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作者:朱戊冲;陈文亮;黄燕杏;陈晓虹;陈秋通;蔡浩强

    目的 观察知信行模式(KABP)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90 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降血糖药物治疗及常规卫生宣传教育,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 KABP 健康教育,两组干预时间均为 6 个月.检测两组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hPG)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及自我管理能力变化,详细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HbA1C、GSP、FBG及2hPG等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知识、信念及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干预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足部管理、高血糖处理、自我管理总分等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行模式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知信行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实验室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秋婷;何海武;石慧芳;徐建光;王应琼;林石宁;陈兴峰;王志峰;谭孟源

    目的 对海南地区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在海南省综合型医院住院患者的感染样本,对出现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各个菌群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毒株的数量为3 159株,后共检测出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725株,在所有的病原菌中占据的比例为22.95%,所有检出的725例患者都在细菌培养前至少使用过1种或者1种以上的抗生素,其中683例患者使用了β内酯酰胺抑制剂或者其复合制剂. 725株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中,在 ICU中检出的数量多,为478 株(65.93%),在 CCU 中检出的数量为91 株(12.55%),在术前病房中检出的数量为47株(6.48%),在术后病房中检出的数量为109株(15.03%);在所有检出的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被检出的数量多,为276株(38.07%),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的数量为201株(27.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的数量为141株(19.45%),荧光假单胞菌检出的数量为77 株(10.62%),在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 725 个菌株中,通过呼吸道标本培养出的为 632 例(87.17%),通过人体血液培养出的为45例(6.21%),通过伤口分泌物培养出的为13例(1.79%),通过尿液培养出的12例(1.66%),其他标本培养出的为23例(3.17%),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常用抗生素做耐药率试验,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达到了76.81%、71.74%和69.57%,鲍曼不动杆菌与另外两种菌群相比,高的耐药率为对米诺环素的22.3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99.98%.结论 海南地区的综合医院中,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引发的院内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占据前3 位,并且各种菌群都有其耐药率高的抗生素,所以在临床治疗非发酵型的革兰阴性杆菌引发的感染时,应结合药敏结果进行药物的合理使用.

  • 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治疗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

    作者:曹建业;李亚萍;张峰;董芳;张静

    目的 观察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手法复位后佩戴支具并配合康复训练这一系列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 将70 例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的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以理疗及健康宣教,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予以手法治疗后指导佩戴支具并配合康复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VAS、JOA、KSS的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JOA评分中各项指标,包括疼痛和步行距离、上下楼梯情况、肿胀情况、关节功能活动度,具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及KSS组间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结论 手法复位后佩戴支具并配合运动训练这一治疗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内侧间室变窄型退变性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及相关的临床症状.

  • 18F-FDG PET-CT功能参数对其引导下鼻咽癌生物调强高剂量放疗预后的意义

    作者:李金娇;朱苏雨;刘科;吴峥;刘媛媛;邓俊;周菊梅;刘国才

    目的 报告一组18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其功能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18F-FDG PET-CT引导同步加速生物靶区调强高剂量放疗的87 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治疗后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PET-CT的相关参数,包括鼻咽原发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P)、鼻咽原发灶平均摄取值(SUVmean-P)、鼻咽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P)、鼻咽原发灶肿瘤糖酵解总量(TLG-P)、颈部转移淋巴结大标准摄取值(SUVmax-N)、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摄取值(SU-Vmean-N)、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代谢体积(MTV-N)、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糖酵解总量(TLG-N)与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5年总生存率为80.2%,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3.9%,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为91.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85.6%,5 年无病生存率为77.6%.纳入晚期放疗不良反应分析的80例患者均未发生3级或3级以上晚期放疗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GTVnx.pet剂量是5年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MTV-P≥11 cm3、SUVmax-N≥7和 MTV-N≥14 cm3是5年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18 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获得了极高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 GTVnx.pet放疗剂量是影响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鼻咽部MTV、颈部转移淋巴结SUVmax 和MTV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金属硫蛋白-1E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华;高宇哲;魏娜;戴民;侯净;倪青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1E作为辅助诊断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45例乳腺癌(BCG组)及110例乳腺增生(Nor组)患者外周血MT-1E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T-1E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佳临界值.结果 (1)BCG组中血清MT-1EmRNA 表达(6.21±1.38)×10 -3,高于Nor组(2.41±0.62)×1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T-1E在蛋白水平比较,BCG组MT-1E(2.31±0.19)ng/mL高于Nor组(0.34±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ROC曲线分析表明,BCG组血清MT-1E蛋白水平佳临界值约为0.85 ng/mL,其敏感度指标高于N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BCG组中,MT-1E在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年龄、肿瘤大小、分子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MT -1E 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MT-1E高表达,有望成为乳腺癌分子标志物及评价预后的潜在指标之一.

  • 改良Brisson法治疗小儿隐匿型阴茎30例

    作者:陈隆盛;吴玉刚;张永东;王彦波

    目的 探讨改良Brisson术治疗小儿隐匿型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隐匿型阴茎患儿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Brisson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Bris-son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阴茎水肿恢复时间、绷带包扎时间、术后阴茎增长长度及阴茎术后外观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阴茎水肿恢复时间、绷带包扎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阴茎增长长度、阴茎术后外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Brisson术治疗小儿隐匿型阴茎优于Brisson术,可明显伸长阴茎长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PTEN、PI3K、AKT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覃丽渊;孙燕

    目的 探讨PTEN、PI3K、AKT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及其在E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P患者30例,EP周围组25例,对照组30例中PTEN、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1)PTEN蛋白在EP中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及EP周围组(x2=21.413,P<0.05);PI3K、AKT蛋白在EP组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及EP周围组(x2=10.95,P<0.05;x2=26.553,P<0.05). (2)在EP组中,AKT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57,P<0.05),PI3K 蛋白和 PTEN 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33,P<0.05),PI3K蛋白和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05,P<0.05).结论 PTEN蛋白缺失和PI3K、AKT蛋白过表达参与EP的发生发展.

  • 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散光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江文捷;曲超

    目的 观察不同术式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前散光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共126例(141眼).角膜散光在0.5 ~1.0D的患者43 例(48 眼),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A1组22例(25眼)和对照组A2组21例(23眼);角膜散光在1.0~1.5D的患者44例(48眼),分为观察组B1组23例(26眼),对照组B2组21例(22眼);角膜散光>1.5D的患者39例(45眼),分为观察组C1组19例(23眼),对照组C2组20例(22眼).对照组在角膜135°方向行2.8 mm主切口,按常规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A1 组于角膜陡峭子午线行2.8 mm主切口,余操作同对照组;B1组先利用飞秒激光作角膜松解切口、主切口、辅助切口,余操作同对照组;C1组除了植入Toric IOL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的主观视觉质量、视力、散光度数以及对比敏感度,比较观察组各术式的散光矫正效果.结果 末次随访时间均值为11.5个月.观察组术后总和散光的矢量合成值及矢量分解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主观视觉质量、裸眼视力、昼夜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A1、B1、C1 组的矫正率分别为(46.5±42.5)%、(66.0±27.2)%、(87.8±26.4)%,C1组优于A1组和B1组(P<0.05),A1组与B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在陡峭子午线上作切口、飞秒激光的辅助以及植入Toric IOL三种方式在术后远期仍具有较好的散光矫正效果,患者拥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 Link单髁与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血液内环境的影响

    作者:施权峰;吕厚忠;陈巨鹏;潘建科;杨伟毅;曹学伟

    目的 观察Link单髁与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血液内环境的影响,为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Link单髁与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第1、3、6天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CRP、ESR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D-二聚体、CRP、ESR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均在术后第1 天上升到高峰,然后在术后第3天和第6天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的血红蛋白在4个时间点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在术后第1、3天这2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在4 个时间点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二聚体在术前、术后第1、3天这3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津单髁组的D-二聚体在术后第6天高于Link单髁组(P<0.05).两组患者的CRP均在术后呈上升趋势,在术后第3 天上升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两组患者的 ESR均在术后呈上升趋势,在术后第1天和第3天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两组的CRP、ESR在4个时间点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nk单髁与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第6天左右血液内环境趋于稳定.全麻、术前健康教育、缩短术前禁食和禁水时间、术后早期进食进水、术后2~4h下地活动、术后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内环境的稳定.

  • 新生儿窒息后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孔凡玲;胡绍举;刘宽;谭丽;熊强;李萌;朱艳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以及磷酸肌酸钠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152例足月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患儿的1 min 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另选同期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 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 T(CTnT)水平;将重度窒息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磷酸肌酸钠干预治疗,于治疗7 d后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CTnT、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CTnT、LDH水平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K、CK-MB、CTnT、LDH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自身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肌酸钠干预组的CK、CK-MB、CTnT、LDH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QTmin、QTmax、QTd等各指标均显著优于自身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肌酸钠干预组的心率、QTmin、QTd等指标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 Q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窒息程度越重心肌损伤标志物越高,心肌损伤也越严重;早期给予磷酸肌酸钠干预治疗窒息合并心肌损伤,能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体内的水平,推测磷酸肌酸钠可能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 PTED与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比较

    作者:黄爱军;靳松;陈丽萍;林昆;李亚杰;项炜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行手术治疗且有随访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8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组[13例,平均随访(18±2.1)个月]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18例,平均随访(25±2.4)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腰、腿痛的VAS评分,治疗改善率.结果 患者随访12 ~25 个月,平均(16±2.5)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其中PTED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TLIF组出现脑脊液漏1例,椎弓根螺钉拔出1例,PTED组JOA评分从术前12.1±2.50上升至20.9±2.57,TLIF组JOA评分从术前11.1±2.26 上升至17.9±2.58.下肢痛的 VAS症分 PTED 组从8.1±0.95 下降为3.1±1.26,TLIF 组从8.2±0.99 下降为2.9±0.68,腰痛的VAS评分TLIF组从术前3.9±1.21上升至术后2周时的4.8±0.94,1年时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TLIF都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 全厚皮片联合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修复皮肤撕脱伤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陈友慈;廖坚文;李灿彬

    目的 探讨全厚皮片联合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修复皮肤撕脱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皮肤撕脱伤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共48例,根据所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全厚皮片联合VSD技术(观察组)和全厚皮片加压打包(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2 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的感染发生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和创面愈合的时间,以及两组的瘢痕温哥华评分.结果 两组术后1周的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术后2周的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7),术后2周对照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患者的在术后24 h、1周和2周创面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t=2.414,P=0.020),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创面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0,P=0.065).结论 采用全厚皮片联合封闭负压引流装置修复皮肤撕脱伤可显著减少感染风险,缓解创面疼痛,减少创面愈合时间.

  • 中药组方DL571对肿瘤细胞及成瘤性的影响

    作者:石琴琴;庄小雁;钟鸣;刘誉

    目的 研究抗肿瘤中药组方 DL571 对肿瘤细胞及成瘤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 MTT 法检测DL571对体外肿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对 K562 肿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S180肉瘤细胞制备小鼠肿瘤模型,分析DL571灌胃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DL571的抗肿瘤机制.结果 DL571对体外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K562细胞被阻滞于M期,凋亡率显著增加.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变小,抑瘤率为52.8%.肿瘤组织i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但DL571治疗组肿瘤组织iNOS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DL571中药组方对体内外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多环节多靶点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 DL571 K562 S180 iNOS 小鼠
  • 大蒜素联合顺铂对腺样囊性癌-M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发印;车超;李华林;周鹤峰

    目的 通过建立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大蒜素与顺铂联用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5~6周龄雄性裸鼠24只,分实验组(大蒜素组、顺铂组和联合组各6只) 18只和对照组6只,在裸鼠肩胛区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建立 ACC-M细胞移植瘤模型,造模2 周后腹腔分次注射药物,1次/2 d,共3次,后一次给药后6d处死动物,注射药物前、注射药物后2 d、4 d、6 d、8 d、10 d共6次测量移植瘤体积,HE染色观察瘤体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注射药物前,各组间移植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药物后,移植瘤体积各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顺铂组体积明显小于大蒜素组(P<0.05),联合组体积明显小于大蒜素组和顺铂组(P<0.05). HE染色光镜下见:对照组的瘤体组织生长良好,癌细胞异型性较高,而各实验组的癌细胞数均相对减少,肿瘤组织间质增长,联合组变化明显.结论 大蒜素和顺铂均能有效抑制ACC-M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大蒜素加顺铂联用的抑制作用明显较大蒜素或顺铂单独使用强.

  • 黄芪多糖协同顺铂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作者:翟秋丽;胡向丹;肖静;余冬青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协同顺铂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siha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黄芪多糖组、顺铂组、黄芪多糖联合顺铂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比色法)观察各组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和Bcl-2 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各用药组siha细胞增殖于24、48、72 h均可被抑制,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和顺铂组对siha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黄芪多糖联合顺铂组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P<0.01);与黄芪多糖组和顺铂组相比,联合用药对siha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和顺铂组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黄芪多糖联合顺铂组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多糖组、顺铂组中caspase3、caspase7、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Bcl-2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黄芪多糖联合顺铂组的上述变化更加显著(P<0.01).结论 黄芪多糖可以协同顺铂诱导宫颈癌 siha 细胞凋亡,这一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加caspase9的募集,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进一步激活下游的caspase3、caspase7,促进细胞凋亡.

  • 沉默YAP基因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

    作者:姚文龙;杨红

    目的 研究siRNA干扰YAP基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YAP基因表达的SGC-7901细胞作为实验组,siRNA-control为对照组,未处理细胞为空白组. Western blot法检测YAP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和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结果 实验组YAP 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克隆形成和 CCK8 检测胃癌 SGC-7901 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干扰YAP基因能够显著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YAP基因可能成为胃癌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

  • Bak1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的影响

    作者:柴爽;黄红;万雷;王吉利;王伟;黄宏兴

    目的 构建人 Bcl2 拮抗1(Bak1)基因重组表达腺病毒 pAd-Bak1,并感染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建立过表达Bak1的细胞模型,检测其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qPCR扩增Bak1全长cDNA,利用穿梭质粒pENTER构建载有Bak1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pENTER -Bak1,通过基因测序鉴定载体序列.将重组载体PmeⅠ线性化、脱磷酸化后,转入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Amp的感受态BJ5183细胞中进行基因同源重组.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Bak1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转染到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繁,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病毒滴度.感染MG63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ak1的表达,MTT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测序及酶切验证 pENTER-Bak1构建成功. pAD-Bak1 感染MG63 细胞,qPCR检测到细胞中Bak1基因过表达(与NC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P<0.01),Western blot检测到细胞中Bak1蛋白过表达. MTT检测显示与 NC对照组相比,细胞活性减弱(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Bak1重组表达腺病毒,验证了其能够感染MG63细胞表达Bak1蛋白,证明了过表达Bak1可以减弱细胞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ak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阿片受体在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保护中的作用

    作者:赵姣妹;欧册华;周军;李刚

    目的 研究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阿片受体在此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缺血组(SCⅡ组):阻断肾下腹主动脉25 min后再灌注;远程缺血后处理组(RIP组):脊髓缺血操作同SCⅡ组,在开放腹主动脉前2 min予3个循环双下肢缺血后处理;吗啡组(MOR组)及纳洛酮组(NAL组):脊髓缺血前经耳缘静脉分别给予吗啡、纳洛酮1 mg/kg,余操作同RIP组.分别于再灌注4、12、24、48 h对所有动物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后行脊髓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计数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行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评分与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 RIP组再灌注4、12、24、48 h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均明显高于SCⅡ组(P<0.05);再灌注4 h MOR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RIP组(P<0.05),而再灌注12、24、48 h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L组再灌后4、12、24、48 h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计数均明显低于RIP组(P<0.05);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评分与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之间等级相关系数 rS=0.882(P<0.001),二者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被纳洛酮阻断,提示阿片受体参与肢体远程缺血后处理的脊髓保护作用机制.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曲安西龙治疗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1例

    作者:王智琴;李晓伟;王琦;刁友涛;石婧;周真;彭学标

    患者,女,21 岁.颜面部紫红色斑块进行性增多 5 月余,于 2014 年12月12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于2014 年7 月初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颞部出现一紫红色斑块,无瘙痒和疼痛,未予重视,皮疹逐渐扩大并增多,扩展至右侧耳廓、耳垂、下颌角、额部发际及鼻根部.患者起病以来一般情况好,无发热等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既往体健,否认光敏及虫咬等病史.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颞部、耳廓、耳垂、下颌角、额部发际、鼻根部可见数片紫红色浸润性斑块,部分呈环形或弓形,稍隆起皮肤,大小呈1 cm× 1 cm至3 cm×4 cm不等.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边缘不规则,边界尚清,斑块表面光滑,无明显的鳞屑,无破溃,感觉无异常(图1-A).实验室检查:右侧颞部斑块皮肤CT示:表皮大致正常,细胞间水肿,真皮乳头扩张,毛囊血管周围可见炎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大(图2).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见无浸润带,真皮深浅层血管、皮肤附属器周围可见片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一核细胞浸润;细胞密集,细胞核形态多样,可见部分细胞核大深染,轻度核扭曲,未见明显核分裂像(图3).免疫组织病理学染色显示: CD3、CD4、CD8、CD20、PAX-5 示 T 细胞与 B 细胞混杂性斑片状分布,以CD4+T、CD8+T细胞为主,CD68示组织细胞散在分布,CD30 个别细胞阳性,ALK(-),CD21 少量阳性细胞散在分布,Ki-67(+,30%).确诊为Jessner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关键词: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 2例

    作者:王冬梅;刘珊

    例1.患者,男,68 岁,主因确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 年,头部血肿半年于2017年3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3月因鼻出血在我院查血常规WBC 45.19×109·L-1,N 65%, L 28.6%, M 3%, Hb 156 g/L, Plt 1 005×109·L-1.骨髓涂片: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明显,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巨核细胞较多,部分巨核细胞体积较大,胞质量较丰富,血小板较多,血片偶见中幼粒细胞. JAK2V617F突变阳性,突变比例90.55%.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口服羟基脲0.5 g,2 次/d,血小板可降至(400~600)×109·L-1.半年前出现头部硬结,并逐渐增大,伴疼痛感,6 d 前门诊查血常规WBC 24.60×109·L-1,N 31.0%, L 20.6%, M 47.9%, Hb 92 g/L,Plt 166×109·L-1.血涂片:原始细胞71%,以急性白血病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 10 年余.体格检查:神清,贫血貌,头顶部可见一直径约6 cm皮下血肿,质硬,有压痛,腹软,脾于肋下 5 cm 可触及,质中无压痛.入院后查头颅 CT 示顶部皮下血肿、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始单核细胞占80%,意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骨髓免疫分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JAK2-V617F 突变:阳性.白血病基因通筛:AML1-ETO阳性. C-kit突变阴性,MPL基因第10外显子未见突变,CALR基因第9外显子未见突变.骨髓活检:骨髓增生较活跃,造血组织粒红系增生,幼稚细胞散在可见,核形不规则.诊断意见:造血组织增生活跃,幼稚样细胞比例偏高.染色体:46 xy,del (5) (q31q34) t (8; 21) (q22; q22) [17]/46 xy[3].诊断:AML-M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顶部皮下血肿、顶部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给予 HA 方案化疗未缓解,放弃治疗后死亡.

    关键词:
  • 甲氨蝶呤鞘内注射致脱髓鞘病变1例

    作者:潘艳莎;刘文君;陈红英

    患儿,男,4 岁5 个月,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个月,需再次化疗于2016 年 8 月1 日入院.9+个月前患儿在我院确诊 ALL (中危),规律在我院化疗,已完成诱导缓解治疗、早期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延迟强化治疗、中间维持治疗.既往史:有 12 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TX)史,未发生过不良反应.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102次/min、呼吸 24 次/min、血压 86/60 mmHg、体重14.5 kg、体表面积 0.61 m2,神清,精神、反应可,语言流利,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2.5 mm,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体格检查阴性,颈阻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深浅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血常规: WBC 4.35× 109·L-1, NEU 2.1×109·L-1, Hb 111 g/L, Plt 339×109·L-1.肝肾功、心肌酶均正常.入院后,骨髓细胞学:增生性骨髓象,未查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未见白血病相关表型细胞.予VDLD方案化疗,按化疗方案给予鞘内注射 MTX、地塞米松、阿糖胞苷,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清晰,无凝块,WBC 64×106·L-1,多核细胞1%,单核细胞99%,蛋白定性弱阳性.鞘内注射后 8 h 患儿出现发热,体温高38.7℃,20 h出现呕吐,伴咳嗽,头颅 CT 平扫未见异常.胸部CT平扫:双肺轻度间质性改变.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或颅内感染,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比阿培南抗感染,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2.5 g×3 d,体温正常3 d后行第2次鞘内注射化疗药,脑脊液常规:颜色透明、清晰,无凝块, WBC 143×106·L-1,多核细胞1%,单核细胞99%,蛋白定性弱阳性.脑脊液脱落细胞学示:见较多淋巴细胞,个别细胞增生活跃.第2 次鞘内注射化疗药当天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于第2天行第3 次鞘内注射化疗药,脑脊液常规仍提示白细胞升高,脑脊液生化、涂片、培养均阴性,同时送检脑脊液MRD:未见白血病相关表型细胞.

    关键词: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硝普钠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Glu、AtⅡ、SOD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振威;张诚章;罗富荣;王科;钟树奇;黄彪

    目的 通过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血糖(Glu)、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硝普钠控制性降压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择期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颌面部多发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0,D组)和生理盐水组(n=30,N组),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辅助硝普钠进行控制性降压,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5~65 mmHg.分别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降压达标时间、降压时间、手术时间及硝普钠用量;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拔管即时(T4)的心率(HR)、MAP. T0、T1、停降压时(T2)3 个时点Glu和ATⅡ的值; T0、T2、停降压后30 min (T3)3个时点SOD值.手术出血量、拔管时间、拔管后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 D组硝普钠用量明显少于N组(P<0.05);D组降压达标较N组快(P<0.05),且控制性降压及麻醉恢复时的血流动力学较N组更平稳(P<0.05). Glu、ATⅡ两项指标的测定值N组T1、T2时点较T0时点升高(P<0.05),而D组3个时点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时点D组均比N组低(P<0.05),而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OD测定值两组T2、T3时点较T0时点降低(P<0.05),组间比较,T0、T3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N组比D组低(P<0.05). D组出血量较N组少(P<0.05);术后恢复质量比较,D组的指标明显优于N组(P<0.05).结论 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同时具有器官保护作用,术后恢复质量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唑来膦酸的使用次数与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杨立进;林涌鹏;陈博来;胡伟雄;王拥军

    目的 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5 年间每年输注1次唑来膦酸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唑来膦酸的使用次数与骨密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骨科住院期间连续5年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每年1次,并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持续5 年,随访观察患者用药前后各时期疼痛 VAS 评分、SF -12 量表、新发骨折、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改变情况,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各时期VAS疼痛评分均较前一时期明显降低(P<0.05),且在治疗第2年后差异更加显著;治疗后各时期SF-12量表生理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连续5年随访期间共发生新发骨折17例(6.6%),分别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11例(64.7%),桡骨远端骨折4例(23.5%),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11.8%),未再发脆性骨折.治疗后3 年内的各个时间点的左侧股骨颈、L1~4椎体骨密度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与髋部相比,腰椎骨密度的增加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的第4、5年,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有下降的趋势.第1次输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3%,第2、3次输注后不良反应较第1次明显减少,第4、5次输注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连续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能明显提升骨密度,总体安全性好,为了巩固唑来膦酸治疗后的疗效,建议坚持使用至少3年以上.

  • 延续护理在改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李小梅;曾秀文;谢秋娴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改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 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女性性功能评价表评分以及诺丁汉健康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延续护理可显著改善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术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甲氧明对老年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何颖;孙德峰;韩俊;刘若传;张宇;陈峤

    目的 观察持续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甲氧明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麻醉效果确切的老年患者300例,男141例,女159例,年龄75~90岁,体重57~8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n=75):生理盐水组(C组)、不同剂量甲氧明组(M1组、M2组、M3组).硬膜外注药后,M1、M2、M3组分别以2、3、4 μg/(kg·min)的速率静脉输注甲氧明,C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至术毕.于麻醉前10 min(T1)、麻醉后10 min (T2)、30 min(T3)、1 h(T4)及术毕(T5)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血氧饱和度(SpO2)值,计算HR与收缩压(SBP)乘积(RPP).统计术中输液总量和麻黄素的用量、术中及术后24 h尿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术中肺水肿及低血压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低血压累积时间.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时由同一心理医生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技术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结果 与C 组比较,T2 ~T5 时 M1 组、M2组和M3组MAP、RPP、CVP、CO及SV均增高,M1组、M2组和M3 组术中肺水肿及低血压发生率和低血压累积时间降低,M1、M2组及M3组术中输液量、麻黄素用量及术后24 h尿量明显减少,而术中尿量明显增加, M3组术中高血压发生率升高(P<0.01或0.05).与M1组及M2 组比较,T4~T5时 M3 组MAP、RPP、CVP、CO及SV显著增高(P<0.05).与C组比较,在术后1 d及术后3 d时M3组MMSE评分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在术后1 d及术后3 d时 C 组、M1 组、M2 组及M3 组 MMSE评分降低(P<0.05). C 组、M1组、M2组及M3组POCD的发病率分别为5.3%、6.7%、6.7%及18.7%,M3组显著高于C组、M1组及M2组(P<0.05).结论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甲氧明2~3 μg/(kg·min)可安全、有效维持硬膜外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增加POCD发病率.

  • 骨科侧卧位手术患者围术期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廷丽;徐鑫;马正良;顾小萍

    目的 探讨手术体位为侧卧位的骨科患者桡动脉有创血压(IBP)与双上肢无创血压(NIB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手术体位为侧卧位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80 例,记录围术期同时点NIBP及IBP,根据有创收缩压(ISBP)分为4组:ISBP≤90 mmHg(A组)、90 mmHg<ISBP≤120 mmHg(B组)、120 mmHg<ISBP≤150 mmHg(C组)、ISBP>150 mmHg(D组).分析IBP和NIBP的差异及线性相关性.结果 左侧卧位时,A组健侧无创收缩压(NISBP)与I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 3组健侧NISBP均低于ISBP(P<0.05),且血压愈高差值愈明显. A、B、C 3组健侧无创舒张压(NIDBP)与有创舒张压(IDBP)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健侧NIDBP与I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组术侧NISBP与ISBP、NIDBP与I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组术侧NISBP、NIDBP分别低于健侧NISBP、NI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卧位时,A 组健侧 NISBP 高于 ISBP(P<0.05),B、C、D 3 组健侧 NISBP 低于 ISBP (P<0.05),且血压愈高差值愈明显. A组健侧NIDBP高于 IDBP(P<0.05),B、C、D 组健侧NIDBP与I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组术侧NISBP均低于ISBP,术侧NIDBP均低于IDBP(P<0.05). 4组健侧NISBP均明显高于术侧NISBP(P<0.05);4 组健侧 NIDBP明显高于术侧 NIDBP(P<0.05).健侧 ISBP 与NISBP明显相关(r=0.926,P<0.01);健侧IDBP与NIDBP明显相关(r=0.945,P<0.01).结论 手术体位为侧卧位的骨科手术患者,健侧上肢NIBP与IBP相关性好,当收缩压为90~120 mmHg时,健侧NIBP值可反映患者的实际血压.

  • 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刘世乐;刘晓磊;陈志强;骆成磊;张奕文;邢祖民

    目的 观察和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七氟醚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及麻醉实施时间、产科医师及产妇满意度.方法 选择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ASAⅠ~Ⅱ级,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组(T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每组30例. T组产妇采用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后,七氟醚吸入诱导插入喉罩;C组产妇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2 min (T2)、切皮时(T3)、娩出胎儿后5 min(T4)、手术结束(T5)各时点产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麻醉实施时间、产科医师及产妇满意度、术中出血量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 组内比较,T组术中HR、MAP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T2时HR升高,MAP下降,T4时MAP升高(P<0.05);组间比较,T组产妇T2时点HR低于C组,T2、T3时点MAP高于C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实施所需时间T组较C组明显缩短(P<0.05),产科医师满意度及产妇满意度T组高于C组(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七氟醚全麻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影响小,麻醉时间明显缩短,产科医师与产妇满意度高,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

  •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唐金清;潘佳美;韩明;窦雪娇;张红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ASAⅡ~Ⅲ级,NYHAⅡ~Ⅲ级,年龄40~63岁,体重50~75 kg,随机双盲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 Dex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μg/kg,维持剂量0.5 μg/(kg·h)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泵注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患者在诱导期间心率低于50次/min时可给予阿托品0.5 mg,血压低于70/40 mmHg时停止给药,可酌情给予麻黄碱提升血压,必要时可重复给药.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55~65 时行气管插管,术中采用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分别在给药前(T1)、给药后10 min(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 min (T5)、插管后10 min(T6)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诱导期HR变化:Dex组T2~T6时HR均明显较T1时点减慢(P<0.05);两组间同时点比较,Dex组T2、T3及T4心率明显低于C组(P<0.05). (2)两组患者诱导期SBP、DBP、MAP变化:C组 T5、T6时点SBP明显低于T1时点(P<0.05);两组T5、T6时点SBP、MAP明显低于T2时点(P<0.05). (3)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变化情况:Dex组患者发生心率下降的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而两组血压上升、血压下降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慢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率,维持其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能有利于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风险.

  • 右美托咪定伍用麻黄碱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冯康平;孙玉平;南细林;张新建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伍用麻黄碱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65~80岁,ASAⅡ~Ⅲ级,随机分为3组(C组,E1、E2组). C组Dex 200 μg加入生理盐水至50 mL,负荷量0.4 μg/kg,10 min泵注完毕,然后以0.4 μg/(kg·h)维持. E1、E2组在配制的50 mL Dex中分别加入盐酸麻黄碱注射液15 mg和30 mg,其他用法与C组相同.泵注开始前测量心率(HR)和平均血压(MBP)为基础值(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20 min(T4)、30 min(T5)的HR 和MBP,并且记录给药后30 min内每组HR、MBP低值,到达低值的时间(抵谷时间),计算基础值与低值的差值和百分比.结果 与E2组比较,C组和E1组从T2时刻起,HR和MBP逐渐下降,呈递减趋势,下降幅度C组大于E1组,HR和 MBP抵达低值时间C组快于E1组;E2组从T0时刻开始,HR 和MBP无明显变化.结论 伍用麻黄碱可预防Dex所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可延缓HR和血压的下降时间和减小下降幅度,每200 μg Dex加入30 mg麻黄碱剂量合适.

  • 右美托咪定对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唐建成;黄焕森;徐世元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脑中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苏醒阶段气管拔管反应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ASA分级Ⅰ~Ⅱ级大脑中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2 组,D组:气管插管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1 μg/kg(10 min),插管后泵注量为0.5 μg/(kg·h)至适当时机停药;C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取代右美托咪定.两组患者应用丙泊酚[5~8 mg/(kg·h)]、瑞芬太尼[10~15 μg/(kg·h)]和维库溴铵[0.08~0.1 mg/(kg·h)]维持适当麻醉深度.采集患者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质量评分、躁动评分.结果 D组拔管时MAP、HR和拔管质量评分及躁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D组苏醒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 C组(P<0.05);D组镇静和镇痛药物用量明显比C组少(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气管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改变、降低其发生呛咳和躁动的可能性,可以有效地预防大脑中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再出血风险.

  • 不同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泵注对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易明亮;尹泓;赵聪;王建生;侯正友;王剑平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连续静脉泵注对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ASAⅠ~Ⅱ级,均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全身麻醉,随机分为4组(n=20). C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开始即刻静脉泵注生理盐水;E1、E2、E3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开始即刻静脉泵注肾上腺素0.015 μg/(kg·min)、0.02 μg/(kg·min)、0.025 μg/(kg·min),于退出纤维支气管镜即刻停止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及肾上腺素.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麻醉诱导后2 min(T2)、置入喉罩(T3)、纤维支气管镜至声门(T4)、纤维支气管镜至隆突(T5)、术毕(T6)和清醒(T7)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血量(CO);记录麻醉时间、镜检持续时间及苏醒时间.检测麻醉诱导前及清醒时患者动脉血乳酸含量.结果 与基础值T0时比较,C 组在 T1 ~T6 时 SBP、DBP、CO均显著下降(P<0.05);E1 组SBP、DBP 在T1 ~T6 时降低,CO在T1~T3时降低(P<0.05);E2、E3组HR、CO在T1~T6时上升显著(P<0.05).与C组同一时点比较,E2、E3组SBP、DBP、CO在T1~T6时均升高,但E3组HR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及C组同时点比较,E2组动脉血乳酸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纤支镜检查患者麻醉诱导即刻开始持续静脉泵注0.02 μg/(kg·min)或0.025 μg/(kg·min)肾上腺素均可缓解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麻醉引起的低血压,0.02 μg/(kg·min)肾上腺素对心率影响相对较小.

  • 肥胖患者罗库溴铵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给药的恢复期药效学比较

    作者:张艳静;邢祖民;磨凯;邵晓刚;徐世元

    目的 比较肥胖患者罗库溴铵(ROC)按去脂肪体重与实际体重间断给药的药效学差异.方法 择期颅脑外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体质指数(BMI) 18~25 kg/m2作为正常体重入组,BMI 30~35 kg/m2作为肥胖体重入组.根据体重和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4 组:正常体重组按实际体重给药组(NR组)、正常体重组按去脂肪体重给药组(NL组)、肥胖体重组按实际体重给药组(OR组)和肥胖体重组按去脂肪体重给药组(OL组),每组10例.采用 TOF-Watch SX Monitor型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全程肌松监测,全麻诱导ROC分别按2倍实际体重或去脂肪体重的ED95静脉注射给药,当4个成串刺激第1个肌颤搐反应(T1)达到大抑制(T1=0)进行气管插管,T1恢复至5%时,间断追加0.5 倍 ED95剂量,直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使其自然代谢恢复.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恢复时间.结果 NR组与NL组两组的药效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R组相比,OR组在平均加药间隔时间、注药结束到T1=25%的时间和注药结束到TOF=0.9的时间上均明显延长(P<0.05);与OR组相比,OL组的起效时间延长,而平均加药间隔时间、注药结束到 T1=25%的时间和注药结束到 TOF =0.9 的时间上均缩短(P<0.05).结论 在长时间手术中,肥胖患者按去脂肪体重ED95给药模式重复使用ROC,可以避免出现药物蓄积,对肌松拮抗药给药时机,降低肥胖患者肌松残余的发生率有临床指导作用.

  • 甲氧明持续泵注预防开胸手术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敬利;胡静;焦宏梅;史斌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开胸手术中持续泵注甲氧明预防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151 例,年龄40~65 岁,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3组. A组(n=52)当基础血压降低超过20%或收缩压<80 mmHg时则推注甲氧明2 mg,必要时再推注甲氧明1 mg,直至血压恢复基础值水平的±20%之内. B1组(n=51)和B2组(n=48)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推入1%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后即刻推注甲氧明1 mg,并以3 μg/(kg·min)和4 μg/(kg·min)泵注,5 min后间断推注0.375%罗哌卡因6~10 mL,若血压低于基础血压的20%或收缩压<80 mmHg时追加甲氧明1 mg,直到血压恢复基础值水平的±20%.记录患者硬膜外操作前(T0)、推注罗哌卡因5 min 后(T1)、推注罗哌卡因15 min后(T2)、全麻诱导后(T3)、开胸探查时(T4)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失血量以及纠正低血压时推注甲氧明的次数等.结果 与 A 组(59.61%)比较,B1组、B2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1组、B2组甲氧明纠正低血压时需要单次给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 SBP、DBP、HR的变化:与T0相比3组患者SBP、DBP、HR在T2、T3均显著降低(P<0.05);与A组相比,B1组、B2组SBP、DBP在T2、T3显著升高(P<0.05),B2组SBP、DBP在T3比B1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开胸手术中应用甲氧明可有效防治麻醉期间低血压,相对于补救性单次给药,预防性持续给药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有效的维持血压稳定,甲氧明持续泵入速度4 μg/(kg·min),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全麻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张亚军;侯宪佳;丁浩;杨柳

    目的 对比研究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近两年内患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组)和全身麻醉(GA组)两组.比较两组产妇在麻醉前(T0)、麻醉平稳时(T1)、手术开始时(T2)、胎儿娩出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各指标差异;记录这两组产妇分娩胎儿的手术时长以及胎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时的身体状况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麻醉前(T0),两组产妇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及T2,两组患者SBP、DBP、HR水平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GA 组 SBP、DBP、HR 水平均高于 CSEA 组(P<0.05).在 T3两组SBP、DBP、HR水平均较T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的SBP、DBP水平均高于CSEA组,但HR的水平低于CSEA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4时间点GA组SBP、DBP高于CSEA组(P<0.05). GA组与CSEA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者的比例分别为76.7%(23/30)和97.5%(3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A 组和 CSEA 组新生儿插管率分别为6.7%(2/30)和2.5%(1/40),新生儿脐动脉pH值分别为7.22±0.36和7.29±0.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A组和CSEA组麻醉开始至新生儿出生时间分别为(6.0±1.1)min和(14.4±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种麻醉均可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全麻剖宫产术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麻醉起效较快,出婴时间短,但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生后脐动脉血气有一定影响.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胃肠外科ERAS术中容量管理的应用

    作者:王翔;周婷;方嘉凯;梁启波;许睿;张鸿飞;徐世元;雷洪伊

    目的 评价在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应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术中容量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32例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肿瘤切除手术成年患者,术中采用GDFT策略通过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液体治疗,观察术中各时间点气管插管后(T1)、切皮时(T2)、气腹后60 min(T3)、开腹后5 min(T4)、手术结束(T5)时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CO、CI、SV和SVV等各项指标变化,记录术中补液量(晶/胶体液)、出血量、尿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疼痛、镇静评分;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1相比,T2~T5时MAP明显升高(P<0.05),T2、T3时CO明显降低,T4、T5时CO明显升高(P<0.05),T3~T5时SV明显升高(P<0.05);与T2相比,T1与T3~T5时HR、CI明显升高(P<0.05);与T3时比较,T1、T2、T4、T5时SVV明显降低(P<0.05),T4、T5时CO、SV明显升高;56%患者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出血量(81.87±41.48)mL,尿量(294.37±210.33)mL,补液量(1 129.68±227.04)mL;术后住院时间(4.6±2.17) d.结论 ERAS理念下GDFT有助于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术中的容量管理,术后恢复良好.注意气腹及术中的体位对GDFT中参数的影响.

  •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黎敏;朱晓丹;赵雅静;刘鹏;刘娟

    目的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为开展精神科延续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宁夏银川市宁安医院7个病区共3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需求条目均分为(3.89±1.05)分,疾病管理、功能康复、社会交往3 个维度均分别为(3.99±1.014)分、(3.90±1.042)分、(3.68±1.087)分.在疾病管理维度中对了解出院后服用的药物需求高,为(4.13±0.89)分.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以及居住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必要开展此项疾病的延续护理服务,医护人员根据延续护理的需求内容,制订并实施延续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ICU护士同情心负荷及其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影响

    作者:胡洪琳

    目的 分析ICU护士同情心负荷及其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武汉市8所医院240名ICU在职在岗女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分析ICU护士同情心负荷及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情况及其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护士同情心负荷的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二次创伤得分(19.85±3.99)分、倦怠得分(20.28±4.18)分、同情心满足得分(34.50±4.38)分.护士安全氛围(49.35±1.40)分、工作满意度(26.90±0.72)分、安全资源(14.30±0.71)分、沟通交流(8.47±0.46)分、团队合作(8.85±0.56)分、害怕受罚(5.75±0.27)分和交接班(6.18±0.27)分.护士二次创伤、倦怠均与安全氛围、工作满意度、安全资源、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害怕受罚、交接班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同情心满足与安全氛围、工作满意度、安全资源、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害怕受罚、交接班呈现显著正相关(P<0.01).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安全资源、工作满意度是缓解护士同情心负荷显著因素(P<0.05);学历、安全氛围、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是消除护士倦怠显著因素(P<0.05),工作年限是减弱护士同情心满足的显著因素(P<0.01),年龄、沟通交流、安全氛围、工作满意度、交接班是提升护士同情心满足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 ICU护士同情心负荷直接关系到其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程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感,增强护理工作认同感和责任感,应该是护士自身和ICU管理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 NF-κB信号通路介导自噬对机体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国娥;王炯亮;孙小蝶;陈露;黄中润;秦静怡;马泽丽;蔡国靖;蔡灿光;李文婷;杨春

    自噬是人体内常见且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对细胞重塑、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关键意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 NF-κB信号通路与自噬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调控作用机制,其对机体可以是保护机制,也可能加重疾病的发展.目前,许多药物是通过作用于NF-κB信号通路介导自噬发挥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侧重于近期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希望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肌纤维母细胞及其在口腔黏膜病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引申;余挺;罗刚;葛林虎

    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MF)是一种多种细胞来源的新细胞型.在正常组织中MF无表达.在损伤修复,炎症,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某些特定细胞可以经诱导转化为MF,这些MF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重组,调节炎症和免疫等反应参与疾病发生、发展. MF的分化,发挥功能的过程受到因子网络中不同因子共同调节,研究上下游通路的分子机制可以为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在口腔黏膜领域,M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及癌前损害.

  • 老年患者围术期容量管理的优化

    作者:陈惠群;张鸿飞;徐世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多呈进行性衰退,功能受损或需求增加时可代偿的储备能力下降,使其对失血、失液的代偿能力下降,同时对静脉液体输入的平衡能力下降,增加围术期容量管理的难度[1]. "限制性"液体治疗维持功能性有效循环血容量及血流动力学在组织灌注可接受的范围内,应用于老年患者以规避容量过负荷的风险,但是否可改善预后尚存争议.在保证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优化容量治疗,采用恰当目标参数行导向治疗,优化血流动力学管理,保证组织灌注,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 巨噬细胞对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纤维化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余丽琴;彭子健;曾维凯;陈建英

    单核/巨噬细胞通过表型转化和功能的改变,调节着组织修复、再生和纤维化的过程.干扰巨噬细胞功能将导致组织异常修复,如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紊乱,抗炎巨噬细胞数目减少,巨噬细胞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和祖细胞交流障碍.一系列的改变都能引起病理性纤维化.本文讨论巨噬细胞适应促炎、促纤维化、抗炎、抗纤维化、促溶解和组织再生等表型转化,并理解运用到治疗中巨噬细胞的机制及其活化状态.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围术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黄觉升;李国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及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应用日益增多.其中,经TEE获得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用于围术期目标导向治疗(GDT)也备受关注,并被推荐用于快速康复策略中,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虽然当前GDT的相关研究仍存在不少争议与缺陷,但是回顾既往研究结果,GDT应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并且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随着国内外围术期超声技术的普及,TEE有望成为围术期GDT策略的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引导实施更精准的GDT治疗,造福更多的患者.

  • 胃肠外科ERAS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与容量治疗

    作者:雷洪伊

    围术期的容量管理在胃肠外科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具有重要作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是目前容量管理的主要手段,每搏变异率、脉压变异率是目前常用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但此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肠外科ERAS液体管理中根据液体零平衡原则,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适当的血管活性药物,保持液体出入平衡.对高危患者推荐采用GDFT,有利于围术期容量管理.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