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如何以证据来评价?

    作者:金元哲;公伟权;张绍昆

    背景:大部分循证医学研究中都将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同时纳入,使得研究得到的证据存在一定的间接性,对结论的推广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目的:对现有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的搜索与分析,对侧入路椎体间融合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做一综述.方法:第一作者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万方和中国知网中外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检索词:"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direct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minimal invasive surgery","adult scoliosis",并根据纳入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查后,整理分析固定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影像学改变.结果与结论:终共纳入13篇文献.侧入路椎体间融合在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时,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冠状面畸形矫正效果明显,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同时也有融合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矢状面矫形效果有限等缺点.所以在使用此技术时,应使用神经监护,并且合并内固定技术已达到好的疗效.

  • 关注脊柱外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治疗

    作者:周益彪;张斌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脊柱手术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脊柱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的:分析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进展.方法:从中国知网以及PubMed数据库搜索并经过筛选的1993年1月至2016年1月与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相关的41篇文献,对其当前的预防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危险因素、发病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及医疗器械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器械及生物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脊柱外科,同时复杂性、困难性手术的增加、手术创伤的加大及手术时间的延长,脊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也逐年增加,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②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手段与方式在不断丰富,目前分级预防方式较为成熟有效;③医护人员行静脉穿刺或注射应尽量选择上肢建立静脉通道,避免下肢静脉血管的损伤;④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明确脊柱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干预的时机与时限,以及有效的药物及物理干预方法.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脊柱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郭瑛;贾连顺;黄智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是来源自体、浓缩的血小板血浆.血小板经激活后能释放出大量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及生物活性物质,为其在诸多学科、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富血小板血浆源于自体,不会产生免疫反应,来源广泛、取材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使其日益受到研究人员及临床医师的青睐.目的:总结自体富血小板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探讨其在脊柱外科各个方向的新研究结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至2016年CNKI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有关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脊柱外科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对其中42篇相关性强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由于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及生物活性物质,在椎间盘修复、促进骨传导、骨诱导方面从基础到临床都有大量文献研究证实其有效性;②同时也有将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应用于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自发性脑脊液漏、和脊髓损伤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的韧带组织修复及皮肤再生成功的病案报道;③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在脊柱外科的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 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强调步态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李莉;王梓;尹梦虹;李庆;齐志明

    背景:膝关节置换可以解决患者的膝关节畸形、疼痛、功能受限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置换后早期康复介入和康复治疗的着重点是患者功能恢复绝对性因素.目的:观察早期步态训练对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运动医学科专组所做的单膝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训练+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3例患者.训练+常规治疗组于术前进行康复指导,关节置换后离床即进行步态训练,使患者按正确的步行模式行走.常规治疗组只对膝关节置换康复原则中的基础康复进行训练,而对步态训练没有硬性要求.分别于置换后2,4,8周和6个月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膝前疼痛、膝关节功能(H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膝关节置换后4周,8周及6个月时,训练+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膝关节活动角度明显增大(P<0.05);②置换后8周及6个月,训练+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5);③置换后2周,训练+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置换后8周,训练+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HSS评分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置换后6个月,训练+常规治疗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④结果说明,早期步态训练较常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角度、膝关节疼痛及整体功能,并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证实早期步态训练对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康复可以恢复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综合功能,快速、持续消除疼痛与活动受限,具有显著的疗效.

  • 有限元法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后髋关节的力学特点

    作者:时亮;惠文斌;刘宗智;杨佩

    背景:有限元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研究比较多,对髋关节表面置换后生物力学分布特点的研究较少.目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后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建立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髋臼侧加载与重力线平行的350 N载荷,观察假体应力分布、股骨应力分布和股骨头不同区域应力值.结果与结论:①髋臼杯沿和髋臼主体的应力值分别为(0.63±0.34)MPa和(1.89±0.67)MPa,髋臼杯沿的应力值高于髋臼主体(P<0.05);②应力集中在股骨颈,股骨头和股骨颈交界处出现应力遮挡,股骨假体柄周围骨质的应力值为(158.24±28.79)MPa,股骨假体柄应力值为(186.46±22.37)MPa,股骨假体柄周围骨质和股骨假体柄的应力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股骨头分区8个区域之间应力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区域6和区域8的应力值高于其他区域(P<0.05);④表明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后股骨颈应力集中,股骨假体侧应力遮挡,股骨颈内侧、股骨颈假体和骨质交界处的应力较大.

  • 股骨假体旋转角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3年随访

    作者:谢军;刘巍;袁凤来

    背景:股骨假体旋转不良可造成屈曲间隙不平衡和髌骨轨迹不良,从而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角对患者膝关节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6例(186膝).置换后进行CT扫描检查并测量股骨髁扭转角评价股骨假体旋转位置,根据股骨髁扭转角分为3组,正常组74例(外旋3°-内旋3°),内旋组15例(内旋>3°),外旋组58例(外旋>3°),置换后随访3年.结果与结论:①膝关节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正常组活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内旋组和外旋组,外旋组活动功能评分高于内旋组(P<0.05);在活动功能评分中3组的标准活动评分、自由活动评分及高级活动评分中,正常组明显高于内旋组和外旋组,外旋组高于内旋组(P<0.05);但3组的站立与行走评分、满意度评分和期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结果证实:股骨假体旋转角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应注意避免置换中股骨假体旋转不良.

  • 仿生双动关节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艾进伟;韩叶萍;李光辉;杜晨飞;孙永强

    背景:髋部不稳,如脑瘫、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臀中肌广泛损伤的髋关节置换和关节置换后反复脱位翻修患者髋部肌力失衡,术后脱位率高,仍是临床医生的巨大挑战.目的:观察仿生双动关节对重建髋关节稳定性的影响,防止髋部神经肌肉病变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髋臼发育不良以及髋关节置换术后反复脱位患者,采用仿生双动关节行关节置换或翻修,通过调整外展肌力臂实现髋部的动力稳定.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20-60个月;②1例1年后摔倒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保守治疗;1例术后1周脱位1次,其余病例未出现脱位、感染、松动征象;③结果表明,髋部神经肌肉病变、髋部不稳患者的髋关节置换,选择仿生双动髋关节假体,能够重建髋关节稳定性,防止术后脱位发生.

  •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王经宇;董玉珍;孙晓辉;崔明星;李清江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术后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零切迹融合器与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方法:7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前路减压零切迹融合器植入组、及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固定组,采用脊髓功能JOA评分,融合率,吞咽困难、食管漏发生率等指标对比2组疗效.结果与结论:①内固定后随访3-34个月,平均17.5个月.末次随访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2组终融合率无差别,但6个月及9个月时零切迹融合器植入组融合率高于钛板联合CAGE固定组(P<0.05);③零切迹融合器植入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3%(轻度1例),钛板联合CAGE固定组29%(轻度3例,中度5例,重度2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零切迹融合器植入组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发生,而钛板联合CAGE固定组可见1例螺钉松动,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的情况发生;零切迹融合器植入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钛板联合CAGE固定组(P<0.05);④结果提示,颈椎前路减压零切迹融合器植入与传统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相比,在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方面及终融合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好,中期融合率高,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 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植入物内固定后切口感染的治疗策略

    作者:张海静;孙湘杰;马海港;周茁;方秀统

    背景:脊柱内固定术后感染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论.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日益增多,内固定术后感染处理无统一治疗方案.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疾病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骨科收治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内固定术后患者1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2-4.9年.其中腰椎管狭窄97例,腰椎间盘突出29例,腰椎滑脱33例,退行性脊柱侧凸17例,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结果与结论:①197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内固定术后患者中,1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其中10例切口急性感染,1例迟发性感染;②10例急性感染患者中,3例为切口表浅感染,7例为深部感染.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切口渗液(10/10),切口局部疼痛(8/10),体温增高(9/10).治疗方案包括给予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同时静滴抗生素,感染局部清创引流冲洗,除了1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其余患者均未取出内固定;③迟发性感染患者只有1例,临床表现包括切口局部疼痛、切口渗液及间断性发热,取出内固定;④所有感染患者随访2年后,无假关节发生;⑤结果提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可考虑保留内固定物,静滴抗生素,感染区域清创引流冲洗,如果必要的话可反复清创感染区域.

  • 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重建后的稳定性

    作者:江泽华;张学利;朱如森;及宁;曹胜;林雍智;万军;刘岩

    背景:目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压迫,大限度恢复颈椎的稳定性.目的: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分析.方法: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经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和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指数等颈椎的稳定性变化,进行轴性症状目测类比评分和JOA评分,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内固定后均丢失部分颈椎活动度,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颈椎活动度丢失量多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P<0.05);②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颈椎曲度指数较内固定前更接近生理曲度(P<0.05),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未见明显改善;③两组轴性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P<0.05),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轴性症状缓解不如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P<0.05);④两组神经功能比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术中出血量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明显多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P<0.05);⑥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生率为19%,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组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脑脊液漏、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9%;⑦结果说明,颈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在恢复颈椎病变节段的生理曲度以及椎间隙高度,重建颈椎的稳定性方面好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但有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风险.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操作较为简单,但出血量和并发症相对较多.因此需要根据临床医师的操作技巧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治疗方式.

  • 经皮微创单向实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叶彬;陈令斌;陈伟;杨国义;陈超斌;周丽丽

    背景: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有加速脊柱局部退变可能.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减小了患者创伤,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对传统手术提出挑战.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单向固定实心椎弓根钉植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选择行经皮微创单向实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一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27例,其中24例患者骨折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另3例通过适度加大椎弓根钉链接棒弧度辅助抗扭矩套筒套于椎弓根钉尾冒以后柱为支点张开脊柱前柱得到良好复位.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内固定前1 d轴向翻身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第1天术区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第3天术区及轴向翻身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27例患者108个椎体均在靶点细针参照法引导下经椎弓根途径穿刺置钉,穿刺顺利,98个椎体一次性穿刺成功,余10个椎体二次调整进针点穿刺置钉成功;②内固定后第3天轴向翻身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内固定前1天(P<0.001);内固定后第3天术区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内固定后第1天(P<0.001);③手术时间及经皮单向实心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时间平均(109±18)min;术中出血平均(60±16)mL;④术后无神经根损害并发症发生;⑤结果说明,经皮单向实心椎弓根植入固定治疗不伴有脊髓损伤及椎间盘严重受损的单一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方式有效且安全;靶点细针参照引导穿刺技术作为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经椎弓根途径的穿刺难度,具有极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 两种肘后入路双垂直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作者:李云鹏;赵文志

    背景:肱骨远端骨折常为粉碎性且解剖结构特殊,其复位及固定非常困难,何种手术入路处理此骨折更具有优势在目前临床研究中仍存在争议.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肘后入路双垂直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3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2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18例,肱三头肌舌肌瓣入路组14例,确定2组患者在年龄、损伤机制、骨折分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术后1,3,6个月、1年及1年半随访.根据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术后1年采用Mayo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患者较肱三头肌舌肌瓣入路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更多(P<0.05),但是预后肘关节屈曲及伸展角度更大(P<0.05),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更优(P<0.05);②两入路在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综上,肘后两种入路均能良好显露肱骨远端骨折关节面,双垂直钢板能够有效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肱三头肌舌肌瓣入路术中损伤更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预后拥有更好的肘关节功能和更少的并发症.

  • 磁力导航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优势

    作者:张晶;马江卫

    背景:磁力导航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一种新颖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方式有明显的优势.目的:回顾性分析磁导航META髓内钉结合髌上入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特点.方法:收集5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单侧闭合骨折,均应用磁力导航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内固定治疗.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3 d开始进行无负重功能锻炼,平均12周后进行完全负重功能锻炼.结果与结论:①内固定后24周Lysholm评分为83-95分,平均90分;②Johner-Wruh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约为95%;③手术时间平均为65 min,出血量平均为30 mL;④内固定后随访中无患者出现患肢膝关节疼痛;⑤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不愈合、感染、骨不连、骨髓炎、畸形愈合等并发症;⑥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磁力导航META-NAIL锁定型胫骨髓内钉髌上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时间短、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可避免切开髌腱等组织,减少膝前疼痛率;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 三种植入物内固定修复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比较

    作者:陆剑锋;崔志浩;陆飞伟;刘宗宝;王志荣

    背景:可吸收材料是骨科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对传统内固定,可吸收材料可以自行降解,避免内固定残留及二次取出手术创伤.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及传统克氏针、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张家港市中医院收治的桡骨头骨折患者45例,根据内固定植入物分为3组,分别置入克氏针、螺钉及可吸收棒,每组15例.比较3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结果与结论:①3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克氏针组、螺钉组、可吸收棒组Mayo评分分别为(88.45±6.22)、(92.37±5.60)、(90.82±6.58)分,Broberg-Morrey评分分别为(90.82±6.83)、(93.05±6.54)、(91.68±7.15)分,3组Mayo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随访中克氏针组、螺钉组、可吸收棒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15)、13%(2/15)、7%(1/15),以克氏针组略高,但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可吸收棒置入修复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良好疗效,与传统内固定物基本等效,但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痛苦及应力性遮挡对骨折康复的不良影响,推荐临床应用.

  • 中国蒙古族正常人胫骨近端截骨面数字化形态学特征

    作者:郑金洋;任志勇;张国梁;莫日格乐;普日布苏荣;李强;王跃文

    背景:中国蒙古族人胫骨近端截骨面与国外及国内其他民族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对蒙古族人胫骨近端截骨面各线性参数测量,分析中国北方地区蒙古族人胫骨近端截骨面解剖形态学特点.方法:CT薄层扫描38例健康蒙古族人志愿者双膝关节,扫描膝关节线上下各20 cm;原始Dicom数据导入电脑.应用Mimics软件,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隐藏股骨和髌骨.STL格式的胫骨三维模型图像导入3-Matic软件,显示出胫骨的正内侧面,以内侧胫骨平台低点为基点,在内侧胫骨平台下方6 mm处,保持胫骨7°后倾角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截骨,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参数.结果与结论:①测量参数数据:健康蒙古族人志愿者38例胫骨左右侧径(79.99±3.70)mm(左),(80.25±4.01)mm(右);胫骨前后径(52.27±3.07)mm(左),(51.75±2.40)mm(右);胫骨内侧前后径(55.40±2.00)(左),(56.67±2.47)mm(右);胫骨外侧前后径(49.84±2.78)mm(左),49.58±2.80)mm(右);②测量参数差异:蒙古族人左右侧胫骨近端截骨面各线性参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胫骨近端截骨面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前后径(P>0.05);男性胫骨近端截骨面各线性参数大于女性(P<0.05);蒙古族人胫骨近端截骨面与部分国内外测量结果比较,各线性参数与国外及中国其他民族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③结果证实,东西方种族间胫骨平台截骨面解剖形态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人不同民族及地域,胫骨平台几何学参数同样可能存在差异,未来有必要应用数字骨科技术,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进行大样本数据调查和分析.

  • 一种新型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应用中的评价

    作者:李军;詹俊锋;许新忠;石志刚;付宇;韩兵;王银生;周云;荆珏华

    背景:胫骨髓内钉远端螺钉的锁定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有一定的挑战,因为传统的徒手盲锁的失败率较高,辐射量大,且耗时长.目的:评价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下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用,并与徒手锁钉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45例,根据髓内钉远端锁钉运用技术不同分为2组,导航组(n=23)使用新型导航系统TRIGEN-SURESHOT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徒手组(n=22)徒手锁定远端螺钉.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32个月.导航组髓内钉远端锁钉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导航组的远端锁钉时间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且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和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中应用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效果令人满意,且锁钉时间短、成功率高、无辐射.

  • 基于"法从手出"分析提拉旋转斜扳手法的数字化特征

    作者:范志勇;黄淑云;李黎;王金玲;吴山;赖淑华;郭汝松;田强

    背景:腰椎斜扳法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手法作用下腰椎功能单位生物力学改变的基础研究,缺乏对手法本身力学特征的研究.目的: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提拉旋转斜扳法的手法特征,为林氏正骨手法的传承、教学、推广、基础研究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力-时间曲线,同时可显示分析相应的力学参数(平均预加载力、谷值、大冲击力),再通过测试系统配套软件测出扳动时间、扳动速度、冲量等其他参数指标的具体数值.结果与结论:①平均预加载力(145.86±34.80)N,持续时间为(1.43±0.46)s,谷值平均值(72.24±13.87)N,大冲击力(446.21±143.98)N,扳动时间(0.55±0.15)s,扳动速度(914.52±259.18)N/s,冲量(256.21±82.30)N?s;②其中冲积力的上升速度的斜率均值为93.96±6.94,下降速度的斜率均值为-82.70±26.10;③试验从数字化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林氏正骨手法"法从手出"的手法力作用特点,为林氏手法的操作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指标.

  • 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双膝骨性关节炎1例

    作者:许志庆;张怡元;王武炼

    背景: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病,这类患者由于骨骼畸形、韧带松弛、骨骼小等系列骨骼并发症造成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复杂及充满挑战.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行双全膝关节置换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X射线观察双膝置换后假体位置,并进行膝关节KSS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患者双膝置换后双下肢站立位全长X射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双下肢力线良好.1年后复查X射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胫骨截骨处骨折线消失;②置换后右膝KSS临床评分94分,功能评分90分,活动度:95°-0°-0°;左膝KSS临床评分93分,功能评分90分,活动度:90°-0°-0°;患者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③结果说明,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可以根据个体需求进行个体化治疗,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减少手术副损伤,利于患者恢复;同时矫正畸形,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冠状面腰骶段的柔韧性

    作者:李晔;王以朋;贾少薇;武晓丹;张顺心;韩立

    背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运动单元发育存在缺陷,椎体活动柔韧性相对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类患者冠状面腰骶段(L4-S1)的脊柱代偿能力和术后是否会出现不可自行代偿的躯干偏移存在一定关联.目的:建立正常人和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腰骶段不同柔韧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3种模型在不同载荷下的形变、位移、应力和刚度等力学数值变化而完成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以1名正常人和术前冠状面腰骶段柔韧性不同(随访中是否发生不可代偿的躯干偏移)的2名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为建模样本,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腰骶段DICOM格式的图像数据,将其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根据选取CT图像中各组织的灰度值不同,通过阈值来提取相应的组织,生成3D模型,并将通过GEOMAGIC进行简化处理后的腰骶段三维模型导入到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进行不同载荷状态下的力学指标分析.结果与结论:①3种模型在受不同侧向力的情况下,大应力分布区域都集中在L4皮质骨前部,而大位移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L5上;②不可代偿性模型(随访中发生不可代偿的躯干偏移)和可代偿性模型(随访中发生可代偿的躯干偏移)在受不同侧向力的情况下,应力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但可代偿性模型在同样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更大的位移变化,而且刚度也明显小于不可代偿性模型,即可代偿模型在受到同等力的作用下更容易变形;③结果提示,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完成对先天性脊柱侧凸冠状面腰骶段柔韧性的生物力学分析,而且生物力学结果也与作者的临床设想一致,即可代偿性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腰骶段椎体间角度变化的幅度更大,提示其腰骶段柔韧性更好.

  • CT引导下骨水泥灌注治疗髂骨转移瘤

    作者:宋蓬威;于杨;刘明镇;刘训伟;王志国;谢志勇

    背景:髂骨是骨转移瘤较常见发病部位,易穿破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髂骨形态不规则,周围结构复杂,在行骨水泥灌注时存在穿刺困难和骨水泥弥散情况难以判定等问题.目的:比较CT引导和DSA引导下穿刺并行骨水泥灌注治疗髂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者行髂骨骨水泥灌注治疗,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DSA监视下穿刺灌注骨水泥,实验组32例应用CT引导穿刺,术后行CT扫描观察骨水泥弥散情况.统计并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骨水泥的渗漏率、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穿刺并骨水泥灌注,DSA引导组骨水泥外溢2例,CT引导组骨水泥外溢1例;②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2种方法缓解疼痛和恢复活动的效果无差异;④结果表明,在注意骨水泥灌注时机后,CT引导下治疗髂骨转移瘤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 CT测量60名蒙古族健康志愿者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

    作者:林业;张国梁;李强;普日布苏荣;王跃文

    背景:目前国内及国外膝关节的测量较多,但是关于北方局部地区尤其内蒙古地区的测量较少,局部地区胫骨平台后倾角与国人甚至国外人种的数据是否有差异目前研究较少.目的:测量蒙古族人正常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的大小,比较不同测量方法间的差异,以期得到蒙古族正常原始的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数据.方法:GE64排螺旋CT扫描60名蒙古族志愿者双膝关节的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各20 cm,连续水平扫描获得数据,Mimics 16.0建立膝关节三维模型,模型经光顺、填充、分离、切割等处理,在切割后模型断面上,测量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延长线(A方法),胫骨骨干解剖轴(B方法),胫骨后侧骨皮质延长线的垂线(C方法)和胫骨平台上缘线的交角,得到不同测量方法的后倾角值(90°减去测得的角度).结果与结论:①A方法测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11.16±3.39)°,B方法为(8.60±3.29)°,C方法为(5.30±4.40)°,其中A、B方法测得结果与王业华及罗吉伟报道的数据相近(P>0.05);②A,B,C方法测量所得的左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B,C方法测量所得的右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左右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左侧、右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分别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蒙古族人膝关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较小,A、B方法测得的结果与王业华及罗吉伟报道的数据近似,但胫骨平台后倾角个体差异较大,术中截骨应根据个体情况来决定.

  • 设计国人直肠后间隙入路轴向腰骶椎融合内固定的影像学测量

    作者:曾德辉;张卫;张彬;向亮;侯威

    背景:经骶骨前入路的经皮腰骶椎前柱内固定系统即AxiaLIF系统先后在美国及欧洲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是国人与欧美人腰骶椎的解剖差异较大,国外内固定系统能否可以直接用于国人尚不明确,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中国国情,同时该内固定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能优化轴向螺钉设计,该术式在国内将会有更大的推广价值.目的:通过测量国人正常人群腰椎侧位片及腰椎CT L5、S1椎体横断面,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轴向螺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①选择国人正常成人腰椎侧位片男35例,女30例,分别测量S1椎体轴向高度、L5/S1椎间隙高度、L5椎体轴向高度,为轴向螺钉的长度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②选择成人腰椎CT片男26例,女24例,测量腰椎CT L5、S1椎体经椎弓根层面的横状径与矢状径,为轴向螺钉的直径设计提供解剖学数据.结果与结论:①国人男、女性腰椎侧位片S1椎体轴向高度为(26.76±3.94)mm和(22.91±2.91)mm(P<0.05)、L5/S1椎间隙高度为(12.62±1.90)mm和(11.92±1.78)mm(P>0.05)、L5椎体轴向高度为(29.12±2.18)mm和(26.91±2.47)mm(P<0.05);②国人男、女性腰椎CT L5横状径为(47.34±4.31)mm和(43.12±3.71)mm(P<0.05),S1横状径为(49.18±4.14)mm和(46.11±4.44)mm(P<0.05),L5矢状径为(34.48±2.32)mm和(33.03±3.48)mm(P>0.05),S1矢状径为(35.65±4.28)mm和(33.53±3.26)mm(P>0.05);③综上,通过国人腰椎侧位片中轴线及腰椎CT L5、S1椎体横断面的测量,可为设计出适合国人腰骶椎融合的轴向螺钉提供解剖数据;根据该影像学测量方法对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可以预判患者行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并对内固定型号选择做出预估,进行个性化置钉.

  • Micro-CT月骨矢状面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力分析

    作者:杜传超;熊革;任爽;荣起国;张衡

    背景:腕关节生物力学机制复杂,过去的研究多着眼于腕骨间应力的传导,但对腕骨内部骨小梁的应力分布及形变特点研究极少.目的:建立人月骨矢状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并探讨在月骨矢状面上施加轴向应力时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形变特点.方法:运用Micro-CT扫描离体的正常人月骨标本,将处理后的矢状面图像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起月骨矢状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在二维有限元模型上均匀地选取9个兴趣区,计算每个兴趣区的第一主应力、第三主应力及节点等效应力、平面剪切力及纵向位移,比较其大小和方向,并生成月骨矢状面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形变图、各应力及位移云图.结果与结论:①人月骨矢状面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月骨矢状面近端兴趣区所受的应力大于远端兴趣区所受的应力;月骨矢状面掌侧兴趣区所受的应力大于背侧兴趣区所受的应力;月骨矢状面近端和远端的掌、背侧兴趣区所受的应力分别大于对应的月骨中间兴趣区所受的应力;月骨矢状面远端兴趣区被压向近端,近端中间区域的兴趣区被压向远端,而近端掌侧和背侧兴趣区的纵向位移方向随着腕关节姿势的不同而不同;屈腕位和背伸位时各兴趣区的应力和位移明显增加.此外,实验还发现应力集中区域是平面剪切力方向发生变化及轴向位移方向发生变化的主要区域.②结果证实:月骨矢状面在施加轴向应力时,其应力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月骨矢状面近端的掌、背侧及远端的掌、背侧形成4个应力集中区.而且,腕关节的姿势可以明显地影响月骨矢状面上所受的应力大小和分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