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预防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分子作用靶点的相关研究与进展

    作者:张玲;李青;夏作理;李大伟

    目的:综合分析2型糖尿病新药研究的分子靶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pringer1990-01/2005-02和Pubmed 2000-01/2005-08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文献,检索词"diabetes,drug,target",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针对性强、影响因子较大、近几年发表的论文.资料提炼: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9篇,其中15篇符合要求,排除34篇.排除的文章中6篇是关于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基础研究,其余为2型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方面的文献.资料综合:综合文献资料发现,以往研制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或者因缺乏明确的分子靶点,或者因对疾病本身的病理反应不清楚,因而存在各种弊端.有关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分子靶点为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展示了光明的前景,涉及的药物包括经典受体的小分子调节剂、酶作用靶点、蛋白质制剂和反义寡核苷酸等.结论:根据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特异的病理反应机制作为筛选药物的分子基础是未来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的主攻方向.

  • 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表达

    作者:付胜奇;毛兴爱

    目的:综合分析白细胞介素6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4-01/2006-03有关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表达、作用及意义的文献,检索词"Interleukin-6,Isc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nterleukin-6,Ischemia Strock",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22篇相关文献,其中23篇文章符合要求.资料综合: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既有促炎作用又有抗炎作用,脑缺血后白细胞介素6高水平表达出现于脑组织、脑脊液和外周血清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结论:白细胞介素6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病灶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预测指标.

  • 建立胫骨癌痛模型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许少健;刘金文;项红兵

    目的:骨癌痛动物模型已有报道,但还没有可接受的与人类骨癌痛相一致的模型.综述胫骨癌痛模型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治疗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6-03相关胫骨、癌痛和治疗的文献,检索词"tibial,cancer pain,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6-01/2006-05文献,检索词为"胫骨癌痛",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胫骨、癌痛和治疗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胫骨和癌痛.②癌痛和治疗.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篇关于胫骨、癌痛和治疗的文献,纳入30篇关于胫骨和癌痛,癌痛和治疗的文献.资料综合:①目前认为,胫骨癌痛动物模型的疼痛表现与临床上所见的骨转移症状相似,可视为转移性骨癌痛模型.②恶性肿瘤骨损害的特征性变化是溶骨性骨吸收和恶性肿瘤疼痛本身,随骨质破坏的加剧,疼痛逐渐增强,移动或轻触可以引发急性痛,在到达极度痛之前,常因运动、负重或自发地间断发生突破痛,其发生的程度和频率与骨质破坏和溶骨活性成正相关.③目前从胫骨癌痛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阿片类药、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抗惊厥药物加巴喷丁、环氧化酶2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阻断剂.结论:利用动物胫骨癌痛模型来研究人类骨癌痛是可行的,但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从胫骨癌痛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有许多药物可供选择,这展示了药物治疗骨癌痛的应用前景.

  • 肾移植患者自测健康评价

    作者:张庆;叶俊生;陶惠琴;刘俊;许军

    目的:评估肾移植患者健康状况,并与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者进行比较,同时对接受两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肾移植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方法:①选择2005-06/1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移植科门诊就诊的肾移植患者300例.皆因终末期肾脏疾病进行肾移植,且移植后肾功能稳定.纳入同期本院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皆因终末期肾脏疾病,进行透析治疗,且稳定透析半年以上.纳入同期南方医科大学进行健康体检的教职员工100名.上述纳入对象均自愿接受量表评估.②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估纳入对象健康状况.该量表包括个体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子量表,3个评定子量表分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总分的理论高值分别为170,150,120,440分;理论小值均为0.分数越高,表明自测健康状况越好.③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计量资料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分别发给肾移植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健康者300和100及100份,收回填写完完整、准确的量表分别为228,61,89份,其中接受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治疗的肾移植患者分别为141和87例.①肾移植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人间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健康人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高(343.74±45.60)分,其次是肾移植患者(323.26±51.95)分,得分低的为血液透析患者(264.00±61.18)分.肾移植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3个方面、9个维度及量表总分明显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0.01).肾移植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中日常生活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角色活动和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得分接近于健康人,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支持上得分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0.01).②环孢素、他克莫司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他克莫司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中心理健康子量表的正向情绪、认知功能维度和社会健康子量表的社会支持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环孢素治疗者(t=2.024~2.899,P<0.05~0.01),在生理健康子量表的3个维度上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肾移植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患者,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较健康人差.②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对肾移植患者生理健康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服用他克莫司肾移植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状况更好些.

  • 全膝置换术后的持续性冷冻疗法

    作者:张俊;蒋壵

    进行全膝置换手术的患者与日俱增,术后肿胀和疼痛仍未很好的解决.冷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降低细胞代谢、血流速度、炎症反应、水肿、疼痛、痉挛、皮肤肌肉关节内的温度、渗透性、神经传导速度.因此,全膝置换手术后进行冷冻疗法具有广阔的前景.冷冻疗法包括冰袋、化学冰袋、可充气式臂带装置(包含冰水和具有压迫性)、制冷器和套袖连接的循环装置.运用冷冻疗法的时间从创伤后立即到伤后1~3 d,持续时间和频率各异.其中持续性冷冻疗法(制冷器和套袖连接的循环装置)可以较好地减轻肿胀,减少出血量及止痛药的用量,同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持续性冷冻疗法的皮肤温度应控制在10~15 ℃,根据敷料的厚薄适当调整机器温度.

  • 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治疗特大面积烧伤

    作者:张明珠;齐长春;轩冬青;李克林;刘晓岩;周淑艳;谢宇曦;董运凤;周桂芬

    探讨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治疗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可行性,选择2000-01/2006-05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29例,平均烧伤面积(86.26±3.79)%,Ⅲ度烧伤面积(52.69±9.11)%.诊断依据:根据1970年全国烧伤会议确定的标准,热烧伤系指单纯由热力所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性损伤,如热水、火焰、蒸汽、钢(铁)水等所致损伤.每例患者均取两层皮片:首先于头部取含表皮的自体刃厚头皮,约0.5%体表面积,厚0.10~0.25 mm,作为正常自体微粒头皮移植组;再于同一部位取面积、厚度均相同的缺表皮第二层头皮,作为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组.两组皮片分别放入不同的剪皮杯内制备微粒皮浆,涂抹于新鲜异种猪皮的组织面,然后移植于较为对称、烧伤面积基本相等的两处Ⅲ度切痂创面上,扩张比例为1:10~1:15,抗菌药物纱布包扎.术后第2,3,4,5周末观察异体皮脱落处露出创面的愈合情况,两组创面愈合率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提高,相同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9~0.12,P均>0.05).表明缺表皮第二层自体微粒头皮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方法,缓解了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的困难.

  • AO实心髓内钉与Orthifix股骨逆行钉植入术后患者1年随访股骨并胫骨骨折膝关节功能

    作者:王韬;罗从风;杨星光;沈继;顾新丰

    选择2001-01/2003-1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股骨中下段骨折合并胫骨中上段骨折住院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分为微创组(n=31)和对照组(n=17).微创组31例均采用闭合复位股骨及胫骨交锁髓内钉植入固定的手术治疗,必要时辅以有限切开技术.植入的材料为AO实心髓内钉,瑞士马特士公司,为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9例股骨髁上骨折需暴露膝关节,复位后按常规行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和胫骨髓内钉交锁植入固定.植入材料为Orthifix的股骨逆行钉,为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并随访8~20个月,运用Harri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微创组出血量、输血量、切口长度均小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97%,53%,P<0.05),仅1例患者出现胫骨延迟愈合.随访结果显示,髓内钉植入对骨折的固定稳定牢靠,特别是采取闭合复位的微创手术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较小,膝关节功能损伤小.

  • 皮瓣移植术后早期介入高压氧治疗效果

    作者:邓炳海;申晓红;李爱民;肖平田

    选择2002-02/2004-06解放军第88医院高压氧科住院及门诊的带蒂肌皮瓣移植术后患者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2~43岁,平均年龄21岁,对所有受试者均告知治疗方法并征得本人同意.氧气加压舱治疗者36例,空气加压舱治疗者12例.投币法随机分为皮瓣移植术后立即做高压氧组(n=25),术后10 h做高压氧组(n=16),术后2 d做高压氧组(n=7).高压氧治疗:空气加压舱治疗,加压时间和减压时间均为匀速20 mln,稳压60 min,加压吸氧15 min,稳压吸氧60 min(共吸纯氧75 min)稳压压力0.1 MPa.氧气加压舱治疗,加减压均为20 min,稳压60 min,采用连续小流量洗舱,稳压阶段氧体积分数为0.85以上,稳压压力在0.1 MPa.疗效评定标准:优效:高压氧治疗后皮瓣血循环好,色鲜红,饱满有弹性,半月后观察皮瓣全部成活.4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立即高压氧治疗的优效率为92%,术后10 h做高压氧治疗者优效率56%,术后48 h做高压氧治疗者优效率1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加压舱与氧气加压舱比较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高压氧治疗早期介入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能显著提高皮瓣成活率,氧气加压舱与空气加压舱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 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复合骨移植用于瘤样骨病术后治疗

    作者:肖鹏;王义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复合骨移植应用于儿童瘤样骨病术后的佳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3-03/2006-03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瘤样骨病刮除植骨术的患儿40例,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复合移植组和自体移植组,各20例.①复合移植组采用同种异体骨、自体骨和自体骨髓的复合骨移植,同时加入庆大霉素针16万单位、万古霉素针400 mg和地塞米松针5 mg.同种异体骨均来自山西奥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生产的冷冻干燥辐射灭菌骨;自体骨取自患儿髂骨.②自体移植组采用单纯髂骨移植,自体骨取自患儿髂骨,植骨时加入庆大霉素16万单位,不加入地塞米松.③复合移植组患者术中以5 mg地塞米松针剂渗入同种异体骨,术后适当剂量的激素静脉滴注;自体移植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应用激素.④术后引流,以24 h引流量少于20 mL为拔管指标.⑤复合移植组患者中应用去甲万古霉素400 mg和庆大霉素16万单位渗入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中.术后两组均常规应用头孢类或青霉类抗菌素等预防感染.⑥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体温、白细胞、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需要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定期随访.结果:40例患儿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复合移植组组患儿体温、白细胞、血沉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自体移植组长[(10.95±2.63,13.85±2.68,25.90±2.53,13.15±3.01)d;(6.95±1.57,8.80±1.96,15.30±2.27,6.40±1.98)d,P<0.01].②术后随访1~3年,两组患者均有大量骨痂形成,但复合移植组患者骨痂形成量明显多于自体移植组.所有病例中均无感染、无延迟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结论:同种异体骨联合自体骨复合骨移植的植骨融合情况优于自体骨移植.瘤样骨病的病灶较大,需要的同种异体骨量较多,因此机体的反应时间明显延长,术后必须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合理应用激素及抗生素,抵制抗免疫反应及其潜在诱发感染的风险,才能真正发挥复合骨移植在儿童瘤样骨病治疗中的优势,确保植骨融合.

  • 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在非洲黑种人病例中的应用

    作者:吴昊;塚田貞夫

    背景:带真皮下血管网的游离植皮术在亚洲人群中的应用有很多成功经验,该术式是否也适用于黑色人种.目的:分析带真皮下血管网的游离植皮术在黑种人病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尼日尔国马拉迪省医院.对象:选择1998-11/2001-04在非洲尼日尔国马拉迪省医院接受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术的黑种人瘢痕挛缩畸形患者24例,排除新近烧伤或其他外伤的皮肤缺损患者,共49处植皮,年龄9个月~20岁,患者或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方法:采用塚田貞夫的手术方法,在对侧下腹部,平行于腹股沟切取比皮肤缺损范围稍大的全层皮肤,供皮区可直接拉拢缝合.用手术剪将所切取的皮片进行修整,去除多余的脂肪,保留好真皮下血管网及真皮下脂肪2 mm,根据受区的大小形状剪裁,植入受区后对边缝合.术后采用打包敷料7~10 d,10~14 d拆线,其他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术后定时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术后植皮的成活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24例患者,49处植皮除部分植皮区局部坏死以外,植皮的成活率为91.6%,大的植皮范围15 cm×6 cm.植皮区皮肤外观和质地接近正常,无再挛缩畸形,功能满意.结论: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术可以在非洲黑色人群中常规应用.

  • 动物自体滑膜移植术治疗膝关节强直

    作者:李朝华;高卉

    为探讨动物自体滑膜移植术治疗膝关节强直的疗效和安全性.于2003-10/2005-10在咸宁学院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实验中心进行实验.选择60只6~10个月龄黑兔,切除膝关节外侧膝弯处关节滑膜,4周后造成人工膝关节强直动物模型,随机数字法将60只兔分为单纯松解组和滑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两组均采用膝关节强直松解术,后者加自体滑膜移植术.术后第8周末,单纯松解组膝关节活动范围在0°~20°16只,20°~40°10只,40°~60°4只,60°~90°0只,滑膜移植组膝关节活动范围在0°~20°2只,20°~40°8只,40°~60°16只,60°~90°4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显示:单纯松解组第8周末和第12周末膝关节处皮下结缔组织与股四头肌之间未见滑膜组织,只见少许纤维结缔组织;滑膜移植组第8周末移植滑膜组织见少数多核巨细胞局灶性增生,间质水肿,第12周末,移植滑膜组织见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间质细胞增生,有较多泡沫细胞.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退行性变性腰椎病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腰椎前凸角度与膝关节屈曲矫正度的变化

    作者:黄健;吕厚山;白楚杰;姜军;关振鹏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退行性变性腰椎病变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度的测量,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诊治策略.方法:于2002-01/2003-12选择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9例213个膝关节,所有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除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常规拍摄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X摄线片及腰椎MR确诊.根据术前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组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5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40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和功能评分.随访62例患者,分成单膝置换组25例和双膝置换组37例,比较两组间术后膝屈曲矫正度及两组自身手术前后腰椎前凸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6.3个月(6~30个月).①129例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及功能评分:3组间手术前后关节HSS评分和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单膝置换组和双膝置换组术后膝关节屈曲矫正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置换组手术后腰椎前凸度高于手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9.25±2.42)°,(41.19±2.15)°,P<0.05],而单膝置换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术后出现腰椎症状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组术后腰椎症状加重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组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11个月行腰椎管减压术.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退行性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中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成功的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腰椎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不排除因腰椎病变再行腰椎管减压术的可能.

  •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

    作者:林松庆;张发惠;李昌顺;徐皓;张朝春;唐焕章

    目的:分析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方法:选择1998-02/2006-02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运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跟腱部皮肤缺损患者24例,均知情同意.应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皮瓣的大面积为10.0 cm×8.0 cm,小面积为3.5 cm×2.0 cm.皮瓣选择要点:①跟腱内侧皮肤良好者,用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内侧皮瓣.②跟腱或足外侧皮肤良好者,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③跟腱内、外侧皮肤条件均良好者,首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次选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④如合并跟腱、皮肤缺损的病例,用皮瓣移植结合跟腱修复,或选用远端推移腓肠肌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应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行跟腱功能评定:①优:患者无不适,行走正常,提踵有力,肌力无明显异常,小腿围减少≤1 cm,背伸或跖屈角度减少≤5°.②良:有轻度不适,行走稍有不正常,提踵稍无力,肌力较健侧稍弱,小腿围减少≤2 cm,背伸角度减少在5°~10°,或跖屈角度减少在5°~15°.结果:随访3~6个月,全部成活20例,皮瓣外观良好,末再破溃;伤口裂开2例,其中1例换药后伤口愈合,另1例经再次行跟腱修复术后伤口愈合;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另1例肉芽生长后植皮.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结果:优13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就近取材,切取方便,可选择术式多,成功率高,不影响患肢血液循环,是跟腱部皮肤缺损良好的修复方式.

  • 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

    作者:黄建华;吴继彬;杨善华

    目的:观察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选择于2003-01/2006-03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骨科采用改良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治疗的锤状指畸形患者15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开放损伤2例患者于急诊1期予以手术治疗,闭合损伤13例患者在1周内予以手术治疗.①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于末节指骨基底以远4 mm偏背侧的尺桡两边对向钻孔,形成骨隧道,采用修剪合适的异体肌腱穿过骨隧道,在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交叉后分别与伸指肌腱的侧腱束吻合(吻合前选直径1.0 mm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过伸位10°~15°),石膏托外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及拆除石膏进行末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②功能测评:测量手指大伸直位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远指间关节伸直受限角度的总和及手指屈曲位时指端与掌横纹之间的距离.优:伸指0°,屈指指端过掌横纹;良:伸指受限≤-15°,屈指指端达掌横纹.结果:1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术后随访2个月~3年,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伤口甲级愈合,无异物排斥反应.按Dargan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占80%),良2例(占13.3%),优良率达93.3%.1例因远侧指间关节僵硬而屈伸活动功能欠佳.结论:异体肌腱移植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是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及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特征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付志厚;宋若先;孙海宁;徐明

    背景:保留骨骺保肢手术在改善肢体功能、避免术后肢体不等长方面较截肢术有明显的优势,但术后并发症也较截肢手术有明显的增加,主要是感染、移植骨吸收、骨折和内固定松动等.目的:观察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设计:临床定期随访观察.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对象:选择于1999-01/2005-01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骨病科收治的11例骨肉瘤患儿,纳入标准:①经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骨肉瘤.②化疗前在外院未行切开活检、放疗.③化疗前后经MR检查证实骨肉瘤未穿破骺板,侵袭骨骺,即骨肉瘤与骨骺MR分型中的Ⅰ、Ⅱ型[2].④所有病变均位于股骨下端.排除标准:经胸片、CT扫描已有远处转移者.纳入患儿中男5例,女6例.年龄4~11岁,平均(8±2)岁.病程1~6个月,所有患儿监护人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本手术中患儿均按照计划采用MMIA化疗方案用药2疗程,2周后进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以股骨远端骨肉瘤为例,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成功后,患儿平卧手术台,取膝关节前内侧切口,切开骨膜,向近端作骨膜下剥离.用线锯截断股骨,仔细分离后切断股骨后侧的骨膜,钝性分离股后侧的血管神经至腘窝,结扎至肿瘤内的血管.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在股骨后髁处的附着点.依据术前MR在距骺板5 mm处确定股骨远端截骨平面,应用电锯截断股骨,并用无菌玻片作涂片,以细胞学证实无肿瘤细胞存在.髓内针固定股骨,以螺丝钉交叉固定骨骺,骨缺损处以骨水泥充填.逐层关闭,放置引流管1根.以长腿石膏托固定.术后处理: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以引流量<50 mL/d来确定.石膏托固定期间注意指导患儿行下肢功能锻炼.术后12~14 d拆线.术后2周同样给予MMIA方案进行化疗.术后8周拆除外固定,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并扶双拐下地,需要扶拐4个月左右.②对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国内肿瘤坏死率的取材与评定方法进行评定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估.③术后患儿恢复情况分析:观察术后患儿切口血管、神经损伤和愈合情况,对所有患儿随访,通过检查患膝屈曲角度评价患膝功能(以后随访时为评价标准)、双下肢长度、随访期间发生转移等指标评价11例患儿的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后恢复情况,对回植的灭活骨与截骨端、骨骺端间的愈合情况进行了动态影像学观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估.②术后恢复情况(患膝功能、双下肢长度、随访期间发生转移等指标).③回植的灭活骨与截骨端、骨骺端间的愈合情况的动态影像学观察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纳入患儿11例均获得随访.①术前化疗效果的评估:11例患儿中,Ⅳ级7例,Ⅲ级4例.②术后恢复情况:患儿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11例获得随访10~72个月,患膝屈曲≥110°3例,90°~110°3例,60°~90°4例,<60°1例.下肢等长4例,患肢较健侧短<2.0 cm 5例,2.0~3.0 cm 2例.复发1例,转移2例,死亡3例,螺钉松动1例,灭活骨骨折1例.③动态影像学观察结果:未见骨骺处有肿瘤复发.2个月时,6例患儿的灭活骨与骨骺处已基本愈合,灭活骨与骨干截骨处有骨痂形成,4个月时骨痂明显增加,6个月时,灭活骨与骨干截骨端完全愈合.④术后复发情况:随访期内发生螺钉松动1例,由于骨已愈合,将松动的螺钉取出;灭活骨与股骨干截骨处骨折1例,采用切开复位、植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术后4个月复查见骨愈合良好,现已再次手术24个月,双下肢等长,膝关节可屈曲至110°.结论: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和肢体长度的保持.

  •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中的表达

    作者:周光新;施鑫;吴苏稼;赵建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南京军区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实验组,手术移植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兔股骨半髁植入,以金属螺钉固定;对照组将取下的自体股骨半髁原位植入,用与实验组相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②术后4,8,12周取标本行大体标本观察,苏木精-伊红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大段同种异体骨愈合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2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移植骨段大体观察:第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骨段已与宿主完全连接成一整体,外周骨痂已塑形.②两组自体骨与异体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第12周,实验组自体骨与异体骨间见较多成熟骨小梁,自体骨与异体骨连接处髓腔基本融合,于异体骨外侧新形成皮质骨结构.对照组已形成新皮质结构,有大量成熟的骨小梁结构,髓腔基本融合.③骨形态发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4周:实验组皮质骨外周见较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不成熟的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胞浆及其分泌的基质中,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使得间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骨细胞.对照组骨折断端两侧均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第8周:异体皮质骨周围的骨痂中可见阳性表达,新形成的管状结构中呈"镶边"样排列的成骨细胞为阳性表达,其周围尚有一些软骨细胞核阳性表达.对照组与实验组相似,新生血管和新骨生成较实验组为多.第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均较少.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与自体骨相似.骨形态发生蛋白染色在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早期起重要作用,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的形式使得间质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和骨细胞,从而促使新骨形成.②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早期(4周)过程中骨诱导与骨吸收同时存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发生重要作用.

  • 许旺细胞基膜管与骨骼肌基膜管两种桥接体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效果的比较

    作者:南丰;李靖年;董建俐;王鸿飞;东海潮;高延明

    目的:比较许旺细胞基膜管与骨骼肌基膜管两种桥接体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1在大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取3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10只/组.②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动物麻醉后,沿左上肢屈侧切开,取正中神经节段约1.0 cm,经蒸馏水浸泡、液氮冷冻、生理盐水浸润再复温,挤出胞浆和崩解组织,修整成待移植的许旺细胞基膜管.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动物于左上肢三角肌取材后按类似过程制成待移植的骨骼肌基膜管.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鼠尾呈痉挛性扑动,麻醉苏醒后左下肢完全瘫痪标志造模成功.④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将许旺细胞基膜管按走行方向植入脊髓切损处.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同法植入骨骼肌基膜管.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材料移植.观察动物存活情况、一般状态、伤口愈合、后肢溃疡情况及运动功能恢复等情况.⑤术后通过斜板试验观察大鼠左后肢负重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动物行为测试评分(满分7分,左后肢失去负重和行走功能为0分);测定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半薄切片中轴突数目、直径以及石蜡切片中脊神经节细胞数.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术后一般情况:术后3周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左后肢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恢复.术后8周动物全部存活,切口愈合较好.非正常对照组动物均发生胸腰段脊柱轻度侧弯畸形.②术后斜板试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跌落时的木板倾斜度数比较,术后8周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大鼠跌落时的木板倾斜度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2.378,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t=2.421,P<0.05).③术后行为学测试结果:术后8周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行为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t=2.034,P>0.05),明显高于假手术组(t=3.647,P<0.01).④术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可记录到潜伏期为(16.15±1.23)ms、波幅为(30.76±2.61)μV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形.术后6周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但均优于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21.48±2.17),(26.72±1.83)ms;(23.74±2.02),(19.14±1.38)μV;P均<0.05];而假手术组未记录到相应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形.⑤术后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其基膜管与脊髓交界处无明显瘢痕组织形成,移植物中再生轴索较多,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在宿主-移植物交界面头侧的正常脊髓前角内见较多标记神经元,再生轴突直径较粗,髓鞘较厚.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情况与其基本相似,但骨骼肌基膜管与脊髓交界处有少许瘢痕组织形成.⑥术后8周末轴突数目、轴突直径和脊神经节细胞数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许旺细胞基膜管移植组的轴突数目、轴突直径和脊神经节细胞数目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t=2.116,P>0.05),但明显高于骨骼肌基膜管移植组、假手术组(t=2.494,P<0.05;t=3.573,P<0.01).结论:许旺细胞基膜管比骨骼肌基膜管更适宜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桥接体材料.

  • 聚丙烯材料假发移植物的组织相容性及可移植假发的外观效果

    作者:易斌;胡志奇;孙锡金;黄世峰;朱权;周洪军;侯春

    目的:以聚丙烯为基础材料制作假发移植物,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及可移植假发的外观仿真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8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运用聚丙烯材料设计并加工成侧面呈锯齿状锚刺,顶端固定假发的移植物.移植物主干和锚刺均使用医用聚丙烯单丝线(购自上海浦东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制作;发束由单根或多根真人毛发或其他动物毛发组成,根部插在主干端头的埋入孔内,加压融合.取10只新西兰白兔(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每只白兔头皮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技术,植入20根假发移植物,10只白兔头皮共移植200根.将10只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大体观察组和组织学观察组,每组5只.大体观察组主要观察1年内移植物脱落情况并计数;组织学观察组分别于移植后第1周、第2周及其后1年内每个月在无菌条件下,每只兔分次采集包含有1根移植物的头皮组织条,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0只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移植物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移植后1周移植物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微;移植后2周移植物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形成,炎症细胞局部稍有增多,移植物的主干和锚刺间已有胶原纤维长入;移植1个月后,成熟的纤维组织形成包膜于移植物及锚刺周围,无明显炎症反应.移植2个月后至1年,移植物周围组织无明显不良反应.②移植物脱落情况:5只白兔头皮共移植100根移植物.移植后第1周共脱落4根,第2周脱落2根,第3周~第12个月无脱落,总结1年内脱落率为6%,并集中于初2周.结论:以聚丙烯为基础材料的假发移植物可以较稳固地锚定于头皮,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获得较佳仿真效果,是运用毛发修复外科技术治疗秃发的一种新的探索.但移植术后早期要注意保护创面,防止牵拉移植物.

  • 自体肺组织修补胸内食管缺损

    作者:赵俊刚;石文君;韩云;张苏宁

    背景:食管切除术需要行食管替代修补,在常规腹腔脏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食管替代修补物.目的:探寻自体带血运的肺组织瓣修补胸内食管不规则缺损的新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设计:观察性动物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6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4只,体质量12~18 kg,雌雄不限,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室提供(许可证号:SYXK辽2003-0019).方法:14只实验犬麻醉后行右肺中叶游离,结扎切断右肺中叶支气管,不损伤肺动静脉,制成肺组织瓣作为修补物.将实验犬的胸内食管行全层侧壁切除,缺损长4 cm,环1/2~2/3管腔.将肺组织瓣覆盖于食管缺损处,与食管断面相吻合.术后3 d静脉输液维持营养,术后第7天经口进全流食,2周过渡为半流食.观察实验犬能否正常经口进食及其存活情况.术后2,4,6,8,10周各处死2只实验犬,观察食管修补处愈合情况,并行光镜、透射电镜、食管钡餐及内镜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实验犬的存活和进食情况.②实验犬食管修补处的愈合情况.结果:14只实验犬存活11只,其余3只犬于术后1周内死亡.①术后实验犬的存活和进食情况:实验犬11例存活,长存活时间超过170周;存活犬均能正常经口进食.②实验犬食管修补处的愈合情况:术后2周,光镜下见替代物管腔表面有胶原及炎性渗出物,两端近吻合口处见少许上皮形成,为一两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欠规则.术后4~6周,光镜下见替代物管腔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分3~5层.术后8~10周,肉眼观察食管缺损处完全被具有正常外观的食管黏膜所覆盖.光镜示食管替代物的管腔表面可见6~8层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肺组织瓣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肺泡萎陷,肺组织纤维化,可见散在的炎性细胞.透射电镜见食管缺损处肺组织瓣的表面有新生的分层的鳞状上皮细胞.术后8周食管钡餐检查发现钡剂顺利通过食管缺损处.术后10周食管内镜见食管缺损处管腔内完全覆盖着正常外观的食管黏膜.结论:应用自体肺组织瓣修补胸内食管不规则缺损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 异体移植骨在体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森;李钿;林彦龙;刘浩宇;刘锡仪

    目的:观察异体移植骨在体培养的生长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8在广东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用新生纯种SD大白鼠24只,雌雄不拘,12只喂养至2个月龄时处死用于制备异体移植骨,另外12只喂养至2个月龄,于背部皮下植入异体骨.分别于骨植入后第30,60天在12只接受异体移植骨的大鼠中,随机抽取6只,取出移植骨进行相关测量.②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测湿重,用阿基米德原理测体积后沿胫骨粗隆处纵行切成两半,左半用于测量干体积,称量干重;后用WFX-1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定锌、铜、铁、钙、镁、锰等元素含量;右半用于制作切片,在半自动图像分析仪测量干骺端松质骨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分离度.结果:①移植骨组织形态学的观察:骨移植后60 d,移植骨皮质骨形成表面可见成队状排列似上皮细胞样覆盖于新生骨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立方型、柱状和豆点状,有些细胞间有裂隙相连,比移植后30 d骨骺板明显增宽.②移植骨湿重、干重变化:移植骨60 d湿重比30 d增加[(1.717±0.527),(1.084±0.298)g/cm3,t=-2.562,P<0.05],干重增加(1.659±0.339),(0.685±0.058)g/cm3,t=-6.928,P<0.01).③移植骨骨组织计量学的测量结果:60 d较30 d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56.01±5.10)%,(45.78±7.17)%,t=-2.847,P<0.05],骨小梁宽度增加(5.766±0.676),(3.506±1.322)mm,t=-3.747,P<0.01),骨小梁数量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移植骨锌、铜、铁、钙、镁、锰等元素含量:60 d较30 d钙、锌、铁元素含量增加(P<0.01或P<0.05);铜、镁、锰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异体移植骨在体培养生长良好,可通过异体异位骨移植在体培养的方式培养出具备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活体骨组织.②钙、锌、铁等骨矿物元素代谢可能参与了移植骨的生长过程,给接受骨移植者补充必需的骨矿物元素可能有助于移植骨的生长.

  • 小腿内侧远端动脉穿支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张国栋

    背景: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为踝足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成功率高的修复方法,但其旋转轴点高,对远端蒂血管分布特点缺少具体可操作性的描述,临床实际应用起来还较为困难.目的:研究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为合理设计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复合瓣提出解剖学理论.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材料:实验于2004-05/10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研究材料为34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骨科研究所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将34侧经成人下肢标本,以内踝凸出点为标志点,在小腿内侧远段进行显微解剖.主要观察指标:重点观察: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②隐神经-大隐静脉远端的营养血管.③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的血供关系.结果:①小腿内侧远端的动脉穿支有9个来源: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踝上支、腓动脉或胫后动脉骨皮穿支、内踝前动脉内踝支、胫后动脉踝管支、足底内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外侧动脉内踝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内踝支和跗内侧动脉内踝支.②上述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筋膜支、骨膜支、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形成深筋膜上下血管网、浅筋膜、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和骨膜血管网.动脉穿支构成了小腿内侧远端前、中、后3条纵向的吻合筋膜血管丛: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丛,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丛,踝管动脉穿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支的后纵向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明显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是构成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内踝前动脉穿支和以踝管区动脉穿支血管蒂的3种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或复合瓣,旋转轴点在内踝平面,适宜小腿远段、踝足部及其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 前路减压及深低温冷冻异体腓骨移植改善上胸段严重结核性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功能

    作者:胡隽宇;宋跃明;刘立岷;曾建成

    目的:观察前路经胸减压,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腓骨移植对上胸段(顶椎位于T2-6)陈旧性结核所致的严重后凸畸形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1/2005-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陈旧性结核所致上胸段严重后凸畸形(后凸角>60°)合并不全截瘫的手术患者7例,3例患者在15岁以下,患者或其家属都理解并同意手术方案.均行前路(旋肩胛切口)经胸减压,深低温冷冻异体腓骨支撑植骨融合+/-后路自体骨植骨融合手术以治疗严重后凸畸形,手术均不矫正后凸,准备植骨床后,稍撑开融合节段的上下固定椎约5 mm,前方放置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腓骨条(华西医院骨库提供,来源是捐献尸体和因外伤截除的肢体.异体腓骨经过常规脱脂、脱细胞、浸泡消毒和深低温冷冻后已极大地降低了其免疫原性),后方放肋骨条做支撑植骨,并将剩余自体骨剪成小条填充在植骨空隙间.术后需石膏(支具)辅助外固定8~10个月.记录评估手术的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以及手术前和随访期末时脊髓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A~E:全瘫~基本正常或无瘫痪)、背部疼痛情况(0~3:无~严重)和活动能力(1~4:卧床~无需辅助).结果:7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平均随访3.4年(1.5~5年).①所有患者的植骨均获融合,有1例患者术后复查时发现植入的异体腓骨轻度移位,未见植骨块骨折,术后后凸畸形无加重.②无术后脊髓功能恶化者,有2例Frankel C级恢复至E级,2例C级恢复至D级,以上4例中3例为青少年,且均无需辅助即能行走;其余3例成人术前后Frankel分级无变化.所有患者的背痛均缓解.结论:冷冻异体腓骨可有效用于治疗陈旧性结核所致的上胸段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前路减压和融合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尤其有利于青少年患者脊髓功能恢复.

  • 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供骨的转归

    作者:谢昀;陈振光;林建华;许卫红;郑晓晖

    目的:观察免疫调控下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供骨的转归趋势.方法:实验于2002-12/2004-03在武汉大学医学院显微外科研究所完成.日本大耳兔雄性21只为供体,雌性42只为受体.受体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21只.①对不同性别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吻合血管同种异体大段股骨干移植.②实验动物分为使用环孢素A(口饲25 mg,1 /d,3周)的实验组及未使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对照组.③术后1,4,9个月进行X射线和组织学检查,并对移植骨进行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果:42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X射线表现:实验组在术后不同时期的X射线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模式;对照组表现为移植骨密度增高,被大量骨痂包绕.②两组免术后的组织学表现:实验组术后不同时期表现为典型的骨折愈合模式,9个月后髓腔由骨髓组织充填,皮质内外缘平整,哈弗斯管已恢复其正常大小,骨陷窝内存在骨细胞,皮质外周由纤维组织包绕;对照组表现为排斥反应的炎症细胞浸润,髓腔内骨髓坏死、纤维组织形成,骨陷窝内骨细胞缺失,移植骨被受体形成的编织骨包绕.③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结果:Sry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显栽示移植骨内的雄性DNA比值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实验组术后9个月其比值接近100%,而对照组术后9个月其比值只达到11.8%.结论:吻合血管的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免疫调控下,移植骨与受体能达到早期愈合,且移植骨能较快地被受体所替代.

  • 参附提取物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KATP通道的影响

    作者:牟崇明;陈玉培;季道如;但伶;龚文婷;王莉莎

    背景:KATP通道调节细胞对组织缺血、缺氧的反应,介导并参与细胞或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实验证实参附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此保护效应是否与KATP通道有关,目前尚无资料报告(维普、万方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2005-10以前).目的:观察参附提取物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其与KATP通道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材料:清洁级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40~320 g.参附提取物:商品名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1002;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方法:实验于2004-04/12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实验室完成.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只大鼠完全随机分组分为4组,各6只.①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 mL/kg;②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 mL/kg;③参附提取物组:结扎前15 min静脉注射参附提取物8 mL/kg;④参附提取物+格列本脲组:结扎前15 min静脉注射格列本脲0.33 mg/kg和参附提取物8 mL/kg.从心尖抽血6 mL,取左心室前壁分成3块,分别做匀浆、电镜和免疫组化检测.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表达、血浆中cTnI含量,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丙二醛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细胞介素6表达、血浆中cTnI含量及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缺血再灌注各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假手术组降低,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组丙二醛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参附提取物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丙二醛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降低(P<0.01);参附提取物组和参附提取物+格列本脲组上述指标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参附提取物+格列本脲组cTnI显著升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参附提取物组cTnI显著降低(P<0.01);参附提取物组和参附提取物+格列本脲组无显著差异.③假手术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轻度肿胀;缺血再灌注组核溶解,线粒体明显肿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参附提取物组心肌细胞肌丝灶性溶解,线粒体肿胀,核膜完整;参附提取物+格列本脲组线粒体明显肿胀,肌丝灶性溶解,肌浆网轻度扩张,异染色边集.结论:格列本脲抑制大鼠心肌组织的KATP通道,但未消除参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KATP通道在参附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 胰岛素在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万福;贾赤宇;王耘川;吕根法;朱雄翔;汤朝武;胡大海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严重烧伤所致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实验于2006-01/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烧伤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①烫伤+胰岛素组:水浴锅94℃,20 s,制备30%总体表面积全层皮肤烫伤模型,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L/kg,并皮下注射胰岛素3 U/kg.②烫伤组:造模和腹腔注射同烫伤+胰岛素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③假烫组:用室温水浴模拟烫伤过程,伤后不给予补液.烫伤24 h后,收集动脉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测定蛋白含量,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测定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同时电镜观察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36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肺病理变化:烫伤+胰岛素组肺脏渗出和水肿较烫伤组明显减轻.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的质量浓度:烫伤组和烫伤+胰岛素组高于假烫组[(702.9±169.5),(486.5±149.2),(240.5±140.7)mg/L,P<0.05],烫伤+胰岛素组低于烫伤组(P<0.05).③肺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烫伤+胰岛素组低于烫伤组[(36.01±8.17),(59.51±12.50)nkat/g,P<0.05],与假烫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④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烫伤组和烫伤+胰岛素组低于假烫组[(2.27±018),(2.63±0.19),(2.81±0.21)mkat/L,P<0.01,0.05],烫伤+胰岛素组高于烫伤组(P<0.01).⑤电镜下可见烫伤+胰岛素组内皮细胞损伤较烫伤组轻.结论:严重烧伤早期外源性胰岛素干预后可减轻急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肺脏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胰岛素的内皮细胞保护效应有关.

  •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转染对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方;施毅;辛晓峰;刘玉秀;钱桂生;罗向东;宋勇;李子玲

    目的:分析过量表达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在调控肺泡巨噬细胞表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3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呼吸病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10只,雌雄不拘.采用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真核表达质粒pCMV-rGR转染体外培养肺泡巨噬细胞,将肺泡巨噬细胞分为转染组与非转染组,其中转染组细胞在质粒转染24 h后用于实验,各组对以下时相点进行观察:正常对照(加等量生理盐水)、脂多糖+地塞米松作用4,8和12 h,脂多糖与地塞米松作用浓度分别为100 μg/L,1×10-5 mol/L,于不同时相点收集细胞.②转染24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蛋白表达变化.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浊定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③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SNK检验.结果:①质粒转染肺泡巨噬细胞后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转染组细胞总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明显高于非转染组(3.75±0.25,1.21±0.16,P<0.01),转染组细胞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与非转染组相近(1.15±0.12,1.09±0.11,P>0.05).②脂多糖和地塞米松作用后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脂多糖和地塞米松作用后4,8,12 h转染组细胞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分别为4.02±0.09,2.13±0.08,1.22±0.15,非转染组细胞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量分别为4.08±0.13,2.09±0.11,1.19±0.17,两组细胞核蛋白中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趋势一致,均于4 h达到峰值,8 h显著降低,12 h达到低,两组同时相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③脂多糖和地塞米松作用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表达变化:转染组脂多糖和地塞米松作用后4,8,12 h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分别为(32.16±3.99),(56.82±8.43),(73.34±9.97)ng/L,非转染细胞分别为(34.28±4.25),(59.82±9.65),(71.41±8.35)ng/L;转染组脂多糖和地塞米松作用后4,8,12 h细胞上清中自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分别为(67.57±18.37),(83.17±8.55),(97.55±8.27)ng/L,非转染分别为(62.23±15.64),(85.72±9.37),(99.07±9.25)ng/L.两组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加,均于12 h均达到峰值,同时相点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通过体外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转染可以有效地在肺泡巨噬细胞中过量表达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并且定位于胞质内.②地塞米松作用后,肺泡巨噬细胞核内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明显增加,但随后又出现表达下调现象.③体外基因转染后胞质中过量表达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不能发生核移位,所检测的均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④通过基因转染而过量表达的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受体,不能发挥正常的抑炎生物学活性.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的变化

    作者:于婕;毛节明;王广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方法:选择于2005-12/2006-04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6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介入术后再狭窄1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测定所有观察对象的血脂水平: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于入院后即刻(距发病2~12 h)采肘静脉血.②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组于入院后即刻(发病24 h内)取血.③正常对照组于清晨空腹采血.采血后离心,分离血浆,-70 ℃冻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集中测定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各组观察对象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介入术后再狭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分别为(166.7±46.5,149.4±54.9,119.7±25.0,89.2±26.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介入术后再狭窄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1.27,P<0.01),并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介入术后再狭窄组(F=3.45,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浆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病过程中发挥潜在的作用.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相关性

    作者:张玉玲;周淑娴;雷娟;王景峰

    目的:观察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关系.方法:纳入2004-12/2005-06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规体检者297例,排除有明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者;既往曾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心电图有明确心肌缺血或运动试验阳性者;有明确肝、肾功能障碍、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者.应用PCR方法扩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设计调查表调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按下述标准定义:①原发性高血压按《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定义和诊断.②糖尿病诊断符合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全球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③血脂异常定义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6.0 mmol/L或/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6 mmol/L;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 mmol/L;或/和三酰甘油≥2.2 mmol/L.④吸烟指目前吸烟每天大于10支和既往吸烟戒断不足2年者.⑤肥胖指体质量指数≥24 kg/m2者.观察整体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各基因型之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的关系.结果:纳入血样29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整体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各基因型之间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③在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男性体检者,DD基因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显著高于ID基因型与Ⅱ基因型[(40.3±3.2),(33.9±2.1),(32.6±4.9)AU/mL,P<0.01].在无危险因素的女性体检者,DD基因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虽高于ID基因型与Ⅱ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1.3),(34.1±4.4),(33.7±3.6)AU/mL,P>0.01].结论: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相关;在排除传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的增高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在影响纤溶平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穆长征;王远征;王晓梅;陶仕英

    目的:观察传统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10在锦州医学院试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取雄性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新鲜配置的20 g/L链脲佐菌素溶液6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取造模成功(空腹血糖≥13.9 mmol/L)大鼠50只单纯随机分为糖尿病组10只,胰岛素组和二甲双胍组各20只,另取10只尾静脉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的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②成模后第4天起,糖尿病组隔天皮下注射鱼精蛋白胰岛素1~2 U/次维持存活,胰岛素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4~6 U/次,每天两三次),二甲双胍组灌胃二甲双胍20~30 mg/(kg·d),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胰岛素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控制在6.4 mmol/L以下.③治疗12周后,大鼠断头处死,采血测血糖和血浆胰岛素,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常规制作电镜切片,JEOL1200EX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空腹血糖水平:胰岛素组和二甲双胍组显著低于糖尿病组[(7.84±3.6),(8.16±3.13),(14.00±4.00)mmol/L,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5.76±0.84)mmol/L,P>0.05].②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二甲双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11.01±4.21),(9.48±3.56)mU/L,P>0.05],但低于胰岛素组和糖尿病组[(33.86±14.73),(23.39±13.85)mU/L,P<0.05].③心肌超微结构: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纤维内肌节紊乱,肌原纤维变性,线粒体增多,常有肿胀变性.经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二甲双胍能抑制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病变,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醛固酮合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作者:胡晓军;涂远超;陈苏;王夜明;彭慧;李峰;余浩

    目的:分析醛固酮合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4-10/2005-12于湖北省新华医院高血压专科就诊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g例,女29例,年龄30~60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①应用PCR-RELP技术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分析.②通过M-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大流速以及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大流速.③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左室肥厚,左室肥厚的标准:左室质量指数>134 g/m2(男性)>110 g/m2(女性).④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状况、血脂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型为自变量,分别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质量为应变量进行分析.⑤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血压状况、血脂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以及醛固酮合酶基因型为自变量,以左室肥厚发生与否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6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36例为TT基因型,28例为CT基因型,CC基因型仅为4例.为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将其与CT基因型合并为1组,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分为TT基因型组和CT+CC基因型组.②CT+CC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分别为(50.2±3.2)mm,(220.8±34.4)g,(123.4±21.5)g/m2,高于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48.1±3.2)mm,(197.4±35.5)g,(107.2±15.9)g/m2,t=2.73,2.74,3.54,P<0.01],CT+CC基因型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大流速/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大流速值低于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0.85±0.20,0.98±0.20,t=2.75,P<0.01).③在68例高血压患者中,共有23例发生左室肥厚,其中8例为TT基因型、15例为CT+CC基因型.④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60,P=0.03).CYP11B2基因型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β=0.290,P=0.007)及左室质量(β=0.294,P=0.006)呈显著性相关.⑤CT+CC基因型是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OR值=5.11,P=0.02).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结构及功能,CT+CC基因型是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 家犬气管插管纯氧通气7 h后肺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袁莉;王世端;刘美霞

    目的:观察家犬气管插管后连续纯氧通气7 h肺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实验于1999-07/2000-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健康杂种犬20只,随机数字法分为纯氧机械通气组(吸入氧浓度=100%,n=10)及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吸入氧浓度=34%,n=10).氯胺酮肌肉注射行基础麻醉,开放静脉通路,应用喉镜经口气管内插管,插管后芬太尼、潘库溴铵静脉注射,然后接BIRD 8400STi呼吸机机械控制呼吸,纯氧机械通气组设定吸入氧浓度100%,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设定吸入氧浓度34%.预设4个参数:潮气量10~15 mL/kg,呼吸频率15~16次/min,吸呼比为1∶2,气道峰压<2.5 kPa.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后经股动脉切开插管测量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气管插管期间平均每小时追加芬太尼2.0~3.0 μg/kg、潘库溴铵0.1~0.15 mg/kg,并酌情给予地西泮4~6 mg/kg维持麻醉.实验过程中静脉持续输注生理盐水100 mL/h,以补充犬血容量.分别于气管插管后1,3,5及7 h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用Ohmeda5250 RGM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吸入氧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及呼吸道蜂压.呼吸机机械控制呼吸7 h后,均取右肺下叶两三块1 mm3肺组织块,用戊二醛固定,做超薄切片,枸橼酸铅染色,在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两组犬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道峰压及心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电镜观察到,纯氧机械通气组50%标本线粒体肿胀、排列紊乱,基质变浅,出现透明区,双层膜变薄,少数线粒体嵴断裂或消失,有空泡样改变;40%标本可观察到Ⅰ型肺上皮细胞有吞饮增强、破坏,Ⅱ型肺泡上皮的微绒毛减少;40%标本内皮细胞吞饮增强;60%标本肺泡隔间质水肿;50%标本多形核白细胞血管内聚集或游出血管外现象;1只(10%)还观察到Ⅱ型肺泡上皮板层小体排空.而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90%线粒体双层膜较完整,基质致密呈细颗粒状,Ⅱ型肺泡上皮的微绒毛正常;10%标本可观察到Ⅰ型肺上皮细胞有吞饮增强、破坏及内皮细胞吞饮增强;20%标本肺泡隔间质水肿;未见到多形核白细胞血管内聚集或游出血管外现象及Ⅱ型肺泡上皮板层小体排空.纯氧机械通气组观察到的肺超微结构的肺损伤重于34%氧浓度机械通气组.结论:纯氧通气7 h后观察到的肺超微结构损伤较多,吸入氧浓度34%则相对较少,建议长时间气管插管通气时,宜降低吸入氧浓度,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氧毒性肺损伤.

    关键词:
  • 构建适合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移植的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

    作者:苏俊;廖彩仙;周杰;唐浩;张守华;张春兴

    目的:建立适合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移植的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移植骨髓衍生肝干细胞对酒精性肝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进一步探讨的价值.方法:实验于2006-02/06在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取Balb/c雌性小鼠100只,SPF级,5~6周龄,体质量15~18 g,随机区组法分为造模组92只,对照组8只.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组于灌胃的第4,8,12,16周末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眼球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以100 g/L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血标本用于测定生化及肝纤维化指标.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的第16周末处死,处理同造模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纳入Balb/c雌性小鼠100只,实验中造模组共23只小鼠死亡,多为急性和亚急性死亡.对照组全部成活.①灌胃初期,造模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等现象,实验开始4周后上述症状减轻,对照组小鼠则食欲正常,无嗜睡现象.②在实验刚开始1周时小鼠体质量(15.67±0.98)g,与实验开始时(16.38±0.58)g相比呈明显负增长(P<0.05).第4,8,12,16周称质量时,造模组小鼠体质量[(16.17±0.91),(17.23±1.39),(18.27±0.85),(19.31±0.95)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1±0.57),(19.52±0.85),(20.56±0.86),(21.41±0.95)g],(P<0.05).③对照组小鼠肝脏表面光滑细润、色红等.造模组小鼠肝脏色泽较正常肝脏暗淡,表面充血,肝脏呈增大趋势.造模组小鼠的肝重比(肝脏湿重/小鼠体质量×100%)均大于对照组.④造模组4周时可见轻度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12周时酒精性肝炎改变加重并出现了纤维组织增生,16周时肝纤维化已明显形成.⑤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氨酶、三酰甘油均呈升高的趋势:造模第8周后,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和三酰甘油的水平均逐步增高,尤其以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升高明显.⑥小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造模第8周后血清中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的水平均逐步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酒精灌胃法可成功建立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的移植提供了前期的实验研究.

  • 肝损伤Balb-c小鼠用于细胞移植治疗的有效亚致死放疗剂量

    作者:陈曦;丰岩清;王莹;石铸;黄东锋;黄劭敏;梁秀龄

    目的:探索肝损伤Balb-c小鼠适合的亚致死性放疗剂量,为细胞移植治疗用于肝病动物模型提供预处理方案.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实验室和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供体鼠为48只雄性Balb-c小鼠,受体鼠为24只雌性Balb-c小鼠.24只雌性受体鼠以2-乙酰氨基芴法建立肝损伤模型,根据γ射线照射剂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γ射线8 Gy,7 Gy,6 Gy和5 Gy照射组,每组6只.放疗后当天接受带有CM-Dil荧光标记的供体雄性小鼠骨髓干细胞移植,每只受体小鼠移植骨髓干细胞1.0×107个.移植后追踪12周,观察受体鼠的一般情况及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检测干细胞示踪剂CM-Dil(积分吸光度值)和供体雄性Sry基因(Sry与β-actin扩增产物积分吸光度比值)在受体鼠肝脏中的表达,以明确供体细胞在受体鼠肝脏存活情况.结果:放疗后γ射线8 Gy照射组小鼠在放疗后4~10 d内全部死亡,γ射线7 Gy照射组死亡4只,共14只小鼠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受体鼠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情况比较:γ射线7 Gy照射组移植后第1周时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明显,4周后完全消失;γ射线5,6 Gy照射组移植物抗宿主病症状轻微,持续3周消失.②各组受体小鼠肝脏中的CM-Dil分布情况比较:γ射线5,6,7 Gy照射组CM-Dil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2.86±0.72,2.65±0.55,2.53±0.4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受体小鼠肝脏中雄性Sry基因的表达情况比较:γ射线7,6和5 Gy照射组Sry与β-actin扩增产物积分吸光度比值分别为0.194±0.015,0.213±0.031,0.208±0.027,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鉴于外周血细胞被供体细胞取代量随着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的理论,肝损伤Balb-c小鼠模型用于细胞移植研究的适合亚致死性放疗剂量是6 Gy.

  • 帕金森病大鼠移植神经元存活与白藜芦醇浓度的量效作用

    作者:郑鸿燕;曾水林;李涛

    目的:观察经白藜芦醇培养的胚鼠腹侧中脑组织移植至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纹状体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同时探讨白藜芦醇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1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实验室完成.①用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单侧损毁SD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②实验分为白藜芦醇培养组和对照组.白藜芦醇培养组又分为3个亚组:20,40,60 mg/L组,每组各9只,分别将胚鼠腹侧中脑组织预置于20,40,60 mg/L白藜芦醇培养液中;对照组9只,将腹侧中脑组织预置于DMEM营养液中.③预置12 h后移植至大鼠左侧纹状体尾壳核头部.④于移植后5,10,15 d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移植神经元凋亡和存活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脑纹状体组织观察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和对照组纹状体移植针道和针道周围都可见大量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细胞计数显示白藜芦醇培养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多(P<0.01);白藜芦醇培养组中,40 mg/L白藜芦醇组中的存活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量较20 mg/L组和60 mg/L组多([5 d:(4 804.77±427.37)比(3 069.89±148.95),(3 038.20±118.95)个/200倍视野;10 d:(4 608.97±274.64)比(2 850.83±48.06),(2 875.92±210.54)个/200倍视野;15 d:(4 217.42±325.93)比(2 623.39±350.68),(2 568.39±49.67)个/200倍视野;P<0.01].②脑纹状体组织观察原位末端标记法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较对照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减少;白藜芦醇培养组中,40 mg/L白藜芦醇组中的凋亡细胞数量少于其他两组(P<0.01).③脑纹状体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白藜芦醇培养组较对照组移植神经元凋亡率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促移植神经元存活作用,作用效果与培养液中自藜芦醇含量有关.

  •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

    作者:高斌;李劲松;贺克武;巢惠民;胡永胜;徐圣德;季亚莉

    背景: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放疗手段,随着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和CT、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的逐步完善,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得到进一步应用.目的:评价CT导向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操作方法、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技术特征.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对象:选择2004-01/2005-03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不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1例,共26个病灶,其中原发性病灶9个,转移性病灶17个.方法: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恶性肿瘤病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125I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 MBq/粒,病灶中心选择较大活度的粒子,病灶边缘及重要器官附近选择较小活度的粒子,较大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5 cm,较小活度的粒子间距为1.0 cm.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及植入粒子后病灶大小变化.结果:①21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粒子在病灶内的分布与植入前计划基本一致.2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②每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5~40粒(平均14粒).1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术后随诊复查CT,18个病灶明显缩小,4个病灶内出现坏死组织,4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③11例14个病灶随访5~7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明显小于植入前(1.84 cm比3.41 om,t=5.723 7,P<0.001);10例12个病灶随访8~10个月,植入后平均病灶大小也明显小于植入前(1.96 cm比3.43 cm,t=5.577 8,P<0.002).结论:CT导向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谢金敏;潘明新;张会迎;孔凡东;姚坤厚;王琼;高毅

    目的:建立标准化程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研究所完成.选用健康中国版纳小型猪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供、受体各18只,施行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18例.在非体外静脉转流的条件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严格控制动物无肝期时间,应用套管法吻合胆总管,另外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使无肝期的血压维持在满意水平.监测动物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及动物存活期;术中监测动物的血液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变化;猪死后当天行尸体解剖明确死亡原因.结果:成功建立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18只,均纳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实验动物无术中死亡,术后当天死亡1只,死亡原因为急性肺水肿;术后第2天死亡1只,死亡原因为胆总管吻合口胆瘘.术后7 d存活率为88.9%.②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分别为(179.61±14.27)min,(27.28±3.43)min,(422.22±66.91)mL及(444.44±51.13)mL.③与无肝前期相比,实验动物无肝期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值及碱剩余明显下降(P<0.05~0.01),心率及血清钾水平显著升高(P<0.01);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恢复,经药物调整后血清钾水平下降,pH值逐渐恢复.结论:非转流条件下的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的理想动物模型.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敏;吴义超;张炜;顾民;殷长军;张炜;吕强;徐东亮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肾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2在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实验室完成.以封闭群成年近交系Wistar雄性大鼠为供者,SD雄性大鼠为受者,供、受体各35只,体质量250~300 g.建立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模型,术后将接受肾移植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环孢素A+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①术后7 d,4周分别采血,检测血肌酐,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移植肾作病理.比较光镜下BANFF评分.②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骨桥蛋白表达并借助图像分析软件比较骨桥蛋白阳性小管百分比.③用印迹杂交法测定各组鼠肾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④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行大鼠肾移植60次,其中预实验25次,受鼠死亡10只;正式实验35次,受鼠死亡5只,余下的大鼠均存活30 d以上,存活率85.7%(30/35).存活的30只大鼠列入3个观察组.①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肾功能显著好于环孢素A组(P<0.05).②光镜下各组大鼠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但阿托伐他汀组间质炎细胞浸润和小管炎程度较环孢素A组轻.③免疫组化显示正常肾组织只在Henle袢表达极少量的骨桥蛋白,环孢素A治疗4周后,可见皮质集合管骨桥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骨桥蛋白表达明显较轻,阿托伐他汀降低骨桥蛋白表达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④印迹杂交法测定移植肾内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且与阿托伐他汀剂量呈正相关.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移植肾骨桥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肾移植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可能有助于减轻移植肾间质炎症和移植肾血管病变,降低环孢素肾毒性,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

  • 小鼠胚胎后肾移植的胚龄选择

    作者:臧东钰;李晓明;郭敏

    目的:观察小鼠不同胚龄的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分析小鼠胚胎后肾移植的胚龄选择、血管起源.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锦州医学院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完成.实验选用普通级昆明系小白鼠24只,同笼饲养.以观察到阴道栓脱落的早时间计为胚龄0 d,以观察到仔鼠出生的早时间计为生后0 d.以随机数字表法取胚龄13,14,16 d的胎鼠及生后1 d的仔鼠,即胚龄13 d组、胚龄14 d组、胚龄16 d组、生后1 d组,每组8只.受体动物选择普通级体质量20 g~25 g的成年健康雄性小白鼠32只.对胚龄13 d的小鼠胚胎离体后肾4只进行组织培养,观察10 d后肾小体的发育情况.选择胚龄13,14,16 d及生后1 d的小鼠后肾植入同种远交系成年宿主大网膜内10 d后,采用光镜及电镜技术观察后肾脏各部(特别是肾小体)的发育情况.结果:各组进行实验的后肾及宿主小白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胚龄13 d的小鼠肾脏中无成熟的肾小体,此胚龄的离体后肾经组织培养和移植后均可以生长和分化,产生成熟的肾小体.②胚龄14,16 d及生后1 d的小鼠肾脏中,已出现了成熟肾小体,后肾移植后则出现了排斥反应,间质水肿、出血区及淋巴细胞浸润,肾小体萎缩,甚至完全被纤维组织所取代;且排斥反应强弱与胚龄有关,胚龄越大,排斥反应越强.③培养前的后肾结构与移植前胚龄13d小鼠胚胎的后肾结构相同;培养10 d后,可见出现了发育中各个阶段肾小体,电镜下可见血管球结构完整.结论:在供体后肾肾小体出现之前移植,其排斥反应轻微,生长发育良好,表明血管球形成之前是移植的佳时间.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相关指标动态评估的意义

    作者:马穗红;龚渭冰;谢明臣

    目的:通过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肾移植患者肾形态结构和相关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变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5-04/2006-04在南方医院超声诊断科就诊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15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评价和术后监测,重点观察肾移植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肾的形态,测量长径、宽径、厚径,并测量肾皮质厚度和锥体大小.随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移植肾髂动脉、吻合口处肾动脉、肾门处肾动脉、段动脉的血流充盈情况,接着用高频探头检测大叶间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的血管树结构.后用脉冲式多普勒采集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等.结果:152例肾移植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64例,占肾移植患者的42.11%,部分受检者同时合并两项或多项并发症.①急性排斥反应23例,发病率15.14%,移植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均大于0.75,其中大于0.85的患者共12例.②吻合口处肾动脉狭窄14例,发病率9.22%,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增高,均收缩期峰值流速>180 cm/s,其中收缩期峰值流速>300 cm/s的患者5例,占35.71%,14例病例中合并急性排斥者6例,占42.86%.③肾盂积水25例,发病率16.45%,移植肾大小为(208.52±42.43)cm3;肾周积液20例,发病率13.1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前、术后肾内血流灌注情况,以各项血流指标进行临床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盐水灌胃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张玲霞;张沥;陶梅;王春梅;杨骥远;宋瑛;江梅;曹广周

    目的:观察盐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后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长期咸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7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动物中心及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电子显微镜中心完成.选择7周龄健康、性成熟的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正常喂养组24只、灌胃对照组20只和盐水组20只.用盐水灌胃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正常喂养组为正常喂养,饮凉白开水;灌胃对照组在正常喂养的基础上以25 ℃白开水灌胃,2.5 mL/次,1次/d;盐水组在正常喂养的基础上以25 ℃ 150 g/L盐水灌胃,2.5 mL/次,1次/d.实验开始,先处死4只正常喂养组大鼠,并留取胃大体标本作为对照.以后各组分别于4,8,12,24,32周各抽取4只处死,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纳入动物6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光镜见正常喂养组和灌胃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表面光滑,无糜烂,固有层无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无水肿,肌层无炎细胞浸润.盐水灌胃后第24周,大鼠胃黏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黏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束状增生插入黏膜固有层中.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黏膜宽度变窄.②扫描电镜见正常喂养组和灌胃对照组大鼠胃黏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胃小凹(胃腺开口)壁衬有圆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体积基本一致,有短而稀的微绒毛.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黏液.盐水组大鼠在24周时胃黏膜表面扁平,腺细胞表面粗糙,腺腔间黏膜变宽,腺腔增大;并见局限性黏膜剥脱;到32周时,见胃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腺腔直径增大、细胞表面破溃,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糜烂面并见纤维性渗出.③透射电镜透见正常喂养组和灌胃对照组胃黏膜腺体饱满,腺腔完整,与周围连接紧密,腺细胞形态饱满,分泌颗粒丰富.盐水组24周,腺体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包绕腺体.腺细胞萎缩,胞质内细胞器减少,滑面内质网扩张,部分腺细胞代偿性增生,胞质内可见大量的线粒体,但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盐水组32周,腺体萎缩更加明显,并可见少量细胞的核膜扩张,胞核常染色质减少,异染色质增多,靠近核膜,出现早期凋亡现象.结论:盐水灌胃可引起胃黏膜组织细胞损害,长期过咸刺激可损伤胃黏膜诱发黏膜萎缩.

  • 山东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者SLC22A12基因的多态性

    作者:王波;王延刚;闫胜利;李长贵

    目的:观察山东沿海地区人群SLC22A12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该实验于2005-11/2006-04收集病历于2006-05/07完成实验室部分.纳入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或青岛市社区高尿酸血症患者138例为高尿酸血症组,同时选取青岛市区健康者117人健康对照组.两次来访,初访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用药情况、身高、体质量、腰围、腹围、体质量指数、血压以及家族史.再访时隔夜空腹12 h抽血测血尿酸、血糖、血脂、肝酶等,分析两组生化指标的差异.所有标本采用PCR、DNA序列分析、病历对照等方法对138例高尿酸血症者和117例健康对照者基因进行分析. 结果:高尿酸血症组患者138例,健康对照组117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健康对照组和高尿酸血症组一般情况比较,年龄、血肌酐、空腹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腰臀围比、血压、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健康对照组CC+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频率与高尿酸血症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77.8%,97.1%;22.2%,2.9%;P<0.001).③健康对照组CC+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相对应的血尿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71±33.5),(301±37.8)mmol/L,P<0.01].高尿酸血症组CC+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相对应的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71.2),(459±80.1)mmol/L,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和正常人hURAT1基因同样存在多个突变位点,基因的多态性与血清尿酸水平有关.SLC22A12基因C258T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有关.

  • 建立并优化胃溃疡复发大鼠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作者:申定珠;李家邦;蒋荣鑫;凌江红;叶川;叶仁群;郭全;张宗棨

    目的:建立并优化白细胞介素1β致大鼠乙酸性胃溃疡复发模型大鼠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选用成年SD大鼠60只,雌雄不拘.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30只.采用乙酸复制胃溃疡动物模型及白细胞介素1β复制胃溃疡复发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施予相同的饮食方案.②两组大鼠于复发模型建立成功后24 h禁食,48 h后处死,收集胃组织,在组织样品离体后立即以冰盐水冲洗以去除组织液和血细胞,并于30 min内入液氮速冻,采用化学和高速机械法进行胃组织裂解.采用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专门针对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蛋白质抽提方法设计的2DQuant Kit定量试剂盒,从而实现准确的蛋白质定量.为了尽量可能多分离蛋白质,选择pH值范围(pH 3~10)的固相线性24 cm干胶条和125 g/L的均匀SDS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初始电压为2.5 W/胶电泳30 min,然后以17 W/胶恒功率电泳,直至溴酚蓝指示线到达凝胶底边处停止电泳.结果:以固相pH梯度-IPG胶条(pH 3~10)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以SDS均一胶(12.5%)的垂直电泳为第二向,成功地得到了两组大鼠胃组织斑点分布均匀、数目较多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论:通过对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的建立及技术的优化,获得了适合于研究胃溃疡复发蛋白质组差异表达.

  • 人精子染色体结构畸变与苯妥英钠的影响

    作者:蒙华庆

    背景:当各级生殖细胞DNA受到损伤而发生突变时,均可能通过受精卵遗传给后代,苯妥英钠作为传统抗癫痫药物,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其对体细胞具有诱变效应,而是否对生殖细胞也具有诱变作用,并通过受精卵遗传给后代,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检测苯妥英钠对人精子染色体的诱变效应.设计:以离体人精子染色体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材料:苯妥英钠购自Sigma公司,人精液标本取自近半年内未接触过理化诱变因子的健康成年男性.鼠卵取自6~8周龄的雌金黄地鼠,用含0.3%人血清白蛋白的BWW液培养基洗涤精卵和受精,在含3.5%血清白蛋白的BWW液培养基中使精子获能,受精后培养基用含10%地鼠血清的卵培养基.方法:将精子洗涤、离心、获能后,制作成5 mL精子悬液,平均分置于5支离心管中,一支加入终浓度为40 mg/L的平阳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一支不加任何试剂作为空白对照,其余3支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 mg/L、20 mg/L、40 mg/L的苯妥英钠.按常规方法制作无透明带的地鼠卵后,平均分为5等份,分别与上述5组精液混合,使地鼠卵受精,并用受精的地鼠卵制备人精子染色体.采用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简称畸精率)和断裂数2个指标,应用人精子染色体离体测试系统检测不同浓度苯妥英钠对人精子染色体的诱变作用,并与平阳霉素40 mg/L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染色体精子染色体结构畸变情况,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数.结果:①染色体结构畸变:不同浓度苯妥英钠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显示染色体断裂和单体断裂、断片、相互易位、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等多种精子染色体结构畸变,尤以苯妥英钠40 mg/L组和平阳霉素40 mg/L组更为显著.②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染色体断裂数:不同浓度苯妥英钠组和平阳霉素40 mg/L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精子率和断裂数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其中苯妥英钠40 mg/L组和平阳霉素40 mg/L组差异有显著和高度显著性(P<0.005,P<0.05~0.01).结论:苯妥英钠对人精子染色体有诱变作用.

  • 减压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术后足弓形态及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估

    作者:周许辉;张咏;严望军;贾连顺;袁文

    目的:评估减压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疗效和前足感觉及运动功能的康复.方法:于1996-05/2003-04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17例,利用whiteside测压装置进行前足部筋膜间隙内压监测,间隙内压>3.99 kPa,均经前足背侧入路进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恢复足的纵弓及横弓.固定48 h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主、被动地活动前足各关节及短波红外线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前两年每3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17例患者均随访3.5以上.术后6个月随访时评估疗效,足外形正常,活动范围正常,负重行走无不适,X射线片显示正常11例;足活动轻度受限,不影响行走、工作,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X射线片显示跗跖关节移位<2 mm 4例;行走或站立过久时前足部有轻度疼痛4例,其中3例前足增宽,足弓较健侧减小,2例两点辨别觉、痛觉略减退.无一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结论:减压是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案,减压后应及时进行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并辅以短波红外线治疗,能有效地恢复前足感觉、运动功能.

  • 脂多糖诱导骨关节炎滑膜细胞表达一氧化氮与氨基胍的抑制效应

    作者:刘传芳;江建明;梁鹏展;孙炜

    目的:观察氨基胍对脂多糖诱导骨关节炎滑膜细胞表达一氧化氮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炎性因子与一氧化氮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3/2006-7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进行.①6例骨关节炎滑膜,体外培养滑膜细胞.②将细胞浓度为1×108 L-1,培养3~5代的滑膜细胞,以0.5 mL/孔的量,加入至24孔板中,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0,1,10,100 mg/L脂多糖,及20 mg/L脂多糖分别加0,0.1,1,10 mmol/L氨基胍,继续培养48 h后,收集培养液上清液.测量不同浓度脂多糖诱导下培养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变化和同一浓度脂多糖+不同浓度氨基胍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变化.结果:①未加入脂多糖组培养上清液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极低,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随加入脂多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滑膜细胞在20 mg/L脂多糖诱导下,0,0.1,1,10 mmol/L氨基胍组一氧化氮表达的量逐渐减少,组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炎症因子脂多糖的作用下,滑膜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明显增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可以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有助于阻断炎性因子与一氧化氮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 缺血预适应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要瑞莉;张连元;董淑云;门秀丽;杨全会;张一兵;王保强;孙树勋

    背景:肢体缺血再灌注作为应激原而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黏膜的损伤,了解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以及短暂多次肢体缺血在胃黏膜损伤发生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1/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的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8只.缺血再灌注组:按Rosenthal方法复制模型,乙醚浅麻醉下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 h后松解,恢复血流灌注4 h后自腹主动脉放血处死.缺血预适应组:如上法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 min,然后恢复血流灌注5 min,反复4次,其后操作同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操作同缺血再灌注组,但松弛结扎双后肢,不阻断血流.方法:取各组胃黏膜制作切片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按Guth标准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于650 nm波长比色,计算胃结合黏液量,同时测定胃黏膜血流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血浆和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胃黏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胃黏膜损伤指数、胃结合黏液量、胃黏膜血流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血浆和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胃黏膜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5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胃黏膜损伤严重,光镜下可见黏膜腺体水肿、充血,糜烂、解体,在黏膜基底部及黏膜下层可见炎细胞浸润,即溃疡形成.缺血预适应组胃黏膜较完整,损伤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电镜下缺血再灌注组胃壁细胞、主细胞细胞器结构不完整,遭到破坏.同样缺血预适应组各类细胞损伤轻于缺血再灌注组[损伤指数分别为18.00±10.71,34.00±15.01,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适应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及胃结合黏液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2±0.56),(10.84±2.56),(25.52±2.97)mL/(kg·h);(2.01±0.91),(2.79±0.73),(3.99±0.87)mg;(7.68±1.95),(9.74±1.04),(11.98±1.98)mg/g;(3.83±1.18),(5.42±0.47),(5.76±1.21)mg/g,P<0.05,0.01].缺血预适应组胃黏膜血流量及胃结合黏液量、胃黏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③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适应组血浆与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5.6),(270.0±11.3),(210.0±7.4)μmol/L;(9.34±0.67),(11.34±1.00),(7.50±0.67)μkat/g,P<0.01],缺血预适应组血浆与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胃黏膜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又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作为应激原可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缺血预适应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黏膜损伤.

  • 硬膜外超前镇痛对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血儿茶酚胺影响的特征

    作者:侯立仁;贺永进;杨双梅

    目的:观察超前硬膜外镇痛对全髋置换手术患者血儿茶酚胺的影响,评价其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4-06/2005-05经新乡医学院一附院骨外科检查确诊拟行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超前镇痛组硬膜外导管输入0.2%罗哌卡因5 mL/h,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采用硬膜外麻醉,术毕开始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药物为0.2%罗哌卡因5 mL/h.记录局麻药用量、按压次数.采用100 mm视觉模拟积分法,记录放置硬膜外导管前、到手术室后、术毕、术后1,2,3,6,9,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索、肾上腺素、多巴胺.结果:所有病例手术中麻醉效果完善,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两组术前的罗哌卡因用量差异显著[(140.37±38.20),0 mg,P<0.01];与硬膜外穿刺前及对照组进手术室后比较,超前镇痛组进手术室后的视觉模拟评分降低显著[(32.15±9.51),(31.13±11.28),(96.26±4.86)分,P<0.01].②对照组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按压次数明显多于超前镇痛组[(38.36±12.30),(24.48±9.50)次,P<0.01];两组术后罗哌卡因用量差异显著[(288.13±38.20),(384.61±67.44)mg,P<0.01].③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含量在术毕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24 h超前镇痛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局麻药毒副作用.结论:超前硬膜外镇痛能有效抑制术后儿茶酚胺的增高反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

  • 氟尼辛葡甲铵的解热镇痛效应

    作者:陈大健;胡屹屹;冯秀娟;余祖功;江善祥

    目的:通过小白鼠醋酸扭体法、家兔蛋白胨致热法观察氟尼辛葡甲铵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南京农业大学药理及毒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①小鼠扭体实验:取清洁级KM小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双氯芬酸钠16.25 mg/kg组、安乃近32.5 mg/kg组、氟尼辛葡甲铵10,5,2.5,1.25,0.625 mg/kg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除双氯芬酸钠采取口服外,其余各组分别肌肉注射相应剂量的药品,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 min后立即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2%的冰醋酸溶液0.2 mL/只,观察记录15 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②蛋白胨致热实验:健康家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 mL/kg)、氟尼辛葡甲铵1,2,4 mg/kg组、安乃近0.2 g/kg组和氨基比林0.2 g/kg组.实验前测定各组兔子的直肠体温.在家兔大腿肌肉注射40%蛋白胨,剂量为2 mL/kg,然后按上述分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后8 h内每小时各测体温1次.结果:80只小鼠和36只家兔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安乃近32.5 mg/kg组、氟尼辛葡甲铵10,5,2.5,1.25 mg/kg组和双氯芬酸钠16.25 mg/kg组对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反应有显著的镇痛作用[(4.3±4.1),(10.4±5.7),(0.0±0.0),(0.9±1.9),(1.8±2.4),(3.2±4.2),(3.6±3.9)次/15 min;P<0.05,P<0.01].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氟尼辛葡甲铵高、中剂量组及安乃近0.2 g/kg组、氨基比林0.2 g/kg组对由蛋白胨引起的家兔发热,在给药后4~8 h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 0.05),氟尼辛葡甲铵高、中剂量和安乃近0.2 g/kg组在给药后6~8 h作用极显著(P<0.01).氟尼辛葡甲铵高剂量组在给药后5~7 h显著强于安乃近0.2 g/kg组(P<0.05),与氨基比林0.2 g/kg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氟尼辛葡甲铵中剂量组作用稍逊于安乃近0.2 g/kg组,差异不显著.氟尼辛葡甲铵低剂量组与氨基比林0.2 g/kg组相当.结论:氟尼辛葡甲铵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

  • 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超微结构形态学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

    作者:李春辉;潘理会;朴东明;尹正日;许文燮

    背景:肝纤维化的发展伴随诸多的形态学和机能学的改变,二甲基亚硝胺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病变类似于人类肝纤维化病变.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形态学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延边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实验室.材料:选用80只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清洁级,体质量175~200 g,由延边大学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试剂:二甲基亚硝胺美国Sigma公司产品,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Dako公司产品,天狼猩红(Sirius red)为Aldrich chem公司产品,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检测试剂盒为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兔抗鼠的一抗为Dako,Denmak生物公司的产品.仪器:日本产JEM-1200EX透射电镜;日本产酶联免疫检测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开发的CMT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象分析系统.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延边大学医学院完成.摸球法随机将大鼠分成2组.模型组(n=40):给予腹腔注射10 g/L二甲基亚硝胺(10μL/kg),1周连续注药3 d(1次/d),持续4周;对照组(n=40):在同一时间段内注射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实验开始7,14,21,28 d处死大鼠,处死前左心室取血,血清样品被冷冻在-70℃的低温冰箱中备实验用,处死后取其肝组织用于光镜和电镜的样品制备.①用ELISA法测定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动态变化.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化学的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组织形态学变化及对肝纤维化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为0~4级,0级:没有肝纤维化;1级:汇管区有纤维化;2级:汇管区与汇管区之间形成纤维间隔;3级:肝小叶中出现纤维间隔,并且肝的正常结构出现病理改变;4级:形成肝硬化),同时计算胶原纤维的面密度.③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观察肝星状细胞的转化情况及分布特点.④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的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②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肝纤维化的分级情况及胶原纤维的面密度.③肝星状细胞的转化情况及分布特点.④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结果:纳入80只大鼠,实验组34只造模成功,与对照组4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第7天至28天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第28天增加程度大.②模型组汇管区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后第7天出现出血坏死,第14天仍可在汇管区观察到出血、坏死,并且还可见较薄的纤维间隔,第21和28天可见较厚的纤维间隔;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后第7,14,21,28天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其中第28天增加的幅度大;对照组大鼠纤维化病理分级与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显著(P<0.01),模型组大鼠的第7天较第14,28天组有明显差异(P<0.01).③a-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有阳性细胞出现,并且在这一阶段在电镜下观察到正处在"转化的肝星状细胞";模型组第21和28天,在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④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707,0.675,0.662,P<0.01).结论: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在不同时间段内形态学与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呈动态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胶原纤维面密度的百分比与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呈正相关.

  • 阿托伐他汀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胮38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明;张超;彭红霞;欧三桃;刘斌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变化,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阿托伐他汀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免疫研究室内完成.清洁级SD大鼠45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阿乐组),每组15只.模型组与阿乐组大鼠均行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假手术组仅游离输尿管但不结扎.阿乐组于术前3 d开始阿托伐他汀10 mg/(kg·d)(混悬于1 mL生理盐水中)灌胃,其余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第5,10,15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5只大鼠,取左肾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的表达.结果:SD大鼠4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细胞增多,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皱缩,纤维化明显,随时间进展而加重;阿乐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②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中仅有少量转化生长因子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术后5,10,15 d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小管间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量为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且随时间进展,表达量不断增加;阿乐组均较同期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③实验大鼠肾小管间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呈正相关(r=0.436,0.432,P<0.01);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1).结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可能参与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活性而达到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的.

  • 早产儿1 122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的分析

    作者:刘敬;常立文;高峰;秦桂莲;王琪;陈妍华

    背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大样本凋.查资料可为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的分析提供支持性数据.目的:认识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设计:调查分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对象:选择2002-01/2005-08在北京妇产医院和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于生后1周内作头颅超声检查的早产儿1 122例,男594例,女528例,胎龄26.3~36.8周,出生时体质量(850~4 500)g.方法:1 122例早产儿于生后1周内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并记录相关围产因素.使用仪器为New Philips 5500型和GE Healthcare Logiq 400型超声诊断仪(分别由荷兰Philip公司和美国GE公司生产).主要观察指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结果:纳入早产儿1 12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其中619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55.2%);重度出血占出血总数的17.8%.小胎龄、低体质量、机械通气、低血糖、高碳酸血症、高乳酸血症、酸中毒、缺氧、血液凝固机制异常等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小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结论:早产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并定期随访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 应用国产神经节苷脂改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时间及效果:多地区、多中心6 344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许秀珍;田芳镇;蒲道学;陈雪莲

    目的:观察口服国产神经节苷脂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及效果.方法:于2001-01/2005-01通过脑病防治健康教育计划小组选取帕金森患者,包括黑龙江、河北、山东、河南、北京、江苏、甘肃、青海、贵州、福建、湖南、山西、湖北、四川、重庆、江西、上海、云南等地区共6 344例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有关帕金森病的诊断及分类标准,纳入口服神经节苷脂≥10 mg/d,服用1个月以上且知情同意者.患者口服国产神经节苷脂口服液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每支含神经节苷脂(内含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1(占21%)、二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1a(占40%)、二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1b(占16%)、三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1b(占19%))0.25 g/L,每天早上空腹2支,晚上睡前2支或每晚临睡前4支服用.3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患者服用两三个周期,个别病程时间长者服用4个周期以上.服用过程中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帕金森患者在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疗效评估:对患者服用国产神经节苷脂口服液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显效为震颤和肌强直消失,姿势异常消失,渐停止服用多巴胺制剂等药物;好转为上述症状减轻,多巴胺制剂等药物减少使用;无效为上述症状无改善.结果:符合纳入标准者5 93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不同服药时间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服用国产神经节苷脂1~3个月有效者669例,服用4~6个月有效者941例,服用7~12个月有效者1 713例,总有效率为56%.结论:国产神经节苷脂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异常等临床症状,长期服用效果更好.

  • 获得性免疫反应与海人藻酸引起的C57BL/6小鼠海马损伤的关系

    作者:祝威;崔香艳;祝捷

    背景:海人藻酸引起在啮齿类动物的海马损伤是用于研究人类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优质模型.虽然许多研究已证实炎症分子和反应参与并且促进了疾病的进程,但是否获得性免疫反应,尤其是免疫活性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是否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病变尚不清楚.目的:观察B和T细胞亚型在海人藻酸引起的海马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科和神经内科,瑞典卡若林斯卡医学院Huddinge医院神经医学系老年科.材料:实验于2000-06/09在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医学院神经医学系完成.选用20只的雄性C57BL/6小鼠(野生型),同样基因背景的雄性CD4(-/-),CD8(-/-),CD4/CD8(-/-)和Igh-6(-/-)基因敲除C57BL/6小鼠分别为17,19,15,14只,鼠龄5~6周,体质量18~20 g.3只鼠龄和体质量相匹配的C57BL/6小鼠经鼻给水作为对照.试剂和仪器:海人藻酸购自Sigma,USA.双色流式细胞仪和CellQuest购自Becton Dickinson,CA,USA.方法:①所有小鼠经麻醉后,按48 mg/kg剂量将7.69 g/L海人藻酸滴入85只小鼠双侧鼻孔中.3只对照小鼠鼻内滴入等量水.②观察小鼠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分级如下:0~6分,0分:正常;6分:死亡.③给予海人藻酸4.0~5.0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脾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④给药7 d后,麻醉所有小鼠,取脑,固定,包埋.采用尼氏染色方法评估(海马)切片神经元形态,判断神经细胞和神经退行的严重程度.应用半定量系统,即病理评分判断神经细胞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严重程度:0~6分,0分:正常;6分:重度神经元脱失(CA3区有>40%神经元脱失).⑤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临床级别、海马神经病理学改变和脾细胞表面细胞分子表达.结果:小鼠8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级别:所有CD4(-/-)小鼠表现出严重癫痫发作,其临床级别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1).CD4/CD8(-/-)小鼠临床级别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1).而CD8(-/-)and Igh-6(-/-)临床级别与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对照小鼠无临床症状.②海马神经病理变化:CD4/CD8(-/-)小鼠病理变化轻(病理级别低),而Igh-6(-/-)小鼠海马CA3区病理损害较CD8(-/-)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更为严重.③脾细胞亚群变化:CD8(-/-)鼠和野生型鼠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给药前后分别为8.4%,14.2%;18.2%,31.5%);Igh-6(-/-)小鼠CD8+T细胞升高(给药前后分别为2.1%和7.4%);CD4(-/-)鼠B细胞升高(给药前后分别为22.7%,32.8%).结论:获得性免疫反应参与海人藻酸引起的小鼠海马神经元退行性病变,B细胞和T细胞亚型在海人藻酸引起的海马损伤中起到不同作用.

  • 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的应用解剖特点

    作者:李翔;刘丰春

    背景:在乳房整形术中,要避免因神经损伤所致的乳头、乳晕区感觉和运动障碍,需对乳头、乳晕区的神经分布有详细的了解.目的:观察乳头、乳晕区神经走行和分布,为乳房整形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对象:实验于1999-09/2001-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进行.观察8具成年女性尸体(20~40岁)的16例乳房标本;10例成年女性乳癌患者(43~58岁)切除的10例(左、右各5例)乳房新鲜标本(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立体解剖显微镜对16例成年女尸乳房标本进行神经逐层解剖,追踪其在乳腺浅筋膜内的走行和分布.②10例乳房新鲜标本冷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取典型断面,用体视学方法观察不同层面内4个象限中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主要观察指标:①乳头、乳晕区的神经分布.②同一标本的不同断面中神经纤维数目.结果:①分布于乳头、乳晕区的神经来自第3、第4、第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以及穿乳腺组织的深支.②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于左乳4点钟,右乳8点钟位置进入乳头、乳晕区,支配乳头的神经主要来自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③乳头、乳晕外下象限截面内神经纤维数目多于内上、内下和外上象限[(8.06±0.18),(4.63±0.14),(4.43±0.16),(2.13±0.11)条,P<0.01].④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密度呈向心性递增.结论:胸部手术,尤其是乳房整形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第3、4、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特别注意保护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乳头、乳晕区外下象限的神经,以免造成乳头、乳晕区感觉障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