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SV机械通气模式的功能解析

    作者:孟祥湖

    ASV(适应性支持通气)是一种智能化通气模式,它避免了以往呼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能为病人提供更佳的治疗,是今后呼吸机发展的趋势.本文对ASV模式的各种功能作了较详细的解析.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对比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重症哮喘的治疗价值

    作者:唐先俊

    目的:对重症哮喘患者分别应用SIMV+PSV模式及ASV模式,对比两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重症哮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应用SIMV+PSV模式;观察组34例,应用ASV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IL-6、TNF-α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报警次数及参数调节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应用ASV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炎症水平,缩短通气时间,智能化程度更高.

  • 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凌涛;黄聃;孙大勇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257例,随机分为ASV组和SIMV组,分别采用ASV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30 min和4 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4h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困难撤机比例、呼吸机报警次数、调节参数次数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完成此研究,包括ASV组112例和SIMV组111例.呼吸力学检测显示,与SIMV组比较,机械通气30 min后ASV组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升高[18.96±4.28)次/min比(23.71±4.14)次/min,(386.12±79.63)ml比(356.37±85.37)ml,均P<0.05].与SIMV组比较,机械通气4 h后ASV组患者气道峰压下降[(20.79±2.87)cmH2O比(24.18±3.22)cmH2O,P<0.05;1 cmH2O=0.098 kPa]、平均气道压下降[(8.41±2.63)cmH2O比(10.59±2.54)cmH2O,P<0.05]、动态顺应性增加[(46.26±19.35)ml/cmH2O比(40.51±21.05)ml/cmH2O,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低[(0.51±0.92)cmH2O比(2.21±1.17)cmH2O,P<0.05];而两组患者的分钟通气量及吸气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通气4 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调节参数次数、困难撤机比例均显著低于SIMV组[(87.2±58.2)h比(100.5±54.9)h,(6.02±2.03)d比(8.83±2.69)d,(7.0±2.8)次比(18.0±6.3)次,(3.2±2.1)次比(8.6±6.7)次,11.6%(13/112)比24.3%(27/111),均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SIMV组显著减低[3.57%(4/112)比9.01%(10/111),P<0.05].结论 ASV模式相对于SIMV+PSV模式可以缩短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呼吸力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部分支持通气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

    作者:周明根;黄子通;蒋龙元;邓义军;何志捷;余涛;方向韶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对呼吸力学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30例有自主呼吸的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在同样的分钟通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下,先给予AC1模式通气45 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时间为45 min,结束后改为AC2模式(参数设置与AC1一致),通气时间为45 min.记录上述三个45 min后的呼吸力学和呼吸做功的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气道峰值压和平均气道压下降明显,P分别小于0.01和0.05.ASV下的内源性PEEP(PEEPi)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C1的PEEPi发生率46.7%(P<0.05).ASV的器械附加功(WOBi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明显降低(P<0.01).而两种呼吸模式的血气分析和血液动力学,以及前后两次AC模式的各种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症的部分支持机械通气过程中,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因而能降低呼吸氧耗.

  •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卞叶萍;顾永辉;邓晓静;程惠;徐剑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入住江苏省老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6例,将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探讨ASV模式对于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氧动力学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 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相比,患者的呼吸频率减慢[(20.84±4.04)vs.(24.50 ±4.60)次/min,t=4.04,P<0.05]、潮气量升高[(378.41±85.61)vs.(341.52±86.84) mL,t=2.05,P<0.05],吸气阻力降低[(13.24±4.76)vs.(16.54±5.25) cmH2O/L·s,t=3.16,P<0.05],平均气道压[(13.58±2.58) vs.(16.63±1.57) mmHg,t=6.84,P<0.05]、气道峰压[(25.96±3.69)vs.(27.87±2.45) mmHg,t=2.92,P<0.05]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觉模拟评分法[(2.83±0.68)vs.(4.01±1.08)分,t=3.24,P<O.05]评价患者舒适度明显增加,同时两种模式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模式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相对于常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可改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指标,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

  •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长期机械通气非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

    作者:邢素美;张虹;曾姗;邹琳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模式在长期机械通气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长期机械通气的非COPD患者12例.应用ASV模式后,再转换为PS-SIMV模式,两种呼吸模式时每分钟通气量(MV)相同.均待患者呼吸平稳30 min后,记录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同时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应用ASV模式前做好心理护理.通气中保持气道通畅,湿化及吸痰等护理.结果 12例非COPD患者应用ASV模式,与PS-SIMV模式比较,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气(P>0.05),但应用ASV时,患者舒适程度更好.结论 ASV模式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人机协调性好,安全性好,心理护理及护理重点措施和经验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庄载受;钟炳图;方春;李友军

    由于心肺复苏时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复杂性及应用通气机时的多变性,对于心肺复苏的患者,选用何种机械通气模式,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实施标准,但给予机体完全通气支持、保证适当的气体交换这一基本原则是公认不变的[1] .笔者自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对心肺复苏患者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呼吸支持治疗,同时进行常规控制机械通气临床对比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适应性支持通气策略浅析

    作者:孔金丹;张铮

    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lltilation,ASV)是瑞士哈美顿(Hamilton Medical)公司装配在伽利略(Galileo)、拉斐尔(Raphael)等型号呼吸机上特有的闭环通气模式.它由Hamilton veolar的分钟指令性通气(minute mandatory ventilation,MMV)发展而来,是一种结合了容积和压力两种控制模式优点的全自动通气模式.早在1977年,Hewlett等[1]就提到了MMV的概念,即当患者呼吸出现困难时,应使用呼吸机对其进行强制呼吸,也就是强制性地增加分钟通气量(minute velltilation,MV).由于MMv的算法没有安全限制,因而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如形成气压伤、死腔通气、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等,及由于操作复杂而引起非故意错误的用户设置[2].

  • 适应性支持通气与传统指令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比较研究

    作者:田庆玲;陆铸今;陆国平;贡海蓉;陈伟明;卢亚芳

    目的 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传统指令通气(CMV)对呼吸衰竭患儿通气参数和人机对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PICU 2006年3~8月20例呼吸衰竭患儿先予CMV模式机械通气,45 min后改ASV模式.记录两种模式下的通气参数、血气分析和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SV模式下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控制频率、浅快呼吸指数分别较CMV模式明显下降(P<0.01、P<0.05、P<0.01和P<0.05).两种模式间的总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顺应性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平均动脉压差异亦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 ASV较常规通气模式有利于减轻气压伤、减少人机对抗、实行肺保护策略.

  • 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作者:刘远洪;钟斌

    目的 探索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下行机械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采取ASV模式,对照组采取SIMV+PSV模式,治疗2周,记录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每天10:00和16:00呼吸机的使用情况,记录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阻力(RAW)、潮气量(Vt)、通气总时间(Mv)、呼吸指令频率通气(MRV)等;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测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肺泡氧分压差(PA-aO2)等;并在机械通气治疗结束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系统水平.结果 观察组R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Ppeak、Pmean、RAW、MV、MR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V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H值、PaO2、PaCO2、SpO2、PA-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CRP、PCT 、IL-6、TNF-α、MMP-9/TIM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V模式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改善通气状态,缩短通气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自主呼吸能力恢复.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谢炎燊;古晓光;徐清泉;佟万成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29例,对照组29例采用同步间竭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记录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peak)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脉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ASV通气患者的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没有影响,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闭环通气的进展

    作者:张娜莉;刘超

    目前常用脱机技术包括:T型管自主呼吸、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等.

  • 两种肺保护通气模式在重症创伤性湿肺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作者:陈杰文;林慧芯

    目的 比较两种肺保护通气模式在重症创伤性湿肺时施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2例重症创伤性湿肺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适应性支持通气(ASV)组和压力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组,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3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 O2)、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总呼吸频率、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闭合内压、肺顺应性.结果 机械通气后30 min,两组患者心率、MAP、pH值、PaO2、PaCO2、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气道闭合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SV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总呼吸频率、肺顺应性均较P-SIMV+PSV组明显改善[(692.6±38.6) ml比(558.5±25.6) ml、(8.9±1.7)L比(7.8±1.6)L、(16.3±3.3)次/min比(21.3±3.2)次/min、(42.15±5.28) ml/cmH2O(1 cmH2O=0.098 kPa)比(39.15±5.47) ml/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对于重症创伤性湿肺患者在施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脱机中的应用

    作者:章文豪;袁受涛;郑曙云;穆心苇

    目的 通过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脱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寻找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 选取择期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患者128例,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ASV组(单号,62例)和SIMV-PSV组(双号,66例),分别采用相应的通气模式.入ICU后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每一阶段的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指标,呼吸机报警次数和窒息通气次数.结果 128例患者均顺利拔管,ASV组丙泊酚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少于SIMV-PSV组[(1.13 ±0.33)mg/kg比(1.28±0.49) mg/kg、(169.8±36.5) min比(201.9±37.3) min、(197.2±38.9) min比(239.5±4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ASV组潮气量明显高于SIMV-PSV组[(543.6±72.3) ml比(489.5±68.7) ml、(513.9±65.7) ml比(462.8±61.7) ml],呼吸频率明显低于SIMV-PSV组[(13.2±3.6)次/min比(17.2±4.1)次/min、(15.1±3.1)次/min比(16.8±3.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ASV组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明显低于SIMV-PSV组[(8.2±1.7) 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12.3±3.1) cm H2O、(16.2±2.9) cm H2O比(21.2±4.3) cm H2O],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优于SIMV-PSV组[(64.8±12.3) ml/cm H2O比(52.6±13.5) ml/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呼吸机报警次数和窒息通气次数均明显少于SIMV-PSV组[(2.3±1.6)次比(5.1±1.9)次和(0.8±0.5)次比(1.6±0.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缩短了择期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简化了临床医生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机械通气的管理,且安全性更高.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

    作者:叶国辉;魏建坤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分别应用ASV模式撤机及SIMV模式撤机的两组病例的资料.结果:ASV模式下,患者的RR、Ppeak、Pmen较SIMV均有所下降(P<0.05),而吸气压和潮气量有所升高;并且fspont明显升高(P<0.01)而fcontrol明显下降(P<0.01);PEEPi、吸呼比和P0.1均有所下降(P<0.05),而吸气流速、Cats较SIMV升高(P<0.05),呼气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V组撤机成功率为91.67%;与SIMV组的撤机成功率83.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SV组中20例(83.3%)患者自觉舒适,4例(16.7%)患者需应用镇静药;SIMV组中16例(66.7%)患者自觉舒适,有8例(33.3%)患者需应用镇静药.两组舒适率有差异,ASV组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撤机过程中均无容量伤或气压伤发生.结论:ASV模式在撤机中应用,安全有效,呼吸功耗减少,并具有肺保护作用,且参数设置简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适应性支持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在重症创伤性湿肺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作者:徐永乐;张伟睦;周付;陈以明;程添长

    目的:比较重症创伤性湿肺(STWL)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78例STWL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周内使用镇静剂的用量及脱机时间.结果:ASV组通气24 h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均低于PCV组;两组通气24 h后中心静脉压均升高,而PCV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ASV组更明显;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两组治疗24 h后Pa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ASV组24 h后PaCO2明显下降,1周内使用镇静剂剂量小于PCV组,脱机时间缩短,住ICU时间相应减少.结论:对于STWL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防止气压伤的发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AS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及平均气道压更有效,能减少镇静剂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主张对于STWL患者尽量采用ASV模式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李可强

    目的:分析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IMV组(SIMV通气模式治疗)和ASV组(ASV通气模式治疗),各47例.比较两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吸气峰值压(PIP)、分钟通气量(MV)等呼吸机相关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外周血循环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pH、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结果:两组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RR、TV、PIP均明显低于SIMV组(P<0.05);ASV组HR、SBP、DBP、CVP均低于SIMV组(P<0.05);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PaO2、SaO2、pH均高于SIMV组(P<0.05).结论:ASV机械通气治疗模式较SIMV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外周血循环及动脉血气指标.

  • ASV不同水平的MV对接受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张希;谷秀

    目的 对适应性支持通气不同水平的每分钟通气量对接受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 年11 月~2011 年11 月收治的呼吸衰竭的患者56 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和随机接受不同通气模式ASV 进行机械通气,对不同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参数进行记录.结果 所有患者的总呼吸频率均有所降低;自主呼吸频率发生了增加的现象;潮气量发生明显的升高;气道峰压、平台压以及平均气道压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结论 采用ASV 不同水平的MV 对接受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力学参数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临床上对其应用时应予以高度的注意.

  • 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对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徐智;晏明君;高欢;梁俊超

    目的: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脱机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适应性支持通气脱机法,B组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脱机,比较疗效。结果 A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1次脱机成功率高于B组(P<0.05),脱机后无创通气率、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通气模式下对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脱机较智能化脱机Smart Care/PS脱机时间更短、脱机成功率更高。

  • 适应性支持通气与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赵红艳

    目的 对比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间歇性气道正压通气(SIM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应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比ASV和SIMV模式参数,包括心率(HR),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气指标等.结果 ASV组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及呼吸道压力峰值均小于SIMV组(P<0.01),每分通气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SV组PaO2及pH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0.01).结论 ASV通气模式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