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NFKB1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俊宇;韦叶生;周喜汉;杨昌谋;覃安强

    目的 探讨NFκB1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74963 C>G和rs11722146 A>G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4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和168例健康对照组NFκB1 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rs3774963 C>G位点,溃疡性结肠炎组GG基因型占53.0%,明显高于对照组(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5).G等位基因频率(73.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3).在rs11722146 A>G位点,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位点溃疡性结肠炎不同分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NFκB1 基因rs3774963 C>G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遗传危险因素.

  • 14-3-3σ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及其转录表达

    作者:叶静;于洁;房家智;范昭;胡慧

    目的 探讨14-3-3σ基因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14-3-3σ甲基化检测,SYBR green Ⅰ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4-3-3σmRNA转录水平.结果 采用相对量分析法,△△CT为0.77,根据样本平均相对含量(%)=2~(-△△CT),得出14-3-3σ基因在癌症组平均转录表达量是非癌组的58%.14-3-3σ基因启动子在42例散发性乳腺癌标本中甲基化率为66.7%,在24例乳腺非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 =10.616, P <0.05).结论 14-3-3σ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甲基化率,且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甲基化的异常影响了14-3-3σ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 膀胱残余尿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振显;张丽华;张晓玲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糖尿病患者膀胱残余尿增多的临床意义.方法80例BPH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残余尿组及非残余尿组,分别观察两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细菌培养结果.结果BPH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膀胱残余尿增多的发生率为36.25%(29/80),残余尿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残余尿组(P<0.05),两组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膀胱残余尿增多增加了BPH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血糖无显著影响.

  • 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转录因子FoxP3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蓝艳;覃俊;唐秀生;武洁;陈集敏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3501 A/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160例壮族人和150例汉族人的FoxP3基因-3501 A/G多态性,比较两组FoxP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分析. 结果 在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中FoxP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但与欧洲及非洲人群比较,FoxP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存在FoxP3基因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差异存在,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 过敏性紫癜的腹内并发症分析

    作者:周建峰;易军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腹内并发症,对临床有腹部并发症的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14例有腹部并发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诊断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儿均临床治愈,9例手术治疗,其中6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过敏性紫癜的腹内并发症多样,在出现腹部外科并发症而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尽早手术探查,以降低病死率,使患儿尽早恢复.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28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章克毅;吴智勇;张仕义

    目的 探讨可切除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8例P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PESCC占同期手术切除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1.3%,男20例,女8例.总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32%、14%,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N0组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N1组,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1).肝脏为该组患者的常见转移部位;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度、肿瘤浸润程度、血清CEA水平升高、淋巴结是否转移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ESCC临床少见,预后差,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PE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4例诊疗与预后

    作者:关远祥;李威;孙晓卫;徐大志;陈映波;詹友庆

    目的 探讨PRPLS的临床特点,完善相应的诊疗对策,提高疗效.方法 收集24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资料,在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RPLS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58.3%(14/24),腹胀41.7%(10/24).B超和CT检查均能检出肿瘤,24例患者均接受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其中首次手术肿瘤完整切除者有16例,3年生存率为87.5%(14/16),5年生存率为62.5%(10/16);部分切除肿瘤者有6例,3年生存率33.3%(2/6),5年生存率16.7%(1/6);有2例患者仅行术中单纯活检,分别于术后5个月以及13个月死亡.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PRPLS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重要手段;应重视首次手术治疗,争取完整切除肿瘤;无法完整切除者亦应争取姑息切除.对复发病例仍以早发现和手术治疗为主.

  • 臭氧对人体外精液和上游液中精子的毒性作用

    作者:徐宏甲;黄健初

    目的 观察一定浓度臭氧对人体外和上游液中精子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人体外精液和经上游法处理后的上游液在试验装置中与设定浓度的臭氧作用一段时间,分别观察精液和上游液在臭氧中暴露后活动率的变化.结果 精液组30 min组与60 min组和90 min组之间差异明显,60 min组和90 min组之间差异明显;上游液组中精子经臭氧处理后,a级精子下降明显,b级和c级精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精液组精子的活动率会随臭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臭氧对上游液中精子活动率的毒性作用表现出不同特点,这些臭氧对精子毒性作用特性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臭氧 精子 活动率
  • Photofrin光动力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卢丽琴;李黎波;周瑾;罗宇玲;杨洋;罗荣城

    目的 观察Photofrin光动力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2例肿瘤患者均属于Dukes C期或Dukes D期,其中1例为乙状结肠癌,11例为直肠癌.光敏剂为Photofrin,按2 mg/kg静脉滴注.48 h后经内镜导入光导纤维,给予630 nm的激光照射.2 d后经内镜清除坏死组织并对原有病灶和新发现病灶给予复照,之后根据具体情况清除患者病灶部位坏死组织.结果 光动力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5%,患者肠道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和不完全性肠梗阻等主要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80%、100%和50%.除1例发生肠瘘外,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光动力治疗晚期肿瘤能够有效地改善肠道刺激症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便血和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症状,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中晚期肠癌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 宁夏回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马力通;李珺;王玉炯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了解MBL突变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其与疾病关联性提供线索. 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17例宁夏回族健康人群的MBL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与宁夏汉族及其他民族健康人群中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宁夏回族人群中,只检测出2种等位基因: 野生型A和变异型B,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获得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示宁夏回族健康人群与宁夏汉族健康人群MBL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而宁夏汉族与广东汉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同一人种内部MBL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地理差异,也进一步支持中国汉族人群可分为南北两类的假设.

  • 不同程度子痫前期综合征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指数的影响

    作者:吴小玲;张文慧;林志丰;庄穗莲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子痫前期对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影响.方法 按<妇产科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将住院的135例患有子痫前期的产妇(其新生儿全部为活产)分为轻、重度两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75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所生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及头围等情况.结果 子痫前期对新生儿体重影响大,3组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 对身长的影响,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头围的影响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其余两组孕产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子痫前期对胎儿宫内发育尤其是体重增长有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规律体检,及早干预和治疗子痫前期对于提高胎儿宫内发育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炳旭;王蔚;王卓才;陈晓东;廖秋林;肖辉;陈敬文

    目的 探讨结外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6例结外Rosai-Dorfman病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病变组织由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S-100蛋白和CD68标记阳性的组织细胞构成,并呈"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伴有纤维化.组织细胞体积较大,呈多边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或透亮,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光滑,呈泡状核,有小的嗜碱性核仁.部分组织细胞内含多个完整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其他炎细胞.结论 结外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有特征性的病理学特点,注意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病变鉴别.

  • 146例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益民;萧杏贤;徐安平;宛霞

    目的 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男性SLE患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 对146例男性及同时期的1 108例女性SLE患者的确诊时间、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SLEDAI评分、肾脏的累及情况以及出院时的好转率等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间发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比例为1:7.59.男性SLE患者家族史(P<0.01)、口腔溃疡(P<0.05)发生率较女性明显,但女性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1);男女两组SLE患者在ANA、dsDNA、C3、C4的阳性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患者肾病综合征表现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而在蛋白尿、血尿、eGFR下降、接受透析治疗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患者入院时的SLEDAI积分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1),出院时的好转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男性SLE的临床表现与女性患者不同,男性狼疮患者病情较重,但对治疗的短期反应与女性无差别.

  •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重建术后对化疗的耐受性

    作者:陈映波;李元方;陈实;冯兴宇;周志伟;李威;徐大志;关远祥;詹友庆

    目的 评估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后辅助化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术后12~21 d,按XELOX方案辅助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卡培他滨2 000 mg/m~2/d口服,第1~14天, 每21天为一疗程,共6疗程.结果 40例患者均无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围手术期及化疗相关死亡.28例患者顺利完成术后辅助化疗6疗程.中断化疗的12例,其中8例化疗1~3疗程后,因发生严重反流性食管炎无法进食,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而中断化疗,停止化疗后严重反流性食管炎逐渐减轻好转;4例因出现3~4度血小板毒性,经化疗药物减量及辅助处理无效中断化疗,停止化疗后血小板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胃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术安全可行,术后按XELOX方案辅助化疗,70.0%患者可耐受化疗毒副反应而顺利完成辅助化疗,但仍有30.0%患者因严重毒副反应被迫中断化疗,中断化疗主要原因是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和血小板毒性.

  • 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与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由天辉;陆亚琴;周玉兰;田作军;曾昭华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室间隔(IVS)及左心室后壁(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查冠脉CTA排除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共76例,根据Holter上有无发作性ST段压低为标准将资料分为有无心肌缺血两组,分析其与Ivs及LVPW厚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问IvS及LVPw厚度的大小;然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心肌缺血的影响因素;后建立ROC曲线评估IVS及LVPW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价值.结果 高血压患者心肌有无缺血与IVS及LVPW的厚度均呈正相关(r=0.362,P=0.001;r=0.298,P=0.009),伴有心肌缺血组IVS及LVPW厚度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P=0.002;t=2.369,P=0.020);伴IVS增厚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IVS增厚的患者(χ~2=9.694,P=0.002);多因素分析中只有IVS厚度被筛选出来(OR=1.710,P:O.002);以IVS厚度预测心肌有无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5±0.067,P=0.002,佳分界值为10.5 mm,以IVS≥10.5 mm来预测心肌缺血,敏感性为59.3%,特异性为89.8%.LVPW厚度预测心肌缺血的AUC为0.675±0.065,P=0.012.结论 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与IVS及LVPW厚度均呈正相关,但与IVS厚度相关性更密切;以IVS厚度预测高血压患者有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王晓军;刘文星;徐丽梅;苏运辉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AS)的关系. 方法对74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的检测,并与临床甲减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 结果随着促甲状腺素(TSH)的升高,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及CAIMT均逐渐升高,TSH≥10 mU/L的亚临床甲减组CAIMT增加更明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AIMT与LDL-C、TSH水平呈正相关(P<0.05). 结论亚临床甲减,尤其是TSH≥10 mU/L的亚临床甲减与血脂紊乱以及AS密切相关,应早期干预.

  •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肌肉锻炼效果观察

    作者:谭鹰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以减轻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子宫切除术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由专人进行盆底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只作常规术后检查和普通健康宣教.观察组经8周锻炼后,观察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缓解情况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尿失禁频率、骨盆肌收缩压力、骨盆肌收缩持续时间、尿垫试验重量等盆底功能障碍指标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的盆底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有助于减轻手术造成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细胞免疫状况及免疫干预

    作者:赵俊;陈敏;明凯华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观察免疫干预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64例老年COPD合并T2D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免疫干预组和非免疫干预组各32例,选取老年单纯COPD组 35例、老年健康组30例为对照.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治疗,老年COPD合并T2DM免疫干预组给予非特异免疫促进药胸腺五肽,各组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30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老年COPD并T2DM组患者治疗前的T细胞亚群与老年单纯COPD组及老年健康对照组比较,CD4~+降低,CD8~+升高,CD4~+/CD8~+倒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COPD并T2DM干预组治疗前CD3~+、CD4~+、CD8~+及CD4~+/CD8~+值分别为62.52±10.21、23.75±5.36、36.51±8.41、0.70±0.35,治疗30 d后分别为66.89±11.35、35.38±8.71、26.64±9.88、1.3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住院时间(17.2±6.8) d,费用(12 386±5 862)元,与非干预组、老年单纯CO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COPD并T2D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应用免疫促进剂胸腺五肽,可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颜文贞;王芳;戴东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探讨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60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63例)进行传统健康教育,采用调查问卷及直接随访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就术后心理焦虑、功能锻炼达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继续治疗的坚持自愿程度等6项术后康复指标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焦虑、功能锻炼达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继续治疗的坚持自愿程度等4项康复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个体化健康教育组乳腺癌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或调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样有助于缩短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时间.

  • 舒芬太尼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邵伟栋;张兴安;徐波;刘礼胜;纪宏新;吴群林;施冲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肾功能正常和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手术全麻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20例,另以其亲属活体供肾手术者20例作为对照.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4 mg/L)、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4 μg/L) 和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前1 h停用阿曲库铵,术毕前5 min停止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靶浓度0.1 μg/L维持至拔除气管导管.观察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后意识状态(OAA/S)等.结果 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02.4±21.3)μg 和 (89.6±20.0)μg, 全麻结束后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0.6±2.5)min和 (12.7±3.1)min, 呼之睁眼时间分别为(14.5±3.2)min和 (15.6±3.6)min, 拔管时间分别为(16.3±3.5)min和(18.8±4.0)min, 拔管后OAA/S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皮肤瘙痒无差异.结论 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衰竭患者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时用量、麻醉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常用舒芬太尼用量可安全用于肾移植手术麻醉,可能与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有关.

  • 韦格纳肉芽肿13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晓燕;董光富;张晓;张光峰;雷云霞

    目的 总结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对13例确诊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以耳、鼻、喉症状为首发症状6例(46.2%);以肺部症状为首发症状7例(53.8%).可累积多个系统或脏器,主要累积上、下呼吸道及肾脏.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为84.6%.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表现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炎细胞浸润的血管炎,阳性率为84.6%. 结论了解WG的临床特征,联合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及尽可能取得受累部位的病理活检资料,对提高早期的诊断率非常重要,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仍是目前WG治疗首选.

  • rhG-CSF对健康供者外周血粒细胞形态的影响

    作者:周长华;张青;欧瑞明;杜苑苑;谭友平;郑丽玲

    目的 观察30例健康供者在应用rh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有无改变.方法 注射rhG-CSF前后采集静脉血制备血涂片, pH 6.4~6.8条件下瑞特-姬姆萨混合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同时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pH 5.4条件下姬氏染色观察中毒颗粒.结果 应用rhG-CSF前1 d中性粒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毒颗粒、NAP阳性率及积分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应用rhG-CSF后中毒颗粒、NAP阳性率及积分明显增高,96%的中性粒细胞胞体偏大,胞浆内见大量"中毒"性颗粒、D(o)hle小体、空泡数量增加.结论 应用rhG-CSF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变化.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郝国明;杨宏生;王奕忠;林本丹;张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40例,年龄70~90岁,采用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20例,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20例,术后不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于麻醉开始前、术毕即刻、术后6 h、术后24 h经中心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2分.镇痛组患者血浆多巴胺在术后6 h和24 h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应时段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在术后24 h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应时段比较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显著减少老年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含量,能显著减轻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

  • Bcl-2与PCNA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詹建生;舒晴;谭永港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cl-2与PCNA在20例大肠锯齿状腺瘤、普通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的表达.结果 Bcl-2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的表达积分分别为2.58±0.55 和3.13±0.64,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中(0.79±0.21)的表达积分(P<0.01).PCNA在大肠锯齿状腺瘤和普通腺瘤中的标记指数分别为(78.33±13.37) %和(55.15±11.64) %,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中的指数(30.24±5.12)%(P<0.05).结论 大肠锯齿状腺瘤比普通腺瘤存在更活跃的细胞增殖,且同时有细胞凋亡的改变,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调控失常共同导致肿瘤发生.

  • 1744例HBsAg阴性的脐血捐献者抗-HBc模式分析

    作者:辜少玲;陈劲松;许遵鹏;吴洁莹;廖灿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模式的分布情况以及对脐血采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 744例HBsAg阴性的孕妇在产检时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模式进行归类.结果 单项抗-HBc阳性15例(0.8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抗-HBc双抗阳性62例(3.55%),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和抗-HBc双抗阳性20例(1.15%),抗-HBs、抗-Hbe和抗-HBc 3个抗体阳性140例(8.03%).单项抗-HBc阳性15例孕妇,经核酸检测均为HBV DNA阴性.结论 脐带血捐献者属于HBV感染低风险人群,实施产检两对半和产前HBsAg检查模式能有效筛查乙肝.

  • 应用MDRD公式与简化MDRD公式估测心力衰竭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

    作者:黄鹏;许顶立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GFR)和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647例HF患者,分为急性左心衰患者和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5组患者分别为18、31、200、253、145例;选取无心力衰竭的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等项目,并根据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及简化MDRD公式分别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 2个公式所得出的eGFR水平在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急性左心衰组中均逐渐降低.结论 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呈负相关,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肾小球滤过率水平越低.

  • 超声引导软导管穿刺引流并注入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

    作者:汪中扬;瞿虎;马波;邹自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并注入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注入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56例.结果 5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囊肿消失者50例,囊肿缩小1/2以上者6例,2例行二次治疗后治愈,随访时间7个月至3年,均疗效满意,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可作为单纯性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 小儿肺炎480例痰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钟和悦;冯宁益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分离208株致病菌株,用纸片法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主要致病菌株是革兰阴性菌株,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株,真菌占10%.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少用的头孢西丁等均敏感,其他耐药性较高.结论 小儿肺炎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及合理使用抗生素.

  • 白介素4与白介素12在变应性鼻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彭华;陈勇挺;汪建;陈国强;徐夏

    目的 探讨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及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在3种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临床诊断为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哮喘(bronchial asthma,BA)、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以及健康人的外周血血清IL-12、IL-4、屋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进行检测,并对3种疾病人群的IL-12和IL-4与血清SIg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L-4在AR及BA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32,P=0.041),IL-12在AR及BA患者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7,P=0.003),二者在AD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R和BA中IL-4的表达与SIgE呈正相关(AR: r=0.522, P=0.001;BA: r=0.622,P=0.001),IL-12的表达与SIgE的表达呈负相关(AR: r=-0.436,P=0.006; BA: r =-0.499,P=0.009).AD中IL-12及IL-4与SIgE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AR与BA在发病机制上具有共性,而AD与另外两种疾病存在差异性.提示皮肤变应性疾病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病存在差异.

  • 烟雾病17例影像学特点

    作者:张显强;曾春生;林立超;杨华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脑血管造影证实16例烟雾病患者, MRA结合临床表现诊断1例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病变,16例可见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后交通动脉增粗6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10例.结论 DSA为烟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CTA、MRA可协助诊断.

  • TMX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志强;聂玉强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相关跨膜蛋白1基因(thioredoxin-relat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TMX)多态性位点rs7161242 [c.492T>G]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应用PCR和测序对31例CHPS散发病例及60例无血缘关系正常对照者针对TMX基因位点rs7161242 [c.492T>G]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rs7161242 [c.492T>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HPS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在线软件对此多态性位点是否影响RNA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 CHPS组的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70.97% vs 36.67%;83.87% vs 61.67%),携带G等位基因的纯合子GG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OR =4.222,95% CI :1.655~10.772, P =0.002);此位点位于第6 外显子剪接受点(acceptor site) 区域内,TT基因型的自由能及大熵值均低于GG基因型.结论 硫氧还蛋白相关跨膜蛋白1基因rs7161242 [c.492T>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CHPS发病相关,GG基因型为CHPS发病的危险因素.

  • 脑干转移瘤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丽佳;向莉;张建文;陈东

    目的 探讨脑干转移瘤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为颅外恶性肿瘤并行MRI检查为脑干转移瘤的病例 MRI表现. 结果MRI表现为长或等T_1、长或等T_2 异常信号,增强MRI表现为结节状病灶呈中度~高度均匀强化. 幕上及幕下同时转移55例(92%)、仅有脑干转移5例(8%).桥脑+延髓23例(38%)、中脑转移15例(25%)、桥脑13例(22%)、全脑干6例(10%)、延髓3例(5%).大脑转移瘤≤3个,脑干转移瘤发生率为11%,4~10个,脑干转移率为36%,>10个,脑干转移率为5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增强MRI扫描为脑转移瘤首选检查.对于大脑转移瘤 >10个以上者,建议全脑放疗应包括脑干.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ET-1及ADM的对比研究

    作者:叶贤伟;张湘燕;冯端兴;王新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ET-1、ADM水平的差异性.方法 COPD缓解期患者共103例为COPD组,与COPD组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的OSAHS患者61例为OSAHS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共34例作为对照组.于晨间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ET-1、ADM.结果 COPD组血清ET-1为(104.43±14.37)ng/L、ADM为(56.53±10.49)ng/mL;OSAHS组血清ET-1为(98.63±16.06)ng/L、ADM为(53.01±8.43)ng/mL;对照组 ET-1为 (91.05±13.02) ng/L、ADM为(48.36±9.54)μg/L,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OPD与OSAHS患者均存在内皮功能异常,且前者更可能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 硒化壳聚糖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邓守恒;曾小华;曹凤军;类健翔;邓守明;陈萍

    目的 研究硒化壳聚糖对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这种作用与端粒酶活性和survivin蛋白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蛋白含量.结果 50~200 mg/L硒化壳聚糖可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和下调survivin蛋白含量.结论 硒化壳聚糖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下调survivin蛋白含量,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体外培养的NB4细胞增殖.

  • 体外检测生物人工肝支持功能组合物的研制

    作者:高森;郭颖;高毅

    目的 依据临床上肝功能衰竭时血清成分变化的主要特点,研制一种可用于体外检测生物人工肝支持功能的组合物. 方法 (1)以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氯化铵为组合物中的主要成分,将其先后溶解在含5~10 g/L人血白蛋白的RPMI-1640或DMEM细胞培养基中,并使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氯化铵的浓度分别在171~342、 80~160、20~40和240~400 μmol/L范围内;(2)或者是先将未结合胆红素制备成胆红素二钠后,再将其与鹅去氧胆酸,胆酸、氯化铵按照上述同样浓度范围先后溶解在不含人血白蛋白的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中.上述两种不同方法配制的组合物放置在4℃的环境中,分别检测其在0、12和24 h组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 结果 在4℃时,以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和氨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组合物,组合物中各物质在0、12和24 h时性质稳定,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 在4℃时,以浓度分别在171~342 μmol/L未结合胆红素、 80~160 μmol/L鹅去氧胆酸、20~40 μmol/L胆酸和240~400 μmol/L氯化铵,所组成的组合物性质稳定,能够在同一基线水平检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

  • 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岩;邝枣园;李明;王宏敏;陈伟强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小鼠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取生长良好的细胞分别加入LPS(终浓度1 μg/mL)和不同浓度黄芩苷(终浓度10、50、100 μmol/L)进行干预,并设空白对照组.取培养24 h细胞上清,用Griess法检测NO生成量;取培养8 h和24 h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明显促进了RAW 264.7细胞iNOS表达和NO的生成;加入黄芩苷可抑制 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NO的生成,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芩苷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和NO生成,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进洁;吴本清

    目的 探索建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方法 使用新生大鼠共32只,分为正常组(无通气组)、对照组(插管无通气)、通气组(潮气量25 mL/kg,通气5 h).通气组以气管切开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大潮气量过度通气造成肺损伤,观察形态学改变,验证模型的成败,并总结气管插管深度.结果 通气组的16只新生大鼠,15只病理学改变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表现,成功建立模型,成功率达95.8%,并总结适合的插管深度(体重为15~16、16.1~18、18.1~21、21.1~24、>24 g的插管深度分别为0.55~0.6、0.65~0.7、0.75~0.8、0.85~0.9、0.9~0.95 cm).结论 以气管切开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大潮气量过度通气结合正确的插管深度是建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

  • INHBA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曾玉坤;李月;王穗海;周志成;李明

    目的 INHBA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对纯化的抗原的初步鉴定. 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INHBA基因,将其构建到原核表达系统,并分离纯化得到分子量为64 kD的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INHBA 融合蛋白,用分离纯化后的INHBA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免疫,获得抗INHBA的多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地获得INHBA基因,并且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中,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胎盘组织产生明显免疫亲和反应. 结论 建立原核高效稳定INHBA表达系统,并对其做了初步的鉴定 ,为进一步获得高特异性的抗体奠定基础.

  • 新型去甲万古霉素-纤维蛋白胶磷酸钙人工骨研究

    作者:张飞;李奇;林荔军;叶建东;刘成龙;刘登均;赵亮

    目的 研究新型去甲万古霉素-纤维蛋白胶磷酸钙人工骨的物理学特点,为研制既具有骨填充作用又有局部抗感染能力的人工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设单纯磷酸钙人工骨组(CPC组)和复合一定质量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V)与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磷酸钙人工骨组(NV-FG-CPC组),单纯CPC人工骨按β- 磷酸三钙与磷酸二氢钙按质量比3:1研磨混合,以500 mmol/L柠檬酸为液相,按固液比1 g:0.4 mL混合均匀即制得.取适量去甲万古霉素粉末加至上述固相中并充分研磨,按上述方法比例加入液相,并按人工骨与FG体积比2:1充分搅拌均匀,即制得含4%去甲万古霉素新型复合人工骨,每组重复6次,分别测试两组材料的固化时间,抗压强度,孔隙率,并做XRD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单纯CPC组材料初凝、终凝时间及抗压强度均明显大于NV-FG-CP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入一定量FG及NV后主要固化产物为CPC,扫描电镜在NV-FG-CPC组中见散在分布有与背景不甚一致的颗粒.结论 新研制的复合人工骨物理学性能上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 灭活链球菌瘤内注射对S180小鼠肿瘤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克菲;张积仁;肖明星;孟辉;陈俊;孙丽斌

    目的 研究灭活链球菌瘤内注射对S180小鼠肿瘤疗效以及肿瘤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180小鼠肿瘤模型,使用灭活链球菌连续和序贯注射的方法分别瘤内注射小鼠,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肿瘤的大小、小鼠生存时间,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连续治疗组的抑瘤率注射后1、2、3周分别为20%、45%、53%,序贯治疗组的抑瘤率注射后1、2、3周分别为8%、40%、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连续注射和序贯注射抑瘤率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小鼠生长曲线表明,用药组小鼠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0 d、37.0 d、34.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灭活链球菌瘤内注射组的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 P <0.05).结论 灭活链球菌持续瘤内注射能明显抑制小鼠S180肿瘤细胞生长, 提高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序贯注射能取得同连续注射同样的效果.灭活链球菌可能是通过降低Bcl-2蛋白表达和增强Bax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 内毒素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研究

    作者:刘维佳;张湘燕;姚红梅;张程

    目的 探讨内毒素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脂多糖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浓度.分别用HE染色、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气道上皮杯状细胞计数,检测气道黏液物质和MUC5AC表达.结果 脂多糖(LPS)气道内注射后BALF中TNF-α、IL-1β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气道上皮杯状细胞积分、气道黏液物质及MUC5AC表达明显升高(均 P <0.01).相关性分析示LPS组BALF中TNF-α、IL-1β水平与气道MUC5AC呈正相关( r 分别为 0.921、0.883,均 P <0.01),IL-10与MUC5AC呈负相关(r =-0.852, P <0.05).结论 侵入气道的细菌致病因子可上调MUC5AC表达,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失控性炎症反应有关;大鼠气道内注射LPS能成功建立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

  • 血管紧张素Ⅱ对RIN-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

    作者:鲁辛;吕俊;张桦;陈宏;谢芳英;蔡德鸿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β细胞(RIN-m)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RIN-m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AngⅡ(0、0.1、1、10、100 nmol/L)在24、36、48 h对RIN-m细胞增殖的影响;随后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nmol/L AngⅡ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各组干预48 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AngⅡ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显著抑制RIN-m细胞增殖( P <0.001),以100 nmol/L AngⅡ作用48 h为明显;(2)各组干预48 h后,100 nmol/L AngⅡ组RIN-m细胞增殖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100 nmol/L AngⅡ组( P <0.001);(3)透射电镜观察RIN-m细胞,空白对照组和氯沙坦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大致正常,100 nmol/L AngⅡ组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样改变;(4)100 nmol/L AngⅡ组RIN-m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01),氯沙坦预处理组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明显低于100 nmol/L AngⅡ组( P <0.001).结论 AngⅡ 抑制β细胞增殖,诱导β细胞凋亡,氯沙坦预处理可以拮抗AngⅡ的效应,对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 TGF-β1和CTGF在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瑶;于力;张蕾;张建青

    目的 观察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ing factor,CTGF)的表达,探讨其与肾小球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模型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肾功能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1)模型组于第2、4、6、8周24 h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4、6、8周时模型组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病理检查提示随时间延长,病变进展.(3)模型组第4、6周TGF-β1和CTGF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1).(4)模型组于第2、4、6、8周TGF-β1和CTGF mRNA表达均高于同期对照组( P <0.05).与TGF-β1表达趋势相比,CTGF蛋白及mRNA表达高峰出现时间均延迟.结论 TGF-β1和CTGF的过度表达是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TGF可能作为TGF-β1的下游效应分子,共同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积聚,造成肾小球硬化.阻断其表达可能为肾小球硬化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地方性斑疹伤寒合并胸腔积液1例

    作者:刘慧;周一平;陈小可

    患者,女,26岁,因发热5 d,咳嗽、腹痛、呕吐半天于2009年1月4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予病毒唑及环丙沙星治疗,仍发热,并出现咳嗽和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尿频、尿痛.1月5日入院.患者于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高体温为40.1℃,退热药可短暂热退,但很快复升,一直波动于38~40℃.

  • 伴骨髓广泛浸润的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钟隽;张学利

    患者,男,19岁.因头晕、乏力3月余,间歇发热15 d入院.发热体温高达39.5℃,间歇鼻出血,并有腰背部疼痛.骨髓检查疑诊为急性白血病.于2009年2月1日入院.既往有腭裂病史,曾行腭裂修补术.入院体格检查: 重度贫血貌,右颌下可触及3 cm×2 cm大小的淋巴结,质硬,触痛(+),活动度差,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1例

    作者:骆文志;刘升明

    患者,女,47岁,教师.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12年,加重半年于2009年4月10日入院.12年前患者吸入灰尘后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在我院做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由于不规律用药,症状反复.

  •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

    作者:陈慧勇;洪丰;张东东

    患者,男,40岁,因发现右胸部肿物5年余于2009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起偶感右侧胸部隐痛,在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平片及CT检查发现右侧胸廓上有一肿物,未予治疗.约于2008年6月至今自感右侧胸部肿块进行性增大来我院求治.门诊以右侧肋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收入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博7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31/71 mmHg.神清,营养良好.

  • 1例烟雾病患者的麻醉体会

    作者:戚翔;张志强;康荣田

    患者,男,18岁,体重62 kg,因突发头痛伴呕吐3 d 于2009年10月15日入院.入院前3 d 患者突发出现头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抽搐发作,无意识丧失,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颅脑CT示:脑室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术后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神清,合作,对答尚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2.0 mm;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

  • 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彭大为;黄仕思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NK细胞(CD16~+CD56~+)的差别,并将索拉非尼治疗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下降(P<0.05),CD8~+则上升(P<0.05).而索拉非尼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有上升,CD8~+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索拉非尼为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对原发性肝癌有效,在多环节阻断肿瘤信号传导的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从免疫学角度考虑有效可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伟坚;莫利求;刘明姬;袁福利;白虹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静脉注射对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并涉及前臂或手部尺、桡侧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3.75 g/L罗哌卡因+6.6 g/L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容量0.45 mL/kg,局麻药注射后每5 min记录桡侧和尺侧VAS评分.局麻药注射后A组即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5 mL),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持续记录尺、桡侧VAS评分降至0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40例患者有36例获得优良以上麻醉效果.两组获得的各时段VAS评分,桡侧皮区明显低于尺侧,P<0.05.布托啡诺给药后尺侧皮区VAS评分降至0时间A组为(19.90±4.52)min,明显短于B组的(25.05±4.10)min(P<0.05);镇痛持续时间A组(470.65±83.90)min,B组(364.70±95.06)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或麻醉并发症.结论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并静脉使用布托啡诺,可加快尺侧皮区起效时间,延长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可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质量.

  • 米索前列醇联合刮宫术治疗稽留流产70例

    作者:凌云;张汉英;幸碧芬;谢春;罗丽琼;冯春颜;杨丹静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刮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稽留流产患者,孕酮水平为(5.6±2.1)ng/mL,以米索前列醇联合刮宫术治疗稽留流产70例为观察组,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刮宫术治疗稽留流产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组织物完整排出、宫颈扩张情况、阴道流血、急诊刮宫率、呕吐不良反应、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组织物完整排出率分别为50%(35/70)、57.5%(46/80),宫颈无需扩宫率分别为97.14%(68/70)、97.5%(78/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率分别为22.86%(16/70)、40%(32/80),急诊刮宫率分别为10%(7/70)、25%(20/80),呕吐不良反应分别为17.14%(12/70)、43.75%(35/80),住院时间(d)分别为2±1.1、6±2.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酮水平为(5.6±2.1)ng/mL稽留流产患者,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具有促进子宫收缩和软化宫颈的双重作用,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呕吐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了住院费用.

  • ~(125)I粒子植入联合同步热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莫绍雄

    目的 观察~(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同步热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方法 50例Ⅲ期NSCLC患者,观察组25例接受~(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后行同步热化疗,对照组25例接受~(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后化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6、12个月有效率分别是88%、92%和64%、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热4例、胸痛2例、出冷汗2例、咳嗽加重2例、恶心呕吐5例、白细胞下降7例.对照组发热1例、恶心呕吐6例、白细胞下降10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同步热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儿童Ⅱ度烧(烫)伤创面转变为Ⅲ度肉芽创面8例

    作者:张俊成;谢有富;梁达荣;钟穗航

    广东地区民间对烧伤后创面习惯于自制中草药外敷,更有甚者自行外涂酱油、醋、白酒等,部分浅度创面可愈合,但大部分创面因非正规治疗而导致创面延迟愈合或感染加深为Ⅲ度创面,终需手术治疗,且后期瘢痕增生严重.暑假期间为儿童烧(烫)伤高发期,我院烧伤科2009年5-9月间收治儿童Ⅱ度烧(烫)伤创面经非正规治疗后转变Ⅲ度肉芽创面8例,现报告如下.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58例体会

    作者:叶红;邓婷;陈红艳

    近年来许多基层医院眼科均开展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但由于在小切口情况下采用硬套出晶体核或手术操作困难不当,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造成基层医院的医生不敢大胆开展该手术.我科自2005年10月开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58例(172眼),术后角膜、视力恢复与超声乳化技术相似,现报告如下.

  • 1例胸腹联体患儿的术后护理

    作者:段伟莉;吕元红;周雀云;张婷

    双胎联体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畸形,其发生率为1/5 000,因60%左右为死胎,实际发生率为1/200 000~([1]).其中胸腹联体儿占40%,能成功进行胸腹联体分离手术,且术后婴儿均成活的相当罕见~([1]).2008年9月8日,我院收治了生后4 d的胸腹肝脏联体女婴,经过80 的精心护理,于2008年11月26日成功接受了手术分离.术后转入NICU层流病房监护治疗,两患儿腹壁缺损较大,腹腔压力增高,可能导致腹壁裂开,因此术后腹内压升高是护理的难点.

  • 15例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骆春柳;林帆;马玉坤;张静辉;梁焕笑;温共英

    目的 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检查纯音电测听,语频听力平均提高25~50 dB.12例接受颞骨CT虚拟耳镜复查,可见重建听骨链位置及连接状态良好.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 1例胸腹部联体儿分离术的术后早期监护

    作者:马敬香

    联体儿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畸形,在5万至10万次怀孕中有1例发生.大多数连体胎儿在胚胎期就死亡了,能分娩下来的约为20万分之一.生后由于大多有心联合及复杂的心血管畸形, 90%的联体儿不适合手术分离,能成功进行分离手术,手术后两婴儿均存活相当罕见~([1]).我院于2009年2月19日收治了1例胸腹联体女婴,经过完善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分离手术成功,术后均存活.

  • 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春丽

    目的 了解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量表和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5.7%的风湿内科住院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对病情的担心、其他患者的影响、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夜间服用药物及相关治疗、经济原因等对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风湿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着较高的睡眠问题,应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减少失眠率,提高睡眠质量.

  • 胃肠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在中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刘志锋;苏磊

    中暑表现为中心体温升高超过40℃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引起谵妄、惊厥或者昏迷等症状.在我国中暑的病死率仍可高达10%~15%,而且随着现今全球变暖和全球范围热浪袭击强度和频率的增加,病死率还会继续升高~([1-2]).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对中暑发病机制的总体认识,重点介绍胃肠道和炎症反应在中暑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

  • 支架蛋白IQGAP1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东阳;姜珊;杨磊

    IQGAPs(IQ motif containing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蛋白家族,其序列中含有类似于RasGAPs催化域的广泛序列和位于N端的4个可与钙调蛋白相互作用的IQ模体,在哺乳动物中有3个同源物IQGAP 1~3.IQGAP1是3个人类IQGAP同系物中发现早的1个~([1]),不同于IQGAP2和IQGAP3限制性地表达于肝和肠道等器官,其呈现出一种全身性地表达~([2-3]).

  • 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基因研究概况

    作者:梁文章;梁勇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组具有临床亚型的基因遗传性致盲眼疾病.RP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3 500~([1]),国内统计发病率为1/3 784,主要临床表现:早期出现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网膜骨细胞状色素沉着、视盘呈蜡黄色萎缩和视网膜电图(ERG)呈熄灭型等.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 retinitis pigmentosa,ARRP)、X染色体连锁遗传(X-linked retinitis igmentosa,XLRP)、双基因突变遗传(digenic RP)及线粒体遗传(mitochondrial RP)~([2]),在各类遗传类型中,约15%~25%的患者表现为ADRP,5%~25%的患者表现为ARRP,5%~15%的患者表现为XLRP,40%~50%的患者表现为散发型,双基因突变RP和线粒体RP只占极少数.

  • 广州某医学院医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石宇文;翁志强;谢利平;蔡巧丽;刘婷;叶决新;刘亮

    目的 分析广州市在校医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控制和降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自编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调查表>,对广州医学院631名在校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 数据收集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喜食辛辣食品、油炸上火食品、便秘、胃病、熬夜失眠及情绪紧张6种因素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可能性危险因素,其OR值均大于1.而喜食水果、蔬菜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能性保护因素,其OR值小于1.结论 喜食辛辣食品、喜食油炸上火食品、便秘、胃病、熬夜失眠及情绪紧张6种因素,可能是诱发广州市医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致病相关危险因素;而喜食水果、蔬菜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 2001-2009年珠海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况分析

    作者:肖鸽飞;赵艳玲;董缨;朱兰芳;余洁;吴洪秋;汪国庆;邓玉华;黄明星

    目的 调查分析珠海市2001-2009年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的筛查结果,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筛查采用干滤纸片法测定全血中的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确诊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游离T_3(FT_3)、游离T_4(FT_4)以及TSH.结果 9年全市共筛查92 461例新生儿,筛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筛查率65.93%.检出甲低患儿47例,发病率为1/1 967,比全国1/3 009的发病率高(χ~ 2=8.40,P<0.005).结论 珠海虽为海滨城市,但新生儿先天性甲低患病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普及,对先天性甲低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该出生缺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

  •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气阴两虚型眩晕32例疗效观察

    作者:侯沛红;吴相君

    目的 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气阴两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气阴两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灯盏生脉胶囊 0.36,口服,3/d,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嗪胶囊5 mg,睡前口服,两组均予常规补液及对并发症以对症处理,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5%、36.7% (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3.8%、76.7% (P<0.01).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健脑、补虚泄实之功效,能扩张脑血管,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是治疗气阴两虚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 以白血病干细胞为靶的治疗新策略

    作者:佘妙容

    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痰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尽管目前的治疗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其疗效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约70%的患者仍然会复发.复发的根本原因是白血病干细胞(leuemic stem cell,LSC)的存在~([2]).因此,LSC是影响AML患者疗效和获得长期存活的关键因素.有效清除LSC是目前治疗AML的难点和瓶颈.

  • 疼痛评估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忽新刚;佘守章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经常遭受到各种性质和不同部位的疼痛~([1]).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MCCAFFERY等~([2])将疼痛定义为"一个人说他感觉到痛,这就是疼痛;他说疼痛仍然存在,疼痛就仍然存在".中华医学会<疼痛临床诊疗指南>对疼痛的定义为"疼痛是病理生理、心理、文化修养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通过神经中枢对这些信息的调整和处理,终得出的主观感受"~([3]).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价时经常会遇到很大的挑战.本文即对疼痛评估在ICU危重症患者中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的进展进行综述.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