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活化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晓霞;王建昌;刘丽芳;李忠东;马建伟

    目的 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AP)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聚集率(PAG)、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76例SAP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3种中医证型,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血液黏度仪测定PAG、CD62P、GPⅡb/Ⅲa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3种中医证型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心血瘀阻型GPⅡb/Ⅲa水平高于气虚血瘀型(P<0.05);与气滞血瘀型相比,气虚血瘀型全血黏度水平升高(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5);3种中医证型间CD62P、P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瘀阻型以GPⅡb/Ⅲa升高为主,而气虚血瘀型与气滞血瘀型则分别以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为特征.GPⅡb/Ⅲa、血流动力学可作为SAP微观辨证和疗效评定的参考指标,且对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 阿司匹林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和P选择素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宋达琳;陈效安;康维强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可溶性P-选择素(sPE)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MS患者(MS组)27例,健康组29例.MS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l/d.比较MS组和健康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sPE以及CRP水平,以及MS组应用阿司匹林1个月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MS组血清SOD、GSH水平较健康组显著降低,血清MDA、ox-LDL、CRP和sPE显著升高(P<0.01);应用阿司匹林1个月后,血清CSH水平显著升高,MDA、ox-LDL、CRP和sPE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该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改善MS患者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sPE的改变.

  • P选择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智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统一测定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运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P选择素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组和对照组,脑供血不足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选择素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展判定有重要价值。

  •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E-选择素、P选择素、SICAM-1、SVCAM-1的影响

    作者:阚准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病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E-选择素、P选择素、SICAM-1、SVCAM-1的影响.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44患者,对照组服用冠心病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持续时间也缩短,患者血清E-选择素、P选择素、SICAM-1、SVCAM-1明显下降.结论: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 中医临床路径对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内皮素、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刘培中;刘克锋;陈林榕;谭勇文;杨华伟;孙静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对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P-s)、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客观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临床路径组和非路径组,观察两组患者P-s、ET-1、hs-CRP等客观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临床路径P-s、ET-1、hs-CRP的水平显著下降,与非路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实施冠心病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在减少冠心病患者炎性反应、稳定斑块、防止冠脉痉挛等方面较非路径组更有优势.

  • 肠炎清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傅永锦;张小牧;连大卫;吕俊华;梁基智;潘竞锵

    目的:探讨肠炎清对免疫复合法诱致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和P选择素的影响研究.方法:SD大鼠6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52只);模型组应用免疫复合法(注射抗原乳化剂+ TNBS/乙醇)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再喂养3周后,随机从造模组中抽取4只处死,检查结肠病变情况,确定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随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肠炎清低、高剂量组(10,40 g·kg-1),柳氮磺吡啶(SASP,0.1g·kg-1)组和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每周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解剖观察并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光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做组织病理变化评分(HS);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结肠组织中sIgA的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的DAI,CMDI,结肠HS评分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明显上升(P<0.01);结肠组织中的sIgA含量显著下降,而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肠炎清治疗4周后大鼠的DAI,CMDI,结肠HS评分和MPO值均能显著下降(P<0.01);结肠组织中sIgA的浓度升高,同时减少了P选择素表达(P<0.01).结论:肠炎清对免疫复合法诱致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升结肠组织内sIgA浓度和降低P选择素的表达有关.

  • 银杏叶滴丸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高源;高鸿

    目的:探讨银杏叶滴丸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9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滴丸,5粒/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有心绞痛发作者,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心血瘀阻证评分及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优于对照组的82.99% (P <0.05);观察组心血瘀阻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的80.85% (P <0.05);观察组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叶滴丸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P选择素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

  • 脑安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武;舒晓春;王雪晴;刘汉伟;麦卫华;寇丽;罗世坚;韩蓉蓉

    目的:探讨中药脑安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对急性脑梗塞血小板活化标记物 P 选择素(CD62P)及 PAC-1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安胶囊及阿司匹林治疗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但二者在治疗后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脑安胶囊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预防及治疗的常规辅助药物.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相关研究

    作者:但刚;江忠勇;刘媛;胡莉娜;谢静;熊杰;应军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及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膜GPⅡb/Ⅲa的变化.探讨活化血小板在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52名为正常对照组,ACS患者89例,按其病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46例.检测两组对象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膜GPⅡb/Ⅲa表达率等活化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A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膜GPⅡb/Ⅲa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CS患者中,AMI组与UA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选择素、膜GPⅡb/Ⅲa表达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随着ACS患者病情加重,血小板活化水平明显升高,聚集功能明显增强,血小板功能异常改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

  • 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在冠心病及急性心梗的意义

    作者:梁智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在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冠心病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P选择素、hs-CRP、血小板水平,运用q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梗患者P选择素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梗患者hs-CRP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选择素的变化是血小板活化较特异的指标,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判定有重要价值,优于hs-CRP,联合检测hs-CRP更能反映冠心病的发展趋势.

  • 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丽萍;秦永文;郑兴;吴弘;丁继军;赵仙先;陈少萍

    探讨黏附分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分析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并经ELISA法检测患者循环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结果sICAM-1、sVCAM-1和P-selectin在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明显增高,与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P-selectin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38.76±6.74)μg/L)]明显增高,与对照组[(19.54±1.72)μg/L]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ICAM-1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r=0.271,P<0.05);sVCAM-1与年龄和胆固醇呈正相关(r=0.284,P<0.05;r=0.369,P<0.01).提示循环血中黏附分子水平可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炎症反应状态.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左斌;赵赟霄;杨剑峰;何杨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的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水平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TP患者6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通过流式免疫微球(FCIA)方法检测血浆中血小板5种糖蛋白(GPⅨ、GP Ⅰb、GPⅢa、GPⅡb及P选择素)的自身抗体,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2(sB7-H2)和B7-H3(sB7-H3)水平,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TP患者血浆中5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自身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ITP患者血浆sB7-H2水平升高(P<0.05),sB7-H3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sB7-H3与血小板P-选择素自身抗体呈负相关(r=-0.46,P<0.05),并且sB7-H2和sB7-H3水平在P-选择素自身抗体阳性的ITP患者中降低(P <0.05);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sB7-H2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3907,P<0.01).结论: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sB7-H2升高,sB7-H3水平与P选择素自身抗体有关,提示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P-选择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

    作者:王晓明;李源;黄晨;张荣怀;郭海涛;陈浩;王海昌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s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79例ACS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CMV-IgM、HCMV-IgG、sP-选择素和TNF-α的水平.结果(1)在ACS、SA及正常对照组中,血清HCMV-IgM、IgG的阳性率分别为30.4%(24/79)、10.0%(3/30)和6.7%(2/30);86.1%(68/79)、80.0%(24/30)和53.3%(16/30).HCMV-IgM的阳性率在ACS组中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HCMV-IgG的阳性率在ACS和SA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与SA组和对照组相比,ACS组中血清sP-选择素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 520.0±112.7)和(1 481.0±109.1)pg/ml比(6 437.3±666.9)pg/ml,(27.3±13.7)pg/ml和(28.1±11.3)pg/ml比(56.2±18.4)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ACS中急性心肌梗塞(AMI)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相比,sP-选择素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S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CS组中HCMV-IgM阳性患者血清中sP-选择素和TNF-α水平较HCMV-IgM阴性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慢性HCMV感染可能与冠脉内皮损伤继发的粥样硬化形成有关,HCMV的急性感染与sP-选择素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增加密切相关,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的发生有关.

  •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对脓毒症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隆望;赵光举;连洁;洪广亮;支绍册;李萌芳;卢中秋;邱俏檬

    目的 探讨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rowth arrest-specific protein 6,Gas6)对脓毒症小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将120只雄性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CLP脓毒症组、CLP脓毒症+生理盐水组、CLP脓毒症+Gas6(1μg)组、CLP脓毒症+Gas6(3μg)组和CLP脓毒症+Gas6(6μg)组,每组20只.经过不同处理后检测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采用ELISA检测血浆组织因子(TF)浓度、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变化.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两组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检验.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LP脓毒症组血浆PT、TT、APTT、DD、TF、P选择素和ICAM-1延长或增高,Fbg和PLT降低(P=0.000).尾静脉注射rmGas6(1、3、6μg)后脓毒症小鼠血浆PT (P =0.000)、TT (P =0.000)、APTT (P=0.000)、Fbg (P =0.000)、DD(P =0.0002)、PLT (P=0.000)、IF (P=0.0002)、P选择素(P=0.001)和ICAM-1 (P=0.0004)延长或增高.结论 Gas6可能通过活化血管内皮细胞、上调脓毒症小鼠IF水平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加剧凝血功能障碍.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孙晓琪;王育珊;刘忠民;赵淑杰

    目的 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探讨黏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及再灌注治疗效果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43例ACS患者末梢血,包括18例不稳定心绞痛(UA)和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稳定心绞痛(SA)和15例健康者,各组性别、年龄、血脂和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ACS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15例,未通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和后3 h、6 h、12 h血清P选择素水平. 结果 SA患者P选择素为(11.9±3.7)n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9)ng/ml,t=1.83,P>0.05].UA组与AMI组P选择素为(25.7±15.3)和(44.3+19.1)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88和3.21,P<0.01),且AMI组显著高于UA组(t=3.49,P<0.01).溶栓3 h P选择素水平冠脉再通组为(66.5±14.8)ng/ml,显著高于未通组[(50.3±10.6)ng/ml,t=2.98,P<0.01].再通组溶栓后6 h P选择素开始下降,12 h降至正常水平,而未通组呈持续增高.再通组CK-MB溶栓12 h后达高峰值(928.4±86.8)μmol/L,未通组溶栓20 h后达高峰值(986.4±91.7)μmol/L.结论 P选择素变化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程度有关.检测P选择素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识别,也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否成功的间接观察指标之一.

  • sCD40L及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邢娜;王富军;齐会卿;丁海霞;侯琳;檀淼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并成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为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8名作为C组.3组患者均在相同条件下抽取肘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CD40L及sP选择素水平.A组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鞘置入后鞘内取血4 ml(术前动脉血),导丝、导管跨越狭窄或闭塞动脉后于其远段取血4 ml(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缺血改善后)再于该部位取血4 ml(缺血部位术后动脉血),于术后24 h、7天分别取肘静脉血4 ml,均测定sCD40L及sP选择素的水平.对A组于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分别测量踝肱指数(ABI)及TcPO2以对比疗效.结果 术前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C组(P均<0.01),B组明显高于C组(P均<0.01),A组术后24 h、7天静脉血sCD40L、sP选择素水平高于术前静脉血(P均<0.01),而术后7天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 h(P均<0.01).A组术前静脉血与术前动脉血sCD40L、s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部位术后、术前及介入治疗前动脉血sCD40L水平依次降低(P均<0.05);缺血部位术前动脉血s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动脉血(P<0.01).3组术前静脉血sP选择素与sCD40L呈正相关(r=0.750,P<0.01).A组术后24 h的ABI、TcPO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sCD40L、s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表明血小板活化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之一;下肢动脉介入治疗进一步促进血小板活化并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原因之一.

  • vWF、P-选择素、SOD、MDA与心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

    作者:黄健;汪晓云;王惟;廖贵红;鲁玉明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9例CHF患者用ELISA法测定vWF、P-选择素,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水平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组与健康组比较,vWF、P-选择素、MDA显著增加(P<0.05),SOD显著降低(P<0.001),随着心衰的加重而愈显著.结论:CHF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干预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IL-6及P选择素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刘岩

    目的:探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干预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P选择素(P-selectin,P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肌梗死患者64例作为冠脉介入治疗组,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介入治疗前后cTnI、IL-6和P选择素水平.结果: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TnI和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脉介入手术治疗前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上述指标发生变化,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机体的cTnI和Ps水平,升高IL-6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双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评价小鼠缺血再灌注心肌

    作者:柳阳;王志刚;刘兴钊;任建丽;李攀

    目的 制备同时携载P选择素和ICAM-1抗体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以评估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声学造影显像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方法制备靶向微泡,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微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连接效率.将24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结合双抗体选择素微泡组(MBd组)10只、结合P选择素单抗组(MBp组)10只,空白微泡组(MBc组)4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左主干分支,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60 min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MBd、MBp及MBc,采集心肌对比造影图像.所有图像均采用Sonomath超声影像分析仪处理.结果 MBd组和MBp组对缺氧内皮细胞的黏附力以及对缺血再灌注区心肌显像增强程度显著高于MBc组(P均<0.05),MBd组对缺血再灌注区心肌显像延迟时间高于MBp组(P<0.05).结论 双靶向微泡联合超声造影是检测和评估小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无创性手段.

  • 携sialyl LewisX靶向微泡与P-选择素Fc段黏附特征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莹;王秀君;李军华;杨莉;李美瑜;肖云彬;廖旺军;宾建平

    目的 探讨携sialyl LewisX靶向超声微泡( MB-SLex)与P-选择素Fc段(PSFc)的结合和解离特征,并与携抗ICAM-1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ICAM) 比较.材料与方法构建MB-SLex、MB-ICAM与携同型抗体IgGl微泡(MB-C)后,应用平行极流动腔装置,在结合实验中观测MB-Slex、MB-ICAM及MB-C通过小鼠PSFc、小鼠ICAM-1抗原包被培养皿时,在低剪切应力(0.5dyn/cm2高剪切应力(4.0dyn/cm2)和不同时间点各种微泡的结合数量、滚动数量,以及在解离实验中各测定种微泡达到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结果 在0.Sdyn/cm2 剪切应力下,MB-Slex和PSFc每分钟微泡的结合数量(结合率)与MB-ICAM和ICAM-I抗原的结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4.0dyn/cm2剪切 应力下 MB-Slex的结合率明显大于MB-ICAM(P<0.05).结合实验可见MB-Slex每分钟微泡的滚动数量无论在0.5dyn/cm2还是4.0dyn/cm2均明显大于MB-ICAM (P<0.05).而MB-C与PSFc及ICAM-1抗原均未见明显结合,亦未见明显MB-C滚动现象.MB-Slex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小于MB-ICAM( P<0.05).结论 MB-SLex能与PSFc在高剪切应力下结合,应用sialyl LewisX为靶向诱导分子可能构建出在高速血流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分子特异结合的靶向超声微泡.

394 条记录 1/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