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胸腔镜下不同局限性切除法切除肺下叶治疗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海波

    研究表明,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其中70岁以上的患者占到了30%~40%[1]。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尽管往往在诊断时为早期,但是大部分的患者还是放弃了采用肺叶切除的根治法,因为他们的身体机和耐受能力往往都较年轻人下降。近年来,由于胸腔镜创口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其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始接受肺叶切除的根治法[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胸外科采用全胸腔镜下通过局限性切除肺叶的方法治疗的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报告如下。

  •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探讨

    作者:朱春燕;陈玉萍;康盼;吴旭

    目的:对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100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随机均分并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50例患者归为一组.结果:观察组肺部并发症1例、消化系统并发症1例、腹部并发症1例,总病发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研究样本干预后生活质量水准(93.33±2.03)显著较对照组(78.73±13.34)为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对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而言,应用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段晋;施云飞;雷又鸣;赵炜;张倩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特点,分析胸腔镜的临床优势.方法 以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40例纳入腔镜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的55例纳入开放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结果 腔镜组与开放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站数、数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水肿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个月,腔镜组与开放组远处转移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微创优势明显,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对术后早期肺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全胸腔镜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丰茂国

    目的:探讨研究全胸腔镜手术与开放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本次实验,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肺叶切除手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全胸腔镜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手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全胸腔镜对早期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金忠文;杨莺;陈辉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对手术的意见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分别采用小切口开胸手术、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对比手术以及住院情况、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血清标志物.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癌胚抗原(CEA)、CA125低于入院时,且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微创的特点,但并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尽管其可能会不利于肿瘤血清标志物的下降,但不会增加12个月复发风险.

  • 两种入路在全胸腔镜下原发性肺癌根治术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雷尚昆;王军岐;杨智;付小伟;杨力涛;李海鹏

    目的 对比分析单孔及三孔两种入路在全胸腔镜下原发性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120例行全胸腔镜下原发性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8例,采用单孔全胸腔镜入路;对照组62例,采用传统三孔全胸腔镜入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液体量、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中中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耗材费用、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术后费用、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术前,试验组情感状态、功能状态及整体评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切口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外观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三孔对比,采用单孔全胸腔镜入路应用于肺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术后生活质量高,可供临床应用.

  •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作者:晏娟

    目的::研究35例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35例肺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患者对围术期的护理总满意度在75%以上,其中术前护理与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漏气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2.86%,平均住院时间为9.2d(s=2.3)。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全胸腔镜下肺癌患者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财宝;罗斌;章锐;解继明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行常规开胸根治术的15例肺癌患者,将其作为A组;选取同期行全胸腔镜根治术的15例肺癌患者作为B组,分析两组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流量、住院时间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相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

    作者:金虎日

    目的:探讨研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6年收治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分别是:140ml(s =37.5),1.5d(s=0.8);明显低于对照组293ml(s =65),3.5d(s=2.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x2=31.048,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其手术切口小术中流血量小,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全胸腔镜下与传统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吕建发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与传统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收治食管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食管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 h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显著。

  • 28例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作者:朱雪双;张大发;聂军;钱红波;韦俊;杨敏;汤天生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临床应用效果,总结该院全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初步经验.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6年12月行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传统开胸心脏手术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常规超滤量以及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 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6.1±25.2)min,平均心脏阻断时间(47.6±13.9)min,术中常规超滤量(987.5±125.5)mL,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4.7±16.9)h,术后住院时间(7.1±1.2)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安全可行,必要时联合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VAVD)及加用上腔插管或颈内静脉插管等方法,为术中体循环的充分灌注提供了安全保证.体外循环管理方面应重视灌注师、麻醉师及手术医师的交流及配合.

  • 双关节双驱轴多功能胸腔镜肺叶钳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张建国;常博;彭要要;万强辉

    目的:研制一种双关节双驱轴多功能胸腔镜肺叶钳并临床应用。方法:用医用不锈钢或钛合金材料制造一种多功能胸腔镜手术钳,这种手术钳可通过胸壁8m m手术切口进入胸膜腔,在电视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结果:经临床对656例患者在全胸腔镜下手术应用,效果满意。结论:此钳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多种功能,经济实用。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

    作者:白和平;贺江;杨三虎;杨锋;张珍;梁小平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层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其中A组先切断肺静脉,B组先切断肺动脉,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和无瘤生存时间,同时进行影响术后生存的单/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105.8±21.9 ml)明显少于A组(158.3±22.6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其他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局部复发率(6.7%)和远处转移率(17.8%)与B组(4.4%,1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无瘤生存时间为(29.5±2.3个月)与B组(28.3±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年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TNM分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不同处理顺序不影响临床疗效,临床操作中需以手术安全有效为前提,不拘泥于术前拟定血管处理方案.

  • 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康复指导

    作者:薛卫斌;郑霄;张赤铭;贾宏;俞世强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已成为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必然,我科于2000年4月率先完全在胸腔镜下进行了心脏手术,取得成功.由于胸腔镜是一项新的诊治技术,尚未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多数患者存在焦虑、紧张、猜疑等心理问题,为达到减轻或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效应,促进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手术及术后监护,早日痊愈的目的,我科实施了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 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汉云;张自正;梁锦崧;饶新辉;钟海辉;李剑明;梁锐宇;张焕荣

    90年代初期,电视胸腔镜开始应用于胸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Lewis等[1]在1992年完成了第一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这一手术起初应用于肺癌的外科治疗颇受争议,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并逐渐被接受,2006年已经进入NCCN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指南[2].胸腔镜肺癌手术主要包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加或不加肋骨撑开)肺癌根治术(a-VATS)、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c-VATS)2大类.这2种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国内多家医院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08年刘伦旭等[3-4]提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这一概念,我们结合本地区及科室具体情况引进、消化、吸收这一技术,完成肺癌根治手术2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刘锦屏;王其逊;薛昊;于波;谭启明;孙炜琪;金媛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的学习体会。
      方法:7例病人,男2例、女5例。年龄:21~58岁,平均33.86加减13.32岁。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均在全麻下,仰卧位,右侧胸部抬高450。胸部作三个2.0CM小孔,第一孔在右腋中线第六或七肋间、第二孔于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第三孔于右腋中线第三或第四肋间。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全胸腔镜下,切开心包,开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根部缝一荷包,插入冷灌针,套带阻闭上下腔静脉;以长阻闭钳经胸部第三孔,于心包横窦阻闭升主动脉,以冷血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右心房切口,暴露房间隔,直接缝闭房间隔缺损2例,5例行自体心包片修补,其中2例合并部分性异位肺静脉引流的隔入左房,4例病人同时行Kays法三尖瓣成形术。心内操作结束,排气、开放循环,心脏复苏,缝合右心房切口,止血,于第一孔放置胸腔闭式引流。

  • 微创外科治疗孤立性房颤的临床研究(附100例中期结果)

    作者:梅举;马南;姜兆磊;肖海波;王明松;吴淑彬

    目的:报告全胸腔镜下经左胸径路超微创外科治疗孤立性房颤的技术和中期结果。
      方法:2010-10至2012-09孤立性房颤患者共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59.9±13.1)岁(30~81岁)。阵发性房颤58例,持续性房颤32例,长程持续性房颤10例。患者房颤病史(9.2±7.0)年,左房直径(43.8±7.2) mm。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I级55例,II级31例,Ⅲ级14例。手术在全麻、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通过左胸的三个孔洞,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用双极消融钳行双侧环肺静脉前庭消融、左心房线性消融,双极消融笔行心外膜部分自主神经节消融;外科切割闭合器切除左心耳。

  • 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80例经验总结

    作者:柳德斌

    目的:熟练运用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于临床治疗上,并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扩展临床应用范围。
      方法:对80例患者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2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1例,左房粘液瘤2例,房颤射频消融1例,本组同时行三尖瓣De Vega成形术17例。

  • 全胸腔镜下左心耳切除术对房颤术后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和左房功能影响的评估

    作者:方方;郑哲;孙寒松;王现强;段福建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下左心耳切除术对降低房颤患者心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其对患者心房功能的影响。
      方法:2012-01至2012-09在阜外医院行全胸腔镜下左房后壁隔离法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5例,包括了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或内科介入消融手术术后复发患者。手术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进行,分别在两侧胸壁行三个胸腔镜切口作为手术入路,术中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钳和消融笔分别消融隔离双侧肺静脉开口前庭、左房顶部和底部等区域,形成大圈隔离整个左房后壁,并以EZ60软组织切割吻合器行左心耳切除术。术后口服可达龙、华法林3个月后停药。对上述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了解有无脑血管并发症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雷迁;曾庆诗;王晟;罗沙;张晓慎;谢斌;黄焕雷;郭惠明

    目的:总结胸腔镜心脏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的经验。
      方法: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左侧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经皮上腔静脉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灌注停跳液,术中常规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或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

209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