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马晟;贾育松;孙旗

    背景:良好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生动直观的帮助医疗工作者理解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可以通过成熟的退变模型,探索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体内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至2016年5月为止的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lumbar disc,degeneration,animal model,vivo model";中文检索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在体模型".共检索到161篇相关文献,4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建立一种直观可靠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将助力腰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各项基础研究,并为腰椎间盘退变的修复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②经过80余年的发展,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已形成了物种多、方法全、思路新的制作模式.现行制作模型各具优势,不可替代,但还存在可控性不强,安全度不高或观察周期长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 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归类及其机制研究与进展

    作者:谭希;徐永跃;邱冬妮;黄闰月;何羿婷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稳定和成熟的动物模型显得更加重要.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和骶髂生物样本非常的稀缺,然而学者们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的研究成果,目前的几种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均无法很好的代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病程.目的:通过总结以往各类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临床和病理特征,为进一步完善此类动物模型提供基础.方法:以("Ankylosing Spondylitis"AND"Animal Models")OR("HLA-B27"AND"Animal models")为英文检索词,以("强直性脊柱炎"AND"动物模型"OR("人类白细胞抗原B27"AND"动物模型")为中文检索词,通过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排除临床新药研究、动物模型仅为研究手段及未涉及动物模型机制探讨的文章.对目前常见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发病机制、病理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纳入综述的文章为37篇.把目前现有的几种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归为3大类,各类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缺点,它们均能模拟强直性脊柱炎的某些发病特征,但是仍缺乏强直性脊柱炎具代表性的动物模型,考虑到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并将各类动物模型的发病特与之结合,有望复制出更加稳定和完善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

  • 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Meta分析

    作者:赵赫;俞兴;唐向盛;贺丰;杨永栋;熊洋;胡振国;徐林

    背景: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对比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孰优孰劣一直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修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08-01以前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Wallis与Coflex两种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对比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MINORS量表评价,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6篇文献,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②结局指标中日本骨科学会评分、Oswestry残障指数、目测类比评分、Prolo腰椎功能评分、手术节段前凸角、手术节段活动度2种术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Wallis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onflex组(P<0.05);③结果提示,Wallis与Coflex在早中期随访当中两者临床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安全性方面Wallis较Coflex更具优势.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勇;霍少川;周驰;唐宏宇;陈德龙;陈建发;郭海;邓章荣;王海彬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较常见,会对术后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因强直性脊柱炎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且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87例(132髋)患者,对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影像学资料包括患者术前及术后的髋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末次随访X射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将与异位骨化相关的危险因素分为两大类,不可变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及术前髋关节是否强直;可变因素包括术前C-反应蛋白、术前红细胞沉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假体类型及麻醉方式,从中找出与异位骨化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有43髋在术后发生了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2.6%;②男性(P=0.029)、术前髋关节强直(P<0.001)、病程(P=0.029)是异位骨化发生的不可变因素,增加了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手术时间过长(P=0.031)和术中使用全麻(P=0.003)是异位骨化发生的可变因素,也会增加其发生率;患者的年龄、术前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术中出血量和假体类型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③综上,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与手术时间长短以及是否全麻等可变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尽量避免使用全麻来降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

  • 全髋关节置换假体不同角度的生物力学特点

    作者:王春成;李明哲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治疗时难以准确的判断出骨盆的准确方位,治疗后容易造成骨盆位置变动,并且植入假体后容易产生明显的角度偏差,难以判断假体的准确位置和方向.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假体位置的角度及生物力学特性.方法:①对1名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建立骨盆有限元模型,采用股骨柄前倾角为0°、20°和25°联合髋臼杯前倾35°、15°及10°三种不同的联合前倾技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给予240 N的力学加载,测定其峰值Von Mises应力;②取6具尸体标本,假体位置角度与志愿者相同,在240 N载荷下,利用电阻应变片技术测量股骨柄周缘骨皮质和髋臼前后壁应变情况.结果和结论:①股骨柄前倾角为25°髋臼杯前倾10°下髋臼峰值Von Mises应力变化升高25.7%;股骨柄前倾角为0°髋臼杯前倾35°下髋臼杯峰值Von Mises应力为135.21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20°髋臼杯前倾15°下髋臼峰值Von Mises应力为68.3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25°髋臼杯前倾10°下髋臼杯峰值Von Mises应力为134.2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0°髋臼杯前倾35°下内衬峰值Von Mises应力为6.8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20°髋臼杯前倾15°下内衬峰值Von Mises应力为3.9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25°髋臼杯前倾10°下内衬峰值Von Mises应力为6.7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0°髋臼杯前倾35°下股骨柄峰值Von Mises应力为127.1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20°髋臼杯前倾15°下股骨柄峰值Von Mises应力为100.2 MPa;股骨柄前倾角为25°髋臼杯前倾10°下股骨柄峰值Von Mises应力为128.2 MPa;②0°-35°和25°-10°股骨柄周缘骨皮质和髋臼前后壁应变,显著大于20°-15°.提示在股骨柄前倾20°联合臼杯前倾15°效果理想,有助于关节功能恢复.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 认知功能的影响: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郭延洪;阿良德;贾珍

    背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常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具体机制不清.有研究表明,七氟烷可调节脑内认知功能障相关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但是否能降低髋关节置换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的发生尚未见报道.试验假设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的麻醉方案,可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目的:观察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的麻醉方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中国青海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纳入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中以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配合采取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配合采用静脉给予丙泊酚麻醉维持,置换后1,3 d随访检测患者.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置换前、置换后1,3 d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置换前、置换后1,3 d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的评分,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其他观察指标为患者术中、置换后1,3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经中国青海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试验旨在证实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七氟烷可改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认知功能障碍,并观察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制.

  • 氨甲环酸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张松;张涛;杨建文;安敏;唐本森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多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加之可能存在的血管病变,氨甲环酸的应用是否会达到止血的目的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尚无相关文献报道.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时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就诊并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10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2014年1月以前手术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以后手术的54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将15 mg/kg的氨甲环酸稀释于250 mL氯化钠溶液中在安置假体后松止血带前给予静脉点滴,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250 mL氯化钠溶液静脉点滴.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输血情况、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凝血指标水平,并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总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及术后输血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②术前2组患者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患者术后3 h,1 d和3 d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均较术前下降,术后5d有所回升,但低于术前.试验组在术后相应时间点的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术前、松止血带时、术后3 h、术后1 d、术后5d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前、松止血带时2组患者的D-二聚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3h,1d及后5d2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术后3 h及1 d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 d时2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术后5 d及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超未见明显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⑤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松止血带前按15 mg/kg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以减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固定角度外翻截骨会影响置换后下肢力线吗?

    作者:马路遥;郭万首;马金辉;岳德波

    背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来说,股骨远端截骨的髓内定位往往选用固定外翻角度截骨,由于股骨解剖存在个体差异,那么固定外翻角度截骨会对术后下肢力线产生影响吗?目的:分析国人股骨外翻角的情况,探讨其对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角度及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纳入2组医生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109例148膝,A组56例76膝选择固定5°外翻截骨,B组53例72膝根据术前膝关节畸形情况选择截骨角度(严重内翻6°,轻度内翻及中立位5°,轻度外翻4°,严重外翻3°).术前测量患者髋膝踝角、股骨外翻角;术后测量髋膝踝角、股骨假体角度及胫骨假体角度.术后177°<髋膝踝角<183°认为是力线良好,股骨及胫骨假体角度在88°-92°为良好.结果与结论:①A组术后髋膝踝角为(178.78±3.57)°,优良率为62%;B组术后髋膝踝角为(178.23±2.78)°,优良率为65%,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2);②所有患者术前股骨外翻角平均(6.70±1.34)°,根据7°分组,股骨外翻角<7°组术后髋膝踝角良好率为69%,≥7°组术后髋膝踝角良好率为5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8);股骨外翻角<7°组股骨假体对线良好率为76%,≥7°组仅为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术前股骨外翻角与术后髋膝踝角存在中度负相关(r=-0.42,P<0.01),术前股骨外翻角与术后股骨假体角度也存在中度负相关(r=-0.58,P<0.01);④结果表明,术前股骨外翻角对术后股骨假体角度及髋膝踝角会有一定影响,常规所选外翻截骨角度小于股骨外翻角时,易引起股骨假体内翻,从而影响下肢力线.因此对于股骨外翻角较大的患者,建议根据术前测量结果适当增加外翻截骨角度.

  •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德龙;陈鹏;周驰;霍少川;刘勇;王海彬;何伟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破坏的有效措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隐性失血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占有较大比例,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60例(70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平均年龄35.12岁.根据Gross方程计算隐性失血量,收集和分析手术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体质量指数、是否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等对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并按隐性失血量分为高隐性失血组(≥480 mL)和低隐性失血组(<480 mL),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SS 17.0)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①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量为(737.76±419.18)mL,总失血量为(1312.83±487.41)m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51.48%.高隐性失血组41髋,低隐性失血组29髋,比例为41:29;②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是否骨质疏松、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与高隐性失血显著相关;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与高隐性失血显著相关;④结果说明,隐性失血量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放射指数、异体输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是高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

  • 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

    作者:刘生发;张锋

    背景:目前尚无将肌内效贴和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治疗关节置换后肿胀、疼痛的研究,且贴扎治疗多为即刻效应的研究,对于贴扎后的持续效应尚缺乏临床研究支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治疗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的肿胀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2组患者肿胀度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肌内效贴组比较,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②肌内效贴组总有效率为80%,显效率为37%;而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6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提示,肌内效贴结合淋巴引流手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的改善要优于单纯肌内效贴.

  • 峡部植骨修补联合临时单节段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作者:屈巍;黄云飞;宋宗让;吴起宁;王宇飞

    背景: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采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的是消除疼痛,达到峡部充分的骨性融合.目的:观察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双侧峡部断裂,其中无滑脱型20例,Ⅰ度滑脱12例.内固定前行腰椎X射线、CT及MRI检查,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行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MacNab评价疗效.内固定后随访行腰椎CT检查观察患者峡部植骨愈合情况.骨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观察患者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峡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4个月;②所有患者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P<0.05).③取出内固定后,观察发现临时固定节段的腰椎活动度保留,MRI检查示固定节段的相邻椎间盘信号均较内固定前无明显改变;④结果说明,峡部修补单节段椎弓根钉棒临时固定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峡部骨性愈合确切,临时固定可有效避免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产生.

  • 前纵韧带损伤加重相应节段损伤椎间盘的退变

    作者:孙鑫;金文杰;沈康平;刘兴振

    背景:脊柱失稳可加速正常椎间盘的退变.在外伤导致脊柱失稳时,常同时存在前纵韧带合并椎间盘损伤.目前鲜有关于前纵韧带损伤对损伤后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不同程度兔前纵韧带合并椎间盘损伤模型,观察脊柱失稳后损伤椎间盘的退变情况.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部分损伤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经腹腔暴露L2至L3椎体,按分组分别对L2-L3椎间盘和局部前纵韧带进行相应处理.于术后4周和8周行CT检查,在矢状位二维重建图像上计算受损椎间隙中央高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摄片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兔子,处死后取损伤部位椎间盘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镜检.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受损椎间隙高度较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分别可见局部骨质增生和钙化;组织学观察发现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髓核细胞减少,局部炎症反应较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明显;②术后8周,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受损椎间隙高度较单纯椎间盘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和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局部骨质增生和钙化较前明显;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髓核细胞形态改变,髓核局部纤维化与纤维环分界模糊,退变程度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中央横断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骨附着点断裂伤组>椎间盘损伤+前纵韧带部分损伤组>单纯椎间盘损伤组;③结果表明,兔前纵韧带损伤可加重相应节段损伤椎间盘的退变,且椎间盘退变程度随前纵韧带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加重.

  • Zero-P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修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作者:何升华;赖居易;王业广;孙志涛;王建;冯华龙;黄飞强

    背景:Zero-P零切迹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是近年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通过Zero-P内固定可实现对脊髓及神经的有效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稳定性良好.目的:探讨采用Zero-P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纳入62例采用Zero-P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合并2个颈椎节段病变患者47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2例.观察术后1,6,12,24个月颈椎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及颈椎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①54例患者在治疗后2年内通过门诊或电话联系获得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02.00±32.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2.45±18.36)mL;②2例患者术后1 d出现咽喉轻度不适感,6 d后症状自行解除,其余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③术后1,6,12,24个月,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术前(P<0.05),颈椎JOA评分高于术前(P<0.05),颈椎Cobb角大于术前(P<0.05),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0.05);依据JOA评分结果,54例患者中优34例,良14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为89%;④结果表明,Zero-P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高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关节突间侧凹的三维定位关系

    作者:卢政好;周菁华;王卫国

    背景:现有的下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均以关节突和侧块为参考标志,由于术者主观判断的差异,加之关节突增生的影响,进钉点的选择常有一定误差,易发生椎动脉或颈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限制了该技术临床推广.目前临床上选择一个恒定的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标志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明确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关节突间侧凹"的定位关系.方法:对排除颈椎畸形的30例患者颈椎行三维重建CT扫描,观察"关节突间侧凹"的出现率和形态特征.在重建后的C3-C7特定CT图像上测定以下参数:①进钉点至侧块外缘的距离: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图像上椎弓根轴线在后柱表面投影点与侧块外缘的距离;②进钉点至"关节突间侧凹"的距离: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图像上椎弓根轴线在后柱表面投影点与"关节突间侧凹"的距离.统计每组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比较各节段统计数据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下颈椎"关节突间侧凹"明显,出现率为100%,解剖标志恒定且少有增生;②利用三维重建CT技术,可以成功获取C3-C7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和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的图像;③在经双侧椎弓根轴线横断面图像上,C3-C7左右两侧进钉点至侧块外缘的距离分别为(4.1±0.9)mm和(4.3±0.9)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09).除了C3与C7、C4与C7,各节段同侧测量值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在经单侧椎弓根轴线斜矢状面的图像上,C3-C7左右两侧进钉点至"关节突间侧凹"的距离距离分别为(-0.3±1.7)mm和(-0.3±1.6)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916).除了C3与C4,各节段同侧测量值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以上结果提示,下颈椎椎弓根钉进钉点与"关节突间侧凹"在横断面上存在相对恒定的定位关系,而在矢状面上变异较大.

  • 寰枢椎脱位不同植骨材料及内固定方式对植骨后融合时间的影响

    作者:邹小宝;马向阳;杨进城;夏虹;吴增晖;王建华;艾福志;章凯;尹庆水

    背景: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常用手术方法,寰枢椎间的骨性融合是手术治疗的终目的.目前,临床中寰枢椎后路手术可应用多种植骨材料及置钉方式,而术后患者获得植骨融合的时间也多有不同.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后路不同植骨材料及钉棒内固定方式对植骨后融合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12月286例采用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并获得寰枢椎间植骨融合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椎固定采用完全经椎弓根螺钉,枢椎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后路植骨材料采用自体骨松质骨粒或异体骨松质骨粒.结果与结论:术后获得植骨融合时间3-24个月,C1双侧椎弓根螺钉+C2双侧椎弓根螺钉、C1双侧椎弓根螺钉+C2双侧椎板螺钉、C1双侧椎弓螺钉+C2一侧椎弓根螺钉+C2对侧椎板螺钉3种内固定方式对术后植骨融合时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134,P=0.120),自体骨松质骨粒和异体骨松质骨粒2种植骨材料术后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83.611,P=0.000),内固定方式和植骨材料间无交互作用(F=1.036,P=0.356).说明不同寰枢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方式均可提供稳定可靠的植骨融合环境,自体骨材料植骨更加有利于术后获得植骨融合,缩短融合时间.

  • 附加钢板与单一钢板治疗内侧粉碎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

    作者:吴永伟;芮永军;顾三军;孙振中;殷渠东;周子红

    背景:外侧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经典内固定方法,但内固定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钢板拨出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超过20%.目的:比较附加钢板与单一钢板治疗内侧粉碎的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内侧粉碎的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60例,其中28例采用外侧钢板+内侧附加钢板(治疗组),32例采用单一外侧钢板(对照组).观测手术时间和内固定中出血量,记录患者下地康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按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切口均Ⅰ期愈合;②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内固定中出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的愈合时间(3.11±0.31)个月、下地康复时间(4.36±0.91)周、完全负重时间(3.67±0.62)个月、并发症(0)和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100%),均优于对照组[(5.65±2.33),(7.25±1.02),(6.03±2.61)个月,8,65.6%](P<0.05);④结果说明,对于内侧粉碎的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附加钢板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和增大手术出血,但愈合率、并发症和功能恢复满意率等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外侧钢板.

  • 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研发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辉文;周正震;王朝军;左睿;郭春云;黄丰;冯映栋;魏波;孔圳;常思灵;孙永建

    背景:针对髋臼前柱合并四边体骨折,是否存在一种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同时解决钢板术中多次塑性和四边体内移等问题呢?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的设计和解剖学参数测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共60例正常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量钢板四边体挡板设计所需要的各解剖参数,包括弓状缘平面-四边体平面夹角、四边体各边界、髋臼四边体骨质厚度等.绘制髋臼在四方区骨面投影线和四边体置钉危险区,在四边体危险区以外区域寻找并设置进钉点,测量挡板螺钉的安全进钉角度.结果与结论:①弓状缘平面-四边体平面夹角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男性骨质薄厚度值显著大于女性;③男性四方区挡板螺钉P1螺钉大内倾角和P2螺钉大内倾角显著小于女性;P3螺钉大内倾角男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结果说明,设计研发髋臼前柱四边体翼型钢板-四边体挡板可利用Mimics软件测量骨盆髋臼解剖学数据,方法简便、易行、直观;根据髋臼前柱和四边体骨面特征新定义的解剖学参数可恰当描述髋臼四边体的解剖学共同特征和差异.

  • 计算机辅助下可动式踝足关节计量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云霞;冉春风;唐映;陈炜

    背景:既往踝足矫形器中主要侧重于保护、矫治、稳定、代偿等功能,因此探讨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下可动式踝足关节计量矫形器对踝关节骨折修复术后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踝部骨折内固定修复术后3周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6例,2组均予以常规口服药物及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关节松动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计算机辅助下可动式踝足关节计量矫形治疗,每组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20 min/d,6 d/周,共训练4周.采取计算机评定的肌力水平、主动关节活动度、Kofoed踝关节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训练前、开始训练后第7,14,28天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①2组入组时的一般资料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训练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②试验组开始训练后第7,14,28天的计算机评定的肌力水平、Kofoed踝关节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训练后第28天的跖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训练后第7,14天背伸和跖屈主动关节活动度、第28天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下可动式踝足关节计量矫形器以其不同于传统踝足矫形器的功能和特点,可以减轻踝关节骨折术后的疼痛,增强踝部肌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

  • 颈椎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结合钛笼植骨AO钢板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康正阳;王可;刘百峰

    背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标准术式是临床常用颈椎前路减压方法之一.近年来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有学者提出了颈椎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次全切除减压术,其保留了椎体后壁,不仅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还增加了植骨面积,有利于远期融合;同时椎体后壁的保留,可有效防止骨块及植入物误伤脊髓.目的:通过羊颈椎CT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评估行颈椎前路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钛笼植骨AO钢板内固定的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实验用成年羊颈椎标本进行CT平扫,运用有限元软件将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未行手术组).保留椎体后壁组行C4保留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及钛笼植骨、AO钢板内固定术;不保留椎体后壁组进行传统术式,即不保留后壁的椎体次全切除及钛笼植骨加AO钢板内固定术.通过有限元软件测试分析颈椎标本各状态下的应力、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虽然保留后壁组颈椎模型较未行手术组以及不保留后壁组位移略小,术后即刻稳定性较好;但保留后壁组与不保留后壁组位移及应力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②综上,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相比,保留椎体后壁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加钛笼植骨AO钢板内固定具有较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

  • 胸腰段血管瘤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江仁兵;董磊;刘启震;武峻申;白靖平

    背景:关于胸椎段肿瘤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有关有限元分析胸腰段椎体血管瘤骨折风险的研究不多.目的:建立胸腰段椎体血管瘤有限元模型,分析其生物力学分布特点,评估脊椎血管瘤的骨折风险.方法:建立T12-L2椎体的正常椎体、血管瘤椎体(血管瘤占椎体松质骨比例分别为20%,40%,60%,80%)、骨水泥填充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力学分析.分别予以600 N垂直静态压力下正常椎体、血管瘤椎体、骨水泥填充的椎体等效应力分布及特点.结果与结论:①建立了有效的T12-L2椎体有限元模型.在静态压力作用下3组模型L1椎体皮质骨应力传导无明显差异,应力大部均出现在椎弓根基底部、关节突关节及峡部;②在骨皮质完整情况下,椎体血管瘤占椎体松质骨20%-40%时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应力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当比例为60%-80%时,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应力分布有统计学差异;③建立的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可用性;生物力学实验显示,椎体皮质骨完整性、松质骨破坏比例是椎体血管瘤骨折风险关键因素.

  • 不同载荷条件下半月板动态仿真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陈文栋;杨光

    背景:目前临床上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常见,其可导致严重的膝关节损伤.目前,关于半月板生物力学的研究已有报道,但不同载荷条件下半月板动态仿真模拟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目的:应用有限元法仿真模拟并分析不同载荷条件下膝关节半月板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正常成人志愿者膝关节MRI数据建立全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别对模型股骨施加300,400及500 N垂直载荷,动态仿真模拟分析步态下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半月板的应力、位移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在分别载荷300,400及500 N条件下,膝关节正常动态屈曲过程中0°,30°,60°,90°时大应力点均从内侧半月板后角胫骨附着面前缘移动到外侧半月板前角胫骨附着面后缘;大位移点均从接近内侧半月板内缘中点的地方移动到外侧半月板前外上缘;且外侧半月板应力及位移范围大于内侧半月板,同时应力及位移分布范围与载荷的大小及屈曲角度大小成正比;②结果表明,膝关节半月板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的动态仿真模拟半月板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受力及位移分布情况,可为临床中半月板损伤机制的推测提供依据.

  • 有限元分析:椎间盘退变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斌;赵文志;陈秉智

    背景:颈椎的生物力学表现较为复杂,选择合适的生物力学模型和研究方法是探求颈椎损伤的诊断评估机制和治疗预后判断的重要途径.目的:椎间盘退变后颈椎生物力学变化及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①以一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颈椎为研究对象,利用CT扫描成像、CAD造型软件Solid-Works2015、HyperMesh软件、ANSYS11.0软件,建立全颈椎正常有限元模型,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对颈椎的生物力学指标运动范围和椎间盘应力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整个模型共有97705个节点和372896个单元组成,远远超过了以前所建立的模型的单元数与节点数,并建立了韧带、关节囊等组织结构,而且在关节突关节等处采用了面-面接触单元,结构完整,空间结构的测量准确度高;②颈椎间盘退变时颈椎的运动范围及受力与正常颈椎节段相比均增加,并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③椎间盘退变引起椎间盘及运动节段的角度增加,椎体边缘可形成骨赘;椎间盘退变引起颈椎不稳,同时不稳又加重椎间盘退变.

  • 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作者:王琦

    背景:文献报道,张力带钢板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能取得理想效果,但尚缺乏生物力学方面的证据.目的:观察3种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情况.方法:取9具成人防腐骨盆标本,完成正常骨盆检测后制作成不稳定骨盆损伤模型,根据张力带钢板不同固定位置不同分为3组:A组钢板固定在双侧髂后上棘水平,钢板两端与耻骨向平行;B组钢板固定在髂后上棘水平,钢板两端指向前方;C组钢板在髂后上棘下方水平,钢板两端指向前上方.比较3组标本固定治疗效果.将骨盆标本放置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完成材料轴向刚度、扭转刚度测定,分析张力带钢板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和结论:①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骨盆环轴向刚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盆环轴向刚度依次为:A组>C组>B组(均P<0.05);②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扭转刚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水平显著低于B组与C组(P<0.05);③同一标本测量3次获得的垂直方向位移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垂直方向位移水平依次为:B组>C组>A组(均P<0.05).④结论:采用髂后上棘水平,放置钢板,钢板指向前方的固定方式,生物力学性能更佳,可结合骨盆骨折类型优先考虑.

  • X射线透视辅助徒手法与CT三维图像导航下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的对比

    作者:余伟;王蕾;何思峰;郭红斌;刘东升

    背景:临床上颈椎椎弓根导航方法相对较多,均能提高围术期置钉准确率,但是这些导航系统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图像质量不高、操作复杂繁琐、实时性差或导航存在创伤性等,难以达到预期的置钉效果.目的:对比X射线透视辅助徒手法与CT三维图像导航下颈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率.方法: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n=45),徒手组在X射线透视辅助下徒手法置入132枚颈椎椎弓根螺钉,三维导航组在CT三维图像导航下置入12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记录2组置钉时间、出血量;2组术后均行CT平扫,完成三维重建,比较2组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结果与结论:①三维导航组围术期置钉优良率95.3%显著高于徒手组88.6%(P<0.05);②三维导航组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组(P<0.05),置钉出血量显著多于徒手组(P<0.05),导航匹配时间及辐射量小于徒手组(P<0.05);③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维导航组术后3,6个月JOA评分均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④三维导航组并发症发生率7%低于徒手组16%(P<0.05);⑤结果提示,与X射线透视辅助徒手法置钉相比,CT三维图像导航能提高颈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提高手术安全和精确性.但是CT三维图像导航置钉方法操作相对繁琐,耗费时间较长,造成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置钉方法.

  • CT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体位下股骨侧弓对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

    作者:吴伟;郭万首;李传东;刘朝晖;张启栋;程立明

    背景:下肢力线的测量结果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不同体位下股骨侧弓角可影响下肢力线的测量.目的:通过CT扫描数据重建下肢骨骼模型,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测量该模型在不同的旋转角度下的股骨侧弓角及股骨外翻角等数值,并探讨股骨侧弓对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规律.方法:纳入进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20例,Mimics 13.0软件对各病例CT扫描数据重建出该肢体骨骼的三维立体模型,确认其标准正位股骨侧弓角,分为4组:股骨侧弓角>2°组,股骨侧弓角大于0°,<2°组,股骨侧弓角>-2°小于0°组,股骨侧弓角<-2°组,每组5例.利用软件功能使其沿下肢纵轴以2°步幅精确旋转出自内旋20°至外旋20°的21个图像,由所得图像测量不同体位下的股骨侧弓角及股骨外翻角,以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下肢伴有旋转的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股骨侧弓角的变化规律显示,下肢内旋使股骨侧弓角呈减小趋势,下肢外旋使股骨侧弓角加大趋势;②股骨外翻角随肢体外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随肢体内旋有逐渐减小的趋势;③各组不同体位下的股骨侧弓与股骨外翻角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④结果显示:采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肢骨骼模型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可见,股骨侧弓角测量结果会随肢体旋转发生变化,且会对股骨外翻角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侧弓程度越大,由此产生的影响越大,所以拍摄下肢正位全长X射线片时应采用标准正位为投照体位,尤其对于股骨侧弓较大的病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