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房颤动致犬肺静脉肌袖缝隙连接蛋白40表达降低

    作者:马骁;张薇;钟明;亓同刚;苗雅;孙慧;张运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时犬肺静脉肌袖缝隙连接蛋白40和43(Cx40,Cx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7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心房颤动组(11只)和对照组(6只),房颤组经颈外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耳快速起搏(400次/分)8周复制房颤模型,开胸取右上肺静脉近心房1cm内组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0和43(Cx40,Cx43)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房颤组和对照组犬肺静脉肌袖组织Cx40和Cx43的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房颤组Cx4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x43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房颤可使肺静脉肌袖Cx40蛋白表达降低,缝隙连接发生重构,从而促进房颤的维持和稳定.

  • 心包内处理肺静脉根部或切除部分左房在晚期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庄;李俊;李爱民;杨利杰

    目的:探讨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对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切除率及提高手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21例晚期肺癌患者施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时,在心包内处理肺静脉或切除部分左心房.其中左肺下叶切除6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6例、右肺下叶切除3例、右全肺切除2例.结果:21例均手术顺利;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炎2例,均治愈.本组1年生存率61.9%(13/21)、3年生存率38.1%(8/21),其中2例生存>5 a.结论:晚期肺癌累及肺静脉根部或左心房时,通过切开心包处理肺静脉或同时切除部分左心房可提高肿瘤的根治率.

  • 肺内管道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柳澄;王怀经;赵振美;尹群生;王洪波;李振平;王政;田广平

    目的:研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冠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20例胸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4例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了肺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结果:肺段支气管和血管主要分布于从胸骨角至脊柱的10个断面里,气管杈层面是在冠状断面上追踪观察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佳开始层面.在冠状断面上有5个识别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关键层面:①升主动脉层面,出现尖段静脉、后段静脉、外侧段静脉、尖后段静脉、左前段静脉和上舌段静脉;②肺动脉杈层面,于肺动脉杈或左肺动脉下方可见到左、右上肺静脉注入左心房,在11例(55%)标本中出现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同时汇入左上肺静脉的情形;③气管杈层面,于气管杈下方可见到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④中间支气管层面,可见到两肺下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起源;⑤胸主动脉层面,主要为两肺上段和外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结论:以支气管分支为向导可准确辨认肺段肺动脉和肺静脉.

  • 心包横窦的解剖及临床影像学意义

    作者:杨开明;杨开清

    横窦是心包窦中位置深的一个窦,是指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干的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右心房及左、右上肺静脉之间,由壁层心包与脏层心包返折形成.

  • 正常引流肺静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作者:李国照;高明;谢明伟;张帆;曾伟科;段小慧;沈君

    目的:探讨正常引流肺静脉的解剖变异率及其变异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220例两侧肺静脉均引流至左心房患者的胸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资料,对肺静脉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强度投影(MIP)及VR重建,观察段以上肺静脉引流区域,以及双侧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模式。两侧肺静脉分别以上、下肺静脉独立开口于左房,右中叶肺静脉回流至上肺静脉者为正常肺静脉引流模式;一侧单支或多于两支肺静脉引流、跨叶引流者为肺静脉解剖变异。结果220例正常引流肺静脉中,左右肺静脉总变异发生率22.7%(50/220)。右肺静脉解剖变异38例(17.3%,38/220),共见8种变异模式,分别为:(1)上、下叶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中叶静脉汇入下叶肺静脉4例(1.8%,4/220);(2)上、下叶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上叶后段汇入下叶肺静脉2例(0.9%,2/220);(3)上、中、下叶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16例(7.3%,16/220);(4)上叶后段、尖前段、下叶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中叶静脉汇入尖前段肺静脉4例(1.8%,4/220);(5)上叶、下叶背段、下叶基底段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中叶静脉汇入上叶肺静脉2例(0.9%,2/220);(6)上叶、中叶内段、中叶外段、下叶肺分别静脉汇入左心房6例(2.7%,6/220);(7)上叶后段、上叶尖前段、中叶、下叶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2例(0.9%,2/220);(8)上叶、中叶、下叶背段、下叶基底段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2例(0.9%,2/220)。左肺静脉变异12例(5.5%,12/220),共见2种变异模式,即上、下叶肺静脉组成共干汇入左心房8例(3.6%,8/220),上叶、舌叶、下叶肺静脉分别汇入左心房4例(1.8%,4/220)。220例患者中,左右肺静脉解剖变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3,P<0.01)。结论 MSCTA上正常引流肺静脉解剖变异常见,右肺静脉解剖变异发生率显著高于左肺静脉,且变异模式多样。

  • 左肺上、下舌段静脉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王守安;张兆明;刘树伟;孙博;刘超

    目的:探讨活体左肺上、下舌段静脉在多层螺旋CT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Volume Wizard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160例成年男性肺部多层螺旋CT图像进行重建,并分析左肺上叶上、下舌段及其亚段静脉的属支数目、类型和毗邻关系.结果:上舌段静脉(V4)和下舌段静脉(V5)共干形成舌静脉干(V4+5)者占61.2%,二者单独汇入左上肺静脉者占38.8%;V4、V5的属支一般有1~5条,多注入V4+5或单独注入左上肺静脉.另有少数V4注入V3,少数V5汇入左下肺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是活体研究肺静脉的理想方法;上、下舌段静脉的属支数目和走行差异较大.舌静脉干和V4多为上、下舌段的段间支,是上、下舌段的分界标志.

  • 左肺上叶前段静脉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张兆明;王守安;刘树伟;刘超

    目的:探讨活体左肺上叶前段静脉(V3)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Volume Wizard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160例成年男性肺部MSCT图像进行重建,并分析左肺上叶前段静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前段静脉(V3)的属支有上、下两部,上部汇入尖后段静脉(V1+2)或尖段静脉(V1),下部直接汇入左上肺静脉或与低位后段静脉(V2)汇合后再注入左上肺静脉;②上部属支多为1条,下部属支一般有1~6条,其中前支较粗大.除尖支和下支外,余均呈水平或近水平位排列.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段和亚段级肺静脉,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较为确切的影像学资料;左肺前段静脉的属支数目和配布类型与传统观点有较大差异.

  • 经皮穿刺介入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应用解剖

    作者:纪荣明;姜宗来;张炎;秦永文;王志军;张煜辉;黄章翔;曹鹏

    目的探讨肺静脉起源性房颤的解剖学机制,为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方法在38例心标本上观察了肺静脉壁肌层的结构和形态,并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确定肺静脉壁外层缠绕肌的来源和性质. 结果自肺静脉口向远端的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其出现率为87.8%;心房肌缠绕的形态可分为括约肌型、"U"型和交叉型;缠绕肺静脉的心房肌中有一些可能是起博细胞(P细胞). 结论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其中有一些可能是P细胞.这些结果为阐明房颤发生的机制以及在临床射频消融术中,寻找肺静脉口、确定消融的位置和深度等提供了部分解剖学依据.

  • 国人肺静脉系统的三维可视化

    作者:左一智;张绍祥;李林;王鹤鸣

    目的 对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VH)男1号肺静脉系统进行三维重建,研究肺静脉系统的解剖特点,为教学、影像诊断及胸部手术提供精确的肺静脉系统三维模型.方法 对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断面图像进行连续追踪观察和图像配准,在包含肺的断面上分割肺静脉,对分割结果运用3DMed软件通过阈值分割算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本研究完整地重建出肺静脉系统,重建图像质量较高,可单独显示肺静脉系统三维模型,也可同时显示肺和肺静脉以及肺内其他管道系统三维模型,以显示肺内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以上结构都可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并进行缩放.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肺静脉系统的组成及其在肺内的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了肺静脉系统的三维可视化.

  • 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作者:刘树伟;王怀经;柳澄;赵振美;李振平;刘学静;尹群生;田广平

    目的研究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在冠状断面上的配布规律.方法利用20例胸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4例成人胸部多层螺旋CT图像,追踪观察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结果在冠状断面上有6个识别肺段和亚肺段支气管和血管的关键层面:1.升主动脉层面,切及尖段静脉、后段静脉、外侧段静脉、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上舌段静脉;2.肺动脉权层面,于肺动脉杈或左肺动脉下方可见到左、右上肺静脉注入左心房,在¨例(55%)标本中出现尖后段静脉、前段静脉和舌静脉干同时汇入左上肺静脉的情形;3.气管权层面,于气管权下方可见到左、右下肺静脉汇入左心房;4.中间支气管层面,可见到两肺下叶肺段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的起源;5.胸主动脉层面,主要为两肺上段和外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6.脊柱层面,两肺下叶主要表现为上段、外侧底段和后底段的支气管和血管.结论在胸部冠状断面上,以支气管分支为向导可准确辨认肺段和亚肺段的肺动脉和肺静脉.

  • 心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童英;贾美琳;文安智;刘庆荣

    患者男性,60岁.胸闷头昏乏力心慌3个月,以往曾有短暂晕厥史.查体:心界稍扩大,心尖搏动区位于第5肋间与锁骨中线交叉处,范围1cm×2cm.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房扩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房内见4.88cm×2.88cm团块影,质地稀疏,随心脏搏动而活动,收缩期进入左房,舒张期脱出二尖瓣口.手术所见:肿瘤有蒂连接于左房后壁,基底较为广泛,阻塞右上肺静脉开口,呈浸润性生长.病理检查巨检:灰白色不整组织3块,体积分别为9cm×6cm×3cm、5cm×4cm×3cm、1.5cm×0.6cm×0.3cm,表面光滑,剖面实性,大部分呈灰白色,小部分为褐色,质软,黏液胶冻样,无包膜.镜检:瘤细胞主要由肥胖的梭形、圆形、卵圆形细胞组成.

  • 肺静脉平滑肌肉瘤

    作者:刘杉;刘复生

    大静脉原发性肉瘤很罕见,其主要发生部位在下腔静脉,其他部位很少见.目前国外已有218例报道,而肺静脉肉瘤仅有6例,其与肺动脉肉瘤的比例为1:20.本文作者报道了5例,病例选自1977~1997年Mayo Clinic病理及会诊档案.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3~64岁(平均56岁);病人有左心衰症状,3例呼吸困难,1例咯血,1例咳嗽;3例可见肿瘤沿着肺静脉到达左心房,肿瘤大直径为2.8~7cm,部分或全部阻塞脉管.1例肿瘤侵犯心房,其余主要呈腔内式生长.镜检均为中度至高度恶性的平滑肌肉瘤,分化比较差,细胞非常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1~4个/10HPF.3例主要为梭形细胞成分,有雪茄烟形核,2例主要呈上皮样,1例有局灶钙化.坏死明显且常见,转移灶与原发灶形态一致.所有病例aetin及desmin均为阴性,2例局灶角蛋白阳性,2例局灶点样胞浆MIC-2阳性,S-100均为阴性.2例ER或PR为阳性.所有病例均外科手术切除,追踪时间2个月~21年(平均4.8年),2例正常存活,2例存活但已有转移,1例死亡.彻底的外科手术可使病人存活时间延长,激素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

  • 肺静脉肌源性肉瘤一例

    作者:朱涛;姜支农;金梅

    患者女,41岁.因"阵发性干咳伴气急1个月,晕厥1次"急诊入院.患者于2007年7月感冒后出现干咳,气急明显,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CT提示"双侧胸腔大量积液",予以胸腔穿刺,左侧胸腔抽得暗红色血性液体,右侧为淡黄色液体.

  • 左心房恶性纤维性间皮瘤一例

    作者:何向蕾;廖松林

    患者男,55岁。咳嗽、咳痰、气促40余天,活动后尤甚,痰中带血丝,咳粉红色泡沫痰,伴发热(38℃),无腹胀,无浮肿。于1996年8月10日入院。体检:双肺呼吸音粗,偶可闻及湿罗音,心率84次/分,律齐,心音响,心尖区有2级隆隆样舒张期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胸片及CT示两肺内较广泛间质性病变,伴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左房粘液瘤,中度肺高压。行左房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心脏中度增大,左心房增大,腔内有7.5 cm×6 .0 cm×5.3 cm肿块,灰红色,实质性,质偏硬,表面高低不平,广基型,基底部位于左房顶并侵犯左肺静脉开口,与心耳入口相连。

  • 胎儿肺静脉畸形伴心脏畸形19例尸体解剖病理分析

    作者:商建峰;陈东;方微;武迎;崔亚艳;滕飞;付稳;王伟;连国亮;梅少帅

    目的:对胎儿肺静脉畸形伴心脏畸形进行尸体解剖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回顾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5月至2015年8月因怀孕期间经超声心动图畸形筛查,发现先天性心脏畸形引产而进行尸体解剖的病例,检查胎儿肺静脉畸形、心脏畸形、体静脉畸形以及内脏的畸形情况。结果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尸体解剖234例,肺静脉畸形19例,其中肺静脉闭锁或发育不良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7例、完全性肺静脉共同腔闭锁3例、部分性肺静脉共同腔闭锁2例、肺静脉闭锁伴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19例中6例具有3支右肺静脉。伴发心内畸形:单心室11例、右位主动脉弓8例、单心房7例、肺动脉狭窄6例,伴发心外畸形:肺发育异常11例、脾脏异常9例、无脾症8例、多脾1例。结论肺静脉畸形变异较多,常合并严重而复杂心内畸形及心外畸形,解剖时应仔细寻找每一个分支,做到诊断精确。

  • 超声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9例

    作者:王建安;何红;孙勇;郭航远;周斌权;蒋晨阳;李长岭

    目的利用美国IBI公司生产的超声消融球囊导管和超声消融发生仪治疗和随访阵发性心房颤动9例,观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4.4±5.2)岁.其中1例为轻度高血压患者,其余无明显器质性心血管病病史.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平均为(4.3±3.7)年.全部患者房颤发作频率在每月3次或以上.经穿间隔卵圆窝置入左1号Swartz鞘,经Swartz鞘送入头端可控大头电极分别送至不同肺静脉,直接用大头电极标侧肺静脉肌袖电位或换用A-focus电极标侧,对存在肌袖电位的肺静脉行超声消融.功率一般为35~40瓦,温度为60 ℃,每次消融时间为120秒,重复至肺静脉电位被隔离或消失,但同一肺静脉重复消融不超过10次.结果本组完全成功脱离药物治疗3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少量药物能够维持不发作2例,有2例完全无效,另2例需要进一步随访.结论超声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本组成功率和有效率超过50%,无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

  • 高甲状腺素对心房和肺静脉缝隙连接、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郑良荣;张庆刚;陈君柱;宋俊贤;朱建华;孙坚

    目的 研究高甲状腺素对心房和肺静脉缝隙连接、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 24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甲亢组.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然后取心房、肺静脉组织,用Western blot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测定连接蛋白43(Cx43)及连接蛋白40(Cx40)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结果 甲亢组的AERP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且AERP的频率适应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甲亢组心房及肺静脉的Cx43蛋白和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Cx40的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心房及肺静脉的Cx40 mRNA表达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甲状腺素可引起心房电生理重构和心房及肺静脉的缝隙连接重构.

  • 彩超观察胎儿肺静脉在产前二级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婷;刘彦红;王东潮;马冬惠;严勤;蔡小平

    目的 探讨彩超观察胎儿肺静脉在产前二级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3例妊娠20~34周孕妇进行常规胎儿产前彩超筛查,重点观测胎儿肺静脉及其血流参数:S波(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D波(心室舒张期峰值流度)、A波(心房收缩期流速),计算S/D值和PVI值[峰值血流指数,PVI=(S-A)/D].将其中100例正常胎儿列入对照组(A组),对比分析其4条肺静脉血流参数;将13例产前彩超筛查有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列入实验组(B组),比较两组的右下肺静脉血流参数.结果 A组4条肺静脉的S波、D波、S/D及PV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A波表现为正向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S波、D波及S/D无显著差异(P>0.05),B组A波均值反转,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VI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观测肺静脉A波、PVI可作为CHD产前筛查的一项指标.在测量肺静脉血流参数时应选取某一条固定的肺静脉进行测量.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

    作者:白和平;贺江;杨三虎;杨锋;张珍;梁小平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分层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其中A组先切断肺静脉,B组先切断肺动脉,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和无瘤生存时间,同时进行影响术后生存的单/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105.8±21.9 ml)明显少于A组(158.3±22.6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其他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局部复发率(6.7%)和远处转移率(17.8%)与B组(4.4%,1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无瘤生存时间为(29.5±2.3个月)与B组(28.3±2.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年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升高、TNM分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不同处理顺序不影响临床疗效,临床操作中需以手术安全有效为前提,不拘泥于术前拟定血管处理方案.

  • 多层螺旋CT成像下左心耳与肺静脉距离的测量

    作者:高薇;孙英贤;候阳;岳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MSCT)成像下左心耳与肺静脉距离的测量,了解左房的局部细节解剖结构,提高房颤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心脏MSCT检查结果正常并可排除肺部及心血管疾病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左心耳与肺静脉间短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左上肺静脉距左心耳短距离(3.6±1.3)mm,左下肺静脉距左心耳短距离(5.9±2.1)mm,两距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72).结论 左心耳与肺静脉间距离的测量结果使得左房的局部细节的解剖结构更加清晰,有助于提高消融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10 条记录 1/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