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尿激酶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作者:于佳岚

    尿激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1,2],然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却可能是致命性的.因此,针对各种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危险性的不同,对各种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处理,这对于患者预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就以上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神经元保护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晓玉;史会贞

    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粥样硬化的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因此,早期溶栓复流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根本而又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血流恢复,再灌注神经元损伤不可避免,因此,及早使用神经元保护剂也非常重要.我们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与神经元保护剂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6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 静脉注射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后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兴利;庞文跃;陈艳丽;孙兆青;张心刚;贾晨红;马树梅;李晓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早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够大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长期病死率,已经成为首选的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1].但是由于血管开通延迟或梗死范围过大,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甚至导致死亡.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淑芝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溶栓治疗后心肌能否得到真正的再灌注,是临床一直关注的课题.已有研究表明溶栓后抬高的ST段的恢复情况,是临床用来判断血管再通的一项重要的间接指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下降程度对患者心功能状态的预测价值.

  • 非洛地平缩小心肌梗塞后再灌注犬的梗死面积

    作者:

    钙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应用一直是争论的课题.短效钙拮抗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并未表现出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有些病人应用短效钙拮抗剂后表现出死亡率增加,引起了医学界重视.但长效、高血管选择性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非洛地平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尚不清楚.

  •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因素分析

    作者:陈阳生

    目的:就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抽取选取2003年2月-2010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0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873例,女性127例.平均年龄为40.76±1.18岁,年龄在20~58岁之间.病程在3个月~8年,平均为4.3年.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发病地点、心梗部位、职业、既往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发病至就诊时间、年龄、性别进行记录,记录他们急诊PCI状况,以及没有及时进行急诊PCI的原因.另外,再对比择期PCI患者和急诊PCI患者基本资料.结果:急性STEMI患者(78.3%)从症状发作开始到就诊时间>12h,因此失去了急诊PCI治疗的时间窗;从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越短接受急诊PCI的机率越高(表2、3).本研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有182例(17.9%)的患者,其中有1 7例(1.6%)的患者自溶、溶栓再通,其余817例患者(80.5%)未获急诊血运重建,118例(11.6%)药物治疗,699例(85.6%)接受择期PCI治疗.没有接受急诊PCI的患者中,主要是由于错过时间,大概有78.3%;而余下18.2%在时间窗内(<12小时)就诊患者没有进行急诊PCI治疗的有:经济因素12.5%,拒绝因素35%,医生因素45%.结论:目前急诊STEMI血运重建的不足之处,是我们改进的方向.

  • 7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杨慧娟;王彦欣;牛春华;李存进;张树桥;戚扬;张丽娜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患者给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B组患者进行溶栓再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的血管复通率为91.9%,明显高于B组(62.2%),P<0.05;住院期间,A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B组更短(P<0.05),LVEF比B组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中,PCI比再灌注治疗的血管复通率更高,病死率更低,有利于心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薛君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患者5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再灌注后3d使用洋地黄治疗,观察组在再灌注后2h内使用洋地黄.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86%,差异显著(P<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应用洋地黄能有效提升近期疗效,改善患者左心室的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心肌再灌注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彦宏

    目的:探讨心肌再灌注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心肌再灌注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心肌再灌注所致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在血管开通时间≤6 h者(62例)明显高于血管开通时间6~12 h者(36例)(P<0.05)。右冠近中段心肌再灌注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高于其他部位(P<0.05)。结论:右冠近中段闭塞患者早期行急诊PCI治疗时更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应做好相关预防及抢救准备,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侯方平

    目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尿激酶与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并探究分析不同药物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8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以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尿激酶溶栓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4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6 h内的成功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 h溶栓成功30例(61.2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 h溶栓成功情况16例(32.65%),且观察组溶栓总成功率(7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2例(4.08%),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15例(30.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方面相比于尿激酶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有效,建议广泛应用.

  • 两种再灌注治疗中高危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张金喜

    目的 探讨两种再灌注治疗中高危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 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再静脉2 h给予100 mg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观察组患者则进行肺动脉和下肢血管造影,局部尿激酶持续外周静脉给药,连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tora评分和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以及D-二聚体差值与Mastora差值相关性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0d两组患者Mastora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3.935±2.741)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71±0.64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49,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30,P<0.05).结论 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 在短期内均有效果,但介入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好,出血风险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 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刘晓田

    1 引言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少见,误诊率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诊断的1例报告如下.

  • CO对同种大鼠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仁品;卢实春;武聚山;张劲光;伏志;赵春惠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对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同种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对供体大鼠吸入外源性CO(1%CO+21%O2)30 min,及离体供肝CO处理2 h后再行肝移植.术后动态观察受体大鼠存活时间、移植肝功能水平变化,术后3~5天切取部分移植肝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1的表达水平.结果:供体大鼠吸入外源性CO及离体供肝经CO处理后可延长移植肝存活时间,受体平均存活18天,而对照组平均存活仅7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可明显改善移植肝功能.HO-1在移植肝组织中表达与受体大鼠存活有明显的相关性,以原卟啉锡抑制HO-1的表达则可使受体鼠平均提前2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外源性CO应用于供体大鼠的吸入及供肝的体外CO处理措施,能够减轻移植物炎症反应,改善移植肝功能,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对移植肝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几种常用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研究

    作者:王靓;赵殊;杜明兰

    近年来,经过医学研究工作者实验发现,中药中的一些品种具有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使用得当则会收到活性强、副作用低的效果,中药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中药,例如人参及其复方制剂、丹参、葛根、大豆苷元、竹叶、银杏叶、首乌等很多中药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都有一定的较好疗效.本文对一些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期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心肌缺血疾病的中药治疗疗效向更高层次提升.

  • 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L-精氨酸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樑;梁峰;马文良;田珏;王亮;李晓宇;刘慧荣

    目的 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L-精氨酸,观察其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 Wistar 大鼠 45 只,随机分为 3 组(n=15):伪手术组(Sham 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Vehicle 组),L-精氨酸早期处理组(L-Arg 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脉前降支,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30 min、再灌注 5 h,分别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和晚期给予 L-精氨酸.动态监测大鼠左心室功能;再灌注结束后,以 Evan′s 蓝和 TTC 双染法检测心梗面积,化学发光法检测总 NO(NOx)含量,以 ELISA 法检测心肌组织过氧亚硝基(ONOO-)标志物硝基酪氨酸含量.结果 再灌注早期给予 L-精氨酸显著减轻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大鼠心功能降低(LVSP 和 dp/dtmax)、减少了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了心肌组织细胞毒性物质 ONOO-的生成.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给予 L-精氨酸可以通过增加 NO 的生成,减轻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进而加快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

  • 社区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时间延误和住院转归的影响

    作者:袁方;王建富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时间延误和住院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2012年7月开始对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周边社区进行为期4个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胸痛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健康教育后1年内(2012年11月1日至201 3年10月31日)收治的社区内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共89例;健康教育前1年内(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收治同一社区内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共81例.记录两组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例数、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外延误时间中位数为80 (47~ 150)min,短于对照组的90(60 ~255) min(WilcoxonW值=6 912.00,Z值=-2.182,P=0.029);观察组患者再灌注治疗比例为54%(48/89),高于对照组的38% (31/81)(x2=4.181,P=0.041);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总的恶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4%(21/89),低于对照组的42%(3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2,P=0.009).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外时间延误,增加再灌注治疗的比率和减少总的恶性并发症发生率.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潘红英;桂蒙;叶志弘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一种疾病.大量循证资料证实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etcH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STEMI的一种有效手段[1].研究发现只有少部分的患者接受了急诊PCI的治疗,而这些人群中,又仅有一小部分在人院90分钟之内接受了治疗[2-3].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目标是进入急诊室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balloon)为90分钟或更短[4].

  • 通脉养心汤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cTnI、CK-MB、IMA、SOD、MMP-9水平的影响

    作者:能海霞

    目的 探讨通脉养心汤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s albumin,IM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山东省平邑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心肌、扩冠、抗凝等常规处理,对照组患者加用盐酸曲美他嗪口服,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通脉养心汤内服,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心功能变化,监测血清cTnI、CK-MB、IMA、SOD、MMP-9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 的有效率(P<0.05);术后72小时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二尖瓣舒张晚期大流速(AV)、二尖瓣舒张晚期大流速(E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血清cTnI、CK-MB、IMA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血清SOD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MMP-9水平则显著升高,治疗组患者的变化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小时血清cTnI、CK-MB、IMA指标水平较术后24小时有所下降,SOD水平显著升高,MMP-9水平则显著降低,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通脉养心汤联合曲美他嗪利于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调控血清cTnI、CK-MB、IMA、SOD、MMP-9水平以减轻术后心肌缺血的再灌注损伤及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Ra 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许贞峰;吴根诚;曹小定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在缺血性病理损伤中起重要作用.IL-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IL-1β mRNA和IL-1Ra mRNA表达的调节,以探讨电针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RT-PCR技术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上,观察到大脑皮层IL-1β mRNA在再灌注2 hr,6 hr,12 hr后表达明显增加.

  • 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高君伟;邓秀玲;毛海燕;袁秉祥;王燕

    目的:探讨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DNCC)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方法:阻断大鼠四动脉血流10min,再灌注72h制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DNCC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电图、学习记忆、脑指数、脑含水量及海马区神经元变化的影响.结果:DNCC能降低全脑缺血后脑电图的下降幅度,缩短再灌注后脑电图的恢复时间;提高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降低脑指数及脑含水量;再灌流72h后海马CA1区存活的细胞数高于模型组.结论:DNCC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1523 条记录 1/77 页 « 12345678...767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