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杂志

Jiangsu Medical Journal 강소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85
  • 国内刊号: 32-122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峻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腭小神经对软腭功能作用的肌电图研究

    作者:姚朝亚;丁新生;王杏英;胡黎萍

    目的探索支配腭帆提肌的运动神经。方法运用肌电图技术,对30例唇腭裂病人进行手术前后比较。结果腭裂病人腭帆提肌呈“神经源性损害”。腭小神经保留组与损伤组的运动单位时限、波幅比较均呈非常显著差异。腭小神经保留组患者的软腭运动能力、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显著优于损伤组。结论腭小神经可能是参与腭帆提肌运动的又一神经。

  • 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石春和;谈祥玲;陈新宇;贡亦清

    目的评价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350例(450眼)翼状胬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200眼)行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对照组190例(250眼)行单纯胬肉切除,观察两组术后1周、2周、4周、8周、16周视力、结膜疤痕、睑球粘连、胬肉复发的情况。结果术后复发率治疗组4%(8眼),对照组30%(75眼)(P<0.01);睑球粘连发生率治疗组6.5%(13眼),对照组20%(50眼)(P<0.05);结膜疤痕发生率治疗组10%(20眼),对照组28%(70眼)(P<0.05);治疗组45%(90眼)视力提高,对照组35%(88眼)视力提高(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不影响视力恢复,适于推广应用。

  • 胸液胆固醇对胸膜腔积液渗漏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王西华;李基业;魏楷

    目的探讨胸液胆固醇浓度(Pch)及胸液与血清中胆固醇浓度(Sch)的比值(P/Sch)对胸膜腔积液渗漏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54例胸腔积液患者Pch、Sch、胸液乳酸脱氢酶(PLDH)、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胸液蛋白质(Pprot)、血清蛋白质(Sprot);并计算出P/Sch、胸液与血清蛋白比值(P/Sprot)、胸液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比值(P/SLDH)。分别研究Pch和P/Sch对胸膜腔积液渗漏性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Light标准等进行比较。结果 Pch和P/Sch对胸膜腔积液渗漏性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1.5%和96.1%,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5.8%。P/Sch对胸膜腔积液渗漏性诊断的敏感性高于PLDH和P/Sprot(P<0.05),特性性高于Light标准和P/Sprot(P<0.05)。结论 Pch及P/Sch对胸膜腔积液的渗漏性具有很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切除后呼衰患者肺部严重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切除后呼衰患者肺部严重感染

    作者:许栋生;邹卫;叶猛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切除手术后呼衰患者严重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自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进入,对肺感染部位的支气管肺泡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治疗。结果 16例中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切除后呼衰患者严重的肺部感染安全、可靠、有效。

  • 甲亢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

    作者:成兴波;卢国元;施毕?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特点。方法对38例甲亢患者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甲亢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各指标明显低下,而低频成份(LF)与高频成份(HF)比值明显增加。经2个月抗甲亢治疗后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甲亢患者早期有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改变,经抗甲亢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甲亢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作者:邹会玲;刘超;武晓泓;狄福松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用氯沙坦、苯那普利和维生素B6治疗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36例、16例和18例,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未见明显变化;氯沙坦、苯那普利治疗后尿白蛋白排出量显著降低,氯沙坦组尿白蛋白减少更加明显。氯沙坦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高聚金葡素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蓉芳;李坚;宋萍;赵夕武

    目的评价高聚金葡素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恶性胸水患者分成三组,Ⅰ组胸腔内注入高聚金葡素加顺铂或阿霉素;Ⅱ组胸腔内单用高聚金葡素;Ⅲ组单用顺铂或阿霉素。结果Ⅰ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Ⅰ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上升也较Ⅱ组和Ⅲ组显著,而毒副反应则较Ⅱ组和Ⅲ组为轻。结论高聚金葡素加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水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 乳磨牙根管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乳磨牙根管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朱顶贵;葛久禹;黄政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治疗在乳牙根尖周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4个牙随机分为根管治疗术组287个牙和变异干髓术组227个牙,清除根管内的感染源,经过根管冲洗、消毒和充填,从而防止再感染,促进已发生的根尖周病变的治愈。结果治疗后观察1~3年,乳牙根管治疗术组疗效明显优于变异干髓术组。结论乳磨牙根管治疗更有效更彻底,故乳牙根尖周病应施行根管治疗术。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的瓣膜置换术

    作者:罗春生;张石江;景华;李德闽;李忠东;顾卫东;许飚;胡小南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地研究31例风心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的瓣膜置换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6.5%),1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41.9%。29例出院者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明显改善,肝肾功能正常。结论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肌保护,三尖瓣返流的彻底纠正及巨大左心房的迭折,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机械通气,严密的术后监护及围术期的营养支持对于提高手术的疗效相当重要。

  • 皮肤恶性黑素瘤、变异型和模拟性黑素瘤的病理构型和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戴文森;冯强;卓士超;宋永谦;陈菊荣

    目的探寻皮肤恶性黑素瘤(CMM)、变异型CMM和良性色素痣模拟CMM的病理构型特征和鉴别要点。方法光镜下低倍视野扫视观察病变的大体组织结构,并标记S-100蛋白(S-100)和黑素瘤(HMB-45)抗体。结果 CMM和变异型CMM有七种恶性病理构型可与良性病变鉴别。(1)增生的黑素细胞境界不清;(2)表皮内黑素细胞浸润;(3)表皮基底层大量单个黑素细胞增生;(4)黑素细胞和黑色素含量不对称性分布;(5)黑素细胞不成熟现象;(6)黑素细胞增生伴弹力纤维变性;(7)表皮溃疡。S-100和HMB-45抗体标记良、恶性病变之间无差别。结论上述七种恶性构型是CMM与良性病变鉴别的要点,标记S-100和HMB-45可协助识别肿瘤的组织起源。

  • L-精氨酸抑制试验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俞伟男;付忠琴;张焰

    目的评价L-精氨酸(L-Arg)抑制试验在糖尿病早期肾病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方面的诊断意义。方法给55名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静脉滴注L-精氨酸,检测滴注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计算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结果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在早期肾病时开始升高,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则在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初期(Mogensen标准第一、二期)即已受损。结论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肾小管功能的受损要早于肾小球功能的受损;L-Arg抑制试验是一项安全、简便的功能试验,适用于评价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

  • 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诊断特点及外科治疗

    作者:朱亚彬;刘志勇;陈凡;杨丹宁;胡晓红

    目的研究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7例真性室间隔膜部瘤及12例假性室间隔膜部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对比术中所见,总结其特征。结果早期室间隔膜部瘤超声心动图确诊率为72%,后期确诊率为100%,均经手术治愈。结论掌握室间隔膜部瘤超声心动图特点对术前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 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保俊;王淦;魏静义

    目的总结粗大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57例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病人,导管直径1cm~2.6cm。采用单纯结扎导管24例,加垫结扎4例,切断缝合22例,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直接缝闭导管7例。结果 5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选择合理的术式及麻醉方法,采取必要的防治导管破裂出血的措施,粗大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应用现代技术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

    作者:陈宁;万林忠;吴煜农;王来杰

    目的应用正颌外科、头部冠状切口和坚固内固定等现代技术,治疗27例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病人。方法其中上下颌骨陈旧性骨折采用正颌外科技术。颧颞眶区陈旧性骨折主要采用头部冠状切口,骨折线截骨。所有截骨块均采用坚固内固定固位。结果所有病人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至4年,颌面外形和咬NFDA6功能均恢复或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正颌外科、头部冠状切口和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颌面部陈旧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胶原表达的研究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胶原表达的研究

    作者:蔡后荣;戴令娟;郑培德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肺组织前胶原Ⅰ和前胶原Ⅲ mRNA及蛋白质变化的意义。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经气管内一次性灌注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灌注博莱霉素分为博莱霉素3天组、7天组、14天组、30天组。分子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的前胶原Ⅰ,前胶原Ⅲ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博莱霉素7天组前胶原Ⅰ、前胶原Ⅲ的mRN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4天组达到峰值水平,博莱霉素30天组的前胶原Ⅰ mRNA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前胶原Ⅲ的mR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P<0.05)。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博莱霉素14天组、30天组肺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时,前胶原基因转录水平的升高,引起的胶原合成加速是肺间质胶原积聚的主要原因。

  • 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特异性实验研究

    作者:赵军;沈振亚;徐五音;郑世营;郭宏伟;杨吉成;盛伟华

    目的研究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特异性。方法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应用抗淋巴血清(ALS)及/或胸腺内注射脾细胞抗原预处理受体,21天后进行心脏移植。经过心脏移植并产生免疫耐受的受体鼠在心脏移植60天后再次接受供体鼠的皮肤移植。结果同时应用ALS及胸腺注射脾细胞抗原组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较其它组显著延长(平均>72天)。移植的皮肤在移植心耐受组中平均存活7.4天即被排斥,这与未处理组的皮肤移植无差别,但移植皮肤的排斥并不影响移植的心脏。结论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胸腺内注射供体脾细胞和腹腔注射ALS共同作用的结果。胸腺预注射供体脾细胞并腹腔注射ALS诱导产生的免疫耐受具有器官特异性及组织特异性。

    关键词: 免疫耐受 心脏移植
  • 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熹;陈凡;马旺扣;黄楠;杨萍;冷永祥;陈俊英

    目的探讨表面改性后的人工心脏瓣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氧化钛(Ti-O)试样薄膜与目前的心脏瓣膜材料热解碳(LTIC)薄膜成对置入动物犬体内。1.腹主动脉内埋置60天。2.右心房内埋置17天,60天,100天。3.改性后Ti-O瓣膜支架与未改性瓣膜支架成对置入右心房内17天,60天,100天。结果电镜扫描观察17天、60天Ti-O的薄膜及支架表面无血细胞粘附,100天Ti-O的薄膜支架仅有个别形态完整的血细胞;LTIC薄膜及未改性的瓣膜支架17天即可见到血球沉着,100天时血细胞和纤维状物大量粘附,支架被沉着物密布,血细胞变形有伪足,电镜见血小板内有空泡,脱颗粒、微管扩张。结论 Ti-O有极好的血液相容性,有希望成为新一代人工心脏瓣膜材料。

  • 猪小肠胶原组织在犬下腔静脉应用的初步报告

    作者:马群;刘勇;易建阳;乔彤

    目的通过实验进行猪小肠胶原组织(SIC)在犬下腔静脉替代以研究SIC在大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在9只健康杂种犬的肾下下腔静脉进行组织替代,6只为血管节段置换,2只为血管旁路,1只为血管补片。结果静脉造影通畅率为87.5%(7/8),病理检查见SIC补片上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排列整齐,其余置换材料有少量内皮细胞生长,有微血管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猪SIC有较强抗感染能力,易于宿主细胞爬行生长,是一种良好的天然细胞外基质,可以作为血管替代物进一步研究。

  • 老年食管贲门癌手术452例分析老年食管贲门癌手术452例分析

    作者:耿忠泽

    临床资料 452例中男性247例,女性205例。年龄大者83岁。病程:长者8个月,短者半个月。病变部位:食管上段癌19例,中段癌137例,下段癌151例,贲门癌142例,多发癌3例(食管多发癌1例,食管下段合并贲门癌2例)。452例中6例为放、化疗后再手术。吻合部位:颈部吻合22例,弓上、胸顶吻合255例,弓下吻合175例。手术方法:结肠间置代食管2例,颈、胸、腹三切口1例,左颈加左胸切口21例,其余均为左侧进胸手术。并发症:发生并发症62例,占13.7%,其中左心衰竭8例,右心衰竭2例;心功能不全5例,死亡1例;心律紊乱16例,死亡3例;肺部感染11例,死亡1例;呼吸衰竭2例均死亡。泌尿系感染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前列腺肥大保留导尿,长期卧床等因素);乳糜胸10例(再手术4例);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吻合口瘘5例(采用三管法治愈)。手术切除率100%。1年生存率65.4%,3年生存率13.5%,5年生存率11.1%。讨论 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本组452例手术患者均为老年人,由于开胸手术创伤大,心肺功能影响亦较大,术前对老年食管贲门癌的患者应作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心、肺、脑、肝、肾的功能检查,严格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病人的年龄并非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主要是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严格掌握(生理年龄),对病变范围广或有远处转移者,同时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应采取放、化疗或放、化疗后再手术。 二、对病变切除范围的选择 应根据各级医院条件及各位医师的技术熟练度而定。我们的体会是:对老年食管上段癌,一般选择在4cm以内,中段癌在6cm以内,下段癌在7cm左右,周围无明显软组织块影者,或有块影但与脊柱、肺门、纵隔无粘连者,贲门癌无明显“7字”征或胃小弯垂直部与脊柱中线小于7cm,均可行手术切除,但为提高手术切除率,保证手术安全,应与全身情况及其它重要脏器功能相结合,同时根据CT检查,了解有关纵隔、腹腔及与周围组织有无明显转移浸润等情况决定。 三、术前准备 术前合并症处理的好坏,对病员能否康复至关重要,因为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加之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多伴有进食困难而出现轻重不等的恶液质。所以对术前合并症应采取积极的治疗。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对进食有明显梗阻者,还应充分做好食管的准备,可选用碳酸氢钠胃管内冲洗以利于减轻食管壁的水肿,改善血液循环,对防止吻合瘘较为重要。术前检查为低肺功能或伴有呼吸道慢性感染者,要让患者锻炼咳嗽,使用抗生素术前雾化吸入,同时还应让患者锻炼平卧位大、小便,对预防术后泌尿系感染很有帮助。 四、术中术后应注意的问题 术中掌握好麻醉的深度,少用对心肺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要充分给氧,手术力求简捷,尽可能减少对心、肺的刺激、干扰。术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肺的顺应性较差,恢复能力差,耐受力差,术后疼痛的刺激,常使患者怕动,怕咳嗽或无效咳嗽,导致肺部感染、多系统感染,特别易影响心功能,造成恶性循环。所以要协助病人排痰,雾化吸入,必要时采取气管内吸痰,保持呼吸通畅,充分给氧。本组7例曾因无力排痰行早期气管切开。对心肺功能要加强监护,要有预见性的防治,防止不可逆转的问题发生。对于术后吻合口瘘可采用胸管引流,倒置胃管,空肠造瘘,即三管法治愈。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可推广使用。

  • 成人型主动脉完全闭锁的外科治疗

    作者:徐明;陈鑫;郭子黄;陈振强;高岩

    临床资料 例1,男,39岁。因活动后胸闷、心慌1个月入院。双上肢血压160/100mmHg,下肢血压测不清,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左肩胛与脊柱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胸片示肋骨下缘有压迹。核磁共振示主动脉峡部中断,管腔闭锁长为2cm。逆行主动脉造影,导管不能通过弓降部;升主动脉造影示峡部闭锁,侧枝血管迂曲、扩张。于1994年7月4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下左侧开胸,术中监测桡动脉及股动脉压力。术中见主动脉峡部闭锁长2cm,侧枝动脉血管静脉化,阻断峡部近、远端主动脉,切除闭锁段,行人造血管移植,与主动脉用4~0Prolene线连续端端吻合。术中维持股动脉压力≥40mmHg。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双下肢肌力和尿量正常。 例2,女,50岁。因活动后气短伴双下肢浮肿1年余入院。双上肢血压180/90mmHg,下肢血压90/60mmHg。脊柱与两侧肩胛骨间背部闻及收缩期杂音。核磁共振示主动脉峡部长3.5cm的闭锁,并经主动脉造影证实。于1997年8月23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下开胸手术,术中见肋间动脉扩张、扭曲。在切除闭锁段时,引起肋间动脉破裂,导致大出血。经洗血球机处理出血达4?200ml,并及时回输患者。止血后,切除闭锁段,顺利行人造血管移植,与主动脉端端吻合。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例3,男,23岁。因反复头晕伴双下肢麻木、乏力6年入院。双上肢血压210/113mmHg,下肢血压83/45mmHg。心尖部、胸骨右缘、右肩胛下角内侧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电子束CT提示降主动脉缩窄段长7cm,闭锁段长达5cm,与顺行、逆行主动脉造影结果一致。于1999年6月18日在全身麻醉常温下左第四肋间开胸,术中见缩窄近端主动脉壁钙化,且粘连严重,游离左锁骨下动脉并套带,在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行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出现顽固性高血压,早期需硝普钠和佩尔地平静脉维持,后期调整开搏通、倍他乐克、合心爽用量,出院时血压维持在120/80mmHg。讨论 成人型主动脉完全闭锁是主动脉缩窄的一种,特指主动脉管腔已发生完全闭锁,病变常发生于主动脉峡部,为导管后型,甚少合并其它心血管畸形。其病理生理为闭锁近端高血压,闭锁远端供血不足。此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临床上,上肢比下肢血压明显升高,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对早期发生无明显症状的患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顺行及逆行主动脉造影有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并可以了解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枝循环、两侧压力及病变与周边血管的关系,排除多发病变及肾动脉狭窄,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依据。近来应用电子束CT,属无创检查,其三维成象使病变更加形象直观,基本能获取血管造影所提供的信息。 术中桡动脉测压应选择在右侧,因为术中有可能发现狭窄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及近端,或阻断左锁骨下动脉。在桡动脉压力降至90mmHg以下时,才能阻断闭锁近端主动脉,可避免主动脉壁撕裂和心脏负荷的突然增高。股动脉测压可监测闭锁远端的动脉血流灌注,术中维持压力≥40mmHg即可,防止肾脏及脊髓的供血不足,并在血管吻合完毕开放后,根据压力变化,判定手术效果。 本组3例主动脉完全闭锁,其闭锁段的近、远端主动脉之间有着丰富的侧枝循环。常温下阻断近、远端主动脉,未导致脊髓和肾脏的缺血性损伤,对阻断时间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因此不需要近、远端主动脉搭桥转流法和左心房-股动脉转流法,来保证远端主动脉的血供。不过当术中需同时阻断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时,应行阻断试验,结果正常才能实施,因为该血管是侧枝循环的重要途径。 主动脉完全闭锁的手术治疗原则为重建畅通的主动脉血流通道。行人造血管移植,需切除缩窄段的血管,分离中常会导致意外大出血,特别是对于局部粘连严重、近远端主动脉壁钙化、肋间动脉瘤样扩张及长段缩窄的患者,一方面可以减少出血机会,另一方面可避免切断多对肋间血管,引起脊髓缺血,同样达到主动脉通道重建的效果。 在手术中,应用洗血球机,可持续不断地处理术野出血,减少了手术中用血。

  • 不停搏心脏直视手术七例报告

    作者:郭伟;章镜平;薛永生;黄苏;徐克平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7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6~37岁。诊断:继发性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膜部缺损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Ⅰ级。 二、术中和术后情况:胸骨正中切口5例次;右胸前外侧第四肋间切口2例次。术中转机流量每分钟1.96~2.10L/m2;总转机时间19~28分钟;体外循环中平均桡动脉压力为56~88mmHg;术中低温度31.8~34℃;复温时间11~16分钟。术后2.5~4.0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本组术后无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发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天。7例均痊愈出院。

  • 经皮肺穿刺活检106例分析

    作者:蒋德升;尚宁;姜静;顾晓燕

    发皮肺穿刺活检是临床上对肺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取材的常用的方法,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有价值。常用的方法是在CT、X线电视透视及B超引导下进行穿现刺,现将我院1993年以来106例经皮肺穿刺检查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06例为我院1993年2月~1999年6月的住院人,男性83例,女性23例,年龄34~75岁。全部病例术前X线胸片或CT、B超显示肺内单个或多个结节状阴影,其中15例伴有胸腔积液,影像学诊断均为肺部恶性肿瘤,但痰细胞学及纤支镜检查未能取得病理诊断。

  • 支气管肺灌洗治疗85例肺内重症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林云辉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8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54例,女性31例。年龄25岁~76岁,平均50.5岁。 二、治疗对象:各种病因致肺内重症感染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咳脓痰不能缓解或加重者;各种危重病合并肺内重症感染痰阻塞,体弱无力将痰咳出者。其中慢支急性发作期29例;急慢性肺脓肿18例;支气管扩张16例;支气管肺炎12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10例。 三、方法:85例均采用OLYMPUS-FB T2-10型纤支镜检查。常规操作,经鼻插入,年老体弱肺心病合并呼衰患者在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或纤支镜带氧下进行。其中21例在床边进行。肺脓肿患者在找到病灶管腔开口处,经局部反复冲洗吸引至脓性分泌物减少变稀薄后,用给药导管插入病灶腔内注入敏感药物。灌洗液采用生理盐水300ml+庆大霉素24万U或地塞米松10mg。肺脓肿用2%碳酸氢钠100~200ml。每次灌洗液5~10ml,总量≤100~200ml。灌洗次数:17例1次,49例2次,19例3次。 四、镜下所见:85例中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点状出血明显。其中39例气管、支气管壁上吸附较厚痰痂;3例右主支气管完全被痰阻塞;10例肺心病气管中下段均有不同程度软化,深吸气或咳嗽时管腔几乎完全闭锁;在肺脓肿、支扩、重症肺炎病侧段管腔内均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聚积。 五、疗效判断标准:经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病灶完全吸收为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降至正常,仍有少量粘痰为有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六、结果:85例中显效63例,占74.12%;有效20例,占23.53%;无效2例,占2.35%;总有效率97.65%。无1例在检查治疗中死亡。 住院时间:慢支肺心病39例中,短9天,长27天,平均18天。肺脓肿、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炎46例,短11天,长31天,平均21天。讨论 肺内重症感染除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外,维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本文85例患者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疗效差,持续发热,痰粘稠不易咳出或无力咳出,有的病程长达2个月以上。我们在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带氧或在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下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有效率达97.65%。在检查过程中,观察到该类患者管腔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聚积,尤以慢支、支扩、肺心病患者明显,大部分管壁上吸附一层较厚的脓性分泌物,肺心病患者气管中下段软化程度高于非肺心病病人,在深吸气或咳嗽时管腔几乎完全闭锁。这与长期慢性感染及急性感染期发热、食欲减退、利尿、补液量不足、呼吸增快失水量增加等诸多因素加重痰粘稠结痂,难以咳出,气道阻塞加重有关。此时全身静脉用药疗效不明显。该治疗方法带氧可提高肺泡氧分压,直接清除支气管腔内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痰阻塞和缺氧性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局部用药可提高病灶处有效药物浓度,促进病灶吸收,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药费用,提高治愈率。临床医生在给肺心病危重病人尤其是年老体弱无力将痰咳出患者行雾化吸入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因为痰痂软化脱落至气管可引起窒息。对急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患者痰引流不畅伴高热,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应当尽早治疗,局部用药,可尽快缓解全身中毒症状及缩短病程。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急性气道阻塞中的应用

    作者:冯薇;黄建安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26例均为急性气道阻塞后肺不张,经X线胸片检查证实。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肺切除术后12例,食道癌术后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2例,心脏术后2例,支扩大咯血2例,支气管异物(鸡骨头)2例,股骨颈骨折术后1例,头颅术后1例。气道阻塞部位:左全肺7例,右全肺3例,右肺上叶5例,左肺上叶5例,右肺中下叶3例,左肺下叶2例,右肺中叶1例。 二、检查方法和治疗结果:采用OLYMPUS BF—P10型纤维支气管镜及配套附件,术前准备及操作步骤均按常规进行,术中常规心电图及脉氧饱和度(SpO2)监测,经鼻插镜至支气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见:气道阻塞处肺叶、段支气管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26例急性气道阻塞中,痰栓阻塞19例,血栓阻塞5例,异物阻塞2例,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引,钳夹痰栓或血栓,取出异物,必要时注入含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的生理盐水,或予以稀释肾上腺素液灌洗。26例中24例一次治疗后肺复张良好,2例痰栓阻塞者经2次

  • 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牙髓炎106例报告

    作者:李静;周静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有随访条件的78例患儿,男32例,女46例,年龄3至8岁。患牙106个,其中早期急性牙髓炎31个牙,占29.25%;慢性局限性牙髓炎75个牙,占70.75%。 二、治疗方法:局部麻醉,隔离消毒手术域,备洞,揭髓顶,冲洗窝洞,用锐利挖匙或圆钻反转去除冠髓,用消毒棉球或0.1%肾上腺素棉球轻压止血,髓断面覆以氢氧化钙,棉球轻压吸去水分,再以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与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常规充填或暂时充填,2周后再永久充填。 三、疗效判断:成功标准为患牙无自觉症状,功能良好,临床检查无异常,X线片示根周组织无病变。而有如下任何一项出现则可视为失败,患牙有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有功能异常,X线片示根尖周组织有病变。 四、结果:106个患牙术后半年、1年、2年、3年定期随访,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延长,成功率有一个逐步下降的过程,但在2年后逐步趋于稳定。说明活髓切断术的远期疗效较好。经统计学检验,早期急性牙髓炎与慢性局限性牙髓炎治疗后3年的成功率相比较,χ2=2.03,P>0.05,两者无显著差异。说明活髓切断术无论对于乳磨牙早期急性牙髓炎,还是慢性局限性牙髓炎都有较好的疗效。

  • 含利福喷丁短程化疗方案治疗涂阴肺结核疗效分析

    作者:陆明华;卞涛;陈晓燕

    一、入选标准:(1)初治菌阴(三次涂片阴性)浸润型肺结核患者;(2)年龄15~56岁;(3)无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尘肺、精神病、肝肾功能损害、孕妇。

  • 腺苷脱氨酶、溶菌酶和癌胚抗原在结核性与肿瘤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德平;郑培德;刘晓春

    材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所有病人均经病理或临床确诊。56例中结核性胸腔积液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6~76岁,平均38.8±14.5岁。肿瘤性胸腔积液20例,其中肺癌胸膜转移14例,胸膜间皮瘤3例,肺外肿瘤胸膜转移3例(肝癌、肾癌、子宫内膜癌各1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9~77岁,平均56.2±12.4岁。经统计学处理,肿瘤组病人年龄高于结核组(P<0.01)。

  • 抑肽酶减少食管癌手术中失血

    作者:臧其威;陈广明

    一、病例选择 确诊食管癌需行手术治疗的病人4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如病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被排除在外,(1)对抑肽酶过敏或既往用过抑肽酶;(2)有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3)有血栓栓塞病史;(4)有凝血功能障碍;(5)术前10天内服用过影响机体凝血的药物。治疗组男16例,女4例,年龄57.75±5.54岁,体重63.35±5.20kg,收缩压120.75±14.26mmHg,舒张压71.50±8.60mmHg。对照组男17例,女4例,年龄55.80±6.81岁,体重64.60±5.84kg,收缩压120.75±14.26mmHg,舒张压72.75±8.19mmHg。两组无明显差异。

  • 硫酸镁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建伟;胡卫星;顾培元;戴建础;吴幼章

    方法和结果 方法:选50只SD大鼠,参照Longas插线法,制备左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4小时后拔除插线。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1)再灌注前高硫酸镁组(HB),于再灌注前1小时给予2.5%MgSO4125mg/kg。(2)再灌注前低硫酸镁组(LB),硫酸镁剂量为62.5mg/kg,其余条件同(1)。(3)再灌注后高硫酸镁组(HA),于再灌注后1小时给予2.5%MgSO4125mg/kg。(4)再灌注后低硫酸镁组(LA),硫酸镁剂量为62.5mg/kg,其余条件同(3)。(5)对照组(CG),仅做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药方法,通过尾动脉输入。随机在每组中选取5只大鼠,在再灌注2小时后断头取左脑梗死区组织样本测定脑组织中的Na+、K+、水含量。每组的另5只大鼠存活24小时后先进行Longas5分制神经病学评分,再断头取脑,冠状切片后染色、温水浴、福尔马林固定后拍照,计算梗死灶体积。所有统计资料用SAS统计软件包分别进行F检验、q检验、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秩和检验,测定结果以±s表示。

  • 鼻窦内窥镜手术80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万云;时海波;陈智斌;程雷

    临床资料 慢性鼻窦炎患者80例,男性62例,女性18例;年龄20~65岁。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鼻窦冠状位和/或轴位CT片及鼻窦内窥镜检查证实。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评定标准,1型1期13例,1型2期19例,1型3期1例;2型1期17例,2型2期25例,2型3期5例。3例有严重鼻中隔高位偏曲。鼻息肉患者术前5天开始口服强的松20mg,每日2次,术前及术后局部喷用布地奶德喷鼻水剂。手术全部采用局部麻醉。 用Storz鼻窦内窥镜及Stryker监视系统,以直径4mm,0度镜为主,辅以30度镜、70度镜,各种角度的筛窦钳、反张剪等。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80例患者全部行钩突切除术,开放中鼻道,咬除筛泡。75例前筛窦均有炎症,部分有息肉,行前筛窦切除术;48例有后筛窦炎症病变,行后筛窦开放术,尽量保留完好的粘膜;中鼻甲息肉样变行中鼻甲外侧部分切除术,保留中鼻甲内侧部分;46例行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24例开放蝶窦;2例开放额窦,3例有严重鼻中隔高位偏曲同期行内窥镜下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术。手术结束时,术腔填塞止血凌及凡士林纱条。术后24小时抽除纱条,隔日镜下换药,出院后每周复查一次,直至术腔干净。随访3个月~1年。

  • 防反流自膨式带膜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作者:沙正布;张世伟;董吉祥;刘新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24~48岁,平均32.6岁。病程4~13年。均表现有吞咽困难和不同程度的消瘦,其中6例为间隙性发作,常因进刺激性食物或生气时诱发,症状明显时饮水均呕吐。均经过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确诊。胃镜下见食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延长,内有少许残留食物。5例食管粘膜充血水肿,贲门呈收缩状,胃镜通过稍有阻力,贲门环粘膜周围光滑。本组8例患者均经过3~5次扩张,持续时间1~3周,远期效果不满意。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2例分析

    作者:陆长华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4例,女8例;左眼11例,右眼13例;闭角型青光眼18例,开角型4例;术前均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 手术及术后检查:显微镜下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及前房深度,并测眼压。对浅前房检查眼底,必要时作眼B超检查。 按Spaeth分类:浅前房分为三级(必须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确诊)。一级:仅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而瞳孔区的虹膜仍正常;二级: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相接触,但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间仍有一定的间隙;三级:全虹膜面及晶体与角膜内皮接触。本组术后浅前房22例22眼,其中一级8眼,二级3眼,三级1眼。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结膜瓣漏4眼,脉络膜脱离1眼,引流过畅15眼,葡萄膜炎2眼。 二、处理方法及结果 1.保守治疗12眼:采用局部绷带加压包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阿托品眼液扩瞳。其中8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3~5天及经过上述综合处理后,术后一周内前房恢复正常,另4眼不给甘露醇静脉滴注的术后10天内前房形成。 2.手术治疗10眼:修补结膜漏3眼,重新缝合巩膜2眼,前房形成术5眼,10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

  • 乌司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的初步观察

    作者:

    一、对象 63例中,男28例,女35例;年龄18~70岁,平均45岁。符合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水肿型),血清淀粉酶>500Somogyi单位和/或尿淀粉酶>1000Somogyi单位;病程在一周以内,未应用过其他酶抑制剂(生长抑素、抑肽酶、加贝酯等)。随机分为两组:(1)试验组:43例,男18例,女25例。(2)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 二、给药方法及疗程 试验组:乌司他丁5万IU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滴注2小时,每日3次,共3天,3天后改为每天1次,疗程5~10天。对照组:甲磺酸加贝酯100mg溶于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滴注2小时,每日3次,共3天,3天后改为每天1次。疗程5~10天。试验组或对照组在用上述药物的同时,辅以急性胰腺炎的一般治疗。 三、观察方法及疗效评价 试验期间,每天检查及记录受试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有效指标:(1)主要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基本消失;(2)主要体征,如上腹压痛、腹肌紧张及反跳痛消失。(3)血、尿淀粉酶、谷草转氨酶、血常规等恢复正常。根据上述标准,按显效、有效、进步和无效四个等级评定。显效:5天之内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者。有效:7天之内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者。进步:10天之内同时达到上述三项标准者。无效:超过10天者。以显效和有效例数的总和计算总有效率。

  •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医院下呼吸道葡萄糖非发酵菌感染

    作者:刘平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9~78岁,平均年龄48.4岁。均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中重症颅脑外伤12例,自发性脑出血13例,自缢2例,一氧化碳中毒、电击伤、脑干梗塞、白塞氏脑病、病毒性脑炎各1例。处于昏迷状态3例,植物状态29例。有咳嗽反射27例,无咳嗽反射5例。病程中均有入住ICU监护史,鼻饲饮食,并应用过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因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或需长时间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而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至术后一直有肺部感染征象者全部删除,术后三天以上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征象者列入本组统计范围。 二、痰菌培养 消毒吸痰管,经气管套管往下深入至气管隆突附近吸出痰液,置于无菌培养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作药敏试验。 三、结果 1.痰菌培养结果:本组患者32例,送检痰培养45次,培养出致病菌18种,64株,其中G+菌19株,G-菌45株。20例患者检出葡萄糖非发酵菌共33株,占G-菌的7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4株,不动杆菌属12株,产碱假单胞菌2株,恶臭假单胞菌2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嗜麦芽黄单胞菌2株。 2.药敏报告:用临床常用的13种抗生素分别对33株葡萄糖非发酵菌进行药敏试验,其敏感率依次为:舒普深61%,泰能51.5%,诺氟沙星27.3%,环丙沙星27.3%,丁胺卡那27.3%,,哌拉西林15.2%,氧氟沙星12.2%,庆大霉素12.2%,头孢哌酮6.1%,头孢他定6.1%,先锋V、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均不敏感。讨论 葡萄糖非发酵菌是指在厌氧条件下不发酵分解葡萄糖、革兰阴性、无芽胞需氧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莫拉菌属和黄色杆菌属,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年老、体弱、恶性肿瘤、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长期住院尤其长期入住ICU,滥用广谱抗生素等常是该类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常同时具有多种上述易感因素,且因缺少鼻咽喉抵御细菌侵入的多重屏障,使正常时无菌的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故感染率尤其高。另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吞咽功能差、咳嗽反射不敏感及长期鼻饲易致食管反流、误吸发生,也是其易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葡萄糖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达G-菌的73.33%,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居前两位,与穆新林报道基本一致。从药敏报告可看出,此类细菌耐药性很强,除舒普深、泰能耐药率相对较低外,其他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有研究报道其耐药机制可能和外膜通透性、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酶及耐药质粒有关。治疗该类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除根据药敏报告全身选用敏感抗生素外,依照气管切开患者的特点,给予促醒、加强痰液引流及营养支持亦十分重要,尤其在高度耐药使抗生素选择困难时。本组中有7例葡萄糖非发酵菌感染者,因各种原因未能选用敏感抗生素,但经过加强痰液引流,改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及促醒等系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征象亦有所好转。这可能与此类细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弱毒或无毒,当机体一般状况改善,免疫力增强时,致病能力便会相应减弱有关。

  • 邻间钩在前牙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陈辉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56例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7至45岁。单个前牙缺失17例,两个前牙缺失20例,三个前牙缺失9例,四个前牙缺失10例。其中常规间隙卡修复20例,邻间钩修复27例,无卡托牙修复9例。 二、修复方法 1.前牙可摘义齿修复的方法:在健康稳固的两侧第一前磨牙与两侧尖牙之间,制作间隙卡,腭侧(舌侧)相应的基托对抗,人工牙唇侧一般不做基托。 2.无卡托牙腭(舌)侧基托一般伸展至第二前磨牙远中为止。 3.邻间钩设在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隙中,0.8或0.9毫米的钢丝末端弯成钩状伸入颊侧牙间隙龈乳头的位置,腭(舌)侧的基托伸展第二前磨牙远中为止。

  • 糖皮质激素对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武晓泓;刘超;刘翠萍;覃又文;段宇;狄福松;蒋须勤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刺激单层培养的GD甲状腺上皮细胞(TEC),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刺激前后细胞凋亡率、Fas表达阳性率、可溶性Fas(sFas)含量以及Fas/sFas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在0~103nM范围内,地塞米松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GD TEC凋亡;(2)在上述浓度区间,地塞米松可显著增加GD TEC Fas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sFas蛋白及mRNA的产生。(3)Fas蛋白表达增加,aFas蛋白分泌减少与细胞凋亡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糖皮质激素可显著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Fas合成,抑制sFas产生,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 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的应用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施行的应用

    作者:陈鑫;陈振强;郭子璜;徐明;高岩;唐建伟;肖立琼;秦星;蒋英硕;缪劲

    目的总结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3例病人中16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7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3例,其余为多支病变。2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室壁瘤手术3例,瓣膜置换24个,瓣膜成形6例次,人均搭桥1.74支。手术后低心排2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23例病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无手术死亡,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 胃肠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林琳;赵志泉;殷咏梅;阎验;林征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酪神经肽(NPY)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粘膜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和乙状结肠粘膜中以上三种激素的含量。结果 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粘膜中NPY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VIP和SP在血浆中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乙状结肠粘膜中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状结肠粘膜中三种胃肠激素的变化在IBS的腹痛、腹泻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 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腺苷受体

    作者:周贤梅;王曾礼;林耀广;朱元珏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腺苷受体mRNA表达,探讨腺苷受体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Ficoll液分离PBMCs,采用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法和图象分析半定量法检测PBMCs腺苷受体mRNA。结果正常人及哮喘患者PBMCs均表达A1、A2a、A2b、A3腺苷受体(A1AR、A2aAR、A2bAR、A3AR)mRNA,以A2bAR mRNA所占百分比高;哮喘患者PBMCs A1AR、A2bAR、A3AR mRNA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哮喘患者PBMCs A3AR mRNA表达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PBMCs表达A1AR、A2bAR、A3AR mRNA增加,以A2bAR mRNA所占百分比高,A3AR mRNA表达与气道阻塞程度相关。

  • 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嗓音的声学参数分析

    作者:徐洁洁;祁沁红;徐其昌;黄昭鸣

    目的观察研究正常及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嗓音声学特征,探讨计算机声学测试技术在喉疾病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嗓音声学测试系统对80例正常成人及140例声带良恶性增生疾病患者元音信号进行检测,对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声门噪声能量(NNE)等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病态嗓音均表现一项或几项声学参数值高于正常,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声带良性增生组jitter值大于正常者占24%,shimmer占83%,NNE占58%;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约升高1~1.5倍左右。声带不典型增生组jitter值异常者占56%,shimmer值占90%,NNE值占74%;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升高1~2.5倍。喉癌组jitter、shimmer、NNE值高于正常者分别占87%、94%、90%;各参数均值较正常值升高4.5~5倍左右。结论计算机声学分析各项参数可作为嗓音定量评价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喉部病变性质的初步鉴别及动态观察预后。

  • 高位食管癌手术治疗九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立;徐建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9例中男8例,女1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58岁。出现临床症状至就诊时间2~7个月。9例均只能进食半流质,伴胸骨后疼痛2例,进食呛咳1例。所有病例均经食管钡餐检查,6例经纤维食管镜确诊。1例颈段食管癌为了排除气管膜样部浸润,曾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9例病变均位于气管分叉平面以上的上胸段和颈段食管,长度约2.5~10cm。其中上胸段癌6例,颈段癌放疗后复发及贲门癌术后颈段再发癌各1例,还有1例长度为10cm者为食管中段癌合并上段多发癌。按国际TNM标准分期(UICC,1987):Ⅱa期4例(T2 N0 M0和T3 N0 M0各2例),Ⅱb期1例(T2 N1 N0),Ⅲ期4例(T4 N0 M0和T4 N1 M0各2例)。术后病理分类:鳞癌8例,多发性腺癌1例。切缘无一例肿瘤残余。周围淋巴结转移3例。 二、手术方式与结果 本组5例上胸段食管癌,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其中1例气管膜样部受浸润,1例右侧纵隔胸膜及部分肺组织受侵,将受侵的纵隔胸膜及肺组织一并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经17天保守治疗,瘘口愈合。 1例上胸段食管癌,术前怀疑奇静脉受侵,经右颈、右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 1例近锁骨平面的上胸段癌及1例颈段放疗后复发癌,均行食管抽剥术。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给予制酸、止血治疗后好转。 1例贲门癌术后再发颈段食管癌,肿瘤已侵犯右侧甲状腺,颈动、静脉,锁骨下动脉,部分椎体,椎动脉,臂丛神经及气管膜样部。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锐性分离食管肿瘤,仔细解剖,避免损伤气管膜样部、颈动脉等重要组织。切除颈段食管癌,保留胸腔胃,经胸骨后结肠代食管,因残胃已缩至膈肌下,体积很小,故将结肠远端与空肠作端侧吻合。术后曾并发残胃应激性溃疡出血,给予H2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好转。因肿瘤已侵犯喉上神经,术后呛咳较剧,42天后症状缓解。 本组8例均以胃代食管,经食管床与颈部食管吻合。手术切除率100%,无一例手术死亡。经半年以上随访,均无进食后胸闷或反流症状。1例术后4个月并发吻合口狭窄,先后3次行食管扩张,目前进食正常。本组病例均存活1年以上,3年存活率44.4%(4/9),并在继续随访中。讨论 高位食管癌即位于气管分叉平面以上的上胸段或颈段食管癌。因肿瘤极易侵犯气管膜样部、主动脉等周围重要器官,且手术显露不佳,吻合口位置高,所以手术切除率低,手术死亡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中下段高。以往高位食管癌的治疗以放疗为主。但一旦有周围淋巴结转移或肿瘤外侵,放疗效果明显下降。放疗的局部未控制及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文献报道高位食管癌手术治疗增多。另外,对高龄、长病变的食管癌患者,手术适应证大为放宽。我们认为高位食管癌的患者若全身情况无明显手术禁忌证,且无肿瘤远处转移者,应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本组1例81岁高龄患者及1例中段癌合并上段多发癌,病变长达10cm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除了手术技巧之外,得益于加强围术期的管理。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围术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死亡率起了重要作用。 手术路径的选择对提高手术切除率有重要意义。原则上应有利于显露病变食管及可能侵犯的周围器官,保证重建食管路径短,尽量减轻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高位食管癌较为彻底的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措施,有望得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 检测胸水肺癌相关抗原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德明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1.癌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4~92岁,平均年龄60.92±16.23岁。其中腺癌16例,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未分型5例。左侧胸腔积液9例,右侧胸腔积液16例。大量胸腔积液5例,中等量积液15例,少量胸腔积液5例。 2.对照组:男17例,女3例。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54.10±18.05岁。左侧胸腔积液7例,右侧胸腔积液13例。大量胸腔积液3例,中等量积液12例,少量积液5例。所有20例患者均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均按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后缓解出院。 二、研究方法 根据入院后胸水细胞学检查、胸膜活检、经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及肺部病灶的活检或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活检的结果,将45例患者分为癌性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胸水用上海肿瘤研究所提供的包括肺小细胞癌、腺癌、鳞癌等多株肺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按说明书介绍的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胸液中的LCA。以斑点反应板上的固相抗体与胸水标本中的LCA结合成复合物,胶体金标记的另一组抗体再与复合物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圆斑为阳性。未形成红色圆斑者为阴性。根据胸水LCA的检测结果,分别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进行分析。 敏感性(%)=(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100% 特异性(%)=(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100% 正确性(%)=(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阳性数)×100% 三、结果 癌性组LCA阳性21例,假阴性4例。对照组LCA阴性18例,假阳性2例。以LCA阳性作为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正确性为91.3%。讨论 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为产生癌性胸腔积液的原因之一,故可用特异性肺癌抗体测定胸水中脱落的肿瘤细胞的相应抗原来诊断癌性胸腔积液。本研究结果显示用多株肺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胸水LCA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由于有10%的假阳性结果,因此,LCA阳性不能作为诊断癌性胸腔积液可靠的诊断依据。若与患者的临床情况相结合,则LCA阳性对癌性胸腔积液有很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艾滋病侵袭性肺曲菌病的CT征象

    作者:刘琰;杨邦杰

    临床资料 例1,男,26岁,黑人。因间断低热3个月,持续高热、咳嗽1周,于2000年6月27日以肺部感染收住入院。体检:T39.9℃,P102次/分,R25次/分,BP118/70?mmHg(1?mmHg=0.133?kPa)。消瘦,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脾肋下1.5cm,血白细胞9.5×109/L,中性0.74,淋巴0.26,血小板164×109/L,血沉160mm/h。7月2日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紫绀,R37次/分。X线胸片可见双肺云雾状模糊影,肺部CT扫描见右肺下叶斑片状磨玻璃状致密影,左肺舌叶小片状致密影并有融合趋势。拟诊为支气管肺炎?经抗感染治疗3天后出现面部及前胸散在皮疹,咽部可见白色分泌物,并出现头痛,反应迟钝,查唾液HIV抗体(ELISA法,美国试剂盒)阳性,诊断为AIDS合并I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脑病?7月13日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尸体解剖证实为AIDS合并IPA。 例2,女,31岁,黑人。自2000年3月咳嗽,乏力,发热,喘息,应用红霉素治疗后体温时高时低,偶有呼吸困难,因持续发热1周,于4月16日以左上肺炎收入院。体检:T38.8℃,P86次/分,R24次/分,BP105/68?mmHg。双肺呼吸音粗,前胸有皮疹,血白细胞4.7×109/L,血沉75?mm/h。X线胸片示左上叶致密影,CT见左肺上叶肿块样软组织块影,直径4.0?cm,周围见典型“晕轮征”,查唾液HIV抗体阳性,并经蛋白印通法(WB法)确认阳性。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肺感染。4周后复查CT,肿块内见空洞形成。两个月后死亡,尸检证实为AIDS合并IPA。 例3,男,22岁,印度人。间断发热,头痛,咳嗽,乏力,腹泻2年,期间自服药物,症状时好时坏。2000年1月3日WB法检测血清HIV抗体阳性,诊断为艾滋病。5月26日因持续高热,喘息,咳嗽,痰中带血,嗜睡以AIDS合并肺部感染收入院。体检T41.5℃,P104次/分,R29次/分,BP120/75mmHg。恶液质,巩膜皮肤黄染,颈部及右锁骨上触及1.5cm×1.0cm大小淋巴结3~5个,质中,双肺闻及湿性NFDA3音,肝肋下1.5cm,脾肋下2.5cm,血白细胞6.5×109/L,血沉55mm/h。X线胸片示双下肺野斑片状模糊影,左肺见一6.5cm团块影。CT示:左肺上叶6.2cm致密块影,周围见典型“晕轮征”,并见左肺多发小结节致密影。诊断为AIDS合并IPA,肝硬化,腹水。半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病理检查证实为AIDS合并IPA。讨论 IPA是曲菌侵袭破坏肺小血管或细支气管而引起的肺部病变,其导致或加速患者死亡,死亡率高达56%~76%,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X线平片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近来研究表明,CT扫描不仅能非创伤性地评价IPA感染的范围,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隐匿的小结节病变及早期空洞,而且认为“晕轮征”在IPA的早期CT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晕轮征”在CT图像上表现为肿块周边密度略低于肿块密度,而且又明显高于肺实质密度。其病理基础是肺曲菌破坏肺部小血管,导致肺实质出血性坏死,早期病灶中心坏死,结节被出血区围绕,后者在CT图像上表现为“晕轮征”。本组2例肿块样病变早期CT均见此征象。“晕轮征”是IPA的重要早期CT征象,尽管后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但艾滋病患者,CT见“晕轮征”时,强烈提示IPA的早期诊断。然而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Kaposi肉瘤等艾滋病人易并发的肺部机会性感染也可见类似的“晕轮征”,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IPA的CT征象还有多发结节及炎症样病变,本组1例表现为多发结节状阴影,边缘模糊。CT征象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转移病变。2例CT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样致密影,以肺外周围分布为主,其CT征象无特异性,支气管肺炎、病毒、分枝杆菌感染等均可有类似表现。如若艾滋病患者肺部出现结节或炎症样病变,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痰液又发现曲菌时,应高度怀疑IPA,真菌培养也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 IPA晚期CT征象主要有:肿块内有空洞形成,文献报道IPA晚期,局部缺血坏死,坏死组织溶解进而排出体外形成空洞。

  • 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亚芬

    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0~68岁。肺结核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胸片、痰集菌和/或痰结核菌培养阳性。耳鼻咽喉结核的诊断:根据喉镜检查和/或活检+病理检查。4例有肺结核病史,其中3例未进行规则抗结核治疗,1例肺结核钙化,未抗结核治疗。 肺结核情况:本组以浸润型肺结核多,占9/17,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次之,占6/17,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占1/17,浸润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占1/17。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中女性4例,浸润型肺结核9例中男性8例。所有病人均有咳嗽,盗汗10/17,低热8/17,痰集菌阳性10/17。X线胸片:16/17例肺结核病变累及两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中有1例合并双侧淋巴结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伴有空洞形成有咯血者1例。 耳鼻咽喉结核情况:中耳合并咽结核1例,表现为右耳持续性流出脓性分泌物伴有咽痛。鼻结核2例,肺结核治疗期间出现鼻出血。喉结核14例,其中11例声嘶,2例失音,9例咽痛,1例吞咽困难。喉镜检查声带结核3例。 肺结核与耳鼻咽喉结核之间的关系:喉结核(14/17)见于各型肺结核,男女之比为8∶6,其中浸润型肺结核7/14,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1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14,痰结核菌阳性率11/14。鼻结核、耳+咽结核均为男性,而且合并浸润型肺结核。鼻结核2例中痰结核菌阳性1例。 作者单位:214026 无锡市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卫生所误诊情况:17例中误诊为慢性咽喉炎7例,声带结节3例,食管癌1例,中耳炎1例。 治疗:初治病人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结核治疗,总疗程6~9个月。复治病人根据结核用药史或结核菌药敏试验制定治疗方案。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加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1.5~2个月。喉结核患者辅以异烟肼和/或链霉素雾化治疗,中耳结核局部外用利福平眼药水,鼻结核局部止血。除1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部病灶吸收不明显外,其余肺部结核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好转。耳鼻咽喉局部症状随着抗结核治疗也有所改善。讨论 耳鼻咽喉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原发者少见。耳鼻咽喉与肺密切相连,又处于外界结核菌通过传媒—空气和饮食进入体内的门户,故为肺外结核的高发区。原发耳鼻咽喉结核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结核菌直接感染,用结核菌感染的手挖鼻、耳所致,或食用结核菌污染的食物,临床上较少见。继发者多由于结核菌通过血行、淋巴途径或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排出带菌的痰液停留在咽喉部而发病,临床上常见。 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误诊原因:1.临床症状不明显,体征不典型。2.两者合并时,可能因肺结核的症状、体征较典型,从而掩盖耳鼻咽喉结核的存在。3.陈旧性、病灶不典型、病变范围小的肺结核,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它疾病,没有抗结核治疗。4.耳鼻咽喉结核溃疡型、结节损害较多见,酷似该部位的炎症、恶性肿瘤。5.医生对耳鼻咽喉结核的重视不够。

  • 小剂量肺段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33例报告

    作者:沈立;蔡健康;戴振亚;秦勇

    临床资料 2%利多卡因咽喉部麻醉,插入纤支镜(Olympus FT207),吸尽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并对整个支气管树作详尽检查,纤支镜保持在病变肺段支气管内,将灌洗液10ml缓慢注入,约1~3分钟后将灌洗液吸出,每个肺段灌洗1~3次,总灌洗量100±10ml,总回收量60±5ml,病变广泛者分次或重复灌洗。灌洗液为生理盐水200ml,地塞米松20~30mg,庆大霉素8~16万U,温度约37℃。 33例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2~78岁,平均64.8岁。支扩合并感染6例,慢支合并感染27例。病程4~20年,均为反复发作,常年咳嗽咳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肺部有固定性湿NFDA3音,经正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者。行纤支镜检查时,可见病变部位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及不同程度的分泌物潴留。22例为脓性分泌物,11例为白色分泌物,吸出分泌物量为10~30ml,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检查血常规、胸片及肺功能,灌洗后仍继续用抗生素治疗。 灌洗后所有病人咳嗽减轻,痰量明显减少,痰由黄色变为白色,较易咳出,肺部NFDA3音减少。11例病人发热,体温在1~3天降至正常;15例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其中10例灌洗后恢复正常;胸片前后对照(7天内)27例,灌洗后阴影100%吸收者2例,75%吸收者9例,25%~50%吸收者12例,无明显改善者4例;肺功能对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前2.89±0.54L,治疗后3.60±0.76L,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重复灌洗的9例中,均可见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减轻,分泌物减少。讨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可分为诊断性及治疗性,全肺及肺叶段灌洗,小剂量(灌洗量<200ml)及大剂量(灌洗量5~15L)灌洗。 本组病例均为常年反复发作的中重度肺部感染,患者气道内有大量分泌物潴留及粘液栓形成,正规抗感染治疗难以奏效。支气管肺泡灌洗一方面使分泌物稀释,有利于小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或吸出,同时又可将抗生素灌注到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利于消除炎症。灌洗液中激素用量较大,有利于毛细血管收缩降低其通透性,减轻粘膜充血肿胀,亦有解除支气管痉挛而通畅气道的作用,使分泌物易于排出。 治疗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较安全的,尤其我们采用小剂量肺段灌洗,液体残留少,不会导致肺内动静脉分流引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相反,由于分泌物排出,气道通畅,通气血流比例恢复,氧分压会有不同程度上升。本组病例灌洗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我们认为对于分泌物较多,尤其是细小支气管阻塞严重的肺部感染,以及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 肺癌诊断延迟的分析

    作者:卞涛;陆明华;吴波;陈晓燕

    对象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1992年12月~1996年12月,对在我院住院并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807例进行调查。其中男645例,女162例,年龄18~82岁,中位年龄65.2岁。 二、调查内容:首发症状;首发症状出现的时间;首次就诊时间;首次确诊时间;临床分期等。 三、诊断时限:(1)计算首发症状至首次就诊时限;(2)计算首次就诊至首次确诊时限;(3)分别计算1992年12月~1993年12月、1994年1月~1994年12月、1995年1月~1995年12月、1996年1月~1996年12月发病后半个月、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累积就诊率和累积确诊率。某时间累积就诊率或累积确诊率=某时间所有就诊或确诊病例数/某时限所有病例数。 四、统计学处理:用R×C列联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一、首发症状至首次就诊时限和累积就诊率:?这一时间段的长短,即就诊延迟,是由患者造成的,反映患者对肺癌的认识及自我保健重视程度。我们将807例肺癌分为四个时期,1992年12月~1993年12月228例,1994年1月~1994年12月203例,1995年1月~1995年12月192例,1996年1月~1996年12月184例.807例肺癌患者的就诊时限为0~14个月,中位就诊时间为2.1月;半个月就诊例数约152例,就诊率约18%;1个月的累积就诊人数257例,累积就诊率超过30%,四个时期的半个月累积就诊率分别为18.0%,19.2%,18.4%,19.6%,而1个月的分别为31.6%,30.5%,32.5%,31.5%,差别无显著性(P>0.05)。2、3、4、5、6个月累积就诊率同样差别无显著性(P>0.05)。 二、首次就诊至首次确诊时限和累积确诊率:这一时限的长短,即确诊延迟,是由医生造成的,反映医生对肺癌的诊断水平。本组807例肺癌中,仅28例肺癌由体检发现,因症而诊的患者中,短确诊时间为2天,长确诊时间为13个月。中位确诊时间为10.2天。在四个时期中半个月的累积确诊率呈上升趋势,为50.9%,60.6%,70.3%,82.1%,1个月累积确诊率为68.4%,78.8%,88.0%,95.7%,差别有显著性(P<0.05);2、3、4、5、6个月累积确诊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 三、肺癌分期:根据国际标准进行TNM分期,TIS期0例,Ⅰ期73%例(9.1%),Ⅱ期60例(7.4%),Ⅲa期214例(26.5%),Ⅲb期293例(36.3%),Ⅳ期167例(20.7%)。40岁以下者共57例,其中Ⅰ、Ⅱ期者仅4例,Ⅲ期33例,Ⅳ期20例。而体检发现者仅28例,均为Ⅰ、Ⅱ期患者。

  • 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珊

    临床资料 一、对象:41例均按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37~68岁。正常体重22例,超重8例,肥胖11例,合并高脂血症2例,合并高血压5例,家族糖尿病史2例,均为轻体力劳动者。41例中平均每日热能摄入量大于10.8MJ21例,其中肥胖者11例(26.8%),超重8例(19.5%),正常体重2例(0.49%);平均每日热能摄入量8.8~9.2MJ,正常体重20例(48.8%),三大营养素供热比平均为脂肪34.8%,蛋白质16.5%,碳水化合物48.7%。 二、方法: 1.编排食谱:询问患者家族史、既往史、膳食营养习惯、劳动强度、性别、年龄、体重、计算总热能、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摄入量(见表1),编排固定食谱,给每位患者一家用饮食卡。41例在8周观察期间参加适量体育活动,未用降糖药及降脂药。

  • 联合应用压力控制通气与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

    作者:徐建强;钱小明;吴学豪;孙海晨;唐文杰;阳世宇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75岁。所有患者均出现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紫绀,血压多增高,双肺布满湿罗音,心律呈舒张期奔马律,X线胸片均示肺门向周围扩展的大片蝴蝶形阴影。随机分成机械通气组(11例)与常规治疗组(9例)。引起肺水肿的原因有心肌收缩力下降、容量负荷过重、低蛋白血症、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二、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组:患者均取坐位,大流量吸氧。建立上肢静脉通道,予以西地兰、速尿、异舒吉、压宁定、氨茶碱等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并作X线检查。 2.机械通气组:患者均取半卧位,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采用PV+PEEP模式。PEEP水平1.18~2.45kPa,以气管插管内不再涌出泡沫样痰为标准。气道峰压设置高于PEEP水平1.47~1.96kPa。同时给予积极的常规治疗。根据肺水肿的控制情况逐步降低PEEP水平,PEEP为0并持续6~24小时后撤离呼吸机。治疗前后观察同常规治疗组。 三、急性肺水肿控制判断标准:治疗后心率≤100次/分,呼吸≤20次/分,平均动脉压(MAP)≥8kPa,血氧分压(PaO2)≥8kPa或PaO2/FiO2≥33.3kPa,无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正常,无明显的湿罗音,X线胸片示肺纹理正常者均判断为肺水肿控制。 四、统计学处理: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五、结果: 1.肺水肿控制率与控制时间:机械通气组0.5小时、2小时的肺水肿控制率分别为45.5%和72.7%,同期常规药物治疗组的肺水肿控制率分别为0和11.1%,机械通气组早期肺水肿控制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参数变化:机械通气组在治疗0.5小时后,心率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01)。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后2小时才取得类似效果。机械通气组MAP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MAP变化显著,两组间MAP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 急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科急危重症。急性升高的肺毛细血管压力、肺毛细血管内外渗透压异常变化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增加是导致急性肺水肿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顺应性降低及通气血流比值降低直接导致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的增加和低氧血症。低氧血症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加快心率及呼吸频率,增加氧的消耗,进一步加重组织缺氧,形成肺水肿-低氧血症-肺水肿的恶性循环。 联合应用PV+PEEP通气能有效控制肺水肿,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我们的资料显示机械通气组肺水肿早期控制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控制肺水肿的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对低氧血症的改善也有显著的差异。我们认为PEEP通过呼气末正压通气使陷闭的肺泡重新张开,降低肺内动静脉分流,通气血流比值和弥散功能得到改善并对肺血管外水肿的分布产生有利影响,提高肺的顺应性。 PEEP的临床应用一直存在急论,争论的焦点是肺水肿患者肺顺应性降低,正压通气时已经存在较高的气道压,PEEP则使气道压进一步增加。过高的PEEP可导致心排量的降低,并增加气压伤、肺实质损伤的机会。一般认为PEEP<1.47kPa时较安全。我们观察到在急性肺水肿患者中联合应用PV+PEEP通气模式并不增加高PEEP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危险。 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PEEP的大小应以肺水肿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佳的PEEP水平即为肺水肿控制的小PEEP,联合应用PV及缩短高PEEP使用的时间,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术后低钙血症及其处理

    作者:王水;查小明;武正炎

    临床资料 25例中男6例,女19例,年龄11~56岁,平均35.4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29个月。临床分型:骨型18例(72%);肾型4例(16%);神经-肌肉型3例(12%);消化道型1例(4%)。术前血钙升高23例(正常值2.2~2.7mmol/L),2例正常。9例测甲状旁腺素,均高于正常值。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22例(88%),均为单发;腺癌2例;增生1例。腺瘤患者单侧探查17例,双侧探查5例;腺癌行根治术;增生切除3(1)/(2)腺体。 术后2天内血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并伴相应症状,表现为口周、面部或/和四肢麻木感,6例出现四肢抽搐。术后血钙低值出现时间:1周以内19例(76%),平均血钙低值1.78mmol/L。骨型18例术后平均血钙低值1.74mmol/L,其余7例2.09mmol/L,骨型患者显著降低(P<0.05)。此外,术后低于平均血钙低值者9例,8例大腺瘤(超过平均腺瘤重量5.5g)中有6例,而14例小腺瘤(轻于5.5g)仅有3例。 通过口服、静脉补钙,部分另服维生素D2,22例(88%)2周内低血钙症状明显缓解,21例(84%)术后1个月血钙值正常,症状消失。另外,22例腺瘤患者单侧探查术后经上述治疗,平均低钙血症持续时间13.7天,明显短于双侧探查24.3天(P<0.05)。

  • 依那普利、多巴胺与脉络宁联合治疗肺心病

    作者:李杰红;滕衍琴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8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均符合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诊断标准,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8~75岁,平均59.8岁,病程8~20年,平均12年;对照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47~76岁,平均57.8岁,病程8~18年,平均11年。两组病例心功能(NYHA分级法)均为Ⅳ级,其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对照组以内科常规抗感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吸氧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依那普利口服5mg/日,多巴胺每日10~20mg、脉络宁每日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7天为一疗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治疗14天。 疗效判定:(1)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咳喘症状显著减轻,肺部罗音消失或显著减少,紫绀明显减轻,水肿消失或有轻微下肢水肿。(2)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呼吸道症状及紫绀有所减轻。(3)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紫绀及呼吸道症状未减轻。 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0%,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30±0.12kPa(以下PaO2和PaCO2的单位均为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8.20±0.66,治疗后PaO2为8.00±0.72,PaCO2为5.70±0.75。对照组治疗前PaO2为5.40±0.13,PaCO2为8.10±0.54,治疗后PaO2为7.50±0.66,PaCO2为6.30±0.82。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缺氧状况明显改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O2作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PaO2、PaCO2分别作对照t检验,观察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液粘度也有明显改善。全血比粘度,观察组4.05±0.93,对照组5.72±1.51;血浆比粘度,观察组1.67±0.12,对照组2.52±0.16。两组比较P<0.05。

  • 鼻内窥镜手术前后上颌窦粘膜组织学观察

    作者:钟志生;蒋德澄;陆连英;顾平;汪旭;陆良钧;周书芳

    临床资料 一、资料与方法:20例慢性鼻窦炎(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6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7~55岁。病程1~10年,平均3.5年。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行鼻内窥镜术,采用Meserklinger术式。术中及术后半年取内窥镜术侧上颌窦窦口水平外侧壁上粘膜,所取标本按要求处理,石腊HE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膜的形态结构。 二、结果:(1)治疗前:8例粘膜面覆盖大量炎性分泌物,纤毛相互粘连、倒伏,结构欠清。5例粘膜纤毛数量明显减少、稀疏,且有弯曲、倒伏或脱落。7例纤毛几乎丧失。所有病例粘膜上皮细胞间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局部可见连续大量杯状细胞。8例粘膜腺体有囊状扩张,且腔内有分泌物潴留,2例出现腺体鳞化。18例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少量嗜酸细胞及中性白细胞。(2)治疗后:原8例粘膜面覆盖炎性分泌物者有7例分泌物消失,1例明显减少,纤毛排列整齐、结构清晰。5例纤毛稀疏者,其纤毛数量明显增多,形态基本正常。另7例细胞纤毛几乎消失者,亦出现了纤毛。所有病例上皮细胞间杯状细胞数明显减少。原有的腺体囊状扩张现象消失。18例粘膜固有层中可见炎症细胞者,炎症细胞消失12例,明显减少6例。 讨论 鼻内窥镜手术的目的是在彻底消除病变的基础上,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来治疗鼻窦炎,并依靠其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防止病变的复发。此法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清除病变组织彻底、恢复快、保留功能等优点。 鼻窦粘膜上皮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是慢性鼻窦炎治疗的关键。鼻窦炎一旦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的阻塞,窦腔内氧分压升高,窦腔粘膜即可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前后窦腔粘膜的组织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窦腔粘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了,细胞表面的纤毛数量亦增多,并且粗细均匀,排列整齐。扩张的腺体消失,粘膜固有层中炎症细胞浸润消失或明显减少。所有这些均从组织病理学上证明鼻内窥镜术后窦腔粘膜上皮的纤毛清除能力提高及上皮粘液分泌减少,其粘膜功能基本能恢复正常,这一方法亦可用来评价鼻窦手术的疗效。

  •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

    作者:赵亚平;颜萍;王加林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1例均为女性,年龄18~62岁。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促甲状腺素(TSH)正常。经临床、甲状腺B超及局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 二、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肩背部垫一软枕或坐靠背椅头后仰以暴露颈部甲状腺。碘伏消毒注射部位后,12G或16G穿刺针迅速进针至囊腔内,抽尽囊液,注入2%利多卡因2ml左右,保留3分钟后再吸出,然后缓缓注入无水乙醇,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1/2~2/3。拔针后局部按压20分钟。2个月后随访如囊液未消失,重复抽液和注射无水乙醇1次。 三、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大肿块为45mm×35mm×27mm,小为18mm×14mm×10mm。抽液量多为19ml,少为0.5ml,其中2例因肿块较大,2个月后行重复注射。6个月后随访,所有囊肿均明显缩小,其中18例囊肿消失(58.06%),13例体积较前缩小70%以上(41.94%),有效率为100%。讨论 甲状腺良性囊性病变临床上常用手术切除治疗,但较高的手术费用、手术创伤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乙醇局部注射可起到有效的化学切除作用,操作简便,创伤轻微,费用低廉,无需住院,穿刺术后恢复快,患者乐于接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治疗方法。其远期疗效我们将进一步观察。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严重的并发症是乙醇外溢或返流引起非靶组织的凝固性坏死,本组未发生此并发症。预防措施是穿刺成功后,注意固定针具,防止抽液过程中针头滑出囊腔。注射乙醇前可先注入一定量的利多卡因,片刻后再吸出,这样既可达到局部麻醉止痛的效果,又可帮助判断穿刺针是否在囊腔内,注射结束后按压局部20分钟以上有助于防止乙醇外溢。 无水乙醇有一定的刺激性,部分体质较差的患者注射后会出现胸闷、心慌、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本组发生上述症状5例,均经休息30分钟~1小时后恢复。注射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助于避免或减轻这一反应。对于体质较差者宜采取卧位注射,并适当减少无水乙醇用量。 甲状腺囊性病变多为良性,亦有少数为恶性病变。故注射治疗前除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外,如有条件宜行甲状腺扫描和局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

  • 以持续高热为临床表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34例分析

    作者:强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4例Mp-IgM均为阳性。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3岁7例,4~7岁12例,8~14岁11例,17岁、22岁、34岁、80岁各1例。因考虑用药对体温的影响,全组病例均符合体温持续≥39℃超过3天或1天中每间隔4小时体温均≥39℃超过3天。 二、临床特点 1.发热:急性起病,持续时间3~5天14例,6~10天14例,11~15天6例。 2.伴随症状:无症状者14例;伴有寒战3例;咳嗽16例,其中5例为阵发性剧烈咳嗽,无一例气喘;胸痛2例;腹泻2例,其中1例为粘液样大便,1例为水样便,每天大便次数均<10次,病程<7天;咽痛5例;头部胀痛10例;恶心8例。 3.体征:无明显体征8例;咽部充血23例;扁桃腺肿大12例;颌下淋巴结肿大5例;肺部可闻及细湿罗音5例;淡红色斑丘疹2例,以躯干部为主;无一例肝脾肿大。 4.辅助检查:血常规无异常18例,白细胞总数增高9例,均<20.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6例,淋巴细胞增高3例。X线检查:小片状模糊影11例,大片密度增高影6例,间质性肺炎改变1例,肺不张2例,肺段肺不张,右上、中肺各1例。 5.转归:全部病例均予以红霉素静脉滴注或口服阿奇霉素治疗,体温均于1~5天后消退至正常,平均退热时间为2.34天。讨论 持续性高热鉴别诊断考虑多的为伤寒、大叶性肺炎、脓毒血症、肠道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感染性发热是持续性高热的常见原因。感染性发热具有以下特点:突然起病;高热达40℃以上伴或不伴寒战;咽痛、流涕或咳嗽;明显不适,肌肉或关节疼痛或严重头痛,眼睛转动时疼痛;恶心呕吐或腹泻;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分类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本组病例大多符合感染性发热。 本组病例各个年龄段均有,但以儿童为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改变者较多,基本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但本组病例除高热外,其他症状均较轻,体征少。本组病例诊断为肺炎者18例,肺段肺不张2例,占总数的58.8%,其余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作者认为持续高热合并呼吸道症状,X线为肺炎改变者或单纯持续高热,无明显体征者,在常规抗菌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Mp抗体是有效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手段之一。如无条件可予以红霉素或四环素进行治疗,如发热消退,可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

  • 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围术期处理

    作者:王革平;练镜芙;刘国锋

    临床资料 352例中男274例,女78例。年龄70~84岁。病程≤3个月63例,4~12个月151例,>12个月38例。本组中能进普食者47例,半流质者233例,流质者54例,完全梗阻者8例。术前伴发其它系统疾病206例,其中心血管疾病59例,肺部疾病67例,营养不良和贫血40例,糖尿病19例,胆石症21例。 352例中食管癌154例,上段8例,中段109例,下段37例,手术切除148例,鳞癌141例,腺鳞癌7例。贲门癌198例,手术切除195例,均为腺癌。高分化癌26例,中分化癌47例,低分化癌119例,粘液癌6例。 全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剖胸手术,切除343例,姑息性切除19例,剖胸探查9例,食管癌切除148例,食管胃颈部吻合6例,弓上吻合105例(根治性切除92例,姑息性切除13例),弓下吻合37例,贲门癌根治性切除189例,姑息性切除6例,均行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手术切除率97.4%(343/3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6%(76/352),均为心肺并发症,手术死亡率1.42%(5/352)。死亡原因:呼吸衰竭2例,心肌梗死3例。讨论 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和贲门癌病人,由于顾忌年龄因素,畏惧手术风险,大多采用放疗或化疗,治疗效果欠佳,我们认为年龄并非绝对因素。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取得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良好者,应放宽手术指征:(1)根据食道、贲门钡餐造影、CT检查,估计病灶可以切除者。(2)心肺代偿功能良好:屏气试验≥25秒,肺功能检查示大通气量(MMC)大于预计值的60%,第一秒大呼气量相对值(FEV1%)≥60%,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顺应性和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 二、术前合并症的治疗或控制:(1)呼吸系统准备:术前常规抗炎治疗,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同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痰多者予雾化吸入、化痰等治疗。长期吸烟者术前至少戒烟2周,并注意口腔、牙齿的卫生,动员病人练习做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以增加肺的通气量。(2)心血管系统的准备:重视病人术前的心肌保护,特别是有心电图异常者,术前吸氧30分钟,每天二次,口服消心痛或心痛定以改善心脏供血供氧和降低心脏负荷,短期应用心肌保护药物,冠心病者术前扩血管药物应用以改善冠状血管灌注,合并高血压者一定要在术前将血压降至正常稍高水平。(3)其它合并症的处理:糖尿病患者术前控制空腹血糖基本正常,餐后二小时血糖<11.1mmoL/L,尿糖+~。术前完全梗阻,有中重度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者应给予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 三、麻醉和手术管理:(1)麻醉过程要求平稳,应避免出现通气量不足、缺氧及低血压,手术结束缝合肌层时减慢麻药用量,让病人逐渐苏醒,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充分胀肺,待病人完全清醒肌力恢复后拔除气管插管,并在清醒后鼓励咳痰,防止肺不张。(2)应用艾司洛尔可减缓气管插管反应,消除手术刺激性心动过速,控制性降压。本组48例食道中段癌,病灶与主动脉弓或肺门粘连紧密,其中32例合并有高血压,术中应用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成功地切除病灶。(3)手术中要求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操作轻柔,尽量避免对心脏和主动脉过分挤压,术中充分止血,避免多脏器切除,尽量减少挤捏胃壁,尤其是既往有腹腔手术史腹腔粘连的病例,防止胃壁挫伤严重,影响血供,不利于吻合口生长。 四、术后并发症的防治:(1)胸部手术后病人多数切口疼痛,有效的镇痛,有利于咳嗽排痰,鼓励主动咳痰,辅助叩背咳痰、术后给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痰多粘稠或咳嗽无力应行鼻导管吸痰。若无效,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肺不张,主张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严重呼吸困难者果断气管切开,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者,要尽早使用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防止呼衰发生。(2)术后常规心电监护,术后48~72小时持续低流量吸氧是预防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注意钾镁离子的补充,控制好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血压平稳,高血压者血压维持在术前的90%水平,以保证冠状血管、肝、脑、肾的灌注量。(3)有前列腺增生者,术毕常规留置导尿管防止尿潴留。术后蹲坐后切忌突然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晕厥,甚至引起死亡,排便困难者可使用开塞露或灌肠。(4)术后常规应用H2受体拮抗剂,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糖和血红蛋白变化

    作者:张秀琴;马家用;朱晔涵

    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病例组:23例,因打鼾,白天嗜睡,夜间憋醒而就诊,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SAS,其中男19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8.42±9.86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28.6±16.9次/小时。 对照组:选择12例因结核性胸膜炎、气胸或肺炎而住院的病人,无其它慢性疾病,睡眠呼吸监测排除SAS。其中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1.5±13.10岁。 二、检查方法: 1.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对病人进行整夜呼吸监测,包括口鼻气流、胸腹活动度、血氧饱和度(SaO2)、心电、体位等监测。 2.血糖和血红蛋白检测: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清晨空腹血糖和血红蛋白测定。 三、诊断标准:规定呼吸暂停指数(AI)>5次/小时或AHI>10次/小时,可诊断为SAS。 四、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血糖、血红蛋白与AHI、每小时SaO2下降4%以上的次数(ODI4%)、低SaO2之间的相关性用相关分析并行t检验,用P<0.05作为差异有无显著性的判断标准。 五、结果: 1.两组间体块指数(BMI)、血糖和血红蛋白比较:病例组BMI大于对照组,病例组血糖和血红蛋白也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病例组血糖分别与AHI、ODI4%、低SaO2之间的相关性:病例组血糖与AHI、ODI4%、低SaO2之间均无相关性(血糖与AHI之间的相关系数r=0.408,0.05<P<0.10)。 3.病例组血红蛋白分别与AHI、ODI4%、低SaO2之间的相关性:血红蛋白与AHI、ODI4%、低SaO2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7、0.612、-0.714(P<0.01)。

  •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外科治疗

    作者:胡传贤;黄苏;章镜平;陈胜

    临床资料 13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5个月~4岁。本组病例均有反复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及黑便史,反复发作肺炎7例,营养不良10例。血红蛋白<60g/L 6例,60~90g/L 5例,>90g/L 2例。全组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同时排除幽门、十二指肠疾患。其中食管裂孔旁疝3例,食管裂孔滑疝8例,混合型疝2例,疝入左侧胸腔10例,疝入右侧胸腔3例。 13例确诊前均经3个月~6个月的保守治疗,确诊后11例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术前置胃管,择期手术前给予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纠正贫血及改善营养等治疗。在全身麻醉下根据疝入胸腔的位置取左或右后外侧切口,行Nissen手术修补10例,切开纵隔胸膜,游离胸胃及食管下段,将胃底折叠缝于食管下段回纳胃底及贲门于腹腔,修补膈食管裂孔;单纯膈食管裂孔修补3例,回纳胸腔胃及腹段食管,食管后缝合膈肌角修补膈食管裂孔。修补后食管裂孔以能容纳半指尖为宜。术中注意保护迷走神经。 本组病例术后均予有效抗生素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贫血者少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行有效胃肠减压。 随访时间3个月~1年,除1例行单纯膈食管裂孔修补术者仍时有呕吐(但无咖啡色液及黑便,造影检查未提示食管裂孔疝复发),发育、营养欠佳外,其余病例发育、营养均正常。讨论 婴幼儿食管裂孔疝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是因为食管裂孔发育不良,裂孔变大,解剖上存在薄弱点,胃受腹压作用疝入胸腔。根据疝内容物分为三型:(1)食管裂孔旁疝:贲门留在原位,胃底疝入胸腔。(2)食管裂孔滑疝:贲门随胃底一起疝入胸腔,在腹压减小或直立时能自行回复。(3)食管裂孔混合疝:合并有上述的两种情况。此外还有先天性短食管裂孔疝。 胃疝入胸腔后His角消失,腹内压对腹段食管的压力作用消失,膈食管膜的支持作用减弱,仅余下食管下括约肌功能,而且功能低下,加之疝囊具有捕捉酸的倾向,使得胃酸能自由地反流进入食管下段,故患者易患反流性食管炎,且症状较重,食管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呕吐咖啡样物,解黑便;反复呕吐常可造成误吸,故患者易伴有肺部感染;另外由于经常呕吐,摄食不足,患儿常出现营养不良和不同程度的贫血。 有的学者认为食管裂孔旁疝、混合型疝及先天性短食管裂孔疝为手术绝对适应证,而滑疝因其食管裂孔缺损较小,疝囊不明显,能在腹压小或直立时自行回复,可予保守治疗。但我们认为凡症状、体征典型,上消化道造影明确诊断的婴幼儿食管裂孔疝,无论是哪种类型,由于其均伴有较重的反流性食管炎,且保守治疗效果差,应尽早手术,以免引起发育障碍及长期反流致食管纤维化缩短,使术后疝复发率增高。 食管裂孔疝手术方式较多,其关键问题,一是防止疝复发;二是防止胃液反流。Nissen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将扩大的膈食管裂孔缩小,防止疝的复发。(2)将胃底、贲门回纳腹腔,重新形成His角,恢复抗压、抗反流作用。本组病例Nissen方法治疗结果表明疗效良好,随访期间无一例复发,是婴幼儿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首选术式。而单纯行膈食管裂孔修补,由于不能有效防止胃液反流,术后仍有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至于先天性短食管裂孔疝者行迷走神经干切断、胃折叠、幽门成形及裂孔修补临床效果较好。

  •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志勇;吴熹

    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于1968年由Rene Favaloro首先应用大隐静脉做“桥”的材料完成了旁路手术。以后,由于手术技术及心肌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CABG手术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大大下降。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在术中普遍应用了内乳动脉,取得了很好的远期临床效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在1978年由Andreas Gruentzig应用于临床,随着导管技术、导管材料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PTCA已成为和CABG并驾齐驱的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CABG手术创伤性较大,需经胸骨正中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微创手术除外),采用大隐静脉及内乳动脉或其他动脉做为“桥”的材料来完成旁路手术,择期手术病死率在2%~5%之间。CABG完全再血管化率(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很高,术后效果肯定。术后一年内心绞痛缓解率为90%左右,再狭窄率仅为3%~5%[1,2]。PTCA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其手术成功率约为89%,手术死亡率约为1%,但术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7%,需行紧急冠脉旁路手术[1]。PTCA的大缺点是术后一年内再狭窄率高达30%~40%[2,3],需恢复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或再行PTCA或CABG。

  •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一例

    作者:徐克平;章镜平;谈进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又称副神经节瘤,临床上罕见。我院于1999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29岁。右胸钝痛1年。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压120/70mmHg(16/10kPa)。胸部X线检查示右心缘旁有一直径9cm肿块影与心缘相叠,侧位片示后纵隔7cm×9cm肿块影,边缘轻度分叶,胸9、10椎体病理性改变,相应椎间孔增大。核磁共振检查示胸9~10平面肿块,其前后径为7.5cm,左右径为5.0cm,上下径为9.8cm,呈不均等中等信号,后缘局部椎体有骨吸收征象。诊断:右后纵隔肿瘤。于1999年3月4日在全麻下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后纵隔脊柱旁沟,其上极与右交感神经相连,大小约10cm×8cm×8cm,瘤体紧贴后胸壁,实体性,质地软,瘤表面密布怒张的小血管,形似血管瘤,12号针头穿刺抽出少量血性液,穿刺点出血活跃。于瘤体外周部一周剪开胸膜沿肿瘤包膜分离,并予止血。自肿瘤上极钝性分离,瘤床出血活跃,予电凝,干纱布压迫止血,血压下降,予快速输血,并强行切除肿瘤,见瘤床有多根小血管出血,予缝扎、电凝,并以热盐水纱布压迫,再以严密电凝止血。术中出血3500ml,术后平稳,患者顺利出院。病理报告:纵隔化学感受器瘤。病理切片示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腺泡周围有少量纤维组织围绕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及毛细血管。讨论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发病率极低,迄今国内文献报告28例。本病发病年龄在20~60岁之间,以20~40岁居多,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几乎相等。 化学感受器瘤大多来自主动脉体的外膜,故与主动脉关系密切。据Lecompte报道,其好发部位依次为:(1)动脉导管上方;(2)肺动脉主干右缘上方及左冠状动脉起源处;(3)无名动脉根部外侧处;(4)主动脉左侧的前外方。故发生于这些部位的纵隔肿瘤应想到本病。 多数化学感受器瘤患者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肿瘤增大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时才出现胸 作者单位:223300 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胸外科闷、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姜薇等报告化学感受器瘤偶尔可有多功能活性,其神经分泌产物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出现以高血压、头痛、高代谢为主要表现的典型嗜铬细胞瘤症状。纵隔化学感受器瘤的影像学检查与普通纵隔肿瘤无明显差异。但蒋业平等认为,由于肿瘤靠近主动脉,有传导性搏动,行胸主动脉造影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和手术切除可能性的估计很有价值。且造影常有多血管性肿瘤的特征,即:供血动脉增粗,多而扭曲的肿瘤血管及浓密的肿瘤染色,回流的静脉早期充盈。同时,造影还能显示供应肿瘤的主要血管和明确肿块与主动脉关系。张合林等认为纵隔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断依据为:(1)胸内或纵隔内慢性生长的肿物;(2)不能解释的青年高血压;(3)外伤、手术麻醉期间有不能解释的高血压、心率增快、休克等;(4)药物试验阳性,如高血压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下降。本病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唯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且应早期进行。肿瘤切除难度较大,除与主动脉、气管、肺等重要脏器粘连外,其血运十分丰富,可源于锁骨下动脉,内乳动脉,左、右冠状动脉,肋间动脉。多数患者术中出血量多,常在1?500ml以上。江德宽报告1例肿瘤与肺及主动脉粘连紧密,术中广泛出血致病人死亡。黄席珍报道1例肿瘤与胸主动脉粘连紧密,分离时大量出血无法切除。Kern等报道发生在主肺动脉窗及房室沟处的化学感受器瘤常需在体外循环下切除。对手术不能切除且无放疗禁忌证者,放疗仍不失为一种治疗手段。 病理检查只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参考,必须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相结合。多数作者认为切除肿瘤预后较好,可长期生存,很少发生局部复发或发生淋巴、血行转移,但亦有远期复发或转移的报道,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可再作手术治疗。

江苏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