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35实验性帕金森病大鼠胃动力的研究

    作者:曲瑞瑶;殷影;李利生;李艳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大鼠肠神经系统(ENS)内在神经元的改变对胃动力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本实验依据帕金森病(PD)的病理特点,用6-羟多巴胺损毁大鼠单侧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行为检测,建立PD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正常大鼠和模型鼠以左旋多巴(Levodo-pa)处理,比较Levodopa和PD两种因素对胃电-机械活动的影响.

  • 电针对6-羟多巴胺毁损大鼠黑质铁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于永鹏;丛海铭;丛艳彬;毕可萍

    目的 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偏侧黑质毁损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PD 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 只大鼠.大鼠进行电针处理2 周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观察针刺某些特定穴位对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铁含量的影响.结果 PD 模型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 <0.05),旋转行为学明显异常;而电针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较PD 模型组显著减少(P <0.05),旋转行为学明显改善.结论 电针疗法可以降低6-OHDA 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内铁的含量,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学,研究结果提示电针疗法对6-OHDA 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内铁代谢有调节作用,这也可能是针刺治疗PD 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红;张振文;梁立武;郑春秀;焦淑军;李爱玲;王向党;任素梅;刘萍

    目的 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 6-羟多巴胺诱致大鼠早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军;肖颂华;周道友;刘中霖;陶恩祥;邢诒刚

    目的探讨在6-羟多巴胺(6-OHDA)作用下SD大鼠黑质神经元极早期的凋亡发生率以及相应的时程变化. 方法使用6-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纹状体区,分别在6、12、24、48、72、96 h、1周及2周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同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相应时间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的变化. 结果在6-OHDA作用后6 h即可检测到黑质细胞的凋亡,在48 h达到高峰,凋亡率为(6.4±0.2)%,在2周时为(1.0±0.1)%.同时,随着黑质细胞的凋亡,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逐渐减少, 2周时减少约70%. 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黑质细胞凋亡是早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减少的主要原因.

  • 实验性帕金森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继发性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作者:徐仁伵;张玉生;童萼塘;吴裕臣;万慧;孙圣刚

    本研究旨在观察帕金森病(PD)中脑黑质残存多巴胺(DA)能神经元bcl-2、bax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的蛋白表达,探索PD中脑黑质残存DA能神经元继发性损伤的机制.材料方法:将6-羟多巴胺注入中脑右侧黑质部,建立右侧选择性偏侧大鼠PD动物模型.术后2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大鼠旋转行为,旋转速度达到6 r/min(Ф35 cm/r)视为成功PD选择性偏侧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D组,每组8例,正常对照组除不行PD造模手术外,其余处理方法与PD组相同.

  • 6-羟多巴胺对嗜铬细胞瘤细胞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的作用

    作者:邢红霞;刘胜;朱元凯;田小军;史莉瑾;王玉梅;张博爱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单胺类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递质及其合成限速酶基因色氨酸羟化酶(TpH) mRNA、多巴胺β羟化酶(DβH)mRNA和酪氨酸羟化酶(TH)mRNA的影响,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上述物质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6-OHDA(25、50、100、200 μmol/L),不同浓度的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600 nmol/L)与6-OHDA(10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于不同时间点(0、12、24、36、48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细胞内5-HT、NE、多巴胺递质,并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TpHmRNA、DβHmRNA及TH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1)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中细胞活性随6-OHDA浓度增加而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 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12细胞中5-HT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下降不明显,但在同一浓度组中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降低明显,尤其在36 h时间点浓度低.NE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多巴胺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但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变化不明显.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HT、NE及多巴胺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TpHmRNA、DβHmRNA及THmRNA表达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降低更加明显,而在100μmol/L 6-OHDA组中,随着利血平浓度的增加(50、100、400、1600 nmol/L),TpHmRNA(0.006±0.001、0.003±0.000、0.003±0.000、0.002±0.000),DβHmRNA(0.005 ±0.002、0.003±0.001、0.002±0.001、0.001 ±0.000)及THmRNA (0.005±0.002,0.003 ±0.001,0.002 ±0.001,0.001±0.000)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336、9.000、9.393,均P=0.000).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活性降低,诱导5-HT、NE、多巴胺递质浓度及TpHmRNA、DβHmRNA、THmRNA表达的降低,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加重上述变化.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尾壳核多巴胺受体活性的变化

    作者:张旺明;徐如祥;蔡颖谦;杜谋选;张世忠

    在建立6-羟多巴胺损伤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基础上,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及Scanchard作图,测定不同时间点模型鼠及对照鼠尾壳核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受体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显示,模型鼠毁损侧尾壳核多巴胺D2受体Bmax显著升高,KD值显著降低,在1个月模型组达到高峰.D1受体除了2周模型组Bmax轻度升高、KD值轻度降低外,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表明帕金森病模型鼠毁损侧尾壳核存在D2受体上行调节,受体亲合力增高,D1受体活性无明显变化.

  • 6-羟多巴胺损毁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抑制药物点燃诱导的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消退后重建

    作者:王玢;罗非;葛学彩;付爱华;韩济生

    目的:考察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在小剂量吗啡点燃诱导吗啡觅药行为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将小剂量儿茶酚胺能神经毒素6-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双侧伏核(1 g*L-1)或腹侧背盖区(5 g*L-1),观察其对已消退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之点燃重建的作用.结果:6-羟多巴胺微量注射到腹侧背盖区选择性地损毁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或注射到伏核以损毁多巴胺能纤维的末梢,均可完全消除小剂量吗啡(0.25 mg*kg-1, s.c.)的点燃效应.结论: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的完整性是药物点燃导致条件位置偏爱重建的必要条件.

  • 外源性犬尿喹啉酸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玉河;程东源;尚爱加;王树新;潘隆盛;张纪;周定标

    目的:观察评价预先应用谷氨酸(Glu)受体拮抗剂犬尿喹啉酸(KYNA)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方法:雌性SD大鼠 40 只,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应用江湾I型C立体定向仪,在单侧黑质致密部(SNc)及中脑被盖腹侧部(VTA), 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KYNA,C组注射KYNA和6-OHDA, KYNA先于6-OHDA 0.5 h, D组注射6-OHDA.注射药物 3 d 后,进行症状观察,2 周后处死大鼠.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及TH阳性纤维着色情况,实验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黑质细胞体形较大,富含黑色素颗粒,可见尼氏体.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示B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组C与A、B、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外源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KYNA通过阻滞Glu受体能减轻6-OHDA诱导的黑质DA能神经元毒性损害.

  • 蛋白激酶Cδ亚型磷酸化参与6羟基多巴胺对SH-SY5Y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范鹰;张一娜;张艳桥;滕宗艳;李志伟;武小薇;李呼伦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δ亚型(PKCδ)磷酸化激活在6羟基多巴胺(6-OHDA)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死亡过程中所起作用,探讨帕金森病中神经元缺失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SH-SY5Y细胞,观察预先加入的PKC抑制剂和激活剂对6-OHDA毒性作用的影响,噻唑蓝比色法观察细胞生存率,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磷酸化PKCδ的表达.结果 PKCδ抑制剂rottlerin 2 μmol/L可抑制PKCδ磷酸化激活,减轻6-OHDA引起的细胞死亡约57%±6%(P<0.01).总PKC抑制剂双吲哚亚酰胺(Bisindolylmaleimide Ⅰ)和钙依赖性PKC抑制剂G(o)6976不影响6-OHDA的毒性作用和PKCδ激活,而PKCδ激活剂100 nmol/L佛波酯,增加磷酸化PKCδ水平,加重6-OHDA的损害,使细胞生存率下降至单用6-OHDA时生存率的66%±9%(P<0.01).结论 磷酸化激活的PKCδ是6-OHDA发挥毒性作用的关键一环,抑制PKCδ可减轻6-OHDA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死亡,说明PKCδ在帕金森病患者神经元缺失中可能起作用.

  • 6-羟多巴胺对SH-SY5Y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莉莉;陈彪;徐胜利

    目的 观察6-羟多巴胺(6-OHDA)对SH-SY5Y细胞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1和STAT3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STAT在6-OHDA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6-OHDA处理SH-SY5Y细胞制备细胞损伤模型,用3H标记胸腺嘧啶(3H-TdR)掺入实验和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生存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STAT1和STAT3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 6-OHDA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引起SH-SY5Y细胞生存率下降、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而对STAT1磷酸化水平无影响.50~400 μmol/L 6-OHDA处理细胞24h,细胞生存率下降为对照组的8.1%~81.9%.100 μmol/L 6-OHDA处理细胞0.5~48 h引起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条带相对密度为0.747±0.011~0.238±0.007.50~200 μmol/L的6-OHDA处理细胞2 h也引起了STAT3磷酸化的明显下降,条带相对密度为0.895±0.003~0.633±0.002.以上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6-OHDA可能通过引起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下降而导致细胞损害.

  • 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诱发异动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徐岩;王岚;苏颖

    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是L-dopa长期治疗帕金森病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舞蹈症和手足徐动症,严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目前LID的发生机制仍不清,给其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帕金森病研究中一大重要课题.任何实验研究均需要可靠的动物模型,目前MPTP灵长类模型因其行为学与人类相似已成为LID的佳动物模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来源困难限制了对LID的研究.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损毁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是目前主要的帕金森病模型之一,其方法稳定,操作简单,已广泛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近来国外研究表明[1],长期L-dopa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也出现了一些异常不自主运动(AIM),与人类LID在许多方面极为相似.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ID大鼠模型的制备及评定方法,为帕金森病大鼠在LI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大鼠尾核多巴胺受体抑制对黑质升压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艳霞;闫瑞臻;刘文彦;史为清;王曙光;刘玉红

    -纹状体多巴胺系统是中枢多巴胺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资料表明,谷氨酸钠微量注入及电刺激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均可使血压升高,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脑室注射6-羟多巴胺使额皮质和尾状核中DA下降,并能削弱SHR高血压的发展,电解损毁黑质使SHR血压升高延迟,这提示黑质DA能神经元可能通过中枢机制发挥其升压作用,并可推测黑质-纹状体DA系统在高血压发展中起作用.

  • Genistein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黎星;徐丽;陈文芳;谢俊霞;黄文秀

    目的 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6-OHDA制备的帕金森病(PD)模型去卵巢(OVX)大鼠黑质(SN)多巴胺能神经元、铁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6-OHDA制备的OVX PD模型大鼠,侧脑室给予genistein或(17-β-estradiol)17-β雌二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和Bcl-2蛋白.Perls铁染色检测SN铁含量.结果 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可明显减少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在损毁侧SN,genistein和17-β-estradiol能促进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铁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genistein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降低SN铁含量及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6-OHDA所致PD模型大鼠SN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 帕金森病大鼠发病过程中黑质神经元的缺失形式

    作者:郑淑荣;马羽;张建国;王运杰;高东明

    目的:帕金森病终都表现为患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观察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黑质神经元的缺失形式.方法:实验于2003-05/12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取SD大鼠2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①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n=21)立体定向下于右侧内侧前脑束区注射6-羟多巴(2 g、L),术后皮下注射阿扑吗啡05 mg,kg诱导旋转行为,大于7 r/min视为成功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对照组大鼠(n=4)注射等剂量含0.2 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7 d,2周、4周随机抽取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n=7)处死,取中脑组织切片进行Nissl染色,检测切片黑质致密区灰度值;应用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死亡大鼠作随机补充,进入结果分析仍为25只大鼠.①实验成功复制出21只符合临床特点舶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数大鼠于术后一两周出现旋转行为,2周时达到高峰,显著高于术后3,7 d[(13.83±2.69,2.67±1.00,9.33±4.07)r/min(P<0.05)].②术后7 d,2周、4周模型组大鼠损毁侧黑质致密区的灰度值分别为149.50±13.14,117.29±10.62,110.41±17.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9.56±7.13)(P<0.05),模型2周组显著低于模型7 d组(P<0.05).③模型组大鼠术后2周的凋亡细胞多,显著高于术后7 d和4周组(3.60±0.27,3.07±0.39,2.27±0.43,P<0.05).对照组未见到明显凋亡细胞.结论:6-羟多巴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损毁侧中脑组织黑质致密区中存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细胞凋亡在帕金森发病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 6-羟多巴胺单侧损伤大鼠黑质纹状通路后多巴胺受体的长时程变化

    作者:曾宪智;孙晓红;高尔静;姬曼;蔡青;徐群渊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来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D1和D2多巴胺受体(64周)的长时程变化.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神经再生修复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选择SD雌性大鼠7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72只和正常组6只.造模后2,4,8,16,32,64周进行实验,每个时间点取6只模型大鼠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外6只模型大鼠和1只正常大鼠用于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②观察模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③Western blotting用来测定模型大鼠相对于正常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蛋白含量.结果:7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损伤2周后模型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的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在2周和4周要弱于损伤对侧,8周及以后损伤侧纹状体内多巴胺1型受体免疫反应与损伤对侧没有显著性差异.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强度一直要弱于损伤对侧约20%,多巴胺1型受体阳性面积也小于损伤对侧.而纹状体内多巴胺2型受体的免疫反应则刚好相反,即损伤侧则强于健侧,从2周就开始上升约15%,到16周上升到顶峰(约30%),之后下降,于64周时下降到约5%.损伤侧黑质的多巴胺2型受体与酪氨酸羟化酶染色相似,几乎为阴性.②多巴胺D2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从2周时开始上调,到16周达到高峰后回落,直到64周仍高于正常水平.与多巴胺D2受体相反,多巴胺D1受体在损伤侧纹状体于2周和4周下调,到8周以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同时,多巴胺D1受体免疫反应强度在损伤侧黑质表达持续减弱且阳性面积也减小.结论:帕金森病在纹状体失去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后多巴胺D2受体上调,多巴胺D1受体先下调后恢复正常水平.

  • 大鼠认知电位类P3变化与损伤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关系

    作者:王跃春;周丽丽

    背景: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参与了学习记忆过程,但关于损毁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大鼠认知电位类P3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研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对大鼠行为及认知电位类P3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的生理教研室.材料:选取SD雄性大鼠30只,清洁级,由中山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6-99A018),正常条件饲养,自由饮水,定时喂食,体质量500~600 g.对所有大鼠进行迷宫训练,筛选出达到学会标准的大鼠(学习记忆正常鼠)24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6羟多巴胺注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8只/组.干预:通过对双侧齿状回背去甲肾上腺素束注射6羟多巴胺,建立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大鼠模型,在建模前后分别进行迷宫测试和类P3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损伤大鼠建模前后的类P3潜伏期,错误反应次数,全天总反应时间.②次要结局:建模后第12天类P3的测定结果.结果:和空白对照组相比,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损伤大鼠类P3潜伏期和全天总反应时间显著延长,而错误反应次数则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动物的学习、记忆活动,并且在类P3的产生与整合中起一定作用.

  • 外源性犬尿烯酸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作者:刘玉河;程东源;尚爱加;王树新;潘隆盛;张纪;周定标

    背景: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有多种,多巴胺替代疗法、外科靶点永久毁损、脑深部核团高频电刺激术、脑移植和基因治疗.这些外科及药物治疗都有一些不足及难以弥补的缺陷,国内外学者将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剂的研究和应用提到了重要位置.目的:观察评价预先应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损伤的保护性作用.设计: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研究地点为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实验动物选取雌性SD大鼠(取自解放军总医院动物饲养室,40只,体质量210~240 g,平均228 g).干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应用江湾Ⅰ型C立体定向仪,在单侧黑质致密部及中脑被盖腹侧部,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犬尿烯酸,犬尿烯酸加6-羟多巴胺,6-羟多巴胺.注射药物3 d后,进行症状观察,2周后处死大鼠.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及TH阳性纤维着色情况,实验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数及TH阳性纤维着色等级.结果:正常黑质细胞体形较大,富含黑色素颗粒,可见尼氏体.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示犬尿烯酸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犬尿烯酸加6-羟多巴胺组与其他3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犬尿烯酸(kynurenic acid,KYNA)通过阻滞Glu受体能减轻6-羟多巴胺诱导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毒性损害.

  • 阿朴吗啡神经保护作用的途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作者:袁红;许建阳;仝青英;王发强;武媚;曾宪锋

    目的:观察急性注射10 mg/kg R-阿朴吗啡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完成.结合微量透析法,26只Wistar大白鼠急性皮下注射阿朴吗啡10 mg/kg,通过水杨酸钠诱捉法来清除6-羟基多巴胺或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产生的羟自由基.透析液的2,3-双羟基安息香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结果:26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6-羟基多巴胺或氧化产物干预2,3-双羟基安息香酸形成,这种显著增加持续到整个试验.6-羟基多巴胺灌注3 h后,仍达基线值(180.9 nmol/L)的350%.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5mmol/L)灌注中,2,3-双羟基安息香酸水平降低和持续增加到基线值(50.8 nmol/L)的160%,显著增加透析液中2,3-双羟基安息香酸水平.结论:急性注射阿朴吗啡,不能清除6-羟基多巴胺或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产生的羟自由基,说明阿朴吗啡神经保护的作用不是通过抗羟自由基作用.

  • Citicoline对大鼠中脑原代细胞培养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姜晓燕;贾晓晶;吕文天;赵红光;王志成;龚守良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CC)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体外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孕15 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在培养第6、8及10天,实验组加不同浓度CC(2、1、0.1、0.01和0.001 mmol·L-1),并于第11天加50μmol·L-1的6-OHDA作用0.5 h,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6-OHDA组为原代培养细胞加50μmol·L-1的6-OHDA;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细胞.培养11 d收集细胞.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用Fluo3/AM检测细胞内[Ca2+]i及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2、1和0.1 mmol·L-1CC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1、0.01和0.001 mmol·L-1CC+6-OHDA组,细胞活力均高于6-OHD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0.1、0.01、0.001 mmol·L-1CC+6-OHDA组细胞内[Ca2+]i均明显下降,分别为(32.23±1.87)%、(17.09±7.45)%、(21.71±8.89)%及(29.18±4.71)%,与6-OHDA组(49.30±7.6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42.40±0.81)%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C+6-OHDA各组与6-OHDA组比较均使△ψm升高,其中1 mmol·L-1CC+6-OHDA组△ψ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C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膜、增加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Ca2+]i以及提高△ψm,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