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VPH 患者 TURP 术后逼尿肌无力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海平;张瑜;刘玉峰;吴大力;王涛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V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并发 TURP 术后逼尿肌无力的 VPH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逼尿肌肌力和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 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逼尿肌肌力和尿动力学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VPH 患者 TURP 术后逼尿肌无力的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逼尿肌肌力,明显改善尿动力学参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卫中庆;王永胜;丁留成;黄懿;沈百欣;易超然;孙则禹

    目的通过尿动力学及超声等检查方法观察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对糖尿病膀胱( DCP )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无创而有效治疗DCP的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在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及门诊DC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按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并进行膀胱训练或留置尿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LGT-1000 A力合膀胱仪进行治疗,电刺激参数为:电压36~70 V,电脉冲频率25~65 Hz,刺激部位为两侧膀胱角和膀胱前、后壁方位,每次治疗40 min,2次/d,5 d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1~2 d,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做尿动力学全套测定。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膀胱残余尿( PVR)及大尿流率、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大容量( PVR/Vmax )的变化,作相关参数的统计学处理,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DCP患者经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5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VR变化值(ΔPVR)为(118.6±33.4)ml,对照组治疗前后ΔPVR为(54.9±14.2)ml,两组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VR/Vmax[(32.2±11.8)%]与治疗前[(61.0±19.1)%]相比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PVR/Vmax[(42.6±12.4)%]与治疗前[(55.6±21.1)%]相比,减少不明显(P>0.05)。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大尿流率[(6.7±2.3)ml/s]较治疗前[(3.9±1.3)ml/s]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尿流率[(5.2±2.5)ml/s]较治疗前[(3.6±1.7)ml/s]增大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逼尿肌压[(17.9±4.6)cm H2O]较治疗前[(11.9±3.3)cm H2O]明显增大(P<0.01),对照组治疗后大逼尿肌压[(14.4±1.9)cm H2O]较治疗前[(12.1±2.0)cm H2O]增大不明显(P>0.05)。结论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膀胱可有效减少或消除DCP患者的PVR,治疗DCP患者逼尿肌无力,提高了DC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 弥可保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洪君;王菲

    目的 观察弥可保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方法 将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弥可保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通过尿流动力学测定,对比评定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可保配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有显著作用,可提高疗效.

  • 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作用

    作者:夏小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4例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实验组护理后患者的SAS、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满意度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无力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和不适症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进了患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1].

  • 干扰电治疗仪改善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与电针治疗比较

    作者:范小艳;张自茂;刘景辉

    目的:观察干扰电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并与电针治疗比较.方法:选择2006-01/1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所有患者对实验和治疗知情同意.治疗组用日本米拉多公司生产的SD-21V干扰电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25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20次.对照组采用汕头市医用设备厂公司生产的805-AⅡ型电针仪治疗.穴位取双侧三阴交、膀胱俞、次髎,使用疏密波,15 Hz,电流强度为耐受量,留针30 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测定尿流动力学指标、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尿量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尿流动力学的变化:治疗组大膀胱容量、大尿道闭合压、大尿流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0.001),残余尿少于对照组(P<0.001).②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尿量情况: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大排尿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0.001).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均有显著作用,干扰电疗法效果更好.

  • “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无力的初步探索

    作者:万祥;刘冲;徐欢;谷猛;陈彦博;彭御冰;陈其;蔡志康;王忠

    目的:探讨“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无力(AC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BPH伴ACD的患者行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术后行“3+1”膀胱功能恢复法,即3阶段膀胱功能恢复训练,同时用1种药物辅助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就诊时、术后3、6个月的膀胱内压、残余尿、大尿流率、IPSS、QoL、能否自行排尿、能否有规律的排尿、膀胱功能满意等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肾功能、泌尿道系感染等指标. 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膀胱内压[(35.1±2.7) cmH2Ovs(50.2±2.3) cmH2O,P<0.05]、大尿流率[(4.2±2.7)ml/s vs (21.1 ±4.1) ml/s,P<0.05]较术前明显增高,残余尿[(173.0±31.6) mlvs (30.5 ±12.9) ml,P<0.05]、IPSS[(27.3±3.2)分vs (5.1±1.4)分,P<0.05]、QoL[(4.1±0.8)分vs(0.8±0.1)分,P<0.05]较术前明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对比,患者均可自行排尿(0/35,0% vs 35/35,100%,P<0.05),大部分患者有了规律(排尿间隔3~4h)的排尿(0/35,0% vs 30/35,85.71%,P<0.05),膀胱满意度为Ⅰ级患者显著增加(0/35,0% vs 30/35,85.71%,P<0.05),充盈性尿失禁患者显著减少(10/35,28.57% vs 2/35,5.71%,P<0.05),肾功能正常患者增加(12/35,34.29% vs 30/35,85.71%,P<0.05),无明显泌尿系感染者显著增加(6/35,17.14% vs 33/35,94.29%,P<0.05).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过“3+1”膀胱功能恢复法后除2例仍排尿困难,其余33例排尿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通过“3+1”膀胱功能恢复法联合剜除术,对BPH伴逼尿肌无力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作用,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干扰电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小艳;张盘德;陈惠琼

    目的:观察干扰电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的疗效.方法:神经原性膀胱患者60例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电治疗,通过尿流动力学测定,病程对比评定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疗效分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电治疗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无力有显著作用,可提高疗效.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膀胱壁注射改善大鼠逼尿肌无力

    作者:印苏培;郑霁;董明明;周占松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膀胱壁注射法改善大鼠逼尿肌无力(acontractile detrusor,ACD)的可能性.方法 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低温诱导ACD组、生理盐水治疗组、rBMSCs治疗组.常规分离培养rBMSCs至第3代.建立大鼠膀胱壁冻伤模型模拟逼尿肌无力的情况,将rBMSCs或生理盐水注入大鼠膀胱壁肌层,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膀胱排尿功能,逼尿肌肌条收缩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收缩相关蛋白(α-SMA、Calponin和SM-MHC)的表达情况,HE染色了解各组大鼠膀胱壁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 rBMSCs治疗组膀胱内压、肌条收缩力显著高于低温诱导ACD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P<0.01),恢复超过50%.治疗组α-SMA、Calponin及SM-MHC的表达明显高于低温诱导ACD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P<0.01).结论 rBMSCs通过膀胱壁注射能有效改善大鼠逼尿肌无力.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对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

    作者:张明;罗衡宇;蒲一宏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比较26例患者术前、术后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大小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大尿流率及残余尿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大尿流率的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存在正相关(P <0.01),残余尿的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增生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对于逼尿肌无力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以明显改善排尿功能,并且大尿流率的改善程度与前列腺大小存在相关性。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功能锻炼对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方;苏秋棉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收缩能力减退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9个月后复查尿流动力学、IPS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逼尿肌等容收缩压、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律的功能锻炼对电切术后弛缓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能力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逼尿肌无力的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国庆;庞鹏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伴尿肌无力(ACD)的前列腺增生症(BP H )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36例伴 ACD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记录围手术期、术后3个月、6个月临床资料(包括 IPSS、Qmax、膀胱剩余尿及留置导尿管情况),对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24例患者能自行排尿(24/36);术后 6个月,33例患者能自行排尿(33/36),另外 3例因脑血管意外卧床不能自行排尿,留置膀胱造瘘管。各项统计指标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IPSS评分术前为(25.7±2.4)分、术后3个月为(11.30±1.30)分、术后 6个月为(10.7±4.4)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Qmax术前(3.4±2.9)ml/s、术后3个月(15.44±2.98)ml/s、术后 6个月(18.44±3.18)ml/s,术后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膀胱剩余尿术前(164.56±42.6)ml,术后3个月和 6个月均小于50 ml,明显减少至正常。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 H 伴ACD的疗效确切,术后可以自行排尿,生活质量提高,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经验及更长时间的随访。

  • 坦索罗辛联合癃清片治疗前列腺增生并逼尿肌无力临床研究

    作者:陈彤;刘大乐;刘增钦;肖克峰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癃清片治疗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无力的有效性.方法:26例男性BPH患者经尿动力学检查证实逼尿肌收缩无力,平均67.2岁.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3例口服坦索罗辛,对照组13例口服坦索罗辛,持续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PSS评分、大逼尿肌压力、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无因药物不良反应撤出者.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I-PSS、大逼尿肌压力、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分别为12.2±2.3、15.8±3.3mL/s、15.2±2.3mL、18.8±4.3mL和15.2±2.3、16.3±4.1mL/s、13.4±3.1mL、25.8±5.7mL.两组比较,除大逼尿肌压力无明显差别外,联合治疗组平均I-PSS评分、大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癃清片可有效改善BPH并逼尿肌无力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增加大尿流率,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其作用机理是多因素的.

  • 溴吡啶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术后特发性逼尿肌无力致尿潴留30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励

    为探讨溴吡啶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术后特发性逼尿肌无力导致尿潴留的临床疗效,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Ⅰ组直接给予溴吡啶斯的明治疗,Ⅱ组在持续导尿延长1周无效后给予溴吡啶斯的明治疗.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已接受常规处理无效,并给予保留导尿.结果Ⅰ组有效率93%,Ⅱ组86.6%.结果表明,单纯给予导尿治疗对特发性逼尿肌无力所致的尿潴留无效,同时尿潴留持续的时间越长,恢复期越长,疗效降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