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韩炳智;吴志峰;韩韬;张海芹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 PSV)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2例食管癌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先在SIMV+ PSV模式下(SIMV1+PSV1组)通气45 min,之后在同样的条件下ASV模式(ASV组)通气45 min,后在同样的条件SIMV+ PSV模式(SIMV2+ PSV2组)通气45 min.记录上述3个通气后的呼吸力学参数.结果 ASV组与SIMV1+PSV1组比较,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升高,呼吸频率(F)减慢,同时吸气流速(Insp Flow)、动态肺顺应性(Cstat)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时间常数(RCexp)、呼气流速(Exp Flow)、呼气阻力(Rex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时间常数(RCinsp)及吸气阻力(Rinsp)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SV组与SIMV2+ PSV2组比较,VT、MV升高,FT减慢,同时Insp Flow、RCin-sp、Cstat均升高,Pmean及Rex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ak、RCexp、Exp Flow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nsp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ASV模式时,患者舒适程度好.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ASV模式,可减少患者的呼吸用力,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良好,在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富丽

    目的 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机械通气的急性呼衰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进行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组的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 ASV组较SIMV+PSV组,潮气量(VT)、压力支持(PSV)水平增加而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P<0.01;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明显降低,P分别<0.01与<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发生率为19.27%,明显低于SIMV+PSV组的38.49%(P<0.05).器械附加功(WOBimp)中位数为0.0lJ/L,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中位数为0.33cmH2O/s均低于SIMV+PSV组(分别为0.02 J/L,0.46 cmH2O/s,P<0.01).ASV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与SIMV+PSV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气道压(Pm)、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病人均成功脱机,无气压伤出现.应用ASV模式时,呼吸机调节次数减少,患者舒适程度增加,镇静、肌松剂用量减少.结论 ASV模式应用于急性呼衰患者,呼吸功耗减少,人机协调性增加,呼吸力学改善更有利于撤机和肺保护,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

    作者:胡星星;周楚瑶;钟正江;申红;孙融;刘青

    目的 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和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30例有自主呼吸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同样的设置下,先予以SIMV模式通气60 min,后改为ASV模式通气60min,结束后再次回到SIMV模式通气60min.记录上述三个60 min后的呼吸力学等参数.结果ASV模式下的平台压下降明显(P <0.01);ASV模式PEEPi的发生率较SIMV模式明显下降(P<0.05);器械附加功(WOmmP)和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均小于SIMV下的参数(P<0.01).结论 在部分支持通气过程中,ASV相对于SIMV,能明显改善高通气力学状态,有利于降低呼吸负荷和呼吸做功.

  • 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任静;陆益民;虞乐群;蔡思洁;盛祺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疾病(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BD)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CHF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收治时间2015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一致,A组采用ASV法治疗,B组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LVEDd、LVESd显著的低于B组(P<0.05)、LVEF显著的高于B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type B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长低通气时间、夜间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NT-proBNP、ET、AHI、长低通气时间显著的低于B组(P<0.05)、NO、夜间SaO2显著的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低于B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P=0.037<0.05).结论 ASV治疗CHF合并SBD患者的效果更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媛媛;张伟;黄虎翔;贾丽萍;王昌峰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0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 SIMV),观察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和肺复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血气、氧代谢指标和颅内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值、PaO2和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机体氧供、氧耗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可有效降低呼吸力学参数和颅内压,增加氧代谢指标,有利于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 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应用比较

    作者:彭文清

    目的:观察并比较压力支持通气(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和适应性支持通气( 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影响。方法将83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观察组(n=42)采用PSV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劣性和实用性。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显著变化(P >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重新插管率以及撤机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临床水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结论 PSV和ASV在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中有着较为相近的撤机成功率,临床效果无显著区别,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呼吸负荷、保护肺组织,均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临床。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徐喜媛;姚易凯;杨敬平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chronic obstruc-tive pumonary disease,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SV组)29例,对照组同步间竭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 PSV+ PEEP组)29例,两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直至撤机,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各项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舒适程度、通气时间和撤机成功率.结果 全部患者均成功脱机,ASV组呼吸频率明显下降,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Ppeak)和吸气阻力(R)下降显著(P<0.05),静态顺应性(Cstat)逐渐增加(P<0.05),附加附加功(WOBimp)吸气压力时间乘积(PTP)均低于SIMV+ PSV+ PEEP组(P<0.01).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ASV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并能缩短上机时间,明显优于常规通气,而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无创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应用

    作者:彭易根;杜叶平;孙传福;付婧;梁战海

    目的 探讨无创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治疗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6例常规治疗无效的老年ACPE患者采用ASV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征象、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呼吸频率(RR)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ASV通气治疗后,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PaO2、SaO2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合理应用ASV通气治疗能迅速改善老年ACPE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了气管插管,是抢救老年ACPE的重要方法之一.

  • ASV 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秋;李靖;彭易根;陈中俊;邹文卫;杨光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至2014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0人,随机分为 A、B 两组,分别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 + PSV)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每组30人。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 SIMV + PSV 组相比,ASV 组的潮气量(VT)明显升高(P <0.01),呼吸频率(RR)(P <0.01)、气道峰压(Ppeak)(P <0.05)、气道阻力(R)(P <0.05)明显降低;ASV 组的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低于 SIMV + PSV 组(P <0.01)。 ASV 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ASV 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重症哮喘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减少通气时间。

  • 不同通气模式治疗危重型哮喘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孙志强

    目的:探讨分析2种不同通气模式治疗危重型哮喘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共94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哮喘及对症治疗,其中A组行传统机械通气治疗,B组行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浓度及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胸部气压损伤及疾病疗效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初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机械通气后PCO2、PO2及pH值指标均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适应性通气治疗组患者(P<0.05)。 A组患者治疗过程出现5例胸部气压伤(2例气胸和3例皮下气肿),B组患者仅出现1例皮下气肿,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情况,减少治疗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机械通气方式。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作者:陈玲;白黎峰;魏厚华;李占江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 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联合通气模式(SIMV-PSV),观察组采用ASV,比较两组HR、BP、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流速(Exp Flow)、吸气流速(Insp Flow)、呼气阻力(Rexp)、吸气阻力(Rinsp)、呼气时间常数(RCexp)、吸气时间常数(RCinsp)、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率和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VT、RR、RCexp、Insp Flow对照组分别为(441±26)ml、(18.5±8.2)次/min、(1.3±0.4)s、(32.6±1.9)L/min,观察组分别为(667±15)ml、(13.2±0.9)次/min、(2.5±0.3)s、(38.4±3.9)L/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204、5.565、20.785、11.578,均P<0.05);舒适度优良率对照组84.00%,观察组9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8,P<0.05).结论 ASV模式能够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RR、耗氧量及呼吸功,提高VT,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在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宝福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应用适应性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共治疗2周。每天上午10:00及下午16:00行机械通气过程中,记录呼吸机使用情况(包括指令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机通气时间)、呼吸机呼吸力学参数(包括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抽取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分别于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机械通气治疗结束后取患者空腹股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 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降钙素原( PCT)、IL-6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指令呼吸频率及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P均<0.01),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及平均气道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血气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RP、α1-AGP、PCT、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有助于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状态,减少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缩短通气时间。

  • 适应性支持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胡媛;李雪;史源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的呼吸治疗手段.为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新的呼吸机模式在不断发展.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是一种新的呼吸支持模式,利用闭环控制模式,根据患者的需求自动调节,使患者每次呼吸的效率大化.现就ASV的工作原理、参数设置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总结其临床应用,并提供儿科患者中与ASV有关研究的详细描述.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撤除呼吸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林梅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机撤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机械通气模式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ASV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呼吸机撤除成功率.结果 撤机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吸气阻力、附加呼吸功、吸气压力时间乘积显著小于对照组,第0.1秒气道闭合压和肺静态顺应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机撤除成功率分别为92.13%(82/89)、83.58%(56/67);观察组患者呼吸机撤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4.823,P<0.05).结论 ASV模式可减少患者呼吸肌自主做功,改善人机协调性,促进自主呼吸功能恢复,提高撤机成功率.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 COPD 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

    作者:王月霞;张罗献;刘豹;忽新刚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 COPD 合并肺栓塞老年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接受适应性支持通气,对照组压力支持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呼吸力学和临床护理监测指标变化。护理特点: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同期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呼吸机监控数据变化,注意人工气道护理。对于抗凝或溶栓患者,注意此类药物的监测疗效及不良反应。协助完成各项出凝血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呼吸力学参数明显改善。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呼吸肌做功减少,改善人机协调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临床对比

    作者:李经毅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临床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对患者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适应性支持通气组的呼气峰值压(PIP)、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较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低(P<0.05);适应性支持通气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高(P<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对呼吸参数及血气改善的效果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值得推广.

  • 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廖宇桦;任海涛;刘珍珍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近3年因AECOPD入住我院ICU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20例,随机平分成2组,实验组应用ASV模式通气,参数设置为患者预期体重(kg),分钟通气量百分比(MV%)和高压报警限制.对照组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潮气量在6~8mL/kg,指令频率12次/min.2组FiO2、PEEP、流量触发、压力上升时间设置均相同,通气2h后记录呼吸力学、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病例,实验组在潮气量、肺动态顺应性、呼气时间常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气道峰压低于对照组(P<0.05).2组通气模式在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V用于治疗AECOP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智能化通气模式,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成果,患者的舒适性更高,同时也避免了以往呼吸机复杂的参数调节.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罗良贤;单斌;马文杰;任群峰

    目的: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照组采用间断正压通气模式,比较在两种不同模式下呼吸力学、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气道峰压、呼吸频率、呼吸机作功、吸气阻力、PaCO2及PaO2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适应性支持通气可满足患者机械通气的需求,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

  • 适应性支持通气对危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谭辉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危重支气管哮喘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对23例危重支气管哮喘病人,序贯应用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IMV-PSV)和A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MV),记录两种模式下各项呼吸力学参数. 结果 患者总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0.05),自主呼吸频率增加(P>0.05),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5),气道峰压、平台压(Pplat)和平均气道压(Pawm)明显下降(P<0.05),顺应性(Cst)无明显变化,P0.1(0.1秒的口腔闭合压)稍有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结论 ASV可根据危重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呼吸力学状况自动调整吸气压力支持水平,提高潮气量、降低呼吸频率,而对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无影响.

  •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

    作者:陈少霖;周华锋;陈兴旺;赖剑波;姚志军

    目的 研究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中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应用,并探讨其优越性.方法 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SV组和PSIMV组进行机械通气,均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以及1 w内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入住ICU时间、死亡率.结果 通气24 h后,ASV组较PSIMV组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均降低(p<0.05);两组间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24 h后PaO2、氧合指数、静态肺顺应性均较前改善(p<0.05),ASV组1 w内使用镇静剂用量、撤机时间,住ICU时间均小于PSIMV组(p<0.05),但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ASV和PSIM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ASV模式更有效减低PIP、Pplat,能减少镇静剂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适应性支持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中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具备一定优越性.

73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