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临床体会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张冬梅

    目的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微创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ASD)修补在心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直视下心脏不停搏完成ASD修补28例.其中直接缝合15例,用Dacron片、4/0Prolone线连续缝合修补13例.结果全组28例ASD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切口渗出少,并达到美容效果,无气体栓塞、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心脏畸形矫正满意,全组无死亡病例.采用经右胸第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行ASD修补术,切口小,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效果满意.结论心脏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以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同时也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进一步减小了对心脏的影响.但手术操作难度大,仅适用于切开右心房能完成的操作.

  • 血液回收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建丽;赵颖

    血液回收机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收集到的血液进行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病人,即回收式自身输血,简称IAT,它适用于大量出血的手术病人,在心血管外科、急性创伤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对6例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施行自体血液回收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心脏不停搏下实施高危心脏手术六例报告

    作者:曾志勇;陈龙;杨胜生;王文睿;盛继红;胡寿鹏

    为减轻体外循环对心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尝试在心脏不停搏下为6例重症心脏病患者实施了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9~49岁,中位年龄34.5岁,均为各种重症心脏病.

  • 心脏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盛继红;张娟;陈龙;曾志勇;杨胜生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下手术由于主动脉未阻断,心脏有持续的血供,细胞可进行有氧代谢,使心肌细胞活动接近生理状态,有利于术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我院自1996年2月至1999年8月开展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14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就其体外循环的管理报告如下.

  • 不停搏下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技术

    作者:邵文玉;梅举;王连才;王军;武士英

    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项目.由于不停跳时心肌供血、供氧充分,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之不停搏时应用常温或浅低温下体外循环(CPB),故患者心脏手术后恢复快,但由此对CPB的转流技术和配合心内直视手术操作的要求提高.我科从1998年来共施行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右腋下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

    作者:王国祥;王伟;胡波;张中明;张孝轩;孙全胜;张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中综合运用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经右胸腋前线纵切口对32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心内直视手术,术中采用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浅低温体外循环结合心脏不停搏技术,直视下进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心功能良好,无严重的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及明显肺功能异常,切口小而且隐蔽,均痊愈出院.结论经右胸腋前线纵切口并结合心脏不停搏技术行心脏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而且美容效果明显;同时对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降低手术并发症都有好处.对于单纯性房间隔缺损、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等右心系统疾病采用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 常温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术后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胡波;王国祥;王伟;钱伟民;张孝轩

    目的观察常温心脏不停搏与冷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明确不停搏手术方法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常温不停搏和冷停搏2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0h测定心肌酶.结果 2组术后心肌酶活性都升高,常温不停搏组低于冷停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温不停搏手术较冷停搏手术能降低心内直视手术患者AST、CK、LDH活性,减轻心肌损伤.

  •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周晓彤;沈振亚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和心肌保护方法.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低温停搏心肌保护措施无法避免的心肌缺血性损害及再灌注损伤等缺点,是一种较符合机体生理和功能的心肌保护措施,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现将该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一介绍.

  •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晓彤;王志萍;薛涛;孙全胜;张中明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全身肝素化,常规插管,在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及低温心脏停搏状态下分别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各20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低鼻咽温度,术后48h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体温(T)以及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心包、纵隔引流量等.结果不停搏组体外循环时间较停搏组明显缩短,转流期间低灌注压和低鼻咽温度明显高于停搏组;不停搏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而停搏组入室后2 h时SBP较入室时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升压药使用例数、输血例数及心率失常发生例数均较不停搏组多;入室24 h时停搏组体温较不停搏组升高(P<0.05),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较不停搏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浅低温不停搏心脏手术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不停搏心脏直视手术七例报告

    作者:郭伟;章镜平;薛永生;黄苏;徐克平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7例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6~37岁。诊断:继发性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膜部缺损2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术前心功能均为Ⅰ级。 二、术中和术后情况:胸骨正中切口5例次;右胸前外侧第四肋间切口2例次。术中转机流量每分钟1.96~2.10L/m2;总转机时间19~28分钟;体外循环中平均桡动脉压力为56~88mmHg;术中低温度31.8~34℃;复温时间11~16分钟。术后2.5~4.0小时拔除气管插管。本组术后无心律失常及低心排发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天。7例均痊愈出院。

  • 双侧颈内静脉置管引流用于全胸腔镜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的经验

    作者:黄宏前;曾庆诗

    目的 总结双侧颈内静脉置管引流用于全胸腔镜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全胸腔镜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通过双侧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进行静脉引流,股动脉置管进行全身灌注.转流中鼻咽温维持33℃~35℃、平均动脉压50~90 mm Hg(1 mmHg=0.133 kPa).结果 43例患者术中静脉引流效果好,手术视野清晰.未发现与双侧颈内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术后穿刺口愈合良好.结论 保证充足的静脉引流维持术野清晰是全胸腔镜下不停搏再次三尖瓣手术的关键;双侧颈内静脉置管引流安全可行.

  • 心脏不停搏二尖瓣置换术对患者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永勇;戴磊;阳诺;谭翔;冼磊;郭建极;陈铭伍

    目的 对比心脏停搏和不停搏体外循环( CPB)二尖瓣置换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不停搏组和停搏组,每组各20例. 检测术前( T1 )、CPB后30 min( T2 )、CPB后2 h( T3 )、术后24 h( T4 )、术后72 h(T5)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 结果 术后不停搏组血清BUN、Scr水平低于停搏组(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的BUN 、S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 结论 心脏不停搏手术较之停搏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肾功能的损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