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关节也能置换

    作者:康南

    王惠强患脊髓型颈椎病已经一年多了,打针、吃药、理疗、按摩等方法都试过不知道多少次,可就是不管用,近来四肢肌肉甚至开始萎缩,疼痛得无法休息,跑了北京多家医院,都劝他手术切除椎间融合,但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海涌主任推荐的手术方案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51例分析

    作者:何引飞;魏志诚;李鹏;胡日东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55岁以上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颈椎病,严重者可发生四肢瘫痪,因此也是一种危害大的颈椎病.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我科从1996年8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此类患者67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51例分析总结如下.

  • 前路小切口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作者:杨天明;姚红波;许雄伟

    我院采用前路小切口行椎间盘摘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4例,通过手术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该方法的疗效.报告如下.

  • 针灸分型治疗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麦尔亚;蒲炳运

    [目的]观察针灸分型治疗颈椎病疗效.[方法]对60例颈椎病患者针灸分型治疗:神经根型取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肩井穴、风池穴及颈夹脊穴等;交感神经型取合谷穴、大椎穴、百会穴、风池穴及内关穴等;脊髓型取颈夹脊穴、百会穴及风池穴等;椎动脉型取颈夹脊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昆仑穴、风池穴及环跳穴等.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有30例,显效有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0%.[结论]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有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 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景欣;李立新;陈勇;许兆光;邓长禧

    目的 评价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分析手术并发症、JOA评分改善率,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颈椎曲度及颈椎高度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术后随访12 ~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前JOA评分(8.7±3.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3.2±3.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善率68.2%±12.2%,优良率为70.33%.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23例患者术前颈椎曲度D值、颈前柱前、后高分别为(1.75±5.46)mm,(70.65±1.21)mm,(71.94±l.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65±4.13)mm,(73.82±1.68)mm,(73.05±1.55)m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可获得理想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较好的植骨融合率,并可获得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改善.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寇宏斌;孙侃良;何思远;赵毅;李俊

    目的 分析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1年的颈椎整体活动度、神经功能和手术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JOA评分和颈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颈椎整体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联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提患者的颈椎整体活动度,降低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郑生;王俊生;王征;肖蒿华;刘保卫;张永刚;路宁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的不同剂量和用法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减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以便临床选择佳用药方法.方法选取本院骨科脊髓型颈椎病病人71例,根据MP不同剂量和用法,分为三组,A组(小剂量术后组):22例;B组(大剂量术中组):25例;C组(大剂量术后组):24例.术后对三组近期(1周)、远期(半年)按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计算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和并发症进行比较.远期神经功能评分增加ODOM分级评分.结果A、C和A、B两组统计学分析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B、C两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发症:三组均未发生创口和肺部感染,B组发生1例胃大部切吻合口溃疡,C组1例出现黑便.结论MP大剂量连续应用能明显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MP的上述用法是安全的,但对消化道并发症应给予关注.

  • 扩散峰度成像在轻度、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张小兵;周寒松;林千早;陈小宇;王海;单奔

    目的 通过比较轻度、中度脊髓型颈椎病及对照组颈髓平均扩散峰度(Mean Kurtosis,MK)值、各向异性分数值(Factional Anisotropy,FA),探讨扩散峰度成像在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JOA评分)将其分为轻度(13~16分、37例),中度(9~12分、23例),选取对照组20例,均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及阳性体征,既往无神经系统或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对所有病例组及对照组行MRI常规平扫、扩散峰度成像扫描(b值为0、1000、2000;30个扩散方向).测量受压严重节段脊髓的MK、FA.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各组间测量参数统计学差异.结果 所有受检者DKI成像显示满意.轻度、中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受压严重节段颈髓及对照组颈髓MK值分别为0.83±0.13、0.72±0.11、0.92±0.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分别为0.64±0.09、0.51±0.12、0.73±0.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与JOA评分相关,R2=0.638,P<0.001;,MK值与JOA评分相关,R2=0.193,P<0.001.结论 用扩散峰度成像评估脊髓型颈椎病,可以反映早期脊髓型颈椎病脊髓白质和灰质微观病理改变.

  • 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霞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并进行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患者80进行分组研究,按抽签方式分为常规组(n=40)和综合组(n=40),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对综合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颈部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综合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04±1.21)d、颈部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16.22±1.45)分、生活质量评分(48.33±2.10)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 脊髓型颈椎病的前入路手术治疗效果评估

    作者:尚习文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行前入路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采取电话、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术前 JOA 评分为2.6~16分,平均 JOA 评分为(9.8±1.3)分;术后JOA 评分为5.7~17分,平均 JOA 评分为(14.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9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其中病程低于6个月的患者优良率明显优于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入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在6个月以内开展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手术治疗的效果越差。

  •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辉;郝定均;刘鹏;贺欣;刘团江;刘继军;吴起宁;孙宏慧

    目的 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AS)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并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5例,根据术后12周内是否发生AS,分为AS组(36例)和非AS组(59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节段、术前颈痛情况、术前JOA评分、JOA改善率、PSQ评分、术前颈椎曲度、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丢失度、术后早期颈项肌功能锻炼情况等,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AS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评价颈项肌功能锻炼对AS的疗效.结果 本组病例中AS的发生率为37.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后早期功能锻炼、PSQ评分、颈椎曲度丢失度是AS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PSQ评分、颈椎曲度丢失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因术中椎旁肌剥离较多,术后易发生AS,且PSQ评分、颈椎曲度丢失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要对具有以上因素的患者予以密切关注,并在术后及时观察、指导康复锻炼,以降低AS的发生率.

  • 退行性腰椎侧凸症、脊髓型颈椎病与有效颈椎管率和颈椎管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覃静;李小峰;陈海涛;黄海波

    目的:测量有效颈椎管率、颈椎管率,初步探讨其与退行性腰椎侧凸症(DLS)、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颈椎X线侧位测量DLS与对照组志愿者(各50例)的椎管矢状径(SDCSC)、椎体中矢径(CSDCV)、颈椎上或下缘矢状径(SDCVSorI),并计算有效颈椎管率(ECSCR)、颈椎管率(CSCR),记录被试年龄、性别、CSM例数.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100例DLS、颈椎病与ECSCR、CSCR的相关性,组间性别、CSM构成差异及组间年龄、SDCSC、CSDCV、SDCVSorI、CSCR、ECSCR差异性.结果:100例被试图像均满足测量要求.100例被试CSM与ECSCR、CSC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DLS与CSM、ECSCR、CSCR轻度相关(P<0.05),CSM与ECSCR相关性稍高于CSCR.DLS组ECSCR小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t=-2.519,P<0.05),DLS组CSM发病率略高于对照组(X2=4.006,P=0.045),组间性别构成、年龄、SDCSC,CSDCV、SDCVSorI、CS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M与ECSCR、CSCR中度相关且与ECSCR相关性稍高于CSCR;DLS与CSM、ECSCR、CSCR相关程度较低;DLS患者ECSCR、CSCR降低而CSM发病率增加.

  • 手术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邓建平;陈学明;漆建鑫;杨帆;王科;罗平;陈学明

    目的:探究治疗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CDF和ACCF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手术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作者:黄志玲;王玉翠;杨雪红;黄碧萍;胡开萍;丘雪梅

    目的:探究综合性围手术期护理对于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康复训练知信行行为和生活质量得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自我康复训练知信行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自我康复训练知识,促进其自我训练行为的养成,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冠龙

    目的:分析和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评定分析.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81%,其中术后3天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达90%以上.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 介绍一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

    作者:林泉;陈挺霖;詹美莺

    为探索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式推管扩大成型术+侧块间螺丝钉固定术,替代联合前后路手术,本手术方式具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等优点,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 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18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新志;郑之和;娄朝辉;熊伟

    脊髓型颈椎病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是临床治疗的难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先后开展了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收集1994年~1999年资料完整的184例脊髓型颈椎病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并发症防治,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4例,男106例,女78例,年龄45~72岁,平均52岁。住院时间短9d,长24d,平均住院14d。184例中前入路手术106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平均1年6个月。1.2 治疗方法与结果1.2.1 疗效评定按国内标准评定[1],脊髓型颈椎病瘫痪分为5级:Ⅰ级:卧床不起;Ⅱ级:扶双拐可下地,但生活不能自理;Ⅲ级:扶手杖可行走少许,不能工作,但生活可自理;Ⅳ级:痉挛步态,下肢抬举困难;Ⅴ级:轻度下肢痉挛,不能快走,不能跑。评定标准:原属Ⅰ,Ⅱ,Ⅲ级者,术后改进二级者为优,一级者为良。原属Ⅳ,Ⅴ级症状完全消失者为优,减轻50%以上者为良。同级其症状有改进者为有效;症状同前为无效;加重者为恶化。1.2.2 手术方法 106前路手术均采用“徐氏环锯法”[2]。后路手术78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58例,“Z”字形颈椎管扩大成型术20例。

  • 核磁表现显著及临床症状轻微脊髓型颈椎病(CSM) 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对照研究

    作者:卡哈尔·艾肯木;热孜叶·吾布力;赵疆;王振斌;艾力江·阿斯拉;楼俭茹

    目的:探讨核磁表现显著及临床症状轻微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1例C S 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手术组(n=41)、非手术组(n=4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12个月J O A(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手术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与非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V A S(视觉模拟法)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手术组V A S评分明显低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核磁表现显著及临床症状轻微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康复护理与普通护理观察

    作者:丽华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在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与普通护理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结果:22例患者达到了手术预期效果获得良好的康复.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水平.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

    作者:邓红阳

    资料与方法2003年4月~2008年6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30~72岁,平均55.1岁;病程1~10年,平均16个月.临床表现:①主观症状: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早期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或僵硬感,上肢麻木、无力,伴行走不稳或踩棉花感;②神经体征:本组均有运动功能障碍,25例均有步态蹒跚,下肢肌力Ⅱ~Ⅳ级,手握力Ⅰ~Ⅳ级;③感觉及反射功能:躯体感觉减退62例,均有上肢感觉减弱或麻木等症状,61例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髋阵挛、踝阵挛阳性;④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部不适不明显.

1574 条记录 1/79 页 « 12345678...787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