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作者:范震波;胡汉生;李穗;邱勤业;曹灿贤

    目的 研究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下早期活动肘关节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住院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C型的患者11例,其中C1型6例,C2型3例,C3型2例(AO/ASIF分型).均采用经尺骨鹰嘴关节外"V"型截骨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后予静脉强效镇痛,早期活动肘关节,按Aitken和Rorabeek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随访时间5~16个月;优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术后早期强效镇痛下活动肘关节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方法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 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因素

    作者:郑顺利;龚将将;张蕾;梁洁萍;吴恩平;吴佳娜;唐光华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人群的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影响因素.方法 总共搜集了1 110个广州常住人口的体检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血压、脉压差、心率、血糖、血脂、体质指数(BMI)、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以及CAVI等,将男女各分为5个年龄段(分别是<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结果 男女组间年龄和脉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血糖、BMI、心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ABI及CAVI 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管是男性组还是女性组,年龄 (P<0.001)和BMI(P<0.001)是CAVI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在女性组中脉压(PP)(P<0.001)、TG(P=0.003)和ABI(P=0.009)也是CAVI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和BMI是CAVI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见,控制体重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 广西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病毒基因型和治疗分析

    作者:余晶;石清兰;陈月桥;曾芳;杨爱水;毛德文

    目的 通过分析广西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途径、病毒基因型和患者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准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治疗的反应,确定广西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传播主要危险因素及患者对标准治疗的应答.方法 对110例患者的病史、感染途径、生化、病毒量和病毒基因型进行分析.24例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每周180 μg,加利巴韦林900 mg/d,连续48周治疗.结果 年龄≥31岁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数量较多.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ALT正常的占15%,持续ALT水平升高的占70%,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分别占13%和3%.54%的患者有输血史,10%的患者有注射毒品史.28%患者无法说出感染原因.在≤40岁年龄组静脉注射毒品比例较高.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1b型占多数(58%),其次是3b型(14%)、2a型(12%)、1a型(10%)和6a型(5%).基因型1b和2a型见于因输血而感染的患者,但1a、3b和6a型主要集中在由于静脉注射吸毒而感染的患者.治疗结束应答(ETVR)率:1b型81.8%,1a、3b和6a型达到100.0%,持续应答(SVR)率:1b型72.7%,1a、3b和6a型达80.0%.干扰素治疗没有达到ETVR的患者多为高病毒载量(HCV-RNA>4.16E07拷贝/mL)、高龄(>54岁)和基因型1b型的患者.结论 从20世纪90年代起献血员抗-HCV的筛选降低了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风险,但注射使用毒品在较年轻的年龄组成为感染的危险因素增高.人群筛查可能导致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因素包括有输血史和吸毒史,可以发现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早期应用标准疗法治疗,将有利于患者获得ETVR.

  • 立体定向胼胝体、杏仁核与Forel-H区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癫痫

    作者:张奕生;唐运林;周连银;徐越;卞园园;潘香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胼胝体、杏仁核与Forel-H区联合毁损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方法 6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头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应用头颅CT扫描定位,深部电极胼胝体、杏仁核与Forel-H区电监测和射频毁损技术,局部麻醉下经旁正中额入路完成立体定向胼胝体、杏仁核与Forel-H区毁损术.结果 射频毁损前65例患者128导联电极均记录到全颅棘波(多以一侧为主),术后癫痫放电减轻.术后1~2周复查CT显示与毁损部位相一致的凝固性坏死,周围有水肿带.术后随访6~48个月,癫痫完全控制者35例(53.8%),总有效率(发作减少≥50%)为89.2%(58/65).结论 立体定向胼胝体、杏仁核与Forel-H区联合毁损是治疗难治性癫痫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糖耐量异常的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许寅宏;徐恩;邱少东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13例,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n=60),糖耐量异常组(IGT,n=53),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结果 脑梗死患者IGT组血清hs-CRP分布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内膜光滑性分级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GT组(P<0.05);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hs-CRP分布水平高于稳定斑块(P<0.05);IGT组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34,P=0.013).结论 脑梗死合并糖耐量异常时血清hs-CRP明显升高,且与动脉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参与了IGT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 乳腺癌及其转移灶Ezrin、RECK与Kiss-1蛋白表达和意义

    作者:黄恒;崔彬;刘付霖;石育芬;米明

    目的 观察乳腺癌及其转移灶Ezrin、RECK与Kiss-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转移灶中Ezrin、RECK与Kiss-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伴转移的乳腺癌肿瘤组织内Ezri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伴转移者乳腺癌肿瘤组织内Ezrin蛋白表达更高(P<0.05),淋巴转移灶中也可见Ezrin蛋白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伴转移的乳腺癌肿瘤组织内RECK及Kiss-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伴转移者乳腺癌肿瘤组织内RECK及Kiss-1蛋白表达量更低(P<0.05),淋巴转移灶中也可见RECK及Kiss-1蛋白降低(P<0.05).结论 Ezrin蛋白表达增高,RECK及Kiss-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可以作为乳腺癌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 手术治疗Ⅱ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42例

    作者:高庆鹏;庄永青;姜浩力;付强;方锡池

    目的 探讨开放性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在Ⅱ级急性下肢缺血(ALI)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因急性下肢缺血行外科手术联合抗凝治疗的42例Ⅱ级A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成功、血运通畅、病死率、截肢率、肢体保全生存率、踝肱指数(ABI)等指标评估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8例(90%)患者血栓被取出,阻塞部位血流再通,仅行切开球囊导管取栓术的影像学成功28例(67%).但动脉狭窄、闭塞并伴急性血栓形成的14例(33%)ALI患者,则需增加球囊扩张、血管移植转流、内膜剥脱等其他术式.术后影像学成功38例(90%);临床成功,+3级21例(50%),+2级8例(19%),+1级5例(12%),0级(没有改善)8例(19%),无0级以下病例.术后平均ABI增加0.71±0.3.术后1、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75%和71%,肢体保全生存率分别为84%和76%,截肢率分别为11.9%和14.2%,病死率分别为12%和14%,ABI值分别为0.81±0.1和0.90±0.2.结论 开放性周围血管手术在ALI的治疗中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根据病情及术中动脉通畅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 恶性血液病并发带状疱疹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清清;郑润辉;王春燕;黄振倩;刘丹;谭获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治疗后并发带状疱疹20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405例患者中有20例并发带状疱疹(4.94%),其中16例于化疗间期发病.绝大部分患者在病发时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减少,18例患者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异常.经过积极抗病毒等治疗后,本组20例患者带状疱疹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1±6)d,有3例后遗神经痛.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破坏,在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成免疫功能严重降低,容易引发带状疱疹.

  • 长期视屏辐射对视神经视网膜的影响

    作者:张熙伯;余玲;何跃;乔一平;李友谊;廖光荣

    目的 观察长期视屏辐射对视神经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新近(≤3个月)从事专职电脑终端(VDT)作业人员45名,根据每天电脑作业时间不同,分为3个组(≤2 h/d、~4 h/d、>4 h/d),观察3组VDT作业人员0.5、1、2、2.5年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差异和相同时期各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VDT作业人员在不同时期VEP、ERG、OCT及视野检查及相同时期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VDT作业的延长,出现眼疲劳、眼酸胀、眼干等症状的受试者增多.结论 长期视屏辐射对视神经视网膜无明显的损伤,但对视觉功能有一定损害.

  • 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天;李逊;何永忠;谢清灵;徐彦钢;杨炜青;徐巍;徐桂彬

    目的 探讨输尿管管路封堵器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行URL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应用管路封堵器44例(A组),未应用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A、B两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3.1%(41/44)和85.7%(36/42),手术时间分别为(30±5)min和(40±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3.3±0.4)d和(3.2±0.5)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5/44)和9.52%(4/42),住院费用为(8 923±120)元和(8 895±100)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管路封堵器是固定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方便,能有效减少URL术中结石漂移,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远段骨折的微创治疗

    作者:宋伟毅;刘忠堂;王兵;彭文标;梅杰;张峦;孙向华

    目的 探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在治疗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干中远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治6例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远段骨折患者,于骨折部位前外侧做小切口,探查桡神经后,经前外侧远近小切口植入窄型动力加压钢板,骨折复位,螺钉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肘关节功能活动度.采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5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1例患者因摔倒出现血肿导致感染.获随访8~22个月,平均(16±2.1)个月;骨折2~3个月愈合,平均(2.7±0.21)个月;桡神经功能恢复时间1~5个月,平均(2.3±0.5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120~130°,平均(128.3±1.61)°;根据ASES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为优;Mayo评分标准肘关节功能为优.结论 采用微创钢板固定技术治疗伴有桡神经麻痹的肱骨中远段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9例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沈凌花;刘丽;李秀珍;盛慧英

    目的 分析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PHHI)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点和基因突变特点.从基因水平了解PHHI的致病因素,以达到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的目的.方法 对9例PHHI患儿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取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先扩增外周血ABCC8和KCNJ11基因外显子所在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正向序列测定,以检测突变.结果 2例患儿KCNJ11基因突变,1例患儿KCNJ11外显子第101位点G→A纯合突变(R34H),1例患儿KCNJ11外显子第91位点 C→T杂合突变(R31W);2例患儿ABCC8基因突变,1例患儿ABCC8外显子31第3832位点出现G→A杂合突变(G1255S),1例患儿ABCC8外显子12第1861位点出现C→T杂合突变(R598X).结论 发现4例患儿的基因突变,并发现一个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ABCC8新突变(G1255S),为临床治疗、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冠心病患者中OX40L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林朴卿;肖华;洪长江;邱健;邹育海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中OX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分析OX40L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OX40L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58例心内科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91例和对照组27例.同期检测hs-CRP及OX40L水平,比较不同组别及不同冠脉病变之间两者的差异.结果 ACS组OX40L、hs-CRP水平高于SAP组,SAP组OX40L、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间OX40L、hs-CRP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ACS组中三支血管病变OX40L水平高于双支血管病变及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OX40L水平高于单支血管病变,两组间OX40L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SAP组中三支血管病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单支血管病变组之间的OX40L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结论 OX40L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特别是ACS的炎症发展过程,OX40L水平的高低可作为预测ACS冠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 高频超声检测乳腺肿块内钙化类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

    作者:陈雪松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测乳腺肿块内不同钙化类型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高频超声检出合并钙化的乳腺肿块180个,术后以病理为诊断"金标准",比较分析肿块内不同钙化类型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关系.结果 经术后病理证实:180个肿块中良性42个,恶性138个.乳腺良性肿块钙化发生率低于恶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部粗大型钙化、周边粗大型钙化发生率在良性肿块虽低于恶性肿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微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类型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2.8%,漏检率为7.2%,诊断有效率为94.4%.结论 高频超声能够有效地显示乳腺肿块内的钙化类型,帮助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 ERCC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奥沙利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贺文兴;李冬梅;周伟华;邓觐云;陈文学;王艳华

    目的 研究ERCC1 codon 118基因多态性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3例,静脉血提取白细胞,用PCR技术检测ERCC1基因型.所有患者均经FOLFOX4方案治疗,以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WHO)评价疗效.结果 C/C、T/T+C/T基因型组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53.1%、22.0%.C/C与T/T+C/T基因型组两组对奥沙利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组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31个月,而T/T+C/T基因型组患者为7.96个月(P>0.05).C/C基因型组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9.40个月,而T/T+C/T基因型组患者为14.73个月(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ERCC1 codon 118多态性与奥沙利铂为基础方案化疗疗效关系可能存在相关性,基因型检测可能有助于指导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

  • 环氧化酶-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Ki-67在鼻咽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奚少彦;吴秋良;宗永生;梁建中;雍娟娟;侯景辉;卢佳斌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Ki-67 的表达在鼻咽癌发展过程中的联系,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的线索.方法 随机抽取86例鼻咽癌病例进行EGFR、COX-2及Ki-67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 COX-2及EGFR在鼻咽癌的表达率分别为 70.9%(61/86)和72.1%(62/86);且均在T分期(T1、T2、T3)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P=0.012,EGFR:P=0.016).COX-2及EGFR的表达得分之间呈正相关(r=0.213,P=0.049).COX-2与EGFR的共表达率为53.5%(46/86),在T分期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9.801,P=0.007).另外,Ki-67 的表达在T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OX-2与Ki-67、EGFR与 Ki-67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OX-2与EGFR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和共表达与T分期相关.COX-2与EGFR的免疫表达强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在鼻咽癌发展过程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从而为鼻咽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 术中结肠灌洗与常规手术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吻合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林锡汉;庄丹;袁炜嗣;庄俊锋;刘金炎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相比常规手术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吻合术病例,其中行术中结肠灌洗20例(结肠灌洗组),行常规手术30例(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间术后出现的死亡、吻合口瘘、术口感染、腹腔脓肿等常见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肠灌洗组出现吻合口瘘2例(10%),常规手术组出现3例(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肠灌洗组为(4.2±0.3)d,常规手术组为(3.5±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结肠灌洗与常规手术比较,不能减少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严重乳酸酸中毒

    作者:张淇钏;方喜斌;李智业;陈伟宏;倪晓彬;郭湖坤;陈素芝;罗杨;陈纪平;吴苏武

    目的 探讨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在严重乳酸酸中毒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严重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 h患者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pH值的变化,并统计这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4 h与治疗前比较,血乳酸下降、CO2CP和pH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48 h与治疗后24 h比较血乳酸下降、CO2CP和pH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的病死率为9.09%(1/11).结论 应用高容量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能明显降低严重乳酸酸中毒患者的乳酸水平,维持酸碱平衡,减少病死率.

  • 切口妊娠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体会

    作者:刘秋红;李劼

    目的 探讨切口妊娠 (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CSP)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对收治的13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经阴道彩超及β-HCG检查确诊.5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B超引导下清宫术,6例患者行病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生化汤+B 超引导下清宫术,2例患者行米非司酮+B 超引导下清宫术,所有病例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CSP应根据包块大小、血运情况及β-HCG数值予以个体化治疗.

  • 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与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对颈椎曲度的影响及疗效比较

    作者:陈育岳;隋文渊;尹庆水;王建华

    目的 比较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CF)与经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对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共收治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成功随访110例.成功随访患者中接受ACCF 53例(ACCF组),接受ACDF 57例(ACDF组).通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当天、术后6周以及随访结束时颈椎标准侧位片的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 Cobb角,了解颈椎曲度的改变.临床疗效通过JOA评分系统判断.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结束阶段颈椎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所有患者均佩戴颈围6周;经9~24个月随访,两组术后颈椎前凸丢失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节段Cobb角以及C2~7 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改善优良率为82.7%,其中ACCF组的优良率为83.0%,ACDF组的优良率为82.5%.结论 两种术式在治疗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术后临床疗效相似.

  • 无张力钉合在痔上黏膜环切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丰良;陈丹

    目的 探索一种较理想的痔上黏膜环切术(PPH)钉合方法.方法 对86例同期行PPH患者分别采用无张力钉合技术(观察组)和常规钉合技术(对照组),每组43例;并对两组的吻合口出血例数、吻合口加针数、手术时间、牵拉性腹痛、术后疼痛、术后肛门灼热及坠胀不适感、钉合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钉合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吻合口出血例数、吻合口加针数、手术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1);在切除黏膜环宽度和均匀度以及术后肛门灼热及坠胀不适感方面,观察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牵拉性腹痛、术后疼痛及尿潴留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张力钉合技术可提高PPH钉合满意度,减少吻合口出血及缩短手术时间.

  •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比较

    作者:邵子力;吴健;陈敏山;梁惠宏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疗效.方法 180例CRLM患者(转移瘤大径≤5 cm,数目≤3个)进入本研究,94例接受RFA治疗(RFA组),86例接受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RFA组与手术切除组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2%、62.9%、50.4%、39.7%、29.1%和90.4%、78.8%、65.1%、56.0%、48.4%(P=0.024);对于直径≤3 cm单个CRLM患者RFA(n=32)与手术切除组(n=36)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8.1%、86.2%、68.1%、58.8%、51.1%和100%、86.2%、74.3%、66.1%、61.0%(P=0.55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0%(16/94)与40.7%(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FA组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47.9%(45/94),再手术切除组切缘复发率为12.8%(11/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CRLM疗效优于RFA,对于直径≤3 cm单个CRLM,RFA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手术切除.

  •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精神行为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屹;贾杰;胡祖荣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精神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产妇120例,随机分成3组:S组、F组、N组,双盲对照观察.S组和F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行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PCA),S组腰麻药为舒芬太尼5.0 μg,硬外维持用药为0.25 μg/mL舒芬太尼+0.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F组腰麻药为芬太尼20 μg,硬外维持用药为1 μg/mL芬太尼+0.1%罗哌卡因+生理盐水;N组无镇痛方式.观察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 h泌乳量,于产后15 min、2、24 h对新生儿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NACS).结果 S组和F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N组(P<0.01);产后15 min、2 h的NACS评分3组均良好,24 h的NACS评分则以F组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可促进早开奶,利于母乳喂养,其中舒芬太尼对新生儿精神行为能力无不良影响,更适合在分娩镇痛中使用.

  • 双极反渗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贾洪艳;武子霞;张红燕;乔佑杰

    目的 研究双极反渗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贫血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56例,基础治疗不变,更换水处理系统后使用双极反渗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12个月,观察比较使用双极反渗水后血清白蛋白(Alb)、人体测量、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分(MQSGA)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改为双极反渗水透析6个月后,透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MAMC)、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转铁蛋白(TF)及血红蛋白(Hb)浓度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Alb水平和主观营养评分得到显著改善(P<0.05).延长观察到双极反渗水透析12个月,TSF、MAMC、TC、TF、Hb、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MQSGA评分改善(P<0.05),CRP、IL-6下降(P<0.05).结论 水质提高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贫血状态.

  • 15°头高脚低位对脑肿瘤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程傲冰;许立新;佘守章;许学兵

    目的 评价15°头高脚低位(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RTP)联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aemodilution,ANH)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15°头高脚低位组(R组,n=20)和完全平卧组(C组,n=20).桡动脉和颈内静脉分别穿刺置管后10 min,R组患者体位调整为15°头高脚低位,C组患者保持完全平卧位,体位调整后10 min行ANH,术中维持患者体温于36.5~37℃;分别于变换体位前即刻(T0)、变换体位后1、5、10 min(T1~3)和ANH后即刻、30 min和关硬膜前即刻(T4~6)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和桡动脉血,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静-动脉血乳酸含量差(VADL),同时记录各时点患者的MAP、HR和CVP,并计算术中总失血量.结果 两组患者采集自体血量相似(P>0.05),R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26±171)mL比C组患者(809±150)mL明显减少(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4~6时Da-jvO2、CERO2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VADL均在正常范围(P>0.05);与T0时比较,R组T1~4时MAP、CVP降低,MAP在T4时降至低[(70±8 vs 86±4)mmHg],CVP均值降为2.6~2.7 mmHg (P<0.05);与C组比较,R组T1~4时MAP、CVP降低,MAP在T4时降低显著[(70±8 vs 84±7)mmHg],CVP均值波动于2.6~2.7 mmHg (P<0.05);R组与C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15°头高脚低位可减少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失血,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在脑血流自主调节范围内,而对脑氧代谢无明显影响,可在临床选用.

  • ADAM17与HER-2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

    作者:孙泽辉;张雪鹏;韩旭;胡宝山

    目的 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7,ADAM17)和原癌基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新的乳腺肿瘤标记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DAM17和HER-2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结果 ADAM17和HER-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以阴性为主,少部分呈弱阳性表达;而在乳腺癌中表达增高,以阳性表达为主,且强阳性占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ADAM17与HER-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ADAM17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均可反映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能力,因此ADAM17可成为一个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 肝癌组织β2肾上腺素受体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王美冰;陈东泰;畅易;欧阳汉栋;曾维安

    目的 探讨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β2-AR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β2-AR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检测β2-AR在138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中阳性表达率为63.8%,β2-A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肝癌中主瘤大小、卫星结节、缺乏肿瘤包膜、侵犯血管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β2-AR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复发及预后相关(P<0.001);β2-AR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均较β2-AR阴性表达者差(P<0.001).结论 β2-AR蛋白在肝癌细胞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多因素相关;β2-AR蛋白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相关.

  • 阴道彩超与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汤佩玲;李新春;赵康艳

    目的 探讨阴道彩超与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阴道彩超与MRI资料,所有病例术前1个月内均已行阴道彩超和MRI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55.0%、20.0%、25.0%;MRI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0.0%、18.3%,11.7%,两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8,P<0.05),MRI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彩超.阴道彩超误诊为子宫肌瘤12例,漏诊15例.MRI误诊为子宫肌瘤11例,漏诊7例.影像特征不典型是误诊主要原因,所有漏诊患者均伴有盆腔其他疾病存在.结论 子宫腺肌症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阴道彩超.子宫腺肌症病灶形态、回声、信号不典型,合并其他病变易导致误诊、漏诊.综合分析病变形态、回声、信号、血流特点及警惕合并症的存在,可提高诊断率.

  •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

    作者:李伟生;杨辅直;陈晓玲;苏格炘;刘红铃;张倩

    目的 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6例,分日龄≤3 d和日龄>3 d两组,从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黄疸和贫血程度、是否需要换血、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否及住院时间、光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本病日龄3 d以内即开始治疗47例,3 d以上才治疗39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 d组仅换血1例,IVIG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较日龄>3 d组缩短.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日龄≤3 d)即可诊断,早期光疗可减少换血和IVIG输注.

  • 全身麻醉对大鼠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吴新文;颜志伟;王治中;刘思洋;赵曼丽;王珊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时大鼠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阐明全身麻醉对中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以灌胃方式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丙泊酚,观测大鼠活动和行为变化及大鼠入睡率、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等指标,以选择合适的丙泊酚口服剂量.(2)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烷组、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麻醉状态稳定20 min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大鼠的大脑皮层、下丘脑和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含量.结果 (1)在150~250 mg/kg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丙泊酚对大鼠的镇静作用逐步加强(P<0.01),再增加剂量,其镇静作用增加有限,但不良反应相应增加,甚至出现大鼠死亡;(2)与对照组比较,各麻醉组大鼠中枢神经递质Ach、NE、GABA、Glu含量均有降低(除七氟烷组下丘脑组织中GABA值略有升高,P>0.05),尤以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递质降低为显著(P<0.01).在3个麻醉组中,脑内不同部位神经递质降低幅度虽有不同,但仅在海马组织中,丙泊酚组Glu值大于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全身麻醉对中枢不同区域内Ach、NE、GABA、Glu神经递质均有影响,以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神经递质含量降低为主.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马刘红;程欣;徐建兵;罗焕敏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化学损伤(D-半乳糖+氯化铝)及海马物理损伤的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90只昆明小鼠采用D-半乳糖120 mg/(kg·d)、氯化铝20 mg/(kg·d)共同诱导10周以及海马物理损伤的方法分别复制出2种不同的拟AD小鼠模型.实验分为5组:化学损伤模型对照组、物理损伤模型对照组、化学损伤+hUC-MSCs治疗组、物理损伤+hUC-MSCs治疗组,另设一个空白对照组.hUC-MSCs移植治疗一段时间后,用Morris水迷宫和跳台仪分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化学损伤模型对照组比较,化学损伤+hUC-MSCs治疗组小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跳台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但物理损伤+hUC-MSCs治疗组与对应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hUC-MSCs对化学性损伤拟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改善作用.

  • 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Pifithrin-α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丁浩;马果果;张吉翔

    目的 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和P53对肝癌细胞HepG2.2.15增殖凋亡及P21等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空载质粒pEGFP-N2和重组质粒pEGFP-N2/XPD转染HepG2.2.15,然后给予20 μmol/L的Pifithrin-α(P53抑制剂)孵育24 h.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EGFP-N2组、pEGFP-N2/XPD组、pEGFP-N2/XPD+Pifithrin-α组和Pifithrin-α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XPD、P53、磷酸化P53(phosphorylated P53,p-P53)、P21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的表达;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结果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在转染了空载质粒pEGFP-N2和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即转染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XPD表达增高(P<0.001);XPD表达升高使P53、p-P53(ser-15)、P21表达增高,同时使得HBx表达降低,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这一作用(P<0.001).MTT结果显示,XPD表达升高抑制了细胞活力,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减弱细胞活力的作用(P<0.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引起了细胞凋亡率增加,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01).结论 XPD能通过P53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上调P21的表达以及下调HBx的表达.

  • 骨形态反应蛋白-2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毕经锋;王雪峰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骨形态反应蛋白-2(BMP-2)与软骨细胞共同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是否有协同作用,并检测BMP-2对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佳浓度.方法 将体外分别培养扩增的兔BMSCs和软骨细胞按相同的比例(7:3)混合后,均以5.0×107·mL-1的细胞浓度接种混合培养,根据不同的BMP-2浓度分为以下几组,5、10、20、30、40、50 ng/mL组,以单独培养的软骨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单独培养的BMSCs作为阴性对照组,以混合培养后不加BMP-2作为0 ng/mL组.通过MTT、Ⅱ型胶原蛋白表达以及糖胺聚糖蛋白表达的检测,确定BMP-2与软骨细胞共同作用于BMSCs是否有协同作用及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转化的佳BMP-2浓度.结果 单独培养BMSCs的阴性对照组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倾向不明显,而与软骨细胞混合培养的0 ng/mL组软骨细胞增多,添加BMP-2的5、10、20、30、40、50 ng/mL组向软骨细胞分化更加明显.结论 BMP-2与软骨细胞共同作用于BMSCs对于其向软骨细胞分化有协同作用,BMP-2的佳作用浓度为20 ng/mL.

  • 瑞香素对SMMC-7721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况南珍;傅颖媛;龚淑琪;曾小平;章志琴;陈小英

    目的 探讨瑞香素对SMMC-7721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流式细胞仪检测1.95~250 μg/mL的瑞香素作用SMMC-7721细胞后与细胞对照组(等体积、细胞培养代替瑞香素)比较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2)荧光定量PCR检测瑞香素作用SMMC-7721细胞后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其Bcl-2、Bax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瑞香素在1.95~250 μg/mL浓度范围可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凋亡率为35.9%~77.57%;(2)瑞香素组细胞处于G2/M和S期的百分率高于细胞对照组;(3)瑞香素在1.95~250 μg/mL浓度范围时与细胞对照组比较Bcl-2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而在31.25~250 μg/mL浓度范围时Bax基因表达则明显升高.结论 瑞香素在1.95~250 μg/mL浓度范围对SMMC-7721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G2/M和S期阻滞,下调凋亡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和上调促进细胞凋亡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 醛固酮对H9C2细胞的诱导作用

    作者:卢晓梅;马玲;于艳秋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H9C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以培养的H9C2细胞为模型,观察100 nmol/L醛固酮刺激H9C2细胞后3、6、12、24、48 h后盐皮质激素受体(MR)的表达情况、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spase-3、-8、-9的活性变化.结果 醛固酮刺激H9C2细胞3 h开始,MR表达增高,6 h达高峰.TBARS法检测结果显示,醛固酮刺激后MDA含量在3 h开始增高,24 h达高峰.而SOD 活性在醛固酮刺激后逐渐下降,24 h达低.Caspase-3、-8、-9的活性在在醛固酮刺激后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与无醛固酮刺激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醛固酮刺激H9C2细胞后,通过与MR结合诱导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凋亡.

    关键词: 醛固酮 H9c2细胞 凋亡
  • 波动和恒定的葡萄糖浓度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RPC6和TRPC1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红红;李青菊;申素峰

    目的 研究波动和恒定的葡萄糖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瞬时受体势TRPC6和TRPC1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各组系膜细胞分别在波动和恒定葡萄糖浓度中分别培养24、48、72 h后,进行细胞学形态结构观察,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RT-PCR检测细胞TRPC6和TRPC1特异性条带灰度的表达情况.结果 波动血糖组在TRPC6基因的表达较恒定高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波动葡萄糖浓度对GMC的损伤以及促进细胞凋亡方面较恒定葡糖糖浓度更严重,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 银杏叶注射液对阿霉素肾功能衰竭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樊瑞芬;赵世峰;李筠青;王银龙;瞿峰;张增海;张美莲;赵莲英

    目的 探讨银杏叶注射液对阿霉素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肾衰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肾衰组、治疗组大鼠采用阿霉素制造肾衰模型.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银杏叶注射液,对照组和肾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血CD3、CD4、CD8、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衰组和治疗组血CD3、CD4、CD4/CD8显著下降(P<0.01),CD8无显著变化(P>0.05),中性粒细胞吞噬率降低(P<0.05);与肾衰组比较,治疗组血CD3、CD4、CD4/CD8显著升高(P<0.01),CD8无显著变化(P>0.05),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阿霉素肾衰大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后可以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 鞘内注射吗啡诱导脊髓背角自噬状态的改变

    作者:廖家齐;许学兵;许立新;佘守章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脊髓背角自噬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M组和C组,每组24只.M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 μg;C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药后30 min采用电子Von 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然后随机取6只大鼠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LC3Ⅱ/LC3Ⅰ及自噬调节信号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 鞘内注射吗啡7 d后,吗啡镇痛作用较第1天下降60.2%,提示出现吗啡耐受形成.C组各时点LC3 Ⅱ及Beclin-1均有少量表达,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M组各时间点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表达量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上调(P<0.05); M组内不同时点比较,第1天 LC3Ⅱ/LC3Ⅰ比值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第1天 Beclin-1表达高(P<0.05),随后下降,在第5天后表达量趋于稳定.结论 鞘内注射吗啡可诱导脊髓背角自噬增加,Beclin-1可能参与鞘内注射吗啡诱导所致的自噬状态改变.

  • 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所致大鼠肾损害的影响

    作者:陈敢;李慧娟;梁鸣;周姗姗;李雯;傅君舟

    目的 观察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致大鼠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氧嗪酸和尿酸合用造模,别嘌呤醇组同时给大鼠别嘌呤醇灌胃治疗,于2、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收集24 h尿量并测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各组肾脏组织切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别嘌呤醇组大鼠血UA、BUN、Scr明显降低(P<0.05),TGF-β1与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断UA生成、降低UA水平、减少U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的损害、抑制或延缓肾组织病变和肾功能损害有关.

  • 以单纯性体位性蛋白尿为临床表现的胡桃夹综合征1例

    作者:吴秀川;张益民;牟琴;辛莉

    患者,女,15岁,因体检发现尿蛋白3个月,于2011年11月3日收入院治疗.患者入院前3个月因上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不振到当地医院就诊,住院检查过程中发现间断性尿常规尿蛋白阳性,波动在(-)~(+ + +)之间.否认特殊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15/63 mmHg,呼吸18次/min,脉搏80次/min.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身高约1.55 m,BMI 约18 kg/m2,剑突下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余体格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梅毒检测两项均无异常.补体

  • 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后肺栓塞1例

    作者:田可歌;任红英;程晓榆;邓小灵

    患者,女,57岁.因下腹坠胀3个月于2010年12月6日入院.病程中无阴道流血及排液,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足月产 2次,绝经3年.妇科检查:子宫如孕7周大小,双附件无异常.B超:宫腔实性占位约46 mm×44 mm×42 mm,符合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拒绝切除子宫,2010年12月8日行宫腔镜电切术.应用OLYMPUS 双极等离子宫腔电切镜及配套膨宫机,膨宫压力85~90 mmHg, 0.9%氯化钠为膨宫介质,流速300 mL/min,液体入量: 9 000 mL,出量8 500 mL.电切功率260 W,电凝功率80 W.镜下见宫腔右侧壁黏膜下肌瘤直径约4 cm突入宫腔,蒂部较宽大.术程顺利,历时 30 min,视野清晰,出血不多,病理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

  • 胃窦血管扩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作者:马娟;林泽怀;梁伟民;刘婉薇

    患者,女,73岁,因黑便、乏力8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入院.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黑便,每天大便量如常,无变细,次数无增多,伴全身乏力、双下肢水肿,当地查血红蛋白 94 g/L,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正常,遂就诊我院血液科门诊,查血清铁5.7 μmol/L,铁蛋白4.9 ng/L,叶酸、VitB12升高,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检测、血红蛋白电泳、Coombs试验、CD55/CD59、冷凝集试验阴性,诊断缺铁性贫血,建议住院完善胃、肠镜等检查.患者拒绝入院,于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贫血胃黏膜像.

  • 双子宫不完全阴道纵隔合并子宫肌瘤早产2胎1例

    作者:李丽美;孙维峰

    患者,女,25岁,孕1产0,因停经34+1周,阴道少量流血伴下腹部不适1 d于2009年12月21日18:20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4月25日.孕早期无毒物,射线接触史.孕期在我院定期产检,孕17周我院B超提示:双子宫畸形,左侧宫腔内妊娠.孕32周余因阴道少量流血,曾在我院门诊给予安胎治疗.入院后产科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膨隆,呈蛙状腹,宫高33 cm,腹围99 cm,先露为头,未入盆,胎心率142次/min,无宫缩,胎膜未破.

  • 巨大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2例

    作者:朱四红;谭布珍

    例1,女,38岁,已婚,因自觉腹围增大近1年,加重1周于2011年5月6日入我院.体格检查:腹膨隆,腹部可及巨大包块,上界达剑突下6 cm,两侧达盆壁,囊性感,边界尚清,活动,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未见异常;宫颈难以暴露;宫体及附件可及一孕8个月子宫大小的包块,境界清楚,活动,无压痛.彩超示:盆腔实性包块.盆腔CT示:右侧腹腔至盆腔附件区占位,考虑:(1)子宫或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并动静脉瘘可能;(2)腹腔恶性肿瘤(间叶组织来源)可能;(3)建议行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检查考虑:下腹部、盆腔区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其内可见多数动脉血管影,提示病变富含动脉供血.

  • 原发性肺癌胃转移1例

    作者:陈俊妮;袁波;张艳丽;林洁;王奋

    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2个月于2010年11月30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胃炎史20年.体格检查:左肺呼吸音略低,余无异常.胸部CT示:左肺门区肿块影,大小约4.6 cm×3.9 cm,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纤维镜活检,病理诊断:左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骨ECT示:L4椎体左侧、左髂下棘骨质代谢异常,考虑骨转移.脑MRI示脑内多发转移.于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1月28日行同期放化疗:骨转移灶区(左髂下棘及L4椎体)照射30 Gy/10F,全脑照射30 Gy/10F,肺部肿块及肿大淋巴结区放疗64 Gy/32F,纵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25F.同期给予NP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终止化疗.

  • 杏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作者:马军平

    目的 探讨杏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生化指标改变.方法 对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杏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以及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采用杏丁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缓患者肾小球病变发展.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黄璟;熊龙根;李国强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ACS治疗基础上,分别予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或辛伐他汀40 mg,1 次/d,共12周.测定其治疗前和治疗4、12周时的TC、LDL-C、HDL-C、TG和hs-CR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结果 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有所升高,但hs-CRP水平在4周时降幅明显,而血脂水平在12周时变化幅度大.两组均能改善LVEF和LVEDVI,在12周时作用为明显,阿伐托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不但能降低ACS患者TC、LDL-C、TG水平和升高HDL-C水平,而且能降低血清hs-CRP浓度和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阿托伐他汀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 联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制剂促进中厚植皮供区愈合的疗效

    作者:王志勇;施耘;曲年震;阮建春

    目的 通过联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制剂,观察其对中厚植皮供区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EGF组和对照组,术中分别在供皮区应用bFGF干粉剂+EGF凝胶混合制剂、EGF凝胶和空白凝胶,术后观察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及愈后瘢痕增生程度并加以对比.结果 联合用药组愈合速度明显快于EGF组及对照组,术后3、6个月瘢痕增生明显轻于EGF组及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外用EGF和bFGF凝胶制剂,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感染机会,适合在中厚植皮供区应用.

  • 人工培植虫草对儿童哮喘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王明义;江爱英;林泽想;邓振悦;肖晓琴

    目的 探讨人工培植虫草对儿童哮喘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提高儿童哮喘临床疗效提供新方法.方法 将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初始诊治的101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人工培植虫草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按<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对患儿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并作相应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避免触发因素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按体重每周1次加用新康金冬草炖汤服用,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确定哮喘发作的次数以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检测一组健康体检儿童和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浓度.分析结果以明确人工培植虫草对儿童哮喘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的例数及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4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4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FN-γ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FN-γ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人工培植虫草对儿童哮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它通过协同糖皮质激素上调 Th1相关细胞因子,下调 Th2相关细胞因子,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

  • 黄芪注射液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邓恋;胡祖荣;陈祥楠;付锐剑

    目的 通过分析黄芪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手术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0岁,ASA Ⅰ~Ⅱ级,无血液病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等疾病,随机分成黄芪注射液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10 mL+生理盐水90 mL,15 min滴完后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术中以丙泊酚及七氟醚维持麻醉,维持生命体征在正常水平,术毕前腹腔冲洗液加入黄芪注射液10 mL,术毕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清醒后拔管.C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后麻醉,腹腔冲洗液中不加黄芪注射液,余同A组.采集手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T2)、术后3 d(T3) 的静脉血,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2、IL-10)的水平,计算IL-2/IL-10比值.结果 与T0时比较,C组IL-2水平及IL-2/IL-10比值在T1、T2时均明显下降(P<0.01),T3时才基本恢复T0时水平,A组在T1时下降(P<0.05),但T2时已恢复T0时水平;组间比较,两组IL-2水平T1、T2、T3时及IL-2/IL-10比值T1、T2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高于C组(P<0.05,P<0.01).与T0时比较,两组IL-10水平在T1、T2、T3时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辅助性细胞因子的正向调节作用实现的.

  • 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对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的影响

    作者:伍方红;韦继政;许得泽;丁拥军;刘伟盛;黎文杰;李茂清

    目的 探讨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观察组)和治疗对照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双抗夹心免疫发光等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及降钙素的情况,观察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脓毒血症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脓毒血症患者CD8+T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72 h后CD4+T淋巴细胞增多,CD4+/CD8+比值接近1,效果优于治疗对照组.脓毒血症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72 h后炎症因子高水平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效果优于治疗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和炎症因子而实现.

  • CT表现与临床症状左右不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作者:王爽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物理查体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均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且查体定位与CT表现相一致,但临床上也确实有两者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有学者[1]分析后将其归纳为多种类型.本文将就其中CT表现与临床症状左右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以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这种情况的相关原因与治疗措施.

  • YL-1型粉碎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

    作者:梅华锋;程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目前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呈不断增多的趋势.高血压脑出血为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成为神经外科目前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现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5例,采用YL-1型粉碎穿刺引流治疗血肿,现对该方法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利与弊分析总结如下.

  •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脓毒症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姣;邹映雪;马翠安;翟嘉

    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在PICU的发病率分别为17%和6%,严重脓毒症病死率为10%~48%[1].我院感染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收治了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严重脓毒症患儿,经积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经过总结如下.

  • 大动脉调转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岚;杨建群;蓝丽琼

    目的 总结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及Taussig-Bing 综合征患者施行单纯大动脉调转术(ASO)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监护体会.方法 共297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ASO术,术后采用P-SIMV模式辅助呼吸,并以小剂量多巴胺、米力农静脉维持,严密监测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积极防治左心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心包填塞、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部并发症.结果 247例痊愈出院,住院死亡50例,其中34例发生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死亡,5例死于术后急性出血,5例死于心律失常,3例死亡于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死于败血症.结论 ASO术后早期并发症种类多且严重,护理人员必须对并发症有充分的认识,监护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积极防治,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自我血糖监测取第1滴与第2滴末梢血的比较

    作者:徐玲丽;黄洁微;周佩如

    目的 探讨应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时,应采用第1滴血还是第2滴血末梢血进行测定.方法 分别测定101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第1滴及第2滴末梢血的血糖值,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组有效数据91例,餐后血糖组有效数据101例,两组各自第1滴与第2滴末梢血血糖值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时,如在规范操作条件下,可以采用第1滴末梢血测定血糖值.

  •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护理

    作者:高永红;李柳英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 对98例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化疗前、化疗期间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结果 9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经适当的护理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或减轻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协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

    作者:熊晓云;范彬;吴洁华;潘银河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16例,PICC门诊建立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者为观察组,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持续泵入鼻饲与间歇鼻饲两种方法并发症的观察

    作者:黄瑞英;朱小燕;王妤

    目的 观察持续泵入鼻饲与间歇鼻饲两种鼻饲方法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正确选择鼻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住院鼻饲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鼻饲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泵入鼻饲的方法,观察15 d,记录两组患者胃潴留、误吸、吸入性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胃潴留、误吸、吸入性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入鼻饲优于间歇鼻饲,可减少胃潴留、误吸、吸入性肺炎和腹泻的发生率,建议采取持续泵入进行鼻饲.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海波;陈小伍;朱达坚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作为一种氧应答调控因子在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已经被证实在人类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1].报道[2-3]提示,EMT相关转录因子如Twist、Snail、Slug、SIP-1对多种人类癌症,如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肝细胞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神经胶质瘤、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展和预后起重要作用.研究[4]发现,EMT相关转录因子在低氧微环境中存在过表达,这些转录因子的上调是由HIF-1α所介导的,HIF-1α能诱导和(或)调控EMT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而促进EMT过程.

  •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笑洋;邱晨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是重症监护室内肺部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且极易产生获得性耐药,可通过β内酰胺酶及氨基苷类钝化酶等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作用靶位改变、降低膜通透性、主动外排系统排出及形成生物膜等方式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其中生物膜的形成为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生物膜形成后特殊基因的表达也是生物膜对抗菌药物耐药的一个原因.本文重点论述PA生物膜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

  • 脉管性疾病新分类标准及临床特点

    作者:潘凌霄;叶财盛;郑文博

    脉管性疾病是所有血管或淋巴管异常的总称,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该疾病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表现为孤立性病灶,不影响健康,甚至不治而愈;重者可表现为多发弥漫性病灶,合并严重并发症(包括致残).同时,该病的复杂性给临床医生在选择佳治疗方案时带来不少困难.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脉管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在疾病分类以及治疗方面达成了部分共识.本文就该疾病的国际新分类标准、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 T波电交替现象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东;严激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同一导联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1],逐搏T波振幅相差大于1 mm(伴有QT或不伴有QT间期的延长).这种心电现象主要存在于长QT综合征、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中.TWA在临床中与室性心律失常联系较常见,被预测其独立因子[2].由于心室的心律失常极易致生命危险,故倍受重视,特别近年来,随着心血管介入的不断成熟,TWA成为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者的预先筛选重要指标之一[3].本文就TWA的形成机制,与临床疾病和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

  • 慢性丙型肝炎的个体化抗病毒治疗进展

    作者:王鑫;高香翠;时雯雯;张国民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影响了欧亚-太平洋地区大约1%~2%的人口,同时HCV感染在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中也占很大比例[1].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治愈HCV感染,延缓或逆转肝硬化,阻断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2].APASL和AASLD制定的指南都认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且,这两个权威机构也认为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3种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就是在上述2种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另一种小分子靶向抗病毒药物.这种联合治疗有望在未来的几年内出现,很有可能改善目前HCV的抗病毒治疗效果.随着抗病毒治疗路线图日益完善,人们更重视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关键的问题是用小剂量的抗病毒药物达到大程度的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抗病毒药物引起的可能导致减量或停用的各种不良影响.

  • 磁共振在评价心肌缺血及活性中的应用

    作者:桂思;吴梅

    在美国,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为各种死因之首,每年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发病人数150万,其中1/3死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CAD发病率偏低,但近年来城市人群的CAD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准确评价心肌缺血程度及活性,对CAD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评估心肌活性的金标准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然而其不能提供室壁运动方面的信息,不能准确评估冬眠心肌、心内膜下MI及透壁MI,而磁共振(MR)在这些方面存在优势.近年来,随着多通道阵列线圈、射频优化及脉冲序列等技术发展,应用MR评价心肌缺血和活性将具有更多优势.本文综述了相关文献.

  • 骨与糖脂代谢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裕华;王际莘

    胰岛素受体的广泛表达提示胰岛素的功能范围还未完全阐明,在骨表达该受体的骨特异性细胞是成骨细胞,它通过分泌骨钙素(osteoclcin,OC)有益于糖代谢,而连接骨重建和能量代谢的就是成骨细胞的胰岛素信号通路[1],其抑制OC的羧化,有利于代谢活性.目前认为骨除其典型功能外,还是一内分泌器官和能量调节因子.

  • GSK-3β参与心肌缺血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

    作者:车建鹏;晏浩;徐建军

    细胞程序性死亡分为3种类型:1型为凋亡,2型为自噬,3型为坏死.线粒体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细胞的能量中心,而且是细胞存活和死亡的决定性因素.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因素(如缺血再灌注、细胞毒细胞因子类和癌症化疗)可以损伤线粒体功能和以线粒体为平台的信号通路.缺血导致线粒体生产ATP的能力下降,进而导致细胞活力下降、细胞毒性代谢产物聚集.经过缺血期的处理,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mPTP)在再灌注期间开放,导致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mPTP是触发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关键,磷酸化GSK-3β可以抑制mPTP开放,从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现对磷酸化的GSK-3β在心肌缺血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宫颈病变发病情况及发病的高险因素

    作者:明芳;陈广莉;徐又先;庞芹;杨俊;许燕

    目的 探讨广西柳州地区部分城市、流动、农村人群女性宫颈病变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西不同女性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并进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3组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分别为5.91%、11.29%和10.37%,流动组和农村组高于城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农村人群(29.0%)和流动人群(21.7%)明显高于城市人群(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首次性生活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经常服用维生素食物、文化程度可能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关.吸烟、饮酒与宫颈病变无明显关系.结论 女性不同人群间宫颈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其生活习惯及卫生行为有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及行为干预以降低宫颈病变发生率.

  • 368例喉源性咳嗽患者中医体质分析

    作者:何剑荣

    目的 探索喉源性咳嗽的发病与中医体质间的关系,为中医体质辨识及与西医相关疾病的调护、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68例喉源性咳嗽患者和178例健康者进行调查分析,观察9种中医体质在两组人群间的分布特点,比较两者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医体质类型偏颇体质(97%,356/368),与对照组(82%,142/1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气郁质分别占29%(107/368)和25%(92/368),与同组的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6种偏颇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和质(20.2%,36/178)高,其中各体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湿质和气郁质是喉源性咳嗽多发病体质,在临床调护和辨证论治中须注重健脾祛湿、理气解郁.

  • 乌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PSQI量表及血糖的影响

    作者:师林;柯斌

    目的 评价乌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PSQI量表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分别予口服乌灵胶囊(3粒/次,3次/d)和阿普唑仑(每晚睡前服0.4 mg),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和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BG、GA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FBG、G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口干、嗜睡、乏力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乌灵胶囊短期治疗2型糖尿病伴失眠症安全有效.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