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梅州地区客家人Binswanger病临床分析

    作者:钟文;董建新

    目的 探讨梅州地区客家人Binswanger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76例Binswanger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inswanger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临床表现不一,CT主要表现为脑白质低密度灶、脑梗死等.结论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对预防本病有积极的意义.

  •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血糖及尿酸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德弘;刘孟渊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和血管性痴呆(VaD)与血脂、血糖和尿酸等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51例AD、43例VaD患者血清脂质、血糖及血清尿酸的水平,并与30例非痴呆正常老年人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和VaD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P<0.05,P<0.01),AD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VaD组的HDL-C水平亦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和VaD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的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组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和VaD患者均存在血脂、血糖代谢紊乱,调脂降糖可能有益于AD和VaD的预防和治疗;AD和VaD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尿酸代谢异常,但可能影响有限.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血清HE4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宋晓翠;王秀芹;常红艳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用于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9例盆腔肿块的患者(其中卵巢良性肿瘤84例,上皮性卵巢癌65例),术前应用TV-CDFI检查,探查数据根据超声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测定血清HE4值.术后对照病理结果,了解诊断符合率.结果 TV-CDFI单项、HE4单项、TV-CDFI联合(并联)HE4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1.5%、84.6%、92.3%,特异度分别为78.6%、82.1%、89.3%;TV-CDFI与HE4联合检测可将卵巢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2.3%.TV-CDFI与HE4联合检测对14例早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可达85.7%(12/14).结论 TV-CDFI与HE4联合检查提高了上皮性卵巢癌的敏感度,尤其可以提高早期卵巢癌的诊断符合率,是目前临床诊断卵巢癌的较好的手段.

  • 生精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欧光鑫;李景平;何金参

    目的 分析不育男性患者中生精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45例不育患者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状态、睾丸病理结果及可能相关疾病的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生精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 腮腺炎病史(P=0.04,校正OR=4.3,95%CI:1.1~17.3)及精索静脉曲张(P=0.04,校正OR=3.7,95%CI:1.0~12.7)患者生精功能显著降低;睾丸体积小于12 mL男性患唯支持细胞综合征的风险显著增加(P<0.00,校正OR=14.5,95%CI:5.4~39.1).结论 腮腺炎病史及精索静脉曲张是生精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睾丸与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一次性可视喉镜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梁云洁;李雅兰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一次性可视喉镜在临床插管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插管并发症.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腔镜甲状腺手术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A组使用Airtraq喉镜经口插管,B组采用MacIntosh弯喉镜经口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所用药物相同,监测比较两组声门暴露情况,建立气道时间,成功率以及插管并发症,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T0),气管插管前1 min(T1),插管后1 min(T2)、3 min(T3),拔管前1 min(T4)、拔管后1 min(T5)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诱导后即气管插管前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入室基础值均明显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1 min较插管前1 min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 min较拔管前血流动力学值有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置入成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暴露Cormack and Lehane分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rtraq光学可视喉镜较MacIntosh弯喉镜容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P<0.05)及建立气道时间较长(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可视喉镜能显著降低气道Cormack and Lehane分级,但建立气道时间较传统喉镜长;其不能避免对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有影响,其自身性质易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但考虑其结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式,其操作简单,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

    作者:张莹;谢毅娟;孟栋栋;陈慧;刘恩;林榕;郑永雄;唐彬

    目的 前瞻性观察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OAD)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中血糖达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70例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包括血糖不达标,低血糖发生,治疗依从性差)T2DM患者,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甘精胰岛素加OAD治疗.观察24周,根据血糖调整甘精胰岛素及OAD剂量和种类.观察转换前后血糖和空腹、餐后2 h C肽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体重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1)患者空腹血糖由转换前(7.64±1.36) mmol/L降至转换后(5.57±1.21)mmol/L,餐后2 h血糖由转换前(12.07±1.17) mmol/L降至转换后(8.94±1.56)mmol/L,HbA1C由基线时(8.28±1.24)%下降至(6.83±1.09)%(P<0.01).(2)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胰岛素用量由入组前(30.20±9.93)U降至(16.38±5.15)U,用量明显减少(P<0.01).(4)治疗满意度调查评分指标改善(P<0.05).(5)治疗终点24周时HbA1C>7%与HbA1C≤6.5%患者相比,病程更长,基线HbA1C水平更高,基线2 h C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线HbA1C≤ 10%的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治疗后血糖达标率上升,未引起低血糖及体重增加,治疗满意度提高.基线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和基线餐后2 h C肽水平是影响基础胰岛素联合OAD疗效的主要指标.

  • IgE+与IgE-的婴幼儿喘息随访分析

    作者:朱美华;梁敏;王志坚;温红艳

    目的 探讨婴幼儿喘息的转归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252例婴幼儿喘息患儿分为IgE+组与IgE-组,各组根据对治疗的依从性再分为依从组、非依从组和对照组[拒绝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对比分析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物疗效、转归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IgE+组在本人有湿疹史、家族有哮喘或过敏鼻炎史与Ig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追踪各组患儿喘息/咳嗽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全身使用激素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IgE+依从组ICS的时间[(18.3±3.8)个月]较IgE-依从组[(9.2±4.6)个月]长 (P<0.05).(4)至6岁时,IgE+组患儿65.7%可停药,各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组患儿95%以上可停药,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E-和IgE+的喘息患儿早期ICS均能获益.IgE-患儿至学龄前期喘息基本停止发作,而IgE+患儿至学龄前期仍有1/3喘息反复发作,规范ICS能控制病情.早期检测IgE对婴幼儿喘息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喘息 婴幼儿 IgE 预后
  • 2011年广州从化地区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曾军荣;王瑜玲;白培胜;李榕娇

    目的 探讨广州从化地区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从化地区诺如病毒的基因型.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从化地区腹泻患者标本218份,采用荧光RT-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同时针对诺如病毒ORF2基因区段设计引物,随机选取5株病毒进行ORF2基因序列测定.用ClustalW和MEGA5.0等软件进行序列特性分析和基因型分析.结果 218份临床标本中检测到38份阳性标本,检出率为17.43%.阳性率较高的月份为9、10、11、12月,全年低检出率的时间为6、7月份(均为0),高检出率的时间为11月份(32%).扩增了5株诺如病毒ORF2基因序列,序列分析发现与GenBank中GⅡ组诺如病毒的相似性为76%~98%,与GⅠ组为43%~55%,其中与GⅡ-4组Farmington Hills、Lorsdale、ShanghaiSH52009等株同源性为94%~98%,确认该5株诺如病毒属于GⅡ-4型.进一步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与f亚型2006b新变株同源性为97%.结论 广州从化地区诺如病毒主要流行季节是冬季,克隆的5株诺如病毒属于GⅡ-4f 2006b型.2011年从化地区以GⅡ-4f 2006b新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炎性反应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作者:张雄英;刘云阁;杨淑玲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炎性反应特征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冠脉介入术后(11±6)d,68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典型(CD14++CD2L+)和非典型(CD14+CD2L-)单核细胞水平.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典型单核细胞水平较高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低,梗死面积较大,并常出现微血管阻塞病变.磁共振随访发现随着典型单核细胞水平增高,左室收缩功能呈降低趋势.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典型单核细胞水平较高常提示心肌损伤严重和预后差.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毕小丽;胡建芳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HbA1c升高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HbA1c正常组,且其治疗后的临床预后较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发病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相应较高,病情较重,且其治疗后的临床预后较差.HbA1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临床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其临床预后的指标之一.

  • 硬直胆镜与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余国忠;聂向阳;何永忠;孔凡东;李炳根;杜汉朋;王婷婷

    目的 比较硬直胆镜与纤维胆道镜在胆道结石外科治疗中的特点.方法 将已确诊胆道结石病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硬直胆镜组及纤维胆道镜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病例胆管探查成功率、取石率、胆管狭窄处理、一次取石成功率、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后残石率.结果 硬直胆镜组与纤维胆道镜组肝内胆管巨大嵌顿结石取石率分别为83.3%和40.0%,胆总管下段巨大嵌顿石取石率分别为90.9%和66.6%,胆管狭窄处理率分别为80%和0%,一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0%和65%,残石率分别为20%和45%,再手术率分别为17.5%和40%,后残石率为2.5%和5.0%.两组病例肝内胆管巨大嵌顿结石、胆总管下段巨大嵌顿石、胆管狭窄处理率、一次取石成功率、残石率、再手术率、后残石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硬直胆镜及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结石中有各自特点及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能合理配合应用两种镜,能更好解决胆管结石一次取石成功率,减少残石率及再次手术率.

  •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的时机和疗效

    作者:张爱明;董又坤;廖志刚;崔汉江;王洪流;邢细红

    目的 探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的疗效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出现到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6个月)手术组31例和晚期(≥6个月)手术组36例两组,均行V-P分流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V-P分流术疗效的差别.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临床症状改善为有效,67例患者有效率为76.1%(51/67),并发症发生率3.0%(2/67),1例因感染后取出分流管,1例因脑室端堵塞予以更换脑室端引流管,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早期手术组有效率为90.3%(28/31),晚期手术组有效率为63.9%(23/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脑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应早诊断,早手术,V-P分流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6个月内行V-P分流术效果更为显著.

  • 重症结缔组织病患者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的动态血糖评估

    作者:曾惠琼;方向红;董慧娟;曾冬梅;陆泽元;叶志中

    目的 评估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重症结缔组织病患者动态血糖情况.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新发42例重症结缔组织病患者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前后动态血糖情况,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大剂量激素冲击过程中平均血糖水平为(6.7±1.1)mmol/L,高峰血糖水平(11.5±2.4)mmol/L,血糖变化的特点以中餐至晚餐后血糖升高为主;(2)12例患者并发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induced diabetes mellitus,SDM),SDM发生与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激素剂量等有关(P<0.05,P<0.01).结论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自身特点,掌握血糖变化情况有助于在这种情况下指导SDM治疗时机.

  • 3种方法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效果比较

    作者:苏东星;梁驰;姜海行;陆才金;陈庆洲;周里琳;潘志刚;蓝远强;陆善金;梁华红;石海英;张荣英

    目的 比较静脉滴注乌司他丁、造影剂中加入乌司他丁以及导丝引导下插管3种方法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ERCP诊疗的患者145例,分为A、B、C 3组,A组45例术前术后静脉滴注乌司他丁,B组52例造影剂中加入乌司他丁,C组48例导丝引导下插管,观察3组患者术后3、24及48 h血淀粉酶水平,术后3、6、12 h患者腹痛或腹胀情况,并发胰腺炎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B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以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A、C组,其中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6、12 h腹痛、腹胀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造影剂中加入乌司他丁比导丝引导下插管、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有更显著的效果,在减轻患者腹胀、腹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 血清S-100β、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评价

    作者:吴涛;梁兰梅;罗序峰;张胜;谢惠源;周涛;朱建萍;刘玉玲;付四毛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临床实用的评价指标.方法 儿科住院的HFMD患儿110例,其中重症34例,对其血清S-100β蛋白变化、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重症HFMD患儿血清S-100β蛋白较普通HFMD明显增高;脑电图检查中异常9例(26.5%),均为非特异性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听阈值异常者12例(35.29%),脑干功能受损者21例(61.76%).结论 结合血清S-100β测定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以及脑电图动态监测,能更好地判断危重症HFMD病例.

  • 自体骨髓联合异体骨移植治疗下肢骨折骨不连

    作者:黄显华;王非;章莹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联合异体骨移植治疗下肢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采用治疗自体骨髓联合异体骨移植下肢骨折骨不连患者13例,治疗方法为:手术暴露骨不连部位,清除不良组织,然后抽取自体骨髓与异体松质骨植入骨不连处,重新安装内固定.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7±0.8)个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骨髓联合异体骨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成骨作用及结构支撑作用,是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 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匆聪;镇万新;高国勇;彭松林;刘俊良;林二虎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治的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54例,其中29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A组),25例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B组),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2周内手术.比较两组矢状面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的手术矫正及术后丢失情况、术后12个月Denis疼痛评分及内固定失败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5.8±1.2)个月,术后两组Cobb角较术前减少,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A组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随访丢失程度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两组Deni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现3例、4个螺塞松动,A组无螺塞松动情况.结论 有选择性地应用经伤椎内固定技术,不仅能防止术后后凸矫正的丢失,而且能更好地维持伤椎前柱的高度,是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实有效的方法.

  • HBV X基因变异的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检测及意义

    作者:吴晓蔓;朱锦宏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区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igh resolution melting,PCR-HRM)分析技术检测168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X基因区变异情况,直接测序技术确证变异位点;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血清HBeAg水平和HBV DNA含量.结果 (1)168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X区段突变检出率前5位的位点是nt1764(72.6%)、nt1719(68.5%)、nt1762(67.8%)、nt1727(54.2%)、nt1726(37.5%)及nt1730(37.5%);(2)HBeAg阴性组BCP双变异(nt1762A→T/1764G→A)联合CP聚集变异(nt1719 T→C/1726A→C/1727A→T/1730C→G)、nt1755AC/nt1768TA双变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P<0.05);(3)HBV DNA高水平(HBV DNA≥1×105copies/mL)BCP双变异联合CP聚集变异、nt1755AC/nt1768TA双变异的检出率均高于HBV DNA低水平(1×103copies/mL≤HBV DNA<1×105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CP双变异联合CP聚集变异和nt1755A→C/nt1768A→G双变异检出率随着乙肝病程进展有升高的趋势,在乙肝肝癌中检出率高(P<0.05).结论 HBV X区段是HBV基因变异常发的区域;能导致HBeAg表达障碍,促进HBV变异株的病毒复制;同时,HBV X基因区变异与乙肝患者病程有关,临床上有望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HBV X基因区常见变异位点进行检测,为预测患者病程进展及预后提供参考.

  • 国产试剂HBVDNA检测下限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乙肝复发的分析

    作者:罗杰;李向永;吴元凯;林国莉;揭育胜;庞毅华;敖云龙;崇雨田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检测血清HBVDNA水平的相互关系,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停药后病情复发的风险.方法 收集178份血清标本,分别采用 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HBV Test version、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比较HBVDNA检测下限以下(HBVDNA<100 IU/mL)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prep方法所测 HBVDNA 结果呈线性相关(r=0.789,P<0.01),HBVDNA水平4~7 log检测值与COBAS Ampliprep所测HBVDNA水平呈线性相关(r=0.650,P<0.01),HBVDNA水平<4 log10IU/mL及>7 log10IU/mL检测值与COBAS Ampliprep所测HBVDNA水平均无相关性(r=0.430,P=0.163;r=0.422,P=0.172).(2)率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下限为100 IU/mL(2 log10IU/mL),COBAS Ampliprep检测下限为20 IU/mL(1.3 log10IU/mL),两者HBVDNA检测限以上的百分率分别为33.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水平在检测限以下119例,COBAS Ampliprep平行检测仍有52例(43.7%)能检测到HBVDNA,35例(29.4%)在检测下限以下(<20 IU/mL,1.3 log10IU/mL),32例(26.9%)未检测到核酸(Target Not Detected).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7 log10IU/mL有21例,9例大于COBAS Ampliprep检测上限.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经济实用、结果准确可靠,与COBAS检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目前的HBVDNA检测手段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达到停药标准,停用核苷(酸)类似物仍应慎重.

  • 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糖代谢状态下患者β细胞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杜映红;马杜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不同代谢状态下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5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结果分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组(A组,n=99)、肝硬化糖调节受损组(B组,n=105)、肝硬化糖代谢正常组(C组,n=49),测量各组FB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6项(TC、TG、HDL-C、LDL-C、apoA、apoB),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A组和B组患者中的FPG、2hPG、FINS、FC、HbA1c、HOMA-IR均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的ISI、HDL-C 、LDL-C、apoA均低于C组(P<0.05),3组HOMA-B依次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纤维化、HDL-C、LDL-C、ISI与糖尿病独立相关,而肝功能分级水平与糖尿病无关.结论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血脂异常、肝纤维化加重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 HIV/AIDS患者程序死亡分子1的表达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作者:谢荣华;欧阳珊珊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上程序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42例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及42例健康对照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对照者和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HIV/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者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P<0.05),未合并机会性感染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HIV/AIDS患者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负相关(CD4+PD-1:r=-0.371,P<0.05;CD8+PD-1:r=-0.479,P<0.05),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CD4+PD-1:r=0.340,P<0.05;CD8+PD-1:r=0.360;P<0.05);当CD4+T淋巴细胞数量<200·μL-1,合并机会性感染100.00%,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20.30±2.48)%和(23.28±3.35)%;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300~400·μL-1,合并机会性感染12.50%,CD4+T、CD8+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6.11±4.17)%和(16.83±4.1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上PD-1表达水平与合并机会性感染密切相关,是疾病进展的指标.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疗效

    作者:颜海青;谢丽;张茜

    目的 观察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6个月,平均(3.9±1.2)个月;病程3 d~2个月,6(3,11)d;均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结果 5 d内粪便次数恢复正常者13例(76%),5 d时腹泻次数及性状明显好转者4例(24%).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疗效显著.

  • 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30例疗效观察

    作者:谯时文;姜淮芜;袁淼

    目的 观察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60例T1~3N0~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对照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3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 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脊髓结核瘤的MRI表现

    作者:戴辉;文丹;彭岚;赵太春

    目的 分析脊髓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确诊的脊髓结核瘤的MRI和相关临床资料,MRI检查采用常规矢状位SE T1WI和 FSE T2WI 序列,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包括矢状位和冠状位SE T1WI序列.结果 4例未成熟结核瘤,MRI呈等或稍长T1信号,稍长或短T2信号,增强扫描结节状均匀强化.5例成熟结核瘤,分为两型,干酪性伴实性中心4例,MRI示病灶呈稍长或等T1信号,等或稍短T2信号;干酪性伴液性中心1例,MRI病灶中央呈长T1、长T2信号,外周呈等T1、等T2信号;周围有或无包膜,增强扫描两型均呈环形强化.3例粟粒性脊髓结核瘤表现为脊髓内多发片状等T1、稍长或短T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区见粟粒状强化结节,部分呈环形强化.结论 MRI检查能为脊髓结核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且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进程,并能监测治疗效果.

  • 非肝源性腹腔积液63例病因分析

    作者:伍煜伦;谢超华;赵青山

    目的 探讨非肝源性腹腔积液的病因构成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63例非肝源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病因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例非肝源性腹腔积液患者中癌性腹腔积液18例(28.6%),非癌性腹腔积液42例(66.7%),未查明原因腹腔积液3例(4.76%).在所有非肝源性腹腔积液的病因中,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腹腔积液多,有10例(15.9%);其次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7例(11.1%).结论 在非肝性腹腔积液的病因中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居前3位,在诊断腹腔积液病因时除进行实验室检查、腹部影像学检查、胃肠镜、腹腔积液常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腹腔镜探查帮助明确诊断.

  • 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不同替代治疗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农华斌;袁冰

    目的 采用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观察行血液透析(HD)与腹膜透析(PD)的尿毒症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方法 尿毒症患者65例(尿毒症组),分为HD组(采用HD)和PD组(采用PD).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1年后应用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室间隔(IVST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射血分数.DTI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侧收缩期运动速度(Sm),计算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比(Em/Am).结果 透析前尿毒症组的LAD 、LVDd、LVDs、IVSTd、LVPWT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m、Em/Am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HD组的IVSTd、LVPWTd高于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均存在左心室功能异常,舒张功能异常的出现早于收缩功能异常,HD后对左心室形态影响更明显.

  • 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与经典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黑色素细胞的比较

    作者:牛牧;李其林;何丹华;黄永华;陆小娟;戴丽冰

    目的 对酶消化法联合组织块法(以下简称"联合法")与单纯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黑色素细胞进行比较,以找到更加快速、经济、简便的黑色素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连续多代观察两种方法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细胞原代、传代情况,分别从形态学、生长情况等方面对比两种方法培养黑色素细胞的差别.结果 细胞形态:联合法分离的细胞同源性好,细胞较细长,树突较多且相互交叉成网状呈集落分布,但初代培养时间较长;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同源性一般,初代细胞较粗短,树突较少且细胞分布较分散,但初代培养时间短.两种方法细胞形态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渐趋一致.生长情况:酶消化法分离的细胞一次可获得较大的细胞量,但容易污染,且初代培养的细胞混有较多的上皮细胞,需多次传代纯化;联合法分离的细胞较单一,但细胞量相对较少,两种方法分离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大体一致.结论 联合法可获得比较可观的细胞量,两次传代后即可获得比较纯净的黑色素细胞,可避免胰蛋白酶对黑色素细胞的损伤,是较为快速、经济的黑色素细胞体外分离方法.

  • 特比萘芬对Jukat E6-1细胞株TNFSF7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影响

    作者:苏洁慧;雷艳梅;罗洁元

    目的 从易诱发药源性红斑狼疮的高危药物中筛选出对CD4+T淋巴细胞Jukat E6-1细胞株CpG岛甲基化状态和DNA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有影响的药物,进一步探讨其对自身免疫相关基因TNFSF7(CD70)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特比萘芬、雷尼替丁、奎尼丁和米诺环素处理Jukat E6-1细胞株,并以未用任何浓度药物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对照组)48 h后收集细胞.5-甲基胞嘧啶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pG岛甲基化水平,定量PCR检测DNMT1和TNFSF7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70分子表达水平,亚硫酸盐测序法分析TNFSF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各浓度药物处理细胞48h后,与对照组相比,特比萘芬组细胞CpG岛甲基化和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余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特比萘芬浓度的增加,细胞TNFSF7基因mRNA和CD70表达水平也呈增高的趋势,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特比萘芬100 μmol/L组TNFSF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比萘芬可通过影响DNMT1基因mRNA表达水平,从而使整个基因组CpG岛和TNFSF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导致细胞CD70表达水平升高,初步揭示了特比萘芬增加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及胃组织学的影响

    作者:谢慧臣;刘芬;杨强;熊常初

    目的 探讨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等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致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大鼠正常喂养不参与造模;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及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均选取10种不可预知刺激因素施以刺激制备慢性心理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造模共4周.造模第3周开始给药,加味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25、0.5、1.0 g/mL的加味四逆散,奥美拉唑组给予浓度为0.3 mg/mL的奥美拉唑,每天将配置好的中药煎剂和奥美拉唑混悬溶液各2 mL灌胃大鼠,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大鼠,以上给药均为1次/d,共2周.第4周造模结束后观察其行为学变化,然后处理大鼠检测大鼠胃液pH值并评估胃黏膜溃疡指数,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胃组织形态学改变,放免法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CORT)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和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大鼠垂直及跨格运动次数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值不同程度升高,而胃黏膜溃疡指数明显下降,血中ACTH和CORT含量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加味四逆散小剂量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大剂量组胃液pH值不同程度升高,胃黏膜溃疡指数均显著下降,血中ACTH和CORT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P<0.01);胃黏膜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弥漫出血、溃疡糜烂,较正常组损伤明显,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结论 加味四逆散可增强身心应激模型大鼠抗应激适应能力,明显改善其活跃程度,显著减轻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程度,抑制应激所致胃酸分泌,并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状态.

  • 缺氧预处理对离体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人宁;曾志羽;钟国强;何燕;柯红红;周柳荣

    目的 通过建立离体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阐明IPC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 将培养72 h的SD大鼠乳鼠原代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再灌注组(HR组)及缺氧预处理组(HPC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x43 mRNA水平,Western blot半定量细胞膜、线粒体的Cx43及磷酸化Cx43水平.结果 HPC组的Cx43 mRNA、细胞膜和线粒体的Cx43及磷酸化Cx43均明显高于HR组(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C可以保持心肌细胞Cx43 mRNA和细胞膜、线粒体蛋白Cx43的表达水平,减少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x43去磷酸化,增加磷酸化Cx43的含量,从而有效地减少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

  • 乌司他丁对兔供体肺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健;黄邵洪;李辉;李昀;吴伟彬;陈惠国;廖洪映;谷力加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对兔供体肺血管内皮在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ULI组(n=10),建立兔供体肺缺血保存和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灌洗液和保存液为Euro-collins液,ULI组灌洗液和保存液为Euro-collins液+ULI.两组均低温保存6 h后行自体血再灌注,测量两组再灌注后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以及血氧分压、肺组织含水量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ULI组再灌注后氧分压均较取肺前有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对照组氧分压较ULI组低,肺组织含水量较ULI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EC、vWF、TM均较UL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灌注液和保存液中加入ULI对兔供体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ULI对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之可能是减轻供体肺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模拟失重下成骨细胞整合素亚单位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思;黄懿文;杨锐;孙靖;黄震

    目的 探讨失重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成骨细胞整合素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成骨样细胞株(MC3T3-E1)作对象,以回转器模拟微重力效应,实验共分为5组:正常重力组、模拟失重组、模拟失重+10 ng/mL IGF-1组、模拟失重+50 ng/mL IGF-1组、模拟失重+100 ng/mL IGF-1组.在实验的48 h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PCR,检测整合素α2 α5 β1亚单位mRNA的表达,同时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扫描PCR产物电泳照片,计算integrinα2/GAPDH、integrinα5/GAPDH、integrinβ1/GAPDH的积分光密度比值,推算integrinα2、integrinα5、integrinβ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重力组比较,模拟失重组的integrinα2、integrinα5、integrinβ1 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拟失重组比较,模拟失重+IGF-1组的integrinα2、integrinα5、integrinβ1 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明显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在模拟失重环境下,IGF-1能增加成骨细胞整合素亚单位表达.

  • TPO+HGF+IL-3方案对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各亚群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

    作者:胡育海;廖彩仙;廖晖;黎冠宏;袁杰;王宇

    目的 体外观察血小板生成素(TPO)+促肝细胞生长素(HGF)+白细胞介素-3(IL-3)方案对人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MDLSC)各亚型的增长促进作用.方法 实验组为添加有TPO 50 ng/mL、HGF 40 μg/mL、IL-3 10 ng/mL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系,对照组则不含TPO+HGF+IL-3,分别在第1、7、14天,计算细胞总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算表达CD90、CD105、CD117、CD184、CD326的人BMDLSC各亚群的数量变化.结果 实验组表达CD90、CD105、CD117、CD184、CD326的人BMDLSC各亚群的扩增倍数在第7天分别为(4.94±0.07)、(4.89±0.06)、(6.70±1.75)、(5.72±0.32)、(5.03±0.05)倍,第14天数量增长倍数为(7.60±0.11)、(7.76±0.16)、(11.70±3.06)、(21.38±1.13)、(8.12±0.13).结论 此方案对人BMDLSC各亚型的体外扩增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中以CD184亚群的扩增效果为明显.

  • 四氯化碳不同给药途径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比较

    作者:刘满荣;丁可;唐建华;唐一兵;马宇

    目的 寻找四氯化碳(CCl4)诱导建立家兔纤维化模型的佳给药途径.方法 将30只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平均分为喂养组、腹腔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3组分别给予喂养、腹腔注射、皮下注射0.5 mL/kg剂量的分析纯CCl4造模(每周2次),并于给药后4、8、12周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观察造模过程中家兔死亡情况,对比研究不同给药途径CCl4建立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结果 家兔死亡多发生在3周之内,5周之后趋于稳定.至12周,3组家兔死亡率分别为:喂养组10%,腹腔注射组60%,皮下注射组30%;肝纤维化成模率分别为:喂养组20%,腹腔注射组50%,皮下注射组80%.结论 皮下注射纯CCl4造模家兔死亡率较低,成模率高,是制作肝纤维化模型较好的方法.

  • 左向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龚兴瑞;陈永梅;许先成;秦成名;王贤裕;向勇;王燕

    目的 建立左向右分流型大鼠肺动脉高压动脉模型.方法 选择SD成年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左颈内动脉-颈外静脉分流组(CAVS组)和左股动-静脉+左颈内动脉-颈外静脉分流组(FCAVS组),CAVS组行左侧颈内动脉-颈外静脉吻合,FCAVS组行左侧颈内动脉-颈外静脉吻合联合左侧股动脉-股静脉吻合,C组仅行麻醉和局部切开暴露操作,12周后取出大鼠进行实验.测量指标: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右室/(左室+室间隔)、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小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厚度百分比.结果 CAVS组和FCAVS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平均肺动脉压力、右心室收缩压右室/(左室+室间隔)、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新生内膜厚度百分比、无肌性小动脉肌化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左侧颈内动脉-颈外静脉吻合和左侧颈内动脉-颈外静脉吻合联合左侧股动脉-股静脉吻合两方式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大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HepG2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瑶;罗耀玲;黄文峰;王小农;黄才斌

    目的 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浓度为50 μmol/L的5-Aza-CdR处理HepG2细胞72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HepG2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的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检测肝癌中失活的抑癌基因SIAH1 mRNA表达量的变化.并与未经任何药物处理的正常HepG2细胞相比.结果 与正常HepG2细胞相比,5-Aza-CdR处理后的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增加(P<0.05),且细胞体外侵袭力减弱(P<0.05),SIAH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5-Aza-CdR可能通过上调SIAH1的表达,调控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抑制HepG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

  • 以乏力和厌食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1例

    作者:吴胜兰;汤绍辉

    患者,男,62岁.因乏力、厌食1个月余于2012年1月3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厌食,症状逐渐加重,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胀、腹泻、发热等,遂入住我院消化内科.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0/86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色斑或皮肤颜色改变;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 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例

    作者:罗超;潘春球;武钢;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王达

    患者,女,29岁,已婚,2011年9月出现右乳胀痛不适,当时未重视,10月症状加重,多次求治外院乳腺B超检查均提示:双乳腺小叶增生,右乳腺肿块性质待查.予口服抗增生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2012年1月6日因右侧乳房胀痛求治我院,考虑乳腺增生,同月来我科复诊.体格检查:双侧乳腺形态、大小正常,乳头无凹陷,无橘皮样外观.双乳腺可扪及多处米粒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可.

  • 以偏瘫为首发症状的脊髓脊膜瘤1例

    作者:陈素林;黄春华;于小明;王慧萍

    患者,男,72岁,已婚,退休.因左侧肢体无力,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2个月于2012年5月8日入院.患者缘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发病以来呈进行性加重,伴有四肢麻木,以左下肢明显.曾于外院就诊,查经颅多普勒:两侧大脑中、前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动脉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粥样硬化伴左侧斑块形成,双侧股动脉、腘动脉粥样硬化伴左侧股动脉斑块形成.头颅MRI+MRA示:(1)脑萎缩;(2)脑白质变性;(3)皮层下白质内多发小缺血灶,轻度脑动脉硬化.

  • 少见原因所致成人肠套叠2例

    作者:杨浩羿;车筑平;徐艳

    病例1,女,6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阵发性针刺样疼痛半年于2010年12月1日入院,腹痛每次持续15~30 min,可自行缓解,伴恶心、频繁呕吐胆汁样物.外院曾行肠镜诊断"结肠癌".患者无畏寒、发热、腹泻、脓血便,右下腹可触及约5.0 cm×5.0 cm大小的肿物,质韧.腹部CT见升结肠区下段管壁增厚,末端可见肠系膜血管疝入征象,见图1.肠镜见升结肠约4.0 cm×4.0 cm新生物,部分区域表面结节状,新生物相连接为似小肠组织,长约13.0 cm(考虑肠缺血,未取活检),见图2.考虑回肠-结型肠套叠.

  • 下颌骨喙突骨母细胞瘤1例

    作者:姚钟雄;徐淑兰;王治平;艾伟健;盘杰

    患者,男,19岁,因左下颌肿痛伴张口受限1年余于2011年3月5日入院.1年前,患者自觉左下颌区肿胀,疼痛,张口疼痛加重,并出现张口困难,曾于广东省中医院进行诊治,具体诊疗不详,给予药膏敷左面部1年,治疗效果不明显.期间2010年9月左下颌区再次肿胀,曾在当地县级医院行输液治疗,肿胀略有好转但无法根治.专科检查:患者左面部及左下颌骨肿胀,触痛,上覆皮肤颜色、质地正常.

  • 以腹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1例

    作者:杨根华;王立生;宋洋;李迎雪;姚君

    患者,男,39岁,因腹胀1个月,加重1周于2012年4月14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不适,主要表现为腹胀,与饮食、运动无明显关系,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黑便、便血,近1周上述症状加重,伴气促、胸闷、盗汗、乏力,无心悸、头晕,无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近1个月体重明显下降(具体不详).入院体格检查:神清,慢性病面容,恶病质,全身皮肤见散在红色丘疹,以躯干部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阴茎、阴囊水肿,双下肢凹陷型水肿.

  • 灯盏细辛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

    作者:王文广;任琳;张双月;张晶;杨红梅;刘晓媛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即灯盏细辛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并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灯盏细辛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次,1次/d;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次,1次/d;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灯盏细辛组与对照组比较肌钙蛋白I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值稍低,左心射血分数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灯盏细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老年患者行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甲泼尼龙合理使用剂量的探讨

    作者:张昆;傅艳妮;梁建军;韩智晓;李玉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单次使用甲泼尼龙的合理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行全髋、全膝关节置换的19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选患者根据术中甲泼尼龙使用剂量分为C组、M40组、M80组及M500组,分别静脉注射甲泼尼龙0、40、80、500 mg,对4组骨水泥植入30 min前后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术前及术后3 d血糖等情况和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中填充骨水泥后M80组、M500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C组和M40组(P<0.01),而M80组与M50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植入后各组不良反应中以低血压的发生率高,M40组、M80组、M500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发生率分别降低41.3%、80.9%、75.5%;各组术后血糖较术前均有升高,以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天升高明显(P<0.05),术后当天血糖M40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80组和M500组较C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M500组仍明显高于C组(P<0.01);各组术后第2、3天比较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单次使用80 mg甲泼尼龙除可降低术中填充骨水泥后发生的低血压风险,且对患者术后血糖影响较小,可考虑作为此类手术的合理剂量.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曾凡杰;陈芬兰;陈少媚;彭娜;许献文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4例伴有心肌损伤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循环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予以乌司他丁(20万U,2次/d,连续7 d)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2次/d,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Ⅱ(APACHⅡ)评分、肌钙蛋白I(cTn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血cTnI、BNP、LDH、CK-MB、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APACHEⅡ评分,血cTnI、BNP、CK-MB、LDH、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血TNF-α、IL-6水平,减轻脓毒症导致的心肌损伤.

  • 氯胺酮复合吗啡用于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

    作者:党秀静;宿世玉;孙亮亮;何龙海;武静茹

    目的 观察静脉复合应用氯胺酮和吗啡用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48例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组(MO,1 mg/mL)和氯胺酮+吗啡组(MK,1 mg/mL+1 mg/mL),分别在术后静脉接配有上述药物的患者自控镇痛泵.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吗啡消耗量和吗啡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 h内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吗啡消耗量和吗啡相关并发症MO组明显多于MK组(P<0.05),总体镇痛效果MK组优于MO组(P<0.05).结论 对股骨骨折患者,静脉复合氯胺酮和吗啡的患者自控镇痛方式安全可靠,且减少了吗啡用量和吗啡相关并发症.

  • 右美托咪定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效果

    作者:袁婉秋;施小彤;沈浩林;陈梦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经鼻盲探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 60 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30例.诱导时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和咪达唑仑0.1 μg/kg,其他用药相同.比较两组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5 min(T3)、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抑制、呛咳情况;检测T0、T2、T4时点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组内比较:与T0比较,两组T1、T3、T4时点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1),T2时D组HR下降(P<0.01);组间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在T2时均上升(P<0.01),但D组低于M组(P<0.01).呼吸抑制和呛咳发生率D组低于M组(P<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作用轻,是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良好的辅助药物.

  • 右美托咪定对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

    作者:潘永英;陈柳妹;田航;金宇林;宋兴荣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或鞘状突高位结扎手术的患儿80例(ASA Ⅰ~Ⅱ级),年龄3~5 岁,随机分为两组,SC组(n=40):七氟醚+骶管阻滞,采用丙泊酚+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成功置入喉罩后,行骶管穿刺,以1 mL/kg剂量注入0.25%左布比卡因;SD组(n=40):七氟醚+骶管阻滞+ Dex,麻醉方法同SC组,所有患儿均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泵注Dex 0.5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L,10 min 输完);SC组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泵注,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后拔除喉罩.观察各组患儿注射Dex或生理盐水前(T0)、注射后5 min(T1)、10 min(T2),患儿睁眼时(T3),拔喉罩后1 min(T4)、1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躁动发生情况、记录追加丙泊酚的次数、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出室时间、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 SD组T1时患儿的HR缓慢下降,比T0平均下降10 次/min(P>0.05),T2时患儿HR与T1时比较无明显变化;T1、T2时MAP与T0相比均下降(P>0.05);SC组在T1、T2时HR无明显变化,T1、T2相应时间点的MAP和HR均高于SD组(P>0.05);与SC组比较,SD组在T3~T5 这3个时点的HR均减少(P<0.05),MAP则均下降(P<0.05);术中两组BIS值分别为45±3与42±5(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C组为32.5%,SD组为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组、SD组拔除喉罩时间分别为(5.2±1.9)min和(7.5±2.2)min(P>0.05);SD组有1例3岁患儿心率降至75次/min以下,予阿托品静脉注射后即刻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 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后应用单次静脉泵注Dex 0.5 μg/kg可明显减少小儿短小手术(30 min)麻醉后苏醒期的躁动,而并未延长苏醒时间,无血压、心率明显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简炜颖;苗国栋

    目的 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OCG)、利培酮(RCG)、奎硫平(QCG)分别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住院双相躁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双相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且使用OCG、QCG或RCG联合丙戊酸钠治疗2个月以上的患者共120例,其中OCG大维持剂量范围10~20 mg/d,QCG大维持剂量范围400~800 mg/d,RCG大维持剂量范围3~6 mg/d,丙戊酸钠大维持剂量范围0.5~1.8 g/d.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及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以此来进行疗效评估.收集副反应量表(TESS)分数及翻查病案,记录患者在用药前后的检验检查结果及用药前后体重变化,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 3组BRMS分数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均较快.OCG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肝功异常;QCG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和嗜睡;RCG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催乳素血症、震颤、肌张力障碍.QCG组较其他两组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而便秘的发生率较高(P<0.05);OCG出现体重增加尤为显著(P<0.05),肌张力障碍在RCG组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OCG、QCG、RCG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躁狂的疗效相当.3组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各有不同.

  • 维库溴铵按无脂肪体重给药ED95的测定

    作者:磨凯;刘中杰;梁启波;李凤仙;许睿;徐世元

    目的 按无脂肪体重测定维库溴铵ED95值,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将1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实际体重组(RBW组)和无脂肪体重组(FFM组),每组80例,再各分成4个剂量亚组,每个剂量组20例(男女各10例),分别采用单次剂量法测定两种不同体重维库溴铵ED95剂量.RBW组按实际体重计算维库溴铵给药剂量,分别注射维库溴铵10、20、30、40 μg/kg;FFM组按无脂肪体重计算维库溴铵给药剂量,分别注射维库溴铵20、30、40、50 μg/kg.给药后使用定量肌松监测仪(TOF)记录T1大抑制百分率,将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单次剂量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法分别建立维库溴铵剂量-反应曲线,并分别计算两组ED95值和组内男性与女性组的ED95值,记录维库溴铵起效时间.结果 维库溴铵按实际体重给药ED95为42.86 μg/kg,其中男性ED95=44.16 μg/kg,女性ED95=41.10 μg/kg;按无脂肪体重给药ED95为50.58 μg/kg,其中男性ED95=50.90 μg/kg,女性ED95=50.26 μg/kg.各组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251±30)s.结论 国人按实际体重给药维库溴铵ED95为42.86 μg/kg,按无脂肪体重给药维库溴铵ED95为50.58 μg/kg.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疗效

    作者:徐强音;陈翔;陈燕玉;吴敏;胡阳英;王达飞;陈胜东

    目的 评价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探讨Ⅱ、Ⅲ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56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TNM 分期为Ⅱ期26例,Ⅲ期30例.化疗方案为TAC方案,每3周重复,化疗4~6个周期.对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患者行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常规辅以全乳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新辅助化疗疗效、术后乳房美容效果进行评估,并随访统计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71.4%(40/56),36例患者成功实施保乳手术,保乳率64.3%(36/56).保乳综合治疗患者随访42~96个月,中位随访67.2个月.保乳术后美容效果评价优秀加良好率63.9%(23/36),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4.3个月.结论 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缩小、降期后,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实施保乳手术后疗效可靠,生存期无明显下降.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术前术中局部冰敷效果评估

    作者:佘文莉;黄海玲;刘晖;谢光辉

    目的 评估局部冰敷对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病变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门诊76例年龄均为16岁以上的皮肤色素性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在治疗前使用冰袋冰敷治疗区局部10 min,治疗中同时冰敷;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中均不给予局部冰敷.两组治疗后都同时给予局部冰敷.观察激光治疗中患者疼痛反应和治疗后局部皮肤痂皮脱落时间.结果 室温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冰敷前局部温度是(33.11±0.86)℃,冰敷后局部温度是(25.27±0.98)℃.观察组患者在激光治疗中疼痛分值是3.95±0.55,对照组在激光治疗中疼痛分值是6.53±0.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痂皮脱落时间为(6.24±0.41)d,对照组激光治疗后局部皮肤平均痂皮脱落时间为(7.55±0.2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前和治疗中局部冷敷可以缓解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皮肤色素病变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可促进激光治疗后皮肤热损伤的修复,加速创面脱痂.

  • 2007-2011年珠海地区儿科门诊腹泻病特点及护理

    作者:谭娴玲;艾艳;谢志玲;马小兰

    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儿科腹泻病发生的季节规律,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儿科门诊对腹泻病的防控及宣教护理指导工作.方法 对儿科门诊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腹泻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包括患儿的年龄、性别、时段等信息.结果 腹泻患儿每年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12个月和1~2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总例数的30.4%和42.3%;发病季节轮状病毒与腺病毒腹泻以9-12月份(49.6%)为主,1-4月份(19.9%)次之,轮状病毒与腺病毒腹泻与腹泻总体发病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珠海地区婴幼儿腹泻多发生于秋冬季,以2岁以内小儿居多,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感染,儿科门诊应进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及宣教指导等护理措施,减少腹泻病流行及传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

    作者:孔新秀;许祥;张咪;苏小聪;余贵亮;袁志敏

    目的 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围手术期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况、对护理工作及治疗效果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后,焦虑状况明显好转(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临床疗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列腺患者围手术期采用舒适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状况,增加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 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

    作者:陈喻萍;梁丽清;陈丹;汤菊妹;谢映梅;洪维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的影响.方法 将113例出生24 h内入住NICU、胎龄≤33周的早产儿,采用非概率性方便抽样法,按照单双数分为两组,单数为观察组(n=56),采用口腔按摩联合口腔支持干预方法辅助喂养;双数为对照组(n=57),采用常规喂养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开始经口喂养相应胎龄(周)、完全经口喂养相应胎龄(周)、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相应胎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相应胎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喂养过渡时间、管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运动干预能促进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显著增强,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

  •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玉芳;赖素勇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TCI)的危险因素,为制订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51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评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脑疝、手术、颅底骨折、低血压和脱水剂使用等因素对发生TCI的影响.结果 低血压、t-SAH、脑疝、GCS评分3~8分、年龄<14岁或>60岁和脱水剂的过量使用是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TCI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中重型颅脑伤患者继发TCI的危险因素,通过预见性的病情观察、保持正确体位、有效控制血压、缩短手术准备时间和保持出入量平衡等护理措施,维持有效脑灌注压和避免血液高黏状态,尽量减少TCI的发生.

  • 糖尿病的抗氧化治疗及问题

    作者:贺凯;杨勇;李学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研究表明到2030年全球将有4.39亿人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1].因此,阐明DM的治病机制及探索有效预防和治疗DM的措施刻不容缓.NISHIKAWA等[2]首先发现,通过使细胞中线粒体产的过氧化物含量正常化可以预防3个代谢通路所引起的高血糖损伤,它们均被认为是与DM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包括高血糖诱导的蛋白激酶C活化通路、糖基化末端产物的增加及醛糖还原酶通路[2].自此,DM的抗氧化治疗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生物体内有4道抗氧化防线:一是预防体内过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抗氧化剂,它们通过抑制ROS或氮原子的形成,来解除氧化应激;二是ROS分子清除剂,在ROS攻击细胞或组织之前将其清除;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内的酶系统,它们通过修复机体被损伤的分子或组织来抵御氧化胁迫;后一道防线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性[3].近年来DM的抗氧化治疗取得了较大突破,各种药物能通过不同的抗氧化机制治疗DM.本文中,我们从生物体的抗氧化防线入手,综述了治疗DM药物的抗氧化应激机制,并对抗氧化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应的探讨.

  • 3种二苯乙烯类构物的生物活性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芝兰;曾春娇;吴梅青;陈丹

    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和赤松素均是以二苯乙烯为基本母核,苯环不同位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形成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简称二苯乙烯类构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葡萄、虎杖、毛藜芦、花生、大黄藓、大黄、甘蔗和欧洲赤松与美国白皮松木质中.大量的研究证实其分子中的苯环和多个羟基是其生物活性基础.

  • microRNA在妇科肿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辰珺;关婷

    microRNA是一类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它是一类长度一般在21~25个核苷酸的单链分子片段.通过与特定的mRNA 3′端非翻译区特异性结合来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或促进靶RNA降解从而起到调节基因表达的效果[1].成熟的microRNA通过催化其断裂点区及抑制翻译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变化,如细胞增殖、代谢、发育时间、细胞凋亡、造血作用、神经发育、肿瘤发生、甲基化和染色质改变等.至今,microRNA在妇科肿瘤领域中的研究仍不成熟,大量研究发现在肿瘤不同阶段,microR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起重要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就此总结microRNA在妇科肿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

    作者:龚敏珍;吴婷;丁健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便是近年来研究多的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其主要代表药物有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埃罗替尼(erloti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这些药物在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其中使用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认定为临床常规.但对于其他的恶性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等,单纯使用EGFR-TKI效果欠佳,有学者认为与恶性肿瘤生长发展的阶段性和复杂性有关.在单一靶向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使用EGFR-TKI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文对EGFR-TKI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 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汪洋;孙英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1].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在置管及维护期间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栓严重[2].吴红娟等[3]对135例PICC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时发现:有症状的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CORTELEZZI等[4]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中发现,PICC相关有症状血栓发生率为25.7%.研究发现,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高达35%[5],与下肢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的概率一致.国外研究[2]发现,初次PICC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3%,多次PICC血栓的发生率为38.0%,其中贵要静脉占14.0%,头静脉占57.0%.现将PICC置管术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作如下综述.

  • 极体活检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丽;张仁礼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早于1965年由Edwards提出,于1968年与Gardner二人付诸于实践.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发展,于1989年PGD首次应用于一对夫妇,他们的孩子可能遗传有父母性染色体连锁疾病.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8个国家、50多个PGD中心在从事相应的研究,共进行了5 000多个PGD周期,获得将近1 000例临床妊娠,现已分娩了不少于500个PGD的婴儿,且发育良好.

  • 2001-2010年江门市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管治效果

    作者:文立;陈志宇;汤志强;苏惠平;许光辉;邓树利

    目的 评价江门市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10年的防治效果.方法 根据项目实施指南及季报、年报、网报和终期评估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28 779例,登记率69/10万,涂阳患者2、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初治91.1%和98.0%,复治83.6%和94.3%,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初治95.0%,复治88.6%.结论 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我市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取得了高发现率和高治愈率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 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赵春阳;周英;潘胜茂;林建葵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18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希望水平为35.87±5.30,病耻感感受问卷有5个条目的 均数大于2.5;总体希望水平及其3个维度与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婚姻状况、与患者的关系、照顾年限及病耻感感受得分相关(P<0.05);进入总体希望水平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是病耻感感受水平、婚姻状况和工作状况(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希望水平为中等至高等水平,其希望水平与病耻感感受水平、婚姻状况和工作状况呈负相关,病耻感水平越低、已婚、有工作的家属其希望水平越高.

    关键词: 精神病 希望 病耻感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