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肖斌;杨成林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存在哪些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00例医院接收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100例医院接收的老年心绞痛不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为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血清hs-CRP为以及CAS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分析可知,Hcy、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高血压都是心绞痛的临床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对心绞痛的影响为明显.结论:做好老年高血压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患者的心绞痛.

  • 髋部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高雷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治髋部骨折患者(骨折组)及非髋部骨折患者(对照组),各60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骨质疏松史、吸烟、糖尿病、既往骨折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史、吸烟、糖尿病、既往骨折史为髋部骨折临床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较多,特别是有骨质疏松史、糖尿病史、既往骨折史以及吸烟的患者,出现髋部骨折的可能性更大.

  •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曹波;黄琛

    目的:探析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避免二次骨折的出现.方法: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骨折情况为依据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初次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再次骨折患者为研究组,每组各3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测两组患者骨折部位、Charlson并发症指数、骨密度T值、躺卧至站立间隔时间等.结果:女性、年龄在75岁以上、骨密度T值小于-3.5、股骨和椎骨出现初次骨折、躺卧至站立间隔时间相对较长等因素是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再次出现骨折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减少二次骨折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 左心耳封闭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孟增慧;韩江莉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严重的并发症是缺血性脑卒中[1-3]。 Af患者发生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较正常人群升高5倍,绝对风险从每年少于1%至每年20%不等,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是否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心源性栓子事件史等临床危险因素[4]。 ACC/AHA/ESC指南一致推荐对Af患者进行脑卒中危险分层( CHADS2评分),并根据分层选择脑卒中预防策略[5]。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阿司匹林( ASA)是目前常用的预防Af患者脑卒中的抗血栓药物。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调整至2~3)和ASA可分别使Af患者脑卒中事件降低约60%和20%[6]。尽管如此,在多项国际注册研究中均显示,只有50%~60%的适合患者接受了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7-9]。这主要是因为华法林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如抗凝疗效不可预知、治疗窗窄、起效时间长、与多种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需常规实验室监测INR以及增加严重出血风险等[10]。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大规模研究显示了新型抗凝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在非瓣膜病性Af患者卒中预防中相比于华法林的优越之处,但是临床实践中大约20%的Af患者有抗凝治疗的相对或绝对禁忌证(例如全身或颅内出血、不依从抗凝治疗、妊娠等)。因此,需要有替代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不适合抗凝治疗或存在出血高风险的Af患者。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肺血栓栓塞症的关系

    作者:张立强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种常见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大多数PTE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PTE和DVT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PTE发病率约在1‰,死亡率在40%以上,住院患者5%~10%死于PTE,1/3未经治疗的PTE患者死于之后的某一次PTE发作。PTE常见临床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不活动、住院、外科手术、严重创伤、肿瘤、妊娠和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另外,还包括糖尿病、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与冠心病重叠的危险因素。尽管PTE的危险因素已确立,但是30%以上的患者病因不明。因此,PTE危险因素的评估对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69例心房颤动外科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行电复律治疗患者的护理

    作者:熊剑秋;苏云艳;李丽;蒋宁莉;李秀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同期实施心房颤动(房颤)外科射频消融的患者术后出现房颤复发或心房扑动时,行电复律治疗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2至2014-05在我科因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行电复律治疗的69例患者,筛选影响电复律成功率的临床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韦晓雯;徐立宁;刘朝阳;尹彤;高德伟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SLE并发VTE的患者入血栓组,并募集同期27例与血栓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相匹配的不伴有VTE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补体、合并低蛋白血症、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性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及实验室诊断指标[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合并低蛋白血症(70.37%)、狼疮肾炎(74.07%)、肾功能不全(70.37%)、肾病综合征(55.56%)、肾性高血压(66.67%)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027,0.029).血栓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CRP(7.19±9.23) mg/L和D-二聚体(6.32±5.75) 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结论 低蛋白血症、狼疮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及肾性高血压可能是SLE合并VTE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CRP及D-二聚体可能成为SLE合并VTE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 胺碘酮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

    作者:房勤;谷天祥;王春;张玉海;张文峰;喻磊

    心房颤动(房颤)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常见的并发症,房颤尤其快速房颤,常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减少心肌供血,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梗死,甚至心原性休克,另外,术后出现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等其他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增高,这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1].有多种临床危险因素引发CABG术后房颤,包括体外循环、高龄、右冠状动脉狭窄、左室功能低下或左室肥厚等[2].

  • 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作者:王金生

    目的 探析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以高度近视的350名患者(690眼)为对象,按照患者是否存下眼底病变情况分成眼底病变组和无眼底病变组,对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方式作出分析.结果 眼底病变组(104眼)的男性比例为73.1%(76/104)、年龄超过40岁的比例是53.8%(56/104)、屈光度≥-20.0D占比69.2%(72/104)、眼轴长度≥30.0 mm占比70.2%(73/104),显著高于无眼底病变组(586眼)的上述各项比例51.5%(302/586)、38.2%(224/586)、48.8%(268/586)、48.6%(285/586)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男性、高龄、眼轴长、眼睛保健差、屈光度高,对此若是具备上述特点的群体必须要积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而有效控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率.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彭亮

    目的 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出现临床危险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从致病原因、临床危险因素和发生时间三方面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结果 经过对其研究发现在由于疾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因冠心病导致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占25.58%,有26名患者因此丧命;因风湿性心脏病、血压心脏病和扩张型心脏病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0例、15例、13例,分别占19.77%、15.12%和12.79%;对于生活问题而猝死的患者中,因情绪不稳定而猝死的患者有36例,占36.05%;因生活方式不合理为引起猝死的患者有45例,占45.35%;从住院时间上看,住院时间在2~3周内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期,在这一阶段猝死的患者占61.63%,其中死亡时间在零点以后的患者占38.37%,病情恶化1 h内丧失生命的患者占62.79%.结论 造成心内科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病理性基础是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医院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护和风险预防,从而降低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 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李青松;杨川油

    目的 研究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临床年龄与诊断结果为基点将其随机分为早发组与对照组,各45例,评估两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经研究发现,造成早发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纤维蛋白原与遗传史,早发组较对照组的危险因素所占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切实分析早发性的临床危险因素有利于合理控制其疾病发展,便于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借鉴.

  • 小儿重症哮喘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危险因素

    作者:洪建国

    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也称之为"难治性哮喘",虽然在哮喘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但临床治疗困难.这类患者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哮喘发作,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而且治疗费用巨大,约占哮喘总治疗费用的30%.因此,加强对小儿重症哮喘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重症哮喘的确切定义,一般是指经过多种正规哮喘药物治疗后,症状持续存在并伴有频繁急性发作的哮喘疾病状态.美国胸科学会在2000年提出如下的重症哮喘诊断标准(表1),符合一项以上主要指标和两项次要指标可诊断为重症哮喘.

  •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浸润程度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高蕊;李彬;喻巍;孙宪丽;李辽青;任若瑾;高飞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对眼球组织浸润侵犯程度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Rb患者394例.方法 收集1990~2005年北京同仁医院较完整的394例R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前观察主要临床体征,术后光镜下判读Rb眼球各组织浸润程度,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Rb眼球组织浸润程度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指标 Rb各临床体征与眼球组织浸润程度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94例Rb中侵犯视盘315例(79.7%),侵犯筛板纤维203例(51.4%),肿瘤穿过筛板至球后视神经内102例(25.8%),侵犯脉络膜102例(25.8%),视神经切除断端受累者26例(6.6%).统计分析显示:脉络膜组织受累与病程(P=0.032)、结膜充血(P=0.023)、眼球突出(P=0.026)及继发青光眼(P=0.027)有关;视神经切除断端浸润与结膜充血(P=0.008)、虹膜新生血管形成(P=0.033)、眼球突出(P=0.000)有关.结论 本组Rb视神经侵犯率较高.病程长、结膜充血、眼球突出是眼球组织侵犯的主要因素.(眼科,2006,15:389-391)

  •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延军

    目的 研究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8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以及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由于冠心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者35例,占比为43.75%;由于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5例,占比为18.75%;由于急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2例,占比为15.00%;由于高血压心脏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者10例,占比为12.50%;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患者8例,占比为10.00%.80例患者的猝死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由于情绪异常激动导致的猝死患者32例,占比为40.00%;由于运动过于剧烈导致的猝死患者20例,占比为25.00%;由于排便用力过大导致的猝死患者15例,占比为18.75%;由于喝酒导致的猝死患者10例,占比为12.50%;由于吸烟导致的猝死患者2例,占比为2.50%;无明显诱因导致的猝死患者1例,占比为1.25%.结论 对于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心源性猝死,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对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减少风险因素的出现,减少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出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袁显文;王清峰;孙立华

    目的 针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胎膜早破未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为该研究的对象.按照不同的孕周,对两组患者胎膜早破距分娩的时间、患者胎膜早破的胎膜炎的关系、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新生儿存活率、影响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34周、34~36周以及≥37周的破膜距胎儿分娩时间(78.97±6.43)、(25.46±3.26)、(23.34±1.54)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4周新生儿感染率(33.33%)明显高于≥37周新生儿感染率(18.33%),但是<34周新生儿存活率(70.00%)显著低于≥37周新生儿存活率(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为56.67%,对照组患者胎膜炎的发生率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周越小,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越高,而影响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为住院时间、尿道直管、免疫力低下、孕周、破膜时间、操作不严格等,为此需要加强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降低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 药物诱发的猝死

    作者:

    药物诱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已经引起了心血管医师、全科医师和社区医师的重视.已经发现了多个促心律失常综合征,每一种综合征都有其特定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机制、特定的药物、临床危险因素(一些病例还包括了遗传倾向)和治疗方法.本章的目的不是为了详细重温这些资料,而是聚焦于这些综合征的常见特征以及在猝死中的作用.

  •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其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作者:伍晓洪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00例,将其分为BPD组,和非BPD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胎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吸氧浓度>40%、宫内感染、院外感染等因素是BPD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要注重预防早产、降低孕妇发生感染性疾病几率,采取有效的用氧策略,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 石家庄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危险因数的回归分析

    作者:田玉良;武富明;于海泉;白素芬;曹斌;王猛;张耀杰;孙亮亮;李会东;王寅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识别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危人群,早干预,早治疗,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在石家庄居住、年龄45岁以上新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实验组。共85例。在患者居住环境附近寻找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非骨折85人作为对照组,共170例。根据实验设计选取的指标进行随访。所得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数据显示低体重指数、骨质疏松、轻体力劳动为粗隆间骨折的危险因素( P <0.05),轻体力劳动、饮酒、骨质疏松、糖尿病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呈正相关( P <0.05)。受过高等教育与股骨粗隆间骨折呈负相关( P <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低体重指数、骨质疏松、轻体力劳动、饮酒、糖尿病。

  •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丽莉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旨在防治房颤。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162例老年房颤患者住院资料,按年龄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162例房颤患者,年龄60-92岁,平均(72.4±9.16)岁,男83例(51.23%),女79例(48.77%)。其中60-70岁的患者17例(10.49%),71-80岁的患者62例(38.27%),80-92岁的患者83例(51.23%)。基础病中非瓣膜病房颤占133例(82.1%),其中首位的高血压67例(41.36%),其次为冠心病41例(25.31%),糖尿病30例(18.52%),慢性肺疾病21例(12.96%)、瓣膜性疾病8例(4.94%)等。心房纤颤并发脑卒中多见。结论:老年人年龄增长、高血压、冠心病等是心房纤颤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和加强房颤病人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重症呼吸衰竭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

    作者:段燕燕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2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观察组的呼吸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合并高黏血症、自身的心脏功能较差、气道堵塞、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氧疗浓度不当等,加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观察护理,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