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EAR CUBTM750VS型新生婴儿呼吸机常见故障的排除

    作者:陈虎岗;张弘

    呼吸机是医院抢救、治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在急救、手术、 ICU和呼吸治疗新生患儿的过程中,呼吸机是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及防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美国熊牌 750VS型呼吸机是抢救、治疗新生患儿的理想设备.它是气动电控型呼吸机、采用电子 /微电脑控制,设有高精准流量、压力传感器,比例阀 /电磁阀,并设有呼吸力学监护系统和报警系统,还有气源压力监测功能和视窗式操作控制系统.笔者就我院在使用该型呼吸机的过程中,对维修过的常见故障介绍如下:

  • 多参数监护仪常见故障浅析及检修

    作者:于建国

    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疗设备,常规六参数监护仪能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形(一般为五导联心电图)、呼吸、体温、血压(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脉率生理参数,还可扩展监测呼吸末二氧化碳、呼吸力学、麻醉气体、心输出量等生理参数;通过对各种生理参数的监测及分析,成为医护人员诊断和治疗及创救的重要参考指标.

  • 主动模拟肺的研制

    作者:周洪军;官丽梅;王维明

    目前市场上的主动模拟肺大多存在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针对以上不足,作者设计了一款可用于呼吸机综合测试的主动模拟肺平台.该平台通过在运动控制器上设置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呼吸参数,计算并发送相应的脉冲指令给直线电机驱动器,由直线电机带动麻醉机风箱气囊活塞做往复运动,以模拟人体正常生理及疾病状态时的各种呼吸.经过VT Plus气流分析仪的测试,主动模拟肺平台可以用于模拟人体的各种呼吸状况.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用于临床医学和呼吸机的综合测试.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徐慧芬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纤维镜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纤维镜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纤维镜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呼吸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王军;张毅;吴娟;梁夷;刘文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72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基础上予以常规灌洗吸痰,观察组在抗感染基础上予以合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动态顺应性(Cdyn)、呼吸做功(WOB)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 (P<0.05);灌洗后观察组呼吸力学参数指标PIP、Raw、WOB、Cdyn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可使得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 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肺功能 参数及氧代谢的影响分析

    作者:郑毅;刘江川;胡艳琼;胡小琴;雷均

    目的 分析纳洛酮是否可改善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力学、肺功能参数以及氧代谢指标.方法 用双色球分组法将2017年5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6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33例、 观察组33例.其中一组单纯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呼吸力学指标、肺功能参数以及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阻力[(30.26±2.12)cmH2O/(L?s)]、流量[(7.05±0.85)L/min]、平均气道压[(13.18±2.01)cmH2O]、平台压[(18.19±2.06)cmH2O]、气道峰压[(27.34±2.81)cmH2O](t=10.44、4.66、4.26、9.25、4.14,P=0.01)5项呼吸力学指标、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0.26±5.31)%]、气道阻力[(76.56±8.21)%]、响应频率[(15.65±1.28)Hz]、大通气量[(63.65±7.54)%]、肺活量[(2.79±0.29)L](t=4.41、6.79、12.32、4.60、11.68,P=0.01)5项肺功能参数、动脉血氧[(169.51±12.04)mL/L、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3.26±6.65)%]、血乳酸[(1.04±0.08)mmol/L]、动脉血氧分压[(59.56±4.24)mmHg]、氧输送[(595.25±48.34)mm/(min?m2)](t=6.60、5.09、22.16、7.38、6.56,P=0.01)5项氧代谢指标都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疾病时,应用纳洛酮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肺功能参数以及氧代谢功能,效果令人满意.

  • 机械通气辅助盐酸氨溴索对重症肺炎高龄患者呼吸力学和炎症反应的队列研究

    作者:张春晖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配合盐酸氨溴索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对其呼吸力学指标与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本院受诊的重症肺炎同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械通气方法不同,分成序贯组(44例)和传统组(4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炎症反应变化.结果:序贯组在治疗7d后PCT(0.46±0.18)μg/L、CRP(8.42±1.26)mg/L、IL-6(11.99±1.51)pg/mL、Raw(8.64±1.26)cmHO2/L×S、WOB(0.28±0.13)J/L、PIP(12.74±2.15)cmHO2显著低于传统组,Cdyn(41.28±3.37)cmHO2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相比传统有创机械通气结合盐酸氨溴索疗法,可采取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辅助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反应和呼吸力学指标.

  • 现代呼吸机通气模式原理、目的及应用初步探讨

    作者:全力;文海燕

    呼吸机是临床常用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其种类多,约有200多个型号,常用约40多个.本院的呼吸机的应用发展得也相当迅速,从1995年以纽邦、国产蓝鲸等简单容量控制模式的呼吸机为主,发展到今天以SV900、SV300、Bear1000及PB7200等多种机型、多种新的通气模式、带流量触发和较完善的呼吸力学参数监测及报警功能的通用型呼吸机为主.现就SV900/300及Bear1000型呼吸机的多种通气模式的原理、目的及应用做以下整理,以便作进一步探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呼吸力学容积依赖性系数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晓青;黄河;李寅环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非线性分析时呼吸系统弹性和阻力的容积依赖性系数(Evd/Rvd)与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月本院英东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收治的25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以呼吸力学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分析其压力(P)、流量(V')和容量(V)数据,比较二者的拟合效率指标决定系数(R2)和根均方差(RMSD);以呼气末阻断法测定PEEPi,分析弹性容积依赖性系数(Evd)、阻力容积依赖性系数(Rvd)以及Evd×Rvd与PEEPi的相关性.结果 非线性分析所得的RMSD值(1.47±0.81)cm H2O小于线性分析所得(2.36±1.18)cm H2O;非线性分析所得的R2值(0.97±0.02)大于线性分析(0.89±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vd、Rvd以及Evd×Rvd与PEEP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2和0.95(P均<0.01).结论 呼吸力学的非线性模型比线性模型更加适合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力学分析.Evd和Rvd,特别是Evd×Rvd与PEEPi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或可用于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PEEPi的无创性持续监测.

  • 无创通气下应用强迫振荡技术检测呼吸阻力

    作者:王华;陈荣昌;何晟;罗群

    目的 构建强迫振荡测量系统,在无创正压通气(NPPV)条件下检测人呼吸系统阻抗(Rrs)和电抗(Xrs),用于评估肺阻力(RL)和弹件阻力(EL).方法 基于现有的强迫振荡技术,构建包括振荡发生器和信号分析软件在内的新强迫振荡测量系统,采用呼吸系统一阶线性力学模型(R-I-E模型)验证新系统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例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分别经鼻罩给予不同水平的双水平气道止压(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探讨在不同通气模式和压力水平下利用Rrs无创评价R,的可行性.结果 (1)振荡压力和振荡流量的相干函数系数值r2=0.98,强迫振荡测量可靠.5 Hz强迫振荡测定的模型阻抗与模型的粘性阻力接近,两者平均相差(1.26±0.44)cm H2O·s·L-1,一敛性范嗣在(0.36~2.14)cm H2O·s·L-1.(2)8例在不同通气模式及压力条件下测定的Rrs值大小接近,与RL平均相差(0.16±1.58)cm H2O·s·L-1.RL的预计方程式为RL=1.40+0.77Rrs,[决定系数(r2)=0.43,P<0.01].(3)强迫振荡弹性阻力EFOT(EFOT=-2πfXrs)显著大于实际值EL,(P<0.01).两者存在低水平的相关(r=0.40,P<0.01).结论 新强迫振荡系统测量准确、可靠.Rrs近似地反映了RL的大小,RL预测值可用于优化NPPV的压力支持水平,使呼吸机提供的压力支持能有效地克服肺阻力.

  • 脉冲振荡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阻抗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秦茵茵;郑劲平

    目的 探讨连接管道、体位和通气对脉冲振荡法(IOS)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阻抗的影响,以评价IOS的临床意义及其在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在坐位无管、坐位有管、卧位无管、卧位有管4种状态下采用IOS对COPD患者组和健康组(各40例)进行呼吸阻抗测定;30例机械通气COPD患者在通气和断开通气两种情况下进行呼吸阻抗测定.结果 健康组中,外加连接管后黏性阻力稍增大,共振频率左移[(9.849+1.811)Hz比(7.850+1.043)Hz,P<0.05],弹性阻力减少,总阻抗无明显变化;由坐位转为平卧位后,黏性阻力明显升高,高频不如低频明显,共振频率右移[(9.849±1.811)Hz比(13.604±1.702)Hz,P<0.05],弹性阻力增大,总阻抗增加[(0.328±0.080)kPa·L-1·s-1比(0.443±0.120)kPa·L-1·s-1,P<0.05].COPD患者呼吸阻抗的变化规律与健康组类似.4种状态下区别COPD患者与健康者敏感的指标均为共振频率(F=159.5、114.3、98.6、97.0,均P<0.05).与断开通气比较,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部分阻力值下降,以高频时明显,但主要阻力参数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加管道或体位改变后,IOS测定值变化有规律,且与呼吸机连接后不相互影响.IOS测定可广泛应用于平卧位、病情严重或机械通气的患者.

  • 无创正压通气对夜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和睡眠紊乱的影响

    作者:郑晶晶;陈新;周露茜;陈瑞;郭松文;于化鹏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夜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和睡眠紊乱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16例,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经过NIPPV治疗病情稳定后,分别在患者自主呼吸和NIPPV时睡眠状态下进行呼吸力学和多导睡眠图的监测,连续采集并计算各项呼吸和睡眠参数.结果 COPD患者睡眠状态下,NIPPV与自主呼吸相比较,呼吸频率(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潮气量(VΥ)由(0.35±0.10)L升高到(0.45±0.12)L、每分钟通气量(VE)由(6.17±1.15) L/min升高到(7.97±2.34) L/min、平均吸气流量(VΥ/Ti)由(0.24±0.09) L/s升高到(0.39±0.11) L/s、动态肺顺应性(CLdyn)由(43.46±12.75) ml/cm H2O(1cm H2O=98 Pa)升高到(60.23±17.31) ml/cm H2O、指脉氧饱和度(SpO2)由(83.55±5.07)%升高到(95.67±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由0.43±0.11降低到0.33±0.08、气道阻力(Raw)由(25.64±6.02) cm H2O/L-1·s-1降低到(20.34±3.67) cm H2O/L-1·s-1、压力-时间乘积(PTP)由(423.12±89.06) cm H2O· s-1·min-1降低到(170.44±41.53) cm H2O· s-1· min-1、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由(63.74±8.45) mm Hg(1 mm Hg=0.133 kPa)降低到(45.32±5.74)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01).睡眠效率(SEF%)由(74.23±12.78)%升高到(84.41±15.11)%、快速动眼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TST%)由(12.16±7.38)%升高到(19.35±9.41)%、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WS/TST%)由(5.38±3.35)%升高到(13.68±7.25)%、夜间基础指脉氧饱和度(SpO2%base)由(84.77±4.97)%升高到(96.46±4.32)%、夜间低指脉氧饱和度(SpO2%lowest)由(75.03±6.32)%升高到(85.78±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潜伏期(SLT)由(63.32±25.26) min降低到(30.57±8.02) min、微觉醒指数由(38.24± 17.57)次/h降低到(25.66±15.78)次/h、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由(3.63±0.76)次/h降低到(2.51±0.67)次/h、呼吸紊乱长时间(BDLon)由(40.02±8.83)s降低到(21.37±5.66)s、指脉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pO2%<90%/TST%)由(29.36±9.74)%降低到(17.72±5.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可显著改善睡眠状态下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异常,降低了气道阻力和呼吸做功,改善了COPD患者夜间低氧和低通气状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COPD患者的异常睡眠结构,纠正了睡眠紊乱,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部分支持通气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

    作者:周明根;黄子通;蒋龙元;邓义军;何志捷;余涛;方向韶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30例有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下,先给予AC1模式通气45 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 min,结束后改为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 min.记录上述三个45 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的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和平均气道压下降明显,P分别小于0.01和0.05.ASV下的内源性PEEP(PEEPi)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C1的PEEPi发生率46.7%(P<0.05).ASV的器械附加功(WOBi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明显降低(P<0.01).而两种呼吸模式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以及前后两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的部分支持机械通气过程中,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 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方雪玲;何国军;方强

    目的 探讨镇静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肺内分流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静组,镇静组给予丙泊酚,维持患者镇静水平于Ramsay Ⅲ~Ⅳ级;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用药前及2 h后抽取肺动脉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行血液气体分析,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气道阻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血压、血乳酸、肺静态总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呼吸频率、氧摄取率和气道阻力镇静组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镇静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镇静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氧摄取率和气道阻力;对氧合指数、肺静态总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率无影响.

  •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时的肺力学研究

    作者:王少华;杨军;李志勇;匡凤梧;韩玉昆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肺力学指标的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core-CP 100呼吸功能监测仪测定32例机械通气撤机时的新生儿在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 min等条件下的肺力学指标范围,根据拔管48 h内是否重新插管并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结果成功组的呼吸力学范围为:气道阻力(Rawmean)(93.7±14.3)cmH2O/(L·s)、呼吸系统顺应性(Crs)(0.65±0.09)ml/(cmH2O·kg)、患者呼吸功(WOBp)(1 589±133.2)g·cm/(min·kg);失败组为:Rawmean(98.6±15.5)cmH2O/(L·s)、Crs(0.57±0.08)ml/(cmH2O·kg)、WOBp(1 782±148.6)g·cm/(min·kg).Crs与WOBp两组差异有显著性.Crs(0.65±0.09)ml/(cmH2O·kg),脱机成功率95.4%.撤机后拔管前两组平均WOB为(1 768±186.4)g·cm/(min·kg),Crs为(0.624±0.11)ml/(cmH2O·kg),脱机成功率为81.25%.结论肺力学的检测对新生儿呼吸机的撤离具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呼吸系统顺应性和呼吸功的检测更具有实质意义.

  •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卞叶萍;顾永辉;邓晓静;程惠;徐剑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入住江苏省老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6例,将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探讨ASV模式对于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相比,患者的呼吸频率减慢[(20.84±4.04)vs.(24.50 ±4.60)次/min,t=4.04,P<0.05]、潮气量升高[(378.41±85.61)vs.(341.52±86.84) mL,t=2.05,P<0.05],吸气阻力降低[(13.24±4.76)vs.(16.54±5.25) cmH2O/L·s,t=3.16,P<0.05],平均气道压[(13.58±2.58) vs.(16.63±1.57) mmHg,t=6.84,P<0.05]、气道峰压[(25.96±3.69)vs.(27.87±2.45) mmHg,t=2.92,P<0.05]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觉模拟评分法[(2.83±0.68)vs.(4.01±1.08)分,t=3.24,P<O.05]评价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同时两种模式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相对于常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可改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

  • 两种肺复张方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作者:于湘友;陈淑萍;于朝霞

    目的 探讨和比较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和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复张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对10例ARDS患者采取随机对照实验,在镇静、非肌松状态下,先后采用SI[40cmH2O(1 cmH2O=0.0981 kPa),40 s]和PCV(20 cmH2O,2 min)进行肺复张,中间间隔洗脱期.收集两种方法复张前(T0)、复张后5 min(T2)、1 h(T3)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复张中(T1)的呼吸力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集数据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1)两种方法T2和T3时点PaO2较T0均明显改善(P<0.05),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法T1时点CI均下降(P<0.05),方法间无差异(P>0.05).HR、MAP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方法T2和T3时点FRC较T0均增加(P<0.05),T1时点CS均有所改善(P<0.05),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at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和PCV肺复张对ARDS患者PaO2、FRC、肺复张中Cs均有明显改善,肺复张对CI均有影响,两种方法效果相同.

  • 容积标限压力控制通气时吸入沙丁胺醇对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参数的影响

    作者:周新;陈宇清;赵冰清

    目的探讨在容积标限压力控制(VTPC)通气时吸入沙丁胺醇后对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参数的变化.方法21例呼吸衰竭患者,年龄(67±4)岁,均接受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支持治疗24 h以上,采用Newporte 500型呼吸机,先实施定容型通气(VCV)30 min,潮气量(VT/Tinflation).随后转为VTPC通气30min,并同样记录上述参数.通过同轴吸入装置吸入沙丁胺醇600μg后重复VCV和VTPC通气,并记录上述通气参数.结果VCV通气时21例患者的系统静志顺应性(Cst)为(39.2±2.4)ml/cm H2O,气道阻力(Raw)为(19.3±2.2)cm H2O/(L·S).VTPC时气道峰压值(PIP)和VT/Tin/Tinflation较VCV时显著降低(均P<0.05),PIF则显著增高,二种通气时的平台压Ppplateau差异无显著性(22.4 cm H2O±0.9 cm H2O与23.2 cmH2O±1.2 cm H2O,P>0.05).吸入沙丁胺醇后患者的Raw有显著降低,而Cst无明显变化,VCV时的PIP有所降低,但Pplateau无变化;VTPC时的PIP和Pplateau与吸入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IF由(49.7±3.0)L/min增至(53.0±4.1)L/min(P>0.05),但PEF出现明显增高(42.3L/min±1.8 L/min与52.3L/min±1.6L/min,P<0.05),Tinflation则相应缩短(1.9 s±0.2 s与1.2 s±0.2 s,P<0.05).结论与VCV相比,VTPC可在较低气道压的情况下完成预期的通气目标,人机协调性更佳.VTPC时气道压的高低取决于Cst,而不受Raw变化的影响.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陆长东;何爱兰;杨黎焱;姚霖;何莉;汤慧丽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lu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disease of newborn,HMD)呼吸力学影响.方法对29例HMD患儿行常规频律机械通气治疗时进行呼吸力学监测.其中18例给予PS治疗(PS组),另11例未使用PS(NPS组),比较两组患儿呼吸力学监测结果.结果治疗后6 h时,PS组静态肺顺应性(Cstat)、吸气峰流量(Insp Flow)明显增加(P<0.001),而NPS组尚无明显改变(P>0.05);此后两组以上指标随时间延长增长,治疗后72 h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01);但各时段组间比较,PS组明显高于NPS组(P<0.01).两组压力-容积环(P-Vloop)钭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PS组更接近纵座标.治疗后6 hPS组Rinsp明显降低(P<0.001),而NPS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72 h,两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但相应时段组间比较,PS组明显低于NPS组(P<0.01).治疗前后呼气时间常数(RCexp)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2 hPS组自主呼吸功(WOBimp)明显低于NPS组(P<0.05).结论HMD患儿机械通气加用PS,肺顺应性、通气流量明显增加;气道阻力明显降低;患儿自主呼吸功耗相对较少,效果优于单用机械通气.

  • 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用于压力支持通气呼吸力学参数的测定

    作者:陈新;黄河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SLSF)用于测定压力支持通气(PSV)病人呼吸力学参数的可能性及其效率.方法 12例机械通气病人,将PSV水平调节到大于或等于20 cmH:O通气15 min达到"接近松弛"状态.通过插入食管囊管监测食管压(Pes)以及通过揿按呼气末暂停键的方法测定气道阻断压(P0.1)判断"接近松弛"状态.以经典方法在镇静和容量控制通气的状态下测定静态呼吸系统弹性(Est)和阻力(Raw)值.分别以SLSF法和非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NSLSF)分析"接近松弛"状态时的气道压力(Paw)、流量(V′)和容积(V)数据,得到呼吸系统阻力(Rrs)和弹性(Ers)值.分别比较SLSF法与NSLSF法得到的Rrs和Ers值的变异系数、与经典方法测得Raw和Est值之间的差值及其拟合效率指标根均方差(RMSD)和决定系数(R2)的大小.结果 SL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的变异系数小于NSLSF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SL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与Raw和Est值之间的平均差值小于NSLSF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LSF法所得之RMSD值小于NSLSF法,SLSF法所得之R2值大于NSLSF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当应用于较高PSV水平通气时,SLSF法的拟合效率比NSLSF法高,SI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较NSL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可靠性与稳定性好.与NSLSF法相比,SLSF法更适合于拟合PSV通气"接近松弛"状态时的呼吸力学参数.

343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