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杂志

Jiangsu Medical Journal 강소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85
  • 国内刊号: 32-122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峻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宫颈上皮内瘤变环形电切术后高危型HPV DNA检测的意义

    作者:许宝珍;薛芸;杜建华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环形电切术(LEEP)前后高危 HPV感染情况,以评价LEEP对CIN患者 HPV清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LEEP治疗的CIN患者,术前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行高危型 HPV DNA检测,术后6个月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 HC2检测进行随访,必要时阴道镜检查。结果 LEEP术前 HPV 检测总阳性率为89.33%(67/75),其中CIN1、CIN2、CIN3阳性率分别为76.19%(16/21)、92.86%(26/28)、96.15%(25/26);术后6个月 HPV检测总阳性率为16.00%(12/75),其中CIN1、CIN2、CIN3阳性率分别为4.76%(1/21)、21.43%(6/28)、19.23%(5/26),术前与术后总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EEP术后6个月CIN1、CIN2、CIN3转阴率分别为93.75%(15/16)、76.92%(20/26)、80.00%(2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CIN能有效清除高危型 HPV感染,高危型HPV DNA检测可作为CIN术后判断预后的指标。

  • 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华;姜新峰

    目的:探讨术中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用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影像学检查进行骨折复位效果的评判。结果患者术后获9~36个月随访,38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未出现骨折再移位。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1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9.5%。影像学评估,优19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94.7%。结论术中外固定支架辅助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提供满意的复位、可靠的固定。

  • 探讨儿童染色体检查异常核型的类型和频率

    作者:许晨晨;张小琼;潘梅;褚莉莉;殷丝雨

    染色体疾病属于一种遗传病,在临床极为常见,10%左右的遗传性疾病为染色体疾病[1],由于临床无法治愈,因此该疾病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带给了患儿家庭及社会[2]。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儿童染色体畸变的频率,明确筛查及干预的重点,将科学依据提供给遗传咨询,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99例进行染色体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儿童染色体异常核型的频率和类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艾普拉唑治疗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作者:唐娜娜;周海云;张红杰

    目的:观察艾普拉唑治疗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9例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予艾普拉唑10mg/d口服(20例,A组)和埃索美拉唑40mg/d口服(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食管黏膜愈合情况、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周和8周内镜下食管黏膜治愈例数相仿(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程度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A组治疗8周临床症状改善率高于B组[(86.81±24.69)%vs.(78.24±34.47)%](P<0.05)。用药期间两组均无一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艾普拉唑对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与埃索美拉唑相当,且起效快、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髓腔固位冠在根管治疗后的应用和修复效果观察

    作者:李梅;张善珏

    目的:研究髓腔固位冠在根管治疗后的应用和修复效果。方法选取行根管治疗的80例患者共计120颗磨牙,采用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术后1、6个月和1年进行复诊,评估其修复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复诊率100%,118颗修复体成功,2颗修复体失败,修复体成功率为98.3%。修复体均正常,外形、颜色、边缘密合性和龋损指标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结论髓腔固位冠对根管治疗后的磨牙缺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波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Ⅰ、Ⅱ期女性乳腺癌患者92例,均行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常规保留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92例患者分为两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6例(A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36例(B组)。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放化疗及内分泌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患侧上肢感觉异常、疼痛及原位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3年。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术后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低于B组(17.68%vs.80.56%)(P<0.01);A组术后上肢疼痛发生率低于B组(10.71%vs.36.11%)(P<0.01)。随访期间,两组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中肋间臂神经的保留,能够降低患侧肢体的感觉障碍,提高术后生存质量,且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肿瘤的复发。

  • CT三维重建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作者:洪晔;陈楷;崔海东;李立东;吕书军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方法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行CT三维重建22例(A组),普通CT检查38例(B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 疼痛评分、MacNab评分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及中转开放手术情况。结果 A、B两组M RI及终术中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vs .94.7%)(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99.2±11.3) min vs .(126.1±12.5) min](P<0.05);A 组透视次数较 B 组少[(12.0±2.2)次 vs .(19.3±3.6)次]( P<0.05);A组无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情况发生;B组中转开放手术3例。术后3个月,两组M acN a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应用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及制定手术方案,可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的目的,并具有良好的诊断符合率和治疗效果。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55例体会

    作者:张士虎;邓正明;张翼;徐鲲;孟达理;曹仕兵;施裕新;魏友松;朱永康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3侧)行T E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原发疝,单侧47例,双侧8例;斜疝49例,直疝6例。结果53例顺利完成T EP ,2例中转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单侧手术时间30~210(67.6±35.7)min ,双侧手术时间40~225(100.6±55.6)min;腹膜破损8例,无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输精管损伤,无一例使用止痛剂及尿潴留发生。术后1~7d出院,患者术后第1、6个月电话随访。2例出现术后远端疝囊血肿,经穿刺抽吸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复发及发生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内脏损伤、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论 T EP是目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较理想的术式,手术操作的要点与难点主要为腹膜外前间隙的建立、镜下解剖标记的辨认与合理应用、疝囊的处理及补片的放置。

  • 30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体会

    作者:施天培;何永刚;王勇;孙跃明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尤为显著[1]。结肠癌的治疗从既往的单纯外科根治性手术切除发展到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外科手术仍是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2]。本文报道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中段乙状结肠癌中间入路)的治疗体会。

    关键词:
  • 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鞠丽丽;张荣;季莹;吴凯华;张艳伟;余敏敏

    目的:评价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120例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直接行同步放化疗,B组先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再行同步放化疗,C组仅行根治性放疗。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3年生存率高于B、C组(95.0%vs.85.0%、82.5%),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低于B、C组(P均<0.05)。A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C组,A组急性直肠毒性、急性膀胱毒性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直接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效果优于手术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 全甲状腺切除术中不同腺叶切除法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念永;王立峰

    目的:分析全甲状腺切除术中不同腺叶切除法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术中腺叶切除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腺叶切除采取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隙显露喉返神经法,对照组腺叶切除采取常规切断、结扎结合甲状腺下动脉显露喉返神经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离子(Ca2+)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d血清PTH均较术前降低,而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血清PTH始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血清Ca2+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Ca2+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均为7.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集束状结扎法比较,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精细化被膜解剖腺叶切除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手术对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后正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六例分析

    作者:李骁伟;任科伟;周枫;张云庆

    目的:分析后正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干中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肱骨干中下1/3骨折患者6例,采用后正中劈肱三头肌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肱骨骨折均获得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3~4个月。无手术并发桡神经损伤。术后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4例,良2例。结论对于肱骨干中下1/3骨折,经后正中劈肱三头肌入路可以清晰显露骨折断端,双钢板力学稳定性更好;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益民;韦兆祥;何天达;朱隽科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18例,并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40~60(50.0±2.4) min ,术中出血量50~100(80.0±8.1) ml ,住院时间7~14(10.0±1.1)d ,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18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3年,未发现假体松动、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未有外侧胫股关节、髌股关节软骨面进行性病变和疼痛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1例,良5例,中2例;膝关节活动范围95~135度。结论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老年单纯性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有移位的髌骨下极骨折10例

    作者:任科伟;姜雪峰;孙惠清;倪卓民;徐军;沈楠

    目的:探讨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有移位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10例行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末次随访时检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骨折复位失效,无钢丝断裂现象。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25~140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优6例,良4例。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多道钢丝独立纵向垂直缝合固定治疗有移位的髌骨下极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固定牢靠确实,早期即可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 改良生酮饮食在一例成年癫痫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瑾;曾珊;李群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疗法在成年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操作性、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综合分析1例我院确诊为症状性癫痫成年患者的病史、疾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经与临床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沟通后进行生酮饮食治疗。结果饮食干预期间患者癫痫控制情况良好,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至无全身性癫痫抽搐,未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后期因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不适宜继续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不均衡治疗膳食,故终止生酮饮食方案,转为优质高蛋白营养支持。结论生酮饮食对该患者癫痫控制效果较好,其基础疾病较为严重、营养状况持续较差,故此为治疗饮食终止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优化生酮饮食的干预方案,在为有基础疾病的成年癫痫患者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操作性和配合度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膳食营养调整在一例代谢综合征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应用

    作者:曾珊;陶新城;夏静

    代谢综合征以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血压高、中心性肥胖为表现,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集结为特点的一组严重影响人类的症候群。我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代谢综合征在老人、女性、城市居民以中心性肥胖者多发,其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合理膳食营养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基础[1,2]。骨质疏松症也是老年女性常见的退行性骨疾病,是易于发生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营养因素如足够钙、足量蛋白质的膳食模式有利于骨健康[3]。本文报道1例代谢综合征伴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膳食营养调整,减少体重,改善血糖、血脂及骨密度的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娟;徐琳;付亚娟;寇青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6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经手术切除病灶治疗,4例复发。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较容易,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应防止医源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 龈下喷砂在牙周维护期的疗效评价

    作者:孙凯莹;桂冠;王峰

    目的:研究龈下喷砂用于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采用口腔左右对照设计原则,即同一患者的一侧牙随机设计为试验组,行龈下喷砂,另一侧为对照组,采用龈下超声PS尖行龈下超声根面平整。治疗后1个月复查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两组治疗时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探诊深度、附着丧失、出血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16±0.41)分 vs .(3.97±0.66)分](P<0.05)。结论在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前提下,龈下喷砂在慢性牙周炎的维护治疗期间能取得与超声根面平整相同的疗效,并且患者的舒适程度有所提高。

  • 全身麻醉双管型喉罩通气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娜娜;高艳平;郭文静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双管型喉罩通气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肩关节镜治疗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双管型喉罩通气(P组)和颈丛神经阻滞(C组)。 P组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3 mg ,丙泊酚2 mg/kg ,罗库溴铵0.6 mg/kg ,舒芬太尼0.5μg/kg ,地塞米松10 mg ;插入4号双管型喉罩,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1%~3%七氟醚吸入和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采用常规颈丛神经阻滞,术中辅用咪达唑仑1~2 mg静脉注射和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比较两组围术期的MAP和 HR变化,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记录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的 MAP、HR、Cor和Ang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满意度为93.3%(28/30),高于C组的53.3%(16/30)( P<0.05)。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3.3% vs .1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身麻醉双管型喉罩通气行肩关节镜手术,麻醉作用完善,循环稳定,应激反应轻微,不失为比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 替比夫定孕期抗病毒治疗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作者:吴凯华;余敏敏;季莹;鞠丽丽;李倩睿

    目的:探讨孕期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106 copies/ml的孕妇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A组予替比夫定600 mg ,每天1次口服,B组不予抗病毒药治疗,同时选择无HBV感染的孕妇作正常对照组(C组),各组均60例。各组孕妇于治疗前(孕24~28周)、分娩前行血清游离雌三醇(FE3)、胎盘泌乳素(HPL )、HBV DNA水平测定及彩色多普勒脐血流S/D比值测定。各组在分娩后取胎盘组织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mRNA表达水平测定。观察以上指标在三组的差异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与B组比较,A、C组治疗前、分娩前血清FE3、HPL水平及胎盘脐血流S/D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分娩前,A组血清 HBV DNA 定量值低于B组(P<0.05)。A组分娩前血清 HBV DNA定量值小于治疗前(P<0.05)。A组胎盘组织 HGF mRNA相对Ct值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C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新生儿出生时及7个月龄血清HBV DNA阳性率低于B组(均为0 vs .6.67%)(P<0.05)。结论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用于母婴阻断的安全性良好,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 院内移动ICU在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运用

    作者:孙海军;蔡畅

    目的:探讨院内移动IC U在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急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移动IC U全程监护下急救。移动IC U基本设施包括必要的抢救设备、足量的抢救药物,提供有急救技术准入的医护人力支援。观察两组患者循环稳定时间、血制品用量、凝血改善时间、新感染发生及患者病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积极救治下,观察组循环稳定时间、血制品用量、凝血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少(P<0.01),观察组新感染发生及患者病死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内移动ICU 在严重休克患者抢救中,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

  • 一期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破裂伴严重胸腔感染

    作者:顾卫东;绍永丰;陆小虎;孙浩亮

    目的:评估一期颈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破裂伴严重胸腔感染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2015年1月5例患者诊断为食管破裂伴严重胸腔感染,食管破裂原因分别为自发性食管破裂2例、食管癌1例和胸外伤2例。食管破裂到消化道重建的时间为3d~6周。对所有患者行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2例采用左胸、左颈两切口,胃置于左胸,3例经右胸、腹正中、左颈部三切口,胃置于胸骨后。结果所有患者治愈,住院时间30~56 d ,1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经局部引流治愈。结论一期颈部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破裂伴严重胸腔感染患者安全、有效。

    关键词:
  •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和经腹壁穿刺治疗盆腔良性囊性肿物的临床疗效

    作者:韦红霞;李斌义;束晓霞

    目的:探析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和经腹壁穿刺治疗盆腔良性囊性肿物的临床疗效。方法盆腔良性囊性肿物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治疗,B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A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B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A组和B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相当(96.15%vs.92.31%和7.69%vs.11.54%)(P>0.05)。结论对于盆腔良性囊性肿物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和经腹壁穿刺治疗均安全、有效。

  •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量减少妇女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树金;孔丹辉;吴树华;陈建红;戎琳晔;蒋波逸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的干预效果。方法对31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常规给予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或骨化三醇、碳酸钙D3口服,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腰椎L1~L4侧位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增加,骨钙素、Ⅰ型前胶原N端肽、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水平降低,而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升高( P<0.05)。结论采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能增加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有效预防骨量丢失,从而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和cTnT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阳阳;张一清;王彤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检测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钙蛋白(cTnT )等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AECOPD(A组,30例)、AECOPD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PH)(B组,20例)及 AECOPD合并中重度 PH(C组,20例)患者NT‐proBNP和cTnT等相关指标,分析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EDD)及LVEF等心脏彩超参数。结果 B、C组NT‐proBNP、cTnT 水平及PASP高于A组, RAD和RVEDD大于A组,C组NT‐proBNP、cTnT 水平及PASP高于B组,RAD和RVEDD大于B组(P<0.01或P<0.05)。B、C组PASP与NT‐proBNP、PaCO2、RAD及RVEDD呈正相关(P<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A组PASP与NT‐proBNP和PaCO2呈正相关(P<0.05),与PaO2呈负相关(P<0.05),而与RAD和RVEDD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NT‐proBNP和cTnT等相关指标可用于评估AECOPD患者的预后。

  • 腮腺MRI在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艳艳;苏国义;吴飞云;张缪佳;王嫱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SS)的腮腺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SS分类标准将因口眼干燥就诊的患者22例分为SS组(15例)和非SS组(7例),另外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腮腺MRI及腮腺导管成像(MRS)检查,计算T1WI和 T2WI信号强度差,并进行脂肪信号和腮腺导管扩张程度分级,分析常规 M RI、M RS及二者联合应用对SS的诊断效能。结果对照组和非SS组腮腺常规M RI信号均匀;SS组出现双侧或单侧腮腺信号不均匀,T1WI和T2WI均见多发弥漫分布的高信号,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对照组和非SS组MRS均未见腮腺末梢导管扩张,SS组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腮腺末梢导管扩张。SS 组患者30个腮腺中,常规 M RI和M RS分别检出病变腮腺28个和24个,而二者联合应用检出了全部30个病变。结论 SS患者腮腺M RI显示弥漫性脂肪沉积,M RS显示弥漫性末梢导管扩张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分级可评估腮腺受累程度。M RI可作为SS的首选检查手段,联合M RS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在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卓;智屹忠;徐运;金佳丽;常蕾蕾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测定在卒中后抑郁(PSD )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PSD患者57例,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既往有周围神经病、精神病史和检查不合作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 )评分>18分。其中,轻中度PSD组(18分< HAMD评分≤24分)36例,重度 PSD组(HAMD评分>24分)21例。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SSR和上、下肢SLSE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和轻中度PSD组的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P<0.05),SLSEP潜伏期延长( P<0.05);重度 PSD组变化大于轻中度 PSD组(P<0.05)。结论 PSD患者的SSR和SLSEP均明显异常;其异常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PSD患者的诊断参考指标。

  •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中的应用

    作者:陈玲丽;尤华;顾卫霞;雍永宏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乳头肌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78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前外侧和后内侧乳头肌的收缩期峰值应变(APM‐Ls和 PPM‐Ls)、运动速度(APM‐Vs和 PPM‐Vs)和应变达峰时间(APM‐Ts和PPM‐T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APM‐Ls和PPM‐Ls较低[(-18.6±5.2)%vs .(-25.6±5.0)%和(-15.6±4.7)% vs .(-25.3±5.4)%](P<0.05),APM‐Vs和 PPM‐Vs较慢[(2.9±1.1)cm/svs.(4.9±1.2)cm/s和(2.6±1.0)cm/svs.(5.2±1.4)cm/s](P<0.05),APM‐Ts和PPM‐Ts延长[(448.3±45.6) ms vs .(278.3±56.0) ms和(478.3±50.7) ms vs .(284.5±55.5) ms](P<0.05)。结论2DSTI技术有助于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的运动功能。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为娟;张伟;任真;杨瑞霞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 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B组)的血浆 Lp‐PLA2、TC、HDL‐C、LDL‐C、脂蛋白a(LPa)和FBG水平。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血浆Lp‐PLA2[(247.66±105.08)ng/mlvs.(103.16±20.90)ng/ml]、TC[(5.09±1.18)mmol/L vs.(4.43±0.59)mmol/L]、LDL‐C[(3.72±0.88) mmol/L vs .(3.12±0.82) mmol/L]、LPa[(282.59±234.00) mg/L vs .(136.56±92.25)mg/L]和FBG[(6.04±1.51) mmol/L vs .(5.55±0.57) mmol/L]水平均较高(P<0.01), HDL‐C[(1.08±0.29) mmol/L vs .(1.43±0.28) mmol/L]水平较低(P<0.01)。Lp‐PLA2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92%、76.00%、66.42%、81.54%和52.78%;血浆Lp‐PLA2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血浆Lp‐PLA2是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物。

  •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影像特征

    作者:赵萌;蒋敏波;陈相汛;陆超;胡毓华;唐文伟

    目的:探讨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 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后颅窝肿瘤患儿的M RI影像学表现。其中,髓母细胞瘤18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8例,室管膜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癌、非典型畸胎瘤/横纹肌样瘤、皮样囊肿伴感染、脑膜瘤各1例。结果M RI检查显示,儿童后颅窝肿瘤好发于中线区。髓母细胞瘤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中度到明显强化;肿瘤实质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为低信号, ADC值为(0.68±0.05)×10‐3 mm2/s。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实性成分DWI序列呈低信号,ADC图为高信号,ADC值为(1.80±0.03)×10‐3 mm2/s。室管膜瘤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呈囊性改变,DWI序列及ADC图肿瘤实质信号强度介于髓母细胞瘤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之间。结论通过对M RI多序列扫描的综合分析,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前一般可明确诊断。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马莉;张虚琴;史旭;刘康;杨丹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 )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DCM患者87例,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发生,结合心脏超声、胸部X射线、血浆脑利钠肽(BNP)测定和心功能评级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87例中,有3种或3种以上心律失常69例(79.31%),严重心律失常70例(80.46%)。心功能Ⅲ和Ⅳ级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89.74%和90.91%,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的33.33%(P<0.05)。左心房内径≥45 mm 患者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高于左心房内径<45 mm 患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60 mm患者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LVEF>35%、LVEDD<60 mm患者(P<0.05)。结论 DCM 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并且多发严重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状况不佳一致。DCM患者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分别与心房和心室的构型改变相关。

  • 91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马李平;冯旰珠;赵水娣;李彤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性特征。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菌种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分析不同药物在KPN整体耐药性中的影响。结果91株KPN血流感染,感染途径依次为呼吸道感染32例(35.2%),深静脉置管11例(12.1%),肝脓肿10例(11.0%)。K PN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依次为87.9%、45.1%和42.8%。对K PN不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赋值评分与Cox危险回归分析显示,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KPN的整体耐药性影响为显著(P<0.01);累积生存函数曲线分析显示,耐药危险性随着耐药积分增加而增加。结论鉴于K PN耐药性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在临床经验用药前应当对其耐药性进行精准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感染的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 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血脂和血糖监测的价值

    作者:李辉;王婷婷;魏佳

    目的: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人群血脂和血糖监测的价值。方法体检报告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363例分为三组:原发性高血压(EH)组168例,脑卒中(BS)组76例,2型糖尿病(T2DM )组119例。选择1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NC)组。检测四组血清尿酸(SUA)、FBG和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EH组、BS组和T2DM组SUA、FBG、血清TC、血清TG水平均增高(P<0.01或P<0.05),而血清 HDL‐C水平下降(P<0.01或P<0.05)。结论定期监测高尿酸血症老年患者SUA、FBG和血脂水平是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老年
  • 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患者的应用

    作者:吴霞;韩传宝;蒋秀红;朱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二次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行二次剖宫产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辅用右美托咪定1μg/kg ,10 min内静脉输注,其后以0.4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N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右美托咪定作为对照。记录麻醉前(T0)、硬膜外注药完毕后10 min(T1)、30 min(T2)和术毕(T3)4个时点的MAP和 HR ,比较两组硬膜外阻滞起效时间、高平面和达高平面的时间,评估术中Ram say镇静评分和牵拉反应程度,记录胎儿娩出前使用雷米芬太尼的例数以及呼吸抑制和寒战反应发生情况。胎儿娩出后,抽取脐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1‐min和5‐min时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和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组比较,D组镇静合作程度高(P<0.05),术中牵拉反应轻(P<0.05),使用雷米芬太尼的例数少(P<0.05),患者呼吸抑制和寒战的发生率低(P<0.05)。两组脐静脉血气分析和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用于二次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可增强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 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明;孙玉娥;周亚昭;顾小萍;马正良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在内固定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科内固定取出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全麻,喉罩通气。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内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 ,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1?h‐1至术毕;对照组不用右美托咪定。记录患者入室后(T0)、喉罩置入时(T1)、喉罩置入后1 min(T2)、切皮后1 min(T3)、拔除喉罩后1 min(T4)和15 min(T5)的HR、MAP和SpO2,记录拔除喉罩后15 min内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 T2~ T5的 HR、MAP和拔除喉罩后的躁动评级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内固定取出术中,右美托咪定复合雷米芬太尼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减少。

  • AIDR 3D 联合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在头颅 CT 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肖铁臣;钱璐瑶;张进;陈雯雯;景晶

    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 3D)联合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在头颅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350 mA ,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B组采用自动曝光控制技术(SD=6.5,管电压120 kV ,管电流40~400 mA ,采用AIDR 3D迭代算法重建)。比较两组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A 组的图像噪声、CTDI及DLP均高于B组,SNR和CNR均低于B组(P<0.01)。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97,P>0.05)。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相较于滤波反投影重建,AIDR 3D联合自动曝光控制技术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30例分析

    作者:冯文;钱卫卫;谷冀辉;踪佳鹏;郭晴;房瑜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接受根治性全子宫切除,其中30例行腹腔镜下手术(A组),40例行开腹手术(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结果与B组相比,A 组手术时间短[(140.2±14.8) min vs .(195.9±12.5) min](P<0.01)、术中出血少[(106.5±60.1) ml vs .(187.4±83.2) ml]、淋巴结清扫数目多[(18.9±4.8)枚 vs .(15.4±6.3)枚]、术后肛门排气早、伤口感染率低、术后尿管、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短( P<0.05或P<0.01)。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91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作者:王璇;杜荣增

    目的:分析频发室性早搏(室早)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心电图基本特征。方法心血管内科门诊2014—2015年诊断频发室早患者9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心电图特征。结果同期共接诊患者5687例,确诊频发室早患者91例,频发室早患者检出率为1.60%。91例中,66例主要症状为心悸,23例无明显症状,2例表现为晕厥。其中,室早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者38例,右心室流出道者34例,其他非流出道来源的室早患者19例。64例频发室早患者合并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ST压低、T波倒置、房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心房颤动。结论绝大多数频发室早患者以心悸为主要临床症状,但也有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晕厥等,部分频发室早患者合并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关键词: 频发室性早搏
  • 定压和定容通气模式对单肺通气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的影响

    作者:陶佳;骆璇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气道压力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40例肺功能正常的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先给予双肺通气(TLV)VCV模式,后在OLV时均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5cmH2O),A组先采用OLV‐VCV模式,30min后转换为OLV‐PCV模式;B组先采用OLV‐PCV模式,30min后转换为OLV‐VCV模式。分别在每种通气模式结束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气道压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LV‐VCV相比,OLV‐VCV或OLV‐PCV模式下PaO2下降,Qs/Qt、气道峰压(Ppeak)和平均气道压(Pmean)升高(P<0.05)。与OLV‐VCV模式相比,OLV‐PCV模式下Ppeak和Pmean降低(P<0.05),两种OLV通气模式下PaO2和Qs/Q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通气模式下PaCO2、Sa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在小潮气量OLV期间,与VCV模式相比,PCV模式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轻气道损伤。

  • 中晚期胎儿心排血量及其分布变化的超声观察

    作者:马逸宜;刘小铭;朱栋晓;蒋燕东

    目的:超声观察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心排血量及其分布情况的变化。方法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中晚期单胎正常孕妇250例,根据孕周分为五组:20~24周(50例),24+1~28周(55例),28+1~32周(65例)、32+1~36周(45例),36+1~40周(35例)。测定肺动脉瓣、主动脉峡部大内径和动脉导管各部位血流频谱,包括E峰、A峰及E/A ;计算不同孕周胎儿左、右心室排血量、主动脉峡部排血量及动脉导管排血量。结果正常中晚期胎儿肺动脉瓣、主动脉峡部大内径、动脉导管的血流频谱(E峰和E/A)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A峰值随孕周的增加无明显变化(P>0.05)。正常中晚期胎儿左、右心室心排血量、主动脉峡部排血量和动脉导管排血量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 P<0.05),且与孕周呈正相关( r=0.362、0.378、0.369和0.352,P<0.05)。结论分析不同孕周正常中晚期胎儿血流频谱及心排血量分布情况可为胎儿早期血流量异常变化引起的后期形态学改变提供指导,对早期筛查心功能异常胎儿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沈文富;李红苗;姜正华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COPD急性加重期(A组,52例)、COPD稳定期(B组,29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C组,22例)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A组血浆NT‐proBNP为(1046.06±746.62) pg/ml ,高于B组的(138.24±51.49) pg/ml和C组的(15.05±10.66) pg/ml (P<0.05),B组血浆 NT‐proBNP高于C组(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浆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常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NT‐proBNP增高更为明显,可作为评估COPD患者病情的敏感指标。

  • 骨桥蛋白与整合素αvβ3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宽;陶卫东;王艳;浦小洁;贾湉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与整合素αvβ3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每天腹腔注射血管紧张素Ⅱ4.5 mg/kg建立 AD模型;B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连续注射14 d后处死小鼠,观察AD形成情况,取主动脉组织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PN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 B组小鼠未形成AD。A组中,6只未见明显AD形成,20只小鼠形成AD ,4只小鼠因AD破裂出血死亡。A组OPN和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B组(86.7% vs .6.7%和80.0% vs .13.3%)(P<0.05)。形成 AD小鼠的OPN和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形成AD小鼠(95.8% vs .13.9%和87.4% vs .19.4%)(P<0.05)。在形成AD小鼠中,OPN 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呈正相关(rs =0.966,P<0.05)。结论形成AD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OPN与整合素αvβ3呈高表达。

  • 肾康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肾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董振超;王坚;王小红;孔恩军;潘新梅;王颖;郜黎伟;林翼金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9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SAP组和肾康注射液治疗组构建大鼠SAP并发肾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3h,肾康注射液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肾康注射液9ml/kg和生理盐水2ml/kg,每12小时注射1次。三组分别于给药后3、12、24h各处死10只大鼠,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肌酐及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胰腺及肾组织光镜下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肾组织核因子NF‐κBp65、TNF‐α、IL‐6及IL‐10mRNA的表达。结果与SAP组比较,肾康注射液治疗组12h和24h的血清AMY、肌酐及BUN水平、胰腺组织及肾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及肾组织NF‐κBp65、TNF‐α及IL‐6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肾组织IL‐10mRNA表达水平则升高(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大鼠SAP肾损伤起治疗作用。

  • 双固定法在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患者的应用

    作者:林晓红;潘全慧;徐建珍;张睿;周雯雯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神经内科患者因意识障碍或吞咽功能障碍等原因不能由口进食,通常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进行营养支持。留置胃管传统的固定多采用普通胶布,固定效果不理想,已逐渐淘汰[1]。近年来,临床多采用3 M 弹力胶布制作的各种形状的鼻贴[2]、各种材质的固定带[3,4]等方法进行固定,脱管率有所下降[5],但留置胃管的脱管率在各种管道中仍高(5.1%)[6]。为此,我科设计了留置胃管双固定法并与临床常用的其他2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下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角膜干燥的心理干预

    作者:王娟

    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术者需要看到真实清晰的眼底图象,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这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近年来,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的应用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全视野观察图像,提高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成功率[1,2]。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术者可以获得从黄斑到锯齿缘的广角、全景、立体直立的眼底图像,即使屈光间质混浊,仍具有良好的能见度,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等,但术中由于角膜暴露于手术区域之中,术中及术后易出现角膜干燥,术中干燥的角膜会使手术中眼底能见度降低,影响手术视野,术后角膜干燥导致的异物不适感影响术后恢复。本文对患者术后干燥的角膜及时给予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左足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谢建强;姚柳;郭岳峰

    患者,男,21岁。因“发现左足第1趾肿块8年余”入院,患者8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足第1趾背侧肿块,如绿豆大小、无疼痛不适、无麻木感,后肿块逐渐增大、增多,近患者感肿块变大后穿鞋压迫不适,来院就诊。体格检查:T 36.7℃,PR 78次/分,RR 18次/分,B P 120/80 m m H g ;神清,精神可。左足第1趾可触及多枚肿块,大直径约2 cm ,连成片状,轻度压痛,活动度差,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足趾活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好。既往体健,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单核细胞10.7%,余无特殊。X射线平片:左足第1近节趾骨中远端骨质密度不均,其内见数个囊样透亮影,骨皮质光整连续,周围软组织略肿胀(图1A)。CT :左足踇趾近节趾骨基底部周围见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形态不规则,部分趋向融合,边缘欠清,邻近趾骨骨质受压吸收、缺损(图1B ,图1C )。M RI:左足踇趾近节趾骨及远节趾骨近端周围多发类圆形等长 T1和等短、略长T2影,大小约2.9cm×2.5cm ,边缘较为光滑,近节趾骨部分骨质缺损(图1D ,图1E )。行左第1趾腱鞘巨细胞瘤(GCTTS)切除+近节趾骨远端病灶刮除+植骨术。术中见皮下多发实性肿块,灰黄色、连成片状,大直径约2.0 cm ,小直径约0.5 cm ,侵及趾伸屈肌腱及近趾间关节囊滑膜,将肿块完整切除,近节趾骨远端足底侧骨质缺损约2.0 cm ×1.0cm ,内为灰黄色软组织,将其彻底刮除。术中冰冻切片报告为良性肿瘤,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报告:间质中纤维细胞及组织细胞增生,并见多核巨细胞。病理诊断:(左第1趾骨)增生性GCTTS(图1F)。

    关键词:
  • 单孔完全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成形右肺上叶切除术一例

    作者:邵丰;杨如松;潘宴青;孔令源

    患者,男,37岁,咳嗽1周余。胸部C T 检查提示:右肺上叶占位伴右主支气管内结节,右上肺部分不张及阻塞性炎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上叶开口见新生物,开口完全阻塞,予活检及生理盐水灌洗,余各叶段支气管未见明显异常。气管镜活检病理: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部分区域疑癌变。灌洗液病理:见组织细胞、上皮细胞、炎细胞,未见肿瘤细胞。PET‐CT 检查提示:右肺上叶主支气管内结节,18 F‐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增高,右上肺局部阻塞性炎症伴肺不张,结合支气管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高度怀疑为早期肺癌,余全身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常规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

    关键词:
江苏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