸浴烧伤残余创面是一种较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机制可能是温泉水的化学物质、温泉热效应及其机械作用的结合所致.其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与患者经济负担,适合各级医院,特别是广大基层医院,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 白细胞介素10和神经生长因子在斑秃患儿毛囊中的表达

    作者:郑源泉;黄美莲;付桂莉

    神经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是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与毛发的生长调控密切相关.实验拟观察白细胞介素10和神经生长因子在斑秃患儿斑秃周围毛囊中的表达.选取2006-03/2007-02于本科首次就诊的60例原发性斑秃患儿,取斑秃周围1 cm 范围内松动毛发约30根;另取20名无毛发疾患儿童的欲脱落头发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所有受试者毛囊中白细胞介素10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显微镜下见所取毛发毛囊均处于退行期样改变.斑秃组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为阴性,而对照组的表达为阳性;白细胞介素10 mRNA的表达对照组亦高于斑秃组(P < 0.05).白细胞介素10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异常与斑秃有关,其表达的减弱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病.

  • 低血磷性骨软化症1例

    作者:肖新华;张红;盛志峰;刘石平;戴如春;罗湘杭;廖二元

    报道1例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男,36岁,因全身骨痛5年入院.曾查"抗O",血沉及类风湿因子、肝肾功能、血沉、尿本周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等均正常,多次查血磷低、血钙正常,碱性磷酸酶升高.为进一步明确患者血清骨生化标志物及病理微结构,用ELISA法检测血清I型胶原N–末端交联顶端肽、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均升高.X射线示双股骨颈病理性骨折、骨密度普遍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髂骨活检,石蜡包埋,Golder三色法染色,可见患者的类骨质层明显堆积.显微CT扫描骨微结构,骨小梁厚度、数目明显减少,骨小梁间隔明显增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