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与健康大学生平地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比较

    作者:刘程程;元香南;张立新;张志强

    目的:比较老年人与青年人行走时足底压力特征。方法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30名年龄55~65岁的老年人及30名年龄18~23岁的健康大学生平地自然行走时进行测试,包括足底压力各区域冲量、峰力值、负荷率,以及足跟内侧、外侧接触面积百分比。结果冲量左、右侧比较,老年组7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冲量值低于大学生组(P<0.05)。大峰力值左、右侧比较,老年组6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峰力值低于大学生组(P<0.05)。负荷率左、右侧比较,老年组7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组3个区域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各区域负荷率小于大学生组(P<0.05)。老年人左、右足均足跟内侧接触面积大于足跟外侧(P<0.05),且左、右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左、右足均足跟内侧接触面积小于足跟外侧(P<0.05),左、右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足底压力冲量、峰力值、负荷率均低于青年人,左右侧压力分布差异更大。

  • 基于受力特性的青年人群负重行走疲劳特征分析

    作者:向颖;谌玉红;周前祥;李晨明

    目的 探讨人体负重行走过程中肩、腰、背部位的受力特点及分布规律,同时根据受力规律探索一种建立人体负重行走的动态疲劳模型,为负重行走任务设计及背包工效仿真提供参考价值.方法 将采集到的肩、腰、背部的压力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找出其各个部位的受力特点与规律,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以志愿者主观感受值为因变量,时间及压力在时间上的累积量(即力的冲量I=Ft)为自变量的疲劳模型.结果 负重情况下志愿者肩、腰、背的受力均表现为一侧大,另一侧小.根据此特性将志愿者肩、腰、背受力大一侧和受力小一侧各归为一类,然后建立其疲劳模型.结论 人体在负重行走过程中肩、腰、背的受力是不对称的并且差异很大.通过受力规律建立的多元化疲劳模型线性拟合度很高,且避免了将疲劳模型单一化,其对负重行走任务设计及背包工效的仿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胡伊玢;孟晓静

    目的 探讨平衡足底压力及稳定步态在早期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2例,Wagner分级均为0级.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足底压力及静态冲量监测,治疗组患者根据足底压力监测数据制定个性化方案平衡足底压力.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不采取个性化足底压力平衡改善方案.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足底压力、步态稳定曲线、足溃疡发生率、冲量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足底各区域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第三、四、五跖骨(M3、M4、M5)底部压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组治疗后,而第一跖骨(M1)、第二跖骨(M2)、第一脚趾(T1)、足跟(H)区域的压力则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足底各区域压力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步态平衡曲线有明显波动,压力重心分布曲线稍欠平滑即步态稳定性欠佳;而治疗组患者步态平衡曲线未见明显波动,足底压力分布较均衡.治疗后对照组、试验组足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14.3%(3/21),冲量>65%者比例分别为42.9%(9/12)和14.3%(3/2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足底压力的改变是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积极有效的平衡足底压力的措施,可降低足溃疡发生率,从源头上减少截肢率,保障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老年男性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测试与分析

    作者:许晓峰;李世森;邸建勇

    背景:研究认为造成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肌肉无力、步态、平衡能力、视觉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自然步态下足底压力的特征.方法: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分别对30名老年男性和30名青年男性进行自然行走步态测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老年人足底压力的变化特征.结果与结论: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小于青年组(P < 0.05);老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均小于青年组(P < 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说明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重要因素.

  • 中国大学生46例足底压力分布测量

    作者:赵芝;吴明方;李新梅;李恒飞

    背景:人体的足底压力分布反映了有关足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目的:探讨大学生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其足健康的影响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6-10/2007-03在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理工大学2005级普通专业大学生46名,男25名,女21名.方法: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测试.测试时均脱鞋袜,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一步法测量两脚各2次动态足底压力,计算足底各个区域的峰力值、达峰力值时间、各区域冲草等指标.测试同时围绕宵关足健康的相关问题随之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足底各区域大压力分布、达峰力值时间分布及冲量分布:足内、外翻情况;足健康影响凶素分析.结果:足跟内侧平均峰力值大,其次足第2、3跖骨;第2~5趾和第5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男、女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足底各区域达峰力值时间按照行走过程中足底接触地血顺序呈依次递增趋势,即足跟<足弓<跖骨<脚趾.行走过程中足底冲量大的区域上要分布在足跟内侧,小区域在第2~5趾.行走过程中的受力甲衡情况,左足外翻情况比较严重.并且男女生分布规律一致.动态足底压力的改变多考虑与穿鞋类型、足底的皮褶厚度、走路习惯、运动及保健按摩等冈索有关.结论: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正常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某些区域存在着性别差异和左右足差异.其中部分学生足部健康意识淡薄,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足内、外翻现象.

  • 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动力学分析

    作者:邓军民;杨盛家;余松兰;全海英;刘志成;任朝晖;徐瑾

    背景: 研究显示糖尿病足底溃疡的好发部位在足底大承重区域.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足底压力、冲量、时间等改变、分布及影响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 对照观察,实验于2006-05/06在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完成.对象:选取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和内分泌科门老年精尿病患者30例,平均年龄(71±3)岁:同时在首都医科大学退休教职工和家属中选取健康老年人为30名作对照,平均年龄(68.38±6.11)岁.方法: 受试者均脱鞋以平常步态行走,使用footscan平板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其行走过程中的6组120个指标进行测定.主要观察指标: 足部10个区域的峰值压力、冲量、区域支撑时间、负载率.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健康老年人共有包括左右足跖骨3区峰值压力和负载率、左足M1区冲量、左足M3区冲量、右足M3区冲量、左足12-T5区域支撑时间8个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足母趾和脚前掌部分受力较健康对照组大,行走时缓冲不充分,支撑时间长,是该部分容易发生溃疡的重要原因.

  • 平地自然行走护士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

    作者:黄萍;严彬;邓廉夫;朱唯一;夏杰;黄琦昀

    背景:繁忙的工作和快速行走的严格要求势必造成护士足部压力增高,甚至引起足部疾病.目的:分析护士平地自然行走下的步态特征和足底压力分布.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 公司生产的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73 名护士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结果与结论:护士步态分析中足底压强、冲量、支撑时间数据分析一致:在自然步态下,护士足部大压强部位在第2、3 跖骨区;足部大冲量部位在前足;支撑期时间所占比例大的是前足离地阶段;加上护士步速较快,足底压力相应增高,前足压力也随其增大.提示护士前足压力较高,易疲劳而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护士要科学的选择护士鞋或鞋垫,调整足底压力分布和足底冲量,加强对前足、特别是前足第2~3 跖骨区的保护,尽可能避免足部疲劳和损伤的发生.

  • 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作者:张庆来;孟站领

    目的:观察正常青年人自然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特征,探索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规律.方法:于2006-09/10在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山东理工大学2005级82名19~22岁的正常大学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所有受试者测试期间足踝关节活动正常,测试时均脱鞋袜,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一步法测量两脚各3次动态足底压力,计算足底各个区域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和冲量.结果:82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平均峰力值:第1趾、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右足大于左足[右足:(111.47±24.10),(123.34±30.64),(161.03±40.68),(212.02±43.81),(183.29±41.82)N;左足:(96.82±21.48),(71.02±27.05),(123.45±38.51),(194.44±42.90),(163.93±45.39)N;P<0.01],面第5跖骨、足弓两个区域左足大于右足[右足:(45.88±24.07),(69.95±23.44)N;左足:(80.19±27.61),(115.34±26.70)N;P<0.01].平均峰力值足跟大,第2~5趾和第5跖骨较小,且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一致.②接触面积:第1,2,3,4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右足大于左足(P<0.01),而第1趾、第5跖骨、足弓区域右足小于左足(P<0.01).行走过程中足底接触面积大的部位在足中部的足弓处,其次是大拇趾(第1趾)和足跟部,且左右双足的接触面积变化一致.③冲量:第1趾、第2~5趾、第1,2跖骨区域内右足大于左足[右足:(25.96±4 32),(6.26±2.13),(35.54±5.89),(53.54±10.15)N·s;左足:(20.65±6 22),(4.36±1.91),(19.27±6.54),(39.81±8.61)N·s;P<0.05,0.01],而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左足大于右足[右足:(12.52±4.23),(14.89±5.94)N·s;左足:(23.71±7.41),(26.76±6.87)N·s;P<0.01].行走过程中足底冲量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内侧,第2~5趾、足弓以及第5跖骨处冲量较小,左右足分布规律基小一致.结论:正常青年人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左右双足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则基本一致.

  • 肥胖男性少年足底动态压力变化参数

    作者:张少伟;邹晓峰;陈民盛

    背景:青少年肥胖常引发扁平足、足、膝内外翻等症状.目的:了解13~15 岁肥胖男生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特点,认识对青少年身体平衡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3~15 岁的健康在校男生60 人,根据体质量指数标准分为18.5~24.9 kg/m2的对照组,25~30 kg/m2 的超重组和大于30 kg/m2 的肥胖组,各20 人.借助比利时footscan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析各组自然行走时足底动态压力分布变化特征.结果与结论:不同体质量男生的足底垂直力-时间曲线的足跟着地时的冲击峰和足完全放平时出现的谷值出现在步态周期的百分比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加长;超重组和肥胖组足弓部位的触地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足弓和足跟的接触面积百分比增大,而前足的百分比值减小;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足底总峰值压强明显大于对照组,足底总压强与体质量呈正相关,足底的接触面积和体质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除了足跟和第1 趾骨外,超重组和肥胖组其他各部位及总的压强变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超重于肥胖可使男生足底压力发生变化.

  • 基于"法从手出"分析提拉旋转斜扳手法的数字化特征

    作者:范志勇;黄淑云;李黎;王金玲;吴山;赖淑华;郭汝松;田强

    背景:腰椎斜扳法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研究和手法作用下腰椎功能单位生物力学改变的基础研究,缺乏对手法本身力学特征的研究.目的:用数字化的方式表达提拉旋转斜扳法的手法特征,为林氏正骨手法的传承、教学、推广、基础研究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力-时间曲线,同时可显示分析相应的力学参数(平均预加载力、谷值、大冲击力),再通过测试系统配套软件测出扳动时间、扳动速度、冲量等其他参数指标的具体数值.结果与结论:①平均预加载力(145.86±34.80)N,持续时间为(1.43±0.46)s,谷值平均值(72.24±13.87)N,大冲击力(446.21±143.98)N,扳动时间(0.55±0.15)s,扳动速度(914.52±259.18)N/s,冲量(256.21±82.30)N?s;②其中冲积力的上升速度的斜率均值为93.96±6.94,下降速度的斜率均值为-82.70±26.10;③试验从数字化的角度初步分析了林氏正骨手法"法从手出"的手法力作用特点,为林氏手法的操作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指标.

  • 拇外翻发病危险因素与足底压力特征

    作者:黄萍;钱念东;齐进;陈博;邓廉夫

    背景:拇外翻具有较复杂的足部解剖畸形,使足底区域的压力发生改变。
      目的:分析拇外翻的发病危险因素,检测拇外翻患者平地自然行走下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footscan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50例拇外翻患者和年龄、身高、体质量匹配的30例正常人的动态足底压力。所有受试者测试时均脱鞋袜,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每人测试3次以上,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对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测试的拇外翻患者中,女性占94%(均穿高跟尖头鞋),男性占6%(均不穿高跟尖头鞋),96%有遗传史;②在自然行走步态中,拇外翻患者双足第1跖骨区压力明显增高,与正常人足底压力图形明显不同;③拇外翻患者第1跖骨的平均压力峰值、平均负荷值、平均冲量与正常人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④结果说明,除遗传因素外穿高跟尖头鞋是拇外翻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拇外翻患者第1跖骨区压力、负荷、冲量明显增高,促使了拇外翻的发生发展。通过分析拇外翻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拇外翻患者动态足底压力情况,可以为拇外翻的预防、治疗、功能康复等提供重要参考。

  • 不同体质量指数正常人的足底压力特征

    作者:钟慧敏;黄萍

    背景:体质量是影响足底压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多种不同体质量足底压力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检测不同体质量正常人的足底压力情况,为足底压力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Footscan 2 m平板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80名不同体质量正常人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的分类标准,将测试对象分为4组,即体质量偏低组、体质量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每组20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足底各区域压强峰值和冲量随着受试者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而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体质量正常者相比,超重者足底部分区域、肥胖者足底各区域压强增高(P<0.05);②中足底接触面积占全足底接触面积的百分比随着受试者体质量指数的增加而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体质量正常者相比,肥胖者中足底接触面积占全足底接触面积的百分比增高(P<0.05);③结果显示,超重特别是肥胖者由于体质量大,其步行时足底压强和冲量相应增高,时间长会造成足部病理性改变;肥胖者体质量大造成足弓下降,中足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易产生扁平足.提示超重特别是肥胖者,要注意控制体质量,适当运动,穿合适的鞋,保护好足,防止足部损伤和扁平足的发生.

  • 老年人与青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比较

    作者:李立;陈玉娟;翟凤鸣;崔巴特尔

    目的 了解老年人足底压力特征,认识老年人跌倒风险增加的原因.方法 运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石家庄市30名健康老年男性和30名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了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测试.结果 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老年组左、右足各区域峰力值普遍要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左、右足足底各区域的负荷率统计学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人各区域负荷率远小于青年;老年组与青年组左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4跖骨、足跟内侧、足跟外侧7个区域差异显著(P<0.05),右足足底各区域的冲量统计学比较在10个区域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与青年人有较大区别,这些区别可能是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原因.

  • 军事飞行员不同时段颈肌强度训练效果研究

    作者:李交杰;徐建华;成海平;朱超;夏凌;陈琼;陈晓健;陈小萍;俞梦孙

    目的 通过研制的飞行员颈肌训练器,测试并进行不同时段军机飞行员颈肌强度训练,评定颈肌强度训练的效果.方法 使用CME-1颈肌强度训练器,以等长和CVR训练模式对军事飞行员和军事锻炼员分别进行2、3和6周时段训练,测定不同时段训练后颈肌强度并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60名军事飞行员不同时段训练周期训练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4个方向平均颈肌强度、平均10 s大冲量均值比训练前提高明显(P<0.05);训练3周各肌群平均颈肌强度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47.3%、44.8%、70.5%和59.6%,平均10 s大冲量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49.3%、41.3%、65.0%和55.5%.第3周时段训练后的后伸肌群平均10 s大冲量均值比第2周时段训练后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11名军事锻炼员经过6周颈肌强度训练后,各方向平均颈肌强度、平均10 s大冲量均值比训练前明显提高(P<0.001).训练6周后各肌群平均颈肌强度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71.1%、83.7%、78.6%和75.2%,平均10 s大冲量均值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36.9%、138.5%、114.1%和114.4%.结论 本研究为不同机种飞行员制定颈肌强度军标提供生理依据,对颈肌强度较低的飞行员颈肌训练提供方法,为高性能战机、舰载机飞行员的颈肌训练周期和颈肌强度训练目标提供参考.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分布的调查

    作者:王峥;白姣姣;孙皎;潘习;张小青;杨中方;卢湘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溃疡高风险的区域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量仪对312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糖尿病患者足底溃疡存在高风险区域发生率高达95.8%,其中左足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依次为第1趾>第2跖骨>第5跖骨>第1跖骨>第3跖骨.右足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依次为第1趾>第5跖骨>第2跖骨>第1跖骨>第3跖骨.足底第2、3跖骨区域溃疡发生风险左足高于右足(P<0.001),足跟内侧区域溃疡发生风险左足低于右足(P<0.001).病程不足10年的左、右足拇趾足底区域溃疡发生风险高于病程10年以上的(P<0.05).结论 社区2型糖尿病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发生率高,高风险区域位居前三位的为第1趾、第2跖骨、第5跖骨.左、右足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分布不同.足底溃疡高风险区域分布与糖尿病病程有关.

  • 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现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曹文群;沈宇峰;白姣姣;孙皎;杨青;王峥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对上海市2个社区31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查其足部胼胝发生情况,测量踝肱指数、足底压力等指标.结果 55.5%的社区糖尿病患者有足部胼胝;体重指数、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糖尿病患者足部胼胝的影响因素,其中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胼胝发生率高,体重指数、10 g单纤维丝检查阳性、足底压力冲量是导致足底胼胝的危险因素;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发展.

  • 近视眼的生物力学研究-眼压与眼轴之间的关系

    作者:艾尼瓦尔·阿布都克里木;王薇;倪薇

    目的: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研究眼压与眼轴延长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和物理学中的冲量,压强等概念,分析眼球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眼球壁基础冲量(IB)计算公式显示眼压和眼轴之间存在配对关系.结论:①球壁基础冲量(IB)是眼球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理学基础.②球壁基础冲量(IB)计算公式说明眼压和眼轴彼此之间有必然而稳定的关系.③降低眼压可能会起到减慢近视发展速度的作用.④所有的近视眼轴都有安全的阈值长度和与之相对应相应的安全眼压.⑤近视度数越高,眼球壁所需的安全眼压值越低.

  • 疯狂促销后的代价

    作者:薛二刚

    节假日紧凑的新春阶段是众多商家释放库存、冲量和大搞促销活动的日子,在这个一年一次的长达3个月的连贯购物高峰期,多数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都不想错过机会,囤积、降价、促销等都是经销商常采用的方式.然而纵观近几年的节假日市场,状况却不容乐观.在经过疯狂式的消费潜能挖掘之后,节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都逃不开消费疲劳期,久久无法刺激美容行业的消费复苏.面对这样的局势,企业该如何越过春节后的回冬?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