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新疆地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作者:赵新春;黄桂林;马辉;孙旭凌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BLBC )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为BLBC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BLBC判定标准采用Nielsen标准,比较BLBC与非BLBC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与非BLBC相比,BLBC肿瘤较大[肿瘤大径>2 cm 的比例分别为77.5%和39.0%( P <0.001)],淋巴结转移率高(85.0%和49.5%, P =0.000),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比例分别为47.5%和24.0%,P=0.004),临床分期晚(Ⅲ~Ⅳ期比例分别为47.5%和24.0%,P=0.004),易发生肺转移(35.0%和3.0%,P<0.001)。 BLBC及非BLBC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86.5%(P=0.026),5年无疾病生存期分别为52.5%和75.5%(P=0.001)。结论BLBC患者具有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率高、淋巴结转移数多、临床分期晚、易发生肺转移及预后差等特点。

  •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

    作者:张鹏;蒋忠胜;温小凤;覃川;韦静彬;李敏基;柯柳;陈念

    目的:探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HAART)对不同性别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抗病毒治疗患者115例的CD4+T细胞数,启动HAART时均使用我国一线治疗方案,将所有随访病例按性别分组;按>40岁、≤40岁分两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随访流程进行随访。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前男性组CD4+T细胞数(99±12)·μL-1,女性组CD4+T细胞数(131±13)·μ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比较,女性组(36.8±1.5)岁,男性组(42.5±1.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男性组不和谐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不和谐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ART后,女性疗效较男性更好,且发生不和谐反应概率更低。

  • 泡沫硬化剂联合透光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作者:吴权辉;林少芒;张智辉;箫剑彬;李强;李阳勇;曹亚衡;刘金玲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联合透光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 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B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主干剥脱和透光静脉旋切术,C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结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和透光静脉旋切术。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大隐静脉闭塞情况及行CEAP分级、VCSS评分、CIVIQ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A组均少于B、C组(P<0.05),C组均少于B组(P<0.05)。 B、C组术后浅静脉血栓团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A、C组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3、6个月随访,3组间大隐静脉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6个月CEAP分级、VCSS评分、CIVIQ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沫硬化剂联合透光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确切,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皮下血肿和浅静脉血栓团,是一种较理想的综合微创治疗方案。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丁伟超;张蓬波;张秀忠;张冲;任泽强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胃癌根治术的218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76例、开腹组1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胃癌根治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目、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腹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目和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创伤小且安全可行,近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效果

    作者:王瑞华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在剖宫产术中对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取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填塞纱布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总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及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进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83,P=0.012);术中总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40,P=0.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7.725,P=0.005)。术后24 h阴道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226,P=0.131)。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耀明;周臻涛;邓国明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76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结直肠癌切除,并同期行肝转移瘤切除,统计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先后应用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有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期8~109个月,中位生存期38个月,3年生存率56.58%,5年生存率35.53%。应用log-rank生存分析筛选与患者预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原发瘤的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灶大小、数量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肝转移瘤的大小及肝转移灶数量是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于可同期切除的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患者肝转移瘤的数量、大小与术前CEA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

  • 手术时间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富;纪春才;程佩宇

    目的:分析手术时间对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影响及影响患者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的2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中位手术时间分为长时间组( A组)和短时间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患者;A组术者的手术经验低于B组术者;体质指数≥25 kg/m2是患者手术时间长的危险因素,术者手术经验≥100例是患者手术时间长的保护因素。结论对初始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术者,应注意选择体质指数低的患者,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 microRNA -378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君辅;谢勇;胡林;李红浪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与非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croRNA-378( miR-378)表达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20例胃癌患者、1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miR-378的表达水平。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检测到外周血标本中微量miRNA的表达;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R-378的表达(log2△Ct)水平为-0.859±1.764,较胃癌前病变患者(0.882±0.966)及健康对照者(1.646±1.54)表达显著上调(P<0.001),且癌前病变患者较健康对照者表达也显著上调(P<0.001);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iR-378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类型及肿瘤的浸润转移无关联( P>0.05)。结论外周血miR-378有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及筛查等方面的分子标志物。

  •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外周血 Th17/Treg 平衡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胡聂;包铮;王松;张建新

    目的:探讨探讨严重胸部创伤( SCT )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SCT患者60例,根据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分为MODS组(n=18)和非MODS组(n=42);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15)和生存组(n=45),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外周血Th17表达孤核受体(RORγt)和Treg表达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水平。结果 SCT组外周血RORγt mRNA、FoxP3 mRNA及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死亡组外周血RORγt mRNA、FoxP3 mRNA及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表达水平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MODS组外周血RORγt mRNA、FoxP3 mRNA及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表达水平与非MOD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h17/Treg失衡与SCT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

    作者:闻毅颐;李东豪;胡利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确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25眼),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4例(28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后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6个月内浅前房发生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眼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减少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率,主动有效干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抑制滤过道瘢痕化,有效提高滤过性手术成功率,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手术方式。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病原菌研究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燕;梁凤鸣;庞龙;欧扬;邱波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对在眼科住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745例(5134眼)白内障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8例(8眼)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致病菌情况和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等试验结果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8例(8眼)患者中有7例检测到致病菌,其中4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粪肠球菌D群感染;两种致病菌均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利福平敏感,对庆大霉素、红霉素均耐药。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万古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均有较高的敏感性。

  • 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杨世辉;孙艺娟;陈祥楠;李永乐;胡祖荣;邓恋;黄希照

    目的:探讨不同产程给药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住院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60例和同期未镇痛的自然分娩初产妇80例,分别行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 A组)、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和未镇痛自然分娩(C组),比较3组的胎方位、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和分娩结局。结果 A组的顺产率(88.8%)和枕前位率(87.5%)高,镇痛效果好[VAS评分(1.5±0.4)分),宫颈口扩张速度快[(3.98±0.65)min],活跃期时间短[(128.2±61.6)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难产率(2.5%)低,产后出血量[(130±21)mL]少。结论潜伏期分娩镇痛能明显提高镇痛效果,增加分娩时枕前位的比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难产率和剖宫产率,获得良好的分娩结局。

    关键词: 麻醉 分娩 无痛 硬膜外
  • 胃肠道间质瘤中乙酰肝素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火友;熊茂明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检测76例GIST组织HPSE和MMP-9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PSE 和MMP -9在 GIST 恶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4%和75.6%,在良性和交界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和45.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rank分析提示HPSE和MMP-9表达阳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两者在GIST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复发或转移有关,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HPSE和MMP-9高表达可能与GIST发生发展转移有关,联合检测GIST中HPSE和MMP-9的表达,有利于对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判定。

  • 氦氖激光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及其所致疼痛的作用

    作者:唐世芳;朱蓉;宋瑰琦;钱立庭

    目的:观察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规律,探讨氦氖激光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及其所致疼痛的作用。方法100例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放疗期间在葆尔爽口腔护理液和淡盐水交替漱口的基础上加用氦氖激光照射;对照组单用葆尔爽口腔护理液和淡盐水交替漱口,分别于累积剂量10、20、30、40、60 Gy时比较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情况、部位、疼痛程度。结果当累积剂量为10、20 Gy时,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当累积剂量为30、40、60 Gy时,观察组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当累积剂量为20、40、60 Gy时,观察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随着离照射区域的距离增加,口腔黏膜损伤逐渐减少,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P<0.01),两组病例在黏膜损伤范围上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当累积剂量>20 Gy时,氦氖激光能有效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减轻其严重程度,减少黏膜损伤范围,从原因上预防和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所致的疼痛,改善进食困难。

  • TE 及 NE 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及毒副反应的比较

    作者:郭莉;李迅;杨顺娥

    目的:比较TE与NE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在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02例分为两组,TE组: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8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连续完成3个周期。 NE组: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8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连续完成3个周期。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完成后评价疗效。结果102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中,采用TE方案的有56例,有效率为71.4%,采用NE方案的有46例,有效率为76.1%,NE组高于TE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7);两组化疗后均有病理完全缓解患者,共9例,其中TE组4例,NE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E组脱发、心脏毒性、肝功能异常和周围神经症状发生率较NE组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相似( P>0.05)。 TE组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87.5%)较 NE 组(78.3%)高,且Ⅲ~Ⅳ度发生率(26.8%)较 NE 组(17.4%)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E组静脉炎发生率较TE组高(P<0.05)。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TE与NE方案的3周方案近期疗效相近,毒副反应可耐受,但NE组外周给药途径更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

  • 《广东医学》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东医学 单位
  •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红敏;刘丽娜;王彩坤;王亦文;刘笑伟;刘毓;刘刚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57例急性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持续心电监测结果分为MVA组和非MVA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波峰-末间期( Tp-Te间期)、QT间期离散度( QT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钾、空腹血糖、尿酸、肌酐、左室射血分数( LVEF)、单支/多支血管病变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发生MVA的危险因素。结果157例患者中43例发生MVA,Tp-Te间期、QTd、LVEF、WBC、CK、CK-MB后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心电图Tp-Te间期和QTd延长、LVEF低下、早期WBC升高、心肌坏死标志物高水平是STEMI患者发生MVA的高危因素。

  • 急诊室心肺复苏患者疾病谱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宝琴;江慧琳;冯雪珍;杨勇填

    目的:通过对在急诊抢救室接受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患者的疾病谱进行分析,探究其与复苏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急诊抢救室发生心搏骤停行CPR患者的基本资料、基础病及致心搏骤停的原因。结果225例患者中,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率为33.3%;复苏成功组的目击者启动急诊医疗服务、目击者施行CPR、施行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的比率较高。直接病因则主要为脑出血、脑梗死、肿瘤、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结论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其原发病、基础病以及发病地点相关。

  • 戒烟干预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聪颖;张庆;张阳;张勃;王少飞;何权瀛

    目的:探讨戒烟干预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稳定期男性吸烟COP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戒烟干预组、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舒张气道、氨溴索化痰等对症治疗,戒烟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戒烟干预,研究组在戒烟干预组基础上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3组患者戒烟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戒烟率比较,研究组(78.13%)和戒烟干预组(84.38%)明显高于对照组(5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戒烟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差值比较,研究组(3.688±1.908)高于戒烟干预组(2.688±1.512)和对照组(1.906±1.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比较,研究组较治疗前FEV1(L)(1.756±0.647 vs 1.613±0.675)、FEV1/FVC(%)(54.249±9.725 vs 50.510±10.451)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干预组较治疗前FEV1(L)(1.498±0.508 vs 1.505±0.596)、FEV1/FVC(%)(50.003±8.806 vs 49.866±9.091)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较治疗前 FEV1(L)(1.273±0.510 vs 1.466±0.640)、FEV1/FVC(%)(47.718±8.475 vs 50.064±9.140)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戒烟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率,可以延缓吸烟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吸烟COPD患者的肺功能,因此,对吸烟COPD患者进行戒烟干预同时联合吸入性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代谢综合征发病因素的关系

    作者:杨曙晖;谢培文;唐小玲;肖梓栋;翁晓旭;沈闲茹;翁焕;吴丽楠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预防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3例患者(观察Ⅰ组)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1例患者(观察Ⅱ组)进行研究,以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2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的促甲状腺素( 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和游离甲状腺素( FT4)水平,以及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血糖( Glu)、血压和体质指数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Ⅱ组患者的TSH、TC以及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压、体质指数、TG和HDL-C也略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者的Glu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Ⅰ组患者的G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可能由血脂异常引起,但其血糖代谢与甲状腺功能无关,临床糖尿病乃至代谢综合征的风险相对低;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糖代谢明显升高,血糖升高可能是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 223例男性尖锐湿疣组织 HPV 基因分型检测及分析

    作者:黄泽棋;谢伟贤;陈启然;卢伟;陈志城;江志兰;周少雄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生殖器及附近的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型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223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生殖器及附近的尖锐湿疣组织中提取病毒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进行导流杂交,利用基因芯片对样本中的HPV DNA进行分型检测。结果(1)在223例被诊断为尖锐湿疣的受检者中,检出HPV阳性190例,阳性率为85.2%。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2)在190例HPV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137例,占72.1%;多重感染53例,占27.9%。在HPV单一亚型感染病例中,6、11型是主要感染亚型。在HPV多重感染病例中,共出现5种多重感染类型,其中二重感染为主要类型。在多重感染病例中,主要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感染。结论佛山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主要以6、11型为主,好发于21~40岁的青壮年阶段,以单一感染为主,多重感染则以混合型感染为主。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作者:王勇;朱源生;方翔;周亚林;郑玉龙;张能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 PSG)的高血压患者,诊断EH+OSAHS者65例,单纯EH者68例。进行血栓前状态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凝血酶时间( 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CD62p、CD63、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结果(1)与单纯EH者相比,EH+OS-AS者中低SaO2[(73.5±5.8)%vs (92.1±2.3)%, P=0.010]显著减低,SaO2<90%(%TST)(26.9±1.7 vs 0±0, P=0.003)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EH+OSAS患者TT[(14.62±1.27)s vs (16.31±1.36)s]、PT[(11.9±0.85)s vs (12.8±0.74)s]、APTT[(34.15±3.57)s vs (37.26±4.23)s]较单纯EH者明显缩短,而CD62p[(5.71±0.48)%vs (3.62±0.53)%]、CD63[(5.37±0.46)% vs (3.30±0.50)%]、D-二聚体[(0.94±0.67)mg/L vs (0.41±0.16)mg/L]、Fg[(3.52±0.65)g/L vs (3.02±0.62)g/L]明显高于单纯EH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EH +OSAH 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与TT、PT、APTT无相关性,而与CD62p、CD63、D-二聚体、Fg呈正相关(r=0.305、0.268、0.247、0.281,均P<0.05)。结论作为血栓前状态指标TT、PT、APTT、CD62p、CD63、D-二聚体、Fg, EH+OSAH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以及其他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明显,而且与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相关,是OSAH伴发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高危状态。

  • microRNA-139-5p在结直肠癌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卫芳;韩双双;杨雅静;刘博;翟从劼;张丽静;赵增仁

    目的:探讨microRNA-139-5p(miR-139-5p)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的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20例术后及35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miR-139-5p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浆中miR-139-5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健康人群血浆表达量(P<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中miR-139-5p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miR-139-5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646~0.882),区分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85.7%。结论血浆miR-139-5p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 顶体素结合蛋白和脆性X智障基因1邻近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彬;云翔;范蓉;林永达;张庆梅;何少健;陈芳;肖绍文;谢小薰

    目的:观察癌-睾丸抗原顶体素结合蛋白(ACRBP)和脆性X智障基因1邻近蛋白(FMR1N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检测60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ACRBP和FMR1NB的表达,并就其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ACRBP mRNA的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55.0%(P=0.036);大肠癌组织FMR1NB mRNA的表达率为36.7%,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3.3%( P=0.003)。癌组织中至少表达1个癌-睾丸抗原者占81.7%,表达2个癌-睾丸抗原者占28.3%。 ACRBP和FMR1NB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位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 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指标无关。结论大肠癌中 ACRBP 和FMR1NB表达率较高,有望作为大肠癌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简化MDRD方程及CKD-EPI方程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比较

    作者:曾凤伟;李建芳;谢良骏;张峰;彭小林;吴春兴;程木华

    目的:比较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 Gates′法)、简化MDRD方程及CKD-EPI方程评价慢性肾脏病( 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价值。方法选择CKD成人患者159例,以双血浆法测定的GFR( rGFR)作为参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比较Gates′法、简化MDRD方程及CKD-EPI方程估算的GFR(eGFR)的相关性、一致性及准确性。结果 Gates′法估测的eGFR与rGFR呈正相关(r=0.900,P<0.001),高于简化MDRD方程(r=0.816,P<0.001)及CKD-EPI方程(r=0.825,P<0.001)。3种方法都低估了rGFR值,但是Gates′法的偏差小[-3.4 mL/(min·1.73 m2)]、精确度高[11.8 mL/(min·1.73 m2)]、±30%的准确性高(71.7%)。除了CKD1~2期,Gates′法±30%的准确性均高于简化MDRD方程及CKD-EPI方程( P<0.05)。简化MDRD方程与CKD-EPI方程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均低估了rGFR。 CKD-EPI方程并不优于简化MDRD方程。 Gates′法的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种方程。

  • 性别差异对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影响

    作者:杨春;陈文;王忠琼;钟晓琳

    目的:探讨性别差异对汉族人群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重叠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91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血清标本以及肝组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Ⅰ型抗体( LKM-1)。结果91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中男22例,女69例。两性别间肝硬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患者初诊年龄及肝硬化发生年龄则显著低于男性患者(P=0.047, P=0.042),女性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36%)高于男性患者(14%)(P=0.046)。女性患者AST、ALP、γ球蛋白以及IgG较男性患者显著升高(P<0.05),两性别间ALT、TBIL、GGT、Alb水平以及血清ANA、SMA、AMA、LKM-1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9),而两性别间纤维化程度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存在更为严重的肝脏炎症,从而更早出现肝硬化。

  • DNA 结合抑制因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贾海军;于芳;余洁;王庆一

    目的:检测DNA结合抑制因子-1( Id-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EMs在位内膜(60例)、异位内膜(60例)及正常子宫内膜(30例)中Id-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CD34标记阳性的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EMs在位内膜Id-1 mRNA相对表达量和MVD值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但低于EMs异位内膜,而且随着临床期别增加EMs在位及异位内膜Id-1表达水平和MVD值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正常子宫内膜、EMs在位及异位内膜的增殖期和分泌期比较,Id-1 mRNA表达水平和MVD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EMs在位和异位内膜Id-1 mRNA表达水平和MVD值呈明显正相关性(r=0.879,P=0.000;r=0.829,P=0.000)。结论 Id-1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存在过度表达,且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推测Id-1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途径参与EMs的发病机制。

  • 经皮冷冻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周亮;曾健滢;陈继冰;张志凯;姚飞;李家亮;牛立志;徐克成

    目的:评估经皮冷冻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对27例经皮冷冻肾上腺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不良反应及短期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27例患者术中未见应激性心肌病或冷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主要有寒战、穿刺点疼痛、术中、术后高血压、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双下肢麻痹无力。术后不良反应均在对症治疗后1周内缓解或消失。术中、术后平均动脉血压较术前有显著改变。其中12例随访结果显示:肿块完全缓解3例(25.0%),部分缓解3例(25.0%),稳定5例(41.7%),进展1例(8.3%)。结论经皮冷冻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术后不良反应可获得有效控制并对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

  • 力确刀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65例

    作者:陈转鹏;曹杰;梁文龙;廖述文;张伟健;曾山崎;杨平;张通;王成兴;孙政

    目的:探讨力确刀(LigaSureTM)联合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混合痔(Ⅲ、Ⅳ度)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行PPH+LigaSureTM )65例及对照组(行PPH+痔核结扎)6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次排便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便中带血、肛缘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尿潴留、肛门分泌物、肛门狭窄发生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次排便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便后带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术后尿潴留、肛门分泌物、肛门狭窄发生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LigaSure TM联合PPH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 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黏蛋白结构域-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琳;赵春楠;祁松楠;彭群新;史进方;顾国浩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黏蛋白结构域-3(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等技术测定4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组)、30例肝癌(肝癌组)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的PD-1、Tim-3的表达量,并结合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和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 CD8+T细胞PD-1、Tim-3的表达量在各组间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D-1、Tim-3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其他3组(P<0.05,P<0.01);CD8+T细胞PD-1表达量与谷丙转氨酶含量(r=0.516,P<0.01)、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 r=0.582,P<0.01)均呈正相关;CD8+T细胞Tim-3的表达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也呈正相关(r=0.556,P<0.01);CD8+T细胞PD-1与Tim-3的表达量也呈正相关(r=0.506,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Tim-3的高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化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新思路。

  •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引流液中 VEGF 和TGF -β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虞旭光;缪初升;孙维文;章君雅;李丹;薛增奇;徐清伟

    目的:通过监测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透析引流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影响腹膜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PD患者进行每6个月1次的门诊随访,留取患者4 h末腹膜透析液,采用ELISA法检测样品中的VEGF、TGF-β。分别按腹膜平衡试验结果、透析龄、葡萄糖累计用量将患者分组,观察组间VEGF、TGF-β的差异。结果透析龄25~36个月组VEGF和TGF-β均高于3~24个月组( P<0.05),而>36个月组显著高于3~24个月组(P<0.01)。葡萄糖累计用量97.6~165 kg组和165.1~232.5 kg组VEGF、TGF-β均高于30~97.5 kg组(P<0.05),而232.6~300 kg组显著高于30~97.5 kg组(P<0.01),随着透析龄增长,葡萄糖累计用量的增加,腹膜通透性增高。高转运组VEGF高于低转运组(P<0.05),TGF-β指标显著高于低转运组。结论透析龄和腹膜葡萄糖暴露量是腹膜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腹膜损伤和高通透性相关。

  • 肺部定量数据异常度和波动度对气流受限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长波;熊丽纹

    目的:探讨肺部振动反应成像( VRI)肺部定量数据( QLD)的异常度和波动度在气流受限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因肺部疾病导致气流受限的住院患者和116例健康志愿者行VRI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和哮喘患者的异常度及波动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若以异常度≥20.0或波动度≥5.0为正常界值,则健康志愿者检出率为85.90%, COPD患者检出率为83.95%,哮喘患者检出率为82.76%。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COPD患者的QLD异常度和波动度均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张试验后哮喘患者QLD异常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波动度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RI作为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在气流受限疾病中有特异性表现,通过公式将QLD转换为异常度和波动度两项指标后,可有助于气流受限性疾病的诊断。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 Th17细胞与调节性T 细胞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贵香;姚平波;张平;张新华;聂亚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外周血清Th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ACI患者,按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20例,中型22例,重型8例,依照28 d转归分为死亡组12例,生存组38例。于发病第3、7、14天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RT-PCR的方法检测其外周血CD4+T细胞IL-17 mRNA及Foxp3 mRNA的表达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APACHEⅡ)评分。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随发病时间的延长,ACI患者不同病情各组IL-17 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而Foxp3 mRNA表达逐渐升高;中重型组IL-17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在3、7、14 d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生存组IL-17 mRNA表达逐渐降低而Foxp3 mRNA表达逐渐升高;死亡组IL-17 mRNA表达逐渐升高而Foxp3 mRNA表达逐渐下降,且7、14 d时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CI患者不同病情各组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中重型组APACHEⅡ评分与轻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生存组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逐渐升高,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IL-17 mRNA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 IL-17 mRNA、Foxp3 mRNA和APACHEⅡ评分为影响预后的死亡影响因素( P<0.01)。结论 ACI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Foxp3 mRNA及IL-17 mRNA的动态变化趋势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死亡危险因素之一。

  • HPV16 E7、RB 和 MCM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任占平;石喆;张芫;任珊

    目的:探讨HPV16型感染对RB和MCM7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在乳腺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腺病、30例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和68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HPV16E7、RB和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 IDC中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腺病和A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乳腺腺病、ADH和IDC 中HPV16E7阳性表达与RB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460,P<0.02;r=-0.680,P<0.01;r=-0.832,P<0.000),而与MCM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04,P<0.01;r=0.710,P<0.01;r=0.774,P<0.000)。 HPV16E7、RB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相关( P<0.05),而与患者年龄和肿块大径无关(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感染通过其E7对RB和MCM7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边缘血管形态学比较

    作者:刘博;张新禄;侯玉清;黄铮;郭志刚;周忠江;曹世平;崔凯;陈海滨;修建成

    目的:比较糖尿病( DM )患者与非DM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边缘血管形态学情况观察结果。方法选择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介入治疗后的100例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其中DM患者35例,非DM患者65例。结果在远端参考血管段,DM患者与非DM患者相比,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3.40±5.34) mm2 vs (13.44±5.37) 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DM患者远端参考血管管腔面积小于非DM患者[(7.04±2.47) mm2 vs (8.67±3.76)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负荷大于非DM患者[(43±18)%vs (3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远端支架面积小于非DM 患者[(7.61±2.43) mm2 vs (8.55±2.48) mm2, P=0.05];斑块负荷大于非DM患者[(46±7)%vs (3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远端斑块负荷>50%的比例,DM患者高于非DM患者(36.8%vs 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造影指导的DM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远端管腔面积小,斑块负荷重,这可能是DM患者支架远端再狭窄率高于非DM患者的原因。

  • 新型疝修补材料修补新西兰大白兔腹壁缺损的效果

    作者:曾德强;李治国;朱晓峰;张涛;凌亚非

    目的:观察新型疝修补材料聚丙烯网( 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新西兰大白兔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单纯PPM修补组(Ⅰ组)、PPM+壳聚糖膜复合材料修补组(Ⅱ组)和商品化防粘连复合补片组(Ⅲ组)。手术方法造成大白兔腹壁缺损,分别采用上述3种补片修补,术后分期进行腹腔内粘连评分,组织学检查及抗张强度的测定。结果Ⅰ组大白兔术后各期腹腔粘连评分明显高于Ⅱ组及Ⅲ组(分别P<0.05),而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术后60 d,Ⅰ组网片表面新腹膜的生长不规则,Ⅱ组网片表面有光滑、完整的新腹膜间皮细胞形成,Ⅲ组网片表面则没有新腹膜形成,而是形成纤维素性包裹层。术后60 d 3组网片修复腹壁缺损后的抗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PPM+壳聚糖膜这两种廉价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网片可安全放置腹腔,能有效防止术后的粘连,并维持良好的修复强度,为下一步应用于临床及大规模研究开发奠定了基础。

  • 口服脂肪酶对高脂性模型大鼠脂代谢和脂肪肝的影响

    作者:蔡洁娜;胡志明;张犁;吴绮芬;惠宏襄

    目的:观察口服脂肪酶对高脂性诱导大鼠模型的脂代谢和脂肪肝的作用。方法采用4种造模方法进行SD大鼠脂肪肝模型构造,检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肝脏的病理结果对比建模效果。将高脂乳剂2(10%胆固醇,30%猪油,2%胆酸钠,10%吐温80,10%1,2-丙二醇和0.5%丙硫氧嘧啶)所造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脂肪酶组(剂量8060 U/kg BW)及阳性药物对照组(150 mg/kg BW多烯磷脂酰胆碱),每10 d记录体重,并采血检测大鼠TG、TC、HDL-C和LDL-C,30 d后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切片。结果高脂乳剂2饲喂3周即为稳定的高脂性脂肪肝模型。脂肪酶饲喂动物30 d后,能有效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TG[(0.81±0.25) mmol/L vs模型组(1.22±0.3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含量[(2.46±0.46) mmol/L vs模型组(2.8±1.29) 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织学染色显示,口服脂肪酶能降低肝内脂肪沉积。结论脂肪酶能明显改善高脂乳剂诱导的大鼠的高三酰甘油和高脂性脂肪肝情况。

  • 颗粒细胞凋亡在雷公藤甲素诱导卵巢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曾又佳;孙惠力;徐缘钊;韩鹏勋;李顺民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NIH小鼠卵巢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雌性NIH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及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分别以含5%DMSO的生理盐水和25、50μg/kg雷公藤甲素连续灌胃50 d。第41天起,行连续阴道涂片。第47天,行超排卵实验。于第50天处死小鼠,收集计数输卵管中卵子,留取卵巢行常规病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检测等。阴道涂片行巴氏染色检测小鼠性动周期,HE染色检测小鼠生殖器官病理,计数各级卵泡,TUNEL染色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细胞色素C(Cyt C)、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等的表达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NIH小鼠卵巢均可见显著损伤,表现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超排卵子质量低下;卵子数量显著减少;各级进展卵泡丢失,闭锁卵泡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增多,卵泡内颗粒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Cyt C、APAF-1表达上调、而抗凋亡蛋白XIAP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诱导NIH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凋亡发挥卵巢损伤作用。高、低剂量雷公藤甲素对NIH小鼠卵巢损伤差异不大。

  • 《广东医学》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1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达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 M( P25,P75)]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表格,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采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采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率与构成比。

  • 亚砷酸联合顺铂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p16基因甲基化的作用

    作者:黄雪琴;王晓刚;胡俊丽;周慧;周克元;张月飞;罗国庆

    目的:探讨p16异常甲基化与鼻咽癌间的相关性及亚砷酸联合顺铂抑制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恶性表型和逆转甲基化状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Z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亚砷酸(As2O3)组、顺铂(DDP)组及联合(As2O3+DDP)组。(1)Control组:生理盐水0.2 mL/次,腹腔注射1次/d,共14次;(2)As2O3组:As2O35 mg/kg,腹腔注射1次/d,共14次。(3)DDP组:DDP 3 mg/kg,每隔2天腹腔注射1次,共4次。(4) As2 O3+DDP组:As2 O35 mg/kg,腹腔注射1次/d,共14次;DDP 3 mg/kg,每隔2天腹腔注射1次,共4次。停药后次日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光镜下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HRM法检测各组移植瘤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率;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各组移植瘤p16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移植瘤p16蛋白表达。结果 As2 O3、DDP、As2 O3+DDP均能抑制人鼻咽癌CNE-2Z裸鼠移植瘤生长,与Control组比较,各用药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较小(P<0.05),瘤重较轻(P<0.05);与Control组比较,As2 O3组p16甲基化率略低( P>0.05), DDP组、As2 O3+DDP组p16甲基化率明显降低( P<0.05),与DDP组比较,As2O3+DDP组移植瘤p16甲基化率明显降低(P<0.05);各用药组p16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较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s2O3+DDP明显优于As2O3、DDP单一用药(P<0.05)。结论 As2O3、DDP、As2 O3+DDP均可抑制鼻咽癌细胞恶性表型和逆转p16甲基化状态。

  • 山楂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PI3 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赵蕾;张晓红;吴柏成;吴晓光;杜娈英;陈晓宁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片组和山楂叶总黄酮组,每组20只。后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银杏叶片组给予银杏叶片5.2 mg/kg,山楂叶总黄酮组给予山楂叶总黄酮140 mg/kg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检测PI3K、Akt蛋白的表达,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甲酰胺法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片组和山楂叶总黄酮组PI3K、Akt蛋白均明显升高( P<0.05,P<0.01),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 K/Akt信号通路有关。

  • miR -15 a对肝癌 HepG2细胞增殖和 DLK1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耀玲;马华谋;黄铀新;钟华平

    目的:探讨miR-15a对肝癌中DLK1表达的调节作用和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经脂质体转染miR-15a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s及各自阴性对照片段NC 48 h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LK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MTT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增殖和周期情况。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15a mimic后DLK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而转染miR-15a inhibitors后DLK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miR-15a mimic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慢(P<0.05),而转染miR-15a inhibitors 后细胞增殖能力加快(P<0.05)。 FCM结果显示转染 miR-15a mimic 后细胞抑制在 G1期。结论过表达miR -15a能抑制DLK1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miR-15a DLK1 HepG2细胞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

    作者:吴文峰;黄焕森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50~220 g,随机分假手术组( 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 IR组)及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 Dex组),每组10只。 S组仅开腹,IR组和Dex夹闭肝动脉、门静脉行肝脏缺血60 min,Dex组行肝脏缺血前先给予右美托咪定(5μg/kg)30 min。再灌注4 h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ALT、AST浓度,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TNF-α、MPO、SOD活性及MDA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组比较,IR组、Dex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 P<0.05);肝组织TNF-α含量升高,MPO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 P<0.05,P<0.01);与IR组比较,Dex组血清ALT、AST和TNF-α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含量降低,MPO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5μg/kg)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释放、减少肝组织中氧自由基生成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前列地尔对早期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肝保护作用

    作者:郭宏兴;高珂;邓庆文;罗亮;邓瑞华;郭敏;刘亮明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早期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和治疗组,每组同时分为染毒后1、3和7d共3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染毒组和治疗组大鼠均腹腔内注射20%百草枯浓缩液30 mg/kg建立百草枯中毒模型,对照组大鼠仅腹腔内注射30 mg/kg 0.9%氯化钠溶液。1 d后治疗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1μg/kg,1次/d,直至处死前;其余两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收集肝组织及血清,肝组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表达;RT-PCR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p53的表达;收集染毒后3 d肝组织用底物显色法检测Caspase-3、8、9、12活性。结果经药物处理后,染毒组出现弥漫性的大片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不明显;而治疗组肝小叶结构尚存,偶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有少量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各时间点中,染毒组的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治疗组则较染毒组显著降低(P<0.01)。染毒后3 d染毒组的Caspase-3、8、9、1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则较染毒组显著降低(P<0.01)。染毒组iNOS和p53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治疗组明显较染毒组降低(P<0.01)。结论前列地尔能明显降低早期百草枯中毒大鼠炎性因子水平,抑制Caspase-3、8、9、12活性及iNOS、p53基因表达,对早期百草枯中毒大鼠具有肝保护作用。

  • 灯盏花素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Na +,K +-ATP 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子洁;石理;陈曦;姜小飞

    目的:通过观察灯盏花素对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大鼠肾脏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灯盏花素对对比剂肾损伤大鼠早期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健康成年SD大鼠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 NS组)、对比剂对照组( CM组)、灯盏花素治疗组( Bre组)及糖尿病对比剂对照组( DCM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 DBre)。 NS组予10 mL/kg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其余各组予等量低渗对比剂。 NS和CM组再予20 mg/( kg· d)腹腔注射、Bre组予等量灯盏花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成模糖尿病大鼠注射低渗对比剂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及灯盏花素腹腔注射。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Na+,K+-ATP酶在大鼠肾脏的定位和表达,观察Na+,K+-ATP酶活性变化。结果灯盏花素可使注射对比剂后受抑制的Na+,K+-ATP酶活性表达明显上调(P<0.05),这种作用在糖尿病模型组大鼠(DCM组与DBre组)表现更明显(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减轻对比剂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关。

  • 稽留流产清宫术中羊水栓塞1例

    作者:王慧颖;周文静

    患者,女,38岁,孕4产1,流产3次,因人工流产术后停经1月余,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4 d于2013年8月14我院门诊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期4~5 d,周期28~30 d,末次月经2013年5月10日。因6月底月经未至自测尿妊娠试验(+),当地医院B 超示宫内妊娠5周。因无生育要求,于7月4日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否认性生活,术后至8月10日反复下腹隐痛,无阴道出血,因月经仍未至,8月10日再次自测尿妊娠试验(+)。既往史:2007年因右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在我院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右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化疗3次。门诊就诊时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正常。妇科检查:外阴未见异常,阴道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后位,如孕2个月大,质软,轻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门诊8月14日腹部超声提示:宫内妊娠8周,死胎,余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Hb 100 g/L,余未见异常;凝血、白带、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稽留流产;(2)人工流产漏吸?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于8月15日9:00在门诊手术室静脉麻醉下行清宫术,术中心电监护:血压( BP)100~105/75~80 mmHg,心率(HR)85~90次/min,呼吸(R)18~20次/min,血氧饱和度( SpO2)100%;术中探及宫深10 cm,常规施术,吸刮出宫内组织物约20 g,见陈旧性孕囊,较完整,绒毛组织稀疏,色黄。术中出血约200 mL,予宫颈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术后探查宫深8.5 cm。9:15手术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9:20患者突然呛咳一声,并呕吐清水样胃内容物,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呼之不应,体格检查:肺部呼吸音增粗,双肺散在湿性啰音,下腹部稍紧绷。立即心电监护:BP 50/30 mmHg, HR 140次/min,R 35次/min,SpO292%。此时手术医生高度怀疑患者发生羊水栓塞( AFE )。立即面罩加压给氧,予复方氯化钠静脉滴注,加快补液速度,同时地塞米松20 mg静脉注射,麻黄碱12 mg间断静脉注射,患者BP波动在55~60/35~40 mmHg,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症状未见好转,建立第2条静脉通道,250 mL 50 g/L葡萄注射液加20 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肾上腺素0.5 mg 静脉推注后再以5μg/(kg· min)微量泵入,床边B 超提示盆腔液性暗区约4.1 cm ×4.1 cm。约10 min后,患者神志渐清,对答切题,诉胸闷胸痛明显,生命体征:BP 70~100/40~50 mmHg, HR 125次/min, R 28次/min,SpO2100%;急诊血常规及凝血功能:Hb 85 g/L, WBC 17.87×109· L-1, NEU 17.17×109· L-1, NEU%96.1%,Plt 293×109· L-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组合:PT 15.66 s, INR 1.3,APTT 45.3 s, TT 23.78 s,Fib 1.8 g/L, FDP 6.9μg/mL,血浆D-二聚体2639 ng/mL,3P试验弱阳性;诊断为AFE。10:20患者神志清醒,胸闷胸痛、腹痛腹胀好转,BP 90~100/60~70 mmHg,HR 100~110次/min,R 20~25次/min,SpO2100%;11:30左右收入院,入院后予头孢美唑钠、奥硝唑二联抗生素抗炎等对症治疗,恢复顺利,3 d后出院。

  • 青年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吕荣贵;韦建瑞

    患者,男,35岁,因突发胸痛20 h于2013年7月14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7月13日劳动时突感胸前区压榨样痛,伴恶心、呕吐,持续数小时不缓解,在当地社区医院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既往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ssential thrombocythemal ,ET)病史3年,2011年外院骨穿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约3.72∶1;粒系增生活跃,中幼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胞浆中颗粒增多,红系占14%,有核红细胞形态未见异常,成熟红细胞未见异常;淋系未见异常;网状细胞未见异常;全片巨核细胞大于200个,其中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1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0个,裸核型4个,血小板成大团堆分布,数量明显增多;JAK2基因 V6突变定性检测阳性,出院后间断服用羟基脲,但依从性差,未坚持监测血小板数量,本次发病前已经停服羟基脲1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无烟酒嗜好。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10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神志清楚,急性病容,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心电图:窦性心律,V4~V6导联ST段弓背抬高≥0.3 mV;肌钙蛋白10 ng/mL;心肌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20 U/L,肌酸激酶2091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21 U/L,乳酸脱氢酶1189 U/L;血常规:WBC 13.94×109· L-1, N 87.04%, RBC 5.33×1012· L-1, Hb 148.0 g/L,Hct 47.5%, MCV 89.10 fL, MCH 27.8 pg, MCHC 312.0 g/L,血小板1047.0×109· L-1,出凝血全套未见异常。初步诊断:(1)冠心病,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窦性心律, Kil-lipⅠ级;(2)ET。住院后急诊入介入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中段完全闭塞,前向血流TIMI 0级。余血管内膜光滑,未见明显狭窄,前向血流TIMIⅢ级,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后,复查造影可见病变处狭窄减轻,血流TIMIⅢ级。术后心电图ST段上抬下降>50%,胸痛基本消失,术中及术后予24 h盐酸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注射,术后以羟基脲、培哚普利片、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片、比索洛尔片及阿托伐他汀等治疗。

  •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 sCD40 L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巧红;徐清斌;张波涛;陶明莉;马萍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服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后血清sCD40L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6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95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67例],正常对照者28例。SAP患者分为A、B组,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50 mg/d;NST-ACS患者均给予3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后分为C、D组,分别序贯维持量氯吡格雷75 mg/d、150 mg/d;正常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分别于服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24 h、服用氯吡格雷第5天取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正常对照者( P<0.01)。 SAP患者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服用氯吡格雷后第5天血清sCD40L浓度(P<0.01),且A、B组间血清sCD40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ST-ACS患者服药前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服用3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24 h后血清sCD40L浓度(均P<0.05),同时高于序贯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第5天血清sCD40L浓度(均P<0.01),但C、D组间第5天sCD40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浓度高于正常人群,氯吡格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浓度。

  • 阿司匹林预防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王南雄;吕军;胡卫列;刘俊;王尉;张磊;冉俊武;黄晓东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41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内分泌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持续随访2年,记录治疗前后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聚集率(PA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发生心血管疾病情况及其他阿司匹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12个月,两组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APTT减少(P<0.05),PAG增加(P<0.05)。使用阿司匹林后,观察组APTT增加(P<0.05),PAG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 P<0.05)。观察组未发生胃肠道出血、脑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或哮喘等阿司匹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预防内分泌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安全有效,可降低前列腺癌非特异性病死率。

  • 去甲氧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

    作者:夏平方;李劲高;万长春;魏姗姗;李倩;林伟;杜欣;佘妙容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 TA方案)与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 IA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IA、T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91例,随访至2013年9月,比较两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IA与TA方案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率、总反应率、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A方案中位无复发生存比TA方案明显延长(分别14.14和9.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IA方案患者超过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 TA 方案(15.8% vs 48.6%, P=0.002);总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治AML诱导治疗方案中,与TA方案相比,IA方案明显减少患者>6个月疾病复发率,延长无复发生存。

  • 类风湿关节炎与昼夜节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文彬;刘旭光;周海燕

    时间医学研究证明,不仅人体生命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而且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昼夜时间规律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难治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关节“晨僵”节律性特征。近年来, RA的昼夜节律性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主要从昼夜节律角度对RA的病理基础和时间治疗进行综述分析。

  • 多肽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鲍冬梅;马艳;金小宝;朱家勇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目前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这些疗法对早期肝癌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但对晚期肝癌且伴有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者,疗效往往较差。而身体对放疗和化疗不良反应较大,放疗和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也有影响。因此,寻找疗效较高而不良反应较小的新型抗癌药物已成为肝癌创新药物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本文拟就多肽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n -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江华;洪葵;李菊香

    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是心血管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尽管药物和ICDs除颤仪植入,可以明显降低心源性猝死。考虑到药物及ICDs存在不恰当放电的不良反应,近年来饮食治疗备受关注。尤其是n-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 omega -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 n-3 PUFAs)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目前大多认为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在人整个生命周期中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对机体生长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实验研究报道n-3 PUFAs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1-2],但近期对心脏病患者[3]及动物[4]的研究趋向于矛盾的结论,尤其是对心房颤动(房颤)的预防[5-6]。目前n-3 PUFAs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未达成共识,笔者就n-3 PUFAs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窦性节律)、房颤、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 硒蛋白家族基因变异与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龙;王晓春

    第一个硒蛋白于1957从红细胞中分离得到,随后陆续发现其他类型硒蛋白,研究发现硒蛋白家族共有25个成员并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如参与免疫反应、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等,近研究发现具有抗肿瘤的效应,其基因变异将会影响功能发挥,继而导致机体抵抗致瘤物的功能降低。与胃肠道肿瘤关系密切的硒蛋白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1~4、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xnrd)1~2、硒蛋白P(selenoprotein P,Seppl)、硒蛋白S( SelS)及SEP15,其基因变异对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影响国内研究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研究硒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中国人群硒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提供参考。

  • 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现状及其测量工具应用情况

    作者:卜秀青;尤黎明;刘可;郑晶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重要角色。当孩子患有慢性、威胁生命的疾病时,父母将面临巨大的心理社会方面的挑战[1]。其中疾病不确定感是其心理体验的重要成分。研究提示,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与其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与焦虑、抑郁、心理痛苦等呈正相关[2-7],值得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关注。纵观国内研究,疾病不确定感这一概念已经被广泛用于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成人患者及其家属的研究,但较少用于描述患儿患病后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可能与对该概念及其测量工具欠了解有关。本文旨在介绍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内涵,并对国内外现有的测量工具进行综述,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 Sonic Hedgehog 信号通路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殷和文;龙颖颖;高亭;段凤英;徐颜美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率已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对肺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远期存活并无显著改善。而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并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疗效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 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不仅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其异常激活与NSCLC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NSCLC的发病机制,现对Shh信号通路特性及其在NSCLC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髓源性抑制细胞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非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国振;王新颖

    转移是造成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转移的过程包括肿瘤细胞在原位获得侵袭性,进入循环系统,在远隔位置定植、生长、形成转移灶,在这一过程中,肿瘤微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髓源性抑制细胞(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当肿瘤发生时,MDSCs可以募集到肿瘤局部,在局部调控抗肿瘤免疫而影响肿瘤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其调控肿瘤进展的非免疫学机制,如对上皮-间质转化( EMT)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等。本文将着重阐述MDSCs在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作用的进展及调控的非免疫学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 严重烧伤等应激状态下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作者:邓鸿敖;张红艳

    传统认为,热休克蛋白70(HSP70)只能在细胞内通过帮助新生的和变性的蛋白质的正确折叠、促进不可恢复的变性蛋白质的降解而发挥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陆续有报道, HSP70作为一种通常被认为存在于细胞内的保护性蛋白质也可释放到细胞外,作为免疫系统的信号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刺激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炎症因子,改善严重烧伤等应激后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2]。现HSP70从细胞内释放的机制及其在细胞外的免疫功能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就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 eHSP70)的起源、受体及其作用机制和严重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综述如下。

  • 白金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建华;李建强;邝锦波

    目的:探讨白金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124膝),根据患者初次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共45例63膝)和观察组(共45例61膝)。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活血止痛胶囊、钙尔奇D600片,同时给予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金膏。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的Lysholm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的各子项得分及总分均明显改善( P<0.05),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经1个疗程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60.3%,观察组总有效率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白金膏可显著改善关节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从而提高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 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

    作者:刘晓青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7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埋线组27例和中药组30例,埋线组采用埋线疗法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月经、肥胖的改善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月经情况改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肥胖情况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1)。治疗后,两组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及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均明显下降(P<0.01);埋线组泌乳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1),但中药组泌乳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埋线组泌乳素水平低于中药组(P<0.05);两组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埋线疗法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善效果与中药治疗相近,而对肥胖情况及泌乳素水平的改善效果优于中药治疗。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作者: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 我刊关于作者单位名称的录注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 引言的写作

    作者:本刊编辑部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篇幅(一般不超过200字)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该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该研究的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言该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

  • 医学科研论文讨论部分的写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我们在审稿工作中,常发现有的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讨论部分时,只将前文的资料简单罗列,更有的是文不对题,妄加评论或下结论。现将论文中讨论的内容及写作上的注意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 医学论文中常见的对照形式

    作者:本刊编辑部

    对照的形式有多种,可根据实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加以选择,常用有下列几种:(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例如,观察某种疫苗预防某种传染病的效果,试验组的一批儿童接种该疫苗,对照组的一批儿童不接种该疫苗,也不接种任何其他免疫制品,处理因素完全空白。后对比两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的观察指标的效果。本法一般很少用,只用于那些不予治疗但不影响预后的疾病,多为自限性疾病。(2)试验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多种非处理因素。如观察赖氨酸对儿童发育的影响,试验组儿童的间食加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儿童的间食为不加赖氨酸的面包。处理因素是赖氨酸,非处理因素的面包量两组是相同的。(3)标准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做对照,或在治疗效果观察类研究中,用某种现公认的常规疗法作对照。如试验指标脉搏的对比,即可用正常值72次/min作参照。(4)自身对照:对照与试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如用药前后的对比,先用A药后用B药的对比,都是属于自身对照。(5)历史对照:与文献报道的类似研究作对比。采用历史对照可信性较差。因为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采用历史对照时,很难保证非处理因素能有一定的可比性,所以应尽量少用。只有对那些非处理因素影响较小的少数疾病及公认的难以治愈的疾病才适于做文献历史对照,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 本刊优先处理、录用课题论文的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处理 录用 课题
  • 计量资料统计检验的两个常见错误

    作者:本刊编辑部

    错误之一: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多次t检验,而不用方差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时,如果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呈齐性时,应该用方差分析(也叫ANOVA分析)。方差分析只能告诉我们多组间均数是否全部相等,即便F>Fα,也只能说明在α水准上至少有两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不能告诉我们到底哪两组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要研究某两个或某几个总体均数是否相等,还要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两两比较的q检验(也叫Studnet-Newman-Keuls检验法)或小显著差异( l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 t检验;当多个观察组与一个对照组进行均数间比较时,应作Dunnett-t检验。

  • 请在您的稿件中标明个人联系信息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稿件 标明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