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辛木脂素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观察

    作者:牟翠鸣;陈述;董志超

    目的:观察细辛木脂素(Herba Asari Ligini,HAL)对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为抗排斥药物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自术前1天至术后14天分别给予CsA10mg/kg/d、CsA2.5mg/kg/d、HAL50mg/kg/d、HAL50MG/kg/d+CsA2.5mg/kg/d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结果:单用HAL组的移植心存活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但短于CsA10mg/kg/d组(P<0.01);CsA2.5mg/kg/d组与HAL50mg/kg/d合用组的移植心存活时间与CsA10mg/kg/d组相拟(P>0.05).结论:HAL具有抗排斥作用,但效果低于治疗量(10mg/kg/d)的CsA;HAL与CsA抗急性排斥反应具有协同作用.

  • 一例心脏移植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庄芳;刘风芹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的有效方法. 方法:结合有关文献对1例原位心脏移植病人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病人被隔离一个月,平安转出隔离室,病情稳定,无感染发生.结论:早期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 第三代心脏辅助系统

    作者:闻宜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心脏病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输出量不足而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在澳大利亚,估计有8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而且超过10%患者的预期生命低于1年.一些患者需要心脏移植,但由于心脏捐献者缺乏,从而使这种治疗方法受到限制.

  • 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体会

    作者:郭晓秋;刘振红;朱继巧;李先亮

    目的 探讨迅速稳定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设方法.方法 利用改良的Ono 动物模型,在大鼠腹部行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主动脉弓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供体肺动脉和受体腔静脉吻合.结果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期后,大鼠模型会稳定在95 % 以上,血管吻合时间(25± 5)min,供心缺血时间(38 ± 6)min.每天可以完成一组实验动物模型.结论 坚持训练,注重手术细节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大鼠
  • 世界首例独立运行的人造心脏植入成功

    作者:刘炳如

    美国路易斯维和大学医院首例独立运行的人造心脏植入.这是20年来在人造心脏一个突破性进展,如果试验成功,将可以拯救每年数以千计濒临死亡而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

  • 细辛脂素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对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丽丽;李述峰;张烁;聂宏刚;关振中;杨宝峰

    目的:实验筛选细辛免疫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细辛脂素,探讨其抗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作用及对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提取细辛中的细辛脂素,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供体)和SD大鼠(受体)各64只,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接受心脏移植的SD大鼠分成4组:阳性对照组,不给任何处置;环孢霉素A(CsA)组,术前1 d开始灌服CsA;细辛脂素组,术前1 d开始灌服细辛脂素;混合药物组,术前1 d开始灌服半量CsA和半量细辛脂素.每组各8只,术后第7天处死,另外8只用于观察移植物生存天数.移植心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显微镜观察并进行组织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物局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含量.结果:移植心存活时间,CsA组、细辛脂素组和混合药物组均较阳性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细辛脂素可减轻心肌病理形态学的损伤.CsA组、细辛脂素组和混合药物组移植心局部ICAM-1和VCAM-1含量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细辛脂素可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并减轻病理形态的损伤,与CsA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ICAM-1和VCAM-1在发生排斥反应时表达增加,细辛脂素可抑制二者的表达.

  • 盐酸小檗碱对心脏移植受者环孢素A药代动力学影响

    作者:张振龙;黄雪珊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盐酸小檗碱(黄连素,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对心脏移植受者服用环孢素A(Cyclos porine,CsA)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脏移植长期存活(>1年)受者15例,年龄18~65岁,体重45 ~78 kg,无肝肾功能异常.受者在原有免疫抑制方案基础上服用BBR 0.3 g/d(分3次服用),在加药前1天和加药后第14天的不同时间点各检测全血CsA血药浓度.采血时间点分别为服药前(0 h)和服药后0.25 h,期函数0.5、0.75、1.0、1.5、2.0、3.0、4.0、6.0、8.0、10.0、12.0(h).观察合用BBR前后CsA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生化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血浆总蛋白(TP)、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结果 在合用BBR后吸收相(0~0.75 h)及消除相(3~12 h)CsA全血浓度均较合用前明显增高(P<0.05).合用BBR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o~12 h)平均增加(33.49±20.72)%,达峰时间(tmax)延迟(均P<0.05).合用BBR前后TBIL、ALT、TP、BUN、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BBR与CsA后,可以使CsA的达峰时间(tmax)延迟,半衰期(t1/2)延长,清除率减少,AUC增大,生物利用度增加;减少CsA的服用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柴苓汤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友满;张琦;崔得利;谭长军;刘忠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柴苓汤诱导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增殖以及诱导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以CC57BL/6j(H-2b)小鼠为供体、C3 H/He(H-2k)小鼠为受体建立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和柴苓汤组,每组20只.每天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雷帕霉素(1.5 mg/kg)和柴苓汤(2 g/kg)灌胃,共7天.术后观察3组小鼠移植心脏生存期及心脏形态学改变;术后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分别检测受体脾脏Tregs百分率和Foxp3 m RNA的表达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OR通路分子的mRNA(mTOR、P70s6k)和磷酸化蛋白(p-mTOR、p-P70s6k)的表达水平.结果 柴苓汤组和雷帕霉素组移植心脏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术后第7天,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典型细胞免疫性损伤改变,柴苓汤组和雷帕霉素组少许炎症细胞浸润.柴苓汤组和雷帕霉素组Tregs百分率和Foxp3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柴苓汤组和雷帕霉素组mTOR通路分子的mRNA和磷酸化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P<0.05),柴苓汤组和雷帕霉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苓汤可以通过抑制mTOR通路分子表达来诱导Tregs增殖,从而实现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心肌GrB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佳新;周亚滨;刘影哲;客蕊;孙静

    目的 观察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移植心肌GrB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苏木免疫活性部位抗排斥反应作用机理.方法 以Wistar大鼠为供体,以SD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将手术成功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苏木组、环孢素A(CsA)组,采用RT-PCR法检测GrBmRNA表达.常规方法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结果 (1)病理组织学分级:与模型组(积分31)比较,CsA组(积分14)和苏木组(积分23)均能减轻移植心肌病理损伤(P<0.05,P<0.01).(2)移植心肌组织GrB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1.3000±0.1207)比较,CsA组(0.6700±0.0997)和苏木组(0.7070±0.1215)能明显下调GrB mRNA表达(P<0.01),CsA组与苏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木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减轻移植心脏心肌的病理损伤,能够下调大鼠移植心脏心肌GrB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抗急性排斥反应因素之一.

  •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要点

    作者:毛静远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近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临床治疗策略已从血流动力学改善进入到生物学干预时代,临床治疗方法已由药物干预发展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手术及器械辅助和心脏移植的多元治疗时代,这些进展大大地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 1例心脏移植受者HLA-G5表达动态观察

    作者:肖漓;石炳毅;蔡明;周文强

    目的 研究心脏移植受者外周血HLA-G5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蛋白印迹法检测1例心脏移植受者手术前、后外周血HLA-G5表达.结果 HLA-G5表达在术前和术后1周均无表达,4周后出现表达,并逐渐增高,16周后趋于稳定.结论 HLA-G5阳性表达可能与心脏移植受者的术后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HLA-G5阳性表达可能保护移植物不受损伤,并延缓或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

  • 轴流式血泵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佳;李帆

    轴流式血泵作为一种左心室辅助装置,对于心脏病患者尤其是等待移植的重症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流行的8种轴流式血泵的设计参数、实验结果以及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大鼠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

    作者:陆现硕;孙文宇;吴树明

    大鼠大动脉移植模型所产生的血管壁改变与人类心脏移植出现的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的病理变化极其相似[1].但此模型操作复杂、并发症多,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们采用套管技术(cuff technique)[2]建立此模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 改进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作者:王铭辉;付鉴;宋尔卫;孙培吾

    目的探制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技术的改进.方法采用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侧壁长度相近的切口行端-侧连续吻合的方法进行4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结果应用该方法使供心总缺血时间缩短至30分钟;7天存活率提高到97%.结论新技术的采用降低了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制作的难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小鼠
  • 世界第一例全植入自控型人造心脏代替衰退的心脏 ——为心衰患者植入首颗"完整的心”

    作者:

    2001年7月2日,美国医生为一名心脏病心衰患者植入了世界上第一颗"完整”的人造心脏, 该手术历时7小时,术时术后情况良好,术后第4天再次接受人工呼吸器的治疗,但这与该人工心脏无关,而是由于该病人早先患有的各种疾病.人造心脏发挥正常,目前肝、肺和肾等内脏器官功能有所提高.病人存活期可能比预计的要长.如果不接受手术则多可能只活30天 .接受人工心脏移植的病人50多岁,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衰和多次心脏病发作.1992年接受过一次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这一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在美国路易斯维尔医院实施的.

  • 分子检测的影响:心脏移植患者从新技术、早期监测中获益

    作者:

    对心脏移植患者采用的新技术通过一项简单的血液检测就提示患者器官排斥的风险.这种革命性检测方法出现的消息将在费城举行的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SHLT)年会和科学会议上公布.

  • 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李青;王晓武;胡军;朱晓慧;胡巧侠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4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的49次EMB进行光镜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4例中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其中3例仅有1级排斥反应,3例具有1~3级排斥反应.后3例中有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有一定程度增高,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查结果阳性.结论EMB是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金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检测和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可减少EMB的检查次数.

  • 心脏移植受者再接受肾移植围手术期精神科会诊的个案报告

    作者:叶尘宇;庄亚敏;陈昊;陈华;刘文娟;季建林

    会诊-联络精神医学(consultation-liasion psychiatry,CLP)是精神医学的一个分支,Lipowski 将其定义为在综合医院里提供精神科的临床服务、教学以及进行研究[1].临床服务包括为非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会诊以及进行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教育和互动,其中联络就是强调这种互动[2].CLP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平衡,多数地区仅局限于请精神科会诊,但在近年来,逐渐有CLP医师与其他科室展开合作,针对特殊处理或疾病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3].

  • 巨细胞心肌炎三例的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及其临床治疗

    作者:孙洋;赵红;宋来凤;王清峙;禇雁;黄洁;胡盛寿

    目的 探讨巨细胞心肌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超微结构改变,评价心脏移植及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移植的3例巨细胞心肌炎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心脏离体后立即进行肉眼检查、测量和摄像记录,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形态学表现,并对特异性蛋白进行定位标记及半定量检测,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特点;移植术后心内膜心肌活检评价排斥反应程度.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3岁(34 ~ 47岁),患者自出现临床症状至心脏移植时间为4~9个月,均有严重的心律失常(3/3),其中2例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移植术后均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术后4个月出现急性细胞性排异反应(2R级),治疗后消失.1例术后2周心肌中查见多核巨细胞.巨细胞心肌炎组织学以多核巨细胞肉芽肿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多核巨细胞CD68(+)、CD11b(+)、CD163(-),肉芽肿病灶中的淋巴细胞以CD8+T细胞为主.电镜观察到多核巨细胞为细胞融合形成,并与淋巴细胞及含有分泌颗粒的细胞相黏附.结论 巨细胞心肌炎是一种病因不明、易发猝死的罕见病.组织学呈巨细胞肉芽肿性心肌炎表现.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证实多核巨细胞系多个巨噬细胞融合而成,并参与免疫反应.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本病诊断.心脏移植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代谢基因与细胞损伤的关系

    作者:刘艳霞;顾云;吴永涛;辛毅;罗毅;黄益民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常见于临床溶栓治疗、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等治疗过程.在再灌注损伤学说中,无论是氧自由基学说,还是钙超负荷学说,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病理过程即能量不足,并由此诱发和加剧了细胞结构、代谢和功能异常.

1673 条记录 1/84 页 « 12345678...838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