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系统萎缩与帕金森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沈卉君;周小平;庄原苏

    多系统萎缩(M S A )和帕金森病(PD )均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2种疾病均为慢性病程,在早期有很多相似的临床表现,尤其是M S A的纹状体‐黑质变性易与 PD相混淆,难以鉴别。由于M S A和PD的预后及对治疗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正确的进行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通过比较 M S A 与 PD 临床表现的差异,探讨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作者:左萍萍;隋亚平;葛秦生

    目的:观察去卵巢(OVX)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神经递质的含量、释放及其受体活性的变化,并于体外进一步观察雌二醇对纹状体脑片释放DA的作用特点.方法:DA含量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其他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结果:OVX鼠纹状体D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纹状体脑片DA释放显著减少;DA摄取未见改变;纹状体DA受体活性在OVX鼠是对照组的2倍,在下丘脑无明显改变.体外观察到雌二醇对纹状体DA释放作用的剂量-效应曲线呈钟形.结论:雌激素对脑内纹状体DA功能有明显调节作用,并存在部位、剂量依赖性.

  • 褪黑素激活Nrf2和HO-1对锰诱导纹状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徐冬辉;邓宇;李乐慧;魏衍刚;徐斌;刘巍

    目的 探讨Nrf2和HO-1在锰所致纹状体氧化应激中的作用及褪黑素(MT)对其的影响.方法 小鼠82只,均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低MnC12组、中MnCl2组、高MnC12组、MT对照组和MT+高MnCl2组.第5、6组提前皮下注射(sc)给予5 mg/kg MT,2h后,第2、3、4和6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12.5、25、50和50 mg/kg MnC12,连续2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ROS,比色法检测GSH和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rf2和HO-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和HO-1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各MnC12组中ROS含量、MDA含量、Nrf2和HO-1的阳性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均增加,GSH含量下降.而MT对照组中仅Nrf2和HO-1表达及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与高MnCl2组相比,在MT+高MnCl2组ROS和MDA含量均明显下降,GSH含量、Nrf2和HO-1阳性表达及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褪黑素可拮抗锰所致的小鼠纹状体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Nrf2和HO-1有关.

  •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行为和脑组织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学锋;王慧君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其盐酸盐为无色透明的晶体,状如冰,俗称"冰毒".MA初是作为减肥药、抗疲劳剂使用,随后发现其具有精神依赖性.上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MA滥用.近年国际上的滥用呈上升趋势,国内大中城市的滥用情况也十分严峻.MA除对心、肝、肺、肾和骨骼肌等有毒性作用外,还有较强的神经毒性.本研究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MA中毒大鼠的行为变化情况,以及MA摄入对脑组织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探讨MA的神经毒性及可能机制.

  • 丙烯酰胺对大鼠神经行为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作者:郭雄雄;严汉英;朱兰兰;曾立爱;熊飞;严红

    目的 初步探讨丙烯酰胺(ACR)对大鼠神经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测定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含量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CR组,每组7只.ACR组以40mg/kg的ACR灌胃染毒,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2天.第0、3、6、9和12天分别评定步态分值、后肢撑力及甩尾时间.末次给药后24小时,断头处死,于冰盘上迅速分离纹状体,HPLC荧光检测法检测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R组大鼠的步态评分、后肢撑力指数显著性升高(P<0.01),甩尾时间显著降低(P<0.01).纹状体内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约降低了65.6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CR能引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同时能降低纹状体内DA含量,黑质纹状体DA系统可能参与了ACR的神经毒性作用.

  • 铅染毒对大鼠下丘脑、纹状体的损伤作用

    作者:王丽媛;李爽;陈海婴;何滨;闫立成;张艳淑

    目的 探讨铅染毒对大鼠下丘脑及纹状体的损伤作用.方法 45只SPF级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双蒸水)、低铅组(60 mg/kg乙酸铅)、高铅组(120 mg/kg乙酸铅),每组15只.每天经口灌胃染毒,连续9周.应用旷场试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大鼠下丘脑及纹状体的铅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及纹状体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基因1(OGG1)mRNA表达;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方法检测下丘脑及纹状体中TLR4、NF-κB、TNF-α、IL-1β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蛋白含量.结果 染毒期间各组大鼠摄食和饮水量未见异常,体重变化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铅染毒大鼠总运动距离、总穿格数及中央区域运动距离显著下降(P<0.05).低、高铅染毒组大鼠下丘脑和纹状体中的铅含量分别是(60.10±6.71)、(71.20±11.24)及(44.07±9.63)、(66.67±8.78) μg/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77 ±8.19)和(25.75±6.33)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铅组和高铅组大鼠下丘脑中NF-κB和OGG1的mRNA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3.47±0.15)、(1.43±0.16)及(0.67±0.13)、(0.57±0.19)倍,而只有高铅组大鼠下丘脑中的TLR4和NF-κB mRNA表达与低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低铅组大鼠下丘脑中NF-κB、TNF-α、IL-1 β蛋白水平分别为(5.85±1.10)、(56.15±6.96)和(1.18±0.20) ng/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0.71)、(49.25±7.21)和(0.86±0.11) ng/g.高铅组大鼠下丘脑中TLR4、NF-κB、TNF-α、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0.67±0.12)、(4.74±0.68)、(69.73±9.61)和(1.43±0.29) ng/g,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TLR4和TNF-α蛋白水平高于低铅组.高铅组大鼠纹状体中TLR4、NF-κB和IL-1β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TLR4、NF-κB、TNF-α、IL-1 β和8-OHdG蛋白分别为(0.33±0.02)、(4.66±0.51)、(82.63±7.99)、(1.92±0.35)和(1.21±0.14) ng/g,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其中NF-κ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铅组(P<0.05).结论 铅染毒可导致大鼠下丘脑和纹状体损伤,炎症损伤和DNA氧化损伤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 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10例分析

    作者:陈柏龄;杨妙雄;陈文伙;陈跃鸿

    目的:探讨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变化。方法:分析纹状体病变患者10例的颅脑磁共振资料。结果:纹状体病变后黑质继发变性在MRI上表现为在纹状体病变同侧的黑质异常信号,T1WI上信号减低或相等,T2WI上信号增高,在DWI、FLAIR上表现为高信号。结论:纹状体病变后可出现黑质继发变性,这种变性在MRI上有特征性表现。

  • 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中Fas、FADD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睿鑫;李绍旦;刘毅;于磊;杨明会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中Fas、FADD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6-羟基多巴胺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23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观察组13只.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颗粒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大鼠黑质、纹状体中Fas和Fas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Fas在黑质阳性细胞表达率(PI)为(1.400±0.070),纹状体PI为(1.820 ±0.090),均高于正常组和观察组(P<0.01).模型组FADD在黑质PI为(1.160±0.058),纹状体PI为(0.780±0.040),均高于正常组和观察组(P<0.01).结论 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可能与下调Fas和FADD表达有关.

  • 动态观测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作者:徐鸣曙;方程;徐佳;张根峰;葛林宝

    目的:探讨纹状体细胞外液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在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用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制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各组电针"风池"20 min后,休息10 min,再电针20 min.通过微透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浓度.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电针组纹状体内胞外DA、DOPAC、HVA含量无明显变化.在脑缺血后30 min以及再灌注后15 min,DA含量出现两次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后120 min也观测到1次上升的趋势;而DOPAC含量在缺血后15 min、75 min以及再灌注后75 min出现3次高峰(P<0.05).经电针治疗后,DA含量于再灌注后90 min、120 min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DOPAC含量在再灌注后维持在基础水平,未出现第3次高峰.HVA的变化趋势与DOPAC相似,经电针治疗后HVA含量于再灌注75 min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电针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纹状体内细胞外液中DA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发挥脑保护作用.

  • 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志诚;孙凤岷;朱苗花;王沂争;魏群利;苏静;袁锦虹

    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雄性大鼠制造肥胖动物模型,观察针刺对其体重、体脂和纹状体组织单胺类神经介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肥胖大鼠纹状体酪氨酸(Tyr)、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色氨酸(Trp)、N+,K+]ATP酶和Ca2+]ATP酶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而5]羟色胺(5-HT)和5-HT/5]羟吲噪乙酸(5-HIAA)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针刺治疗在取得良好减肥效应的同时,肥胖大鼠纹状体Tyr、NA、DA、Trp、Ca2+-ATP酶水平明显回升,而5-HT和5-HT/5]HIAA水平明显回降.提示针刺对肥胖大鼠纹状体的良性作用可能是其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之一.

  •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形态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彦春;程宇核;马骏;甘水咏;王述菊;周华;杜艳军;杨旻;沈峰

    目的: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PD)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数量及黑质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6-羟基多巴胺右侧纹状体微量注射法制备PD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取"风府""太冲"电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2周.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黑质的形态学变化,以Nissl染色检测各组黑质的神经元总数,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和纤维的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黑质TH阳性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模型组损毁侧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总数、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纹状体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各相应指标数值均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损毁侧黑质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显著提高PD模型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及纹状体DA能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PD模型鼠黑质细胞凋亡率,说明电针干预对PD模型鼠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及谷氨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马骏;马彪;王述菊;刘芳;王彦春;余沛豪;王中明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谷氨酸(Glu)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用立体定向微量注射法向大鼠右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偏侧PD大鼠旋转模型.电针组电针"风府""太冲"穴,每次30 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行为学测试观察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变,运用HPLC荧光法检测纹状体Glu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Cx 43蛋白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大鼠治疗后旋转行为较治疗前及模型组改善明显(P<0.01,P<0.05).模型组大鼠Cx43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Cx 43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Glu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防治帕金森病的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够抑制纹状体Cx 43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Glu有关.

  • 针刺对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及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陆征宇;赵虹;汪涛;陈洁;宗蕾

    目的:观察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成年C57/BL雄性小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复制帕金森病模型.针刺组给予“百会“风府”针刺及“阳陵泉”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15 min,治疗14d;西药组给予多巴丝肼灌胃治疗,每日1次,治疗14d.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自主活动计数、爬杆实验、游泳实验的行为学检测,采用TUNEL法测定各组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指数.结果:模型组小鼠造模后自主活动计数、游泳实验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爬杆实验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西药组小鼠治疗后自主活动计数、游泳实验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爬杆实验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百会”“风府”“阳陵泉”可改善小鼠自主活动、爬杆、游泳等行为,减少纹状体神经元凋亡,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 针刺对胃黏膜损伤大鼠睡眠时间的改变及血清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作者:杨萍;彭磊;李捷婷;马惠芳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探讨针刺在治疗胃黏膜损伤及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治胃组穴选“中脘”“足三里”,安神组穴选“照海”“申脉”,联合组穴选“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针刺干预5d.末次针刺后,各组用40 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记录注射后大鼠的睡眠持续时间.然后断头取材,肉眼观察大鼠的胃黏膜形态,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HE染色后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纹状体中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和安神组大鼠睡眠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肉眼可见胃黏膜损伤明显,损伤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和联合组损伤指数显著降低(P<0.01),安神组也有所降低(P<0.05);安神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胃黏膜完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DA含量明显减低,纹状体中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胃组、联合组血清D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联合组纹状体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血清DA含量高于安神组(P<0.05).结论:针刺“中脘”“足三里”“照海”“申脉”能够促进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同时延长睡眠时间,这与其降低纹状体中DA含量,增加血清中DA含量有关.说明胃肠疾病与睡眠之间相互影响,为临床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 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抗抽动效应及脑内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影响

    作者:张雯;于文静;王道涵;卫利;王素梅

    目的:观察健脾止动汤对3,3-亚氨基二丙腈(IDPN)诱导的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纹状体内兴奋性氨基酸(Glu)递质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4组,每组12只.IDPN腹腔注射(250mg·kg-1·d-1) 7d诱导TS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10mL·kg-1·d-1),其余两组分别给予泰必利(21mg·kg-1 ·d-1)、健脾止动汤(16g·kg-1·d-1),连续给药4周,每周末次给药前进行刻板运动评分及自主活动测定.末次观察结束后,采用活体微透析联合高效液相法检测透析液中Glu的含量.结果:①行为学检测:健脾止动汤组大鼠的刻板运动评分及自主活动总路程均成下降趋势,末次观察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②Glu测定:在各个时间点上,模型组Glu含量高,空白对照组含量低.与模型组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水平相比,泰必利组有5个时间点(15、105、135、165、195min),健脾止动汤组有4个时间点(15、105、135、165min)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健脾止动汤对TS大鼠的刻板运动及自主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抽动效应可能与抑制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水平有关.

  • 针刺对急性脑缺血诱发的远隔脑区递质及能量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婧;贾宏洋;于晓蕾;毛群燕;杨丹红

    目的:观察针刺“水沟”穴对缺血性中风大鼠双侧纹状体内细胞外液谷氨酸(Glu)、乳酸(Lac)含量的变化.方法:清洁健康SD大鼠100只,予左右两侧纹状体行微透析套管埋植术.术后随机选择5只为空白组,余大鼠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侧模型组、针刺1组、针刺2组.针刺1组与针刺2组连续针刺3d,同时采集透析液,造模后第7天不针刺但采集透析液.空白组、模型组及对侧模型组均以相同时间、频率收集透析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法(HPLC-FLD/DV)分别检测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Glu和Lac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①Glu结果显示:对侧模型组Glu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1组各时间段透析液中Glu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针刺2组各时间段Glu含量也均低于对侧模型组(P<0.05).②Lac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微透析液中Lac含量高于对侧模型组(P<0.05).针刺1组Lac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针刺2组Lac含量均低于对侧模型组含量(P<0.05).结论:脑缺血后脑内能量代谢呈双侧性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即缺血后大脑存在远隔功能障碍;针刺“水沟”穴可有效降低缺血性中风大鼠双侧纹状体细胞外液中Glu及Lac含量.

  • 针刺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倩;唐纯志;陈兴华;杨军君;冼志红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羟基多巴胺注入中脑右侧黑质制备单侧黑质损毁的PD模型大鼠,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明显减轻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

  •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寿崟;徐鸣曙;葛林宝;张必萌

    介绍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提出针灸作为PD常用替代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新思路.本文通过实验动物本身、实验方法、观察指标及作用靶点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研究现状.认为针刺可以通过对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抑制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异常、抗兴奋毒性作用以及调节线粒体功能紊乱等方面缓解帕金森病症状,干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退化,减轻药物副作用.通过新技术方法的采用,今后的研究将更加规范和深入.

  • 人参皂苷Rg1对PD模型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徐丽;刘黎星;陈文芳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6-羟基多巴(6-OHDA)制备的去卵巢(OVX)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纹状体(Str)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应用6-OHDA制备OVX的PD模型大鼠,腹腔注射Rg1(10 mg·kg-1)或侧脑室同时给予雌激素受体(ER)拮抗剂ICI 182,780(2.4 ng·kg-1),连续用药14 d,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纹状体(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变化.结果:人参皂苷Rg1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单侧旋转行为(P<0.01),此作用可被ICI 182,780所阻断.Rg1给药组可显著提高损毁侧Str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P<0.01).应用ICI182,780可阻断Rg1的神经保护作用,损毁侧Str 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较Rg1给药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对6-OHDA所致的去卵巢PD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此作用与ER途径的激活有关.

  • 延胡索及其有效成分抗吗啡成瘾多巴胺系统作用机制研究和效果比较

    作者:余守洋;白威峰;涂平;邱成楷;杨培润;罗素元

    为了观察延胡索和左旋延胡索乙素(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Hip)和纹状体(Str)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和多巴胺D2受体(D2R)表达的影响.对各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吗啡后(吗啡起始剂量为10 mg·kg-1,逐日递增,至第10天为100 mg· kg-1),末次训练48 h进行CPP测试确认模型建立成功,立即处死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取海马、纹状体脑组织.延胡索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则分别给予延胡索2,1,0.5 g·kg-1水提液(内含L-THP的量分别为0.274,0.137,0.069 mg),L-THP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L-THP 3.76,1.88,0.94 mg· kg-1灌胃治疗,生理盐水治疗组灌胃生理盐水,持续治疗6d,再次CPP测试后处死,同前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巴胺递质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AT和D2R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治疗组比较,延胡索和L-THP高、中剂量组大鼠在白箱停留的时间显著减少(P<0.01),同时海马和纹状体脑区内多巴胺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DAT表达上调(P<0.01),D2R表达上调(P<0.01).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和纹状体是延胡索和L-THP治疗精神依赖的又一神经解剖学作用位点,其机制与下调其升高的DA递质含量以及上调DAT和D2R的表达有关;对吗啡CPP效应消退的药效作用,以及对学习记忆相关脑区海马、纹状体中DA递质含量、DAT和D2R的影响,含1倍量L-THP单体的延胡索中药相当于单独应用约14倍L-THP单体的效果.

597 条记录 1/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