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一种可注射性骨水泥在骨组织内的降解状态

    作者:姚伟涛;靳安民;时冠军;张辉;王瑞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并测试该骨水泥的成分、理化学特性及其在骨内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中心实验室完成.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体质量2~2.5kg.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β-TCP)、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灰石的磷酸钙骨水泥,并用含藻酸钠的液相成分将该骨水泥调制成可用注射器和16号穿刺针操作的注射物.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为2 mm的骨洞,并注射入该骨水泥.在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标本,骨脱钙后石蜡包埋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该骨水泥在股骨髁的降解及再生新骨情况.能谱分析测定降解区钙磷比,X射线衍射图(XRD)检测骨水泥在骨内剩余物的成分.结果:采用Gillmore双针法测试该型骨水泥的初凝时间为25~30 min,终凝时间为17~20 h,扫描电镜发现骨水泥的颗粒小、孔隙率高.术后切片见骨水泥在骨内相容性良好,4周后体内降解反应明显,8~12周为降解反应的高峰期,16周时降解反应基本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的骨小梁生成.能谱分析证实降解区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降解区以外钙离子含量较低;XRD显示术后12周时骨水泥的剩余成分为β-TCP.结论:该型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可操作性、生物相容性、骨传导作用良好等特性,并可有效地促进新生骨的形成,是一种较好的骨替代产品.

  •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RP1基因点突变频率及其特征:101例分析

    作者:张晓莉;杨冠寅;彭智培;府伟灵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遗传和表型上均具有较大的异质性.1999年Pierce等发现了一个新的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基因--RP1,之后的研究发现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utosomal dominant RP,adRP).目前RP1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白种人群.目的:研究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特征及其在Rp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设计:以RP患者为研究对象健康人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基因诊断治疗中心.对象:101例无亲缘关系的RP患者均系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眼科门诊及香港眼科医院1998-01/2001-12的就诊患者,年龄10~79岁(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40岁.纳入标准:符合国内外RP诊断的通用标准者(包括眼底镜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测试).排除标准:其他视网膜眼底病变患者.对照组为190例健康成年人(无RP家族史及眼部检查无RP及其它眼部疾患),以确定所检测到的变异是否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方法:在101例RP患者中运用构象敏感凝胶电泳(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和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RP1基因全编码区范围内的点突变.主要观察指标:RP1基因在中国RP患者中的突变频率、类型及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中RP1基因在所有RP患者中的突变检出率为1/101,突变终导致RP1蛋白严重截短,疾病的表型可能源于功能性RP1蛋白合成量的不足.此外在本研究人群中还发现10个错义突变,除M479I的病理意义未确定之外,其余均系RP1基因的多态现象.结论:RP1蛋白中相应片段(密码子1052~1933)的缺失会导致RP的发生.大范围的RP1基因分型工作是有必要的,并且可同时发现更多的RP致病突变以及不同于其他种族人群的RP1基因多态变化,进而从根本上治疗RP,彻底提高其患者的生活质量.

  • Bcl-2和Bax在前列腺癌中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志伟;姜涛;宋希双;李宪承;李泉林

    目的:研究Bcl-2和Bax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01/2003-12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4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10例.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Bcl-2及Bax的表达,并探讨Bcl-2及Bax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术前PSA、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①Bcl-2表达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8%和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不同Gleason评分,不同PSA,不同内分泌治疗反应效果的前列腺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Bax表达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和50%,前列腺癌的Bax表达高(P<0.05);在不同分期的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7.5%,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强阳性表达率为100%和68.75%,D期前列腺癌Bax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增强(P<0.05);在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阳性表达率为100%和85.7%,分化差的前列腺癌Bax表达显著增强(P<0.05);不同PSA,不同内分泌治疗效果的前列腺癌中Bax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 Rank检验分析Bcl-2和Bax表达不同的前列腺癌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cl-2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无差异,并且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PSA、生存时间和内分泌治疗效果无关;Bax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明显增加,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PSA、生存时间和内分泌治疗效果无相关性,但阳性表达程度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有关,对判定前列腺癌预后有参考价值.

  • 任意皮瓣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微循环及血管再生的影响

    作者:Zhao Hui;鲁继增;张松林;郭万厚;刘英;郭尚琴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瓣抗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微循环及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4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60只SD大鼠,制作背部6 cm×4 cm任意皮瓣的动物模型.术中VEGF组每个皮瓣局部注射VEGF 1.0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即刻注射绿脓杆菌.结果:①术后第5天VEGF组白细胞吞噬指数0 12±0.02较生理盐水组0.08±0.03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 484,P<0.05);细胞内杀菌率VEGF组(78.58±1.63)%较生理盐水组(36.17±2.31)%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1,P<0.01).②术后第11天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为(66.06±5 05)%较生理盐水组(50.15±4.46)%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469,P<0.01).③同一时相内肉眼及光镜观察,VEGF组皮瓣各段的病理改变较轻,真皮层发现较多毛细血管,炎细胞浸润较少.④术后第11天白细胞介素1β(IL-1β)阳性细胞数VEGF组皮瓣(18.42±4.21)/HP较生理盐水组皮瓣(29 63±4.65)/HP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 650,P<0.01).皮瓣在100倍镜视野计算血管密度VEGF组(35.64±5.41)/cm2较生理盐水对照组(16.42±4.13)/cm2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931,P<0.01).结论:VEGF能改善皮瓣微循环、促进血管再生,有明显的促进任意皮瓣成活、抗感染作用.

  • 次声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

    作者:邱萍;李泱;高伟;郭群;张作明;姜勇;王士雯

    背景:次声暴露导致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加.但由于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困难,关于其屏障损伤的离子机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次声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实验对照的开放性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临床教研室膜片钳实验室进行,实验对象为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干预:取传代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8 Hz,130 dB次声暴露0.5 h.主要观察指标: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活动情况.结果:8 Hz,130dB次声暴露0.5 h后,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KCA通道活性增加,暴露后置于孵箱内0.5 h再行膜片钳离子电流的检测,则离子通道的活性也有所下降.结论:次声通过增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活性,导致膜去极化,引起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皮细胞收缩,造成一定程度的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损害.

  • 甲钴胺对皮肤移植后神经再支配的影响

    作者:谢峰;李青峰

    目的:为改善植皮后感觉功能恢复,研究猪皮肤移植后神经纤维再生及甲钴胺对其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动物房完成.选择8头白色小猪,随机分为两组,于背部分别给予不同厚度皮片移植,一组术后注射甲钴胺,一组术后不给任何处理.术后2,4,8周取材,切取所植皮肤,切片进行嗜银染色,观察神经再生的情况.显微镜下对神经纤维数量进行计数并进行统计学检验,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甲钴胺组的神经密度同未使用组做团体t检验,2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P=0.013);4,8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015,1.16;P=0.33,0.27).中厚皮片同刃厚皮片相比2,4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19,1.21;P=0.25,0 24),8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6;P=0.04).结论:甲钴胺对皮肤移植后神经再支配有促进作用,尤以植皮后早期较为明显.中厚皮片的神经再生优于刃厚皮片.

  • 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Xiang Feng-gang;马桂馨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对许多实体瘤的血管生成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肺癌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设计:以病理标本为研究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材料:随机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1985-01/1990-12经手术切除的75个肺癌标本.2002-09/11月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行实验.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 Vision TM-9000(PV-9 000)法,测定75个肺癌标本中Flt1和KDR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KDR的表达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肿瘤细胞、纤维母细胞中Flt1和KDR表达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Flt1和KDR的表达较为广泛,主要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及胞膜上,纤维母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亦有表达.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在间质纤维母细胞中的表达(x2=6.07,5 88,P<0.05).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该两种受体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 05).肿瘤细胞中Flt1和KDR的阳性表达率在3组不同大小的肿瘤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0 35,7.29,P<0.05),而纤维母细胞中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x2=2 86,2.56,P>0 05);肿瘤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中Flt1和KDR的阳性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2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4.72~9.32,P<0.05),在3组不同术后生存时间患者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x2=8 81~19.19,P<0.05);肿瘤细胞中Flt1和KDR的表达呈极显著性正相关(r=0.44,P<0.01).结论:Flt1和KD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间质纤维母细胞,提示肺癌的生长主要依赖自分泌机制;肿瘤细胞中该两种受体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术后生存时间有关,并具有协同效应,提示联合检测Flt1和KDR的表达,可能对肺癌转移及预后的评估更有参考价值.

  • 拳参水提取物镇痛作用的实验观察

    作者:曾靖;单热爱;钟声;周俐;周青

    目的:探讨拳参水提取物对小鼠镇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小鼠(n=40)腹腔注射拳参水提取物0 10 mg/g,0.15 mg/g,15 min后腹腔注射0.6%冰醋酸0.01 mL/g,观察记录给药后15 min内小鼠扭体次数.②雌性小鼠(n=40)腹腔注射拳参水提取物0.10 mg/g,0.15 mg/g,用热板法测定小鼠15,30和60 min痛觉反应.③雌性小鼠(n=30)分别腹腔注射拳参水提取物(0.15 mg/g)、纳洛酮(0.004 mg/g),用热板法测定小鼠15,30和60 min痛觉反应.④小鼠(n=40)腹腔注射拳参水提取物0.10 mg/g,0.15 mg/g,用电刺激法测定痛觉反应.结果:①0.10 mg/g,0.15 mg/g拳参水提取物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0.10 mg/g,0.15 mg/g拳参水提取物对热板致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0.004 mg/g纳洛酮不能拮抗0.15 mg/g拳参水提取物对热板致痛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 831,3.563,P<0.05~0.01).④0.10mg/g、0.15mg/g拳参水提取物对电刺激致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55,P<0.01).结论:拳参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纳洛酮不能对抗其镇痛作用.

  • 细胞周期因子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定的影响

    作者:金东岭;田珂;康美玉;时志民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探讨它们与p27 ki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对1996-01/2000-12在河北工程学院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进行病理检查的乳腺癌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乳腺癌,18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中CyclinD2和CDK4的表达,比较它们与P27kip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96例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2,CDK4和P27 kikip1的表达率分别为42%,54%和38%,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CyclinD2和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核分裂数有关(P<0.001),和局部复发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也有密切关系(P<0.01).③P27kipl的表达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核分裂数,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局部复发均有关系(P<0.05),而且P27kip1的表达与CyclinD2和CDK4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yclinD2和CDK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P27 kip1的表达缺失和CDK4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供皮区创面的效果评价

    作者:黎洪棉;李德绘;韦俊

    目的:为促进创面愈合,观察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供皮区创面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02-06/2004-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随机选择头部刃厚供皮区、大腿中厚供皮区创面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rhEGF及抗生素湿敷于创面上,对照组单用抗生素纱布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愈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速度加快(t=2.396 7,2.703 7;P<0.01),同期愈合率提高(t=2.555 7,7.478 0,3.875 1,14.986 6;P<0.01),愈合时间缩短;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外用rhEGF能显著加快供皮区创面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安全性好.

  • 丹皮酚对人大肠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计春燕;谭诗云;刘长青

    目的:探讨中药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大肠癌细胞株HT-29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为寻求新的大肠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5/09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完成;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对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同时观察低浓度的丹皮酚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丹皮酚(浓度7.81~250 mg/L)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且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依赖关系,高抑制率为91.849%(P<0.01).丹皮酚在15.63,62.5,250 mg/L 3种浓度下作用48 h均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7.6%,16.2%,和34.5%,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丹皮酚使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上升,Go/G1期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低浓度的丹皮酚与化疗药物协同可产生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其中与5氟尿嘧啶的协同作用为显著.结论:丹皮酚能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影响该细胞株的细胞周期有关.丹皮酚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 胶原聚合物人体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辜臻晟;盛耀华;王丽天;祝肇荣;李增琦;高金榜

    背景:Staar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HEMA)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良好材质.国内尚无类似材料.目的:评定胶原聚合物为主体的眼内接触镜(intraocular contactlens,ICL)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材料:本研究于2000-01/2000-04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细胞株:传代48~72 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白色豚鼠20只,体质量300~500 g,1~3月龄,雌雄均可;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只,体质量1.7~3.0kg和2.5~3.5 kg,雌雄不拘(热原实验,雌兔无孕)(实验动物均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普通级).干预:分别应用胶原材料进行以下生物学测试:①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度法).②致敏试验.③热原试验.④皮下植入试验.实验数据根据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②皮内注射和局部斑贴诱导后,每一观察时间和每一激发部位红斑和水肿反应情况.③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入材料浸提液后,该兔体温升高情况.④胶原材料植入家兔皮下后4周材料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组相对增殖度为99%~106%,毒性分级为0~1级.②过敏试验:材料组各时段每一激发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结果评定胶原聚合物皮肤反应0级.③热原试验:胶原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 6℃以下,升温总值在1.4℃以下.④皮下植入试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样周围均为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反应为Ⅰ级;纤维囊腔形成评定亦为1级.结论:材料生物学测试结果显示胶原聚合物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是设计制造ICL的理想材料.

  • 小鼠肺泡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和CD14表达与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策;蒋建新;朱佩芳

    背景: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R)和CD14与内毒素性肺损伤密切相关,进一步揭示其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有助于深入阐明创伤、感染后肺脏炎症反应失衡的受体机制.目的:探讨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时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SR的表达及其效应.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四研究室,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1-08/11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63只昆明种小鼠及其肺泡巨噬细胞.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创伤合并内毒素组.采用双侧股骨骨折合并内毒素攻击小鼠模型,内毒素(5 mg/kg)于骨折后1h经小鼠尾静脉注入,检测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小鼠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SR的表达变化.结果:创伤后6 h,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SR分别呈上调和下调表达,合并内毒素攻击后CD14和SR进一步发生显著的上调和下调性改变.相关分析显示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SR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创伤及合并内毒素攻击后肺泡巨噬细胞CD14和SR的双向调变可能与肺脏炎症反应由"自控"向"失控"转化有关,有效拮抗CD14和SR的双向调变策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肺损伤及其修复机制.

  •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其体内成骨特征

    作者:殷晓雪;陈仲强;党耕町;王志国;张慧珠

    目的:探讨应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marrow mesenchymal seem cell,hMSC)进行骨科细胞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2-06/2003-02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hMSC取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经检测无代谢性疾病.hMSC在诱导培养基的作用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大量扩增.RT-PCR法比较骨形成蛋白(BMP)-2 mRNA在hMSC和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将成骨细胞复合PLGA植入裸鼠体内,硬组织切片,甲苯氨蓝染色,比较其与单纯植入成骨细胞或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时的异位成骨情况.结果:BMP-2 mRNA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未经诱导分化的hMSC;成骨细胞与PLGA复合植入4周可见少量成骨,8周后可见成熟板层骨形成,PLGA组未见成骨,成骨细胞组8周仅可见少量成骨.结论:hMSC在诱导培养基的作用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并大量扩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BMP-2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成骨细胞与PLGA复合植入裸鼠体内,能形成成熟的板层骨.hMSC在治疗骨缺损、骨不愈合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骨生成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辉;左连富;焦昆;刘江惠;王晓玲;王永军;程建新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b,HLA-D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共刺激分子(hB7-1)在人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及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为卵巢癌的生物、基因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9-01/2003-12本院手术切除的人卵巢上皮癌存档标本52块.选择交界性卵巢上皮肿瘤10块,良性卵巢肿瘤10块,正常卵巢组织10块作为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HC Ib,HLA-DR,hB7-1,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MHC Ib,HLA-DR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4%,59%,与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其中HLA-D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有关,低分化腺癌和宫内膜样癌以及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表达强度相比差异均有明显意义(P<0.01或P<0.05);VEGF抗原在52例卵巢上皮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5%,与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临床分期有关,Ⅰ~Ⅱ期和Ⅲ~Ⅳ期的表达强度相比差异有明显意义(P<0.01);hB7-1抗原在52例卵巢上皮癌的表达阳性率为20%,较正常卵巢组织及良性肿瘤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卵巢上皮癌组织中MHC Ib,HLA-DR,hB7-1,VEGF表达的变化在机体自身抗卵巢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与病理分型及分期有关,其联合检测对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预后的判定有一定指导作用.

  • 感染性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王宜南;王朝永;姬长友

    目的:神经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不明,疗效不佳,建立G菌内毒素所致感染性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为该类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7在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杂色豚鼠48只,根据脂多糖不同浓度随机分为0.01,0.1,1 g/L脂多糖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动物鼓室内注入0.2 m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注药后6,48 h,2周,做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并处死动物,观察中耳腔、耳蜗、内淋巴囊的病理变化.结果:①AB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1,0.1 g/L脂多糖组豚鼠听阈在整个观察期内变化不明显(P>0.05);1 g/L脂多糖组听阈显著增高(t=-3.28,-10.9,P<0.01),48 h达高峰,2周时恢复正常.②中耳、内耳的形态学改变:0.01 g/L脂多糖组中耳、内耳无炎性改变;0.1 g/L脂多糖组部分动物6和48 h中耳有炎性表现但内耳尚未见异常;1 g/L脂多糖组6 h已有明显中耳腔炎性反应,同时有内淋巴囊囊周、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Corti器毛细胞变性等内耳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在48 h达高峰,2周中耳、内淋巴囊及耳蜗炎症逐渐消退.结论:鼓室给药是建立感染性神经性耳聋动物模型的有效途径,所建模型稳定、可靠,方法易于掌握;1 g/L脂多糖是建立该模型的佳浓度.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在小鼠成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杨民;蔡善保;马庆军;郭均;党耕町

    目的:构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腺病毒载体(AdBMP7),并观察其在小鼠成肌细胞C2C1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5/10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RT-PCR方法从HKE293细胞中克隆出hBMP7 cDNA并亚克隆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构建pAdtrackcmv-hBMP7质粒.该质粒和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菌中进行同源重组后挑选阳性重组体pAd-hBMP7质粒.线性化pAd-hBMP7质粒转染293A细胞后检测病毒噬斑形成情况,并于转染后9 d收获病毒,大量扩增并制备高纯度、高滴度的AdBMP7.将AdBMP7按MOI=100来感染C2C12细胞,48 h后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hBMP7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出hBMP7 cDNA,酶切鉴定pAdtrackcmv-hBMP7和pAd-hBMP7质粒正确重组,获得纯化后滴度达到5×1012vp/mL的AdBMP7.AdBMP7能有效感染C2C12细胞并表达hBMP7蛋白.结论:应用AdEasy-1腺病毒载体系统可在短期内制备高滴度的携带GFP和hBMP7的重组腺病毒AdBMP7,并在为进一步研究BMP7基因治疗促进骨愈合打下基础.

  • 硬膜外阻滞后对椎间盘组织及黄韧带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裕光;李佛保;陈柏龄;王连唐;吴义方;徐栋梁;杨忠汉;陈立言

    背景:硬膜外阻滞(epidural block,EB)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多次EB治疗后,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结构有何影响,已有学者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目的:了解E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对椎管内局部组织有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非随机化同期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大学的附属医院及病理教研室、电镜室.对象:1992-05/199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选择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EB治疗无效,并行后路突出间盘切除的40例;以及同期非EB治疗而做手术切除的20例作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手术中切取椎管腔面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共120个标本做光镜检查,并从中选取EB组12例、非EB组10例的部分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制作44个电镜标本,分别送本校病理和电镜教研室专人制作及观察.主要观察间盘和黄韧带组织的外膜反应增生和炎症反应情况,次为纤维环、髓核、黄韧带组织内的超微结构变化情况.通过EB组40例、非EB组20例的黄韧带及间盘组织的组织学观察,以及前者12例、后者10例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椎间盘组织和黄韧带组织的椎管腔面外膜情况、炎症反应情况.②次要结局:超微结构.结果:光镜见黄韧带及间盘组织的腔面外膜光滑程度和炎症反应情况,EB组与非E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电镜下观察上述两种组织的纤维成份和排列以及细胞的超微结构,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实施腰椎EB后与椎管内瘢痕粘连形成无关,并对椎管内局部组织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因两组部分患者的黄韧带和间盘组织内有慢性炎症反应存在,故应做好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

    作者:周强;伍烽;朱学强;张军;李莉;王智彪

    目的:探讨以物理方法变化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2002-09/2003-02 15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1次HIFU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IFU治疗1周后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水平下降,其中VEGF,TGF-β1和TGF-β2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55~3.648,P<0.05).结论:HIFU治疗恶性肿瘤后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因子VEGF,TGF-β1和TGF-β2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有助于治疗后宿主抗肿瘤免疫平衡的恢复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 小鼠骨髓细胞对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

    作者:路平;鲁阳;金锋;陈波;王舒宝;徐惠绵;陈峻青;赵实诚

    目的:探讨人胞苷脱氨基酶基因(CD)导入小鼠骨髓细胞中,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对大剂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方法:2003-07/2004-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以反转录病毒为载体,将人胞苷脱氨基酶基因通过共培养转染入小鼠骨髓干细胞,观察共培养后的骨髓细胞及经药物处理耐Ara-C CFU-GM生成情况;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提取的DNA,用PCR检测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含有耐药基因的骨髓细胞耐药克隆的形成为52%,对照组为9%;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PCR检测,显示有CD基因条带;耐药基因转染后小鼠骨髓对阿糖胞苷的耐受明显增加.结论:CD基因可以进入小鼠骨髓细胞并且获得共表达,提高了造血细胞对阿糖胞苷的耐药性.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杨秋云;赵敬河;高颖;江玉红;马荣;娄阁;隋丽华

    目的:研究表明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故探讨Survivin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为预测宫颈癌的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研究于2001-03/2003-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附属医院妇产科和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完成.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Survivin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随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表达增强.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6.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45.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病理类型无关.可作为判断宫颈癌发生、发展、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指标.

  • 破片及冲击波复合伤特点对病程经过的影响

    作者:杨志焕;张良潮;李晓炎;麻晓林;张波;周继红;许川;郭文治;杨在亮

    目的:破片和冲击波是爆炸性武器的主要致伤因素,探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伤情特点及其对病程经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在西北地区某戈壁滩完成.山羊71只,用装药量200kg的战斗部进行静爆,观察现场至伤后18 h动物的活存情况,形态学改变以及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伤情特点及其对病程经过的影 响.结果:现场死亡48例,伤后6~18 h死亡7例,死亡率为77.46%(55/71),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躯体全身性或部分毁损,体腔破裂,肢 体离断骨折,心、肺、肝、脾、肾、胃肠道等不同程度的毁损、破裂和出血.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为74.65%(53/71),平均每只动物有8.9处伤,多发伤、胸腹联合伤和烧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6.23%,24.53%和11.32%,死亡率为96.23%(51/53).结论: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型伤类复杂,伤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易漏诊、误诊和发生内脏并发症以及处理措施不当是病程经过中影响康复的主要因素.

  • 高压氧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霞;凌天牖

    目的:了解高压氧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1-12/2002-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用高压氧干预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经高压氧处理一定次数的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增加,正常组的一氧化氮浓度为(49.41±24.92)μmol/L,高压氧处理2 d(2次/d)组的一氧化氮浓度高,为(84.33±32.34)μmol/L.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增加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量而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 p53基因在大肠癌发生转移及预后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李黎波;杨洋;闻炳基;袁玮

    背景:肿瘤相关基因在癌瘤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如何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难点.目的:了解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自动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肿瘤基因变异及p53基因、p53蛋白在大肠癌发生、转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大肠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的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肿瘤科.对象:收集1994-01/2000-12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住院治疗的41例因大肠癌接受大肠根治性切除并于手术后5个月至5年内因肝转移接受肝切除术患者的大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灶标本.方法:以DGGE及自动DNA序列分析法检测41例大肠癌原发病灶和肝转移灶p53外显子5~11的基因突变.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p53基因突变在DGGE中的检出情况及突变.②p53基因的序列分析.③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41例中24例有p53基因突变(62%),其中6例仅在肝转移灶发现p53基因突变,其余均为原发灶、转移灶有一致性的突变.另有3例原发灶即有p53基因突变的患者,在转移灶除保留原有突变外,还出现新增加的突变.在原发、转移灶同时有突变的16例中,14例呈现突变的p53碱基峰和正常峰之比在肝转移灶明显高于大肠癌原发灶(P<0.001).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DGGE,DNA序列分析结果高度一致.但在基因分析呈无义突变的癌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53蛋白的过度表达.结论:在大肠癌肝转移过程中,p53基因突变主要开始于肠癌原发灶,并被保持于转移至肝脏的癌细胞内,在转移灶其含量或含突变型p53癌细胞量明显增加.p53基因突变与p53蛋白过度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 分米波防治屈肌腱粘连的机制研究

    作者:田德虎;郭明珂;米立新;韩久卉;张经歧;张仲;杨联平

    背景:肌腱损伤是手外科中的多发损伤,肌腱修复术后常因肌腱粘连影响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防治肌腱粘连特别是屈指肌腱损伤术后粘连一直是手外科康复工作中的重点.目的:研究分米波对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单位:省级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1/2003-06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Leghorn鸡28只,随机分为术后分米波治疗组、手术对照组.方法:将Leghorn鸡的趾深屈肌腱切断、修复后局部分米波照射,分别于术后3,6周处死动物进行大体和光镜、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主要指标:两组肌腱的大体解剖、光镜及电镜观察的结果.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次要指标:肌腱粘连、愈合分级结果.结果: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见分米波治疗组粘连明显减少,电镜检查分米波治疗组成纤维细胞蛋白合成代谢较对照组更旺盛.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分米波治疗组肌腱滑动距离(mm)(3周为5.37±1 06,6周为6.76±1.52)、康复顺应性(3周为1.04±0.65)均大于手术对照组(分别为4.43±1.03,5.33±1.27;0.63±0.31)(P<0.05),抗张力强度(N)(26.93±4 80,47.12±7.76)亦大于手术对照组(21.29±4.88,38 96±7.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分米波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减少肌腱粘连,为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防治肌腱粘连理想的辅助措施.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宋一平;岳素琴

    背景: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研究.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血管分布规律,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骨科.对象: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解放军南京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血管来源和小隐静脉深交通支.主要观察指标:①远端蒂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②远端蒂小隐静脉的营养血管.③远端蒂小隐静脉的浅深交通支.结果:远端蒂部的营养血管有2~5支:来自跟外侧动脉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外径分别为(0.6±0.2),(0.8±0.2)mm,距外踝尖上分别为(1.0±1.3),(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分别为(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分别为(5.3±2.1),(6.8±2.8)和(7.0±4.0)cm.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有两种类型,①神经-静脉营养血管;②静脉-神经营养血管.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汇入腓静脉.结论:跟外侧动脉穿支、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腓动脉肌间隔穿支发出深筋膜支、皮支、神经及静脉营养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血管链,深、浅筋膜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汇入腓静脉.

  • 多普勒对脊柱关节病患者肌腱韧带附着点血流的分析

    作者:李天旺;古洁若;任杰;郑荣琴;黄烽;余步云

    背景: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ies,SpA)是一组累及脊柱、外周关节、关节周围结构及关节外组织的疾病,多侵犯青壮年男性,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目前多数人认为肌腱韧带附着点是SpA病变的首发部位,因而附着点炎是SpA重要的病理基础和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的:对比健康志愿者和SpA患者肌腱韧带附着点血流的差异,探讨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CD)在协助评估附着点病变中的价值.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非随机正常对照的基础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风湿科、超声科及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对象:病例组纳入2001-08/2002-04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并愿意接受CD检查的30例SpA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1年欧洲SpA研究组关于SpA的分类标准,其中男24例,女6例;对照组纳入3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或学习的年轻健康工人和医学生,所有对照者均无关节病和慢性腰背痛病史,自愿参加,其中男22例,女8例.干预:以CD测定每例人选的健康志愿者和SpA患者下肢18个附着点的血流,并以半定量法进行分级.主要观察指标:附着点血流情况.结果:30例健康志愿者,有5例(占16.7%)至少在1个附着点检测到血流,全部540个被检附着点中,共有9个检测到血流信号,均为1级血流,附着点血流阳性率为1.7%;而30例SpA患者中有24例(占80.0%)至少有1个附着点检测到血流,全部540个被检附着点中,共有84个检测到血流信号,其中检测到1、2、3级血流的附着点数分别为19,33和32个,附着点血流总体阳性率为15.6%,经x2检验,SpA患者组和健康志愿者组间附着点血流阳性率及其血流级别构成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CD是检测附着点血流的一种有效手段,SpA患者下肢附着点存在明显的血流异常.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作者:秦煜;吴岚晓;裴国献

    背景:近期很多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营养和支配对于骨发育和骨折愈合修复过程具有的作用.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骨折愈合及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创伤骨科和血液科.材料:SD大鼠胫骨横行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模型共16只,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干预:术后实验组每隔1 d皮下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别在第2,3,4,5周取动物胫骨进行结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大体比较、生物力学测试和电镜观察.结果:大体观察可见术后2周两组骨折均为结缔组织连接,可见明显的活动;3周时实验组已呈编织骨性愈合,而对照组仍有较明显的骨折端活动;4周两组均呈骨性愈合,但实验组的骨痂较小,成角畸形较小;5周时实验组骨折线已消失,骨折塑形好,对照组骨折端仍呈较大骨痂.大体测量骨折矢状面成角,在第3,4,5周实验组分别为(25.00±1.82)°,(24.75±2.50)°,(23.25±3.77)°,对照组分别为(32.00±2.45)°,(33.00±5.72)°,(29.25±2.22)°(P<0.05).生物力学测试中,各个阶段实验组抗折应力均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早期、不间断的应用BDNF对骨折愈合修复过程中的各阶段均可能有促进作用.

  • 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株体外运动能力和体内转移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新宇;匡正达;杨传铎;史占军;金大地

    目的:一氧化氮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株体外运动能力和体内转移行为的影响,探讨一氧化氮对骨肉瘤细胞株致瘤能力的影响和可能的意义.方法:在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株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普钠以产生外源性的一氧化氮,通过琼脂糖滴运动实验及动物接种实验,观察其对骨肉瘤细胞株运动和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细胞第1天的扩散距离大,在加入硝普钠后明显减小,在动物体内应用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L-NAME(NG-nitro-L-arginine methl ester)后肿瘤细胞转移灶明显增加(P<0.05).结论:一氧化氮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骨肉瘤细胞株的运动和体内转移能力.

  • 关于肿瘤预防的前瞻性问题:合成肽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作用

    作者:曹凯;宋鸿儒;赵铁华

    背景:高转移肿瘤细胞对重组基底膜成分侵袭是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体外实验常见的模型,合成肽对某些肿瘤细胞的影响也有报道,但合成肽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细胞(highly metastatic human lung giant-cell carcinoma cell,PG)的目前影响报道很少.目的:研究合成肽RGD,YIGSR及其衍生物对PG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PG和NIH3T3细胞株由北京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提供;合成肽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合成室和承德医学院化学教研室合成提供.整个实验在承德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完成.干预:利用NIH3T3细胞株制备肿瘤细胞趋化因子.在肿瘤细胞趋化因子作用下,测定合成肽对接种在T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中PG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PG细胞穿过T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重组基底膜的数量作为评价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指标.结果:适量PG细胞经趋化剂作用10 h,侵袭细胞已达便于统计学分析的数量范围(50~100个侵袭细胞);100mg/L合成肽RGD,YIGSR与PG细胞共育48 h,对侵袭能力的抑制率分别为53.63%和36.86%,共育10 h,抑制率分别为0%和6.48%.结论:PG细胞是肿瘤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筛选抗肿瘤药物的适用细胞;RGD,YIGSR杂叉肽和均叉肽有较强的抗肿瘤侵袭活性,对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预防和治疗价值.

  • 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及其发生机制

    作者:谢平;刘庆淮;戈应宾;袁孝如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大鼠模型早期视觉功能的变化和糖尿病视网膜的蛋白质氧化损伤进行观察,为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用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分别记录正常和链脲菌素 (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8周以内PERG-q波及FERG-b波潜时,观察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功能的改变;以及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处理检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蛋白质损伤产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表达及其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从模型建立后第3天开始PERG-q波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即有显著延长(P<0.001),而从第1周开始FERG-b波的潜时与正常大鼠相比也显著延长(P<0.001),并且PERG-q波潜时的改变早于FERG-b波潜时的改变;正常大鼠视网膜内无3-N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3-NT阳性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layer,GCL)、并且内核层和外核层均有存在,图像处理显示,糖尿病2,4和8周大鼠视网膜3-NT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早期在未发现眼底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就有可用视觉电生理方法检测到的视功能异常,并且糖尿病对视网膜组织的损害首先是发生在神经节细胞,进而神经节细胞以前的视网膜功能受损;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组织损伤是以神经节细胞层为主.氧化损伤机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一氧化氮-过氧亚硝基阴离子-3-硝基酪氨酸(NO-ONOO--3-NT)通路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损伤的病理调节过程.

  • 体外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作者:彭松林;方煌;赵红卫;蔡卫东;黎逢峰;胡宁;陈安民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外源性目的基因的良好靶细胞,在脊髓损伤的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在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对照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4-03/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SD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0)g.干预: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GDNF感染体外培养的BMSCs,并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免疫荧光化学的方法检测BMSCs中的GDNF的表达,提取细胞总RNA进行RT-PCR扩增GDNF基因,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中的GDNF含量,并通过与脊髓背根神经节共培养观测GDNF的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RT-PCR.②免疫荧光结果.③GDNF的体外活性.次要结局:①BMSCs的培养与鉴定.②ELISA检测蛋白表达与时间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dv-GDNF感染BMSCs 48 h后即有GDNF的表达,体外培养的BMSCs经Adv-GDNF转染后有GDNF的转录,其培养上清应用ELISA方法分析,在感染24 h后即有GDNF的表达,并可持续5~7 d的高峰.Adv-GDNF感染的BMSCs的培养液上清可以促进脊髓背根神经节大量轴突的生长.结论:Adv-GDNF基因可以在BMSCs中稳定、高效表达,其表达的GDNF具有促进轴突生长的活性,为GDNF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静载荷作用下骨盆三维有限元分析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作者:苏佳灿;张春才;陈学强;王保华;吴建国;丁祖泉

    目的:探讨骨盆受到静力载荷作用后的力学行为特征,为临床分析及判断骨盆力学分布、静载荷影响提供力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04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和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方法,将所构建骨盆三维实体模型导入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7.0,分别计算单侧髂前上棘和单侧髂骨正后方静载荷作用下骨盆的力学行为表现,静载荷为8000 N,分析主应力值、应力分布情况以及主应力方向上骨盆单元的位移.结果:单侧髂前上棘侧方加载下,应力沿着受力点与骶髂关节连线方向传导,没有应力沿着髋臼或者耻骨、坐骨传导;单侧髂骨后方静载荷加载时,应力沿着髂骨纵行方向、髂骨与骶髂关节部位连线方向、同侧耻骨上支传导.结论:分析静载荷作用下骨盆各部位应力分布以及骨盆各个单元在应力作用下的位移变化,有助于临床上进行骨盆损伤内固定力点的选择以及进一步明确骨盆内在应力值分布.

  • 先天性髋脱位与同源盒基因传递不平衡研究

    作者:麻宏伟;户瑶;姜俊;王岳平;李祁伟;王旸;吉士俊

    背景: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从基因水平研究其发生机制报道较少.同源盒(homeobox,HOX)基因是胚胎发育和脊椎动物肢体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因此推测HOX基因可能与CDH的发病有关.目的:探讨CDH与HOX基因是否存在相关性.设计:核心家系内对照关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发育儿科、遗传研究室及小儿外科.对象:101个CDH核心家系303名成员均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骨科病房1999-12/2001-01间全部住院CDH患者及其父母,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经X射线检查及手术确诊.方法:在胚胎肢体发育调控相关基因-HOX基因A簇、B簇、C簇和D簇所在的染色体区域7P14-15,17q21,12q13和2q31内选择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个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分析,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主要观察指标:确定101个CDH核心家系303名成员4个微卫星DNA标记D7S1808,D17S1820,D12S1686和Hox4EP的基因型,对父母传递和不传递给患者的等位基因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在D12S1686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TDT分析显示,CDH与D12S1686遗传标记位点不存在传递不平衡(X2=6.171,P=0.965).在D7S1808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0个等位基因,CDH与D7S1808遗传标记位点的第7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45,P=0 014).在D17S1820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基因,CDH与D17S1820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025,P=0.014).在Hox4EP多态性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到16个等位基因,CDH与Hox4EP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存在传递不平衡(X2=6.461,P=0.011).结论:CDH与HOX基因A簇、B簇和D簇可能有关联,HOX A簇、B簇和D簇基因可能是先天性髋脱位的易感基因.

  • 兔跟腱基质中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作者:艾进伟;黄昌林;任强

    目的:探讨肌腱基质中的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之间的结构关系,明确肌腱的功能、结构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3/05在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完成.6只5月龄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跑台慢速跑步训练8周后,完整切取的双侧跟腱,立即冷冻切片、乙醇梯度脱水,风干后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和D带结构;当扫描范围是500 nm×500 nm时,在相位像上可广泛见到带状物质在胶原纤维内、间编织排列,与胶原纤维形成多维网状结构;这种物质可能是蛋白多糖的侧链.结论: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之间存在复杂的编织排列,这可能是肌腱的功能、结构基础;而原子力显微镜是观察这种结构的良好方法.

  • 异常瘢痕患者外周血 HLA-Ⅱ类及CD1a阳性细胞的免疫遗传调控

    作者:李生;陈东明;程爱国;鲍卫汉;唐岩;毕红森

    目的:通过研究异常瘢痕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DQ,-DP及CD1a分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异常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0例瘢痕疙瘩患者、1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10例扁平瘢痕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Ⅱ类分子(HLA-DR,-DQ,-DP)及CD1a分子的表达及分布.结果:①HLA-DR+,-DQ+,-DP+及CD1a+细胞数量在瘢痕疙瘩患者、增生性瘢痕患者、扁平瘢痕患者和正常人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外周血HLA-DR+细胞(813.16±62.77,883.11±146.71;F=10.613,P<0.01,-DQ+细胞(420.12±94.25,439 24±146.65;F=5.143,P<0.01),-DP+细胞(259.40±57.43,271.93±70.38;F=9.177,P<0.01)及CD1a+细胞(580.15±108.48,648.94±185.46;F=8.581,P<0.01)的积分光密度高于扁平瘢痕和正常人组外周血HLA-DR+(636.22±133.95,597.88±166.36),-DQ+(302.77±89.77,308.57±44.05),-DP+(192.96±51 32,159.01 ±31.99)及CD1 a+(423.53±142.36,368.67±117.18)细胞的积分光密度,表明瘢痕疙瘩患者和增生性瘢痕患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LA-DR,-DQ,-DP及CD1a蛋白含量高于扁平瘢痕患者和正常人组.结论:瘢痕疙瘩患者和增生性瘢痕患者外周血HLA-DR,-DQ,-DP及CD1a蛋白含量的增高提示瘢痕的超常增生可能与机体免疫遗传因素有关.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对大肠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勇;蔡方;陈罡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10/2002-10手术切除或肠镜活检的大肠癌标本108个.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108个大肠癌组织电MMP-9和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08个大肠癌组织中MMP-9和TIMP-2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2%(65/108)和25.0%(27/108);MMP-9的表达在肿瘤浸润度深、有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晚及生存期短的患者中表达率高(P<0.0001),而TIMP-2的表达则相反;MMP-9和TIMP-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MMP-9和TIMP-2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 异种完全脱蛋白骨复合自体红骨髓体内的异位成骨能力

    作者:周红星;郭红先;杨红彬

    背景:骨组织工程发展很快,但目前缺乏理想的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化活性骨在体内的成骨能力各家报道不一.目的:探讨异种完全脱蛋白骨支架材料复合自体红骨髓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第一五二医院骨科,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干部病房,平顶山煤业集团朝川矿医院骨科.材料:实验在济南军区第一五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4月龄日本大耳白兔40只,体质量2.0~2 5 kg,雌雄不限(平顶山市第一五二医院动物实验室提供).干预:将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的小牛完全脱蛋白骨(CFDB)支架材料与免自体红骨髓复合后植入免大腿肌肉内(40只)进行实验,术后4,8周分别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常规组织学检查.②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③植入物成骨的定量判断.结果:实验组4周和8周移植物组织块ALP活性分别为(63.48±0.873)和(69.527±0.635)IU/L,移植物组织块成骨含量分析分别为(2.50±0.38)和(4.70±0.67)分,对照组4周和8周移植物组织块ALP活性分别为(2.50±0.38)和(4.70±0.67)IU/L,移植物组织块成骨含量分析分别为(1.90±0.54)和(3.40±0.54)分,表明,实验组在同时间点的成骨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增多.结论:异种完全脱蛋白骨支架材料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自体红骨髓后植入体内,其成骨能力明显增加.

  • 肢体移植大鼠应用FK506对细胞凋亡及其预后的影响

    作者:韩成龙;曹阳;于占革;陆晓峰;毕郑钢;付松滨

    目的:采用大鼠异体肢体移植模型观察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并探讨FK506对移植肢体细胞凋亡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行大鼠异体肢体移植,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免疫抑制剂,实验组注射FK5061 mg/(kg·d).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移植组织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移植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结果:对照组移植肢体术后(3.43±0.79)d开始出现皮下水肿、皮色变红,平均存活时间为(7.42±1.72)d,实验组未见明显排斥反应.两组间皮肤组织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术后3,5,7 d对照组分别为(1.14±0.38),(2.28±0.48)和(2.86±0.38)级、实验组为(0.42±0.53),(0 57±0.53)和(0.86±0 38)级(P<0 01).发生凋亡的细胞主要是皮下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两组间凋亡指数术后3 d对照组为(8.85±2.58)个、实验组为(4.60±2.42)个(P<0.05),术后5,7 d对照组为(13.63±3.12)和(17.59±4.91)个、实验组为(5.52±2.46)和(7.35±2.38)个(P<0.01).结论:细胞凋亡是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FK506能明显减少移植肢体细胞凋亡的发生,延长移植肢体存活时间,FK506对移植肢体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移植物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 急性大剂量γ射线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崔玉芳;丁彦青;徐菡;柳晓兰;靳巍;王子兵;郭瑛;杨姝娅;毛建平

    目的:已知射线能引起免疫系统损伤,为此观察急性大剂量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机制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原位杂交和碱磷酶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急性大剂量γ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特征,bax,bcl-2和bcl-XL的表达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照射后,白细胞数迅速下降.而淋巴细胞凋亡率持续升高,7 d达到峰值,12个月仍未恢复到正常值.照后24 h在6~12Gy范围内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15 Gy照射后凋亡率降低.②6 Gy照后24 h,淋巴细胞Bax蛋白表达即出现升高,当剂量为12 Gy时达到峰值,≥15 Gy照射后出现降低;而Bcl-2和Bcl-XL蛋白表达在照后24 h明显下降,于12 Gy照射后降至低.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显示出相似的变化趋势.③照后3 d,随照射剂量的增加T细胞及其亚群急剧降低,呈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12 Gy照射后细胞凋亡是淋巴细胞的主要死亡方式.照射后Bax的上调及Bcl-XL的下调在急性大剂量照射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和免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 不同脱细胞方法对无细胞真皮基质抗原成分的影响

    作者:姜笃银;钱春华;周兵;付小兵

    目的:异体/异种真皮无细胞化可直接关系到移植后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程度和复合皮的质量,因而探索不同的脱细胞方法对无细胞真皮基质抗原成分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7/2000-07在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外科完成.将人和小猪正常中厚皮肤经体积分数为0 002的戊二醛交联后,用1.25 g/L胰蛋白酶、1.25 g/L dispase和高渗盐(3 mol/L NaCl)分别与体积分数为0.005的Triton X-100依次或同时进行脱细胞处理24 h,制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再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抗原性比较.结果:单独使用胰蛋白酶、dispase和NaCl处理能使表皮有效地移除,但真皮中仍有较多细胞残留,如将其与Triton X-100联合或再经Triton X-100处理24 h后,真皮组织内细胞相关抗原(HLA-ABC,HLA-DR,波形蛋白,结蛋白,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角蛋白)全部消失,并且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以及Ⅰ,Ⅲ和Ⅶ型胶原等抗原明显减弱.相比之下,戊二醛交联组和NaCl+Triton X-100处理的ADM浅层保留较多的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成分.各种方法制备ADM的抗原强弱依次为:NaCl(+Triton X-100)>dispase(+Triton X-100)>胰蛋白酶(+Triton X-100).结论:采用胰蛋白酶联合去污剂制备ADM是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脱细胞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组织的抗原性.

  • 干扰素-α对可溶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体外抑制肿瘤作用的调节

    作者:李妍;曹云新;张赟;黄海燕;金伯泉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对可溶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介导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调节的机制,以发现一种能体现患者生存期内良好机体表现的治疗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2/2004-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干扰素-α刺激不同时间细胞可溶型TRAIL及DR4和DR5表达的变化;用MTT实验检测可溶型TRAIL介导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及IFN-α的调节作用.结果:IFN-α刺激12 h后,Daudi细胞可溶型TRAIL分泌增加,48 h达峰值(1 218 ng/L);干扰素-α刺激Raii细胞24 h,膜型DR4和DR5的表达上调,60 h达到峰值(33.9%和79.5%).当上清稀释度为3/4时未刺激靶细胞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4.25%,阻断抗体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3.7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抗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3.54%,与未刺激靶细胞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扰素-α刺激靶细胞组生长抑制率为75.44%,显著高于未刺激靶细胞组(P<0.05),对可溶型TRAIL更敏感.结论:干扰素-α上调可溶型TRAIL及膜型DR4,DR5的表达,提高了肿瘤细胞对可溶型TRAIL介导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颞下颌关节继发性强直与幼年期髁状突纵行骨折的关系

    作者:姚军;周继林;胡敏;洪民;王燕一

    背景:髁状突骨折作为一种较严重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损伤受到学者们关注.但是,受诊断方法限制,学者们一直对髁状突横断骨折研究较多,而对髁状突纵行骨折研究较少,对儿童髁状突纵行骨折了解更少.目的:探讨幼年期髁状突纵行骨折对TMJ继发性强直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材料: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培育的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2头,两三个月龄,体质量5~5.5kg,混合饲料喂养,随机分为3组.方法:小型猪于术前12 h禁食水,以5.0~15.0 mg/kg噻胺酮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左耳前切口,横行切开关节囊,暴露髁状突,牵拉髁状突向下,用宽5 mm小骨凿沿内侧1/3处纵行劈骨,造成前后矢状骨折.于术后3个月与6个月分批处死动物,取其髁状突标本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肉眼观察3组动物髁状突标本的形态学变化.②光镜观察3组动物髁状突标本的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3个月组可见关节盘与髁状突明显粘连(下称盘突粘连),其中1例可见关节窝、关节盘、髁状突之间均出现粘连,2只动物形成双髁状突畸形,未见关节盘穿孔.术后6个月组见盘突粘连紧密,3只动物形成双髁状突畸形,关节盘则明显增厚.光镜检查:骨折后3个月见盘突粘连明显,粘连部位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粘连区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内含大量的软骨细胞,部分粘连区纤维结缔组织与骨小梁紧密结合,关节盘纤维排列紊乱,出现血管及脂肪细胞.骨折后6个月粘连组织内可见血管、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及散在的软骨细胞.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呈旋窝状内含大量脂肪细胞并可见血管.在未粘连部位可见髁状突表面纤维软骨增厚,表面纤维排列紊乱.关节盘表面呈增生改变.结论:幼年期髁突纵行骨折对TMJ造成严重继发性损伤,髁突纵行骨折与关节强直关系密切.

  • 一氧化氮供体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转移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作者:姜辉;田亚平;董矜;宋淑珍

    目的:应用一氧化氮供体药物硝酸甘油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转移变化进行观察,验证一氧化氮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在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雄性C57BL/6小鼠(SPF级)40只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硝酸甘油处理高浓度组、硝酸甘油处理中浓度组、硝酸甘油处理低浓度组,处理组以不同浓度硝酸甘油溶液(1.6,0.5,0.16 g/L)灌胃0.4 mL/(只·d),连续10 d,于21 d处死,对血中硝酸盐含量和生化指标以及各主要脏器重量进行测定,并观察原位瘤质量和肺转移情况.结果:①实验终止时小鼠的体质量、瘤质量未见明显差异,而肺转移瘤抑制率高、中、低浓度组分别为52%,3.2%,-6.5%,与对照组结果比较,高浓度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中、低浓度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生化测定指标和血液硝酸盐含量在高、中、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实验终止时小鼠的各主要脏器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硝酸甘油作为一氧化氮供体胃肠道给药在一定剂量可以抑制肿瘤转移,同时对动物生理机能无明显影响.试验结果证明一定含量的一氧化氮能够抑制肿瘤转移.

  • 严重烧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免疫功能机制

    作者:王勇;彭代智;周新;黄文华;刘敬

    背景:严重烫伤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各方面的功能紊乱,活化的巨噬细胞可分泌许多生物活性递质.烧伤后巨噬细胞功能紊乱与信号转导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及运用特异性NF-κB抑制剂吡咯啉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活性、IκB-α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1999-01/06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实验室(国家级)完成.实验动物为健康清洁级近交系昆明小白鼠30只.干预:以小鼠常规烫伤模型造成体表面积15%Ⅲ度烫伤.实验按烫伤前及伤后不同时相随机分为6组,即0(正常对照组),2,6,12,24,48 h组.收集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的含量,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NF-κB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测IκB-α的表达,反转录-PCR测TNF-α 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TNF-α的含量.②测定NF-κB的活性.③检测IκB-α的表达.④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烫伤后巨噬细胞分泌TNF-α亢进,于伤后12 h达到高峰,为(1 085.65±122.99)n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14.92,P<0.01).NF-κB活性于伤后明显活化,于2 h达到了高峰(t=13.31,P<0.01),为(56.8±7.3)RDU,早于TNF-α的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κB-α的表达于烫伤后2 h显著下降(t=4.23,P<0.01),达到0.632±0.086,以后上升,至24 h达到高峰(t=7.06,P<0.01),为1.161±0.097,48 h稍降(t=4.82,P<0.01),为1.149±0.167.以伤后12 h为调控点,予PDTC后NF-κB活性及TNF-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烫伤后NF-κB活性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IκB-α对NF-κB在高水平上维持着一种制约关系.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信号途径参与TNF-α表达的调控.

  • 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成骨效果及降解速度的观察

    作者:孙梁;潘玙;胡蕴玉;熊卓;王万明

    背景:组织工程支架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部分,但目前还未开发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目的:检验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Poly(L-lactic acid)/Tricalcium phosphate,PLLA/TCP]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寻找一种新型的生长因子载体.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05/2002-02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象为清洁级新西兰兔2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 5±0.5)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单纯快速成型工艺制作的聚左旋乳酸/磷酸三钙(PLLA/TCP)支架修复兔桡骨15 mm缺损.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两组植骨材料光镜观察结果.②降解率.次要结局:①大体观察.②影像学结果.③骨密度值.结果: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愈合良好,X射线显示骨痂连续,有不同程度的部分塑形,支架降解率为39.6%,缺损部位骨密度值达到正常值的70%.各检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结论:复合BMP的PLL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可以很好的修复兔15 mm长骨骨缺损.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退行性变腰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李小川;付勤;贾长青;王海义;沈涛;徐威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ethylisothiourea,SMT)对退行性变腰椎间盘基质代谢的影响,为NOS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1在卫生部小儿先天畸形重点实验室完成.无菌条件下,取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组织(髓核和纤维环),置入体外培养系统,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SMT组:加入1 mmol/L SMT干预.培养72 h后,通过检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来观察椎间盘组织一氧化氮的释放量及NOS的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椎间盘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ase,MMP3)mRNA的表达.培养10 d后,化学比色法观察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和羟脯氨酸释放量的变化.结果:SMT组髓核和纤维环一氧化氮释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培养10 d后,SMT组髓核组织中蛋白多糖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t=8.52,P<0.01),羟脯氨酸释放量比对照组显著减少(t=6.58,P<0.01);同时,未检测到iNOS mRNA和MMP3mRNA的表达.结论:NOS抑制剂SMT能抑制过量一氧化氮的释放,对延缓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 糖尿病引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氧自由基代谢特征

    作者:齐振熙;喻灿明;王明千

    目的:观察糖尿病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大鼠的氧自由基代谢特征,分析其在糖尿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caused bv diabetes,DA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5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福建中医药研究院完成.12周龄SD大鼠160只,体质量在200~300 g,雌雄各半.采用腹腔内1次注射60 mg/kg体质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速发型STZ-糖尿病模型,进行氧自由基代谢指标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大鼠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稀疏、断裂,空缺骨陷窝显著增多,12,24周分别(19.8±3 6)%,(19.2±3 0)%,对照组12,24周分别为(11.0±2.5)%,(11.4±3 7)%,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实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高(P<0.05),两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氧自由基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反应加速微血管病变,加剧股骨头微循环障碍,促进DANFH的发生.

  •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人体温度场无损重构初探

    作者:王辉;吴建国;苏佳灿

    目的:在肿瘤热疗中,需要控制加热区域和人体温度,基于生物传热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无损重构人体内部温度场.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完成.根据上臂的X-CT图像建立其传热几何模型,利用红外热成像获取体表温度,对Pennes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化,结合优化算法求解传热逆问题.结果:计算机无损重构的温度场分布与实际的人体组织温度分布较为符合.结论:采用人体组织温度场无损重构方法是可行的.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WTp53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红云;牛膺筠;袁春燕;高云霞;丁玉枝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将28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1,6,12,24,48,72 h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及WTp53的表达变化.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WT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出现于再灌注后6 h,并逐渐递增,24 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72 h组不明显.WTp53蛋白表达改变与凋亡的神经细胞改变基本一致.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再灌注组基本一致,但凋亡细胞数目在6~48 h[6,12,24,48 h分别为(358.3±43 4),(859.5±12.0),(1006.5±49.4),(695.7±72 2)个/mm2]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444.8±89.7),(1 053.0±96.1),(1254 0±164.8),(891.0±87.2)个/mm2](t=2.9131~4.299,P均<0.05);WTp53表达在6~48h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t=3.342~4.781,P<0.05;t=52.586,P<0.01).结论:WTp53参与视网膜缺血-灌注损伤,促进神经节细胞的凋亡;bFGF可抑制WTp53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 膝关节负荷改变对关节软骨的影响

    作者:苏海丽;邱平;唐劲松;王永江;李国璞

    目的:观察一侧膝关节固定的条件下对侧膝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6月龄,体质量2.5kg新西兰白兔10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a,b两部分,a组3只、b组5只.用石膏固定一侧膝关节5.5周.a组去除固定后即刻取对侧膝关节软骨标本.b组去除固定4周后取对侧膝关节软骨标本.通过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膝关节负荷改变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对照组2只,膝关节不做任何处理.结果:兔一侧膝关节固定5.5周,对侧膝关节由于承重增加,在去除固定后即刻,对侧膝关节软骨即出现退行性改变.去除固定4周,对侧膝关节软骨尚未恢复正常.结论:①一侧膝关节固定,对侧膝关节由于负荷的增加可导致退行性变化.②在相同时间段,关节固定对软骨的影响大于负荷改变对软骨的影响.

  • 三羟异黄酮对HER-2/neu过度表达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朱俊东;余小平;糜漫天

    背景:血管生成是判断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原癌基因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三羟异黄酮对乳腺癌有抗癌作用.目的:探讨乳腺癌HER-2/neu表达状态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三羟异黄酮对HER-2/neu过度表达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材料:20只健康雌性BALB/c裸小鼠,SPF级,体质量(10±2)g,鼠龄3~4周,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实验于2001-06/2002-03在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完成.HER-2/neu表达阴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通过转染HER-2/neu基因建立HER-2/neu过度表达的MCF-7细胞(命名为MCF-7/HER-2细胞),建立MCF-7和MCF-7/HER-2细胞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4周后,MCF-7/HER-2细胞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三羟异黄酮处理组和抗HER-2/neu抗体处理组.3周后处死动物,切下移植瘤,检测肿瘤体积、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次要结局:①MCF-7细胞转染HER-2/neu的鉴定.②裸鼠移植瘤体积.结果:MCF-7细胞移植瘤组、MCF-7/HER-2细胞移植瘤对照组、三羟异黄酮处理组、HER-2/neu抗体处理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6±6),(98±21),(56±18),(52±19)个/视野.MCF-7/HER-2细胞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移植瘤,而三羟异黄酮和抗HER-2/neu抗体处理明显降低MCF-7/HER-2细胞移植瘤的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移植瘤体积变化特点与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类似.结论:乳腺癌过度表达HER-2/neu促进血管生成,而三羟异黄酮能抑制HER-2/neu过度表达乳腺癌的血管生成,这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的预后.

  • 慢性颈脊髓压迫症模型的电生理及病理变化

    作者:崔志明;倪斌;蔡卫华;贾连顺;杨雷

    背景: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没有完全阐明.目的:建立兔慢性颈脊髓腹侧压迫模型,探讨脊髓慢性压迫后的病理和电生理的改变.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一所军医大学医院骨科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6/2003-04在南通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龄健康中国大白兔6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0k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54只.方法:经颈前入路C5椎体置入钛合金螺钉,进行渐进性加压,建立慢性颈脊髓压迫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①组织学检查.②电生理检查.次要结局:神经功能评分.结果:48只白兔进入结果分析,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组42只.实验组有31只出现脊髓病症状,改良Tarlov运动功能评分均为3分;其他11只无脊髓病症状评分为4分.正常对照组动物、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动物和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动物的CSEP N1波潜伏期分别为(9.11±1.61),(11.36±2.17),(17.55±3.73)ms.实验组中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N1波,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未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动物相比,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模型可模拟临床慢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发病过程.脊髓压迫程度越重,越容易出现慢性脊髓压迫症状,CSEP N1波潜伏期也越延长.脊髓的病理损害也越重.

  • 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状况

    作者:杜彬;崔文姬;杜容娇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状况的可能性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1998-01/2002-12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卵巢癌患者5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9例,宫颈癌患者8例,绒癌患者2例.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43例和对照组(不进行认知和行为治疗)40例,治疗组每15~20 d治疗1次,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女性性功能问卷(BISF-W)、诺丁汉健康量表(NHP-QOL)和Olson婚姻质量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接近(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BISF-W,NHP-QOL和Olson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的同期结果中仅NHP-QOL多数分项评分优于治疗前(P均<0.05),而BISF-W和Olson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BISF-W中的性欲[(181±38)分]、性唤起[(175±30)分]、性高潮[(190±40)分]和性心理[(188±38)分]方面,NHP-QOL中的精力[(6.1±2.0)分]、情感[(3.3±0.6)分]和社交活动[(1.2±0.3)分]方面和Olson中的全部分项评分[(44±12),(48±19),(50±20)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65±32),(165±35),(164±38),(168±35),(6.5±2.4),(3.6±0.7),(1.7±0.2),(38±16),(38±14),(43±17)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3~2.85,P均<0.05).结论:认知和行为治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 围手术期使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双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出血量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关振鹏;冯艺;吕厚山

    目的:评估术前和术后联合使用一种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罗非昔布,对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术后疼痛、出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以观察其安全性和对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的有效性.方法:2002-02/0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选择准备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同时置换术的患者共30名,男5例,女25例.进行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患者分为两组:①罗非昔布组:麻醉诱导前一两个小时给予口服罗非昔布25 mg,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加全身麻醉的方法,术后给予PCEA连续3 d镇痛,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 d继续给予口服罗非昔布25 mg.②安慰剂组:麻醉诱导前一两个小时及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 d给予口服安慰剂,其余同罗非昔布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改良数字疼痛评分、镇痛满意度、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GM)以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合并用罗非昔布可明显降低术后24 h静息时和48 h静息时和活动后疼痛评分(P<0.05);并在术后第1天减少经肌注芬太尼补救治疗(X2=3.84,P=0.042),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罗非昔布组术后24 h患者总体镇痛满意度可达到Ⅲ或Ⅳ级100%(15/1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0%(9/15)(X2=6.71,P=0.006).罗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54.7±330.9)和(653.7±461.5)mL,(t=-0.689,P=0.497).罗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左膝术后关节引流量分别为(870.3±392.5)和(814.5±314.1)mL,(t=-0.430,P=0 671);右膝术后关节引流量分别为(861.0±411.9)和(685.3±349.9)mL,(t=-1.259,P=0.218).罗非昔布组的患者在术后两周出院时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安慰剂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术后2年的随访后,则活动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的活动度就存在差异,尤其右膝关节差异还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患膝术前和2年后随访时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进行计算并行对比,经t检验,罗非昔布组和安慰剂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患者未出现伤口血肿,关节积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应激性溃疡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围手术期使用罗非昔布这种环氧合酶2特异型抑制剂,可以有效的减轻如双膝关节同时置换术术后疼痛,同时不增加非类固醇类抗炎(NSAIDs)药物所带来的危险如上消化道不适及增加术后出血量等.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对患膝长期活动度及功能并无任何有利的影响.

  •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秦毅民;李建一;国敢;王庆林

    目的:探讨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主要是性功能和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998-07/2003-12来自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214例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盆腔自主神经保留(PANP)组和非PANP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77%,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6%和71%,近期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55%,远期排尿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0和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 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实施PANP,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沈奕;董英海;朱菁

    目的: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完成.将72只新西兰兔,用改良Allen氏法损伤脊髓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不用激光照射(n=36);另一组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n=36).治疗前检测两侧腓总神经的电生理情况.应用波长632.8 nm,能量密度为3.5 mW/cm2的氦氖激光发生仪进行血管内照射,1次/d,60 min/次.4周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双侧腓总神经的电生理情况.结果: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腓总神经的潜伏期缩短,神经肌肉传导速度增加,动作电位波幅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减少.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能增加抗氧化的能力,从而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并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激光 修复
  • 碱化肩胛上神经阻滞用药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症状及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兆双;杨荣宽

    目的:分析神经阻滞用药的碱化与非碱化作用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及功能改善.方法:选择2000-08/2003-10沈阳市胸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60例,按应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未碱化,78例)与观察组(碱化,82例),分别行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结果:对照组:优48例(62%,48/78),良16例(20%,16/78),可11例(14%,11/78),差3例(4%,3/78);观察组:优67例(82%,67/82),良10例(12%,10/82),可3例(4%,3/82),差2例(2%,2/8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碱化肩胛上神经阻滞用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能有效缓解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

  • 住院颈椎病患者特征分析

    作者:李裕和;黄治官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临床病例的调查分析,探讨颈椎病发病特点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1995/2002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脊柱类患者按年龄、性别、职务、病种症状及疗程顺序建立数据组,了解颈椎病病理及诊治手段.结果:1227例住院患者中,脊柱疾病住院患者371例,其中颈椎病患者占30.7%,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多,占34.4%.1995/2002患者人数有大幅度增多的趋势,其中以30~60岁年龄段患者多.颈椎病患者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89%的患者是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患者病程在2~88 d,临床上以手法为主的保守治疗加上营养脑血管神经的药物,对消除症状有良好作用.结论:脊柱类疾病中颈椎病比例较大,其症状较明显,更易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在治疗颈椎病时,要做好病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治疗.

  • 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治疗:以功能恢复为重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Guo Hua;贺宝荣;郝定均

    目的: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一文献综述,为枢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的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78-05/2004-03的相关文章,检索词"Hangman'sfractures,Recovery of 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枢椎骨折、脊髓不全损伤、功能恢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枢椎骨折的损伤机制、分类、诊断、康复方法等方面的文章.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临床实验.②观察对比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Meta分析.③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2篇关于枢椎骨折的文献,1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4篇系同一研究、综述和Meta分析等文献.资料综合:18篇文献包括1163例患者,分别对枢椎骨折的外科治疗原则、治疗指征以及康复方法作了评估.结论:一些新的内固定器材的应用及康复方法在不断完善,对恢复枢椎骨折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保存寰枢椎关节运动功能,以及对合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功能训练

    作者:黄合琴;邓殊;韩琳

    背景:目前用于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移植物包括:自体或异体髌韧带、自体腘绳肌、异体跟腱和人工韧带等.骨-髌韧带-骨复合体(B-T-B)的抗拉强度高,且止点处骨块可以骨性融合.目的: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功能训练对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的影响.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征及其预防

    作者:黄冰;孔杰;陆雅萍;孙磊;孙建良;侯健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病机制,总结促进其临床康复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PHN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经验,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 PHN是嗜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后遗症,中枢和外周机制同时参与了PHN的发生.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其疼痛顽固而剧烈,口服解热镇痛药常无效,需阻断外周神经的兴奋传递,同时降低中枢的敏感性以提高痛域,接种水痘疫苗有望预防PHN的发生.结论 PHN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为促进这类患者的临床康复,常需采取同时针对其中枢和外周机制的联合治疗.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神经痛 康复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系统训练方法

    作者:崔德铮

    背景:优质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和远期的效果,缩短康复训练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针灸推拿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

    作者:李向红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与推拿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35例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同时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在大肠管理项的评分规律对其治疗前后进行评定,4个疗程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7.14%,其中有效率为20%,显效率为77.14%.结论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 手部热压伤术后康复治疗26例

    作者:邹忠桃;姜鹏;刘雄飞;徐昌政;韩光晔;谭谦

    背景:早期正确判断组织损伤程度是治疗热压伤的关键.目的:探讨手部热压伤的处理及康复治疗效果.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烧伤整形外科.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康复
  • 浮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特点

    作者:李年贵;由广旭

    背景:浮针疗法是在病痛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机制仍未明了,认为其镇痛是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两个途径发挥作用的,具有疏通经络、畅调气血、化瘀止痛效果.

  • 高选旋股动脉插管埋泵灌注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国耀;江峰

    背景: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满意.其转归与诸多因素有关,尤其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密切关系.

  • 早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胡敏;黄郁;曹寅生

    背景:早期采用前路手术减压配合同种异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及前路颈椎带锁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167例

    作者:杨雁鸿;刘静波;顾涛

    背景:缓解肿瘤患者的癌性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重点问题.目的:观察吗啡控释片治疗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吗啡 疼痛 肿瘤
  • 骨关节炎的疼痛治疗方法

    作者:李万山;贺必梅;招伟贤

    目的回顾和探讨治疗骨关节炎较有疗效和副作用较少的方法.方法通过广泛查找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骨关节炎治疗和实验的文献,选择具有随机对照,双盲等方法的研究资料,并用汇总分析法评估其效果.结果骨关节炎的治疗中的缓解病情治疗在近年来发展较快,具有长期改善症状和关节结构的效果.其中的关节内透明质酸注射、口服氨基葡糖和软骨素已显示出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少且可以缓解或中止骨关节结构的恶化进展的优点.结论与现在常用的消炎镇痛药比较,具有见效较慢,却副作用更小,更适合老年体弱者使用.

  • 无细胞真皮基质充填法矫正中、重度乳头内陷:形态学变化与功能性的实现

    作者:张敬德;邢新;张春海

    乳头凹陷严重影响乳房的形态和功能,尤其是中、重度乳头内陷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术后局部瘢痕较明显以及内陷复发率较高自2001年以来用无细胞真皮充填结合乳晕边缘弧形切口方法矫正乳头内陷,治疗9例(15只凹陷乳头),取得了较满意疗效.该方法操作简便,形态自然,感觉良好,瘢痕不明显,效果稳定.

  • 生物性功能重建应用于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作用

    作者:曹云;易诚青;高伟

    目的探讨生物性功能重建方式应用于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术的作用.方法选取1996-07/2003-0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诊疗的四肢关节周围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Ⅱa~Ⅱb)患者6例,在瘤段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分别予以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或骨水泥填充,重建关节周围肌腱的止点.结果 6例患者随访9个月~8年.①6例Enneking肌骨骼肿瘤术后功能评分为69%~87%.②4例骨移植术后获得满意的骨性愈合,1例骨水泥重建术后见轻度骨吸收.结论生物性重建适用于近关节骨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外科边界与关节面有一定距离的病例,并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 活络煎剂薰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汪永夫;章洁军;林伟娥

    目的观察关节腔内注射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龙岩市中医院骨伤科自2000-08/2004-07收治的患者,共257例,依病历序号奇偶分为治疗组129例,对照组128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薰洗疗法,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结果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活动范围0°~135°,行走和蹲起活动自如,治疗组113例,对照组84例(x2=-7.106,P<0.01);临床症状消失,膝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蹲起时较缓慢,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均小于5°,治疗组16例,对照组31例(X2=-3.902,P<0.01);膝关节肿胀、疼痛减轻,行走时局部略感疼痛,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均小于25°,对照组9例;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活动无明显改变,对照组1例.结论关节腔内注射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理想,无副作用.

  • 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的康复干预:389例体会

    作者:徐晓峰;李明

    背景:运用系统的康复手段促进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并逐渐改进和完善,使之能够适用于各种膝关节手术.目的:观察并统计应用系统的康复手段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

    关键词: 关节镜 康复
  • 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乃彬;魏良熙

    背景:空心钉是一种中空的螺纹钉,对股骨头具有减压作用,对减少股骨头坏死有一定作用.目的:探讨应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

  • AO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及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仲安;向朝荣;丁焕文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髌骨骨折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AO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经6个月~3年随访,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可靠,固定牢靠,有利于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其成本低于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高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强度在所有方法中强,但两枚空心钉吃骨量大,不适合用于严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佳手术适应证为髌骨横行骨折.

    关键词: 内固定器 髌骨 康复
  • 张力带钢丝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康复训练的时机与效果

    作者:冯建国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常用治疗方法有克氏针法、锁骨钩钢板、钢丝带环扎固定法等,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是否进行、何时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也不一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