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Ⅳ型胶原黏附法分选表皮干细胞

    作者:刘坡;祁少海;舒斌;谢举临;徐盈斌;黄勇;刘旭盛

    目的:评估Ⅳ型胶原黏附法分选表皮干细胞的分选效果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门诊包皮环切手术患者的皮肤标本5份(患者知情同意),进行表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取培养的二三代表皮细胞,消化后加入铺有100 mg/L Ⅳ型胶原的培养瓶中分选.取分选细胞悬液于培养箱中过夜培养,第2天取出爬片,磷酸缓冲液冲洗3 min×2次,去除残留培养液,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10 min,磷酸缓冲液冲洗3 min×2次,以含0.1%Triton-100的3%山羊血清封闭、透膜20 min,滴加稀释好的角蛋白K19/β1整合素抗体进行双标,4 ℃过夜孵育,磷酸缓冲液冲洗3 min×2次,加入配置好的双标用二抗,37 ℃下孵育20 min,磷酸缓冲液冲洗3 min×2次,加入5 mg/L的,Hochest33258,标记细胞核,37 ℃下孵育5 min,磷酸缓冲液冲洗3 min×2次,滴加含40%甘油的碳酸氢钠缓冲液,盖玻片封片,以上步骤均在暗室中操作,同时以磷酸缓冲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同时表达角蛋白K19、β1整合素认为是表皮干细胞.分别取分选前及筛选后细胞各4×106个,检测表皮干细胞(α6briCD71dim细胞)、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bri细胞)及终末分化细胞(α6dim细胞)的百分率及分选前后的细胞周期.结果:①分选后细胞体积小,均匀一致,核浆比例大,免疫荧光检测同时表达K19、β1整合素.②与分选前细胞比较,分选后细胞中表皮干细胞α6briCD71dim细胞、短暂扩增细胞α6briCD71bri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差异显著[(9.41±.0.31)%,(38.74±1.09)%;(43.66±1.12)%,(48.92±2.49)%,P<0.01].③与分选前细胞比较,分选后细胞G0/G1期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显著[(80.80±1.69)%,(94.37±1.32)%,P<0.01].提示分选后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皮干细胞所占比例高.结论:Ⅳ型胶原黏附分选出的细胞含有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此分选方法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能够为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

  • 小鼠Nanog基因的克隆及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窦琳;吕长荣;李军;贾文文;赵婷;窦忠英

    目的:克隆小鼠Nanog基因并构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 G-Nanog,观察其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la 细胞)中的表达,旨在为进一步观察其对成体细胞的表型变化及细胞增殖奠定前期实验学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3/09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Nanog基因的克隆参照庄淑珍的方法.Nanog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参照GeneBank中的小鼠Nanog基因序列,以pNA992为模板扩增Nanog基因,PCR产物以BglⅡ和SacⅡ双酶切,同时将pEGFP-C1用BglⅡ和SacⅡ鉴定,将该质粒命名为pG-Nanog.Hela细胞用含10%新生牛血清的Dulbecco's改良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培养,转染Hela细胞.转染前1 d,在6孔板的每个孔中接种1.2×105个细胞,待细胞生长至60%~70%汇合时,取pG-Nanog与空载体各4 μg分别加入500 μL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培养液中,同时将6 μL稀释于500 μL无血清无抗生素的DMEM(干粉)培养液中,将两者混合,室温静置20 min,将复合物加入到细胞中,置37 ℃,体积分数0.05的CO2培养箱中转染24 h后吸出复合物加入完全培养基,48 h后观察荧光.合成内源对照β-actin,收集转染4 d后的细胞提取RNA,反转录为cDNA,然后分别扩增Nanog基因和β-actin基因.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Hela细胞中Nanog基因的表达.结果:①pEGFP-C1载体经双酶切后获得约1 kbp的Nanog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片段,同预期结果相一致,测序结果同Gene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7%.②将转染48 h后的Hela细胞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荧光,转染pG-Nanog的细胞绿色荧光蛋白集中于细胞核,将转染4 d后Hela细胞的总RNA进行RT-PCR检测,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只有转染pG-Nanog的细胞中才能够检测到Nanog基因的相应条带.③转染48 h后,对细胞进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质粒细胞及转染pG-Nanog细胞染色结果均呈阳性,转染了pG-Nanog的Hela细胞与正常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相比细胞形态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细胞表面形成了许多突起.结论:小鼠Nanog基因的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均获得成功,并观察到Hela细胞发生了形态的改变.

  • 寻找基因转染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合适载体: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重组腺病毒Ad5-EGFP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1-EGFP

    作者:靳小兵;孙永生;娄思权;张克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重组腺病毒Ad5-EGFP、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1-EGFP基因转染人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细胞毒性,探讨适用于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的转基因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1/07在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中心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皮下脂肪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提供,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pEGFP-N1(Clotech公司),Ad5-EGFP,rAAV-2/1-EGFP(本元正阳公司).②自成人皮下取少量脂肪组织,经机械剪切及Ⅰ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取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③采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重组腺病毒Ad5-EGFP、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1-EGFP 3种转染方法,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对细胞毒性的影响.④细胞转染后24 h,将5×104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板中,每周换液3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以正常未转染细胞作为正常对照.观察不同转染方法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不同转染方法的感染效率比较:pEGFP-N1脂质体转染后细胞毒性较大,且感染效率低,仅为10.5%.重组腺病毒Ad5-EGFP转染率高,当感染复数为5×102时,感染效率达82.5%;当感染复数低于1×103时,对细胞无明显损害.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1-EGFP转染法不能有效感染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②不同转染方法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重组腺病毒Ad5-EGFP转染和重组腺相关病毒AAV-2/1-EGFP转染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后,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基本同正常对照细胞(P>0.05).而pEGFP-N1脂质体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转染后3~10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Ad5-EGFP可作为一种高效的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的示踪工具,提示5型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是其合适的转基因载体.

  • 豚鼠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作者:孙慧如;王英;董明敏

    目的:从成年雄性豚鼠脂肪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为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实验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河南省高等学校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完成.成年雄性豚鼠,体质量500~750 g.分离培养豚鼠脂肪组织,培养三四天后首次换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有大量细胞贴壁和漂浮的血细胞,用磷酸缓冲液反复冲洗去除漂浮的细胞,加入DMEM基础培养基+10%胎牛血清培养液.传代前用少量磷酸缓冲液洗涤1次,加入0.25%胰蛋白酶和0.02%乙二胺四乙酸2 mL,见大部分细胞胞质回缩、形态变圆,加入2 mL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收集细胞悬液、计数,以2×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新的培养皿内.二三天达到融合状态,继续传代培养.四甲基偶氮唑蓝测定第1、3、10代脂肪干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结果:①原代培养显示培养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2 d左右开始贴壁,7 d左右可达90%融合,基本上为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形态.②生长曲线显示,豚鼠脂肪干细胞在1~3代增值能力较强,以第1代细胞强,10代以后增殖能力减弱,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经消化传代后的第1、3、10代细胞均经历24~48 h的潜伏期,此后为3~5 d对数生长期,逐渐进入生长平台期.14代以前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③脂肪干细胞标志CD105,CD44呈阳性表达,而造血干细胞标志GD34阴性表达.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分离培养豚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其生长稳定、增殖较快,可作为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实验研究的供体细胞.

  • 人与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特性的比较

    作者:祝畅;刘志恒;桂伶俐;高峰;张传汉

    目的:比较分析人及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实验室完成.孕14 d及新生Wistar大鼠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孕9周及孕16周水囊引产胎儿经胎儿家属同意捐赠,用1×1010 L-1或1×108 L-1的起始密度分离培养人和鼠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出现大量悬浮神经干细胞球后,一部分细胞继续悬浮培养,另一部分细胞种人用0.001%多聚鸟氨酸和0.2%明胶包被的培养瓶中贴壁培养.在培养9代左右的人神经干细胞及4代左右的鼠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或5%胎牛血清继续培养1周.应用抗巢蛋白及抗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作为人及鼠神经干细胞初步鉴定,应用抗神经胶质酸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和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抗体检测其分化,SABC法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①用较高(1×1010 L-1)起始密度可有效的分离培养原代人神经干细胞,较低(1×108 L-1)的起始密度对鼠神经干细胞分离有利,贴壁培养的人及鼠神经干细胞保持干细胞的特性长期增殖.②人神经干细胞自发聚集能力强、培养维持时间长,相比较而言,鼠神经干细胞单个细胞体积大、分裂增殖快、对起始密度依赖性小、贴壁能力强.③悬浮培养及贴壁培养的人和鼠神经干细胞,经抗巢蛋白及抗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显示阳性.血清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显示出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的细胞,人与鼠神经干细胞分化后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的染色效果不佳.结论:人神经干细胞和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时生长特性有较大差异.表现为前者需要较高的起始培养密度、聚集能力强、培养维持时间长,后者单个细胞体积大、分裂增殖较快、贴壁能力强.

  • FLT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易位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作者:李树;王彤;王杰;李军;张璐

    目的:探讨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FLT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FLT3/ITD)突变和染色体易位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98-03/2005-10中国医科大学及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2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经形态学及骨髓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于治疗前抽取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每例标本至少分析20个中期细胞.传统酚/氯仿/异丙醇法抽提DNA,调整浓度至200 μg/L.针对FLT3基因内部重复串联结构主要发生在11号外显子,在11号外显子近端和远端分别设计引物11F和11R,扩增产物133 bp.采用PCR联合序列检测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易位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①染色体核型分析:125例患者中,46例证实存在不同类型染色体易位,总检出率36.8%.染色体易位的类型以t(16,21)多,为9例(19.78%),t(8,21)核型7例(15.22%),t(4,11)核型6例(13.04%),同时发现国内罕见的t(6,9)染色体易位3例(6.52%).②PCR结合碱基测序检测FLT3基因表达及FLT3/ITD基因突变:46例染色体易位的样本中,31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率67.39%;而79例无染色体易位的样本中,56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率70.89%,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样本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26.09%和11.39%(P<0.05).③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临床特征: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粒细胞比例与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均基本相似[(31.25±5.67)×109 L-1,(28.98±7.56)×109 L-1;(75.97±1.46)g/L,(70.16±8.46)g/L;(71.38±12.51)×109 L-1,(78.59±9.42)×109 L-1;(7.91±1.28)%,(9.28±0.56)%;P均>0.05].④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与不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比较,伴有染色体易位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83.33%,77.78%,P>0.05),但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降低[(8.9±1.5),(13.9±2.39)个月,P<0.05].结论:伴有染色体易位且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染色体易位和FLT3/ITD突变可以作为其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 免疫磁珠分选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lin-

    作者:张春兴;廖彩仙;张守华;苏俊;周杰;朱槿;肖菊花

    目的:利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离纯化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lin-.方法:实验于2006-07/08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6~8周龄的SPF级纯系BALB/C雄性小鼠10只,体质量18~20 g.收集小鼠股骨骨髓细胞,利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通过两步法分选纯化c-Kit+lin-:将获取的lin-细胞悬液8 ℃条件下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接80 μL/107加入Buffer重悬细胞.按20 μL/107加生物素抗体磁珠,混匀,4 ℃冰箱孵育15 min,按1 mL/107加入Buffer洗细胞1次,8 ℃条件下1 5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按500 μL/108加入Buffer重悬细胞.Buffer 500 μL润MS柱,悬液过柱后,Buffer 500 μL/次洗柱3次,柱子脱离磁场,加1 mL Buffer,用配套柱塞推出柱中的c-Kit+lin-细胞,收集到c-Kit+lin-细胞,细胞计数.取2.0×106个细胞分成10等份,流式细胞仪分析c-Kit+lin-细胞纯度,计算回收率,评估纯化效率,苔盼兰染色检测纯化前后的细胞活力.计算活细胞的百分率.细胞纯度和细胞回收率的计算:细胞纯度=分离产物中的阳性细胞数/分离细胞的总细胞数×100%,细胞回收率=分离产物中的阳性细胞数/起始标本阳性细胞总数×100%.结果:1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利用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分选出的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lin-细胞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77.98±2.34)%,75.40%,纯化前后细胞活力不受影响.结论:免疫磁性细胞分选系统能有效分选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亚群c-Kit+lin-,纯度和回放率高,且不影响细胞活力.

  • 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帕金森病

    作者:周瑞祥;孙圣刚

    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能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但受技术和伦理学方面制约.与胚胎干细胞比较,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的许多特性也使其逐渐成为细胞移植治疗中理想的细胞资源之一.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分离的多能成体祖细胞通过系统移植方式进入大鼠脑组织内并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完成.选用健康SD大鼠80只,体质量180~200 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制作实验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在体外纯化、增殖和已用5-溴-2-脱氧尿苷处理过的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帕金森病大鼠体内.3个月后,对移植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技术、RT-PCR、免疫电镜、行为学评定等方法鉴定移行入大鼠脑组织内的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其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以及神经功能的修复.主要观察指标:①行为学观察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能移行入大鼠脑组织内并在中脑黑质和纹状体区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6-羟多巴诱导的大鼠行为损伤有明显恢复;多巴胺-β-羟化酶、神经生长因子和多巴胺转运体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电镜下观察到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所分化的神经细胞与其它神经细胞形成突触联系.结论:骨髓基质多能成体祖细胞能在大鼠脑组织内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发挥相应的神经功能.

  • 牵张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黎润光;邵景范;魏明发;吴晓娟;洪振亚;宣晓琪;杨小进;赵东明;陈超

    目的:观察周期性机械牵张应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同济医院矫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建立体外细胞周期性机械牵张力学装置,并利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分析基膜的力学分布.②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取第3~6代细胞接种于弹性硅胶膜培养板,分组:实验组细胞接受力学装置1.0 Hz的频率,不同大小的应力(3%,6%,9%,12%,18%)、不同时间(12,24,36,48,60,72 h)的机械信号刺激,对照组细胞不受力学信号刺激,其他培养条件与实验组一致.④细胞行力学干预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行细胞形态、排列,分别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和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结果:①自行建立的力学装置性能稳定,细胞接种硅胶6孔板后12~24 h贴壁,贴壁良好,24 h后细胞覆盖率约达70%,无细菌污染现象,可以用于应力刺激体外细胞效应的实验研究.②应力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 h后,细胞形态稍变细长,轮廓鲜明,并沿受力环切线方向规则排列,干预24 h变化更明显.③通过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适当大小的力学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促细胞增殖作用,增殖指数增大,其中12%的应力作用明显,其增殖指数约为对照组的1.86倍;过强的机械应力(18%)对细胞不具有促增殖效应,并可能存在毒性作用;早期力学干预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干预时间过长(48 h以后)反而表现为抑制生长趋势.结论:适当的周期性牵张应力可以提高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 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慢性心力衰竭

    作者:郭豫涛;李小鹰;鲁小春;吴迪;姚克群;陈平;马康涛;周春燕

    目的:观察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2在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实验室完成.选取4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作为骨髓供体.雌性SD大鼠作为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n=7)、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n=7)、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8)、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n=7).结扎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每组进行相应的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治疗后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心脏形态及结构变化,组织多普勒评价各组心功能.并检测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和蛋白在宿主心脏的表达.结果:29只雌性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大鼠相比,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心室腔明显减小.MASSON染色显示,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蓝包的胶原纤维染色区域减少,红色的肌纤维染色区域增多.②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左室前壁、室间隔收缩及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均较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显著升高l左室前壁:(0.58±0.03),(0.67±0.02),(0.78±0.05),(0.31±0.02)cm/s;(0.81±0.04),(1.26±0.04),(1.39±0.05),(0.40±0.01)cm/s;室间隔:(0.60±0.05),(1.00±0.08),(1.33±0.04),(0.40±0.01)cm/s;(0.70±0.04),(1.28±0.05),(1.57±0.03),(0.44±0.03)cm/s,P<0.001].与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相比,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左室前壁、室间隔收缩及舒张期纵向峰值速度升高(P<0.001).③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治疗组和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心肌内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 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和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结论:肌浆网钙离子ATP酶2a基因修饰的骨髓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改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 神经生长因子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及细胞类型的影响

    作者:周华威;赵宝东;文普帅

    目的:实验于2006-02/07在锦州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将72只健康SD大鼠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24只.采用Logna等改良法复制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动物清醒2 h后进行功能评价,动物神经功能达到2级的纳入实验.假手术组除不进行大脑中动脉线栓外,其余同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于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1 000 μg/kg,1次/d.于缺血后1,3,7,14 d处死动物,运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巢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的影响.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和模型组大脑皮质均可见巢蛋白阳性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与模型组相比,除缺血后1 d外,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其他时间点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两组缺血后各时间点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3.47±0.51),(5.13±1.14),(13.95±3.56),(8.97±2.08)个;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81±0.66),(9.88±2.08),(19.87±3.86),(26.17±2.90)个,假手术组:0,P<0.05,P<0.01].②模型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 d时缺血皮质巢蛋白阳性突起主要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共存,14 d时巢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共存明显增多.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后巢蛋白的阳性细胞的数目,并促进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及移植治疗颅脑损伤

    作者:薛蓬;陈镇洲;刘钊;曾郁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感人骨髓基质细胞向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探讨应用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1/10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SD大鼠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损伤组、假手术组,3只/组.以3名健康成人自愿捐献的骨髓作为实验移植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来源."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由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调配,专利申请号:ZL02134314.4.②抽吸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CYTOKINE·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体积分数0.1的胎牛血清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追踪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鉴定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的表达情况.③脑损伤组大鼠以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作开颅手术,未进行自由落体撞击.造模24 h后,两组大鼠尾静脉移植3×106以Dio标记的诱导7 d的细胞,荧光显徽镜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结果:①细胞形态变化观察: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迅速,诱导分化7~10 d可发现典型的细胞团.②抗原的表达情况:成功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并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Nestin、胶质酸性纤维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③移植细胞的存活和迁移检测: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能够在大鼠脑内存活,并向脑损伤区定向迁移,主要分布于损伤灶周围.脑损伤区对侧及假手术组则少见移植细胞的迁移分布.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被诱导分化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可存活并迁移至大鼠脑内并参与脑损伤的修复.

  • 丹参素和丹酚酸对胎鼠脑神经干细胞迁移的诱导

    作者:郭国庆;沈伟哉;钟世镇

    目的:以丹参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为干预药物,观察其对胎鼠脑神经干细胞迁移的诱导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完成.①丹参素(粉剂,纯度大于90%,昆明长春花科技公司生产,批号1108552200203);丹酚酸(粉剂,纯度大于90%,昆明长春花科技公司生产,批号CCH601012);MBG96型趋化小室(Neuro Probe公司).②取妊娠13.5 d昆明种小鼠2只,处死后取出粉鼠,分离其胎脑神经下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采用Boyden小室法观察细胞迁移情况.取单细胞悬液50 μL,分别加人Boyden小室的12个上室;取分别含有5,10,20,40,80,100 mg/L丹参素和5,10,20,40,80,100 mg/L丹酚酸的DMEM培养基各450 μL,加入Boyden小室的12个下室;另2孔以不含丹参素和丹酚酸的DMEM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上下两室以预先包被Ⅰ型胶原的聚碳酸酯微孔滤膜相隔.将Boyden小室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取出徽孔滤膜,用甲醇将迁移至微孔滤膜下层的细胞固定,Nissl染色,显微镜下随机选择3个不同视野,计数膜上不同层次的细胞数.③选取昆明种小鼠1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丹参素组、丹酚酸组,6只/组.丹参素组于侧脑室内连续注射80 mg/L丹参素5 μL,丹酚酸组注射40 mg/L丹酚酸5 μL,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3 d,术后14 d处死,取脑,制备切片,行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丹参素和丹酚酸干预后nestin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变化.结果:18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质量浓度的丹参素对神经干细胞迁移诱导:与空白对照比较,5,10 mg/L的丹参素促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并不明显(t=1.037,1.374,P>0.05);20,40 mg/L的丹参素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迁移(t=2.894,3.468,P<0.01);当丹参素质量浓度为80 mg/L时促迁移作用为强烈(t=4.031,P<0.01),之后有所减弱.②不同浓度的丹酚酸对神经干细胞迁移的诱导:与空白对照比较,5 mg/L的丹酚酸促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并不明显(t=1.365,P>0.05);10,20 mg/L的丹酚酸可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迁移(t=3.021,3.947,P<0.01);当丹酚酸质量浓度为4O mg/L时促迁移作用为强烈(t=4.342,P<0.01),之后有所减弱.③丹参素和丹酚酸对小鼠室管膜下nestin阳性神经元迁移的影响:丹参素组侧脑室内侧和外侧的nestin阳性细胞的数量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而且并不局限于侧脑室周围区,在脑皮质和尾壳核可见少量的阳性细胞,细胞的突起明显,伸向皮质方向,侧脑室内侧的阳性细胞有相似的特征.丹酚酸组侧脑室周围的阳性细胞数量多,而且在皮质和尾壳核检测到大量的阳性细胞.结论:丹参素和丹酚酸均具有诱导胎鼠脑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且丹酚酸的作用优于丹参素.

  • 冻存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类肝细胞的诱导分化

    作者:熊中华;许倩;陆德云;王丽春;刘聪;赵连三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冻存复苏后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4-01/2006-01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采用密度梯度离心与直接贴壁相结合的方法,1×107 L-1和1×108 L-1两种接种密度进行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观察细胞生长及检测其表面抗原.将第6代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梯度冷冻技术冻存6个月,复苏后培养至第8代时,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联合诱导28 d.将第8代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爬片与诱导28 d后的类肝细胞爬片共培养,第8代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爬片与未诱导培养28 d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爬片共培养作为阴性对照.检测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后不同时间点及共培养28 d后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中CK8&18、白蛋白和糖原的表达.结果:①密度梯度离心收获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传代后,能获得均-贴壁的间充质干细胞,第5代细胞中,CD44阳性的细胞达97.9%.②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复苏后,活细胞约为70%,复苏后接种密度为1×107 L-1的生长状态优于1×108 L-1.③添加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后,可以在细胞内检测到CK8&18、白蛋白及糖原的表达.④与类肝细胞共培养28 d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小部分细胞中同时表达CK8&18和白蛋白,并有糖原的表达.结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直接贴壁法分离获得,并可冷冻保存;复苏后在肝细胞生长因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的联合诱导下,能定向分化为表达CK8&18,并合成白蛋白和糖原的类肝细胞,类肝细胞可能具有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

  • 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近期和远期毒性

    作者:黄一虹;何徐彭;徐开林;李德鹏;李宝林;嵇月红;孙海英;潘秀英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主要障碍是移植后的各种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与预处理有关.找出合理的剂量和新的高散低毒的预处理方案是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的:了解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作预处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相关毒性和移植效果.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地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对象:选择1997-07/2006-02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男31例,女14例,年龄7~52岁,中位年龄31岁.移植时病程5~17个月,平均8个月.方法:对45例白血病及淋巴瘤缓解期患者进行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以烷化剂为主的联合化疗,髓外毒性分级采用Bearman等制订的标准,预处理相关毒性分5个级别,即由无毒性(0级)至致死性毒性(Ⅳ级).统计分析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时间、复发率和无病生存期.主要观察指标: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发生情况.结果:①5例无任何毒性发生,大毒性为Ⅲ级者占13%(6/45).各脏器预处理相关毒性大多数为Ⅰ~Ⅱ级,严重的预处理相关毒性Ⅲ级不多见.在Ⅰ~Ⅱ级预处理相关毒性中口腔黏膜溃疡和胃肠道毒性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3%(33/45)和51%(23/45),经治疗后短期内恢复;心脏毒性发生率低,均为Ⅰ级,多为心动过速和ST-T改变;肝脏预处理相关毒性,除2例肝静脉闭塞病外,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4例出血性膀胱炎,其中1例为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肾、肺和中枢神经系统预处理相关毒性少见.②移植后43例患者造血功能获得重建,植入失败死亡2例(4%).中位随访时间37(8~102)个月,复发10例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死亡5例,28例仍长期无病生存(62.2%).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侵袭性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早期复发.结论:烷化剂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相关毒性轻,患者耐受好.

  • 骨髓间质干细胞异位移植在椎间盘内的迁移及外源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金堂;张宏;张银刚;张小卫;李萌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异位移植在椎间盘内的存活、迁移情况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1-10/2003-07在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兔子的椎间盘均被随机分为4个区组,即正常对照组(L2~3)、生理盐水组(L3~4)、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k4~5)及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L5~6).分别进行髓核注射,正常对照组不注射;生理盐水组注射20 μL生理盐水;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注射20 μL林格氏液包含1×105的含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注射20 μL林格氏液包含1×105的含BMP-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术后1,3,6个月取材,荧光显徽镜观察髓核组织内绿色荧光强度;DNA-PCR分析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拷贝数.结果:32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髓核组织内绿色荧光强度比较: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及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髓核组织内可观察到荧光的存在,随时间的增加,荧光变得比较分散.两组荧光的分布和强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别.②各组髓核组织内新霉素抗性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及BMP-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移植组术后1,3,6个月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移植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在髓核内存活、迁移,外源基因可以在髓核内表达,提示基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策略是防治椎单盘退变的潜在有效方法.

  •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鼠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卢锡林;姚晓黎;冯善伟;冯慧宇;于美娟;欧翠华;柳太云;张成

    目的: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后mdx鼠抗肌萎缩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7~8周龄mdx鼠2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髓移植4,8,12,16周组、空白对照组,5只/组.另选取4~6周龄C57鼠20只作为供体鼠,10周龄C57鼠5只作为阳性对照组.②各组在移植前均给予照射剂量为7Gy的放疗预处理.放疗完毕后,骨髓移植4,8,12,16周组均进行尾静脉细胞移植,移植细胞数为2×107/只,0.3~0.5 mL;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尾静脉输入0.3 mL磷酸盐缓冲液.③骨髓移植4,8,12,16周组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处死,取其腓肠肌,制备抗肌萎缩蛋白样品,进行抗肌萎缩蛋白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以GAPDH作为内参.结果:25只7~8周龄mdx鼠、5只10周龄C57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抗肌萎缩蛋白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无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骨髓移植4周组仅可见抗肌萎缩蛋白的徽弱表达,dystrophin/GAPDH灰度比值约为0.095±0.267;骨髓移植12周组约为0.218±0.338;随骨髓移植时间的延长抗肌萎缩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移植后16周的表达量较移植后8周明显增加(0.393±0.385,0.173±0.284;t=6.062,P<0.05),但仍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1.172±0.328(t=3.14,P<0.05).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mdx鼠后应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可干不同时间检测到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且随移植时间延长表达量增多,提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长久持续参与受损骨骼肌的修复与再生.

  • 超声波对体外培养猪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效应

    作者:李爱林;陈学杰;吴小蔚

    背景:软组织充填是临床的难题,已经证实超声波作用后的成熟脂肪细胞不能用于细胞移植,脂肪组织工程有希望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观察超声波对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与增殖的影响,验证超声辅助吸脂术后前脂肪细胞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计:对照观察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7/2004-09在武汉大学医学院完成.3月龄本地杂交猪1头(武汉大学医字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氯胺酮麻醉后,于背部两侧各标记10 cm×20 cm的矩形取材区,右侧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方法:实验组用体外超声波预处理8 min,能量3 W/cm2.无菌条件下掀开皮肤层,分别切取两侧皮下脂肪组织各100 g,放入预先已备好的盛有冷D-hanks液容器中待用.将经过超声波作用后的实验组脂肪组织猪前脂肪细胞进行分离和体外培养,并每隔2 d测定其细胞数量及脂质含量,结果以3孔的细胞均数表示.对照组除了不进行超声波预处理处,前脂肪细胞的培养方法同实验组.绘制两组生长曲线.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测定细胞内的脂肪含量,于HITACHI G2000型分光光度计51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主要观察指标:①猪前脂肪细胞培养的形态学观察.②实验组及对照组的生长曲线.③实验组与对照组脂质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6~24 h细胞完成贴附,实验组一两天才基本贴壁,且未贴壁细胞较多;4 d后对照组细胞内见脂肪颗粒积聚,实验组6 d后才见到;12 d时对照组基本分化成单脂滴或多脂滴的细胞,并有少量漂浮的成熟脂肪细胞,实验组产生脂滴的细胞较少.②在细胞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细胞倍增时间约为72 h,对照组为36 h,培养9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总数分别为13×104个/孔、18×104个/孔,实验组细胞增殖速率缓慢.③实验组脂质出现时间约为培养后6 d,对照组为4 d,吸光度峰值分别为0.32、0.68.结论:超声波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超声波处理的前脂肪细胞不宜用作种子细胞.

  •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源性活性氧过量产生抑制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张小勇;国汉邦;黎健

    背景:作为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第二信使,活性氧(主要指超氧离子和过氧化氢)对细胞的生长、分化起重要作用.过量的活性氧在心脏疾病中启动了心肌细胞的凋亡,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源性活性氧的过量产生诱导凋亡是否抑制了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目的:探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活性氧对心肌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观察.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材料:胚胎干细胞CGR8为本实验室自存,其他主要试剂除特别注明均购自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8在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进行.①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成胚小体.在分化4d后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1,10,100,1 000 nmol/L)处理胚小体1 h,在分化8 d后观察心肌细胞的生成,分析活性氧对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②将pcDNA3.1和pcDNA3.1-NOX4质粒分别转染CGR8细胞,同时以未进行转染的CGR8细胞为对照,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 mRNA和MLC2v蛋白水平,应用定量四唑氮蓝高水平表达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干细胞中活性氧水平.③采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5 mmol/L)和过氧化氢酶(200 U/mL)转染前处理2 h作为对照,用Hoechst染色、TUNEL积DNA ladder分析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过表达后CGR8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转染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氧化酶4后CGR8细胞中p21、p53及Bcl-2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活性氧对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②胚胎干细胞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的表达.③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过表达后活性氧产生量、心肌细胞的分化和胚胎干细胞凋亡的观察.④p53,p21和Bcl-2是否参与了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过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①不同水平的活性氧对心肌细胞分化具有不同的效应.在分化后4 d用较低浓度(1~100 nmol/L)的过氧化氢处理胚小体2 h可明显促进心肌细胞分化(P<0.01),而较高浓度(> 1 μmol/L)的过氧化氢则显示出抑制作用(P<0.01).②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程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3虽然也在胚胎干细胞中表达,但表达水平低,丽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2在胚胎干细胞中不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纯转染pcDNA3.1细胞相比,转染pcDNA3.1-NOX4质粒的CGR8细胞中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过表达.③四唑氮蓝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高水平表达的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引起过量活性氧产生(P<0.05).与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相比,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过表达抑制了心肌细胞的分化(P<0.01).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水平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导致胚小体内MLC2v蛋白水平降低.④p21和p53可能参与了NADPH氧化酶4诱导的凋亡过程.转染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的p53-/-ES细胞R72D27并未发生凋亡,高水平的Bcl-2可以抑制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过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在心肌细胞分化中起关键作用,p53和p21以及Bcl-2可能参与了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

  • 人胰腺干细胞诱导胰岛样细胞团及其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

    作者:赵婷;乔海;王赟;贾文文;窦琳;效梅;窦忠英

    目的:观察人胎儿胰腺干细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及治疗大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实验干2005-09/2006-09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人胰腺干细胞为本实验室冻存的1株传至50代的人胎儿胰腺干细胞.采用DMEM/F12培养液,添加B27、1 g/L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1 g/L牛血清白蛋白、10 mmol/L烟酰胺、1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1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应用双硫腙染色、RT-PCR及葡萄糖刺激试验对该胰岛样细胞团进行鉴定.采用完全随机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链脲菌素注射组24只,正常对照组6只.空腹12 h后,两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70 mg/kg体质量的链脲菌素和0.1 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大鼠分别于注射前、注射后48 h、第5天和第8天空腹断尾采血,测定全血血糖浓度.选取连续2次血糖浓度高于16.7 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从已成模的糖尿病大鼠中挑出18只分为3组:胰岛移植组9只,进行肾被膜下胰岛样细胞团移植,每只大鼠植入胰岛数(3 000±100)个;干细胞移植组3只,肾被膜下移植未进行诱导的胰腺干细胞,细胞数约2×108个;糖尿病对照组6只,肾被膜下移植不含细胞的培养液.3组大鼠均于移植前及移植后48 h测定空腹血糖浓度,每周定点测空腹血糖及称体质量1次.结果:18只符合糖尿病模型标准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成功将人胎儿胰腺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RT-PCR检测表达胰岛素,经葡萄糖刺激能释放胰岛素.②共有22只大鼠糖尿病成模,成模率达91.7%.③胰岛移植组大鼠移植后2周内,血糖浓度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正常血糖浓度范围;移植后第3周血糖浓度迅速上升,之后一直维持高血糖状态.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移植后血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移植后第6周血糖开始下降,之后维持于较低水平.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浓度一直处于糖尿病血糖浓度范围内.结论:人胎儿胰腺干细胞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该胰岛团能分泌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抗大鼠糖尿病作用.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转化为神经细胞的实验

    作者:徐龙强;隋静;丁钰;刘广义;王清;郭云良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体外愿代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转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细胞生物工程实验室进行,取2只4个月龄Wistar大鼠,获取胫骨和股骨骨髓,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和有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克隆,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进行细胞扩增及诱导分化.采用IX-70型荧光倒置显微镜进行形态追踪观察.诱导分化后的细胞分别用巢蛋白抗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标记.结果:2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源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初接种的细胞呈悬浮状态,接种后1 d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逐渐开始贴壁,2 d后贴壁细胞开始增殖.3 d后细胞呈长梭形及扁平状,出现聚集细胞团并有纤维发出,细胞间呈单层成纤维网状结构,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培养时相的推进,细胞数呈幅度性扩增,细胞分化扩增呈散在性和聚集性细胞集落,出现干细胞克隆团.②诱导分化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两周后分别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性分化.第3周换液,细胞克隆球趋于衰老期呈分裂崩解过程,形成片状细胞,向神经元分化.4周后片状干细胞发出大量的轴突及树突丝状纤维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裂增殖.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镜下观察(×200/视野)结果显示:经培养一两周后,分化细胞经巢蛋白抗体标记呈棕黄色深染为神经干样细胞,约占80%;3周后,分化细胞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抗体标记呈棕黄色深染为神经元,约占70%;4周后,分化细胞经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标记呈棕黄色深染为神经胶质细胞,约占90%.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作者:王琪;苟三怀;陈华江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的种子细胞的可行性和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12和Embase 1980-01/2005-12期间的有关的文献,检索词"umbi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bone 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BM、CBMdisc数据库1990-01/2004-04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脐血/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学".资料选择:选取试验包括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和骨组织工程学发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及鉴定相关的基础研究.②骨组织工程学进展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到47篇关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工程学的实验或文献综述,30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7篇为因重复的研究.资料综合:在特定条件培养基作用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分化为成骨、成较骨、成脂肪各种类型的细胞,而且可以向神经细胞、肝细胞及骨骼肌细胞等方向转化.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向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安全、高增殖的特性,符合骨组织工程学研究种子细胞的要求.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独特的优点,有望成为未来骨组织工程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 常压模拟高住低练对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 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林喜秀;瞿树林

    目的:常压模拟高住低练训练法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高原训练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高原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就高住低练训练法对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促进高住低练训练法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使其更好地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服务.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 1972-01/2005-12的相关文章,同时根据相关的参考文献检索了部分文章,检索词"simulated Iivlng high-training low training(HiLo),indices of red blood cell,effect;erythropoietin(EPO)、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Gen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http://cnki.hunnu.edu.cn 1996/2006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高住低练,红细胞相关指标,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基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常压模拟高住低练运动模型中关于红细胞相关指标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的文献,查找相关文献的全文,判断是否确实是相关研究.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实验包括对照组与干预组.排除条件: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提炼:共查找到90篇相关研究文章,38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2篇系为同一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Levine在高住低练训练法的试验发现:高住低练训练组大摄氧量平均增加了5%,红细胞平均增加了9%,运动能力得到改善,而对照组无论是大摄氧量、红细胞、还是运动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②高住低练训练法能促使低氧诱导因子-1的产生而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调控,使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和血红素浓度的变化,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红细胞量和Hb浓度的增加;血红素浓度增加可以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和组织氧化能力.居住在适宜高度(大于2 000~2 500 m),通过持续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量,诱导红细胞和血红素浓度的增加,改善氧运输能力、提高大摄氧量,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③高住低练训练法引起低氧诱导因子-1 mRNA表达,其如何对促红细胞生成索进行调控和信号的转达,高住低练训练法导致血液成分变化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可以更清楚地认识高住低练训练法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机制,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帮助.结论:高住低练训练法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低氧诱导因子-1基因表达和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比容,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作者:毕研贞;余茜

    目的: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目的细胞类型分化是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FGF,EGF,nerve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8篇涉及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10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4篇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8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合用对神经干细胞增值、分化的影响,5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作用的比较.资料综合:①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不同微环境中可增殖、分化为不同干细胞以及不同类型的成熟组织细胞,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对其分化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促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潜在的再生能力,细胞增殖或分化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依赖性.③表皮生长因子既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也可促进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作用也呈浓度依赖性.④大多神经干细胞培养中都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从而提高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效率.⑤目前对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差异认识不统一.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都具有较强的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均属于神经干细胞培养中重要的神经促生长因子,其促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 许旺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新进展

    作者:杨颖;才艳红;佟晓杰

    目的:许旺细胞能够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其培养、分化、三维支架建立是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为此对许旺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6-01/2006-08有关许旺细胞培养及分化的文献,检索词为"schwann cell,differentiation,cultu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1996-01/2006-08有关许旺细胞培养及分化的文献,检索词为"许旺细胞,培养,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重点选择介绍许旺细胞培养与分化的文献,若内容相似,则发表在较权威杂志的近5年文章予以优先考虑.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6篇相关文献,5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54篇文献中,涉及许旺细胞的来源、取材部位及其影响因素、新培养方法、纯化、扩增与鉴定、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许旺细胞等内容,选择其中的30篇作为文章文献.资料综合:许旺细胞的培养技术日臻完善,纯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并且成功的与当今先进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许旺细胞的新培养方法主要是与三维支架联合培养法;经典方法包括组织块培养法、分散培养法.培养过程中的纯化,当前主要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另外,许旺细胞可以由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来.上述各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让许旺细胞更有效的在人工组织工程修复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方面发挥作用.结论:对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过程中各因子的作用机制以及许旺细胞移植入机体的移植物载体选择仍需进一步研究.

  • 人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王利培;姜红

    目的:综合分析人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05-12有关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献,检索词"mesenchymal stem cells,umbilical cord blood,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5-12有关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文献,检索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脐血干细胞移植,间质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育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脐血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诱导及移植治疗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37篇相关文献,其中31篇文章符合要求,排除6篇.资料综合:很多研究证明脐血中确实存在间究质干细胞并且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脐血干细胞有很多优点:①脐血干细胞较原始,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胞毒性T细胞祖细胞较少,故移植相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低、反应轻,且脐血增殖分化能力较强,并在体内外均可稳定表达外源性目的基因.②来源广泛,干细胞数量多,易于采集、制备及保存,又不涉及社会、伦理及法律等诸多问题.因此,脐血单个核细胞可作为干细胞替代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一个新的细胞来源.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对于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领域都是空白,需要进一步研究,争取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 骨髓干细胞在肝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秦文燕;李昌平

    目的:干细胞研究治疗肝病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就目前干细胞移植的l临床和实验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5-01/2006-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病的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hemopoietic 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s,hepatic fibrosis"等,限定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6-06期间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及肝纤维化的文章,检索词为"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肝纤维化,肝硬化",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骨髓干细胞及肝病治疗有关的文章,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关系的文章以及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8篇外文文献和40篇中文文献,涉及骨髓干细胞的36篇,间充质干细胞的24篇,造血干细胞的14篇,选择其中的30篇纳入分析.资料综合:骨髓中含有大量可以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研究都表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卵圆细胞,参与肝脏再生,且此类细胞具有成熟肝细胞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均质性的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肝细胞、胆管细胞等.应用骨髓干细胞治疗疾病较传统方法具有取材容易、体外培养、传代及扩增容易、直接取材于患者本人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非常突出.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难治性肝病,不仅有利于患者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改善,而且能替换坏死和损失的肝细胞,将把肝病治疗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 核转录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发育中的作用

    作者:鲁娜;黄亚玲

    目的: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可激活的转录因子,存在于脑内神经元、神经胶质和神经干细胞中,参与体内炎症和免疫反应、发育、凋亡和抗凋亡等众多生物过程.本文就核转录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的作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87-01/2006-09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Proliferation,Migration,Dlfferentiation/stem cell,Differentiation/NF-κB",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核转录因子κB在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的作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1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9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4篇涉及成体神经干细胞,3篇涉及转录因子κB/Rel家族和I-κB蛋白,11篇涉及核转录因子KB与神经干细胞增殖,8篇涉及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干细胞的迁移,6篇涉及核转录因子κB与神经干细胞分化.资料综合: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定向迁移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可存在于成熟脑的特定区域.神经干细胞的发育经历着分裂、迁移和分化成熟的过程.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可与特定DNA片段结合,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核转录因子KB参与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缺氧及脑损伤等引起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在使用其抑制剂如β-淀粉样蛋白、一氧化氮等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减少.在神经干细胞迁移方面,核转录因子κB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化学诱导蛋白1、干细胞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的表达而达到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神经干细胞向星型胶质细胞、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胶质谱系分化是由特定的信号级联决定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家族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κB而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成神经瘤细胞的分化过程必需有核转录因子κB的参与.结论:大量证据表明在神经干细胞复杂的转录调节机制中,核转录因子κB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卵胞质移植、克隆与逆向克隆

    作者:仇欣霞;陈英华;赵冰雷;董为人

    目的:近人类卵细胞间的胞质移植被作为人类辅助生殖生物技术的手段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逆向克隆技术"这一新概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8-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oplasmic transfer,mitochondria heteroplasmy,animal clon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8-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胞质转移,线粒体异质性,动物克隆",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卵胞质移植、克隆或逆向克隆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相关文献,3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9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17篇涉及卵胞质移植,13篇涉及动物克隆,1篇涉及逆克隆.资料综合:人类的生殖技术领域发展迅速,卵胞质移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卵胞质对受精和胚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线粒体与受精和胚胎发育关系为密切.大量实验对细胞质与细胞核的相互作用、基因组的重编程机制上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克隆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基于此提出以胞质转移为基础的"逆向克隆技术".结论:线粒体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有显著影响,但卵胞质移植可能导致线粒体的异质性及其潜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卵胞质转移为基础的"逆向克隆技术"是否能达到克隆动物的结果前景喜人.

  • 成体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景文莉;闫凤霞

    目的:就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5-01/2006-12和highware1995-01/2006-12期间干细胞移植和脑梗死关系的文献,检索词"stem cell,transplantation,stroke,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CBMdisc、维普数据库1998-01/2006-05期间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干细胞,移植,脑梗死治疗".资料选择:选取干细胞移植和脑梗死关系的文献进行初审,删除胚胎干细胞和与脑梗死无关的的文章,然后查找余下文献的全文.资料提炼:共检索50篇干细胞移植与脑梗死的相关文献,其中30篇符合要求.排除的20篇中,15篇属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内容,5篇属于重复的研究.资料综合: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初步的动物研究证明它能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成体干细胞移植的存活时间、安全性、体外培养的适条件等.其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的来说,成体干细胞来源充足,容易获取,可通过体外培养扩增,可静脉注射,从而避免侵入性的操作即可到达损伤脑的局部,利用自身的成体干细胞进行移植还可以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因此作为"种子"细胞优于的胚胎干细胞,不存在伦理的问题.结论:成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为"种子"细胞优于胚胎干细胞,不存在伦理的问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脑梗死
  • 脊髓源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

    作者:丁继固

    目的:为脊髓源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提供综合性研究资料.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12有关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同时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06-07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NSC),spinal cord injury(SCI)".资料选择:选择有关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及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相关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53篇文献,删除了内容有不同程度重复的文献22篇,对其他31篇文献进行整理,其中29篇选作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和定向分化诱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神经干细胞应用于人体治疗的生物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在体外多次传代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会发生转化,体外扩增并植人体内的神经干细胞是否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甚至致瘤性等均在进一步探索中.另外移植方法、途径、适应证等问题的存在,使临床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对于脑神经干细胞,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更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采用神经营养因子修饰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被公认为新、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脊髓源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问题尚待研究.

  • 血液保存条件与SE-9000分析仪检测外周造血干细胞的稳定性

    作者:郑善銮;郝晓柯;杨麦贵;皇海

    选择40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98/2005期间住院患者,作为干细胞移植受者.其中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受者20例,男11例,女9例;骨髓干细胞移植受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干细胞移植后第25天,抽取干细胞移植受者外周血液40 mL,注入含60 mgEDTA-K2的三角烧瓶中充分混匀,即刻(0 h)在血液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后将血液样本分装在27支试管中,并分成3组,每组9支,各组分别放置于4 ℃、20 ℃、30 ℃条件下保存.在取血后的1,2,4,6,8,12,24,48,72 h从各组(4 ℃、20 ℃、30 ℃)中分别取出1支在血液分析仪上对其造血干细胞数量及其所占百分率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4 ℃条件下保存12 h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百分率无明显变化,20 ℃条件下保存8 h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百分率无明显变化,30 ℃条件下保存6 h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百分率无明显变化,8 h开始结果逐渐降低.

  • 嗅鞘细胞移植结合针灸康复疗法治疗脊髓损伤1例报告

    作者:罗春燕;黄红云;陈琳

    应用嗅鞘细胞移植结合针灸康复等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患者1例,以"外伤后致双下肢运动障碍21年"入院,根据专科查体及胸椎MRI辅助检查,诊断为缺血性脊髓损伤(T11以下).以T11脊突为中心作纵切口,长约3 cm,选择萎缩脊髓与正常脊髓之间无血管区分别注射嗅鞘细胞0.5×109 L-1.止血,缝合,切口包扎固定,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术后14 d,皮温稍有升高,给予针灸及康复治疗.针灸选穴为:百会,印堂,合谷,中极,关元,髀关,风市,伏兔,犊鼻,足三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解溪,太溪,复溜,太冲,申脉.平补平泻,留针30 min.康复治疗:给予点按穴位,推拿肌肉萎缩肢体部位,蹬自行车,强制站立等康复训练.治疗2周后,患者皮温升高,以右腿升高明显.下肢排汗量减少,体力增强,行走3 000 m无疲劳感.表明嗅鞘细胞移植后,结合针灸、按摩及各种康复训练,对晚期脊髓损伤神经进一步的症状恢复和改善肌肉萎缩状态有一定意义.

  • 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廖爱能;钟鸿斌;金哲;陈爱萍

    总结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通过复习文献,回顾性分析1例因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确定因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但治疗效果欠佳.促红细胞生成素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罕见,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及时骨髓穿刺、血检抗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有利于诊断.

  • 体外原代培养纯化新生鼠嗅鞘细胞的实验方法:差速贴壁+阿糖胞苷+胰酶法

    作者:殷义霞;李世普;闫玉华;袁琳;王欣宇

    目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特性鉴定,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的体外原代培养纯化新生鼠嗅鞘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6在武汉理工大学完成.①阿糖胞苷(Sigma,批号w10562);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产品);胰蛋白酶(Amresco);多聚赖氨酸(Sig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抗体(博士德).②选取出生3 d内的Wistar大鼠5只,乙醇浸泡后断头处死,取嗅球的外两层,通过1.25 g/L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嗅鞘细胞,体外原代培养.③采用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胰酶法纯化嗅鞘细胞.培养18 h后将未贴壁的细胞悬液转种于另一未涂层的器皿中,再培养36 h,重复上述步骤移人0.1 g/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塑料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纯化后的细胞在24 h内陆续贴壁,常规培养2 d,加入终浓度为2 mg/L的阿糖胞苷,作用48 h后,换上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1 d,弃去培养基,用无钙镁的Hanks液清洗2次,然后用1.25 g/L的胰酶消化10 min,待细胞突起回缩、胞体变圆时,立刻加入纯血清终止,其血清终浓度为20%,制备单细胞悬液.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嗅鞘细胞,并计算嗅鞘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①活细胞形态观察:分离培养的嗅鞘细胞具有双极或多极突起,且突起细长,相互交织.②嗅鞘细胞的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定:细胞呈三角形或梭形,有长的突起,胞浆被染成粉红色,胞核呈蓝紫色,胞核内深染的为核仁,有1~3个核仁.③嗅鞘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呈现棕黄色,胞核淡染,阳性细胞成网状连接,胞体多为三角形,有细长突起,阳性率91.5%.④嗅鞘细胞的P75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阳性细胞呈绿色,多数细胞染色阳性,阳性率89%.结论:实验所采用的Nash差速贴壁+阿糖胞苷+胰酶法分离纯化培养嗅鞘细胞切实可行,为神经诱导修复材料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分析

    作者:段春燕;何涛;王松;郑小莉;景莉

    目的:在建立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分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相关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选择2005-01/2006-03于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初诊住院的白血病患者10例,20~40岁,均经MICM分类法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无合并严重感染,心、肺、肾、肝等重要脏器疾患.健康自愿者为泸州医学院学生10名,23~32岁.分离健康自愿者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新鲜外周血白细胞,并均随机分为刺激组、抑制剂组、对照组.刺激组加入表皮生长因子(40 μg/L);抑制剂组加入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特异性抑止剂UO126(10 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40 μg/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基,用Bradford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含量,BDTM Phophoprotein Enrichment Kit分离富集白细胞磷酸化蛋白质,SDS-PAGE分离磷酸化蛋白质,银染法染色,采用Scion Image软件分析电泳结果.结果: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及10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电泳图谱显示每条泳道中蛋白质条带清晰,其相对分子量主要介于26 000~36 000 Da以及47 000~65 000 Da之间.A、D蛋白质谱带在健康自愿者中的表达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增强;B蛋白质谱带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较健康自愿者增强;D、E蛋白质谱带分别在健康自愿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刺激组的表达明显较抑制剂组增强.②在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刺激后,E蛋白质谱带的灰度值降低,其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UO126抑制后,其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采用本实验建立的亲和层析富集磷酸化蛋白质、SDS-PAGE分离、专业软件分析等方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相关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动态的分析,其方法较简便、结果可信,可为细胞信息传递磷酸化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pcDNA3.1-VEGF165质粒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张其亮;刘红云;滕学仁;胡光亮

    目的:检测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1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心试验室完成.①pcDNA3.1-VEGF165质粒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杨述华教授惠赠.②选取1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无菌条件下取胫骨和股骨,进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③转染前24 h计数细胞,每孔5×105细胞接种于6孔板,待骨髓基质干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准备转染,设立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和载体组.未转染组无特殊处理,空载体组转染pcDNA3.1载体,载体组转染pcDNA3.1-VEGF165.④转染后72 h,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的含量.结果:①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初始分离的骨髓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24 h后有少量细胞贴壁;48 h后贴壁细胞部分为成纤维样细胞;72 h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数不断增加;96 h后贴壁生长的细胞主要为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分瓶后细胞形成克隆;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分裂相增多,并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均一的梭形细胞.②转染72 h后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的表达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到载体组在576 bp处有明显条带,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均未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表达.③转染72 h后各组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含量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结果显示,载体组转染pcDNA3.1-VEGF165载体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浓度为(170.1±14.3)ng/L,而空载体组与未转染组均未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均=42.206,P=0.000).结论:应用pcDNA3.1-VEGF165载体转染,可使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获得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谢遵伟;崔贵祥;李义召;李保伟;朱士文;宋成忠;时庆;侯怀水;沈伯钧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04/2006-02在山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24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11例,对照组13例,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治疗.两组在年龄、病程、损伤程度(ASIA分级)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经髂骨穿刺采集自体骨髓156~180 mL,分离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经静脉途径和/或蛛网膜下腔1次性或分次注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于入院当天、治疗后7,15,30,60,90 d进行运动与感觉、日常生活能力、膀胱功能评定.结果:2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②治疗组ASIA分级A级8例,有2例在第60天、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B级.C级1例,在第30天评估中恢复为D级,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E级,能独立行走,生活完全自理.D级2例,其中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E级.对照组A级9例,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B级.B级1例,治疗后无变化.C级2例,1例在第90天评估中恢复为D级.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热(7/11例)、头痛(2/11例)、腹胀(1/11例),其中1例于蛛网膜下腔注射后出现双下肢麻木和脑膜刺激征,均于两三天内自行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近期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中药复方对瘦素刺激肝星状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侯丽颖;贺松其;文彬;吕志平;吕小燕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保肝宁对瘦素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7在南方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①药物血清的制备:保肝宁的方药由黄芪、桃仁、丹参、黄芩、白背叶根、鳖甲、柴胡、白芍、枳实等组成,煎煮配制成1.77 g/mL,3.54 g/mL剂量药液.秋水仙碱配制成0.05 g/mL.取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血清组、保肝宁等剂量组、保肝宁二倍剂量组、秋水仙碱含药血清组.正常血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 mL/100 g,胃灌1次/d,连续7 d.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②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0,10,50,100,200及400 μg/L的瘦素在6,12,18,24 h对HSC-LX2增殖的影响及保肝宁对100 μg/L的瘦素刺激HSC-LX2增殖的阻断作用;应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细胞膜瘦素受体长片段b(OB-R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不同剂量瘦素在不同时间点对HSC-LX2增殖的影响:瘦素剂量为10~400 μg/L时,对HSC-LX2的促进增殖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O1),同一剂量、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保肝宁对HSC-LX2生长的影响:与正常血清组比较,保肝宁等剂量组、保肝宁二倍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HSC-LX2的增殖(A600值,0.818±0.239,0.115±0.114,0.107±0.055,n=5,P<0.01),秋水仙碱组(0.388±0.073)亦能抑制HSC-LX2细胞的增殖(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保肝宁等剂量组、保肝宁二倍剂量组明显抑制HSC-LX2的增殖(P<0.05).③保肝宁作用HSC-LX20不同时间后OB-Rb的表达:与正常血清组,保肝宁作用6 h后,OB-Rb水平有显著的降低,秋水仙碱组则无明显的降低.结论:中药复方保肝宁有阻断瘦素刺激HSCs-LX2增殖的作用,而OB-Rb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 昆明小鼠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及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的鉴定

    作者:陈维平;岑妍慧;叶健;何少健;刘琼东;袁路

    探讨胰腺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特异性标志物巢蛋白鉴定的基本技术方法.选取新生昆明种小鼠25只,分离胰腺组织,Ⅴ型胶原酶消化,结合自然沉降技术形成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别从磷酸盐缓冲液/1.068 g/L Percoll液(第一界面)、1.068 g/L Percoll液/1.096 g/LPercoll液(第二界面)、1.096 g/L Percoll液/1.188 g/L Percoll液(第三界面)收集细胞.各界面细胞均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基,置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培养瓶中常规培养.24 h后将培养基更换为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基,并加入10 mg/L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和2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体外培养的各界面细胞的形态学特征.胰腺的内分泌部存在β细胞,双硫腙能与β细胞分泌颗粒中的锌螯合而呈现铁红色.将收集的各界面细胞进行双硫腙染色,检测细胞来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界面巢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二界面细胞65%~90%双硫腙染色呈阳性,来源于胰腺的内分泌部;第三界面细胞双硫腙染色呈阴性,来源于胰腺的外分泌部.从胰腺的内分泌部获得的细胞聚集呈胰岛样细胞团贴壁生长,48~72 h后可见许多大、圆、单个核的细胞从胰岛样细胞团中向周围长出,以附壁生长的方式在局部形成细胞集落.从胰腺的外分泌部获得的细胞主要呈上皮样生长,并逐渐汇合成片,在上皮样细胞集落的周围可见大、圆、单个核的细胞生长并形成集落.各界面大、圆、单个核的细胞,巢蛋白均呈阳性表达.提示从胰腺内、外分泌部的组织中能成功获取胰腺干细胞特异性标志Nestin表达阳性的干样细胞.

  • 人脐血中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

    作者:谢松涛;陈璧;陶克

    目的:观察免疫磁珠法分离得到的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及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正常顺产或剖腹产人胎盘(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提供,产妇均知情同意)作为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标本来源.②人胎盘脐血ACD-B抗凝,稀释后取7 mL脐血缓慢加入淋巴细胞分离液3 mL,2 100 r/min离心30 min,取棕黄色层低密度单个核细胞,洗涤去血小板.免疫磁珠与FITC-CD133单抗室温孵育30 min,洗去多余单抗,将包被FITC-CD133的免疫磁珠加入到单个核细胞中,室温孵育30 min,置于磁场中1 min,吸弃细胞悬液,加入磁珠-细胞分离液从免疫磁珠上释放出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加入EGM-2MV培养基,接种于包被Ⅰ型胶原的培养瓶中,24 h换液除去未贴壁细胞,3 d后半量换液,培养3~4周.③观察CD133+血管内皮细胞经免疫磁珠分离后的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及免疫磁珠的分离效率;免疫荧光及酶组织化学检测CD133+赢管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期的表形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成熟血管内皮细胞W-P小体的形成情况.结果:①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形态观察:贴壁小细胞团在4~5 d可见伪足伸出,7 d后呈克隆状迅速生长,2~3周后密集区细胞呈"鹅卵石"样,培养4周融合后的细胞呈梭形.②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分离率检测结果: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为0.91%,经免疫磁珠分离后比例为85.52%.③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期的免疫表形变化:培养第5天极少数细胞CD133染色阳性,大部分细胞CD34及vWF染色阳性;第10天所有细胞CD133染色均呈阴性,大部分细胞CD34、vWF染色呈阳性.④成熟血管内皮细胞W-P小体的形成情况:透射电镜下培养第10天可见成熟血管内皮细胞所特有的W-P小体.结论:采用免疫磁珠法可以有效地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CD133+血管内皮祖细胞,不同培养时期通过CD133,CD34,vWF单抗以及透射电镜进行鉴定,证明其具有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 人脐血贴壁层细胞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

    作者:鞠晓红;赵珍谊;方芳;马爱新

    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和吉林医药学院病原教研室完成.脐血采自长春市妇产医院健康产妇,知情同意,足月顺产,待胎儿娩出后,无菌经脐静脉穿刺取血,枸橼酸钠抗凝.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层液(相对体积质量:1.077±0.22)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后,采用长期液体培养法培养脐带血贴壁层细胞,并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脐带血贴壁层细胞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 d后,与无贴壁层细胞培养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相比,贴壁层细胞能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S+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42.7±1.1)%,(35.5±2.8)%,P<0.05].脐血贴壁层细胞能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体外扩增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大于无贴壁细胞[(57.7±4.7)个/5×104,(40.3±5.1)个/5×104,P<0.01].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