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研究(附26例报告)

    作者:王宗社;舒端朝;王军歧;陈述;魏涛;张保平

    目的总结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手术结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03年9月,为26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平均房间隔缺损直径18mm,直接缝合11例,补片修补15例.结果无死亡和任何并发症,平均切口长度(7.5±1.0)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0±7)min,术后平均随诊时间(1.8±1.0)年.所有患者心功能NYHA Ⅰ级.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 8例全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护理

    作者:刘喜梅;胡永梅

    目的 探讨我院8例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的护理特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设计好每位患者所要收集的资料,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做全程的护理,入院主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心理辅导,术后针对性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8例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经过康复训练痊愈出院.结论 全机器人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是一项新的微创手术,其护理需注重知识的宣教,消除患者的疑虑,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术后早期注意观察引流有无出血的发生,做好肺部护理,尤其是右肺的护理,尽早让患者下地活动,可促进各系统的恢复.

  • 全机器人下不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的护理配合

    作者:赵悦;李丽霞

    目的 探讨全机器人下不开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护理,全面提高对手术新技术、新业务的配合质量.方法 对国内首次开展的8例全机器人下不开胸的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均成功接受了全机器人不开胸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超声复查中未见房间隔缺损的残余分流,效果确实可靠.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机器人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11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体会

    作者:吴永涛;李磊;范祥明;朱耀斌;陈哲;李志强;苏俊武;程沛;刘迎龙

    目的:通过分析右外侧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例,探讨右外侧小切口在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与推广.方法: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1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其中男性44例,女性68例.年龄平均58.7个月(6~489个月),体质量平均16.6kg(4.8 ~69kg).20例合并心脏畸形如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结果:术后2例出现早期血痰,1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引流偏多.均获得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无死亡,超声心动图示无残余分流,无胸廓畸形.结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以在右外侧小切口下完成,该入路安全可靠,创伤小,暴露好,恢复快及美观效果强.

  • 成人房间隔缺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倪良春;乔衍礼;郑善光;陈国庆;安国营;王为新;刘迎龙

    [目的]:通过正中开胸、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对比,研究不同方式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131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分为正中开胸组63例、右胸切口组37例、胸腔镜组31例,比较不同组间住院相关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引流量及住院费用等.[结果]:住院时间、胸管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比较各具优缺点,同样安全有效,但对于成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不横断胸骨及切口美观,符合现代健康理念,更具有优势.

  •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临床体会

    作者:赵国强;高新芳;张冬梅

    目的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微创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ASD)修补在心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右胸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进胸,直视下心脏不停搏完成ASD修补28例.其中直接缝合15例,用Dacron片、4/0Prolone线连续缝合修补13例.结果全组28例ASD患儿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切口渗出少,并达到美容效果,无气体栓塞、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心脏畸形矫正满意,全组无死亡病例.采用经右胸第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行ASD修补术,切口小,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效果满意.结论心脏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可以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同时也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进一步减小了对心脏的影响.但手术操作难度大,仅适用于切开右心房能完成的操作.

  • 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比较

    作者:于树会;张文辕

    目的 分析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方法 选取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性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作者:杨秀滨;王东进;吴清玉;花中东;钱向阳;杨研

    目的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为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平均切口长度(7.2±1.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0.3±7.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37例随访3月~2.4(1.3±0.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 关于房间隔缺损与心房颤动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骆儒光;赵继义

    房间隔缺损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血液分流易引起房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且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会使脑卒中风险增高,需要更为积极的抗凝治疗.行介入封堵或外科修补术后,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房间隔缺损与心房颤动之间关系、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脑卒中风险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性分析

    作者:林德清;李福平;唐文帅;赵树林;宋毅;严曼蓉;赵孝英;钟前进;周林

    目的:分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12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心内修补术,观察患者体外循环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0.5)h,术中体外循环时间(35.4±1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9±8.4)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7±1.5)h,胸液引流量50~300 ml,术后住院时间(7±5.1)d;全组无病死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胸片和心脏彩超也无异常,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患者临床效果满意,且手术切口小、创伤较小、临床恢复快,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 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98例报告

    作者:梁德刚;孙江滨;宋小玉;姜德哲;薛刚;张海彬

    目的探讨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胸骨下端小切口与右腋下小切口入路,逐层进胸,显露心脏,分别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结果98例体外循环时间18~51 min,平均(30.5±6.8)min,气管插管时间2.6~6.4 h,平均(4.0±0.8)h.拔管后病人全部清醒,术后胸腔引流20~630 mL,平均(160±90)mL.患者全部存活,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施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可行、方便、安全.

  • 心脏不停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9例报告

    作者:俞晖;赵德佑;张开广

    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完成心脏不停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9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均痊愈出院,报道如下.

  • 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

    作者:柴琼霞

    总结8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体会.护理重点是术后监护期间要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防治术后心律失常及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以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吕君其;李有金;马生茂;牛涛;陈永祥

    目的 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 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 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刘迎春;周子娟;杨娟娟;马林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某医院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胸腔镜下房间隔修补手术11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默契配合、术后安全护送.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患者术后恢复好,均顺利出院.结论:熟悉胸腔镜手术配合的步骤和特点,全面的评估、充分的准备、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护理配合

    作者:陈雪莉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1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型先心病患者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62~215 min,平均(180±26)min;体外循环时间为39~77 min,平均(58±1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63 min,平均(45±17)min.术后1个月随访查体未闻及心脏杂音,心脏彩超检查未见心内分流.结论: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娴熟、默契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全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病房管理

    作者:任海记;张翠娟;傅美东;李娜;王安丽;王海青;马威静

    目的:探讨全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病房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给予健康宣教、呼吸功能管理、切口疼痛管理、引流管管理、下肢循环管理、皮下气肿管理、基础设施及人员管理、出院指导等病房管理措施.结果:54例患者均在1周内顺利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标准的护理流程、规范的护理方式、合理的病区环境布局、严谨的医疗设备管理以及高素质的专业护理团队是全机器人心脏手术后患者康复必不可少的环节,更是术后病房管理的关键.

  • 完全性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比较

    作者:李传文;李平萍;李宪卿;孙庆燕

    目的:比较完全性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疗效。方法选择行完全性胸腔镜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4例(腔镜组)、行正中开胸手术的房间隔缺损患者48例(正中组)。均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转流,腔镜组行完全性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正中组行常规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结果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均长于正中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少于正中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正中组( P均<0.05)。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完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引流少、术后输血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右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秦志平;法宪恩;余海彬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组织多普勒技术观察房间隔缺损患者修补术前后右室整体及局部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别于术前(A组)及术后1月(B组)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别测定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并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测定右室Tei指数,另设30例正常人对照组(C组).结果 术前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和应变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同节段(P<0.05);而室间隔各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组Tei指数(0.24±0.06)较正常组(0.41 ±0.05)减低(P<0.05).术后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大应变和应变率均较术前减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较术前及正常组均减低(P<0.05),而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率、室间隔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及应变率与术前及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组比较,术后组Tei指数升高至0.34 ±0.05(P <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右心负荷降低,右室的整体与局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右室Tei指数、右室壁应变及应变率能无创、准确的反映右室功能的变化.

  • 体外膜肺氧合与连续肾替代疗法联合应用辅助治疗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右心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尧妙;谢霞;戴爱萍

    体外膜肺氧合(ECMO)自七十年代成功后,一些医院相继开展,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急救,对需要外辅助呼吸和(或)循环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主要是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促进肾功能恢复剂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目前已不单纯应用于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极危重患者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1].从20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开始,有研究阐述ECMO患者加入血滤的好处[2],但是ECMO与CRRT联合应用的护理报道不多,本科2013年6月联合应用ECMO与CRRT,并通过精心监护,成功抢救了一名房间隔缺损修补术(ASD)术后右心衰竭患者.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