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喜海;徐丽丽;卓乃强;鲁晓波

    目的:探讨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12例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治疗史、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和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并且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对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1例,无发生感染3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体质指数、长期使用激素情况、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清总蛋白、C反应蛋白、骨折类型、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Johner-Wruhs分类和引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激素、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降低、血清总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开放性骨折、手术持续时间延长、C型骨折和引流时间延长是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1)。结论对于老年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 具核梭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作者:罗玉龙;葛全兴;聂玉强;王红;杜艳蕾;沈波;李瑜元

    目的:探讨具核梭杆菌( Fn)感染与结直肠癌( CRC)的相关性。方法对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101例CRC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组织中Fn丰度。随机抽选其中22例CRC和配对正常组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验证FQ-PCR的结果,分析Fn的富集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检测方法均证实Fn在CRC组织中富集,CRC组织中Fn丰度显著高于配对正常组织者占87.1%(88/101),CRC组织Fn丰度归一化值为0.242±0.034,显著高于配对正常组织的0.050±0.017(P=0.000)。 Fn的高丰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程度、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P>0.05),而与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P<0.05)。结论 Fn在CRC组织中富集,并有可能促进淋巴结转移。

  • VBM 联合 ReHo 在评价抑郁症脑功能及结构异常中的应用

    作者:房俊芳;李旭日;王滨;王倩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老年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及结构的的特点及其差异,以求发现抑郁症脑功能异常与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16例,正常人(对照组)16例,16例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效治疗后,符合条件纳入治疗后组,均进行高分辨率结构像及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抑郁症患者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颞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梭状回、右侧枕中回ReHo减低而双侧颞下回、左侧额下回、右侧梭状回、右侧楔叶VBM减低;治疗后抑郁症患者左侧舌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丘脑、右侧楔叶ReHo减低而左侧额下回、左侧额中回、右侧梭状回VBM减低。结论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及结构异常区域没有重叠,抑郁症患者脑功能与结构的改变是相互独立的。

  • 乙肝血清学指标多组合模式联合检测的意义

    作者:程筱雯;徐元宏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学指标多组合模式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乙肝的诊断和疗效的动态监测提供更准确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75份疑似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结果575例患者血清学指标乙肝6项多组合模式之间HBV-DNA与PreS1Ag存在较高一致性;不能单纯以HBeAg是否阳性作为判断HBV感染、传染性及HBV是否复制的指标;HBsAg、HBsAb可同时阳性;HBsAg阴性时,可检测到HBV-DNA为阳性;HBeAb(+) HBcAb(+)组别中,有42.86%患者HBV-DNA阳性;肝功能5项指标与对应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联合检测乙肝6项、HBV-DNA与肝功能能更好地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以及乙肝的疗效评估。

  • D -二聚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燕华;叶健烽;苏少辉;何如平

    目的:探讨D-二聚体能否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预测因子。方法对18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均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D-二聚体检查。记录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急性心肌梗死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和出血事件,统计分析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82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为(0.73±0.57)μg/mL,D-二聚体水平≥1.0μg/mL的患者比<1.0μg/mL的患者出现MACE、发生出血事件概率更高( P<0.01)。 D-二聚体与MACE有关( OR=3.871,95%CI 1.948~7.692,P<0.01),与所有出血事件也有关(OR=5.393,95%CI 2.164~13.440,P<0.01),校正其他出血影响因素后,D-二聚体与所有出血事件也有关(OR=7.666,95%CI 2.397~24.622,P<0.01)。结论 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及出血事件相关,可能成为有意义的预测因子。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

    作者:吴冠祺;霍保善;梁爱霞;巫青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 PCT)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6例ICU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卒中后7 d内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于入院第1、3、5、7天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以第3~7天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血清CRP水平在第5~7天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而在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卒中后感染的早期识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FAM92 A1-289在不同增殖能力组织及不同周期时相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方娟;阮绪芝;张相华;王贤玉

    目的:探讨基因FAM92A1-289在不同增殖能力的组织及不同周期时相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血清饥饿法同步化G1期HeLa细胞,采用胸腺嘧啶核苷双阻断法同步化S期和G2期HeLa细胞,采用秋水仙素阻断法同步化M期HeLa细胞;TRIzol一步法提取组织及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脑组织及HeLa细胞G1期、S期、G2期、M期中新基因FAM92A1-289的mRNA水平,以GAPDH为内参照。结果 FAM92A1-289基因在肝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且肝癌组织比其癌旁组织表达升高,脑组织中表达低;在HeLa细胞各周期时相中以S期表达高,其他各期表达较低。结论 FAM92A1-289基因在增殖旺盛的肝癌组织中表达高,且主要在细胞周期的DNA复制期表达,表明FAM92A1-289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有关,此结果为分析FAM92A1-289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

  • miR -218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汤贝贝;刘水逸;魏礼清;卢忠心

    目的:探讨miR-218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和不良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qRT-PCR的方法检测112例宫颈癌患者和21例正常对照的宫颈组织和外周血中miR-218的表达水平,所得数据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iR-218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宫颈正常上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miR-218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深间质浸润、阴道壁累及、脉管浸润有关。结论miR-218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和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提示miR-218在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受体密度及血黏度的影响

    作者:李日行;罗军;梁菊艳;陈晓;古剑雄;梁钊明;林桂花;吴伟全;方凌燕;张谷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密度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运动1组30例、运动2组30例、对照组30例。各组均予以心内科一般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阿司匹林肠溶片、β受体阻滞剂等)。运动1组及运动2组各以不同的运动强度训练。运动1组(低强度有氧运动):慢跑(平板运动),40%运动强度,每周3次,30 min/次,持续时间3个月;运动2组(中强度有氧运动):慢跑(平板运动),60%运动强度,每周3次,30 min/次,持续时间3个月。测定运动训练前及运动训练后两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密度及全血黏度。结果运动3个月后,运动1组及运动2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密度及全血黏度均较运动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训练后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密度变化不大(P>0.05),全血黏度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1组及运动2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密度及全血黏度均显著降低( 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使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密度及全血黏度降低,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文香;李剑琦;刘少颜;黄凯清

    目的:探讨检测不同级别宫颈脱落细胞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 TSLC-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的表达在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价值,分析这两个指标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负荷量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脱落细胞129例,细胞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SLC-1、PD-L1的表达,采用杂交捕获法( HC-Ⅱ)检测高危HPV DNA病毒负荷量,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 TSLC-1在正常宫颈细胞(NILM)、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鳞癌(SCC)和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00%(23/25)、72.72%(24/33)、85.19%(23/27)、26.47%(9/34)、0(0/6)、0(0/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蛋白在NILM、ASC、LSIL、HSIL、SCC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25)、51.51%(17/33)、70.37%(19/27)、100.00%(34/34)、100.00%(6/6)、50.00%(2/4),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SLC-1表达强度与病变级别呈负相关(r=-0.55,P<0.05),而PD-L1的表达强度与宫颈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r=0.63, P<0.05);(2)TSLC-1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病毒负荷量呈负相关(r=-0.463,P=0.000),而PD-L1的表达与高危HPV DNA病毒负荷量呈正相关(r=0.499, P=0.000)。结论 TSLC-1异常可能是宫颈癌进展的早期事件,TSLC-1和PD-L1均与高危HPV感染有关, TSLC-1和PD-L1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指标。

  • 急性抑郁发作患者生活质量与主客观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肖垚南;陈梓朗;吴逢春

    目的:分析急性抑郁发作患者生活质量与主客观症状的相关性,探讨主观、客观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130例急性抑郁发作患者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 ITAQ)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进行主观及客观症状、自知力、生活质量评估。使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与主客观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36的心理及躯体健康均与SCL-90中精神病性、抑郁及焦虑因子呈负相关(P<0.05),而与HAMD、ITAQ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F-36的心理及躯体健康均与SCL-90中抑郁、焦虑因子呈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抑郁发作患者的主观症状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心理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 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莫德龙;万进;刁德昌;何耀彬;李洪明;邹瞭南;王伟

    目的:探讨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 CHPPC)应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45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并术后早期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热灌注组)及68例术后未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老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CHPPC结束时,热灌注组体温较治疗前升高,心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呼吸频率等变化不明显。热灌注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及尿素未见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轻度升高,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无临床意义;热灌注组出现4例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热灌注组CHPPC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6例出现明显腹膜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各重要生命体征影响轻微。该疗法骨髓抑制作用轻微,胃肠道反应可控,不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及腹膜炎出现概率,临床应用安全。

  • 保温裤袜在预防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作者:龙丽珍;李成香;陆艳;莫庭炳;余云飞;林君;覃飞菲;蓝常贡

    目的:探讨保温裤袜联合运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防护作用。方法180例高龄胆囊疾病住院患者分为3组,分别采用保温裤袜联合运动( A组)、单纯保温裤袜( B组)、单纯运动( C组)3种方法进行试验性干预后,观察3组患者出现双下肢DVT的差异;同时检测3组患者术后24 h每4 h不同时间点腋下温度。结果 A组和B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5.00%,大大低于C组的11.67%。结论对高龄胆囊疾病住院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采用保温裤袜加运动、单纯保温裤袜积极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的影响

    作者:刘韵;张园;洪长江;邱健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 AHF)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 TWEAK)的变化,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治疗AHF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WEAK的影响。方法66例AHF患者及22例健康人分别归入AHF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TWEAK差异。 AHF组又分为2个亚组( rhBNP组33例、常规组33例),2个亚组均正规抗心力衰竭及基础病治疗,此外rhBNP组额外使用 rhBNP 治疗3 d。结果未使用药物前 AHF组的TWEAK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BNP组与常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rhBNP组与常规组之间循环TWEAK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BNP组循环TWEAK浓度明显降低。 rhBNP组的临床疗效及脑利钠肽、中心静脉压改善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亚组的肌酐均有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横径、射血分数治疗前后及两个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WEAK可能在AHF的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rhBNP能明显改善AHF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并促进TWEAK的清除,且不引起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及肾功能恶化。

  • 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C反应蛋白浓度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

    作者:谢谦;刘中华;贺凌飞;吴妹娟;潘宣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 PICF)中C反应蛋白( CRP)浓度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方法预约30例(40枚种植体)种植修复患者复诊,根据探诊深度(PD)和牙龈出血指数(SBI)分为炎症种植体组(27枚种植体)和健康种植体组(13枚种植体);同时选择患者同名健康牙(40颗)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PICF中CRP浓度。结果炎症种植体组的CRP浓度、各项临床指标及龈沟液量均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种植体组( P<0.05);对照组和健康种植体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ICF中CRP浓度与PD、SBI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5、0.492,均P<0.05)。结论 PICF中CRP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状态。 CRP有可能成为评价种植体周围炎症进展的生物标记物。

  • 男性儿童尿道下裂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关联性

    作者:许海华;徐国栋;张富义;关勇;孟庆娅

    目的:研究男性儿童尿道下裂合并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情况和两者的关联性。方法调查302例尿道下裂患儿中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率和程度,与普通人群直肠肛门畸形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尿道下裂与直肠肛门畸形发病率和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尿道下裂患儿中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率为2.98%(9/302),2例为低位直肠肛门畸形,5例为中位直肠肛门畸形,2例为高位直肠肛门畸形。后段型尿道下裂中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率为4.76%(6/126),高于前、中段型发病率1.70%(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后段型尿道下裂中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率为0.79%(1/126),与前、中段型尿道下裂的0.57%(1/17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下裂可合并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尿道下裂的严重程度与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病率有关联,与直肠肛门畸形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联。2种疾病可能有共同的致病或易感因素。

  • 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祝玲;林凯;王健儿;吴穗晶;林伟

    目的:探讨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4例老年巨幼贫患者中伴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68例(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79例非老年巨幼贫患者中伴发全血细胞减少的20例(非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巨幼贫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60%(68/114),高于非老年巨幼贫患者的25.3%(20/79)。其病因老年组以消化道疾病占大多数,为63.2%(43/68),高于非老年组的35.0%(7/20)。骨髓增生程度:老年组增生极度活跃和明显活跃占42.6%(29/68),低于非老年组的75.0%(15/20);骨髓增生度降低:老年组占14.6%(10/68),高于非老年组的5.0%(1/20)。外周血象:老年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分别为(42.9±16.7) g/L、(1.8±0.8)×109· L-1、(21.2±12.5)×109· L-1,显著低于非老年组的(61.4±12.4)g/L、(2.9±0.9)×109· L-1、(42.3±3.6)×109· L-1(P<0.05)。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老年组为(9±0.7) d和(12±1.1) d,非老年组为(8±0.5) d和(11±0.9) 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老年组较非老年组长,分别为(26±1.7)d与(19±1.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老年组的误诊率为53%(36/68),高于非老组的25%(5/20)。结论老年巨幼贫并发全血细胞减少症的概率较高,骨髓增生降低的程度较重,血红蛋白恢复时间较长,病因以消化道疾病为主,临床表现较复杂,易误诊。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预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短期预后的价值

    作者:林志鹏

    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系统预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短期(治疗3个月)预后情况,探讨MELD评分系统对其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进行人工肝联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n=33)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n=32),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评分变化及治疗后3个月死亡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总胆红素( TBIL)、肌酐( Cr)、凝血酶原时间( 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血清钠( Na+)及MELD评分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来进一步评价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后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3个月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MEL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观察组MELD<20、20≤MELD<30和30≤MELD<40患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20、4.715、4.657,均P<0.05),对照组20≤MELD<30和30≤MELD<40患者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2.130,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20≤MELD<30和30≤MELD<40患者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2.130,均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不同分值病死率均≤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5,P=0.329)。应用该模型判断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佳MELD临界值,观察组为32,敏感度为67.82%,特异度为85.19%;而对照组的佳临界值为24,敏感度为80.27%,特异度为69.33%。 MELD分值预测观察组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论MELD评分能较好地预测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的短期(3个月)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在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陈练;汤韶斌;谭志贞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就诊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30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儿童,检测两组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为(879.38±238.29)ng/L,明显高于恢复期的(173.17±78.3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儿童血浆NT-proBNP水平为(92.83±28.18)ng/L,明显低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 P<0.05);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患儿血浆NT-proBNP水平为(892.14±122.82)ng/L,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为(854.72±130.7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血浆NT-proBNP ROC曲线显示,血浆NT-proBNP诊断不完全川崎病佳界值为412.97 ng/L。结论血浆NT-proBNP可作为早期诊断不完全川崎病的指标,并有助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 严重会阴部撕裂伤并重度骨盆骨折的分期综合治疗

    作者:莫成敏;蔡拉加

    目的:探讨严重会阴部撕裂伤并重度骨盆骨折的救治及疗效。方法对11例严重会阴部撕裂伤并重度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期救治,入院急救予抗休克,用简单、有效操作控制大出血及清创,骨盆外固定架治疗骨盆骨折;术后转入ICU治疗,维护生命体征平稳、维持酸碱平衡、抗感染和防止凝血机制紊乱,相关专科处理并发症;病情较平稳条件下及早行负压封闭引流术处理会阴部感染伤口。结果随访3~36个月。11例患者会阴部伤口均愈合。术后影像学评定按Matta标准,优4例,良5例,中2例。骨盆骨折功能评分根据Majeed标准,优3例,良7例,可1例。结论对严重会阴部撕裂伤并重度骨盆骨折,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下,多科协作、分期治疗,疗效较好。

  • 高龄患者肾功能下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双艳;高庆春;秦琴保;郑志平;王敏健;于小琪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肾功能下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高龄患者,依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水平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5例高龄患者中,eGFR中度下降组18例,eGFR轻度下降组48例,eGFR正常组19例,无严重eGFR下降组及肾衰竭组。组间患者血肌酐、eGFR、MMSE、Mo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MMSE评分和MoCA评分与eGFR均呈正相关。结论高龄患者肾功能下降是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之一。

  • 代谢综合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高远;郭亮;李学渊;张海山;关启刚;李雯娜;齐国先;孙英贤

    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Met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7例AMI伴MetS进行PCI的患者( A组)及同时期的216例不合并MetS的AMI患者( B组),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CE)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7.01%vs 2.31%,P=0.027);12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B组(21.7%vs 12.0%,P=0.013)。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etS为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 HR=2.65,95%CI 1.102~3.065,P=0.002)。结论合并MetS的AMI患者PCI后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高,MetS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子。

  • 不同麻醉维持方法在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比较

    作者:刘喜成;邓武红;张秋丽;李亚丽;张中军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维持方法在合并高血压患者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45例合并高血压的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分为静脉泵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组(A组)、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瑞芬太尼组(B组)和吸入七氟烷+静脉泵注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组(C组),记录患者插管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及拔除气管导管时(T4)各时间点的有创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术后拔管时间和患者清醒时间;观察并记录整个麻醉期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次数。结果3组患者在T0和T1时SBP、DBP、HR及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T3、T4时两组患者SBP、DBP及H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存在一定差异,其中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3种麻醉维持方法均可顺利完成手术,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使合并高血压的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更平稳,使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更少。

  • 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分期血清白细胞介素-35和25-羟维生素D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杨阳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分期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和25-羟维生素D[25-(OH) 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格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的血清IL-35和25-( OH) D水平、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 ACT)评分,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5和25-( OH) D水平与其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就诊时血清IL-35和25-( OH) 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3、5、7 d及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FEV1、FVC、FEV1%Pred、PEF和PEF%Pred等肺功能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5、7 d及缓解期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就诊时( 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ACT评分为25分(控制)、20~24分(部分控制)和20分以下(未控制)的比例分别为35.29%、51.47%和13.24%,且控制患者血清IL-35和25-( OH) D水平均低于部分控制和未控制患者;部分控制患者血清IL-35和25-(OH)D水平亦低于未控制患者(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5水平与其FEV1、FVC、FEV1%Pred、PEF和PEF%Pred等肺功能指标和ACT评分均呈正相关( r=0.634、0.684、0.753、0.721、0.734、0.783,P<0.05),血清25-(OH)D 水平与其肺功能指标和ACT 评分亦均呈正相关 r =0.668、0.693、0.762、0.735、0.724、0.795,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35和25-(OH)D水平较低且与其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情况均相关,这可能与IL-35和25-( OH) D的炎症抑制作用相关,因此血清IL-35和25-( OH) D水平动态检测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情况的监测指标。

  • 全腔镜下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柳俊刚;陈建思;覃宇周;茹海明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下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毕Ⅰ式吻合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20例(全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20例(腹腔镜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全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腹腔镜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第1次通气时间短于腹腔镜组(P<0.05)。而两组术中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的切缘、术中并发症及切口长度无明显差异( P>0.05),在术后恢复方面(住院总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完全腹腔镜下和腹腔镜辅助胃十二指肠毕Ⅰ式吻合安全可行,可以作为胃癌外科治疗的术式,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牛奶过敏原组分分析

    作者:张春梅;贾丽霞;白彩明

    目的:确定牛奶中过敏原组分并对其进行特异性分析。方法150份过敏患者血清分别用Biome-rica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和Phadia UniCAP进行检测并对其分类,同时用酪蛋白、乳清蛋白、全牛奶包被酶标板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对上述血清进行检测并用Western blot 进行特异性验证。结果150份患者血清经检测25份是IgE患者、3份患者不对牛奶过敏、147份是IgG患者,此结果与用酪蛋白、乳清蛋白、全牛奶包被板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同。结论牛奶过敏的IgE患者都对酪蛋白过敏;IgG患者对乳清蛋白或对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都过敏,同时对两种蛋白都过敏者也是IgE患者。这一结论不仅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还为牛奶过敏原检测提供更好的方法。

  • 抗氧化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的效果及JNK活化的影响

    作者:吴晓英;吴颀;詹卫华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的疗效及JNK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C57BL/6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开腹后仅翻动胰腺,不做任何处理,然后立即关腹;胰腺炎组24只,采用10%的L-精氨酸腹腔注射法诱导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治疗组24只,于模型制备前30 min内腹腔注射5%的N-乙酰半胱氨酸(200 mg/kg)进行预处理,然后再进行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制备;胰腺炎组和治疗组选取3、6、12 h 3个时间点各8只分为3个小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胰淀粉酶、病理学改变、组织中磷酸化c-jun蛋白水平、丙二醛含量TNF-α、IL-6的变化。结果胰腺炎组大鼠各时间点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大鼠3、6 h血浆IL-6水平明显低于胰腺炎组,6、12 h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明显低于胰腺炎组,其余各指标明显低于胰腺炎组( 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血清胰淀粉酶、病理学及相关指标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少TNF-α和IL-6的产生等机制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发挥治疗和保护作用,还通过改变组织中磷酸化c-jun蛋白水平来影响JNK信号通路的活化。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急性疼痛行为及大脑皮质GIRK1表达的影响

    作者:伍志坤;黄焕森;刘洁;阮林;汪灵芝;何雁冰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切口痛模型大鼠急性疼痛行为及大脑皮质GIR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切口痛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 n=18):C组不作任何处理,P组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行左后足切开手术,LD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kg后行左后足切开手术,HD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后行左后足切开手术。于注射或术后0.5、1、2、4、6和24 h采用von frey 细丝法测定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的改变。于注射或术后2、4h每组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皮质GIR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组比较,LD、HD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在术后4 h内明显升高(P<0.05),在6 h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LD、HD 组术后2、4 h时大脑皮质GIRK1蛋白表达上调(P<0.05),但LD 组与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升高大鼠急性创伤后的疼痛阈值,增加大鼠大脑皮质GIRK1蛋白表达,提示右美托咪定的镇痛作用可能与上调GIRK1蛋白表达有关。

  • Nestin 表达对骨肉瘤细胞抗凋亡的影响

    作者:邹祖良;梁安靖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对肿瘤细胞抗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株,经过0.9μmol/L顺铂处理12 h、洗涤后经免疫组化染色,显微镜观察幸存细胞的特性;并通过彗星实验验证0.9μmol/L顺铂对Nestin表达阳性细胞和Nestin表达阴性细胞的损伤程度差异。结果显微镜观察显示,顺铂处理后会有少量细胞幸存,且这些未凋亡的细胞绝大多数为Nestin表达阳性细胞;采用彗星实验的研究表明, Nestin表达阳性细胞经顺铂处理后的细胞核染色体损伤较Nestin表达阴性细胞更小。结论 Nestin可能在骨肉瘤MG63细胞抵抗化疗药物顺铂诱导的DNA损伤中起细胞核保护作用。

  • ERK1/2通路在Peroxiredoxin-1抑制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孙影;刘宝欣;魏中秋;冯莉;范玉磊;梁婷婷;杨方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新型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1(Prx-1)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GF-β1组、阴性转染组、Prx-1 siRNA转染组。各组细胞用0.4%血清培养12 h使其同步化。 TGF-β1组、阴性转染组和Prx-1 siRNA转染组均添加5μg/L TGF-β1刺激24 h,阴性转染组和Prx-1 siRNA转染组分别利用脂质体Lipo2000将干扰siRNA和Prx-1 siRNA转染到肺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 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Prx-1 mRNA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ERK1/2及Prx-1表达、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 DCFH-DA)检测活性氧( ROS)水平。结果 Prx-1 siRNA转染肺成纤维细胞后,Prx-1 mRNA表达明显降低,大抑制率为92%。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的细胞增殖、ROS、磷酸化ERK1/2(p-ERK1/2)及Prx-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TGF-β1组比较,阴性转染组中的上述观察指标无明显变化,但Prx-1 siRNA转染组的细胞增殖、ROS、p-ERK1/2的水平明显上升,而Prx-1蛋白的表达被抑制。结论 TGF-β1能够诱导肺成纤维细胞生成ROS,并由此促进ERK1/2的激活,终导致细胞增殖,而Prx-1 siRNA则可通过增加ROS水平进一步促进TGF-β1的作用。

  • D -丝氨酸对杏仁核区 NMDA 受体恐惧消退的作用

    作者:刘志强;古训瑚;王伟;周璐;徐丽君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与消退模型小鼠杏仁核区D-丝氨酸代谢酶的变化及外源性D-丝氨酸和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对恐惧消退的影响及D-丝氨酸抗焦虑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将C57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条件性恐惧组、消退训练组、消退检测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给予声音及电刺激,其余每组分别进行条件性恐惧、消退训练、消退检测等相应的实验步骤后取双侧杏仁核区组织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2)将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F)、D-丝氨酸组(F)、MK-801组(F),每组8只,于消散训练前1 h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丝氨酸1000 mg/kg及MK-8010.1 mg/kg。(3) 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 X)、D-丝氨酸组( X)、MK-801组( X),每组8只,于消散训练前1 h分别杏仁核区注射生理盐水、D-丝氨酸4μg/侧、MK-8010.1μg/侧。(4)应用高架十字迷宫探讨D-丝氨酸对焦虑行为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消退训练组及消退测试组杏仁核区丝氨酸消旋酶的表达下降,D-氨基酸氧化酶表达上调。(2)D-丝氨酸组(F)木僵行为低于对照组(F),MK-801组(F)高于对照组(F)及D-丝氨酸组(F)(P<0.05)。(3)D-丝氨酸组(X)的木僵行为少于对照组(X),MK-801组(X)多于对照组(X)和D-丝氨酸组(X)(P<0.05)。(4)D-丝氨酸组小鼠在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时间百分比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D-丝氨酸的抗焦虑作用很可能与激活杏仁核区NMDA受体促进恐惧记忆消退有关。

  • 钙离子通道 TRPV6在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

    作者:崔军;孟波;张丽;贾黎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TRPV6在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采用骨髓单核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培养获得破骨细胞,利用Western blot 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TRPV6在破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并通过RNA干扰技术检测TRPV6对破骨细胞钙离子转运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证实TRPV6在破骨细胞内存在,但其蛋白表达的量不多,且对破骨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不大。结论钙离子通道TRPV6在破骨细胞内存在,但对其钙离子转运作用有限。

  • 玉屏风散加味对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作者:吴亚;范世英;魏宏莲

    目的:观察中药名方玉屏风散及其加味对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寻求中药复方制剂在抗真菌方面的优势。方法将复方中药制剂分为4组,A组用玉屏风散,其中防风∶炙黄芪∶炒白术=1∶2∶2;B组用玉屏风散+黄连;C组用玉屏风散+茵陈;D组用玉屏风散+黄连+茵陈。每组取中药总量100 g,制成含原生药1000 g/L的中药水煎液。然后采用琼脂稀释法观察A~D组中药制剂对104株假丝酵母菌的低抑菌浓度、50%低抑菌浓度( MIC50)和累积抑菌百分率。结果 B组和D组的抑菌效果较好,MIC50分别为6.25 g/L和25.00 g/L,B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D组( P<0.01)。 B组和D组两组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效果强于白假丝酵母菌(P<0.01),对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抑菌效果差(P<0.01)。 B组对白假丝酵母菌抑菌效果优于D组(P<0.05),B组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的抑菌作用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和D组相比,A组和C组对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较差(P<0.01),A组对假丝酵母菌抑菌效果优于C组(P<0.01)。结论玉屏风散+黄连和玉屏风散+黄连+茵陈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抑菌效果差。

  • 小分子化合物对小鼠肝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体外诱导作用

    作者:廖菁菁;郝好杰;刘建萍

    目的:分离原代小鼠肝细胞,在小分子化合物作用下将其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IPCs )。方法采用肝脏组织直接剪碎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肝细胞,并进行肝细胞糖原染色鉴定。随后将肝细胞分别用不同的诱导剂5-氮杂胞苷(5-AZA)、曲古霉素A(TSA)、维甲酸(RA)、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TS)、尼克酰胺( NA )及不同糖浓度的培养液进行诱导,同时以不含诱导剂的培养液培养肝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原代肝细胞在5-AZA、TSA的作用下去分化,RT-qPCR显示成熟肝细胞表面标志物白蛋白明显下降,出现巢蛋白( nestin)表达阳性细胞,进一步在含RA、ITS的低糖培养液培养7 d及含NA的低糖培养液培养7 d,分别获得在基因及蛋白水平都表达的Pdx1及胰岛素阳性细胞。结论小分子化合物(5-AZA、TSA、RA、ITS、NA)及依次使用高浓度和低浓度葡萄糖可以在短时期内(17 d)将肝细胞诱导为胰腺前体细胞(Pdx1阳性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IPCs。

  • 昆母汤醇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及IL-1β和MMP-3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昌松;林云斌;陈秀敏;陈纪藩;刘风震;吴莹;刘清平;徐强

    目的:观察昆母汤醇提取物( KMT)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FLS)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FLS用贴壁分离的方法分离纯化传代,培养同步化后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分为6组,分别加入:(1)不含任何药物的培养液;(2)10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10 ng/mL的TNF-α和1 mg/L的甲氨蝶呤;(4)10 ng/mL的TNF-α和100μg/mL的KMT;(5)10 ng/mL的TNF-α和200μg/mL的KMT;(6)10 ng/mL的TNF-α和400μg/mL的KMT。采用MTT法对FLS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RT-PCR法观察各药物干预对TNF-α诱导后IL-1β、MMP-3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各药物对FLS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TNF-α可诱导FLS IL-1β和MMP-3 mRNA的高表达,KMT对TNF-α诱导高表达的IL-1β和MMP-3 mRNA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昆母汤可抑制FLS的增殖,通过下调FLS IL-1β、MMP-3 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风湿作用。

  • 以甲状腺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肾透明细胞癌1例

    作者:张宏;王毅

    患者,女,69岁,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于2013年10月15日入院就诊。专科体格检查情况:颈软,甲状腺3度肿大,双侧大致对称,右侧稍偏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腺体内可触及多个结节,可随吞咽活动,无痛。其余甲状腺相关血清学检查均阴性。 B超示:甲状腺明显增大,其内可见多个占位性不均匀性回声团:右侧叶可见一大小约41 mm ×31 mm混合性团,边界尚清,其内可见低回声及高回声区, CDFI:其周边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其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高速高阻型,频谱测值为:PS:78 cm/s, RI:0.77;峡部可见一大小约34 mm ×21 mm稍增强回声团,其内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 CDFI:周边及内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动脉频谱呈高速高阻型,频谱测值为:PS:243 cm/s, RI:0.79。左侧叶可见一大小约39 mm ×31 mm等回声团,其内回声不均匀,呈分叶状,边界尚清。 CDFI:周边及其内部可见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频谱呈高速高阻型,频谱测值为:PS:115 cm/s,RI:0.70。考虑肿瘤性病变。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 厄洛替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难治性肺癌并脑转移1例

    作者:盛翔;刘汉锋;蔡正文

    患者,男,41岁,因发现肺癌5年,出现胸腹腔积液于2013年11月20日首次入住我院。患者既往吸烟史10年,因左侧肢体乏力在2008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断:左肺癌并脑转移,行脑转移瘤和左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1)左额顶叶转移瘤,来自肺的低分化癌可能性大;(2)左上肺中-低分化鳞癌,下肺支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但未行EGFR检测。2008年2—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行5周期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顺铂80 mg/m2,第1~4天),2008年4月查头颅MRI示左顶部环形强化灶,考虑脑转移瘤术后复发,经局部放疗后脑转移灶较前缩小,后定期复查。2012年4月胸部CT示纵隔淋巴结转移,行3周期TP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顺铂80 mg/m2,第1~4天)和纵隔放疗。2013年5月骨ECT发现右肋骨转移,头颅MRI 示多发脑转移瘤,予肋骨转移灶和头颅放疗。后因出现胸腹腔积液入住我院,腹腔液细胞学见癌细胞,免疫组化示腺癌转移,考虑肺来源, CEA (+), TTF-1(+),Naspin-A(+)。胃肠镜及腹部CT、MRI均未见新发病灶。诊断:(1)左肺癌术后Ⅳ期并纵隔淋巴结、脑、骨、胸腹膜转移;(2)脑转移瘤术后放疗后( EGFR和ALK状态未知)。 PS评分2分。建议行基因检测和借外院病理片会诊,但患者要求按原病理结果治疗。2013年11月21日行1周期紫杉醇脂质体(150 mg/m2,第1天)联合洛铂(30 mg/m2,第1天)方案化疗,并顺铂联合5-FU腹腔灌注、伊班膦酸保护骨质及脱水利尿等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2013年12月14日出现意识不清、头痛、呕吐,且症状逐渐加重。胸部CT示左肺病灶、胸腔积液(图1-A)。头颅MRI示脑多发转移瘤,幕上脑积水(图1-B)。经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治疗意识逐渐恢复, PS 评分3分。2013年12月24日改行厄洛替尼(150 mg/d)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15 mg/d,第1~14天,每2周1个周期)方案。2014年2月27日复查胸腹部CT示左肺病灶、胸腔积液(图2-A)和腹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脑MRI示原双侧大脑半球病灶大部分消失,双侧小脑半球病灶较前明显减小(图2-B)。RECIST疗效评价PR。联合用药期间出现以2级皮疹为主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明显改善,其他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各脏器功能均无明显损害。之后继续原方案剂量治疗,定期复查胸部CT和头颅 MRI。末次随访时间2014年8月31日,疗效评价仍维持PR,主要不良反应为1级皮疹和皮肤干燥。

  • 恶性潜能未定的胃血管球瘤1例

    作者:潘昭杰;杨见权

    患者,女,因左上腹痛2个月余于2014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呈阵发性隐痛,伴胃胀、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曾服用抑酸剂无明显好转。体格检查:神清,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剑突下轻压痛。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大弯侧见一椭圆形隆起性肿物,大径约3 cm,表面黏膜光滑(图1),考虑肿物来源于黏膜下组织。超声胃镜提示:胃窦隆起处病灶局限于固有肌层,呈均质低回声光团,边界清晰,包膜不完整(图2),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于2014年6月9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随访2个月无复发。

  • 婴儿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并发肺出血死亡1例

    作者:蒋珊珊;陈茂伟

    患儿,女,1岁,因皮肤黄染1年,咳嗽13 d于2014年4月9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后1周出现皮肤黄染,未予治疗,黄疸逐渐加重伴腹胀。2014年3月5日第1次入住我院查 WBC:12.40×109· L-1,NEU 7.20×109· L-1。肝功能:TBiL 159.00μmol/L, DBiL 123.40μmol/L, TP 54.3 g/L, Alb 28.5 g/L。凝血4项:PT 25.00 s, Fib 0.49 g/L, APTT 65.10 s, TT 20.52 s。铜蓝蛋白( CP)96.0 mg/L。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定量1∶320。胸片示肺炎。腹部B超示肝光点增粗,表面略不平。考虑:(1)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2)肝硬化失代偿期;(3)支气管肺炎;(4)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护肝、退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出院后2周病情再次加重,在当地医院查WBC 15.13×109· L-1,NEU 9.45×109· L-1;肝功能:TBiL 408μmol/L, DBiL 287μmol/L, TP 57.2 g/L, Alb 29.1 g/L;凝血4项:PT 26.5 s, Fib 0.88 g/L,APTT 57.7 s, TT 26.2 s。予抗感染、护肝退黄等治疗,疗效不佳。同时送上海新华医院的血尿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显示:希特林蛋白缺乏症。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住我院。自发病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正常,尿量少,体重渐增加。父母均体健,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类似遗传病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40次/min,呼吸41次/min。神志清楚。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啰音,腹部膨隆,腹部紧张,肝肋下平脐,质硬,余均正常。查血常规:WBC 12.70×109· L-1,RBC 2.37×1012· L-1, Hb 78.00 g/L,Plt 157.00×109· L-1, LYM%0.270,NEU%0.614。 hs-CRP 4.20 mg/L, CRP <10.00 mg/L;肝功能:TBiL 361.20μmol/L, DBiL 227.40μmol/L, IBiL 133.80μmol/L, TP 52.1 g/L,Alb 29.1 g/L,TBA 180.10μmol/L, ALT 88 U/L, AST 358 U/L;凝血4项:PT 42.20 s, INR 3.56, Fib 0.80 g/L, APTT 66.90 s,TT 17.40 s。 AMMO 201μg/dL;心肌酶:CK 303 U/L, CK-MB 138.0 U/L, LD 484 U/L;血脂:TC 2.55 ;mmol/L,TG 1.15 mmol/L,HDL-C 0.260 mmol/L,LDL-C 1.220 mmol/L。诊断:(1)希特林蛋白缺乏症;(2)肝硬化失代偿期;(3)支气管肺炎。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护肝退黄,补充凝血因子等综合治疗,患儿病情无好转并进一步加重,血气分析显示:pH=7.486, PaO261 mmHg, PaCO235.9 mmHg, PaO2/FiO2265.2,SaO292%, BE 4 mmol/L, HCO3-26.8 mmol/L。 TBiL 483.80μmol/L, DBiL 299.60μmol/L, IBiL 184.20μmol/L, TP 58.5 g/L, Alb 33.5 g/L, TBA 228.80μmol/L,ALT 88 U/L,AST 334 U/L。 K+3.310 mmol/L, Ca2+2.132 mmol/L。 CK-MB 75.0 U/L, LD 532 U/L。 PT 43.40 s,INR 3.68,Fib 0.67 g/L,APTT>120.00 s,TT 17.60 s。给予输注血浆、冷沉淀及维生素K1,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补钾治疗。第2天凌晨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喘息,经吸痰、面罩给氧,三联雾化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查血气分析:pH=7.151,PaO274 mmHg,PaCO271.8 mmHg,SaO289%,BE-4 mmol/L,HCO3-25.1 mmol/L。转入PICU治疗,转入后第2天上消化道出血,立即纠正贫血、凝血功能障碍、上止血药、护胃等处理,但出血未止,改为面罩吸氧。查血气分析PaO230 mmHg,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见少量血性液体从气管套管中涌出,考虑为肺出血,继续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给予输去白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等处理。转入后第3天患儿心率减慢,SpO2下降,血压测不到,全身紫绀,皮肤可见花斑,四肢冰凉,立即抢救,吸痰时吸出大量的血性液。后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死亡原因: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诊断:(1)希特林蛋白缺乏症;(2)重症肺炎;(3)脓毒症;(4)肝性脑病;(5)肺出血;(6)呼吸循环衰竭;(7)低钾血症;(8)代谢性碱中毒;(9)上消化道出血。

  • 双子宫合并肾缺如伴子宫内膜异位2例

    作者:周艳清;李娟;谭琳玉;生秀杰

    例1.女,22岁,2014年6月6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下腹痛,可忍受,无阴道流血,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2013年5月曾因“孕29周继发性腹腔妊娠、死胎”入住我院产科,急诊行“开腹取胎术+子宫破裂修补术”,术中发现双子宫,左侧子宫宫角破裂。术后无特殊不适。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B超检查提示先天性左肾缺如、双宫体单宫颈子宫畸形,右侧子宫前位、稍小,左侧子宫前位,大小正常伴宫腔积血,左侧卵巢多个低回声区。行宫腔镜检查发现探针无法进入左侧子宫宫腔,右侧宫腔可顺利进入,两宫腔之间未发现有通道。转行腹腔镜检查,术中镜下见大网膜与子宫、盆壁、腹膜之间大片粘连带,直肠子宫陷窝完全封闭,双子宫,左侧子宫前位、稍小,左侧输卵管肿胀、变形、坚硬、与该侧腹壁、盆壁大片粘连,左侧卵巢稍大,可见两囊肿直径分别约为4 cm和3 cm,多房性,表面蓝紫色,内见咖啡色油状质稠液体。右侧子宫前位、稍小,右侧输卵管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行左侧子宫体和左侧输卵管切除+左侧卵巢囊肿剔除术,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仍在随访中。

  • 低剂量低分子肝素致高钾血症1例

    作者:苏柱泉;郑则广;王欣妮

    患者,女,92岁,因摔倒后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3 d于2014年3月3日入院。体格检查:脉搏80次/min。卧床,神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率112次/min,脉率快慢不一,强弱不等,脉搏短绌。肝脾(-)。左下肢缩短,屈曲外旋畸形,不能活动。入院诊断:(1)左股骨颈骨折;(2)心房纤颤。查肝功能,白蛋白31.6 g/L;血常规、离子生化及肾功能无异常。

  • GnRH 激动剂对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作者:宋保志;刘佳华;高玉玲;孙阳;陈政;石红

    目的:研究和评价GnRH激动剂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接受化疗的低危初治滋养细胞肿瘤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8)。观察组在化疗开始前给予GnRH激动剂至化疗结束,对照组不给予GnRH激动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结束后1年的窦卵泡计数、抗苗勒氏管激素( AMH)和卵泡刺激素( FSH)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化疗疗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前后窦卵泡计数、AMH和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前后窦卵泡计数、AMH和F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结束后1年观察组窦卵泡计数、AMH、FS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nRHa的应用没有降低化疗疗效、增加化疗疗程,同时对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ω-3鱼油脂肪酸在脓毒症并严重急性胃肠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陈怀生;洪英财;张岸林;张华东;洪澄英;赵颖;刘雪燕

    目的:检验ω-3鱼油脂肪酸( FO)对严重脓毒症并急性胃肠损伤Ⅲ级( AGI Ⅲ级)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AGIⅢ级患者,采用随机号码表将患者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持续胃肠外营养(TPN)中加入FO 100 mL/d,24 h持续静脉注射。在TPN中,加入中长链脂肪乳(n-6)50 g,与FO(n-6)比例为5∶1。对照组不加FO。所有患者接受早期液体复苏/机械通气,以及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首选抗生素治疗,而不使用乌司他丁及胸腺肽α1。结果观察组60 d死亡11例(26.8%),对照组18例(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5,95%CI 1.01~6.65),高腹腔内压(IAP)和腹腔感染两因素与分组具有交互作用(OR=3.29,95%CI 1.13~9.60)。两组腹腔感染者28、6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染性休克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肠穿孔、坏死者28、60 d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结论 FO具有改善严重脓毒症并AGIⅢ级患者长期预后的作用,高IAP和腹腔感染患者更能从中获益。 FO可明显改善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肠穿孔和坏死患者的病死率。

  • 胺碘酮与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比较

    作者:周聪;黄南清;林锡民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三磷酸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接受胺碘酮治疗,三磷酸腺苷组接受三磷酸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胺碘酮治疗的有效率为95.0%,三磷酸腺苷治疗的有效率为90.0%,三磷酸腺苷组的平均复律时间少于胺碘酮组(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和三磷酸腺苷在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磷酸腺苷起效较快,复律所需时间较短。

  • 利多卡因健侧支气管表麻对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防治

    作者:冯姗姗;张锦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 OLV)过程中利多卡因支气管表麻对手术刺激后应激反应导致低氧血症的防治。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对照组经健侧支气管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5 mL,治疗组注入2%利多卡因2.5 mL,记录患者麻醉插管后(T0)、OLV开始(T1)、手术开始(T2)、OLV 15 min(T3)、OLV 30 min(T4)、OLV 60 min(T5)、关胸后(T6)各时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肺顺应性( Cdyn)、气道峰压( Ppeak)以及尿量的变化;在OLV前、后及术毕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结果麻醉插管后、OLV后、手术刺激前,两组SpO2、HR、MAP、Cdyn、Ppeak均无明显变化( P>0.05);手术刺激后,治疗组T2、T3、T4各点PaO2、Sp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氧持续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peak较对照组有所下降( P<0.05);Cdyn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AP在手术初始阶段较对照组稳定(P<0.05),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LV期间,手术刺激引起血氧下降,利多卡因健侧表麻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提高耐管时间,减轻低氧血症,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该方法简便、易行,是OLV期间改善低氧血症的有效方法。

  • 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刘文粤;吴旭;黄淼龙;廖成全;张军花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小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观察组在体外循环前3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2~0.03 mg/kg。观察两组患儿注药前及注药30 min后体温及心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开始30 min (T2)、术后即刻(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采动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以及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两组IL-6、IL-8浓度在T2、T3、T4、T5时点较T1时升高(P<0.05),但观察组IL-6、IL-8浓度在T2、T3、T4、T5时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在T2、T3、T4、T5时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IL-6、IL-8浓度显著升高,盐酸戊乙奎醚能减少术后IL-6、IL-8的释放,提高氧合指数,减轻术后早期肺炎性反应,保护肺功能。

  • 硬膜外右美托咪定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及焦虑状况的影响

    作者:杜卫东;许汉标;邹翠芸;罗春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产妇4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C组):泵内0.1%左布比卡因150 mL;右美托咪定组(D组):泵内0.1%左布比卡因150 mL+右美托咪定2μg/kg。分别观察患者开启自控镇痛泵后6、12、24、48 h各时点静息状态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术前、术后1、2 d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结果12、24、48 h 3个时间点C组VAS 评分明显高于D组( P<0.05)。 D组镇痛泵药液总用量,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都明显少于C组;D组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为89%,明显优于C组。两组产妇术后1、2 d S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组术后1、2 d S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Rasmay镇静评分、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C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2μg/kg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时,明显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并能减轻孕妇术后焦虑情绪,减少了总用药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出院随访对功能手严重毁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郭洪娟;邓高丽;冯璐;许凤英;马春喜;罗湘金

    目的:探讨出院随访对提高功能手严重毁损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手部功能恢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8例功能手严重损毁伤患者随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SIP总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尤以睡眠、情感、家务劳动、活动能力、工作分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出院随访有助于手部严重毁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 快速康复理念在肝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葛梅;潘明新

    目的:探讨对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分别实施FTS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两组间首次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快速康复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各阶段疼痛均有所减轻,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总发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缩短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透明质酸对手部烧伤的疗效与护理

    作者:于波;穆瑞娲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锌凝胶对手部烧伤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58例,随机分为透明质酸组(n=28)和凡士林油纱条组(n=30),观察烧伤原因、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烧伤创面治疗效果比较,透明质酸组有效率82.1%,凡士林油纱条组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采取积极护理措施,两组在疼痛程度减轻、创面细菌培养和瘢痕形成比较,透明质酸组优于凡士林油纱条组( P<0.05)。结论透明质酸对手部烧伤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明显促进患手外观和功能的恢复,护理措施贯穿整个病程,对疾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草酸钙结石患者术后延续护理预防复发的效果

    作者:林名云;徐友芳;陈少容;郭晓君;周羽芳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预防草酸钙结石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88例草酸钙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按泌尿系结石护理常规做好出院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建立出院随访系统,制订个性化饮食治疗方案,通过电话、门诊、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2年,在出院前和后一次复诊时通过测评的方式了解两组患者对预防结石复发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饮食依从性。结果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结石复发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例(2.1%),对照组复发12例(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降低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复发率。

  • 戒烟门诊首诊后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烈;陈肇始;白卢皙;江朝强;邓丽珍;林大庆

    目的:分析戒烟门诊首诊后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戒烟门诊治疗的改进方法。方法对自愿到戒烟门诊首诊的417例吸烟者进行专业心理行为干预,根据1周时标准化电话问卷随访的戒烟行为,分为有戒烟行为组(不吸烟≥24 h)181例和无戒烟行为组(即不吸烟<24 h)236例。对两组的基本情况、自评健康状况、戒烟困难大小、认同戒烟益处、感受戒断症状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戒烟行为组的年龄、吸烟时间大于无戒烟行为组,认同戒烟益处的比例高于无戒烟行为组( P<0.05);自评戒烟困难或非常困难,重度烟草依赖和感受渴望吸烟、难于集中精神的比例低于无戒烟行为组(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评戒烟困难少或无困难(OR=1.777)、认同戒烟可减少咳嗽、咳痰(OR=2.136)是戒烟行为的促进因素,渴望吸烟是戒烟行为的阻碍因素(OR=0.303)。结论戒烟信心不足、戒烟益处认同不足、尼古丁依赖是戒烟门诊首诊后吸烟者尝试戒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心理行为干预后的有效行为改变可提升戒烟信心。

  • 2012年佛山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现状调查

    作者:傅慧青;戴怡蘅;贾晓琴;何力;高树辉;吴时光

    目的:了解佛山市三级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的防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范早产儿用氧及提高ROP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设计临床调查表,对2012年佛山市共24家各级医院ROP防治情况进行调查并汇总分析。结果全市24家医院2012年共收治早产儿4763例,出生体重<2000 g者2232例,<1500 g者753例,<1000 g者57例;有12家医院已开展ROP筛查,普及率50%,其中10家为本院筛查,2家送本市其他医院筛查;全市共筛查早产儿1596例,检出ROP 59例,检出率为3.7%,其中达阈值ROP者11例,检出率为0.69%。全市尚未开展ROP治疗。结论佛山市三级甲等医院NICU在早产儿用氧及ROP筛查方面已取得相当成绩,一级医院及大部分二级医院筛查率和阳性率低,氧疗设施不齐、氧浓度监测不力、ROP防治意识不强、缺乏专业培训及眼科专业人才等,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筛查管理模式来加强佛山市ROP防治工作。

  • 心力衰竭时心室肌细胞的电重构

    作者:刘衍冬;颜素娟;李菊香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HF)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HF为各种心血管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尽管HF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病死率仍然很高。目前认识到HF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在各种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下,心功能将进行性恶化,而此时机体也会发生多种代偿机制暂时维持机体的心功能,但这些代偿机制有负性效应,使心肌发生重构。在动物模型和人中,HF时心室肌组织会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重构,从而改变了心脏的电生理性质。心脏的解剖学重构和电重构互为因果[1],在HF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 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丹;范贤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状态,病理变化主要是支气管慢性炎症和肺气肿,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估计到2020年,疾病的致死率将上升至第3位[1]。对于重度肺气肿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肺移植受条件限制难以广泛应用[2-3],而肺减容术(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的应用为重度肺气肿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广义的肺减容术是指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去除过度膨胀的肺组织,亦可用内科微创的方法使靶肺组织产生萎陷、不张或瘢痕形成,从而使相对健康的肺组织能更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从而改善呼吸动力学状况,改善肺功能。但外科肺减容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严重和早期死亡率高等不足[4-5]。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现对支气管镜下肺减容术的各种术式作一综述。

  • 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忠磊;邓悦;岳新新;高岩;周磊;赖春花;田芳华

    纳米粒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热点,药物被分散、包封、吸附于聚合物粒子上,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释放出来,也可通过基质本身的溶蚀释药。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露以及良好的靶向性,可以静脉给药、口服及局部或眼部给药,也可制成乳液进行肠内给药、肠外注射或通过动脉进行局部的介入治疗。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制成纳米球和纳米囊等,在医药领域中显示出特殊的优势。我们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纳米粒的特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多纳米新剂型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肠道菌群与慢性肝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锋玲;骆欢欢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代谢器官,肠腔内栖息的细菌总重量约1千克,数量超过1014个,至少包含500个菌种,是人体总细胞的10多倍,因此被称为“微生物器官”[1]。这些细菌与宿主间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作用,构建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发挥营养、免疫、应答、代谢等一系列的生理作用。肝脏是人体大的器官,具有双重血供系统,其中75%来自门静脉系统,25%来自肝动脉,而门静脉主要收集来自大肠、小肠、胰腺、脾、胆囊、胃、食管下段等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入肝脏,因此肝脏与肠道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形成“肠-肝”轴( Gut—Liver Axis)。随着对肠-肝轴认识的不断深入,在肝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肠道菌群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与肝损伤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也逐渐被阐明。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的逐步重视,以及基因芯片、指纹图谱、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技术的出现,可对肝病时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对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的监测,为疾病的早期预测提供参考信息,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各种层面研究与慢性肝损伤的相辅相成关系进行综述,以期明确肠道菌群研究在慢性肝损伤中的认知、理解范畴和现状,为进一步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宏基因技术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所致肝损伤提供思路。

  •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萌;张慧;黄玉琴;陈银海

    脊髓损伤常常导致严重的和永久性残疾,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脊髓损伤的修复和治疗一直是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促进脊髓的修复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难题。不同的物种之间再生能力差异很大。近年来,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兴模式生物,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与人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斑马鱼具有非凡的组织再生能力,脊髓损伤后显示出了强大的神经修复能力,是研究脊髓损伤的理想动物模型。本文就斑马鱼作为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理想模式生物作一综述。

  • 多发性硬化的疾病修正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龙婷;李作孝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失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一些观点认为,外周血中髓鞘特异性的T细胞激活,借助黏附分子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抗原提呈细胞( APC )的作用下,再次激活并分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同时与外周血B细胞分泌的自身抗体共同参与中枢神经系脱髓鞘病变。这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 EAE)中得到了部分证实。随着MS反复发生,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和功能残疾。因此, MS缓解期的治疗极为重要。缓解期的治疗旨在延缓疾病进展,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延长缓解期时间,防止或减少功能残疾,称为MS的疾病修正治疗( 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DMTs )[1]。目前经批准的DMTs药物分别为4种β干扰素( IFN-β)制剂、醋酸格拉替雷( glatiramer acetate、GA)、芬戈莫德( fingolimod)、米托蒽醌( mitoxantrone,MA)、那他珠单抗( natalizumab, NA )、特立氟胺( terifunomide, TFN)、富马酸二甲酯( dimethyl fumarate, DMF)。其中,IFN-β与GA一直作为一线药物。

  • 《广东医学》协办单位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东医学 单位
  • 改良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联合黄芪汤治疗梗阻性排便综合征

    作者:林宏城;李娟;周茜;任东林

    目的:探讨改良吻合器经肛门直肠切除术( TSTstarr+)联合黄芪汤治疗梗阻性排便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采用TSTstarr+联合黄芪汤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所致梗阻性排便综合征的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2个月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 CSS)的变化评估该方式治疗梗阻性排便综合征的有效性。结果共有12例经TSTstarr+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为(17.2±4.1)min,术中出血(13.1±7.4)mL,切除直肠标本体积(11.8±1.6)mL,为直肠全层切除。 TSTstarr +联合黄芪汤组术后12个月 C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15.3±2.4 vs 7.0±1.5; P=0.001);有4例(33.3%)患者出现尿潴留,予留置尿管1 d拔除后小便顺.。6例(50.0%)患者出现肛门坠胀。3例(25.0%)患者对气体和液体失禁。全组无肛门狭窄等情况。结论 TSTstarr+联合黄芪汤是一种治疗梗阻性排便综合征的微创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和恢复快等优点。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作者: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