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杂志

Jiangsu Medical Journal 강소의약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685
  • 国内刊号: 32-1221/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28-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江苏医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黄峻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术前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冯耀良;王杰;刘沛;李麟荪;施海彬

    目的探讨骨与软组织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32例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接受介入性动脉局部化疗+栓塞术,所有患者于栓塞后2~10天分别行外科切除术,观察临床与手术结果情况。结果 32例中22例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或扩大根除术, 5例行部分切除术。手术显示肿瘤缩小、软化、组织坏死、出血量减少(失血在1000m l以内)。结论介入治疗是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结合手术切除能大大延长生存期。

  • 88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贾玉清;张明;杜进秋;陆林;徐丹丹;殷全忠;茅泳涛

    目的总结11年来对88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手术治疗的经验,以利提高基层医院手术治疗的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本组经肝门部Ⅰ~Ⅲ级胆管切开取石、狭窄整形、肝胆管空肠盘式吻合68例(其中14例同时行不规则肝叶切除);经肝门部胆管及经肝表面联合切开取石20例。结果 2例死于严重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围手术期再手术3例,术后残石4例,术后胆道感染7例,其余病人全部治愈,成功率达85.3%。结论只要注重术前综合判断、术中正确处理、术后综合治疗即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姚茂银;杨建军;张忠林;李俊悦;苑章;苏昀;柳靖;胡向农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分析39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术后痊愈;7例术后并发症(17.95%),均经处理而恢复。结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心、肺、肝、肾疾病或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糖尿病时,开放手术危险性大,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是理想的选择。

  • 大鼠急性胰腺炎血清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宝林;潘林祥;王志琪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急性坏死胰腺炎(ANP)之间的关系。方法 36只Wistar鼠随机分为三组:ANP未治疗组,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NP治疗组,ANP模型制备后经腹腔注射硝普钠(0.05m g.100g-1);对照组,开腹仅轻翻胰腺后,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 ANP未治疗组血清NO含量3小时后有所下降,明显低于治疗组(P <0.05);血清SOD活性也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 NO在ANP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O供体药物对大鼠ANP实验模型有治疗作用。

  • 贲门失弛缓症的扩张治疗及随访研究

    作者:浦福兴;程铁华;黄光明;刘政;秦化珍

    目的评估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随访治疗后复发率。方法应用气囊扩张治疗并分期随访2年。结果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短期疗效(半年内)100%,一年内复发率9%,二年内复发率18%,并有1例恶变。结论气囊扩张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且复发后可反复行扩张治疗。

  • 低剂量长疗程5-Fu静脉泵持续点滴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专;高秀芹;祝浩强;陈军;江伟;潘良熹;唐桂棣;郑秀立

    目的评价低剂量长疗程5-Fu静脉泵持续点滴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1例老年晚期胃癌,使用低剂量5-Fu 375mg/天静脉泵持续24小时点滴,连用21天,配合使用小剂量CF25mg、HCPT10mg,每周各连用5天,共用3周。4周为1周期,每例化疗2周期。结果总有效率66.7%,CR率 4.8%,毒副反应主要为口腔炎52.4%、口腔溃疡38.1%、腹泻21.4%、便秘16.7%,本组主要为Ⅰ-Ⅱ级毒副反应,对症处理均能缓解。恶心、呕吐33.3%,使用止吐药后均能控制。粒细胞下降26.2%,无Ⅲ-Ⅳ级毒副反应。静脉炎14.3%。结论该方案疗效好,毒副反应不严重,老年病人一般能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 治疗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期转归的影响

    作者:钱祝银;刘训良;冯耀良;李麟荪

    目的探讨减少SAP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新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SAP74例,比较早期手术组、常规方法给药组及区域灌注组治疗的效果,各组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早期手术组、常规给药组及区域灌注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2.9%(6/ 14)、37.5(6/16)及7.7%(1/13);平均住院时间(天)分别为:7 2.1±9.83、29.3±5.1及13.4±2.1。(P<0.05)。结论区域灌注可以降低SAP死亡率,缩短SAP疗程。

  • ERCP检查和治疗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赵建妹;沈云志;茹佩瑛;黄燕君

    目的进一步提高诊断、治疗性ERCP的效果,减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 SC)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1999年8月间我科开展的诊治性E RCP共780例。结果 7例发生ASC,占0.9%。结论胆道慢性感染源的存在、梗阻未解除为主要原因;检查和治疗时机很重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胆道引流减压是预防AS C的关键。

  • 慢性肾衰患者血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胶原Ⅳ型胶原与肾功能的关系

    作者:尹莲芳;刘璐;弓玉祥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CRF)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的变化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组(A 组)、尿毒症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肌酐(Scr)。结果(1)HA:A、B两组明显高于C 组(P<0.01);B组明显高于A组(P<0.01);HA与Scr呈正相关。(2)LN:B组明显高于A组(P<0.01)和C组(P<0.01), A组稍高于C组,但无显著性(P>0.05);LN与Scr呈正相关。(3)PC Ⅲ:A、B两组明显高于C组(P<0.05),并随肾功能恶化呈递增;B组明显高于A组(P<0.05);PCⅢ与Scr呈正相关。(4)C-Ⅳ:B组明显高于A 组(P<0.05)和C组(P<0.05),而A组与C组间无差异(P> 0.05);C-Ⅳ与Scr呈正相关。结论 CRF患者血清HA、L N、PCⅢ、C-Ⅳ含量的改变与肾功能有明显的相关性。

  • 胃癌手术切端癌残留的预防

    作者:田力平;钱海鑫;刘建夏

    目的防止胃癌术后切端癌组织残留,避免将胃癌根治性手术变为姑息性手术。方法对术中发现癌侵犯范围较广,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胃底部癌及术中可能有癌残留的患者,行快速病理检查判定胃癌切除范围是否彻底。结果 128例根治术切除病例,6例发现癌残留,占4.69%。其中切除距癌灶边缘<3cm3例;3~5cm2例;5~7cm1例。结论近贲门胃癌及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易发生癌残留。规范手术方法,术中快速病检切缘,很有必要。

    关键词: 胃癌癌残留预防
  • 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游洋;杨天明;李耀华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10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年龄、GCS评分、线形颅骨骨折等九种因素与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 S评分、硬膜下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与颅脑损伤后早期癫有关,经多因素分析,GCS评分、硬膜下血肿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损伤后早期癫与年龄、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有关,上述四种因素同时存在时,GCS评分、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后早期癫的危险因素。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403例报告

    作者:陈钟;李厚祥

    目的研究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操作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4 03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平均住院时间5天,胆管副损伤5例(0.21%)。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全面检查,术中仔细操作,能提高MC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操作困难时或有其它病变时,应随时延长切口。

  • 猪小肠胶原组织的免疫学研究

    作者:马群;刘勇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猪小肠胶原组织(SIC)的免疫原性。方法将20 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1组(E)为空白对照组,4组为实验组(A、B、C、D)进行背部皮下SIC埋植,大小约1cm×1cm,分别于术后4、10、20、30天采血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并取出进行病理检查。对照组采血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发现各组CD4+有组间显著差异,C 、D两组与E组有显著差异,A、B两组与E组无明显差异。各组CD8+无显著差异。 CD4+/CD8+,仅有C组与E组间有显著差异。病理检查发现D、C组炎症反应较弱,B、A组炎症反应较强,随时间延长,以慢性炎症反应为主。结论猪小肠胶原组织(SIC)免疫原性小,与宿主相容良好。

  • 桂皮酸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

    作者:钱海鑫;刘俊卯

    目的观察桂皮酸(CINN)对SMMC-772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加入不同浓度的CINN,通过对其形态学、细胞增殖动力学、细胞生物化学行为及细胞周期分布的观察,探讨CINN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结果经CINN处理后,SMMC-7721细胞形态趋向良性分化,生长减速慢,集落形成率显著降低,甲胎蛋白分泌减少,FCM检测显示G 0/G1期细胞增加而G2+M期细胞减少。结论 CINN对SMM C-7721细胞有较好的诱导分化作用。

  • 豚鼠肝细胞大鼠脾内移植治疗暴发型肝衰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中辛;丁友成;刘菲;钟岚

    目的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治疗暴发型肝衰的疗效。方法杂种豚鼠为供体,胶原酶消化法制备肝细胞。SD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D-GI)腹腔内一次注射制作肝衰模型。48小时后将豚鼠肝细胞(1.5×107个)移植于大鼠脾内。同种移植及生理盐水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受体二周存活率,在不同时间作移植物病理及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受体2周存活率:异种移植组71%,同种组68%(P>0.0 5),生理盐水对照组25%(P<0.01)。豚鼠肝细胞移植后12~24小时其结构和功能基本保存完好。结论与同种移植一样,异种肝细胞移植能逆转大鼠暴发型肝衰

  • 小肝癌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厚祥;顾剑峰;江春平;李鹏;陈玉泉

    本文探讨影响小肝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以利进一步提高疗效。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自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经临床诊断、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154例,其中66例符合小肝癌标准(肿块直径≤5cm,多发肿块直径之和≤ 5cm。1999年6月,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回访56例,随访率为84.8 %;其中男51例,女5例,男∶女为10.2∶1,年龄范围为23~71岁,平均47 .6±10.2岁。 二、治疗方法:术前明确诊断后,加强支持治疗,改善肝功能,提高肝脏储备功能,本组中有5例术前行 TACE,术后加强对并发症治疗,49例行辅助术后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手术处理按部位不同,肝功能和肝储备功能不同、肿块数目不同,分别行肿块局部切除术25例,肝叶切除术18例,半肝切除术13例。

  • 结核病化疗中类赫氏反应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国裕

    结核病化疗方案中,临床广泛使用异烟肼(H)和利福平(R)等抗结核药物,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有少部分肺结核病人在强化化疗期1~3个月内,发现原有病灶增大、增多,同侧出现胸膜炎等现象。我所门诊1990年9月~1999年12月共发现26例出现类赫氏反应的肺结核病人,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6例出现类赫氏反应的肺结核病人均为本所门诊1990年9月~1999年12月发现,其中男19例,女7例;初治24例(92.3%),复治2例(7.7%)。痰涂片结核菌阳性22例(84.6%),痰涂片阴性4例(15.4%)。强化期化疗方案5例为S HRZ,18例为HRZE,3例为HRE(S-链霉素,E-乙胺丁醇,Z-吡嗪酰胺)。

  • SmaRT快速克隆多药耐药基因(MDR1)cDNA产物

    作者:孙宁;刘顺英;武景阳

    肿瘤细胞在化疗中会对许多药物产生耐药性,称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 i stance,MDR),导致MDR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细胞膜上一种分子量为170K Da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过度表达[1]。P- gp主要由位于人第7号染色体q21.1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研究MDR多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质水平。MDR1cDNA长4669bp,第179~ 3840bp之间为可读区,共编码128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第185密码子被认为是编码影响P-gp药物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残基。把包含185密码子的长约269bp的M DR1cDNA片段克隆到载体PGEM-3Zf(+)中作为探针,为进行体外转录或对临床标本进行分子杂交做好前期工作[2]。

  • P21WAF1在胃癌中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振玉;陈江;孔超美;孙士其;张予蜀;陈震球

    P21WAF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它通过抑制多组cy 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而调节细胞周期。业已证实P21WAF1与肿瘤细胞生长、分化密切相关。为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21WAF1在胃癌中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所有标本均为两院手术切除标本,正常胃粘膜10例,胃粘膜肠化10例,胃癌 68例。Borrmann Ⅰ型18例,Ⅱ型20例,Ⅲ型19例,Ⅳ型11例。Lau ran’s分型:肠型胃癌38例,弥漫型胃癌30例,其中淋巴结转移组31例。鼠抗人 P21WAF1单抗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 大鼠原位肝移植受体手术处理技巧

    作者:胡浩;陈易人;李纲;钱海鑫;沈振亚

    大鼠原位肝移植是一个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显微外科手术。在具备质量良好[1]的供肝以后,如何将供肝顺利地植入受体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良好的显露可以为供肝的顺利植入创造条件。固定四肢,背部垫高2.0~3.0cm ,头部垫枕,高约1.0cm,取斜坡体位,略呈反弓状,于中上腹作一正中切口,用爱丽斯钳夹住剑突向头侧翻转并固定,钳的高度要适当,避免压迫大鼠胸廓影响正常呼吸。然后将位于右上腹肝下的小肠提出腹腔,用浸过生理盐水的纱布包裹,放置于左下腹壁,便于以后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肝上下腔静脉位置较深,范围较狭窄,吻合有一定难度,我们在大鼠左侧设置一悬吊装置,使Satinsky钳向头侧翻转,并略向腹部切口外提起,充分显露肝上下腔静脉后壁,同时将深部吻合变成浅部操作,加快了吻合速度。

  • 卵巢输卵管脓肿的CT表现

    作者:沈文荣;康铮;张兰芳;钱云铉

    笔者通过14例卵巢输卵管脓肿病人CT表现的分析,对其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探讨如下。对象与方法 14例病人中,年龄21~45岁,平均33岁,病程1天至2个月,93%(13/14 )在1个月以内。临床症状:腹块6例,下腹隐痛6例,阴道流血2例,白带增多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1例,穿刺1例,随访2例。结果 一、直接征像:卵巢输卵管脓肿的直接征像表现为盆腔肿块,本组14例,其中双侧肿块7 例,单侧肿块7例。肿块大小在0~3cm1个,3~6cm13个,6~9cm7个,9 ~12cm1个。肿块边缘模糊10例,部分或大部分模糊4例。形态呈不规则6例,椭圆形或长椭圆形8例。肿块内脓腔大小在1~10cm,呈椭圆形、类圆形或管状,常有分隔。脓腔内缘规则12例,欠规则2例。腔壁厚,可达38mm。增强后脓肿壁有明显增强,CT值增加均在34Hu以上,其中79%(11/14)达40Hu以上,有8例以脓肿壁内缘增强尤为明显。

  • 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沈美萍;侯馨德

    根据WHO规定,将直径小于1.5cm的甲状腺癌称为微小癌,其临床诊断较困难,本文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院自1961年至1997年手术治疗甲状腺癌554例,甲状腺微小癌 69例,为同期病人的12.5%。男11例,女58例,男女之比为1∶5.3。年龄2 0~77岁,平均年龄44岁。以甲状腺肿块就诊者39例,由于甲状腺其它疾病而偶尔发现者20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10例,其中原发灶小为0.2cm。 二、治疗:均手术治疗,经典根治或改良根治者37例,其中1990年前29例(2 9/38例),1990年后8例(8/31例);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或加峡部切除者13例;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者12例;腺叶全切者6例;肿瘤摘除者1例;术后行抑制剂量甲状腺素治疗2年以上。

  • 颈淋巴结非干酪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的病原诊断

    作者:岳清华;赖仁胜

    对34例颈淋巴结无干酪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病变,经病理观察、组化,免疫组化和PCR检测进行循环排除定性诊断。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两院病理科4年内收集34例颈部淋巴结无干酪坏死上皮样肉芽肿,年龄9~46 岁,男20例,女14例。临床诊断非特异炎2例,结核27例,恶性淋巴瘤2例,待查3例,治疗期2~9个月。 二、方法:分组:24例非干酪坏死淋巴肉芽肿为非典型组,7例颈部典型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肿为对照组。2组均常规HE染色及抗酸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PAS染色。筛选非典型组12例,对照组6例,用ABC法标记鼠抗S100、CD68、MAC-387和CD 57。同时镜下定位石蜡组织块提取肉芽肿区,提取DNA,用PCR法检测TB复合群D NA、EBVDNA和弓形体DNA,并设阴性、阳性对照。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肝癌11例报告

    作者:谭旭艳;吴丹;贾译清

    我院自1999年4月在自制肝肿瘤微波治疗仪成功实验研究[1]的基础上,将该技术治疗肝癌11例(微波作用19个病灶),近期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5~76岁,平均56岁;病程长7年,短14天。原发性肝癌4例(4个病灶),转移性肝癌7例(15个病灶)。 二、方法:使用Acuson128(Aspen)及Hp-8500彩色超声波仪,探头频率 2.5~5.0MHz。肝肿瘤微波治疗仪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0~100W可调。首先对拟治疗病人术前超声观察肝癌所在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周边组织结构关系,测量瘤体大小,通过CDFI及CDE观察病变区血流分布情况,测量瘤体周边及瘤内血流速度。其次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及角度。左肝肿瘤一般在剑突下进针,右肝肿瘤从右腋前线第7、8、9肋间进针。局麻后在皮肤穿刺点作约2mm小切口,在B超引导下,经专用穿刺附加器确保进针方向及角度,当声像图显示引导针在拟治疗肿瘤中心时,外抽引导针芯,植置微波天线针,随即外移引导针套1~2cm,使微波天线裸露在病灶中心,选定辐射功率及时间搭配组为60W、180s为佳条件发射微波,酌情可重复作用一次,稍等冷却,一并拔出微波天线针及引导针套,完成整个治疗过程。

  • 5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处理体会

    作者:陈金星;王海涛

    我院自1983年~1999年共收治5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兹就其救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龄17~69岁,其中小于20岁3例,21~50 岁52例,50岁以上4例。 二、致病原因:交通事故46例,高空坠落3例,打架斗殴与塌方挤压各4例,路人碰撞跌倒与牛角顶伤各1例。 三、症状出现时间:伤后2小时内47例,12小时内8例,72小时内4例。 四、致伤脏器:小肠破裂35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11例,膀胱破裂1例,小肠系膜挫裂伤3 例,肾挫伤后腹膜血肿2例,腹腔多脏器损伤4例(小肠、横结肠破裂1例,脾脏合并小肠破裂1例,肝脾合并小肠破裂1例,小肠合并胰腺挫伤后腹膜血肿1例)。多有三脏器受累。

  • 灯盏花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抗高凝状态及抗氧化的影响

    作者:陈斯荣

    本文选择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21例,对其治疗前后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微循环改变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注射液静滴,治疗10天后复查上述指标,以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抗高凝状态及抗氧化的影响。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7.5岁。诊断标准符合陈灏珠主编《内科学》1996年第四版。本组引起AP的原发病因胆源性胰腺炎9 例,胆囊切除术后反复急性胰腺炎者2例,高脂餐后4例,饮酒后4例,原因不明2例。21例患者中原有糖尿病1例,高血压病2例。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者,男11 例,女9例,年龄33~74岁,平均53.5岁。

  •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和胃液NO-2/NO-3水平及意义探讨

    作者:杨丽华;游思洪;许宏岳;刘政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神经递质和信使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报道68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清及胃液NO含量变化,探讨NO与PU的发病学关系。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PU患者68例,男48例,女20例;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复合性溃疡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52例,阴性16例。年龄20~67岁,平均42.1岁,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良性溃疡活动期。对照组为14例同期胃镜检查为轻度浅表性胃炎且Hp阴性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8.7岁。所有被测者均无心、肺、肝、肾等疾病。 二、方法

  • CD44v6在人胃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道荣;陈国玉;武正炎;夏建国;周亦兵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探讨CD44v6在胃癌生长分化、转移方面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所有标本均取自我院1997年10月~1998年3月手术切除标本,术前及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的20个病例60份标本。其中胃癌20份,癌旁组织20份,正常粘膜20份标本。按Lauren分型,肠型5例,弥漫型15例,有淋巴结转移16例。鼠抗人CD44 v6单抗、S-P试剂盒为Boster产品。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

    作者:汪志明;李令堂;全竹富;赵允召;吴素梅;李宁;黎介寿

    我科从1996年10月至1999年5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4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46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2)上腹痛、反跳痛和肌紧张;3)血或尿淀粉酶升高;4)B超或CT示胰腺肿大,质地不均,胰外有浸润。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诊断标准参照APACHE-II评分法,入院48h内评分≤8为急性轻型胰腺炎;评分>8分为急性重型胰腺炎。 患者入院后行ENBD,距发病24.1±11.7(6~70.5)h,其中插管成功4 2例(91.3%),置管时间21.3±10.6(9~40)min。42例患者年龄52.8±10.6(30~82)岁,男/女28/14,APACHE-II评分1 0.2±4.7(5~18)分,其中急性重型胰腺炎35例(83.3%)。原发病因分别为:胆源性34例,酒精性5例,特发性3例。插管未成功的4例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例,拒绝合作1例。

  • 125I标记CD44v5胃癌单抗的实验研究

    作者:夏建国;杨力;郑仕中;陈国玉

    本实验采用125I直接标记CD44v5单抗,对裸鼠的胃癌转移模型进行显像研究及125I-CD44v5单抗裸鼠体内脏器的分布研究,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试剂及仪器: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系GC-803细胞株,上海细胞所提供;8周龄的 BALB/C裸鼠,体重20g左右,上海肿瘤所提供;无载体Na125I,放射性活度14.6GBq/ml,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产品;Iodogen,美国Pie rce公司产品;CD44v5单抗,北京中山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放射性活度测量仪,NE-1612英国核仪器公司产品;SPECT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EL-370 0型。 二、CD44v5单抗的125I标记及标记化合物的纯化:125 I标记CD44v5单抗采用Iodogen法[1],用三氯醋酸沉淀法测定放射化学纯度及检查125I-CD44v5单抗的体外稳定性。 三、裸鼠胃癌转移模型的建立:将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GC-803细胞株,置于含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在5%CO2、37℃培养箱中培养传代,取第三代细胞,于每只裸鼠颈部皮下注射2×106个肿瘤细胞,共注射10只裸鼠,6周后观察有8只颈部皮下出现平均直径0.6cm、体积约0.3cm3大小的肿块,裸鼠一般状况较好。于注射125I-CD44v5单抗前三天开始口服0.3%的碘化钾溶液以封闭甲状腺。

  • 复合性颅面裂隙畸形的治疗

    作者:曾以周

    颅面裂隙畸形是指颅面部软组织单发或复合性的裂隙畸形,其中软组织单发的颅面裂隙畸形发病率高,手术修复较简单;而软硬组织的复合性颅面裂隙畸形发病率低,手术修复难度高。近年来我院治疗复合性颅面裂隙畸形2例,取得较满意的整复效果,兹报告如下。病例介绍 例1,男,4岁,住院号25321。右上唇斜向裂至右侧鼻旁,致上唇及鼻翼缺损,右眼内眦角向裂隙方向移位。骨裂隙位于右上颌切牙与前磨牙之间并延伸至同侧眶下缘。诊断:T essier3型颅面裂隙畸形。手术方法:全麻,于软组织裂隙两侧设计多个连续的“Z ”形皮瓣,交叉换位后修复软组织裂隙畸形。利用上下睑组织设计一“Z”字瓣,交换位置后恢复内眦角的正确位置。同时行内眦韧带固定术。骨裂隙畸形留待Ⅱ期行骨移植修复。

  • 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和脂质结合唾液酸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价值

    作者:李必瑾;汤琪云

    目的探讨肝癌特异性γ-谷氨酰转肽酶、铁蛋白和脂质结合唾液酸浓度改变在肝癌诊断与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定量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病和肝外肿瘤患者血清中肝癌特异性GGT同工酶区带(HSB)、铁蛋白(SFn)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 )浓度。结果肝癌组血清HSB浓度TAE前明显异常,同时也高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外肿瘤病人(P<0.001);SFn和LSA水平肝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肝病患者,但与其他肿瘤无鉴别价值;肝癌组HSB、SFn和LS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3.3%和67.8%。结论 HSB定量和定性检测均优于SFn和LSA的浓度分析,多项指标联合分析有助于肝癌的诊断与鉴别

  • 甲状腺术后复发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越巍;范东坡

    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复发者是否需行再手术。方法对我院20年间甲状腺再手术94例,第一次手术行术中冰冻检查62例进行分析。结果 94 例甲状腺再手术患者,初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53例,腺瘤23例,囊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乳头状腺癌5例,滤泡状腺癌2例,混合性癌1例。行术中冰冻检查的62例中有甲状腺癌2例(3.2%)。未行术中冰冻检查的32例中有6例为甲状腺癌(18. 75%)。在86例良性病变中,再手术复发为恶性者5例(5.8%)。再手术并发症包括:2例短期的喉返神经损伤,2例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术中冰冻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适当的术式选择可以避免再手术,良性结节的次全切除有利于预防复发。甲状腺再手术是安全的。

    关键词: 甲状腺再手术
  • 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

    作者:许林;袁方良;俞明锋;邱宁雷;吴维继;周鑫官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治疗Ⅲ期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下肺离体后置于肝素溶液中,10分钟后将下肺静脉吻合于上叶静脉残端,再行支气管吻合和肺动脉吻合。静脉、支气管、动脉吻合分别耗时14、13、11分钟,肺动脉阻断时间2.5小时。结果术后3天拔胸管,肺膨胀良好,术后5天患者能下地活动。术后1 个月CT增强扫描显示重植肺血液灌注和回流良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吻合口通畅。结论对于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Ⅲ期中心型肺癌病人,可以考虑应用自体肺移植技术。自体肺移植是一种能保全肺组织的肺癌根治术式。

  • 社会因素与上消化道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丁建华;李苏平;高长明;周建农;苏平;吴建中;臧宇;刘燕婷;周学富;丁保国;王儒洪

    目的为探索泰兴市上消化道癌发生的有关社会因素。方法选择591例食管癌、360例肝癌和430例胃癌新发病例按年龄、性别和居住地进行以人群为基础1∶1 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泰兴市上消化道癌共同的社会危险因素是饮酒和性格忧郁。此外结果还发现胃癌危险性的增加与精神压抑、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有关;三餐不按时可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是精神压抑、进食速度快、三餐不按时以及口味嗜咸和喜吃烫食,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有益降低发生食管癌的危险。结论在当地针对上述社会因素进行干预预防十分必要。

  • 肢体容积描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乔彤;刘长建;黄佃;刘晨

    目的探讨容积体积描记仪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肢静脉疾病患者36例(72条肢体),其中浅静脉曲张24例、深静脉曲栓形成12例,另正常人14 例(28条肢体),分别用光电体积描记(PPG)和肢体容积描记(PCR)、多普勒超声、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结果 PCR诊断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准确性10 0%,而对慢性血栓形成者准确性低于多普勒检查。结论容积描记对于诊断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准确性较高;对于评估深静脉功能不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所致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分析静脉倒流、静脉血栓、静脉高压对小腿肌肉泵的影响和损害,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郜恒骏;白剑峰;彭延申;孙谷;赵翰林;吕秀珍;赵志泉;萧树东

    目的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胃镜活检及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诊断为胃粘膜病变327例,免疫组化法检查抑癌基因与凋亡调节基因蛋白的表达。Hp阳性由CLOtest结合病理染色/14C尿素呼吸试验而确定。结果 Hp阳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或异型增生p16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0.05、P<0.01)。而Hp阳性组肠化或异型增生b cl-2 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均<0.05)。p53阳性表达率在Hp阳性及阴性胃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存在较明显的p1 6基因表达低下与bcl-2基因过度表达,并与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p53基因过度表达是胃癌发展过程中较晚期事件,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 表皮癣菌性尿路感染15例报告

    作者:孙玮;郭如轩;赵瑛瑛

    近年来,我们对75例患有肾炎或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沉渣检查发现真菌的大分生孢子者15 例,经培养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5例病人,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平均 44岁。原发病:肾病综合征1例,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各3例;急性膀胱炎2例;原因不明的镜下血尿2例;长期不明原因水肿1例。 二、临床特点:均以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就诊,在诊治过程中查尿常规,沉渣中发现真菌大分生孢子;15例中11例罹患有足癣史,2例有甲癣史,10例仍未愈;3例白带过多,伴有会阴部搔痒。 三、实验室检查:(1)尿沉渣检查:嘱被检者清洗生殖器部位,反复取每人10ml新鲜中段尿,3000r/min离心沉淀5分钟,余0.2ml沉渣,混匀后取出0.02ml 于载玻片上,用18mm×18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在高倍镜下,15例病人均发现梭形、卵圆形或巨大棒状,一端有短柄、薄壁光滑,内有3~9个横分隔,大小(20~60 )μm×(4~13)μm的大分生孢子,并可见分枝分隔的菌丝。无小分生孢子。15例中还发现血尿6例,脓尿9例,白细胞管型2例。(2)培养特征:尿液标本经Mycol ine真菌选择性培养基(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30℃培养48h~1W,结果显示有皮癣真菌生长。在沙氏(Sabouraud)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初呈白色鹅毛绒样,以后变为黄绿色粉末状。且培养基常有皲裂,有的菌株早期无色,后期呈黄棕色。镜检可见卵圆形或杵状薄壁大分生孢子。陈旧培养物中可见有厚膜孢子及球拍状菌丝,无小分生孢子。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

  • 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叶世伟;张宁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0年4月对32例昏迷病人应用两种不同配方的肠内营养支持(EN)支持,观察EN的疗效及含膳食纤维(DF)的EN对肠道改变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本组病例均为内外科各种疾病所致的昏迷病人,共32例,其中男19例,女1 3 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1.3岁。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3~7分,平均5.92分,随机分为研究组(含DF的EN)16例和对照组(不含DF的EN)16 例,其中研究组的病种为:乙型脑炎3例,脑溢血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一氧化碳中毒2例,脑肿瘤3例。对照组病种为:乙型脑炎3例,脑溢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肿瘤3例,肺性脑病2例。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昏迷程度无显著差异。 二、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予鼻胃管留置,实验组为含DF的EN,对照组EN不含DF,开始量均为1000ml/24h,2~4天后过渡为2000ml/24h,均用输液泵24 h匀速给予。

  • 儿童糖尿病14例误诊分析

    作者:梅小丽

    我院1990~1999年门诊收治3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儿,其中14例院前因误诊为其它疾病未予以及时治疗。本文就儿童糖尿病( DM)误诊的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男9例,女5例,年龄<2岁2例,5~10岁9例,10~12岁3例。血糖10~15 m mol/L3例,~22mmol/L8例,~27mmol/L3例。尿糖2例,尿糖7例,尿糖4例。BE值:<-5mmol/L3例,~<-10mmol/L8 例,~<-20mmol/L3例。AG值:>16mmol/L3例,>20mmol/ L8例,>30mmol/L3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其中1例合并脑炎。支气管肺炎4例,其中1例并发中毒性脑病。急性肠炎合并营养不良及急性肠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各1例。肝肿大待查2例,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淋巴结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5~10天。诊断明确后经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补液、纠酸等治疗,病情好转。

  • 积乳囊肿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良;屈宏;李桢

    积乳囊肿是临床上易误诊的乳腺良性疾患。我院乳腺门诊自1995至1999年间接诊3 6例,其中7例为初诊病人,其余29例先后被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22例,急性乳腺炎1 0例,乳腺癌4例。积乳囊肿虽说是良性疾患,但一旦误诊误治,将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为此,将积乳囊肿讨论如下。 一、病因 妇女在哺乳期,如有一个腺叶或小叶的导管因脱落的上皮细胞或其它物质的堵塞,或在炎症、损伤的基础上引起梗阻,导致乳汁潴留,腺泡彼此融合,形成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导致急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从36例积乳囊肿的形成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不良的哺乳习惯(31例),这部分妇女往往习惯一侧哺乳,以致另一侧乳汁经常潴留。 2.不正确的哺乳体位(31例),特别是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婴儿含着乳头也在睡眠状态中,很易引起不自主的牵拉、挤压。 3.生理性、机械性的牵拉。35例囊肿的位置均在内上或外上像限内。哺乳期妇女乳房充盈,体积大,加之不愿佩带胸罩,乳房上部长期在重力作用下受到牵拉。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的介入治疗

    作者:贾斌

    近5年来我科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伴门脉癌19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19例,其中男17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49.2岁。全部病例均经影像学及血清AFP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经B超和CT显示门静脉内癌栓形成,其中门脉主干内癌栓7例、右支7例、左支2例、主干与主支3例;大体类型:巨块形15例,弥漫型4例。 二、治疗方法:动脉插管采用Seldinger技术,使用5Fcobra管或RH管,将导管送至腹腔动脉行血管造影,连续摄片至静脉期。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随即将导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使用AFP、MP化疗方案,栓塞剂用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选择灌注的动脉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其中单纯灌注抗癌药物2例,抗癌药加碘油5例、抗癌药加碘油和明胶海绵12例,插管62次,平均每例3.3次。介入治疗前查肝功能,记录ALT、AST的值。治疗后10~20天复查。

  • 多源性上消化道出血二例报告

    作者:李军成;刘根寿;田斌

    例1,男,44岁。上腹痛伴黄疸、发热8天,黑便6天入院。患者入院前8天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痛,位于剑突下和左上腹,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剧,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巩膜黄染,高热,恶心、呕吐,但呕吐物不含胆汁,无血液。6天前出现黑便。当地医院测血淀粉酶224U,尿淀粉酶1520U。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给予禁食、抑制胰酶分泌和止血治疗后黄疸稍退。为进一步诊治而转我院。患者既往有“胆石症和胰腺炎”史。体检:T38℃,P96次/分,R18次/分,BP98/52mmHg 。体胖,贫血貌。巩膜稍黄。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左上腹压痛,无肌卫和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未及包块。肝区无叩痛。肠鸣音不亢进。辅助检查:血常规:Hb80 g/L,WBC14.4×109/L,N0.88。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入院后给予止血药物和输血。彩超示肝区回声欠均。胆囊壁毛糙,肝内外胆管扩张。左上腹肿块,考虑来自胰体尾部下方。CT检查示胆总管下端梗阻,结石可能;急性胰腺炎,病变为胰头部为主。左上腹囊实混合性肿块。入院后第 3天患者突然呕血,呈暗红色,并解大量黑便。血压90/60mmHg。Hb47g/L 。随即予以输血和止血治疗。输血400ml×3后病情稳定。再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陈旧性)。全麻下行手术探查可见胆囊萎缩约3cm×2cm×2cm,胆总管粗约1.5cm,胆总管下端取出结石二枚。Treitz韧带下方8cm空肠上有一肿瘤约 7cm×6cm×5cm大小,占据肠腔近一周,肿瘤肠腔面有3cm×2cm溃疡,且有血块。切开胃窦探查胃腔未见异常,但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个1cm×1cm溃疡,质略韧,未处理。行空肠肿瘤切除,空肠端端吻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予以输液、制酸治疗。病理为小肠平滑肌肉瘤(低度恶性)。胆囊慢性炎伴萎缩,混合性结石。术后11天再次解黑便,给予制酸和止血药物治疗。急诊胃镜发现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经治疗出血止。术后32天出院。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王建军

    自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对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53例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32~77岁,病史3~29年。其中1型糖尿病 17例,2型糖尿病36例(肥胖者25例)。4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苍白、无脉、麻木和运动障碍,9例出现足溃疡、下肢坏疽。 2.方法:使用HP-8500GP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根据病变部位,病人取仰卧位、俯卧位或坐位。检查顺序沿动脉体表投影由近端向远端动脉纵横扫查,首先以二维图像观察血管内膜、管壁形态及腔内有无异常回声,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观察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对股动脉、NFDA2动脉、足背动脉进行脉冲多普勒测定频谱形态、流速等,以计算机图像存储。 二、结果 53例病人中,足背动脉受累者38例,NFDA2动脉受累者9例,NFDA2动脉及足背动脉同时受累者6例。损伤动脉病变:CDFI表现为动脉管壁内膜增厚、毛糙,可见粥样硬化斑块而致血管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彩色血流变细,充盈缺损甚至无彩色血流显示。脉冲多普勒根据管腔狭窄程度不同,可由三相波变为二相波,单相波甚至测不出。其中,足背动脉峰值流速 8.2cm/s~59.6cm/s,小于45cm/s者41例,PI3.36±0.9 0,另外血糖控制较差者,其足背动脉狭窄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动脉硬化并发症发生早,而1型糖尿病大都见于起病后10~15年以上者。 1型糖尿病动脉受损程度较2型为重。

  • 碘糊造影剂在食管CT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宋俊萍;钱云铉

    食管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上消化道钡餐及内窥镜确诊。一般病人在施行手术和放疗前,还须进行胸部CT检查,在横断面上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CT检查时都让其服用碘水充盈食管(100ml温开水加65%安其格纳芬8~10ml),由于它通过快,在食管内难以停留,故在CT像上食管显示差,难以正确估计食管癌本身的情况,如食管癌的长度、癌腔宽度、肿瘤壁的厚度以及有溃疡时探知溃疡壁的厚度等。为此我们改用食管碘糊造影取代碘水,使食管腔充分充盈,便于在同一份CT像上既观察到纵隔和肺部的情况,也能了解食管本身的情况。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近半年来,我们做了30例食管CT碘糊造影检查,其中食管癌29例,食管外压性狭窄1例。第一例接受食管CT碘糊造影的是1例食管癌患者,有明显的胸痛,食管钡餐见有较大癌性溃疡,临床要求观看溃疡壁的厚度而采用了碘糊充盈食管,结果在充盈的食管内见到了溃疡并测知了溃疡壁的厚度。

  • 肝结核误诊为肝癌4例分析

    作者:周茂松;仇毓东

    我们自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共收治肝结核7例,其中手术治疗4例,术前均误诊为原发性肝癌,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肝结核,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病例介绍例1,男,58岁。因右上腹隐痛1个月入院。无发热、纳差,无消瘦。曾在外院B超检查示肝右叶实性占位。20年前曾有胸腔积液史,病因不明,经抽液、对症处理后痊愈。一弟患有“肝硬化”。查体:T36.2℃,巩膜不黄,腹软,无压痛,肝剑突下4cm,质中,无触痛,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辅检:血红蛋白157g/L、白细胞74×10.9/L,肝功能、γ球蛋白、AFP、CEA正常,HBVM阴性。B超、CT均提示肝癌,胸片示两肺陈旧性结核灶。术中见肝右叶7、8段交界处与膈顶形成陈旧性粘连带,分离粘连后,见肝表面有一白色肿块3.0cm×2.5cm大小,囊性感,穿刺抽出很稠的干酪样物,行肝结核瘤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肝结核。术后12天治愈出院。

  • 胰头癌侵犯PV/SMV行胰十二指肠并血管切除体会

    作者:时开网;井清源

    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因血管侵犯而放弃。近年来因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监护设备系统的完臻,围手术期合理性处理,胰头癌侵犯血管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并血管整块切除,提高了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率,我们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病人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4例,女1例,年龄48~67岁,平均57.5岁。临床表现均有无痛性黄疸伴食欲减退及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BILIT均超过120μmol/L,CA19-9 90~ 100U/ml 2例,>150U/ml 3例,CA50100U/ml 2例。 B 超、CT均提示胰头占位病变。DSA检查3例,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3例。

  • 滥用糖皮质激素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陆美华

    用糖皮质激素退热是目前多数基层医院儿科医师仍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为了探讨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RI)是否有相关性,现将我院近2年来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观察组为随机抽取1998年1月~2000年1月门诊发热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5~10岁,平均4.9岁。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病例 58例,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病例中除外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且排除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调节剂等药物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RRI )诊断符合1987年4月全国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成都会议制定的标准。

  •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叶远红;杨尚美

    我院1985年~1999年间内、外科共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28例,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28~80岁,平均54.4岁。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3例(46.4%),其中,患有肝硬化或已行脾切除者6例,腹腔内感染性疾病2例,原因不明5例。肠系膜动脉缺血15例(53.6%),患有高血压5例,心功能不全3例,有心律失常、房颤5例,有脑梗塞史2例。 二、临床表现:骤起的持续加重的腹痛是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早、突出的表现,解痉剂及吗啡类止痛药效果不佳,初起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在经过10余小时后出现腹膜炎、便血及全身中毒症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9 0%病人就诊前数日或数周出现腹痛、腹胀、恶心等非特异性前驱症状,晚期出现肠麻痹及腹膜炎体征。

  • 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萍;谢松柏;黄重发;李新建

    为了探讨晚期肝癌介入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了我院近几年来154例晚期肝癌肝动脉灌注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本组晚期肝癌病人154例。男132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6岁),均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110例,继发性肝癌44例。所有病人均无外科手术指征,且肝癌肿块较大,病人情况较差,不宜做栓塞治疗,而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 二、治疗方法:应用Seldinger方法,行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后,将导管尽可能超选择至肿块供血动脉,行肝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常用药物:5-FU、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等。 154例病人共行182次治疗,治疗前后均摄肝区平片,作B超及血管造影对比。

  • 出血性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建良

    自80年代起我所共收治75例出血性贲门癌,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75例中男60例,女15例,年龄33~71岁,平均52岁,其中45岁以上45例,12例有明显的进食梗阻史,30例有上腹部饱胀史,75例病例血红蛋白均低于90g/L。75例中24例贲门癌出血在入院前已明确诊断,18例经短期止血输血治疗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后,择期手术治疗;6例出血严重,短期治疗未明显改善,并出现休克症状而行急诊手术。 51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18例经止血、输血后出血症状改善,经纤维胃镜检查明确为贲门癌,择期手术治疗。15例经积极的治疗后出血症状未能明显改善,而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贲门癌诊断遂作了急诊手术。18例出血量较大的病例,急诊行剖腹探查,其中6例经腹腔行根治术,12例改为胸腹联合切口下行根治术。 二、手术方法:75例中行根治性切除66例,其中12例作了全胃切除,9例作了姑息性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 三、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溃疡型腺癌39例,浸润癌12例,皮革样胃癌12例,早期癌 6 例,溃疡恶性病变6例。随访结果为:18例生存5年以上,占24%;25年生存3~5 年,占30%;20例生存1~3年,占27%,12例6个月内死亡,占16%。

  • 婴儿胃扭转的X线诊断体会

    作者:叶晓蔚

    胃扭转是婴儿常见的呕吐原因,以反复吃奶后呕吐,呕吐物不含胆汁为特征。胃扭转多为不完全性,扭转角度一般在180°之内,改变体位可自行复位。诊断需通过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而确诊。现收集1999年1月至12月我院52例病例,年龄在100天内的婴儿胃扭转,兹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男32例,女20例;新生儿12例, 29~60天36例,61~100天 4例。 二、临床症状:所有患儿均以呕吐就诊。38例出生后1周内即食后溢乳或有吐奶史,14 例 3~6周才开始呕吐,呕吐以非喷射性的大口吐奶为主,多为喂奶后数分钟即呕吐,特别是移动患儿时更明显,呕吐物不含胆汁,一般吐后食欲良好。 三、X线检查方法:①婴儿宜禁食5小时,用鲜奶或奶粉加少量糖冲和钡剂,较单纯用开水调和更利于婴儿接受,不会发生拒食现象。②喂服钡剂后在透视下变换体位观察,俯卧、仰卧、斜位及立位各摄片一张,以仰卧位及立位观察为准。

  • 甲状腺癌20例诊治体会

    作者:黄其根;王明俊;周迎春;苏庆宝

    我院于1994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甲状腺癌20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6例近期再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5例;年龄21~63岁。病史3个月~4年,其中1年内9例,1~2年9例,3年以上2例。 二、甲状腺肿块情况:所有病例都以颈部肿块就诊,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 三、诊断情况:首次术前、术中诊断甲状腺癌14例,甲状腺腺瘤4例,甲状腺囊腺瘤2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8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2例。 四、手术方式:首次手术行甲状腺肿块单纯切除2例,甲状腺部分切除4例,甲状腺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11例,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除加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加对侧次全切除3例,对近期再手术病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全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除2例。

  •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应用治疗胆总管结石

    作者:吴小龙;陈布克;钱毅;杨敖霖;吴国忠

    自1992年1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来,我们已成功实施LC 3125例, LC后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12例,占0.38%。对此12例术前未发现胆总管有继发结石而在术中或术后胆道造影中发现有结石者,LC后1~2周行ERCP检查,确认结石未排出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同时用网篮、气囊、碎石器取石成功9例,失败3例。1998年3月以来,又成功应用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行术中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治疗胆总管结石4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2例LC术中、术后胆道造影发现有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病例术前均无黄疸,B超胆总管亦无异常,肝功能正常,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8~54岁。2例病人术中见胆囊多发结石,术中造影示胆总管下端分别有直径0.5cm、0.7cm大小结石(当时未掌握L C TD技术),LC后排石治疗1周ERCP确诊结石未排而行EST。用Oiympus JF230型十二指肠镜于括约肌10~12点角度切开括约肌1~1.5cm(选择混合电流,凝切指数为3.5~4.5),同时用网篮、气囊、碎石器取出结石,2例均获成功,重复造影无残留,随访半年无异常。余10例均为术后2~7个月病人,有发作性中上腹绞痛,ERCP示胆总管0.4~0.6cm大小结石1~3枚,胆总管直径0.5~1. 1cm大小,术后有黄疸者6例。该10例病人亦行EST,成功者7例,3例未找至十二指肠乳头或未取出结石而失败。

  • 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

    作者:殷晓星

    甲状腺肿是常见病且多为良性。以往认为单个孤立性甲状腺肿约有20%~30%恶性发生率;而弥漫性甲状腺肿则较少被怀疑为恶性。本文旨在了解弥漫性甲状腺肿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材料和方法 对我院自1979年3月至1999年3月收治的1747例甲状腺肿进行分析。根据临床检查,将甲状腺肿分为孤立型(仅单个结节)和弥漫性(包括多结节甲状腺肿)。60%的患者进行了1~3次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穿刺结果提示为肿瘤者行甲状腺手术。细胞学检查为非肿瘤性的,但在临床有关危险因素如男性、年龄大、肿物增大及伴淋巴结肿大等,也列为手术指征。此外,甲状腺显著肿大经抗甲亢药治疗疗效差的甲亢、硬度大的肿物、胸骨后甲状腺肿、气管受压移位以及病人的意愿等也作为参考因素。

  • 早期乳腺癌的哨兵淋巴结活检

    作者:陆汉明;钱海鑫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半患者未能早期发现,就诊时60%~70%已有腋下淋巴结转移[1]。至今乳腺癌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根治性腋淋巴结清扫术(ax 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已为大家所接受,它能很好地控制局部复发,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及判断预后,提高生存率。但淋巴结清扫,易导致伤口积液、愈合延迟、淋巴水肿及患肢功能障碍等并发症[2]。且清扫淋巴结病理学检查有时无转移;而淋巴结切除过少,又可能遗漏转移淋巴结。因此,新的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node biopsy SNB)有可能取代早期乳腺癌的A LND。根据SN是否转移而决定是否ALND。本文就哨兵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一、ALND与SNB

  •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特殊类型二例

    作者:陈国玉;夏建国;章希炜;杨力;杨宏宇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AD)以肾下腹主动脉明显瘤样扩张为主要表现者少见报道,近年来作者成功地抢救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1,男,68岁。腹痛、腹胀1周,下腹突然撕裂样剧痛伴头昏、心悸、面色苍白1小时。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年。体检:BP15/11kPa,精神差,脐偏右可触及10c m×10cm搏动性肿块、光滑、界清、固定、触痛明显,下肢感觉活动正常,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辅助检查:EKG示窦性心率,陈旧性下壁心梗;B超示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MRI示自主动脉弓根部至双侧髂内外动脉分叉,包括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钙化内膜与外膜分离,肾动脉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明显扩大约10cm×8cm。拟诊以肾下腹主动脉明显扩张为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前予以控制血压、镇静、镇痛等积极术前准备,低温控压全麻下手术,术中证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而肾动脉下腹主动脉扩张形成约10cm×8cm×8cm瘤体,壁薄,并已有小破口,有血块覆盖,因后腹膜压迫,未致完全破裂。以PTFE人造血管作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搭桥术,手术顺利,术后心、肺、肾功能监护,经抗凝、扩容,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呃逆呕吐等治疗,术后1个月痊愈出院。

  • 成功救治重症口服二甲苯中毒一例

    作者:陈隆典

    近,我科救治重症口服二甲苯中毒患者一例获得成功,报告如下。 患者女,42岁,今年4月9日因口角后自服二甲苯50ml,发现后给予肥皂水口服催吐,因腹胀加重于外院就治,胃肠减压引流出咖啡样液体1500ml,血压逐渐下降而转来我院。患者工作中有二甲苯接触史,平时血小板为70~80×109/L。入院时:T37 ℃,P90/分,R20/分,BP120/75mmHg;神清,巩膜轻度黄染,未见出血点与瘀班,心肺正常,除右上腹轻压痛外余无明显异常,给予护肝、抑酸止血治疗。入院第二天患者病情加重,体温为38.5℃,黄疸加深,胃管引流出暗红色血液及解黑便,血压降至88/60mmHg,血小板由78×109/L降至4.0×109/L,WB C2.9×109/L,Hb77g/L,肝功能明显异常:ALT962U、AST1 526U、Tbili230μmol/L、A/G2.6/0.9;同时出现手臂部皮下瘀班及血尿,PTT延长5.5秒,INR为1.87,但肾功能正常。随即给予新鲜血4 0 0ml,血小板10单位,并静点地塞米松10mg、甘力欣150mg、古拉啶1200 mg及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补充大量VitC,后血小板升至78×109/L,WBC 6.2×109/L,Hb98g/L。第四天胃管引流已无血性液体,血压稳定,无血尿;第六天停胃肠减压;第八天肝功能明显改善:ALT304U、AST86U、Tbi li36μmol/L;入院后第十四天自觉良好,肝功能轻度异常:ALT221U、A ST77U、Tbili29μmol/L、A/G3.6/2.2,血小板128×10 9/L,两天后出院。出院后两周复查肝功能正常。

  • 胃小肠重叠畸形一例

    作者:张爱华;印洪林

    患者,男,1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量血便14年,间隙性发作,在当地医院对症处理症状得到控制,至1996年底未再复发。1997年再次出现血便,隔日发生伴晕厥。当地医院作TC-RBC扫描示脐周及左腹部消化道出血,肠镜诊断:空肠息肉、结肠溃疡、小肠血管畸形。给予输血、止血,症状得到控制。1999年5月症状加重,便血150ml ,急诊入院。查:腹平软,脐周轻压痛,脐上较明显,肝脾肋下未及。胸片、肝肾功能、生化及血常规皆未见明显异常。胃肠镜、钡餐检查未发现出血病灶和溃疡等病变。于1999 年 6月7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检查腹腔无渗出液,探查各脏器见距屈氏韧带160c m至回盲部40cm处肠管呈双管状畸形,并检查胃、肝、十二指肠、结肠、胰、脾未见异常后作该畸形肠管切除术送病理。

  • 江苏省第八次血液病学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由中华医学会江苏分会血液病学会主办、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承办的江苏省第八次血液病学学术交流会,于2000年9月15日~9月17日在扬州市召开,与会代表130名。同时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医学教育项目“血液病基础理论和诊疗新技术进展”学习班,学习班时间为9月15日~9月20日。 本次会议共征集到论文168篇,这些论文反映了1997年镇江会议以后近三年来我省血液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发展和现状,尤其可喜的是约有三分之一的论文作者来自县级医院,有40%的论文使用了近年国内先进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

  • 慢性胃炎脾虚证分型与临床证方验证的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

    作者:尹光耀;张武宁;许福昌;陈一;何雪芬;李国成;沈小静

    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几乎都能出现属于中医脾虚证的不同证型。探索慢性胃炎脾虚证分型,是提高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逆转胃粘膜上皮化生(IM)和不典型增生(ATP),又是胃癌的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结构态代谢态功能态,整体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水平,研究慢性胃炎脾虚证分型的病理学基础及其证方相应的胃康复冲剂对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一)脾虚证分型的病理学基础研究

江苏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