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管生成素-1、-2及受体Tie-2对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

    作者:陆蓓亦;朱自强;虞斌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l ( Ang-1)、血管生成素-2( Ang-2)及受体Tie-2在胎儿生长受限( FGR)发病机制中所起作用,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FGR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测定23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及23例FGR晚期妊娠妇女( FGR组)胎盘组织中Ang-1、Ang-2及受体Tie-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ng-1、Ang-2及受体Tie-2在两组标本中均有表达。 FGR组胎盘组织中Ang-1 mRNA表达水平为0.60±0.06,低于正常妊娠组的0.64±0.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GR组胎盘组织中Ang-2、Tie-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04、0.54±0.04,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的0.50±0.05、0.7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组织中Ang-1与Ang-2、Tie-2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9、0.729,P<0.01),而且Ang-2与Tie-2 mRNA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960,P<0.01)。结论 Ang-1、Ang-2及受体Tie-2在胎盘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结合Angs/Tie系统的生物学特性,提示Ang-1、Ang-2及其Tie-2受体在胎盘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Ang-1、Ang-2及受体Tie-2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在FGR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体外培养人肺组织细胞因子IL -17 A/F 表达的影响

    作者:尚东;阳甜;党晓敏;常颖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 CSE)对体外培养人肺组织细胞因子IL-17A/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部分肺组织切除手术中获得10例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实质性肺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切成1 mm厚的组织块,并在不同浓度的CSE(0%、2.5%、5%和10%)中培养3 h或6 h。通过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水平对组织存活力进行评估。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L-17A/F的表达水平。通过应用MAPK p38、ERK1/2、NF-κB和PI3K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来观察作用机制。结果培养3 h或6 h后,不同浓度的CSE培养的肺组织无明显损伤。在蛋白表达水平上,3 h后5%的CSE使肺组织中IL-17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时IL-17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抑制NF-κB 和 PI3K通路显著降低了IL-17A/F的表达水平。结论在无血液循环的条件下,CSE可促进肺组织IL-17A/F表达,说明肺固有细胞也可表达IL-17 A/F。

  • 雌、孕激素受体及细胞色素芳香化酶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任璐

    目的:观察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腺上皮与间质中雌激素受体( ER)和孕激素受体( PR)、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P450arom)的表达,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不孕不育患者86例,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增殖期子宫内膜的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53例作为息肉组。在月经期收集两组患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基础性激素。于子宫内膜增殖期在宫腔镜下收集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或息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腺上皮与间质中ER、PR、P450arom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雌二醇、孕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ER在对照组与息肉组患者腺上皮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ER在对照组与息肉组患者间质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R在息肉组患者腺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与子宫内膜息肉周围正常内膜相比,P450arom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较强(P<0.05), P450arom在子宫内膜息肉周围正常内膜中相对呈低水平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不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450arom与ER、PR在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124、0.247,P>0.05)。结论 PR在腺上皮及间质中的低表达可能与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因素。而ER与PR、P450arom在月经的增殖期局部子宫内膜表达的失衡是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

  • 饮食回避对6个月以下婴儿乳糖不耐受和(或)牛奶蛋白过敏致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效果

    作者:许朝晖;杨敏;耿岚岚;龚四堂;何婉儿;陈佩瑜

    目的:探讨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与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以及饮食干预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大便稀烂、超过5次/d、持续时间超过2周、排除肠道致病细菌和病毒感染的6个月以下婴儿100例。查牛奶特异性IgE、总IgE、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尿半乳糖,怀疑牛奶蛋白过敏者行食物回避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饮食干预组(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和对照组[无乳糖不耐受和(或)牛奶蛋白过敏],所有患儿予胃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剂)、葡萄糖酸锌片。确诊乳糖不耐受者改不含乳糖配方奶喂养,减少母乳喂养次数。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人工和混合喂养者改游离氨基酸配方奶喂养,纯母乳喂养者乳母回避牛奶、鸡蛋。比较5 d后腹泻治疗效果和30 d后体重。结果6例牛奶特异性IgE升高,16例总IgE升高,12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41例尿半乳糖测定阳性,15例行食物回避和开放性食物激发试验,10例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其中4例同时合并乳糖不耐受。腹泻疗效饮食干预组(47例)有效率为91.5%,对照组(53例)有效率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饮食干预组30 d后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排除肠道感染因素,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与此密切相关,合理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

  •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 VEGF 和 bFGF 的影响

    作者:周慧敏;刘璠;杨爱格;李全海;闫宝勇

    目的:观察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干细胞组(n=2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小腿肌间注射。分别于第0、3、6个月测定血清VEGF及bFGF。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bFGF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VEGF和bFGF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短期内对血清VEGF及bFGF无显著影响。

  • 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潘健怡;张炜;胡海棠;苏丽娟;窦献蕊

    目的:了解维持性透析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96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完善实验室检查,以X线片(腹部侧位、双手正位、骨盆平片)评价血管钙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双能X线吸收法检查骨密度。结果196例中有钙化147例,无钙化49例,其中轻度钙化83例(56.46%),中度34例(23.13%),重度30例(20.41%)。钙化评分≤3分者(134例)与钙化评分>3分者(62例)间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校正血钙、股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大中动脉钙化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为中重度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透析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校正血钙和股骨密度可能与钙化发生发展相关,糖尿病、年龄、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碱性磷酸酶可能是中重度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

  • 性别和升主动脉瘤直径对主动脉重构的影响

    作者:王锋;林彬;冯德广;程兆云;王佳祥;徐成阳;谢周良

    目的:探讨性别和升主动脉瘤直径对主动脉重构及其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升主动脉瘤患者(病例组),并选取90例单纯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主动脉瘤直径大小分为4个亚组,直径小于4 cm(n=11),直径4~5 cm(n=9),直径~6 cm(n=31)和直径>6 cm(n=16)。检测各组主动脉壁膨胀性、主动脉壁应力和增量弹性模量。结果病例组及其4个亚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收缩期末的主动脉直径,与同组舒张期末同性别相比明显缩小(P<0.05)。和对照组平均收缩期末及舒张期末主动脉直径比较,病例组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明显扩大(P<0.05)。女性主动脉壁膨胀性比男性明显下降(P<0.05)。病例组比对照组男、女性主动脉壁应力明显增加(P<0.05),随着升主动脉瘤直径的增加,主动脉壁应力也逐渐增加,病例组4个亚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增量弹性模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随着升主动脉瘤直径的增加,增量弹性模量明显增加( P<0.05)。结论升主动脉重构及其力学特性存在性别差异,与男性相比,女性有较小的主动脉直径和较低的应力。升主动脉瘤直径>5 cm时,以几何学形态改变为主,血管呈扩张状态,管壁厚度变薄,>6 cm时主动脉壁厚更加明显变薄,形成夹层或破裂的急性血管事件概率将快速上升。

  • Carolis 病Ⅰ型与Ⅱ型的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吴欣;吴孟晋;罗生强;杜霄壤;冯兴中

    目的:总结临床诊断为Carolis病患者中2个临床类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Caro-lis病患者的2个临床类型[Ⅰ型:单纯型Carolis病( CD组)和Ⅱ型:Carolis综合征( CS组)]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临床和影像表现比较研究。结果62例患者中男29例,女33例,发病年龄1~68岁,平均(28.02±17.95)岁。 CD组17例,其中发热8例(12.90%),腹痛5例(8.06%),无上消化道出血和黑便,血常规正常,ALT、AST、ALP、GGT和 LAP 明显升高。 CS 组45例,其中发热16例(25.81%),腹痛11例(17.74%),脾大25例(40.32%),腹腔积液24例(38.71%),上消化道出血和黑便16例(25.81%)。两组在脾大、腹腔积液和上消化道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功基本正常,但RBC、Hb、Hct下降,与C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Carolis病2个分型中,CD以胆管非特异性炎症坏死为特征,主要表现为ALT、AST、ALP、GGT和LAP升高,CS以门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肝功基本正常。

  • 放化疗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

    作者:王慧;吴德华

    目的:探讨放化疗序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免疫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将放化疗后肿瘤得到控制的60例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按是否序贯CIK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4%vs 84.7%,73.2%vs 67.8%,P=0.799),但观察组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vs 67.8%,72.0%vs 33.9%,P=0.035)。观察组无死亡,对照组4例死亡,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vs 84.8%,P=0.038)。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P=0.009)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是否序贯CIK治疗( P=0.046)是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接受CIK治疗后,观察组出现发热、红疹、流感样症状各1例,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放化疗序贯CIK治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安全有效。

  • 基于血栓素合酶的类风湿关节炎血瘀病机的分子基础

    作者:李文杰;黄闰月;储永良;何晓红;黄清春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血瘀病机的分子基础。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构建RA体外模型;采用MTS法检测甲氨蝶呤(MTX)及青藤碱(SIN)对MH7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MTX及SIN对α辅肌动蛋白-1(ACTN1)、血栓素合酶(TxAS)、环氧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检测ACTN1、TxAS蛋白在RA不同证型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TS结果显示,50、200、400μg/mL的MTX及SIN作用24、48、72 h均能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MTX及SIN均能抑制ACTN1、TxAS、COX-2的表达,且在TNF-α诱导模型中更显著;MH7A细胞中ACTN1、Tx-AS、COX-2的表达趋势具有一致性;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滑膜组织中ACTN1、TxAS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湿热痹阻证。结论 TxAS可以被经典抗风湿药物MTX和SIN所调节,且与RA滑膜细胞增殖与侵袭的标志物ACTN1表达一致,说明TxAS可能是RA血瘀病机的分子基础之一。

  • 多发性骨髓瘤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相关性

    作者:孙常铭;赵维川;陈向华;丁萌;张茉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 )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 CRP )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0例MM患者血浆CRP水平,并分析CRP与DS分期、血浆白蛋白水平和PT的关系。结果30例MM患者中有18例CRP升高,这些患者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CRP水平正常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正常的MM患者PT长于CRP升高的MM患者(P<0.05),血浆CRP与白蛋白、PT呈负相关(r=-0.847,r=-0.755)。结论 MM患者CRP升高多见于DS分期的Ⅲ期患者,其水平与血浆白蛋白和PT有相关性,是临床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指标。

  • 炎症因子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黄晓芸;徐安定;梅志忠;方浩威;付文金;张玉生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白细胞介素-6( IL-6)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的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3组。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清中hs-CRP、Lp-PLA2、IL-6因子水平。用mRS量表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ROC曲线和Pearson相关分析hs-CRP、Lp-PLA2、IL-6水平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治疗前Ⅲ级组hs-CRP、Lp-PLA2、IL-6水平显著高于Ⅰ级组和Ⅱ级组,Ⅱ级组hs-CRP、Lp-PLA2、IL-6水平高于Ⅰ级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hs-CRP、Lp-PLA2、IL-6均明显降低(P<0.05),Ⅲ级组hs-CRP、Lp-PLA2、IL-6浓度明显高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而Ⅰ级组与Ⅱ级组hs-CRP、Lp-PLA2、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s-CRP>8.75 mg/L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850,特异度为0.200;Lp-PLA2>35.56μg/L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850,特异度为0.286;IL-6>7.97 ng/L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214。 hs-CRP、Lp-PLA2、IL-6浓度与mR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51,P=0.019;r=0.604,P<0.001;r=0.371,P=0.040)。结论炎症反应在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疾病中具有重要推动促进作用,hs-CRP、Lp-PLA2和IL-6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存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脑瘫患儿的运动行为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作者:郭光;李瑞花;阙利双

    目的:观察脑瘫患儿在3年研究期间内的运动行为过程,并分析其运动行为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86例9~13岁脑瘫患儿在研究开始时(T0)及1(T1)、2(T2)、3(T3)年后采用文兰适应行为量表(VABS)粗大运动功能分量表评估运动行为,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GMFM-66)评估运动能力。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对3年研究期间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GMFCS )水平脑瘫患儿的运动行为过程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VABS粗大运动功能得分及GMFM-66得分均随GMFCS等级增加而下降。4个观察点中,同时间点GMFCS Ⅲ、Ⅳ、Ⅴ级间的VABS及GMFM-66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Ⅴ级T1、T2得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而在T3出现反弹;而4个观察点GMFCS Ⅰ、Ⅱ级的VABS得分同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MFCSⅠ级患儿的运动行为过程令人满意,而GMFCSⅡ、Ⅳ、Ⅴ级患儿的运动行为过程不尽如人意,脑瘫患儿运动能力的改善明显与其运动行为的改善相关。结论脑瘫患儿运动能力与运动行为之间存在积极的纵向关系,训练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对于改善其运动行为是相当重要的。康复训练亦应注意环境的适应性及改进助行设施。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妊娠 Graves 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薛萌;石秋玲;谭坤能;吴炎;周仁

    目的:探讨甲状腺上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STA-PSV)及舒张期内径( D)用于鉴别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 GHT)和妊娠Graves病( GDP)的价值。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妊娠期甲状腺毒症患者68例,包括GHT患者33例和GDP患者35例,记录病史、体征、甲状腺功能、β-HCG及TRAb水平,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STA-PSV和D,用ROC曲线评价STA-PSV和D对GDP和GHT的鉴别价值。结果 STA-PSV及D鉴别GDP与G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889,佳切点为40 cm/s及2.0 mm,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STA-PSV及D对GHT和GDP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 单肺通气后不同膨肺方式对肺换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叶;黄冰;黎阳;彭丹晖;老启芳;陈肖东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 OLV)后运用4种不同的膨肺方式对肺换气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开胸行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在OLV结束后分别用VT 8 mL/kg、VT 8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VT 12 mL/kg、VT 12 mL/kg+PEEP 5 cmH2O的方式膨肺。观察OLV前(T1)及OLV后40 min ( T2)、膨肺后10 min ( T3)、30 min ( T4)的气道峰压( Ppeak )、气道平台压( Pplat )、动态顺应性(Cdyn),在T1~T4及膨肺后50 min(T5)记录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肺内分流(Qs/Qt)及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并在膨肺后3 h(T6)记录PaO2。结果4组患者膨肺后组间及组内与T1比较Ppeak、Pplat、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组与A组相比,VD/VT 在T3时明显降低(P<0.05);D组与A、B组相比,PaO2在T3、T4、T6时明显升高,VD/VT 在T4时明显降低,P(A-a) O2在T3和T5时明显降低,Qs/Qt在T5时明显降低(P<0.05);与余3组相比,D组PaO2及VD/VT 在T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T3、T4、T5时D组VD/VT 明显降低(P<0.05)。结论 OLV后按理想体重给予潮气量12 mL/kg+PEEP 5 cmH2O的膨肺方式可改善肺换气,但对呼吸力学影响甚微。

  • 肝门部胆管声像在鉴别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嘉仪;吴莉莉;任杰;冯珊珊;郑荣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声像在鉴别胆道闭锁( BA)与婴儿肝炎综合征( IH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BA与IHS患儿的超声声像资料,比较两组肝门部胆管声像:管腔显示率、三角带征( TC征)阳性率两项指标。结果两组患儿肝门部胆管管腔显示率、TC征阳性率及联合肝门部胆管管腔显示率+TC征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组肝门部胆管管腔显示率(23.5%)显著低于IHS组(90.9%);BA组TC征阳性率(41.2%)显著高于IHS组(0);BA组肝门部胆管管腔显示不清+TC征阳性率为41.2%,而IHS组为0;IHS组肝门部胆管管腔显示清晰+TC征阴率为90.9%,而BA组为29.4%。结论肝门部胆管管腔显示情况对鉴别BA与IHS具有重要价值,而肝门部胆管管腔联合TC征显示情况可进一步鉴别两者。

  •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中乳腺分型和厚度与腺体剂量的关系

    作者:梁燮;秦耿耿;蔡裕兴;陈卫国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DBT)下不同乳腺分型、不同乳腺厚度与腺体剂量之间的关系,并比较DBT与全视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 FFDM)的腺体剂量。方法对520例患者在同一压迫状态下,先进行DBT,再进行FFDM,选用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曝光。比较相同厚度水平下,DBT下4种不同乳腺分型的腺体剂量,以及比较同一压迫状态下DBT与FFDM的腺体剂量。结果520例中脂肪型4例,少量腺体型96例,多量腺体型308例,致密型112例;在同一乳腺厚度FFDM及DBT均以致密型乳腺的腺体剂量高,多量腺体次之,少量腺体型及脂肪型少。同一压迫状态下FFDM腺体剂量(1.50±0.40)mGy,DBT腺体剂量(1.66±0.24)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BT与FFDM的腺体剂量均随着乳腺厚度及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同一压迫状态下DBT腺体剂量大于FFDM。

  •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钙镁含量变化及乳腺癌发病因素分析

    作者:向飞艳;刘秀珍;肖晗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腺增生患者血清钙、镁、钙镁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腺癌患者97例、乳腺增生患者71例、正常体检者58例,收集静脉血,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镁水平,用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乳腺癌的发病因素。结果与正常体检者相比,乳腺癌、乳腺增生患者血钙升高,镁降低,钙镁比值增加(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比值比(OR)值1.124(P<0.01),钙镁比值OR值80.06(P<0.05),其余临床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乳腺增生患者较正常个体外周血钙升高,血镁降低,钙镁比值升高;年龄、钙镁比值是患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年龄增加、钙镁比值上升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肿瘤标志物只是乳腺癌的一个参考意义,并非特异性。血清钙镁比值测定在乳腺病的诊断和防治中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乳腺癌 钙镁比值
  • 抗凝血酶原Ⅲ及 CA125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不同 Child -Pugh 分级的关系

    作者:陈海生;范婉华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原Ⅲ( AT-Ⅲ)及CA125的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级,并以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两组 AT -Ⅲ与 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组 AT -Ⅲ为(50.04±20.98)%,对照组AT-Ⅲ为(102.85±1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42,P<0.001);AT-Ⅲ在A级、B级及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A125为(127.34±196.24)U/mL,对照组CA125为(12.84±6.55)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4,P<0.001);而A级与B级、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与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T-Ⅲ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583,P<0.05),血清CA125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427,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Ⅲ与血清CA125的水平变化可反映其肝功能损害程度。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 ABCB4基因及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

    作者:张新洽;欧阳斌;华沪玮;曾可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对ABCB4基因的影响以及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胆囊切除的胆囊结石患者48例,HBsAg阳性28例为观察组,HBsAg阴性20例为对照组。两组胆囊分别做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应用Real-time PCR 技术检测两组的ABCB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HBsAg在胆囊黏膜组织中的表达,观察组阳性率为57.1%,对照组全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BcAg在胆囊黏膜中的表达,观察组阳性率为28.6%,对照组全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BCB4基因mRNA表达(0.909±0.059)较低,对照组ABCB4基因mRNA表达(1.149±0.039)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2,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ABCB4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导致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 心肺复苏成功的心脏骤停患者早期血清B型钠尿肽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任长安;于海侠;檀立端;曹志民;程瑞年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 CPR)成功的心脏骤停患者早期血清B型钠尿肽( BNP)水平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CPR成功后不同时间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将94例CPR成功的心脏骤停患者分为A、B、C 3组,A组28例,CPR成功后即刻、3 h、12~24 h血清BNP水平无论是动态升高还是降低,一直<200 pg/mL;B组32例,CPR成功后即刻BNP水平<200 pg/mL,CPR成功后3 h和12~24 h BNP水平持续升高且≥200 pg/mL;C组34例,CPR成功后即刻BNP水平<200 pg/mL,CPR成功后3 h BNP水平升高且≥200 pg/mL,但CPR成功后12~24 h BNP水平较CPR成功后3 h降低。检测3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6个月后的无病生存情况,以及与CPR和心力衰竭相关的死亡情况。结果 CPR成功后3 h血清 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30,P<0.001)。随访6个月,A组生存率均高于B组(P=0.001)和C组(P=0.036),B组生存率低于C组( P=0.005)。 BNP水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PR过程中,BNP可在心室早期激活,并且呈动态变化,这对机体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是,如果CPR患者血清BNP大量持续表达,提示CPR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预后不良。 CPR后早期BNP水平及变化趋势可有效预测患者心功能及近期临床预后。

  • 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作者:邰海服;张士发;茅双根;陈爱斌

    目的:观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及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两种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疗效差别。方法选择NICU内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RDS 90例,根据机械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BiPAP组46例,SIMV组44例,分别予BiPAP及SIMV两种模式通气。观察机械通气后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变化,观察其机械通气时间、苯巴比妥使用剂量、并发症、病死率等,对存活患儿随访呼吸系统变化。结果机械通气6 h时BiPAP组PaO2、pH值及氧合指数等较SIMV组高,PaCO2、苯巴比妥使用剂量较SIMV组低,而两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24、48及72 h时BiPAP组PaO2、pH值及氧合指数等较SIMV组高,PaCO2较SIMV组低;机械通气时间BiPAP组为(5.0±2.3) d,SIMV组为(7.1±3.9)d;病死率BiPAP组为4.35%,SIMV组为9.10%。存活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Bi-PAP组为29.55%,SIMV组为30.00%。结论 BiPAP治疗新生儿RDS的疗效优于SIMV,但两者存活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T4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效果

    作者:钟晓刚;殷舞;黄顺荣;麦威;陆合明;王晓通;农涛;杜冰清

    目的:对T4期直肠癌采用调强放疗结合同步化疗进行术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入选标准选择T4期直肠癌患者30例,进行术前调强放疗和单药卡培他滨化疗,并完成直肠癌手术,对临床肿瘤降期、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不良反应及随访数据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放化疗后出现病理缓解22例,降期率73.3%,其中7例出现完全病理缓解,完全缓解率23.3%;8例出现肿瘤未降期或进展。放化疗不良反应以轻度直肠炎、粒细胞减少为主,发生率10.0%。分析放化疗降期相关因素,放化疗前CEA越高,放疗后ypT分期越晚(P<0.01)。放疗前CEA水平与近期复发转移相关,完全缓解者近期复发转移率也明显低于肿瘤进展或未降期者( P<0.05)。结论 T4期直肠癌采用改良的术前放化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CEA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敏感性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受体衰老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影响

    作者:施霞;孟娟;彭武健;盛艳华;孙秀才

    目的:观察受体衰老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结扎法建立不同年龄雌性小鼠急性心肌梗死修复模型,小鼠LAD结扎术后1 h接受相同年龄雄性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超声心动图和压力-容积分析评估小鼠心功能,组织切片测定小鼠心脏心肌梗死面积和厚度,Ki67染色检测小鼠心脏心肌梗死边缘区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脏Y-染色体。结果 LAD结扎术后第28天,年轻小鼠( Y组)和年老小鼠( O组)左室短轴缩短分数( FS )和左室短轴面积变化分数(FAC)较LAD结扎术前显著下降,但Y组FS和FAC值均明显高于O组(P<0.01),压力-容积导管术进一步证实Y组小鼠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明显优于O组(P<0.05);与O组相比,Y组小鼠的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而梗死壁厚度则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术后第3天,Y组Ki67阳性细胞数较O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两组间心脏内Y-染色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衰老内环境显著影响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衰老所致的心脏内源性修复能力下降是导致不同年龄小鼠心肌梗死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

  • 放化疗联合 DR5单克隆抗体对人卵巢癌 Caov -3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宋轶群

    目的:探讨抗人DR5单克隆抗体联合放化疗诱导卵巢癌Caov-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检测 Caov-3细胞表面 DR5的表达。通过细胞组织化学方法分析DR5在细胞的分布情况。 Annexin V-FITC/PI 双色标记 Caov-3细胞,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率;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抗人 DR5单克隆抗体对 Caov-3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共聚焦显微镜检测ΔΨm, MTT法检测抗DR5单克隆抗体、顺铂、60 Co放射线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 Caov-3细胞表面有DR5表达,其平均表达百分率为(47.5±4.3)%,DR5分布在细胞质并靠近细胞核的位置。 Hoechst 染色证实杀伤作用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10μg/L 抗人 DR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Caov-3细胞24 h 导致20.0%的细胞发生凋亡;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诱导导致Caov-3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经Rhodamine123荧光染色之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胞浆是荧光主要存在的部位,而线粒体中部分荧光消失。抗体与顺铂和放射线联合作用对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增强。结论抗人DR5单克隆抗体能够诱导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凋亡。抗体与DDP和放射线联合作用可增强对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

  • 三七皂苷Rb1对脑出血大鼠模型DAPK1和NR2B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树升;林丽;邱明义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b1干预脑出血大鼠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通过对SD大鼠左侧尾壳核立体定位注射胶原酶Ⅶ复制脑出血模型(模型组),三七皂苷Rb1低、中、高剂量的分别予25、50、100 mg/kg三七皂苷Rb1腹腔注射干预,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等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基底核和海马DAPK1、NR2 B的分布和水平。结果高剂量三七皂苷Rb1可有效递转神经功能受损,三七皂苷Rb1高剂量组的神经功能受损能有效逆转,基底核和海马区DAPK1、NR2B的水平下调。结论高剂量三七皂苷Rb1可有效逆转神经功能受损,三七皂苷Rb1通过下调DAPK1、NR2B的水平以抑制过量钙离子内流,从而阻止神经细胞死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转染 ADAM17-shRNA 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MCF -7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作者:彭晓兵;孙影;张雪鹏;张艳;吴春涛;胡宝山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shRNA( ADAM17-shRNA)转染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与MCF-7共培养后,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的BMSC,将实验分为3组,转染组:转染ADAM17-shRNA的BMSC与MCF-7细胞共培养。无意义序列组:转染空载体的BMSC与MCF-7细胞共培养;对照组:BMSC与MCF-7细胞共培养;利用激光共聚焦检测慢病毒Lentivirus-AD-AM17-shRNA-RFP介导的RFP在BMSC中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检测ADAM17蛋白的表达情况,用MTT法检测MCF-7的增殖能力。结果无意义序列组与对照组ADAM17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染组ADAM1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无意义序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无意义序列组的MCF-7细胞增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转染组的MCF-7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无意义序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DAM17-shRNA转染的SD大鼠BMSC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后续以BMSC为载体,利用shRNA靶向抑制ADAM17的动物实验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 黄芪多糖对化疗后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罗泽飞;苏旭春;孔嘉欣;闫冰川;张国栋;王桦;程玲;戴诗蕾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化疗后大鼠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高、中、低剂量组,丹参组,模型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给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饲养,制作化疗后血液高凝状态模型。造模后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黄芪多糖高、中、低剂量腹腔注射,丹参组腹腔注射丹参粉针,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连续3 d,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第7天处死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及血清内皮缩血管肽(ET-1)、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PT、APTT及血清ET-1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P<0.01),血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造模成功。高剂量组及丹参组在各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还原黏度及血清ET-1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血清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两组各参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中、低剂量组全血黏度中切及高切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全血黏度低切(1· s-1)低于模型组(P<0.05),各用药组PT、APTT均比模型组缩短(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明显改善化疗后大鼠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清ET-1水平及增加NO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米诺地尔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林洁如;熊方;张湘燕;刘维佳

    目的: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予不同浓度的米诺地尔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AM)、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将纯化至第4代的肺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未作处理,模型组:予TGF-β110 ng/mL孵育24 h;M1、M2、M3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给予200、400、800μmol/L米诺地尔共同孵育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各组12、24、48 h细胞增殖情况,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各组细胞α-SAM、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干预组较模型组细胞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生长速度减慢。(2)米诺地尔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半数抑制率(IC50)为:0.997 mmol/L。(3)模型组的α-SAM及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剂量干预组48h及高剂量干预组12、24、48 h所测α-SAM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4及48 h时,低、高剂量干预组所测α-SAM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剂量干预组48 h及高剂量干预组12、24、48 h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低、高剂量干预组所测I型胶原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诺地尔能抑制TGF-β1诱导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α-SMA、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 白细胞介素-21对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影响

    作者:钟冰;崔蕊;王学亮;徐秀莲;王丽娜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对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影响。方法卵清蛋白( OVA)刺激雌性BALB/c小鼠构建过敏性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 ELISA法测定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IL-21的浓度;HE染色法对OVA刺激组[注射OVA 200μg/( kg ·只)]、OVA+IL-21组(注射200μg/( kg·只) OVA和20 ng IL-21)和正常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PBS)小鼠鼻黏膜和肺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运用血球计数法和细胞离心涂片Diff快速染色法对这3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ELISA测定3组小鼠血清中IgE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OVA刺激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IL-21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OVA刺激组与OVA+IL-21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不同类型细胞数和血清中IgE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L-21能抑制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外源性IL-21给药不能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的肺部炎症。

  • PTEN 对乳腺癌细胞 MDA -MB -231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张刚;赵醒;李中;林晓萌;张军华;崔勇

    目的:探讨PTEN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质粒转染技术建立过表达PTEN的稳定细胞株MDA-MB-231/PTEN作为MDA-MB-231/PTEN组,空载体细胞株MDA-MB-231/pcDNA3.1作为阴性对照组,以未转染细胞为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PTEN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PTEN在MDA-MB-231/PTEN细胞中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而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TEN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PTEN基因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 PTEN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

  • 生长激素释放肽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钦;杨晓慧;唐天驷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肽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药物组,每组20只。损伤组和药物组以夹闭腹主动脉法制作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夹闭腹主动脉。术后,假手术组和损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药物组大鼠腹腔注射生长激素释放肽。分别于术后12、24、48和72 h取材,RT-PCR检测脊髓损伤区组织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1α( GHSR-1α)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TUNEL法检测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脊髓损伤区组织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损伤组脊髓组织GHSR-1αmRNA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P<0.05),药物组脊髓组织GHSR-1αmRNA表达量较损伤组明显上调(P<0.05)。术后各时点,损伤组血清TNF-α含量及脊髓组织MPO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而药物组血清TNF-α含量及脊髓组织MPO活性均较损伤组明显减小( P<0.05)。术后24 h,药物组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损伤组( P<0.05)。术后各时点,药物组与损伤组脊髓组织Bax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48 h时药物组脊髓组织Bcl-2蛋白表达量均较损伤组上调(P<0.01)。结论生长激素释放肽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减少神经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等有关。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早幼粒细胞增多1例

    作者:杨利;王丹

    患者,男,32岁。因皮肤紫癜于2011年1月10日入院治疗。既往史:2010年12月曾因皮肤紫癜服用氯苯吡胺、维生素C以及泼尼松(60 mg/d)1个月余。体格检查:体温36.7℃,心率8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5/60 mmHg。神志清,贫血貌,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骨压痛阴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可见散在分布瘀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4.1×109· L-1, NEU 27.9%, LYM 27.6%, MON 41.9%,RBC 2.7×1012· L-1,Hb 72 g/L,PLT 26×109· L-1。初诊髓片及过氧化物酶( POX )染色见图1~2,骨髓象分析: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0.28,此类细胞胞质丰富,染灰蓝色,可见细小紫红色颗粒,胞核多不规则,染色质较细致,可见1~2个核仁;红系占0.49,以中晚幼红为主,核畸形明显,可见 H -J 小体;POX 染色阳性占70%,蓝黑色阳性物质较多,粗大;糖原染色( PAS)阴性。初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治疗:柔红霉素(DNR)加阿糖胞苷(Ara-c)标准剂量化疗,即DNR 40 mg/m2×3 d, Ara-c 100 mg/m2×7 d。治疗后检查:DA 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状态良好,骨髓涂片可见骨髓增生活跃,髓系原始细胞占0.14。2个疗程结束后2 d骨髓涂片可见: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髓系原始细胞占0.03,早幼粒细胞占0.30,此类细胞大小不一,形状多不规则,核偏位,染色质稍粗,核仁不明显,胞浆量多,染灰蓝色,可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噬苯胺蓝颗粒,髓片见图3。流式细胞免疫分型:CD34+占有核细胞0.2%,在CD45/ssc点图上设门分析, CD34-CD9+CD33+CD117+占有核细胞0.03%;CD34-HLA-DR-CD33+CD117+占有核细胞0.69%。 PML—RARα基因检测阴性。

  • 外阴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颅骨转移1例

    作者:黄月容;康举龄;李秋婷

    患者,女,20岁,因发现外阴肿物4月,头皮肿物1周于2012年10月31个日入院。4个月前发现外阴肿物,未予特殊处理,肿物逐渐增大。1周前发现头皮肿物,伴头痛头晕入住我院颅脑外科。患者既往史、月经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9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120/73 mmHg。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颌下及腋窝末触及肿大淋巴结。右额头皮下可触及一约5 cm ×4 cm大小肿物,质中,活动度可,边界清楚,少许压痛。妇科检查:左侧外阴阴道口2点钟位与小阴唇处见一约8 cm ×10 cm ×10 cm肿物,向体表突出,表面黏膜紧张,肿物质中,有触痛(图1)。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合并脑疝1例

    作者:曹娟;温晓梅

    患儿,女,10岁,因颜面部皮疹2个月,发热1个月,头痛2周于2014年6月17日入院。皮疹突出体表,以两侧颧骨为主,呈蝶形样红斑,无瘙痒感,多为高热,体温39℃左右,予退热药后可降至正常,易反复,病程中有反复头晕、头痛,无明显呕吐。入院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皮疹同上述,口腔可见散在溃疡,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辅助检查: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 Ret 6.90%,余项基本正常,血生化示钾、钠、氯均偏低,白蛋白正常,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偏高,余项正常。复查电解质后恢复正常。入院后第3天查脑脊液示:压力为250 mmH2 O,常规WBC 245×106· L-1、多核55%、单核45%;生化:蛋白( MTP)569.6 mg/L、Cl-111.8 mmol/L、Glu 1.04 mmol/L, ADA、LDH、CRP均正常。5 d后复查脑脊液压力为175 mmH2 O,常规:蛋白定性(+)、WBC 210×106· L-1、多核80%、单核20%;涂片正常;生化:MTP 673.2 mg/L、Cl-115.7 mmol/L、GLU 0.77 mmol/L、LDH 33 U/L, ADA、CRP均正常,培养无真菌及细菌生长。抗核抗体谱: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颗粒型1:320(+),颗粒型1:100(+)。血沉106 mm/h。 RF IgM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脑电图示慢波为主的异常脑电图。腹部彩超示:肝大,脾大并多发实性结节,感染病灶?梗死灶?泌尿系彩超示:双肾增大。头颅CT示: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多发低密度灶,脑室扩张较前明显。头颅MRI示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脑白质变性,并发脑室明显扩大,符合狼疮脑病,脑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狼疮性脑病。

  • 小儿Burkitt淋巴瘤合并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及腹腔间隙综合征1例

    作者:袁秀丽;王缨;杨卫国;文飞球;李长钢

    患儿,男,4岁,因腹胀4 d于2013年7月8日入院。患儿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无腹痛、发热、呕吐、便秘等不适,无胸闷、气促,门诊行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多发混合团块”,入住我院肿瘤外科。患儿胃纳睡眠可,无明显消瘦,二便未见异常。入院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反应可,无贫血貌,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膨隆,未见明显胃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腹肌紧张,右侧腹部可扪及多个不规则包块,大包块约为12 cm ×12 cm ×7 cm,有漂浮感,与周边界限尚清,活动性可,无压痛、反跳痛。全腹部叩呈鼓音,肠鸣音约5次/min。

  • 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江丽;陈勇霞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确诊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克罗米芬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子宫内膜血流及厚度。结果观察组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值PI与RI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米芬结合重组人促黄体激素提高了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减少子宫内膜血流,使子宫内膜具有较好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促排卵效果,而且提高了妊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蛇毒血凝酶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凝血的效果

    作者:李渭敏;梁幸甜;李云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凝血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术前1 h及术前15 minⅠ组分别肌肉注射蛇毒血凝酶1 kU/mL,Ⅱ组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1 mL。记录手术前(T0)、切皮时(T1)、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均值)(T2)、术毕(T3)时点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单位面积出血量、出血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功能等指标。术后24、48 h 随访患者,记录腹腔引流液情况、血红蛋白含量和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小于Ⅱ组(P<0.05);术后Hb水平Ⅱ组低于Ⅰ组(P<0.05);凝血4项指标Ⅰ组患者术后较同组术前降低(P<0.05)、低于Ⅱ组(P<0.05);术后24、48 h腹腔引流液Ⅰ组少于Ⅱ组(P<0.05),血红蛋白含量Ⅰ组高于Ⅱ组(P<0.05),凝血功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毒血凝酶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 NF -κB 及 ICAM -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的表达及黄芩苷对其的影响

    作者:汪锐;袁菁;王丹;张启明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DC)患者晶状体中的表达及黄芩苷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DC患者( DC组)、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及5例健康者(对照组)角膜供体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进行培养,正常对照组加入含5 mmol/L葡萄糖的改良培养基(DMEM培养基),高糖组加入含25 mmol/L葡萄糖的DMEM培养基,甘露醇组加入含5 mmol/L葡萄糖+20 mmol/L甘露醇的培养基,放入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 h。根据黄芩苷浓度进行分组:Ⅰ组:黄芩苷液浓度为45μg/mL,Ⅱ组:黄芩苷液浓度为30μg/mL,Ⅲ组:黄芩苷液浓度为15μg/mL。二甲基亚砜( DMSO)对照组:加入药物浓度0.012%的DMSO培养液。空白对照组:给予10%新生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液。采用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NF-κB及ICAM-1的表达。结果 DC组NF-κB、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NF-κB、ICAM-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高糖组NF-κB、ICAM-1表达明显高于甘露醇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甘露醇组和正常组NF-κB、ICAM-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黄芩苷组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升高,晶状体上皮细胞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呈现下降趋势(P<0.01)。DC组NF-κB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1,P=0.017),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NF-κB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69,P=0.023);高糖组NF-κB P65 mRNA的表达与ICAM-1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 r=0.409,P=0.011);甘露醇组NF-κB P65 mRNA的表达与ICAM-1 mRNA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r=0.019,P=0.196)。结论 NF-κB和ICAM-1在DC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NF-κB和ICAM-1的表达与DC的发病密切相关,黄芩苷可抑制NF-κB和ICAM-1的表达,进而抑制DC的发病及进展。

  • 丁丙诺啡透皮贴用于骨科大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陈焰;张阳春;余世明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透皮贴用于骨科大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丁丙诺啡透皮贴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进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2、4、6、8、12、24 h和术后2、3、6、7 d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5 d时观察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两组镇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胃肠道出血、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丙诺啡贴剂用于骨科大手术术后镇痛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止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丁苯酞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t-PA、Hcy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盛雅琪;汤志红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同型半胱氨酸( Hcy)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诺肝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及t-PA、Hcy、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t-PA和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t-PA和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红细胞比积无显著变化( 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诺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降低t-PA、Hcy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丁苯酞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水通道蛋白-4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

    作者:郭孝龙;宋来君

    水通道蛋白-4与脑水肿的发展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1]。而脑膜瘤患者则经常会出现伴有瘤周水肿的情况,但关于其明确机制,目前尚缺乏明确的定论,分析可能与水通道蛋白-4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2]。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6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水通道蛋白-4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 维持性血液透析多年合并高危妊娠患者2例的护理

    作者:李佛兰;管保章;朱焕婵;钟影雪;余惠霞;曹锐

    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多,成功妊娠者少[1]。我科2012年收治2例MHD 3年以上合并妊娠患者,根据患者妊娠晚期生理的特性,给予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和精心、细致的护理,终成功分娩。随访至今2位婴幼儿生长发育正常。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 个体化视频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学龄前患儿焦虑的影响

    作者:裴志娟;唐俐;秦洁;李浩;李煜芳;谭金梅;刘亚楠;黄彩振

    目的:探讨个体化视频访视对择期手术学龄前患儿焦虑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将要行择期手术的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常规访视组( A组)按照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要求给予常规访视;视频访视组(B组)在常规访视的基础上,给患儿播放视频并讲解手术室接送和麻醉流程、配合方法和要点等。在术前12~24 h测量患儿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前再次测量。生理指标测量结束后,在神经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斯宾思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对焦虑作量化评分。手术结束后评测护理人员对患儿配合程度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呼吸、心率和血压比较,手术前B组心率和收缩压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和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B组焦虑得分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患儿配合满意度调查得分,B组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视频访视可减少患儿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患儿手术接送以及麻醉过程的配合程度。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全麻术后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冯海丽;廖春燕;陈世娟;张猛;黎红艳

    目的: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与校正MEWS在全麻术后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麻醉复苏室全麻术后的300例患者,术后入复苏室即刻进行MEWS和校正MEWS评分,以转入ICU或与专科病房护士交接后为观察终点。结果入住ICU患者MEWS和校正MEWS评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未入住ICU患者拔气管导管前、转出复苏室时及与专科病房交接时MEWS和校正评分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入住ICU为预测指标,MEWS与校正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转出复苏室为预测指标,MEWS与校正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与专科病房交接后的预后预测指标,MEWS与校正MEW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校正MEWS比MEWS评分更能反映全麻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观察数据易于获得,值得在术后患者中推广应用。

  • 郑州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卢元;胡晓舟;张瑾;王少亭;卢永申

    目的:探讨郑州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市7家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且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472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3组:血压正常组、血压达标组及血压未达标组。比较3组的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时间、体质指数( BMI)、降压药物种类、体重增加量、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 ×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Kt/V等。结果(1)4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91.5%患者患有高血压,50.0%患者的血压控制未达标,其中单纯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者比例分别为61.4%、6.3%;(2)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BMI、BUN、Cr、UA、TG、TC、Ca、P、Ca ×P、Alb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血压正常组和血压达标组比较,血压未达标组的体重增加量及PTH较高,Kt/V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压正常组比较,血压达标组的体重增加量较高,Kt/V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其中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透析不充分( Kt/V低)、高PTH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危险因素。

  • 外来流动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高燕波;高翠南;许卓卫;舒杨;周琳

    目的:分析外来流动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206例外来流动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70%的患者出现焦虑情绪,80%的患者抑郁情绪为阳性;(2)中年人、文化程度低、独自居住的患者更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经济收入低者以及没有医疗保险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情绪。结论外来流动肺结核患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其受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方式、经济收入以及医疗保险情况的影响。

  • 痛风患者的疾病负荷与诊疗现状

    作者:李朝霞;戴冽;李谦华;莫颖倩;韦秀宁;郑东辉

    目的:了解痛风患者的疾病负荷及诊疗现状,为规范痛风的诊疗及开展患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332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评估相关指标、痛风诊治情况及痛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11份。231例(74.3%)患者痛风急性发作每年至少2次,104例(33.4%)患者在病程中有多关节(≥5个)受累,59例(18.9%)患者合并有痛风石。96例(30.9%)、68例(21.9%)及145例(46.6%)患者分别合并至少2种代谢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及肾功能受损。仅33例(10.5%)患者掌握了痛风相关知识(痛风的病因,降尿酸的药物、目标值及疗程)。252例(81.0%)患者仅在疼痛严重或伴随其他疾病时才就医。42例患者降尿酸治疗超过半年,其中13例患者的血尿酸达标。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寡关节受累的患者较单关节受累的患者更倾向于规律降尿酸治疗。结论痛风患者的疾病负荷重(急性发作频繁、关节受累多、合并痛风石比例高,代谢性疾病的合并率高),降尿酸治疗尚不规范,痛风的诊治现状亟待改善。

  • 结直肠癌中肿瘤干细胞和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宇宙;易文;罗云春;谭超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其癌变为人正常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及表观遗传改变,逐步转变为恶性增殖细胞的多阶段进程[1]。新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具有2个显著的病理特点:肿瘤干细胞的无限增殖及血管新生,而两者的形成都与肿瘤微环境有关[2]。肿瘤微环境由血管周围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 , CAF )、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周细胞、炎症细胞、正常上皮细胞及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 , MSCs )等形成, CATALANO等[3]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的刺激可导致癌症细胞中干细胞样细胞的诱导表达;QUANTE等[4]认为肿瘤微环境对血管的生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干细胞及血管新生,是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和开展针对性治疗的基础。国内关于结直肠癌与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的综述文章,都是针对三者中的一种来阐述,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把结直肠癌与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出来的文章。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肿瘤干细胞和肿瘤血管新生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未来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存环境及降低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microRNA 在心房颤动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韦萍;白松;杨红菊;李林;刘丽英;余鹃;董建龙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尽管大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心房颤动(房颤)与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自1993年,LEE等[2]第1次发现microRNA起,microRNA就逐渐被证实参与各种疾病的调控,包括心血管疾病。microRNA是一类长度大约21~23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参与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抑制,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3]。 microR-NA基因通常在核内由RNA聚合酶Ⅱ转录,由具有约100 nt的发夹结构经核酸酶Ⅲ Drosha处理形成前体pre-microR-NA,pre-microRNA经核输出蛋白5转移到细胞质,由另一类核酸酶ⅢDicer剪切形成成熟microRNA[4]。本文主要就特定的microRNA在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上的相关作用,来阐释其与房颤的关系。

  • 心理压力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符策岗;贺露姣;赵红卫;肖运祥;刘扬;陈海丹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国际分级,并提出不同社会背景下对损伤的定义不同,关注生理健康和环境因素对提高患者的损伤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实验发现,只凭损伤相关生理因素并不能精确评估脊髓损伤( SCI)的预后[2]。心理因素可能是一种未被关注的SCI环境因素,并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损伤后功能的恢复。 SCI发生前后的环境因素均会影响其功能恢复。长期的心理压力能抑制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活性和功能[3-5],并可能加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现象,从而清除受伤部位的组织并阻碍SCI的功能恢复。此外,长期压力环境也能影响SCI恢复过程中其他参与兴奋性中毒、氧化性应激和神经胶质激活的蛋白和感受器。为此,本文主要综述心理压力对SCI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 热休克蛋白22在内皮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余玲玲;鲍慧慧;程晓曙

    热休克蛋白22(heat shock protein 22, HSP22)是新近在果蝇唾液腺中发现的蛋白,属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sHSP )超家族成员,又称 HSPB8和 H11。大量研究表明,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心肌冬眠和压力负荷损伤心肌时,HSP22可激活细胞内 AMPK、PI3K/Akt、PKC、iNOS、mTOR等通路,对各种应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不良应激时,HSP22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并可能发挥一定保护作用[1],内皮细胞是动脉内膜的第一层屏障,保护血管壁免受有害物质侵袭,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内膜损伤为起始病变的血管性疾病,以上提示HSP22可能在内皮损伤致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就HSP22在损伤内皮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

  • 连接蛋白43介导机械应力刺激下骨重建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柳;尹宏

    间隙连接为相邻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交换的膜通道结构,其基本结构和功能是间隙连接蛋白。连接蛋白43( connexin 43,Cx43)是Cx基因家族中数量多的成员,在各组织和器官中都有分布并对其功能进行调控,如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1]、肿瘤的扩散与转移[2]、子宫平滑肌收缩[3]等。目前, Cx43在骨重建中的作用也是研究热点之一。在骨重建中, Cx43通过精细的信号转导通路调控成骨细胞骨形成与破骨细胞骨吸收之间的偶联动态平衡,维持骨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静水压力、机械牵张力及流体剪切力在细胞生长、组织重建中有重要作用,其中流体剪切力是骨重建中重要的机械刺激。 Cx43可介导机械应力刺激下骨重建,因此,本文就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登革热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作者:刘倩;饶腾子;钟燕芳

    登革热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传染病。20世纪,世界各国发生过数次大流行,东南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广州市一直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登革热防控的重点地区,1978年至今,先后出现了14个流行年份[1],近一次为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爆发,广州市疫情为严重。感染者中不乏孕妇这一特殊群体。感染登革热后发现怀孕或怀孕后发现登革热感染的夫妇,在决定胎儿去留时,遗传咨询医师需充分告知病毒感染对胎儿及孕妇的影响,以便咨询者作出选择。然而,国内尚无登革热感染对妊娠影响的相关研究报道。现根据国外相关文献,对孕期感染登革热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此类患者的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 14-3-3β蛋白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公方和;王国良

    14-3-3蛋白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酸性蛋白家族,在哺乳动物脑内含量十分丰富,占可溶性脑蛋白总量的1%[1]。14-3-3β蛋白是14-3-3蛋白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参与信号转导、细胞生长、酶活性调节等生命活动。由于在许多肿瘤细胞中的高水平表达,14-3-3β蛋白被认为和肿瘤的诱导及恶化紧密相关。因此,深入研究14-3-3β蛋白与肿瘤的关系将为肿瘤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水通道蛋白对胃癌发生发展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万剑华;洪军波;谢川;吕农华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分别居全部恶性肿瘤诊断病例的第4位和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2位,且2/3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目前早期胃癌的诊疗水平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进展期胃癌的预后仍很差,究其原因是因为胃癌的具体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涉及多种复合因素。在不良环境、饮食及幽门螺杆菌等多种因素作用下,COX-2及生长因子等介导发生持续炎症,按照Correa描述的肠型胃癌的发生顺序,由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而逐渐向胃癌演变。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对水的跨膜转运有重要作用,胃癌细胞有着高代谢、高消耗的特点,对水分子的需求也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近年研究表明AQPs也参与许多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1]。本文对AQPs对胃癌发生发展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循环肿瘤 DNA 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婷;肖国宏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潜在肿瘤生物标志物即循环肿瘤DNA(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备受关注,引发许多学者深入研究。目前肿瘤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局部扩展,转移性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由影像学技术判断是否有远处转移的证据。然而这些方法难以发现肿瘤负荷的微小变化。随着对肿瘤不断的深入认识,研究发现在肿瘤形成的同时伴随着凋亡和坏死的肿瘤细胞,其也释放ctDNA进入血液循环。目前高通量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的数据表明ctDNA可代表原发肿瘤的表型和遗传学基因组成,作为一种潜在监测肿瘤的实时生物标志物,识别新的肿瘤突变基因以及潜在的新的药物靶点。本文就ctDNA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临床特点和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 慢性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素兰;陈蕾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细菌引起牙齿周围组织的局部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代谢性疾病。两者看似截然不同,却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两者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1],两者均能上调系统的免疫应答状态[2],具有共同的临床危险因素,如吸烟、高龄、冠心病、精神压力、白细胞功能障碍等,并且具备相互易感性[3]。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占所有糖尿病的90%~95%,主要发生在成人,同时存在着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关系较1型糖尿病更为密切[4]。糖尿病对牙周炎的影响,即全身对局部的影响目前已受到广泛认可,已有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病率增高,严重程度加重,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牙周炎的炎症程度[5-6]。但慢性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其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本文就有关慢性牙周炎对2型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计量资料统计检验的两个常见错误

    作者:

    错误之一: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多次t检验,而不用方差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时,如果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呈齐性时,应该用方差分析(也叫ANOVA分析)。方差分析只能告诉我们多组间均数是否全部相等,即便F>Fα,也只能说明在α水准上至少有两组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不能告诉我们到底哪两组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要研究某两个或某几个总体均数是否相等,还要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两两比较的q检验(也叫Studnet-Newman-Keuls检验法)或小显著差异( le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 t检验;当多个观察组与一个对照组进行均数间比较时,应作Dunnett-t检验。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