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合并腹膜后肿瘤一例

    作者:高坚欣;祝文峰

    患者27岁,因停经4个月伴左下腹隐痛半个月,入院前多次B超示子宫右后方106 mm×97 mm肿块,内部回声不一,分布不均质,并见弥漫分布的杂乱光点和光团,瘤壁厚薄欠均,边界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示块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0.55.肿块近日无明显增大,宫内胎儿情况正常,盆腔右侧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来自卵巢或浆膜下肌瘤.

    关键词: 妊娠 腹膜后肿瘤
  • 腹膜后肿瘤结扎左肾静脉后免重建指标的研究

    作者:苗成利;黄梅;肖萌萌;陈小兵;罗成华

    目的 探讨测量左肾静脉结扎前后管腔内静脉压力变化值(ΔP值)作为左肾静脉结扎后免重建的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25例,患者均为腹膜后肿瘤侵犯下腔静脉及右侧肾脏,手术时需要切除下腔静脉+右侧肾脏+结扎左肾静脉.术中根据ΔP值变化来计算出左肾静脉免重建ΔP值的安全范围.结果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比ΔP值与尿量的相关性,ΔP值的安全值范围为0~17.5 cm H2O,在此范围的ΔP值左肾静脉可免重建.结论 ΔP值可作为术中左肾静脉免重建的客观指标,此指标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临床.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宇;毛维轩;王晓玲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后腹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 20例中,肿瘤大平均直径为10.5cm.肿瘤形态不规则伴明显分叶,坏死部分占肿瘤体积的大部分,病灶呈浸润性生长.5例肿瘤内可见钙化,3例肿瘤见出血灶,3例肿瘤有脂肪成分.增强扫描肿瘤强化较明显,所谓轨道样强化4例.重建后肿瘤定位准确18例.结论螺旋CT对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腹膜后肿瘤69例超声声像图分析

    作者:李瑶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9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结果: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5.5%,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2.9%.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一定限度.

  • 16例腹膜后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程艳琼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重症监护;注意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康复指导.结果 16例次手术,15例次获成功,术后发生2例乳糜瘘,4例髂静脉血栓,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加强腹膜后肿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2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体会

    作者:吴新林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处理方法.结果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初始表现为腹部肿物,CT检查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肿瘤完全切除率60.1%,复发率47.8%.结论发现腹部肿物要想到本病,CT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做到尽量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

  • 腹膜后肿瘤手术的麻醉治疗分析

    作者:王维明;魏铁钢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行腹膜后肿瘤手术麻醉患者3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行手术麻醉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患者麻醉手术治疗前的疼痛指数与麻醉手术治疗后的疼痛指数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临床疼痛指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腹部手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熊辉;张建良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自首例病例描述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别是有腹部手术病史的患者得病率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较少,误诊率高,死亡率高.2005~2012年收治患者12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5岁.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5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其余7例因胃癌、大肠癌、胆管癌、肝癌、腹膜后肿瘤行肿瘤切除术.

  • MR及CT对腹膜后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许丽

    目的:探究M R以及C T在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采集于2012年9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综合资料并整理分析,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M R以及C 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病变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继而得出MR和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次研究2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病变患者有7人,所占比例为35.0%;恶性肿瘤病变患者有13人,所占比例为65.0%.经M R诊断,良性肿瘤患者有7人,恶性肿瘤患者有12人,1例误诊为假良性,诊断总准确率为95.0%,诊断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100%;经C T诊断,良性肿瘤患者有7人,恶性肿瘤患者有10人,3例误诊为假良性,诊断总准确率为85.0%,诊断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100%.结论:临床上在对腹膜后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M R及C T检查各具特点及优势,对于良、恶性腹膜后肿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大大增加早期诊断的有效程度,从而有助于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 B超对腹膜后肿瘤的鉴别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乐文艳

    目的:分析B超对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比较B超诊断、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B超诊断,检查结果显示:检出良性肿瘤者38例、恶性肿瘤者62例.结论:腹膜后肿瘤经B超检查,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可信度,鉴别诊断腹膜后肿瘤的良性、恶性,利于为腹膜后肿瘤患者诊治提供参照,具有在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 腹膜后肿瘤影像诊断

    作者:王一晨

    以影像学为主的诊治技术使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甚至在出现肿瘤症状之前已能作出诊断,提供瘤组织周围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韩荣波;王秀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软组织肉瘤.其多发生于四肢软组织,发生于腹膜后少见,现将我院手术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如下.病历资料患者,男,73岁.因"食管癌术后6年,左侧腰部酸胀不适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左侧腰部不适,无明显疼痛,无肉眼血尿,未予重视.1周前自觉左侧腰部不适加重,遂至我院就诊.在我院门诊型胃镜检查结果示:食管炎、吻合口炎,残胃炎,胃镜病理结果示:吻合口黏膜慢性炎.行胸部、上腹部增强CT结果示:食管MT术后,两肺少量性炎性病变,肝右叶钙化灶,左肾区占位,左肾小囊肿.骨ECT检查结果示:全身骨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门诊以"左肾区实质性占位、食管癌术后"住我院普外科.入院后行B超检查结果示:左肾占位,前列腺增生.查体:左侧肾区膨隆,左肾区扪及包块,直径约15cm,质硬,有痛及叩击痛.右肾区未及异常.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李生志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有2例于体检时被发现,3例在妇科手术中发现,3例因腹部肿块在我科确诊,其中手术治疗6例,完整切除5例(占83.3%).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较少见,常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术前强调运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如B型超声、CT及胃肠钡餐、钡灌肠检查、静脉肾盂造影等,可初步诊断、定位和了解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仍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膜后肿瘤
  •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护理配合

    作者:徐卫英;汤国娇;黎明

    目的:总结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29例术中大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结论:针对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配合措施,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 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侯英勇;孙孟红;魏永昆;谭云山;陆孝禹;王坚;朱雄增;郑爱华

    目的探讨腹内胃肠道外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EGIST)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用CD117、CD34为主的一组抗体对消化道外腹腔软组织原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及平滑肌肉瘤等病例进行研究,获得9例EGIST,其中5例检测了c-kit基因11号外显子序列.结果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38~72岁,平均61.7岁,其中肠系膜4例,网膜2例,腹膜后2例,1例位于脾门,肿瘤直径5~23 cm,平均12.9 cm.梭形细胞为主型7例,上皮型1例,混合型1例.此组抗体表达分别为CD117(8/9)、CD34(5/9)、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3/9)、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4/9)、结蛋白(0/9)、S-100蛋白(1/9)、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1/9).2例有c-kit基因11号外显子杂合性突变.交界性2例,分别存活8年和11年,恶性7例,1例无瘤生存4年,1例1年后死于肝转移,1例术后3年及4年两次复发,2例失访,2例随访中.结论消化道外腹腔软组织及腹膜后亦可发生符合GIST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原发性间质瘤,生物学行为以交界性及恶性多见,肿瘤性坏死、核分裂象≥5/50 HPF及细胞明显异型性对判断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需与相同部位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等鉴别.

  • 腹膜后伴横纹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刘蕾;王丽华;任玉波;饶晓松;杨邵敏

    目的 分析伴横纹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6例腹膜后伴横纹肌分化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7~66岁,平均年龄56岁.1例为原发病例,5例多次复发,4例曾行放疗和/或化疗.肿瘤大径10~30 cm,镜下去分化区与高分化区分布界限清晰,表现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纤维肉瘤样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样,核分裂象易见,可伴坏死;其间见散在或片灶状横纹肌分化细胞,占去分化区面积10%~30%,细胞类圆形、带状或梭形,横纹不易观察,大多胞质丰富,嗜酸红染,核形多样、居中或偏位,核仁易见,少数细胞呈小圆形、胞质少的淋巴细胞样.2例累及肠壁肌层,1例累及肾周脂肪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横纹肌分化区6例均表达结蛋白、肌浆蛋白和肌调节蛋白,1例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和S-100蛋白;2例高分化区和6例去分化区均表达MDM2、CDK4和p16.手术切除肿瘤及邻近受侵器官,1例术后3个月再次复发,尚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伴横纹肌分化的去分化脂肪肉瘤属少见的去分化脂肪肉瘤,诊断以形态学为基础、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或基因检测进一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加辅助放化疗仍可多次复发.

  • 腹膜后肿瘤患者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周静;佘耀光;杨亚南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4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54例患者动脉血管造影阳性,在介入导管室行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微钢圈栓塞等栓塞治疗;54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仅有3例出现局部淤血、淤斑,栓塞后发热23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16例,腹痛15例,尿潴留4例,无异位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肿瘤血供来源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介入栓塞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一定程度的缩小瘤体,从而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前准备,造影及介入栓塞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 1例卵巢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

    作者:徐辉雄;张青萍

    患者女,10岁.因发现中下腹包块3天入院就诊,伴阵发性腹痛,疼痛位置不固定.查体:腹软,中下腹可触及一大小为13cm×12cm包块,质硬,表面可触及多个结节,形状不规则,可活动,肠鸣音正常.MRI检查提示腹膜后肿瘤.

  • 腹膜后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1例

    作者:宋庆达;吴宗桧;滕剑波;赵斌

    患者男,33岁.查体发现腹膜后肿瘤6d,于2011年4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1/106 mmHg),无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HIV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发现上腹膜后脊柱前方略偏右、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可见实性低回声团块(图1),大小约9.0 cm×11.5 cm×6.5 cm,边界清楚,内回声不均匀,可见斑条状强回声,下腔静脉明显向右前方推移,胰腺向前方推移,腹主动脉向左后推移,CDFI: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显示.超声提示上腹膜后实性占位.MR检查显示:肿块呈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增强后肿块有明显强化.术中见腹膜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10 cm×5 cm×5 cm肿瘤,边界清楚,压迫周围形成假包膜,肿瘤向上达肝后第二肝门水平,向下推压左肾静脉(图2~3).术后病理显示:腹膜后肿瘤,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 (图4).免疫组化显示:滤泡CD20、PAX-5、CD21阳性,C35、Bcl-2阴性;滤泡间细胞CD3、CD45R0、CD34、CD68、CD38阳性.

  • 彩超诊断肠系膜恶性间质瘤1例

    作者:盛建

    患者女,47岁.发现腹部肿物半年余未诊,查体:腹部膨隆未见肠型,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可触及12.0 cm×10.0 cm×6.0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尚清,活动度可,压痛.超声所见:脐左上腹左肾前方可见12.8 cm×11.9 cm×8.2 cm囊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大部分为实性,少部分为液性.CDFI示:实性成分内可见少量动脉血流信号.肿块前方肠管受压移位,可见"越峰征".超声诊断:左上腹囊实性占位(考虑腹膜后肿瘤),见图1.

729 条记录 1/37 页 « 12345678...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