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景

    作者:赵蓓;吴岩

    学术背景:尽管目前可以应用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来阻止心功能的恶化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效果有限,仍无法使已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如何使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再生,再现其舒缩功能,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深入认识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 2000-05/2006-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he marrow stem cell,cell transplant,myocardial infar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10/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干细胞,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67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以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0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髓干细胞组成复杂,包括骨髓单个核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多潜能成体祖细胞以及其他功能不明的干细胞.②骨髓干细胞植入动物心脏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能与受体心肌细胞进行有效的电-机械耦合,此外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骨髓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其是否具有横向分化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均能取得成功.③骨髓干细胞释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干细胞因子及基质细胞趋化因子,在促进干细胞动员、归巢与心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损伤和高水平的多能干细胞是骨髓干细胞在心肌微环境中分化成熟的两个决定因素.④目前骨髓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移植时选用的细胞类型、横向分化的调控机制不明、移植时机及移植方式、移植的安全性等.结论:通过建立完整的动物模型技术平台,探索各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有可能成为不同于内科传统的药物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又一个全新方法.

  • 中医肾理论与干细胞研究

    作者:胡兵;安红梅;沈克平

    肾在祖国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其精气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和发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已明确证实人体的发育始于受精卵,而受精卵本身就是一种全能干细胞;受精卵以及随后形成的胚胎干细胞、干细胞体系构成机体生长发育与组织修复的源泉.因此,可以从中医肾的角度理解胚胎干细胞,观察补肾对胚胎干细胞增殖、衰老、凋亡等基本生命活动的影响与干预,以及补肾对胚胎干细胞功能的关键决定基因在转录、表达及功能方面的调节.本课题组初步研究提示补肾阴经典方剂左归丸在体外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干细胞的分化和凋亡,促进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进程,同时还可以促进干细胞Wnt、Oct4等基因的表达,下调P16INK4a基因的表达;补肾阳经典方剂右归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2O2诱导干细胞凋亡,并可以促进干细胞Notch基因表达,抑制P16INK4a基因表达.此外,尚有研究指出补肾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提示中医肾理论特别是肾为先天之本理论与胚胎干细胞、干细胞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展相关研究将有可能深化中医肾本质以及扩大干细胞应用成果.

  • 应用髋关节镜髓芯减压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38例

    作者:徐军;田军;许超蕊;郑伟卓;吕松岑;陶树清;陶天遵

    目的:髋关节镜检查清理、髓芯减压已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观察髓芯减压术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4-12/2006-12本科应用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8例(48髋).男性28例,女性10例,年龄34~57岁.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及MRI诊断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所有患者经谈话后自愿接受髋关节镜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Ficat分期Ⅰ期25髋,Ⅱ期13髋.②试验方法及评估: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术前及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 80分,良:> 60分,可:> 40分.同时X射线观察患髋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①术后80分以上(优)31例,60分以上(良)5例,40分以上(可)2例,平均(90.1±3.6)分,优良率达94.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所有患者疼痛消失,行走正常,髓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X射线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髋关节镜下清理、髓芯减压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 不同移植策略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步观察

    作者:厉新妍;李庆山;王顺清;毛平

    目的: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Ph+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了减少移植后复发,移植时机、移植方案以及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至关重要.实验拟观察清髓性与非清髓性移植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以及非清髓性移植后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的效果.方法:选择1998-12/2007-05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例采用传统的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做清髓性预处理;4例采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1例采用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减低白消胺联合环磷酰胺强度的预处理,移植后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3例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采用低剂量环孢素A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均采用短程的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观察患者治疗后造血、嵌合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①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混合性嵌合体,进行8次淋巴细胞输注后逐渐形成完全供者嵌合体,并发肝脏和皮肤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无病生存.②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移植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1例复发无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消除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细胞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清髓性移植1例复发、并发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①传统的预处理、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者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预处理移植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均可获得供者细胞的成功植入,非清髓性移植后的过继免疫治疗均获得了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②3种移植策略的疗效、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移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变化

    作者:马学玲;王心蕊;江新梅;陈柏竹;李霞;刘亢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经应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脑内立体定位移植和经血管移植均为其移植途径.目的:经立体定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通过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6-10/2007-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0~280 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扩增健康成人志愿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免疫表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无血清DMEM组、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10只.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手术操作至暴露颈内外动脉后即缝合,其余处理同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缺血90 min再灌注后1 h,采用立体定位仪取大鼠右侧大脑缺血周边区为移植点:前囟旁开3 mm、尾侧1 mm、深4 mm.缓慢注入5 μL经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1011 L-1)无血清培养基悬液于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模型+无血清DMEM组大鼠注射5 μL无血清培养基,注射后留针5 min,缓慢退针,防止液体随针道返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存活情况,并于移植后1,3,7,28 d采用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以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②移植大鼠脑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情况.③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29均呈阳性,CD34、CD45、CD31均呈阴性.②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③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其他各组降低明显 (P < 0.05),并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且移植后7 d行为学评分低于同组内其他时间点(P < 0.01).结论: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各组恢复情况明显不同,脑梗死周边区域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各对照组.

  • 移植时间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的影响

    作者:郑遵成;刘超;高瑞;张林;魏树刚;张坤;张磊;匡乃峰;张立清;宋延军

    背景: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疗效可受多种影响因素如受伤的时间、节段、性别等的影响,而患者受伤后应在哪个时间段进行嗅鞘细胞移植目前尚无定论.目的:关注嗅鞘细胞移植时间窗的选择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泰安荣军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4-06/2007-06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其中男121例,女14例;年龄7~59岁,平均36岁.脊髓损伤时间:0~6个月21例,7个月~2年71例,2年以上43例.纳入患者或其(未成年)父母了解这一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和可能结果;患者或其监护人同意接受细胞移植治疗并签自愿接受协议书;实验和治疗方案符合中国卫生部(91-006)文件规定,经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①将流产胚胎的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7~15 d待用.产妇同意提供流产胚胎用于实验,此方案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全身麻醉后,借助显微镜将已培养好的嗅鞘细胞悬液采用多靶点注射的方法分别移植到相应的区域内.靶点的选择据损伤情况而定,一般位于损伤区域的上下两端及左右侧正常脊髓处.据损伤区域的大小决定靶点的多少,每个靶点注射细胞量约100万单位,悬液约50 μL,含量大约2×1010 L-1,一般为2~5个靶点.③于移植前及移植后2~8周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制定的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估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主要观察指标: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标准评分.结果:脊髓损伤患者1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不同移植时间窗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均较移植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不同移植时间窗患者移植后运动和感觉功能分数及分数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存在移植时间窗差异.

  • 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顽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作者:房佰俊;李宁;宋永平;张龚莉;林全德;魏旭东

    背景:目前为止,医学界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策略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严重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很多药物包括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霉酚酸酯、喷司他丁及单克隆抗体等均已经临床尝试,但疗效均不尽人意.目的:进一步评价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挽救方案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设计:临床实验.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血液科.对象:实验于2002-09/2005-08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完成,经河南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共有8例出现Ⅲ~Ⅳ度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入选本实验,患者及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供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方法:8例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患者均经静脉输入成人脂肪源干细胞(剂量为1.0×106/kg),其中1例患者接受两次成人脂肪源干细胞输注,其余7例患者均接受一次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在这8例患者中,4例患者接受的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来源于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家庭供者,其余4例患者接受的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无血缘关系的无关供者.主要观察指标: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结果:所有接受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8例患者均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在接受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的8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治疗无反应外,另7例患者的病情(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很快得以缓解;在对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反应良好的7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存活11~90个月,中位时间30个月,其中4例患者目前仍处于血液学完全缓解状态且生存状况良好,另1人在接受成人脂肪源干细胞治疗后13月后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成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非常有希望用于治疗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低温保存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生的影响:逆行示踪标记观察

    作者:杨永利;刘宏志;李佐文

    目的:关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己有一些报道,对细胞移植的时间、方式以及检测的指标各有不同观点.实验观察了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12006-06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选取Wistar成年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0~300g,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新生大鼠10只,用作神经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70℃冻存2周,复温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标记.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实验分为3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DMEM培养液填充组、空白对照组.③实验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及迁移情况,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法观察脊髓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36只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因麻醉过死亡4只,感染死亡5只,予补足.复苏的神经干细胞经Brdu核标记后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第7天可见,第14天增多,第28天逐渐减少并消失.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较DMEM培养液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江泳;王保芝;刘长安;康强军;李会杰

    目的:虽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扩增技术已经成熟,但是自体细胞移植仍处于细胞培养和临床治疗相互分离的现状,不便于临床实际应用.为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库,以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实验拟比较同种异体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2007-04在河北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骨科完成.①实验材料:实验所用新西兰大白兔由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四五月龄,体质量2.5~3.5 k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液氮冷冻法制作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将造模后家兔随机分成自体细胞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12只/组,自体细胞移植组钻孔后,植入含有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钻孔后,植入含有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明胶海绵.③实验评估:分别于术后2,4,6,8周,进行股骨头标本的X射线和组织学观察.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观察显示,2周时自体细胞移植组与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股骨头钻孔区边缘密度增加,8周时两组的钻孔区,均出现骨小梁结构.②组织学观察表明,2周时两组的钻孔区内,都有大量的成骨细胞,边缘有较多的骨组织形成;在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组的钻孔区内,出现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4周时两组的钻孔区内,充满了新生的骨小梁结构,8周时钻孔区内的骨小梁趋于成熟,两组间骨小梁面积图像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同种异体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相似.

  • 人脐血CD34+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海英;李建峰;李洪均;张庆俊;韩忠朝

    目的:CD34+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及重建长期造血和免疫的生物学功能,针对心肌缺血性损伤、肢体血管闭塞引起的组织缺血等治疗有显著的疗效.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伤临床治疗康复效果不佳,观察人脐带血CD34+细胞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CD34+细胞的存活、迁移以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5起在天津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进行.①实验材料:雄性SD大鼠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四研究所提供,体质量250-350 g,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人脐带血由天津脐血干细胞库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CD34+细胞移植组: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后24 h移植CD34+细胞:生理盐水组: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24 h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行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寒.③实验评估: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CD34+细胞存活、迁移及其GFAP蛋白和Neu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D34+细胞移植组与其它各组在移植完成24h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后1周到第4周,各组动物均有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CD34+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另两组(P<0.05).②CD34+细胞移植组与另两组比较,大鼠脑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③移植的CD34+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部分CD34+细胞同时表达GFAP蛋白或NeuN蛋白,并向缺血区域迁移.结论:CD34+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迁移并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分化,同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作者:范辉;朱宏丽;卢学春;靖彧;李红华;于力

    目的:研究表明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出现血液免疫学并发症.以同期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对照,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系重建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5-04/2006-04进行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155例,ABO血型相合患者83例,ABO血型不合72例,包括主要不合32例,次要不合33例,主、次要双向不合7例.骨髓移植30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24例,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ABO血型相合与不合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疾病的缓解程度及预处理方案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实验方法:行骨髓移植,ABO血型相合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髓量1 010~1 430 mL,抗凝后当日回输;ABO血型主要和双向不合者用羟乙基淀粉沉降去除供者红细胞,次要不合者去除血浆,经静脉输注给受体.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干细胞悬液当日直接输注给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0.5×109 L-1时为植活时间;血红蛋白达100 g/L为红系恢复的标准;血小板恢复指血小板稳定于20×109 L-1以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移植后网织红细胞数量< 1%的时间超过60 d,骨髓穿刺红系前体细胞缺失.③实验评估:分析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无病生存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①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共4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3例,双向不合患者1例.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的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输注数量无明显变化(P > 0.05),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增加(P < 0.05),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P < 0.05);ABO血型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无病生存率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在细胞移植后1,3,5年的无病生存率均基本相似(P > 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均基本相似(P > 0.05).结论:ABO血型主要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而导致红系造血恢复迟缓及红细胞输注量增加,但对髓系和巨核系造血恢复无影响,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率无关.

  •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干骺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

    作者:孙伟;王佰亮;李子荣;史振才;石少辉;程立明;王冉东

    目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起作用.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颈及股骨干骺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观察其增殖活性.方法:选择2005-02/2005-05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关节保留重建中心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ARCO分期Ⅱ,ⅢA),男8例,女2例,平均36.9岁(28~46岁);对照组:无股骨头坏死,无酒精饮用史的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 1周)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60岁(55~65岁).在患者知情同意条件下,手术抽取股骨头颈部骨髓血3~5 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股骨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经贴壁筛选法筛选,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结果:21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流式细胞仪测定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G0/G1细胞比例升高,S+G2/M期细胞比例降低,增殖指数降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①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干近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下降.②酒精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或增殖分化能力及改变其分化方向从而引起骨坏死.

  • 两种体外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比较

    作者:杨芬;杨乃龙

    目的:目前尚缺乏标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虽然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被认为是较经典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比较全骨髓培养法与常用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差异,以寻找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骨髓由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提供,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两种方法所获得的贴壁细胞克隆数、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志及向脂肪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①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贴壁细胞克隆数明显多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P < 0.05).两种方法获得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均为长梭形,克隆样生长.②免疫荧光显示,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D44阳性表达率和CD34 阴性表达率均略低于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639,P < 0.01).③两种方法获得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地塞米松、胰岛素诱导后均可分化脂肪细胞.结论:与传统的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 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较快,传代时间略早,细胞数量多.

  • 体外全骨髓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作者:韩济南;徐富翠;侯艳秋;吴绍华

    目的:现阶段多以动物为材料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和生长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实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拟建立稳定的培养方法.方法:实验于2007-03/09在泸州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6个月以上流产胎儿由泸州地区妇产医院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应用全骨髓培养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差速贴擘对细胞进行纯化.③实验评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及生物学特点,应用MTT法间接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结果:①培养4 h,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已开始贴壁,胞体由圆形变为不规则形或三角型,培养第2-4天,见间充质干细胞胞体向两端伸出二三个粗短突起,此时细胞形态渐变为梭型,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并聚集成集落;随着细胞的生长,贴壁细胞逐渐表现为脊梁状、旋涡状生长,细胞突起增长、增粗,并可发出更细的分支,突起间可相互交织成网.培养7 d时,见细胞铺满瓶壁面积的70%~80%,细胞排列紧密,此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铺成单层.苏木精-伊红染色见细胞多为长梭型,有突起及分支,胞体较大,核一个,较大,呈椭圆,着色浅,可见多个的核仁,胞质浅红色.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CD44免疫组织化学榆测,可见胞膜出现棕黄色阳性反应.③MTT法分别检测结果显示,2~6代细胞于酶标仪490 nm波长处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七八代细胞.结论:利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地培养出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干细胞,且第3~6代细胞纯度高、活性好.

  • 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

    作者:宋永周;崔慧先;吕哲;王新生;王振显;史正亮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组织匀浆诱导环境下可以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损伤脑组织匀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中,不仅有脑组织中提取的生长因子,而且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共同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实验观察了创伤后24 h和正常脑组织匀浆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7-03/08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细胞培养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体质量100~150 g的健康SD大鼠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4~6周龄,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1只 SD大鼠,麻醉后分离股骨和胫骨,用培养基冲洗骨髓腔,离心弃上清液,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基重悬,接种于培养瓶培养并传代,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Gruncr改良法制作中度脑损伤大鼠模型,取伤后 24 h和正常大鼠脑组织匀浆,对体外培养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诱导.③实验评估: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表达,比较创伤后和正常脑组织匀浆两组诱导率差别.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培养基诱导24 h后,细胞的胞体变大,36 h后部分细胞分化,回缩成圆形或梭形,48 h后部分细胞可见两个或多个突起伸出,类似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显示,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培养基诱导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为(54.28±6.03)%,正常脑组织匀浆诱导分化率较前者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为(32.76±3.25)%,细胞生长状态略差.结论:脑组织匀浆可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创伤性脑组织匀浆可明显促进其分化.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种子细胞特征及体内成软骨活性

    作者:冯万文;莱浙军;李小民;常伶文;徐毓林;张丽;王晓红;何向红;夏亚一;党跃修;吴萌;孙正义;靳白玉;李向东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至今尚无一种细胞能完全满足软骨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探讨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为种子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2在兰州大学骨科研究所组织工程实验室和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取浓度为3×108 L-1的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按2:1比例混匀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②将细胞终浓度为3x 108 L-1的共培养细胞加入含有同种异体脱钙骨摹质的24孔培养板中进行接种培养2,4,6 d,计算共培养细胞与脱钙骨基质的黏附率.③取54只青紫兰兔制备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8只.实验组于软骨缺损处植入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与共培养细胞;脱钙骨基质对照组植入脱钙骨基质;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移植术后6,12周取出膝关节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评分和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结果:54只青紫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丰富,细胞增殖加快.脱钙骨基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细胞共培养第2,4,6天的黏附率分别为(46.50±1.40)%,(93.25±2.89)%和(88.34±0.76)%.②大体观察结果:实验组缺损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软骨整合的软骨细胞更为成熟,修复组织与软骨下骨结合牢固.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和无修复.③组织学评分:实验组优于脱钙骨基质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脱钙骨基质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修复组织的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Ⅱ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结论:自体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作为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增强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合成,缩短软骨细胞培养时间和减少传代次数,可节省大量的软骨细胞,与脱钙骨基质复合后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 体外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表型特征

    作者:曹希武;许效坤;苗军;王秀芬;寇炳祯;左炳光;谢晨学;丁光宁;曹富余;杨利

    目的:关于鼠、兔等小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较多,而对大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较少.实验拟了解体外培养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于组织工程研究使用.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完成.①实验材料:天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中国山羊,10月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抽取羊骨髓5 mL,梯度离心制备单个有核细胞,并接种于无菌的50 mL塑料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为含体积分数为0.10 FBS的DMEM.利用多孔培养板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选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对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表型鉴定.结果:①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贴壁、呈纺锤状,并有多个突起.②一般细胞接种密度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代细胞生长周期基本一致,均为接种培养后前二三天,生长较缓慢,为生长迟滞期.3 d后细胞生长加速,有一快速增长过程,达到对数生长期,于七八天时,细胞数达高值,为生长平台期,其后生长速度减缓.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显示所培养细胞的细胞膜抗原CD44有阳性表达.结论: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培养的细胞不是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而是一群均一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增殖和表型特征.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致造血祖细胞增殖抑制与更昔洛韦的影响

    作者:刘文君;刘斌;郭渠莲;付晓冬;邓正华

    背景:临床研究显示,骨髓移植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阻碍血小板植入、出现表型异常的外周血白细胞,导致骨髓移植失败,这可能是由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了造血祖细胞所致.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脐血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影响及更昔洛韦对此的保护作用. 设计:对比观察性实验.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象:正常足月顺产新生儿脐血标本20例,每份10 mL,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2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脐血标本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计数100 TCID50人巨细胞病毒-AD169感染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后各祖细胞集落数,记录集落维持时间.用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将7.5 mg/L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造血祖细胞,再分别计集落数、集落维持时间及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设正常培养的造血祖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设与含灭活性人巨细胞病毒的正常造血祖细胞培养系统为灭活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①祖细胞集落数、祖细胞集落维持时间.②祖细胞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 结果:①集落数和集落维持时间: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1),集落维持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1).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集落细胞内检测到人巨细胞病毒-DNA的存在;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后,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比较集落数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 ,集落维持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集落增殖提高率: 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分别为37.4%,74.2%,40.1%,67.4%,38.9%.③集落细胞内人巨细胞病毒-AD169DNA:荧光定量PCR显示更昔洛韦作用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后核酸载量较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祖细胞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人巨细胞病毒-AD169株在体外能明显抑制粒-巨噬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淋巴系祖细胞、多向造血祖细胞及巨核系祖细胞集落细胞的增殖;在体外更昔洛韦有抗人巨细胞病毒的活性,能促进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造血祖细胞增殖.

  • 胎儿胰岛中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闫志风;李亚里;王晶;彭红梅;杨怡卓;关铮

    目的:已证实胰腺来源的干细胞或祖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成人胰腺来源的干细胞增殖潜能较差.实验旨在分离并鉴定胎儿胰岛样细胞团中的干细胞,为糖尿病细胞移植治疗寻找可用的种子细胞.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7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①对象:所用胰腺标本取自流产胎儿,胎龄14~20周,由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提供,胎儿组织的使用得到孕妇本人的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出胎儿胰腺,37 ℃下用0.5 g/L的V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得到胎儿胰岛样细胞团,悬浮培养,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1 mmol/L丙酮酸钠、1 mmol/L谷氨酰胺、71.5 μmol/L β-巯基乙醇、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的RPMI1640培养基,每日转皿除去贴壁细胞,72 h后挑选出悬浮生长的胰岛样细胞团予以贴壁培养,待长成上皮样单层细胞克隆时传代.③实验评估:将悬浮培养的胰岛样细胞团行双硫腙染色.另将少部分胰岛样细胞团及第4代细胞种植于24,96孔板中,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Nestin、角蛋白19、波形蛋白、胰岛素、胰高血糖素、CD29的表达情况.MTT法分析第6代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①悬浮及贴壁培养的胰岛形态:刚分离出的胰岛呈簇状,边缘不规整,细胞排列较疏松.贴壁后胰岛样细胞团由簇状逐渐展开形成上皮样单层细胞克隆.传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呈梭形或分支样,增殖较快.②悬浮培养的胰岛双硫腙染色检测:分离得到的胎儿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呈阳性表达.③细胞表面标志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贴壁的第1代细胞大部分呈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Nestin、波形蛋白阳性,极少数细胞呈胰岛素、胰高血糖素阳性,而角蛋白19为阴性.传代后仍呈增殖细胞核抗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Nestin、波形蛋白阳性,角蛋白19弱阳性,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为阴性,所有细胞均不表达CD29.④细胞生长曲线:传代第3天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结论:由胎儿胰岛成功分离并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良好增殖能力的干细胞,稳定表达多种胰腺干细胞特征性标志,而不表达胰岛细胞标志物,提示该细胞可作为候选的胰岛干细胞用于糖尿病细胞移植治疗.

  • 首次应用反转录病毒仅感染分裂细胞特性构建hTERT驱动野生型p53基因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

    作者:余新;洪葵;邓俊晖;刘天德;雷钧;张吉翔;邵江华

    目的:选择只感染分裂细胞的鼠源性反转录病毒载体pLHCX作为载体,构建由hTERT启动子驱动目的基因表达的载体,实现靶向性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5在江西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含319 bp hTERT核心启动子的phTERT-luc质粒由军事科学院郑晓飞博士惠赠,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HCX由浙江大学朱永良教授惠赠,含1.8 kb wtp53基因的质粒pCMV-Neo-BamH-wtp53由第二军医大学朱明华教授惠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质粒pEGFP-N2和pEGFP-C1由本室保存,对照反转录病毒质粒pLHCX-CMV-EGFP前期构建完成;端粒酶阳性人大肠癌细胞SW620、HT-29,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肺癌细胞A549和端粒酶阴性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由本室保存.②实验方法:利用定向克隆的方法分别构建由hTERT启动子驱动EGFP的质粒pLHCX-hTERT-EGFP和驱动wtp53表达的质粒pLHCX-hTERT-wtp53.以质粒pLHCX-hTERT-EGFP和课题组前期构建的质粒pLHCX-CMV-EGFP转染端粒酶阳性的人大肠癌细胞株SW620和HT-29、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以及端粒酶阴性的正常人肺胚成纤维细胞MRC-5.③实验评估: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转染效率,证实pLHCX-hTERT-EGFP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特异性.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 mRNA和p53蛋白在p53突变的大肠癌细胞株SW620中表达.利用MTT检测质粒pLHCX-hTERT-wtp53对不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①通过酶切证实重组质粒pLHCX-hTERT-EGFP和pLHCX-hTERT-wtp53构建成功,并通过将pLHCX-hTERT-EGFP转染SW620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测序证实构建质粒中包含完整的wtp53片段.②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证实质粒pLHCX-hTERT-EGFP处理后端粒酶阳性的SW620、Hela和A549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强度明显强于端粒酶阴性的MRC-5(P < 0.05),而pLHCX-CMV-EGFP在端粒阳性和阴性的上述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③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证实了p53mRNA和p53蛋白表达.④MTT检测到重组质粒对端粒酶阳性的大肠癌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而对端粒酶阴性的MRC-5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P < 0.05).⑤流式细胞检测观察到重组质粒引起端粒酶阳性的大肠癌细胞凋亡要明显强于端粒酶阴性的MRC-5细胞(P < 0.05).结论:构建的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HCX-hTERT-EGFP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LHCX-hTERT-wtp53转染后对端粒酶阳性的大肠癌细胞有特异性的影响作用.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白海;王茜;吴涛;杨小亮;司志刚;薛志文

    目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体外能够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或有丝分裂原刺激中的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6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完成.①对象:足月正常分娩产妇脐血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别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妇产科、血液科提供,产妇与志愿者对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Percoll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纯化,达80%~90%融合时胰蛋白酶消化,按2.0×108L-1密度传代,取第4-5代细胞用于实验.密度梯度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至1×109 L-1时加入尼龙棉柱内,用培养基冲出非黏附细胞即为T淋巴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108,1×108,0.5×108 L-1组,各100 μ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加入2×108 L-1 T淋巴细胞悬液100 μL,再给予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转化.以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为阳性对照.③实验评估:观察体外培养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MTT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形态特征与表面抗原表达:原代培养10~18 d形成平行排列、辐射状或旋涡状的成纤维样细胞,即为脐血源性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7 d左右细胞达90%融合.流式细胞仪检测90%细胞稳定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相关抗原CD13,CD29,CD44,CD166,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抗原CD34,CD45.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与阳性对照比较,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植物血凝素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受到抑制,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间充质干细胞与T淋巴细胞比值为1:1,1:2和1:4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8.16±2.31)%,(34.47±3.09)%,(22.15±2.63)%.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抑制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人羊膜上皮细胞有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特性

    作者:张路;方宁;陈代雄;刘祖林;万卫红;刘金伟;章涛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评价人羊膜上皮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12在贵州省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对象:经产妇知情同意,无菌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胎盘6份,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用机械法将羊膜从胎盘组织上剥离,D-Hank's液冲洗后剪成碎片,加入含有0.2 g/L乙二胺四乙酸的0.5 g/L胰蛋白酶溶液,离心、消化、过滤,收集滤液,加入胎牛血清终止消化,重复消化2次.合并3次消化所得的细胞悬液,离心后将细胞沉淀悬浮于L-DMEM培养基中,按1.25×108 L-1密度接种,常规培养3 d后更换培养基,待细胞达80%~90%融合后用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终止后离心弃上清,细胞沉淀用培养基重新悬浮,按1×107 L-1密度传代.③实验评估:用流式细胞仪鉴定人羊膜上皮细胞表型;使用10 μmol/L 5-氮杂胞苷和1 mmol/L抗坏血酸磷酸盐诱导第2代人羊膜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诱导后细胞中特异蛋白结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和心肌特异性收缩蛋白α-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表达.结果:①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免疫组化特征:人羊膜上皮细胞几乎不表达CD44,不表达波形蛋白,表达角蛋白19.②人羊膜上皮细胞α-辅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的表达:人羊膜上皮细胞经诱导分化后,表达肌系细胞标志α-辅肌动蛋白和结蛋白.③人羊膜上皮细胞Nkx2.5、GATA-4和α-肌球蛋白重链mRNA的表达:人羊膜上皮细胞经诱导分化后,表达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 mRNA和GATA-4 mRNA,心肌特异的可收缩蛋白α-肌球蛋白重链mRNA未见表达.结论: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可能成为细胞心肌成形术的候选供体细胞.

  • 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泥艳红;凌丽珍;胡娅莉;侯亚义;蒋文群;叶鸿苹;陈建秀;黄亚红

    目的:胎儿心脏正处于组织器官形成和发育时期,其中的细胞数量和增殖能力应该高于成体组织,但是目前关于培养人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以及基本生物学特征还鲜见报道.实验拟建立体外培养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探讨心脏来源细胞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和细胞种类.方法:实验于2005-10/2007-05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水囊引产的12~18周胎儿10例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提供,实验经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取胎龄12~18周水囊引产的胎儿心脏,将消化后获得的细胞培养于添加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细胞生长因子、心肌营养素及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③实验评估: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采用RT-PCR检测培养前后心脏来源细胞于细胞标志基因等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删培养前及培养19 d后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①心脏来源的细胞可以生长增殖.培养16 d后出现克隆,并有类似生长中心的区域形成,类似生长中心区域内的细胞较小,形态接近圆形,细胞核占细胞比例大,而周围的细胞形状多为梭形核多角形,细胞核所占的比例较小,并且显微镜下可见正在分裂的细胞.②RT-PCR检测显示,胎儿心脏组织分离获得的心肌细胞中表达c-Kit、KDR、GATA-4、Nkx-2.5、MEF-2c,不表达c-Tnl.培养19 d后细胞中GATA-4、KDR、MEF-2c表达量降低,不表达c-Kit,Nkx-2.5和c-Tnl.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19 d后细胞群中CD29和CD44高表达.CD45、GATA-4和c-Tnt低表达.结论:建立了一种体外培养胎儿心脏来源细胞的方法,并确定细胞群中有心脏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和心肌祖细胞.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贺文凤;石庆之;华建媛;李剑;李洁;吴琼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丝裂原刺激的T细胞增殖,是通过自分泌转化生长因子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而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实验拟观察验证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3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江西省医学分子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健康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及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各9份,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脐血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并经形态学、细胞表面分子测定及定向分化功能加以鉴定.将1.0×105,0.75×105,0.5×105,0.25×105,0.1×105,0.05×105,0.02×105,0.01×105的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到经植物血凝素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ELISA法测定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结果:①不同数量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以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为1∶0.75时抑制作用强.②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有关,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增多,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渐增高.③将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 =0.85).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细胞剂量依赖性.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与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呈正相关性.

  • 小鼠胚胎及人包皮成纤维细胞按比例制成混合饲养层上的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状态

    作者:李斌;彭秋平;卢伟英;徐雯;金应霞;黄元华

    目的:人胚胎干细胞传代培养的关键是抑制其自发分化、保证细胞的全能性.欲解决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或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常规饲养层培养人胚胎干细胞时存在的问题,观察两者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饲养层上人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方法:实验于2006-04/2007-07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①对象:包皮来自于行包皮环切的儿童,由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提供,儿童家属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人胚胎干细胞系HN-1由本实验室从人类囊胚中分离培养并鉴定.清洁级孕12.5~14.5 d的胎鼠11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去除头、四肢和内脏的胎鼠按常规胰蛋白酶反复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进行接种培养,待生长汇合后冻存部分原代细胞,用丝裂霉素C处理2.0~3.0 h后,按1×108 L-1密度接种于明胶包被的中心皿内,即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饲养层制备同上.上述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计数后,按1∶0,3∶1,1∶1, 1∶3,0∶1比例混合,然后以1×108 L-1密度接种于明胶包被的中心皿内,即混合饲养层.③实验评估:观察体外传代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在3种不同饲养层上的生长状态.并对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人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检测、OCT-4表达免疫组化检测、OCT-4及端粒酶mRNA表达RT-PCR检测.撤除饲养层,观察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情况.结果:①不同饲养层上人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比较: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上的人胚胎干细胞克隆扁平、不饱满,而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人胚胎干细胞克隆饱满、厚实,其克隆形态显著好于其他两种饲养层.②人胚胎干细胞在不同比例混合饲养层上的生长状态比较: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人包皮成纤维细胞按1∶1混合时,人胚胎干细胞显著堆积生长,克隆边缘清晰、隆起明显且饱满,按1∶3混合时无明显变化,优于其余3种混合比例.③混合饲养层上人胚胎干细胞未分化状态的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及OCT-4抗原表达均呈强阳性,分别在200~300 bp和300~400 bp处可见OCT-4和端粒酶mRNA表达的特异性条带.④体外分化实验:能形成拟胚体,贴壁后人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形态的细胞.结论:①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或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常规饲养层相比,二者混合饲养层能够更好的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传代培养,获得更佳的克隆形态.②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混合比例为1∶1时效果较好.

  •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可行性

    作者:程军;马勇;魏伟;李俊峰

    目的:细胞移植为重度肝损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肝细胞来源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实验采用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是否可以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以期为治疗肝脏疾病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 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8在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南京军区肝病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脐血由蚌埠解放军123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后,将其分组培养:对照组不加细胞因子,实验组加入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重组人成纤维生长因子4和重组人制瘤素.③实验评估:于诱导前及诱导后第7,14,21,28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白蛋白和肝细胞抗体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白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甲胎蛋白的分泌水平. 结果: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第7天可见甲胎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第21天后染色基本为阴性,第7天未检测到细胞角蛋白18和白蛋白阳性表达,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呈阳性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对照组染色均呈阴性.②实验组培养第21天时检测到糖原染色阳性细胞,28 d时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糖原染色呈阴性.③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白蛋白阳性细胞比例逐渐增高,第28天达80%.放射免疫法检测7 d的甲胎蛋白水平达到高,与诱导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在特定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分化为肝样细胞.

  • 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及可塑性

    作者:周进;田国萍;吴丽华;朱春艳;王静娥;朱峰;胡凤洁

    目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信号已有报道.实验拟观察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6在沈阳脑科医院试验中心完成.腹部脂肪由沈阳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提供,患者对实验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提取人脂肪组织分离、原代培养、扩增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以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细胞CD44,CD114,CD34的表达.取第二、三代细胞以PBS缓冲液冲洗后,用含有丁酸酯羟基茴香醚、KCL、丙戊酸、地塞米松、胰岛素的培养液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为梭形散在细胞,培养至7 d左右细胞接近融合.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经免疫荧光染色,96.7%细胞呈CD44阳性, CD114抗体、CD34抗体呈阴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鉴定可见诱导后细胞出现类似轴突和树突样结构,有类神经元间网络形成,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论:人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有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

  • 白细胞介素1β体外诱导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作者:丁继固;丁文杰;李光

    目的: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大量定向诱导分化尤为关键.以白细胞介素1β为诱导剂,观察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方法:实验于2005-04/12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动物:清洁级孕12 d昆明鼠胚胎,由武汉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号为昆字2005,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分离胎鼠脑膜,取中脑组织,胰蛋白酶消化,离心过滤后机械法传代.取传代培养5~7 d的神经球,按(20~30)个/cm2接种,白细胞介素1β组加入含200 ng/L白细胞介素1β、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空白对照组单纯加入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予以自然分化.③实验评估:诱导10~12 d,待80%细胞从神经球迁移出来并分化为单细胞时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结果:①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球细胞表达巢蛋白抗原,能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组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胞体较大,圆形和椭圆形居多,酪氨酸羟化酶位于胞质及突起中,胞核无表达,突起呈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典型的串珠样形态.空白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在数量、细胞成熟形态上均未达到白细胞介素1β组水平.②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阳性率:白细胞介素1β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结论:白细胞介素1β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 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分析

    作者:陈川;王阁;索金友;郑继军;张志敏;李琼;许文;雒喜中;邓婧;王红中;李增鹏;王东

    背景: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为肝干细胞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目前,肝干细胞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原发性肝癌的"干细胞起源"学说尚需进一步验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活化、分布、来源和免疫表达特征.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对象: 实验于2003-09/20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完成,选用94例肝细胞癌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和10例混合型肝癌石蜡包埋组织,同时选用5例肝硬化和4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实验对照,均取自病理科存档资料.肝癌组织均为患者首次肝癌切除手术时采取,包括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患者均无化疗和放射治疗史,并对受检项目知情同意.实验主要抗体均购自Santa Cruz公司.方法: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的免疫标志有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7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8&18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鼠抗人Thy-1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观察各病变类型肝干细胞免疫标志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各病变类型肝干细胞免疫标志表达情况.结果:在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干细胞免疫标志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可观察到肝干细胞向肝癌细胞的转化,以混合型肝细胞癌中肝干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率高(P < 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干细胞免疫表型特征为阴性. 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肝癌组织中均存在不同分化状态和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

  • C-myc寡脱氧核苷酸与叶酸结合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黄国栋;唐丽君;李倩;黄媛华;黄道富;肖美珍

    目的:寡脱氧核苷酸为多聚阴离子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而叶酸受体是转运叶酸及与叶酸连接药物进入高表达叶酸受体肿瘤细胞的关键通道,因此将C-myc寡脱氧核苷酸与叶酸结合,观察C-myc寡脱氧核苷酸与叶酸连接药物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将C-myc反义、正义和无义寡脱氧核苷酸分别与叶酸连接,并标记放射性核素99Tcm,以酒石酸钠为转螯合剂.②将99Tcm标记的C-myc反义、正义和无义寡脱氧核苷酸-叶酸连接药物分别与新鲜人血浆孵育1.5,4和6 h,测定其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率;并在孵育0.5,2,4和6 h测定放射性化学纯度,以了解其血清稳定性.结果:①随着时间增加,反义、正义和无义寡脱氧核苷酸的血清蛋白结合率增加,6 h为26%,高于1.5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99Tcm标记的C-myc反义、正义和无义寡脱氧核苷酸-叶酸连接药物的放射性化学纯度随着时间推移略降低,6 h略有下降,但仍> 90%,且各个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 C-myc寡脱氧核苷酸叶酸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在6 h为26%,在血清中6 h内稳定,可满足体内外分析的要求.

  • 脐血贴壁层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钟越;鞠晓红;赵珍谊;夏风琴

    目的:比较脐血贴壁层细胞和骨髓的基质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07在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完成.①对象:正常足月顺产儿脐带由长春市妇产医院提供;肋骨取自吉林省肿瘤医院外科手术患者,排除血液疾患.产妇及外科手术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采用红细胞裂解法制备有核细胞,以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层液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去除悬浮细胞,收集脐血贴壁层细胞,加入到24孔板中,2×106 L-1/孔,再加入含12.5%马血清、12.5%胎牛血清、1×10-7 mol/L氢化考地松的IMDM培养体系1 mL.将肋骨剪成3 cm小块,冲洗髓腔收集细胞悬液,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同法进行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分别将两种细胞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条件下培养3周后,各自加入到24孔板,2×106 L-1/孔,同时每孔再加入1×106 L-1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以未添加脐血贴壁层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空白对照.③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周期分布.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情况. 结果:①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培养2周时,多数脐血贴壁层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少部分呈不规则形;骨髓基质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排列成漩涡状、辐射状或相互缠绕成束状.②细胞周期:与空白对照相比,经脐血贴壁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预的脐血单个核细胞S+G2+M期所占比例均显著升高(P < 0.05).③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经脐血贴壁层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干预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其混合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 < 0.05).结论:①脐血贴壁层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在形态上具有一定差异,但均能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能力.②脐血贴壁层细胞可替代骨髓基质细胞作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条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定向分化

    作者:许永涛;李锋;刘铁;游洪波;方忠

    目的:神经反射通路的重建和再髓鞘化是影响脊髓损伤后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而少突胶质细胞存活的多少直接影响轴突再生后髓鞘化.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09/2007-06在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动物:2~4周龄清洁级SD大鼠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颈脱臼法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双侧股骨、胫骨,去除两端骨骺,暴露骨髓腔,用DMEM培养液反复冲洗,收集冲洗液,重悬细胞种植于25 cm2培养瓶中,培养体系中含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终浓度为2 mmol/L谷氨酰胺及100 U/m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采用贴壁法+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纯化.取培养至第4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N2添加剂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观察诱导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mRNA的表达.应用抗微管相关蛋白、抗神经纤维酸性蛋白、抗半乳糖脑苷脂、抗磷脂碱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阳性率.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经诱导分化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胞质向细胞核回缩,细胞突起向外延伸,折光性增强,随时间延长多个细胞突起相互连接形成典型的网状结构.②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mRNA的表达:细胞诱导分化后可检测到磷脂碱性蛋白mRNA、半乳糖脑苷脂mRNA的特异性条带.③少突胶质细胞阳性率:在诱导分化条件下,半乳糖脑苷脂阳性率为65%,磷脂碱性蛋白阳性率为45%,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率为10%.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联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大鼠纤维化肝脏内的发育

    作者:张智峰;赵钢;赵天宇;朱英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大鼠纤维化肝脏内的发育情况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和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造模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自然恢复组以及对照组.②实验方法:rhG-CSF单纯动员组仅皮下注射rhG-CSF.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皮下注射rhG-CSF,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含外周血干细胞),对所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PKH26-GL标记后自体移植入肝内.自然恢复组不经任何处理.于6周后采集rhG-CSF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自然恢复组血清和肝组织.对照组为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后即时处死组,留取血清和肝组织以备进行检测.③实验评估:观察各组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和肝脏病理变化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自体移植的外周血干细胞在肝脏内的发育情况.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自然恢复组(P < 0.05),白蛋白水平高于自然恢复组(P < 0.05).rhG-CSF单纯动员组与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 0.05).②rhG-CSF单纯动员组、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肝纤维化程度较自然恢复组有明显改善(P < 0.05).rhG-CSF单纯动员组与rhG-CSF动员后自体移植组之间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③PKH26-GL标记的外周血干细胞在纤维化肝脏内少量表达白蛋白.结论:经rhG-CSF动员后的大鼠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在肝纤维化环境中定植并可以转化为有白蛋白表达的细胞.rhG-CSF动员可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 端粒酶反转录酶在长骨造釉细胞瘤中的表达

    作者:蔡志坚

    目的:端粒酶反转录酶作为端粒酶蛋白的主要组分,被称为端粒酶活性作用的限速因子,在细胞增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观察长骨造釉细胞瘤中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对其表达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2/2007-04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体外培养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在24,48,72 h 后采用链酶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作端粒酶反转录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2.5,5.0 μmol/L 和10.0 μmol/L 不同浓度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无寡核苷酸混合液的DMEM液作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在不同浓度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和正义寡核苷酸作用下,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生长活性及其生长抑制率.结果:①体外培养的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可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在5.0,10.0 μmol/L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下,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明显受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②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增生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 结论:一定浓度端粒酶反转录酶反义寡核苷酸能序列特异性地抑制长骨造釉细胞瘤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和增生活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