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Meta分析

    作者:梅志刚;曾永保;王明智;董铮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检索国内外相关医学数据库,全面搜集近15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或临床对照实验,对符合要求的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5篇文献共计1604例患者的研究资料纳入本研究,其中19篇文献的总有效率合并比值比(OR)=4.45,95%CI为[3.27,6.05];8篇文献膀胱残余尿量合并权重均差(WMD)=-46.98,95%CI为[-58.51,-35.45];7篇文献排尿次数合并权重均差(WMD)=-2.42,95%CI为[-2.96,-1.89];6篇文献每次尿量合并权重均差(WMD)=160.12,95%CI为[136.28,1 83.96];6篇文献B超残余尿暗区合并权重均差(WMD)=-4.25,95%CI为[-5.67,-2.8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各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1).结论: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显著.

  •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卫中庆;王永胜;丁留成;黄懿;沈百欣;易超然;孙则禹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 DCP )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GT-1000 A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电刺激参数为:电压36~70 V,电脉冲频率25~65 Hz,刺激部位为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每次治疗40 min,2次/d,5 d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2 d,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做尿动力学全套测定。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 PVR)及大尿流率、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大容量( PVR/Vmax )的变化,作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处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DCP患者经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VR变化值(ΔPVR)为(118.6±33.4)ml,对照组治疗前后ΔPVR为(54.9±14.2)ml,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R/Vmax[(32.2±11.8)%]与治疗前[(61.0±19.1)%]相比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PVR/Vmax[(42.6±12.4)%]与治疗前[(55.6±21.1)%]相比,减少不明显(P>0.05)。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大尿流率[(6.7±2.3)ml/s]较治疗前[(3.9±1.3)ml/s]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尿流率[(5.2±2.5)ml/s]较治疗前[(3.6±1.7)ml/s]增大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逼尿肌压[(17.9±4.6)cm H2O]较治疗前[(11.9±3.3)cm H2O]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逼尿肌压[(14.4±1.9)cm H2O]较治疗前[(12.1±2.0)cm H2O]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CP患者的PVR,治疗DCP患者逼尿肌无力,提高了DC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卜洪艳

    目的:探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膀胱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膀胱M2、M3乙酰胆碱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新民;薛萌

    目的 检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DM大鼠模型膀胱乙酰胆碱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胰岛素治疗的影响. 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模型组(DM组)和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成模10周后取膀胱提取RNA, RT-PCR半定量分析3组大鼠膀胱乙酰胆碱M2和M3受体mRNA. 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和DM+Ins组M2受体mRNA表达上调显著并以DM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和DM+Ins组M3受体mRNA表达下调较NC组显著(P<0.01),尤以DM组明显(与DM+Ins组比较,P<0.05). 结论 DM大鼠膀胱M2受体mRNA表达增加,M3受体mRNA表达则减少,胰岛素治疗可能预防或减轻上述变化.

  • 糖尿病大鼠膀胱中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

    作者:史本康;李永智;张建平;边炜;王海峰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中P物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3组:对照组(n=10),糖尿病组(n=10),治疗组(n=10,糖尿病大鼠胃管注入太得恩(R),100 mg·kg-1·d-1).8周后取出膀胱,RT-PCR法检测膀胱组织中NGF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物质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采用生化方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膀胱组织中NGF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0.35)显著低于对照组(2.77,P<0.05),P物质表达水平(9.83)显著低于对照组(28.81,P<0.05),CAT及SOD水平(11.46,7.16 U/mg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16.01,21.436 U/mg蛋白,P<0.05),iNOS及MDA水平(67.50,15.97 nmol/mg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0,7.95 nmol/mg蛋白,P<0.05).治疗组膀胱组织中NGF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1.84)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P物质表达水平(20.75)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CAT及SOD水平(14.47,16.641 U/rag蛋白)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iNOS及MDA水平(13.20,10.99 nmol/mg蛋白)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氧化应激存在于糖尿病大鼠膀胱.NGF、P物质在糖尿病膀胱中低表达.太得恩能增强糖尿病大鼠膀胱中NGF及P物质表达,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的效果

    作者:林连辉

    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7月糖尿病患者107例,其中有54例病患属于糖尿病膀胱并发症,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各27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7%,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率为14.8%,总有效率为70.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膀胱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膀胱残余尿的清除有着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 综合康复治疗糖尿病膀胱(附23例报告)

    作者:陈敏

    目的 观察弥可保、针刺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2型糖尿病膀胱患者,给予弥可保、针刺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大尿流率、膀胱容量、大逼尿肌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均明显下降(P<0.01),但大逼尿肌收缩压、大尿流率均明显上升( P<0.01).结论 弥可保、针刺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糖尿病膀胱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高糖对豚鼠膀胱ICCs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范勇洪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内钙离子荧光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膀胱(diabetic cystopathy,DCP)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5、10、15 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24、72 h的ICCs,扫描记录每个时间点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值.结果 糖浓度增高培养时间延长,ICCs内钙离子荧光值升高(P = 0.00),只有15 mmol/L的24 h组降低(P = 0.00).结论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ICCs电生理学造成显著影响,这种改变可能是造成DC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18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莺;张霭霞;张宝珍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患者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给予指导.方法 确诊为糖尿病的18例合并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发病率为2%.结果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护理,体会到在该类疾病患者应注意的护理问题.

  • 高糖中膀胱ICCs的变化

    作者:范勇洪

    目的 观察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内钙离子荧光及其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膀胱(DCP)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激光共聚焦、透射电镜观察5、10、15 mmol/L葡萄糖浓度培养24、72 h的ICCs,扫描记录胞内荧光强度值,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糖浓度增高培养时间延长,ICCs内钙离子荧光值升高,胞内线粒体大小不等、数量减少、空泡样变甚至溶解,胞质广泛溶解,突起消失.结论 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ICCs电生理学、超微结构造成显著影响,这种改变可能是造成DC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温灸治疗糖尿病膀胱58例

    作者:孙文亮;卢洁荷

    糖尿病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约占50%.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温灸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膀胱所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58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膀胱残余尿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胡志娟;王振显

    糖尿病膀胱(DCP)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高发并发症,也称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VUDD),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40%~60%[1],可以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和尿失禁,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肾衰竭的重要因素.

  • 依帕司他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女性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谢波;沈梅;叶文鑫;舒彦;梁臻;张心男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行为疗法治疗女性糖尿病膀胱(DCP)的临床疗效,为DCP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DCP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行为疗法,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1片(50 mg)/次,3次/日,疗程均为8周.8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残余尿和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的减少量和大尿流率(Qmax)的增加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残余尿减少≥100 mL者分别为11例(32.35%)和6例(17.65%);残余尿减少50~99 mL者分别为17例(50.00%)和10例(29.41%);残余尿减少<50 mL者分别为6例(17.65%)和18例(52.94%);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4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减少≥100 mL者分别为12例(35.29%)和5例(14.71%);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减少50~99 mL者分别为15例(44.12%)和11例(32.35%);首次排尿感时膀胱内尿量减少<50 mL者分别为7例(20.59%)和18例(52.94%);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和4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Qmax增加值≥3mL· s-1者分别为9例(26.47%)和5例(14.71%);Qmax增加值1~2 mL·s-1者分别为16例(47.06%)和12例(35.29%); Qmax增加值<1 mL· s-1者分别为9例(26.47%)和17例(50.00%);二者分别为73.53%和5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药物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行为疗法能明显改善女性DCP患者的排尿功能,对女性DCP有良好的疗效.

  • 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ICCs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范勇洪;丁国富;王勤章;李云飞;蔡志强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超微结构,探讨糖尿病膀胱(diabetic cystopathy,DCP)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透射电镜观察5、10、15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24、72h的ICCs超微结构.结果:随糖浓度增高培养时间延长,ICCs内细胞器明显减少,线粒体大小不等,数量减少,肿胀、空泡样改变甚至溶解,内质网扩张、空泡样变,胞质广泛溶解,突起消失.结论: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ICCs超微结构造成显著影响,这种结构破坏可能是造成DC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糖尿病大鼠膀胱和骶髓背根神经节中NGF的表达与尿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作者:吴建红;邵怡;刘海涛;陈辉容;洪艳;夏术阶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膀胱与骶髓背根神经节(DRG)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与尿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建立糖尿痛大鼠模型10只,对照组10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膀胱组织及骶髓DRG中NGF的变化情况,结合代谢笼及尿流动力学改变,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可能发病机制.结果:造模12周后,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1.47±0.28vs0.71+0.12,p<0.05),残余尿量明显增多(0.52+0.18vs0.07±0.08,p<0.01),排尿效率明显下降,膀胱及骶髓DRG中N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NGF在糖尿病大鼠膀胱和骶髓背根神经节中低表达,在糖尿病膀胱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高糖环境对啄鼠膀胱ICCs细胞形态及电生理的影响

    作者:范勇洪;丁国富;王勤章;李云飞;蔡志强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豚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形态及细胞内钙离子荧光的改变,探讨糖尿病膀胱(diabetic cystopathy,DCP)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5、10、15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24、72h的ICCs,每浓度/时间取30个细胞测量其长度,再从中随机选10个细胞,以200ms/张图片的速度进行扫描,获得每个时间点细胞內钙离子荧光强度值.结果:糖浓度增高培养时间延长,ICCs内钙离子荧光值升高(P=0.00),只有15mol/L/24h降低(p=0.00);ICCs细胞长度缩短(P=0.00),只有10mol/L/72h细胞长度增长(P=0.00).结论:高糖环境对豚鼠膀胱ICCs形态学及电生理学造成显著影响,这种改变可能是造成DCP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体外电脉冲刺激对糖尿病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涛;卫中庆;邓湘蕾;易超然;王欢;陆璐

    目的:探讨体外电刺激法对糖尿病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电刺激组3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作糖尿病大鼠膀胱模型.10周后,电刺激组予体外电刺激治疗,刺激参数:强度31V,密度31Hz,另两组均不予电刺激.持续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各组尿动力学改变及逼尿肌肌条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10周后施加体外电刺激,其膀胱收缩力加强,残余尿量比(R%)有所下降,膀胱排尿阈容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电刺激可改善糖尿病膀胱的逼尿肌收缩能力及膀胱的感觉功能.

  • 糖尿病膀胱病因与咖啡因对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思聪

    糖尿病膀胱是糖尿病引起的泌尿系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初期无明显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各种复杂的下尿路症状逐渐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是其发病的主流学说.有研究提示长期饮用咖啡因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文章将对此两种发病机制以及咖啡因对其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

  • 莱菔硫烷对糖尿病性膀胱活动低下小鼠膀胱测压参数的影响

    作者:薛浩良;马寅超;沈百欣;韶云鹏;卫中庆

    目的:抗氧化剂对糖尿病性膀胱病的排尿功能影响尚不清楚。文中探讨抗氧化剂莱菔硫烷( SF)对糖尿病性膀胱活动低下小鼠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单剂量的链脲佐菌素( STZ,65 mg/kg)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SF处理组( SF处理)、阴性对照组(赋形剂处理)、糖尿病模型组,另设同龄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第24周进行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24 h尿量(24 h UV)、膀胱湿重(BWW)及膀胱测压检测,膀胱测压参数包括排尿间隔( ICI)、排尿时大膀胱压( Pmax)、大膀胱容量( MCC)、排尿量、排尿后残余尿量( PVR)及残尿率。结果实验第24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小鼠体重均下降,FBG、24 hUV、BWW均升高(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SF处理组24 hUV[(22.47±1.93)mL/24 h vs (16.27±1.51)mL/24 h]及 BWW[(67.96±2.35)mg vs (57.69±2.41) mg]均降低(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F处理组24 hUV及BWW均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3组小鼠ICI明显延长及Pmax明显降低;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阴性对照组ICI和Pmax无明显差异,而SF处理组ICI明显缩短及Pmax轻度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F处理组ICI明显缩短及Pmax轻度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MCC、排尿量、 PVR及残尿率均明显增加(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SF处理组小鼠MCC[(0.70±0.03)mL vs (0.54±0.03)mL]、PVR [(0.49±0.02)mL vs (0.34±0.02)mL]及残尿率[(70.10±0.80)% vs (62.71±1.26)%]明显减少(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F处理组MCC、PVR及残尿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SF可以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膀胱排尿功能障碍,可能与SF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机制有关。

  • 糖尿病膀胱36例诊治体会

    作者:郭征东;朱丽红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慢性并发症逐渐显露,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自主神经病变在诊断和治疗均存在一定的难题,其中糖尿病膀胱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我们观察了糖尿病膀胱患者膀胱残存尿量与膀胱内压力的变化,据此探讨了糖尿病膀胱的诊治.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