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大鼠松质骨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脊髓损伤后的变化

    作者:王忻;郭征;李靖

    背景:细胞因子异常及神经功能的异常、激素水平的改变均参与了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以往对细胞因子及激素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神经异常对骨调节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课题创新性地应用血生化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松质骨中神经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分析其在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3月龄SD大鼠48只,体质量为(210±16)g,随机均分为脊髓损伤组与对照组,每组24只.方法:脊髓损伤组于T_(10)处完全横断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3,6周分批每组随机取8只动物处死.测定血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对股骨髁松质骨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组各时间段血清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各时间段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段分布于小梁骨内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阳性神经呈强阳性,脊髓损伤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对照组减弱(P<0.05或0.01).结论:脊髓损伤后松质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弱可能与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

  • 急性低氧及不同强度急性常氧运动与高住低练大鼠腓肠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王维群;陆彩凤;姜文凯;雷涛;潘菊芳

    背景:通过运动和,或低氧来增加机体对低氧的应激程度和时间,可提高机体对运动和,或低氧的适应水平,但目前对急性运动和,或低氧对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所知甚少.目的:观察急性运动和,或低氧对大鼠腓肠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9/2006-09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实验研究室完成.对象: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即常氧安静组、急性常氧高强度组、急性常氧中强度组、低氧安静组、急性低练高住高强度组和急性低练高住中强度组,每组18只.段氏PT型鼠跑台为杭州产.实验方法:急性常氧运动模型:运动前48 h进行适应活动.高强度运动:运动50 m/min×1.5 min休2 min.中强度运动:运动30 m/min×30 min.低氧模型:采用低氧仪产生低氧气分压的混合气体,低氧3 d,22 h/d,氧气12.8%,温度22℃,湿度55%.急性低练高住模型:在急性高、中强度运动后实施上述低氧计划.于各组处理后即刻、2,4 h分别处死大鼠4只取大鼠腓肠肌.主要观察指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腓肠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低氧和急性常氧运动增强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运动后低氧削弱了运动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诱导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急性运动和,或低氧后即刻、2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多,其恢复速度由快向慢排序为:低氧或低练高住、常氧运动.结论:急性运动和,或低氧诱导的大鼠骨骼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属早期速发效应,且存在强度阈值,其恢复速度与表达的幅度成反比,低练高住可能能增强骨骼肌对运动的适应.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照射皮肤成纤维细胞线粒体DNA 4 977 bp缺失的影响

    作者:刘垠;刘流;王继华;鲁开化;赵亚南;张曦;伍尚敏;张蔓菁;刘丹

    背景:长波紫外线与人体皮肤光老化关系密切,线粒体的损伤是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分子基础.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照射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缺失损伤的影响,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对长波紫外线引起的线粒体DNA缺失有无保护作用.为皮肤光老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7-03/2008-04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转化生长因子β1为PerProtech公司产品;线粒体DNA 4 977 bp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长波紫外线光源为北京光学仪器厂生产:紫外线辐照计为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方法:收集20-23岁成年男性包皮环切术后的皮肤组织12例,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组为对照组、长波紫外线累计照射达到30,60,90 J,cm~2组,半定量PCR检测DNA4 977 bp缺失情况.不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0.1,1,1 0μg/L)干预长波紫外线累积照射达90 J/cm~2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不同累积照射剂量产生的DNA 4 977 bp缺失:观察累积照射剂量90 J/cm~2后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干预对DNA4 977 bp缺失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经长波紫外线照射,长波紫外线累积剂量为长波紫外线60 J/cm~2后发生线粒体DNA4977 bp缺失,长波紫外线90 J/cm~2时缺失加重.吸光度值和PCR产物电泳及条带密度扫描结果显示,在照射前2 h加入不同剂量转化生长因子处理后,大剂量组(10 μg/L)线粒体DNA表达降低,中、小剂量组与长波紫外线照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一定剂量(10μg/L)转化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线粒体DNA缺失起到保护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影响与舒肝颗粒的干预

    作者:吕沐瀚;李晓云;李昌平

    背景: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及时地干预肝纤维化的病程能够减少肝硬化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目的:采用舒肝颗粒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其是否对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有影响,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照观察细胞学实验,于2008-06/2009-02在泸州医学院分子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肝星状细胞株HSC-T6购自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其表型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舒肝颗粒由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药物研究所提供,批号:20071120.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不同质量浓度(0.01,0.02,0.04,0.08 g/L)舒肝颗粒对HSC-T6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选择对细胞增殖无影响的剂量(0.01 g/L).再将HSC-T6细胞种板培养后,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其他处理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培养液中加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液.舒肝颗粒组培养液中加入前面选择的0.01 g/L舒肝颗粒药液;联合用药组培养液中同时加入舒肝颗粒药液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液,剂量同上.主要观察指标:①肝星状细胞的形态.②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星状细胞表达Smad3和Smad7.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跨膜信号转导结果.结果:①转化生长因子β1组细胞形态类似于对照组,且伸展更明显,联合用药组,细胞形态更接近于转化生长因子β1组,各组均未见核固缩或凋亡现象.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测Smad3和Smad7在对照组分别表达较高;转化生长因子β1能轻度上调Smad3和Smad7的表达(P<0.05):而舒肝颗粒组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Smad7表达上调更为显著,为对照组的1.99倍(P<0.01).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舒肝颗粒组上调Smad7mRNA表达(P<0.05),而Smad3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5μg/L)作用后,Smad3和Smad7表达均上调(P < 0.05).联合组作用的影响是Smad7上升1.01倍(P < 0.05),但Smad3的转录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① 转化生长因子β能刺激smad3和smad7的基因表达,使R-Smads/I-Smads之间的反馈调节机制重新达到平衡.②舒肝颗粒可能通过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抑制程度与药物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③舒肝颗粒可能通过上调smad7的表达,抑制TGF-β/smad信号转导途径.

  • 中等负荷运动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淋巴细胞数量和Th1/Th2平衡的影响

    作者:赵燕;王纯;王玉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应激能够影响免疫功能,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而适宜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目的:观察中等负荷运动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血清干扰素Y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以及Thl/Th2细胞平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对照组、心理应激组、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每组10只.方法: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于实验前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30 min/(次·d),共3 d,实验时无负重游泳60 min,(次·d),总运动时间8周.运动+应激组在8周运动结束1 d后,开始21 d慢性束缚应激,6 h/d;心理应激组于同一时间点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运动组大鼠在8周运动结束后,同期饲养22 d;对照组大鼠同期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大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并以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以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清干扰素γ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显著下降(P<0.01),Th1/Th2平衡失调.与心理应激组比较,运动+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干扰索γ水平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虽无显著差异,但有上升趋势.运动+应激组与运动组及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干扰素γ水平、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等负荷运动可明显增加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下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通过上调干扰素γ水平调节Th1/Th2的失衡,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

  • 改良五黄油对成纤维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影响

    作者:辛国华;罗旭;张友来;曾元临;万子杨

    背景:烧伤创面外用药五黄油具有抑菌作用,能促进创面愈合:但在抑制瘢痕形成等方面疗效不确切.目的:观察改良五黄油不同药物浓度和药物作用时间对人成纤维细胞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体外实验于2006-04/2007-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包皮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西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年龄在2-12岁.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五黄油、改良五黄油复方制剂工作液(水溶性)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方法;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300 g/L改良五黄油工作液;对照组加入300 g/L五黄油工作液.两组分别用无血清培养液配制成为6个质量浓度:0 g/L.(空白对照组),100,150,200,250,300 g/L.主要观察指标:于2,3,4,5,6 d,以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于2,4,6,8,10 d观察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以0~300 g/L.质量浓度药物作用人成纤维细胞,其增殖抑制程度与改良五黄油的浓度存在正相关性;其抑制程度与培养时间无相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五黄油质量浓度在300 g/L时,8~10 d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更强,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一定的体外作用时间范围内,改良五黄油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抑制增殖的能力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与五黄油相比较,300 g/L改良五黄油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有更好的效果.

  • 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疼痛大鼠脊髓Fos蛋白的影响

    作者:王丽华;姜虹

    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和功能维持起到调控作用.目的:进一步验证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脊髓中Fos蛋白的影响.设计、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完成.材料: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质量180-200 g,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8,16 μg组,每组18只.方法:72只大鼠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制备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8,16 μg组,造模后分别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8,16 Pg/(kg·d).主要观察指标:①于术前和术后第1,2,3,5,7,10,14天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机械性痛阈测定.②于术后第2.7,14天各组分别处死大鼠各6只,取脊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出现自发抬足、舔足等自发痛表现,术后第3天起开始出现痛阈下降,第14天达低值,而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没有自发痛表现,没有出现机械性痛阈的低常期,第10,14天模型组大鼠痛阈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大鼠术后第1天机械性痛阈普遍升高;注射神经生长因子16 Pg组大鼠术后第1天机械性痛闽比其他各组低(P<0.01),第2天机械性痛阈恢复至术前水平,低于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Pg组(P<0.05).术后模型组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进行性升高,而其他各组大鼠脊髓中仅有少量Fos阳性神经元,模型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第2天注射神经生长因子16 μg组大鼠脊髓Fos蛋白表达低,与模型组和注射神经生长因子4 P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神经源性痛有治疗作用,且大剂量较小剂量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中Fos蛋白表达有关.

  • 不同强度力竭运动模型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变化

    作者:陈铁夫;李善妮

    背景:国内外不少实验证明,不同运动方式容易造成肝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凋亡,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建立不同强度力竭运动模型,观察运动后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糖元、NO、钙浓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超微结构观察,于2004-01/2006-12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中南大学组胚实验室完成.材料:3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19.2±19.5)g,根据Berdford运动模型将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等强度、大强度力竭运动组,每组10只.方法:运动组先进行3 d的适应性跑台训练,速度为10 m/min,坡度为0°.休息3 d后,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初始速度为10 m/min,持续12 min,逐渐增加运动负荷,达到速度为19.3 m/min,持续到力竭.大强度力竭运动组初始速度为26.8 m/min,持续到力竭.共30 d,1次/d.对照组不进行运动训练.主要观察指标:运动后即刻取肝组织检测肝糖元、NO和Ca~(2+)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不同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都完成了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未出现拒跑现象,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为(234.60±60.05)min,大强度力竭运动组力竭运动时间为(92.40+34.61)min.与对照组比较,两种强度力竭运动后,大鼠肝组织肝糖元含量、NO浓度均下降,线粒体Ca~(2+)浓度、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0.05,P<0.01),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中、大强度力竭运动均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凋亡,肝糖元含量、NO浓度下降,线粒体Ca~(2+)浓度升高,中等强度力竭运动效果更为显著,可能与力竭运动时间长有关.

  • 外源Smad7转染肝星状细胞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小艳;杨勇;郑勇;李睿;周婷

    背景:Smad7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抑制性蛋白,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目的:构建并鉴定大鼠Srnad7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外源Smad7可否有效转染肝星状细胞T6,并进一步研究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设计、地点:基因重组及细胞观察实验,于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完成.材料:pcDNA3.1(+)质粒为课题组保留;大肠杆菌DH5a系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所赠;肝星状细胞T6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提供品.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Smad7c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肝星状细胞T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空质粒及转染组,G418筛选,挑取阳性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中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Smad7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比较:Smad7 mRNA 达显著增加(P<0.0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胶原mRNA表达减少(P<0.01);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空质粒组smad7、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结论:大鼠Smad7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外源Srnad7转染肝星状细胞T6细胞后可有效表达,并能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

  • 病原真菌DNA提取方法及简单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体系的优化

    作者:杨艳秋;王丽;贺丹;横山耕治

    背景:真菌DNA的提取在真菌基因工程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DNA的提取效率,尤其是DNA的质量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目的:建立提取病原真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探讨简单重复序列-PCR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佳组合.设计、时间及地点:DNA提取方法对照分析及正交实验,于2004-06,2006-12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真菌学研究室进行.材料:将接种临床标本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酵母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8℃培养3-7 d后,选取可疑菌落进行分离、纯化.方法:比较玻璃珠-盐析法、CTAB法、GeneTLE~(TM)抽提法3种不同DNA提取方法对菌体DNA质量的影响;利用正交设计,选择Taq DNA聚合酶、模板DNA、dNTP、引物4个因素,在3个水平上根据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对真菌简单重复序列-PCR(SSR-PCR)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通过PCR选择适宜的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扩增获得带型的多态性和特异性,确定佳反应体系.结果:Gene TLE~(TM)抽提法全部在相应的PCR体系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且带型清楚度、明亮度优于其余两种方法.SSR-PCR反应体系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根据尺值大小确定因素显著性顺序为模板DNA(2.67)>Taq DNA聚合酶(2.00)>dNTP(0.67)>引物(0.33);根据ki值大小确定各因素优化水平组合为:模板DNA 30 mg/L,Taq DNA聚合酶1 U,dNTP150 μmol/L,引物0.5 μmol/L.但由于引物作为影响因素的R值小,是非显著因素,因此引物取A水平即0.25 μmol/L.反应条件以53℃退火温度、35个循环次数为佳.结论:Gene TLE~(TM)提取法提取DNA的效率更高、操作步骤快速简单.根据正交试验的优化结果,SSR-PCR佳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30 mg/L,Taq DNA聚合酶1 U,dNTP 150 μmol/L,引物0.25 μmol/L.反应条件以53℃退火温度、35个循环次数为佳.

  • 冠状动脉堵闭法与栓塞法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对比

    作者:孙帅;郭涛

    背景:冠状动脉栓塞法和球囊堵闭法为制备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常用的两种方法,但由于猪价格昂贵,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还要进行多种实验研究,故选择耗时短、损伤小、术后存活率高的手术方法非常必要.目的:对比运用冠状动脉栓塞法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堵闭法制备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差异.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比观察动物实验,于2009-05-08/08-03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介入室完成.材料:西双版纳小耳猪20只,体质量20~30 kg,雌雄不限,购自昆明医学院动物科,随机抽签法分成栓塞组(n=10)和堵闭组(n=10).方法:栓塞组麻醉后经股动脉置入球囊至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给予球囊扩张压力202.65 kPa阻断前向血流1,2,5 min,每次间隔60 s,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堵闭组麻醉后经股动脉置入球囊到达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后,同样给予球囊扩张压力202.65 kPa阻断前向血流1,2,5 min,每次间隔60 s,然后持续阻断前向血流60 min,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冠脉造影、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彩超及病理学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异同.结果:栓塞组有9只猪完成模型制备,1只因冠状动脉破裂死亡.术毕即见相关导联T波深倒,未见明显ST段抬高,术后1 d相关导联ST段抬高0.1-0.2 mV;手术共耗时11 h.堵闭组猪存活5只,4只因室颤死亡,1只不明原因死亡.术毕即见相关导联ST段明显抬高0.2-0.3 mV;手术共耗时24 h.两组实验动物心脏彩超均在梗死部见局部运动异常,术后4周栓塞组有3只,堵闭组1只左室室壁瘤形成.肌酸激酶同功酶及血浆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并呈动态演变,梗死区心肌坏死明显,细胞内结构溶解消失,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运用栓塞法和堵闭法均能成功建立小型猪急性心梗动物模型.栓塞法较堵闭法更简易,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死亡率小.

  • 六分钟步行试验与摄氧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明;林强;秦洪云

    背景: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亚极量水平的运动试验,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而应用较广泛,然而将步行距离转换为大运动能力是不易的.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在6 min步行实验中引入做功的概念,将无线遥测呼吸气体分析仪同时应用于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分析6 min步行试验中的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与Bruce方案测得的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9-03/05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对象:健康受试者来自在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学生,共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龄(22.0±2.3)岁.方法:25名志愿者先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再接受6 min步行试验,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 min步行距离、做功和峰值摄氧量.心肺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均采用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大摄氧量和峰值摄氧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②步行距离、做功、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的前后比较.③心肺运动试验中的大摄氧量、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中的峰值摄氧量比较.④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 min步行距离与峰值摄氧量和大摄氧量均无明显相关;6 min步行做功与峰值摄氧量呈线性相关(r=0.779 7,P < 0.001);6 min步行做功与大摄氧量亦呈线性相关(r=0.894 1,P < 0.001).结论: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6 min步行做功既可反映受试者亚极量运动的能力,也能反映受试者极量运动的能力.

  • 昆明山海棠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

    作者:曾润铭;杜世新;吴杰;罗绍伟;刘东昕;王虎

    背景:昆明山海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已被证实有确切疗效,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验证昆明山海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巨噬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及对其凋亡影响,分析其剂量效应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分组对照实验,于2003-08/2007-06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类风湿关节炎6例及正常滑膜组织3例,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和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患者术中获得的标本.昆明山海棠制备水提取液,含生药0.667 g/mL..方法:收集获得的滑膜组织,通过消化法获得原代类风湿关节炎及正常滑膜细胞,第2-4代细胞用免疫磁珠法筛选滑膜CD68~+细胞和CD68~-细胞,在接种72 h后加入实验各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终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 mL/L的昆明山海棠药液处理24 h和48 h.同时设立不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及不加细胞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相差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分选后滑膜CD68~-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滑膜CD68~+细胞为滑膜巨噬样细胞.施予干预因素后,各组有部分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微绒毛和伪足减少或消失,部分细胞可见团块脱落形成凋亡小体.当昆明山海棠体积分数为2%时,各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抑制,显示昆明山海棠有细胞毒性,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CD68~-、CD68~+细胞的抑制效应和诱导细胞效应强于同种正常滑膜细胞(P<0.01).在药物体积分数为1%时,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有明显抑制效应(P<0.01).昆明山海棠对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凋亡作用有明显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且凋亡率与相同条件下的抑制率表现出较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0.497,P<0.01).结论:昆明山海棠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巨噬样细胞和滑膜成纤维样细胞有诱导凋亡和明显抑制异常增殖作用.在一定浓度下,昆明山海棠对于正常滑膜细胞毒性较小且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的有较明显抑制异常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效应.

  • 不同形式上肢运动的能量消耗

    作者:汤强;盛蕾;朱卫红;李森;吴翠娥

    背景:测量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方法有很多,但测量上肢活动能量消耗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以间接热量测定法测量几种常见的上肢运动形式能量消耗,分析上肢运动能量消耗的特征以及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9-01/03在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完成.对象:无代谢性疾病的健康成年人108名,男47名,女61名,其中20-39岁65名,40-59岁43名.方法:受试者以坐姿做摆臂(60次/min)、屈肘(40次/min)、肩水平屈伸(60次/min)、直臂侧上举(30次/min)4种动作,每个动作间隔休息3 min.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德国CORTEX系列MetaMax 3B心肺功能测试仪受试者静息及不同运动形式下耗氧量值.结果:静息耗氧量男性高于女性(P<0.05),20~39岁高于40-59岁(P<0.05).摆臂的耗氧量高男性(550.9±90.6)mL/min,女性(425.8±75.7)mL/min;屈肘低男性(440.4±82.7)mL/min,女性(367.0±60.1)mL/min.4种运动形式的净耗氧量都低于250 mL/min(1代谢当量).结论:①4种常见上肢活动形式的耗氧量增加较少,一般不会超过1代谢当量.②年龄和体质量对静息状态能量消耗影响较大,性别的影响较小.⑨年轻人群的上肢运动效率更高,在运动中的能量更加节省.

  •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CD306)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作者:王春艳;康振华;谢鑫;李妍;金伯泉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eukocyte-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like-receptor,LAIR)家族中LAIR1 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已较清晰,而关于LAIR-2分子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尚缺乏相关报道.目的:为进一步研究LAlR-2的体内生物学功能,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纯化并鉴定蛋白.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材料:载体pig/3c由英国牛津大学徐小宁博士惠赠.载体pcDNA3.1由荷兰Meyaard博士惠赠.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由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冻存.方法:构建plg/3c-LAIR-2及pcDNA3.1-LAIR-2两个真核表达载体,电转染法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表达LAIR-2-Fc融合蛋白及LAIR-2全长蛋白分子的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细胞免疫化学、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鉴定真核表达LAIR-2蛋白分子与抗原核表达LAIR-2 mAbs的结合活性.主要观察指标: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及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鉴定.LAIR-2蛋白与相应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活性.结果: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转染CHO细胞,建立稳定分泌LAIR-2-Fc融合蛋白的转染细胞系及稳定分泌LAIR-2蛋白的转染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HO/LAIR-2-Fc以及CHO/LAIR-2.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真核表达的LAIR-2全长蛋白分子均可与三株抗LAIR-2 mAb 1A7、3H12及4A9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抗原核细胞表达蛋白的三株LAIR-2单克隆抗体中,1A7不能结合pcDNA3.1-LAIR-2转染的CHO细胞内的LAIR-2,面3H12和4A9均可以很好结合细胞内的LAIR-2.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plg/3c-LAIR-2及pcDNA3.1-LAIR-2两个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CHO细胞并建立稳定表达LAIR-2-Fc融合蛋白及LAIR-2全长蛋白分子的细胞株.真核表达的LAIR-2蛋白分子与抗原核表达的LAIR-2 mAbs有良好的结合活性.

  • 靶向胆囊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短发夹样RNA表达质粒的构建与筛选

    作者:曲华伟;张阳德;陈玉祥;何剪太

    背景:已有研究通过RNA干扰技术,抑制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尚未见关于RNA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胆囊癌肿瘤的相关研究.目的:创新性构建编码胆囊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短发夹样RNA质粒表达载体,筛选出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效果明显的短发夹样RNA表达质粒.设计、时间及地点:基因工程观察实验,于2008/2009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购于同济大学肿瘤研究所.方法:设计4对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不同位点的短发夹样RNA片段.构建携带此短发夹样RNA片段的表达质粒(短发夹样RNA1-4)并行酶切鉴定分析.然后通过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中,48 h后测定转染率.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转染效率.采用及荧光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短发夹样RNA质粒表达载体,其中抑制效果为明显的短发夹样RNA质粒表达载体为pDC316-EGFP-U6-shRNA2 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成功.质粒在GBC-SD细胞中的转染率约为58.6%.短发夹样RNA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mRNA表达,短发夹样RNA2抑制率高,可达86%.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短发夹样RNA表达质粒,其对胆囊癌GBC-SD细胞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短发夹样RNA2表达质粒抑制作用明显.

  • 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

    作者:王钢;明江华;周建林;周剑鹏;周庞虎

    背景: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异体骨移植椎间融合进行椎体切除与重建,骨融合时间优于单纯自体骨移植,其在融合早期能提供支撑稳定作用,但制备异体骨移植材料时,易破坏基质中的骨诱导因子,不利于骨质生长.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并验证自体红骨髓复合自体松质骨填充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兔颈椎的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10/2006-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0~2.5 kg.其中12只兔用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的制备;剩余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自体红骨髓于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自体松质骨从兔髂嵴处取得三面皮质骨.将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在自制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中.方法:3组兔采用第4颈椎切除模拟肿瘤切除模型.联合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复合物:自体骨移植组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植入同种异体皮质骨环.主要观察指标:以X射线检查、组织形态学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扫描电镜观察各组重建颈椎的效果.结果:术后8周,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植骨材料与上下颈椎融合,有大量骨痂,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可见少量骨痂生长,融合不牢.各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开始均升高,4周时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都高于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组(P<0.01),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3组碱性磷酸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形成大量成熟骨基质,骨小梁及骨髓腔.扫描电镜观察示联合移植组、自体骨移植组有大量新骨形成.结论:联合自体红骨髓+自体松质骨+同种异体皮质骨环移植和自体骨移植均有效地重建颈椎,自体红骨髓与自体松质骨复合填充的同种异体皮质骨环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皮质骨环重建椎体的作用,可以作为有效椎体重建材料.

  • 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桥接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与神经-肌结构重建及功能恢复

    作者:高宏阳;韩金豹;姚黎明;杨磊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分别探讨了神经生长因子对胎兔许旺细胞培养的影响以及去细胞神经移植体的制备,弄在体外成功制备出重新细胞化的神经移植复合体. 目的:探讨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对神经-肌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3/2007-06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7只,1只用于制备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剩余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8只/组.方法:切取兔双侧坐骨神经,剥除周围组织,剪成约每段3 cm,放入TritonX-100水溶液中静置12 h,蒸馏水漂洗,以使溶于水的TritonX-100膜蛋白体复合物充分脱离神经干,如此反复,TritonX-100作用时间共为96 h,萃取好的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在Hank's液中4℃保存.调整第2代许旺细胞浓度至1×10~(11)L~(-1),用100 μL微量注射器注入去细胞神经桥接体内,然后将神经段置于DMEM培养液中,即为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实验组兔于膝关节上方造成20 mm长缺损,将种植许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缝接于坐骨神经两断端;对照组兔左侧坐骨神经造成20 mm长缺损后,用单纯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桥接物缝接神经两断端.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4,8,16周大体观察兔足部溃疡形成及愈合情况,通过肌电图、光镜、电镜等方法检测远端腓神经的轴突、髓鞘及胫骨前肌、运动终板的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4,8,16周两组动物术区局部均未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实验组足部溃疡愈合情况、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及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运动终板的形态及靶肌肉结构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两组均未见明显的神经传导,术后8,16周实验组胫骨前肌湿质量、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种植许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不仅能够为再生神经提供良好的支架作用,还能诱导和促进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再生,对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肌结构重建与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成骨细胞增殖及其生物学功能

    作者:范仲凯;张元和;姚琦;卢伟

    背景:传统的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基因治疗可能是一种新途径.目的:观察转染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成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实验,实验于2005-05/2006-05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人髂骨骨块取自需髂骨植骨的颈椎病患者的植骨块修洁剩余部分的骨质,患者知情同意.质粒pCDINEGF_(121)为北京大学人类疾病治疗中心马大龙教授惠赠;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为辽宁医学院刘丹平教授惠赠.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成骨细胞.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CDI-VEGF_(121) 真核表达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传代后1,3,5,7 d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成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分泌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能力的影响.结果:pCDI-VEGF_(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成骨细胞后第3,7天,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到其中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转染组的细胞数在第1,3,5,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培养3 d时转染组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1);转染组的骨钙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以促进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 Caspase 3 siRNA抑制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

    作者:叶春婷;黄耀熊;杨小红

    背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caspase 3抑制剂的研发大都集中在肽类或非肽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发现上,而利用RNAi干扰技术直接沉默caspase 3基因,在基因水平抑制软骨细胞凋亡还未见报道.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把Caspase 3 siRNA转入软骨细胞,使其caspase 3基因沉默,相对阻断凋亡效应的联级反应,期望达到抵抗软骨细胞凋亡的目的.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8-06/2009-06在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软骨细胞从SPF级SD大鼠关节中提取,caspase 3 siRNA慢病毒载体为实验构建.方法:构建大鼠pSIH1-H1-copGFP-Caspase 3 siRNA表达质粒,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在293TN细胞中进行包装生产含caspase 3 siRNA的慢病毒颗粒,然后转导(transduce)入大鼠软骨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转导后软骨细胞caspase 3 基因沉默情况,再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 PI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aspase 3 siRNA能顺利转入软骨细胞,转导率达9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软骨细胞中Caspase 3 mRNA的表达量,实验组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的Caspase 3蛋白表达量,实验组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在使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软骨细胞凋亡时,caspase 3 siRNA转导组抑制细胞凋亡的能力是对照组的7倍.结论:利用慢病毒载体把caspase 3 siRNA转入软骨细胞,使软骨细胞的caspase 3 基因沉默,可以达到相对拮抗软骨细胞凋亡的目的.

  • 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国新;汤晨逢;温健;袁忠治

    背景: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可以使关节软骨表层基质中的Ⅱ型胶原减少,Ⅰ型胶原增多,但糖皮质激素对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验证地塞米松磷酸钠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对比观察.材料: 1月龄新西兰白兔用于软骨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兔关节软骨细胞常规培养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地塞米松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则分别加入含不同质量浓度地塞米松磷酸钠(0.02,0.1,0.5 g/L)的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①原代及传代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②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软骨细胞增殖及其合成Ⅱ型胶原能力.③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软骨细胞贴壁、增殖较对照组缓慢.各实验组Ⅱ型胶原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软骨细胞进入S期、G_2+M期的细胞比率较对照组软骨细胞减少、进入G_0/G_1期的细胞比率增加.电镜下见软骨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抑制软骨细胞的增殖,可能与抑制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的合成能力有关.

  • 应用双氯芬酸钠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肝肾变化:组织学验证

    作者:张超;董英海;董宇启

    背景:临床上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文献报道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会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但其究竟如何影响肝肾组织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肝肾组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2008-0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8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300-320 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和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每组8只.方法:大鼠卵巢去势后饲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组.生理盐水组和先骨折后药物组先进行双侧股骨中段骨折造模,再分别灌注生理盐水10 mL/(kg·d)和双氯芬酸钠5 mg/(kg·d).1次/d,共3周;先药物后骨折组先灌注双氯芬酸钠5 mg/(kg·d)3周,再进行骨折造模.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骨折后2,3,4,6周摘取肝脏和双侧肾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结果:双氯芬酸钠先骨折后药物组肾小球炎症反应;肾小管管腔扩张,上皮细胞水肿,细胞核消失,小管变性坏死,管腔内出现白细胞及细胞碎片和药物结晶;肾间质充血,炎症细胞浸润.双氯芬酸钠组肝小叶结构模糊,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部分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症反应;中央静脉和肝窦隙淤血.双氯芬酸钠先药物后骨折组同样造成肝肾组织损害,持续3周左右.结论:双氯芬酸钠对骨质疏松性大鼠的肝肾组织有一定损害,尤其是肾脏组织.长时间应用双氯芬酸钠造成的肝肾组织损害是不可逆的.

  •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中整合素β_1表达的影响

    作者:田璐鸣;王稚英

    背景:骨组织中整合素表达水平可影响细胞功能,调控成骨和骨吸收,但整合索只有被其他因于激活后才能发挥强大的黏附作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具有此作用吗?目的:观察不同质量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对兔下颌骨牵引成骨区整合素B_1的表达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动物实验,组织学观察,于2006-05/2007-05在辽宁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免疫组化中心完成.材料:日本成年大耳白兔45只.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三所八室提供.方法:选用日本成年大耳白兔45只建立下颌骨牵引模型,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5,3.0 mg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海绵载体组,15只/组.分别将不含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胶原海绵载体、含1.5,3.0 mg重组人骨形成蛋白胶原复合物植入3组兔下颌骨切开处,固定、牵引0.4 mm/次,2次/d,共计5 d,总延长下颌骨4 mm.主要观察指标:牵引后稳定期第1,3,7,14,28天取牵引区新生骨痂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组织中整合素β_1的表达.结果:45只日本大耳白兔均建模成功,进入结果分析.整合素β_1在牵引区表达主要反映在牵引7 d后.在同一时间内,随着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质量的增加,整合素β_1阳性细胞表达率、阳性面积百分比逐渐增多(P<0.05):在同一质量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整合素β_1阳性细胞阳性表达率、阳性面积百分比逐渐上升(P<0.05).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在牵引成骨中晚期对整合素β_1的表达有促进作用,并且整合素β_1的表达对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呈质量依赖性.

  • 鼻翼软骨解剖学观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启江;韦星;戴骏骏;熊绍虎

    背景:鼻翼软骨是构成鼻下部1/3,即鼻尖、鼻翼和鼻小柱形状的主要成份,其结构对鼻部外形,尤其是鼻尖形状具有决定性作用.对鼻翼软骨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有利于加深对鼻翼软骨形态、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处理鼻下部病变及开展医学美容.目的:通过观测外鼻解剖结构,旨在阐明鼻翼软骨对鼻部外形,尤其是鼻尖形状的组织学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观察实验,于2006-09-01/26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材料:保存完好的新鲜成年尸体15具,其中男性10具,女性5具.方法:为了全面观察外鼻的细微结构,解剖15具尸体30侧外鼻,解剖时由浅入深,从鼻背正中开始,分层解剖,观察鼻部血管所在层次及各层次特点,重点观察离体前及游离后鼻翼软骨的形态,并进行测量及记录.主要观察指标:鼻翼大软骨内侧脚、外侧脚及内外侧脚夹角测量值.结果:鼻翼软骨为一对呈开口向后的"u"形薄软骨板,位于侧鼻软骨下方,鼻翼的前内侧,由内、外侧脚和穹隆部构成;较薄,离体外形结构不大固定,穹隆部的形状难准确描述,大多呈波浪形或有皱褶.外侧脚呈菱形或长条形,长(16.21±2.71)mm,宽(8.45+1.72)mm,厚(1.09±0.18)mm,头缘与侧鼻软骨下缘相交,并略覆盖侧鼻软骨下缘使二者部分重叠,也可仅相交而无重叠;外侧脚构成鼻翼大部的基础;内侧脚狭细,构成鼻尖和鼻小柱前部的支架,呈向后下的弧形弯曲或S形弯曲.长(13.06±2.16)mm,宽(3.79±0.58)mm,厚(1.02±0.18)mm.左、右内侧脚在正中线借结缔组织相连,并以相同方式连于侧鼻软骨的前下缘.内、外侧脚在鼻尖部以锐角相交,其角度为(75.25±11.17)°,内、外侧脚在鼻尖部相交形成大翼软骨穹隆部,两侧穹隆部构成鼻尖部的支架.结论:鼻翼软骨菲薄,鼻翼软骨由内侧脚、外侧脚及穹隆部构成,其决定外鼻的形态,尤其是鼻尖的形态,外鼻整形中要注意保护鼻翼软骨.

  • 骨骼肌衰老与MG29蛋白

    作者:李文惠;赵斌;闫万军

    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MG29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骨骼肌衰老的密切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CNKI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和超星数字图书,检索关键词为MG29,骨骼肌衰老等;英文数据库为Elsevier SD和Springer Link,检索关键词为MG29,aging skeletal muscle,sarcopenia等;此外还手工查阅多部相关专著.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MG29蛋白的位置、结构与功能.②有关MG29蛋白与骨骼肌衰老.③有关MG29蛋白与运动.④同领域内近期发表的针对性强、影响因子大的相关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文章或是Meta分析类文章.结局评价指标:MG29蛋白与骨骼肌衰老有密切关系.结果: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近年来从组织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骨骼肌衰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钙是调控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的核心元素,其动态平衡,即钙稳态的变化和骨骼肌衰老密切相关.MG29蛋白是新发现的一种位于横管膜上调控钙机制的类突触素族蛋白.研究发现,衰老大鼠骨骼肌内的MG29蛋白减少了大约50%,有人将青年大鼠的MG29蛋白基因敲除,MG29蛋白缺陷的青年大鼠也出现了类似衰老大鼠的特征,如肌力下降、易疲劳、肌浆网碎裂、横管系统肿胀、钙火花的动态活性发生变化以及隔离的钙池等,这说明MG29蛋白与骨骼肌衰老紧密相关.结论:MG29蛋白与骨骼肌衰老密切相关,怎样通过改善MG29蛋白水平来延缓骨骼肌衰老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的改变及康复

    作者:吴术红;刘毅;张亦南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生物力学功能,二是本体感觉功能.良好的本体感觉是获得准确高效的功能性运动的基础.前交叉韧带损伤使感受和传入信息受阻,对完成运动和日常活动造成很大影响.前交叉韧带功能的完全康复,不仅仅依赖于其力学结构的康复,本体感觉功能的康复同样重要.因此提出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功能的重建,不仅应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而且还应有本体感觉的重建.文章从前交叉韧带本体感受器的分布及本体感觉的功能出发,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本体感觉的改变,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因素及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康复的方法.

  • 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者907例特征分析

    作者:李建;高政南;孙喜琢;潘晓芳;秦文非;罗兰;高晓虹;李晓枫

    目的:了解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07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连獐子岛地区的907例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食物摄入频率和回顾性膳食调查;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清胰岛素等生化及免疫指标. 结果:问卷回收率为95.9%.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分别为11.36%,37.38%,男性及女性上述两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而在糖尿病的患病居民中,仅有29.13%的人知道自己患病.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 < 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和高胆固醇血症与糖调节受损的发生有关;而年龄、文化程度、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BMI和高血压可增加糖尿病的危险性. 结论:大连獐子岛地区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较高,而糖尿病的知晓率低,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患病率.

  • ALOX5AP基因T(-1340)G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的关联

    作者:李志栋;张效林;韩雅玲;闫承慧;康建;邬泽峰

    目的:探讨编码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FLAP的基因ALOX5APT(-1340)G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选自2006-01/2007-09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共68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36例均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对照组344例为造影阴性或动脉管腔狭窄<50%且临床上无相关心肌缺血证据者.在随机选择的无亲缘关系的48名中国北方汉族个体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重测序法对ALOX5AP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的筛查,共发现7个多态.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LOX5AP基因T(-1340)G多态性位点在两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ALOX5AP基因T(-1340)G3种基因型(TT型,TG型和GG型)在冠心病组分布频率分别为26.79%,51.79%和21.43%,在对照组分别为33.72%,47.38%和18.90%,两组间的基因型分布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种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90,P>0.05).G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为47.32%和42.5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08,P>0.05).按性别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发现ALOX5AP T(-1340)G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ALOX5AP T(-1340)G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可能无相关关系.

  • 膝关节镜下应用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细节及效果

    作者:孙炳慧;黄迅悟;张利臣;刘志成

    目的:对后交叉韧带结构和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双束重建更接近正常后交叉韧带.半腱肌与股薄肌可对抗股四头肌收缩所导致的胫骨前移,具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那么切取半腱肌和股薄肌行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是否具有相同的效果呢?观察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03/2007-12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骨科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Y形重建后交叉韧带随访18个月以上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1-42岁.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5例.于患者胫骨附着部游离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在后交叉韧带前束及后束股骨附着部分别钻直径5 mm隧道,在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部钻直径8.0 mm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前束,用股薄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后束,在胫骨隧道外保留半腱肌和股薄肌腱的附着点,在股骨隧道外将半腱肌和股薄肌腱打结固定,不需要内固定物.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8个月做膝关节屈曲30°、60°、90°后抽屉试验,用Lysholm-ll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运动水平.结果: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9例患者所有角度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后18个月,8例所有角度后抽屉试验阴性,仅1例屈膝30°位阳性;术前Lysholm-ll评分平均55分(45~68分),手术后18个月Lysholm-ll评分平均88分(78~94分),总优良率89%.结论:应用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接近正常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但因例数有限,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温建民教授

    作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