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气触发灵敏度对口腔阻断压的影响

    作者:张鲁涛;王悦;阎锡新;杨红申;齐天杰

    目的 研究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下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口腔阻断压(P0.1)的影响,揭示ETS对呼吸驱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月收入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伽利略金型呼吸机.病情稳定后采用PSV模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机调整ETS水平于5%、35%、65%,通气30min~60min后测量通气参数及P0.1.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不同ETS水平下通气参数及P0.1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ETS水平增加,潮气量(Vt)减少,呼吸频率(RR)、浅快呼吸指数(RSB)、P0.1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PSV模式下随ETS水平增加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增加.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对比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对重症哮喘的治疗价值

    作者:唐先俊

    目的:对重症哮喘患者分别应用SIMV+PSV模式及ASV模式,对比两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重症哮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应用SIMV+PSV模式;观察组34例,应用ASV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IL-6、TNF-α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报警次数及参数调节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应用ASV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炎症水平,缩短通气时间,智能化程度更高.

  • 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凌涛;黄聃;孙大勇

    目的 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ICU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257例,随机分为ASV组和SIMV组,分别采用ASV模式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30 min和4 h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4h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困难撤机比例、呼吸机报警次数、调节参数次数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3例患者完成此研究,包括ASV组112例和SIMV组111例.呼吸力学检测显示,与SIMV组比较,机械通气30 min后ASV组患者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升高[18.96±4.28)次/min比(23.71±4.14)次/min,(386.12±79.63)ml比(356.37±85.37)ml,均P<0.05].与SIMV组比较,机械通气4 h后ASV组患者气道峰压下降[(20.79±2.87)cmH2O比(24.18±3.22)cmH2O,P<0.05;1 cmH2O=0.098 kPa]、平均气道压下降[(8.41±2.63)cmH2O比(10.59±2.54)cmH2O,P<0.05]、动态顺应性增加[(46.26±19.35)ml/cmH2O比(40.51±21.05)ml/cmH2O,P<0.05]、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低[(0.51±0.92)cmH2O比(2.21±1.17)cmH2O,P<0.05];而两组患者的分钟通气量及吸气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通气4 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S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报警次数、调节参数次数、困难撤机比例均显著低于SIMV组[(87.2±58.2)h比(100.5±54.9)h,(6.02±2.03)d比(8.83±2.69)d,(7.0±2.8)次比(18.0±6.3)次,(3.2±2.1)次比(8.6±6.7)次,11.6%(13/112)比24.3%(27/111),均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SIMV组显著减低[3.57%(4/112)比9.01%(10/111),P<0.05].结论 ASV模式相对于SIMV+PSV模式可以缩短ICU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改善呼吸力学,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压力支持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应用于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王寿平;陈晓彤;彭书崚;黄子通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在小儿气管内全麻下腹腔镜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择朔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60例,年龄3~11岁,体质量14~ 40 kg,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使用PSV组(S组,n=30)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组(C组,n=30).两组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麻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均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维持在1.3~ 1.5 MAC(低肺泡有效浓度).C组患儿术中以PCV控制呼吸至气管导管拔管期,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35~ 45 mm Hg(1 mm Hg=0.133 kPa),患儿出现自主呼吸时以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肌松.S组患儿以PCV至气管导管拔管期,维持PETCO2于35~ 45 mm Hg,患儿出现自主呼吸时,使用PSV的通气模式控制呼吸,术中不追加任何肌肉松弛药.两组患儿均在停止气腹时停止吸入七氟醚.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毕(T1)、气腹开始(T2)、气腹5 min(T3)、气腹10 min(T4)、停止气腹(T5)、术毕(T6)、气管导管拔管时(T7)各时间点时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的变化.记录手术和气管导管拔管的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C组患儿T1~ T6时M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7时HR、MBP明显升高(均P<0.05).S组组内比较,患儿T0~T7时M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儿T0~ T6时与S组患儿M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7时C组患儿HR、MBP明显高于S组患儿(均P<0.05).C组患儿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比S组患儿长[(23±5) min比(6±2) min,P<0.05].结论 PSV通气模式无需合用长效肌松药,拔管时间短,拔管时心血管反应轻微,非常适用于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

  • 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用于压力支持通气中呼吸努力的无创性评估

    作者:黄河;李寅环;岑燕遗;刘晓青;陈荣昌

    目的 以呼吸运动方程为依据,通过动态监测气道压力(Paw)、流量(V')和容量(V)的变化,探讨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SLSF)无创性监测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ventilation,PSV)中呼吸肌肉压力(Fmuse)的可行性和效率.方法 12例机械通气患者在PSV水平分别为5、10、15和20 cmH2O各通气15 min,后将PSV水平调到大于或等于20 cmH2O通气15 min,使患者达到"接近放松"状态.分别以非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NSLSF)和SLSF分析"接近放松"状态时的Paw、V'和V数据,得到患者的呼吸系统弹性(Ers)和阻力(Rrs),将Ers、Rrs和呼气末压力(EEP)代入到呼吸运动方程中,分别计算NSLSF法和SLSF法得到的呼吸肌压力曲线nsPmuse(t)和sPmuse(t),比较sPmuse以及nsPmuse与食道囊管法测得的矫正食道压力(Pes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PSV水平分别为5、10、15和20 cmH2O时,sPmuse与PeSO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0.970、0.914和0.752,nsPmuse与Peso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0.820、0.677和0.409.结论 SLSF法比NSLSF法更适合用于PSV通气时呼吸努力的无创性评估,随着PSV水平的增加,sPmuse和nsPmuse无创性评估PSV通气患者呼吸努力的适用性均降低.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反应及脱机的影响

    作者:金秋;王宏飞;王勇强;王兵

    目的 观察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相关性,探讨NAVA模式相对于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在提高脱机成功率方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Ⅲ级患者,排除严重呼吸抑制或需要深度镇静、高位截瘫、神经肌肉病变等的患者,并根据“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病史、PaCO2”五个因素水平按“不平衡指数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PSV组和NAVA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脱机成功率、48 h再插管率及ICU住院天数,分别于开始通气第1天、第3天、第5天以及第7天时通过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获取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人软骨糖蛋白-39 (YKL-40),并与纳入的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再比较两组相应时点BALF中YKL-40水平.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NAVA组和PSV组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VA组血CRP和SAA质量浓度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PSV组(P<0.01),但两组间血YKL-40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AVA组BALF中YKL-40的质量浓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PSV组(P<0.01); (2) NAVA组与PSV组终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AVA组直接脱机成功率高于PSV组(P=0.046),48 h内再插管率低于PSV组(P =0.032).NAVA组患者ICU住院天数低于PSV组(P=0.031),直接脱机失败患者首次试脱机前EAdi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患者(P =0.002).结论 NAVA能缓解AECOPD患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终提高患者的直接脱机成功率,减少ICU住院时间,但具体能否提高终脱机成功率还需深入研究.

  • 平均吸气压(Pi)用于压力支持通气中呼吸努力的无创性评估

    作者:黄河;李寅环;岑燕遗;陈新;杜秀芳;刘晓青

    目的本研究拟以平均吸气压(Pi)计算公式Pi=5×P 0.1×Ti为依据,通过测定口腔阻断压(P 0.1),探讨无创性监测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中平均吸气压(Pi)的可行性及其效率.方法 12例机械通气病人,应用Labview数据采集系统采集Paw、V'信号,V'对时间的积分得到V;通过插入食道囊管监测食道压力(PesoM),经胸壁弹性压的矫正后得到矫正的食道压力(Peso).病人在PSV水平分别为0、5、10、15和20 cm H2O各通气15 min.在PSV为0 cmH2O时按常规方法测定P 0.1;在其它的PSV水平,按呼气末暂停键测定P 0.1.通过方程Pi=5×P 0.1×Ti计算平均吸气压Pi;比较P0.1以及Pi与Peso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PSV水平分别为0、5、10、15和20 cmH2O时,P 0.1与Peso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881、0.860、0.703和0.109,由P 0.1推导的Pi与Peso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06、0.848、0.562和0.129;在PSV水平为0 cmH2O时,Pi与Peso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其余各个PSV水平,Pi》Peso,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较低的PSV水平时,Pi较P 0.1更适合用于PSV通气时呼吸努力的无创性评估;随着PSV水平的增加,P 0.1以及Pi无创性评估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努力的适用性均降低.

  • 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用于压力支持通气呼吸力学参数的测定

    作者:陈新;黄河

    目的 探讨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SLSF)用于测定压力支持通气(PSV)病人呼吸力学参数的可能性及其效率.方法 12例机械通气病人,将PSV水平调节到大于或等于20 cmH:O通气15 min达到"接近松弛"状态.通过插入食管囊管监测食管压(Pes)以及通过揿按呼气末暂停键的方法测定气道阻断压(P0.1)判断"接近松弛"状态.以经典方法在镇静和容量控制通气的状态下测定静态呼吸系统弹性(Est)和阻力(Raw)值.分别以SLSF法和非选择性小平方拟合法(NSLSF)分析"接近松弛"状态时的气道压力(Paw)、流量(V′)和容积(V)数据,得到呼吸系统阻力(Rrs)和弹性(Ers)值.分别比较SLSF法与NSLSF法得到的Rrs和Ers值的变异系数、与经典方法测得Raw和Est值之间的差值及其拟合效率指标根均方差(RMSD)和决定系数(R2)的大小.结果 SL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的变异系数小于NSLSF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SL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与Raw和Est值之间的平均差值小于NSLSF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LSF法所得之RMSD值小于NSLSF法,SLSF法所得之R2值大于NSLSF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当应用于较高PSV水平通气时,SLSF法的拟合效率比NSLSF法高,SI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较NSLSF法所得之Rrs和Ers值可靠性与稳定性好.与NSLSF法相比,SLSF法更适合于拟合PSV通气"接近松弛"状态时的呼吸力学参数.

  •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作者:周皓;赵海平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 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 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时压力支持通气的应用

    作者:赵海平;周皓

    目的总结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PSV)的经验.方法观察不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时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等数值变化和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测指标与PSV水平两者呈相关性变化.结论通过调节PSV水平可使有关呼吸监测指标均改善,使患者处于较为合理的呼吸状态.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及呼吸动力监测

    作者:郭玲;张守伟;时衍同

    目的:评价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或口鼻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6例,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6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并同时观察24例正压通气前后的呼吸动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2组4项指标(pH,PaO2、PaCO2、SaO2)改善情况,除pH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24例呼吸动力监测,正压通气后患者每分通气量增加(P<0.01),呼吸频率减慢(P<0.01),内源性呼气末正压(awto-PEEP)降低(P<0.05),患者呼吸功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BiPAP呼吸机经鼻或口鼻罩气道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较为肯定,不失为抢救COPD呼吸衰竭的一个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方法.

  • 比例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间歇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方智野;钮善福;朱蕾;白春学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在临床初步应用疗效及其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间歇正压通气(IPPV)、压力支持通气(PSV)进行比较,为PAV临床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0例急性呼衰患者先用IPPV模式通气,同时计算弹性阻力(Ers)和粘性阻力(Rrs),然后将模式改为PSV,根据IPPV时数据设置支持压力,使得潮气量(VT)与IPPV时大致相同。再将模式改为PAV,根据PSV时的数据设置辅助百分比,使得VT和峰压(Ppeak)分别与PSV时大致相同。观察通气期间呼吸力学、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在VT相似的情况下,PAV时Ppeak显著低于PSV、IPPV,其患者呼吸功(WOBp)、呼吸机呼吸功(WOBv)均低于PSV、IPPV;PAV与PSV相比,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AV与IPPV相比,其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显著低于IPPV。PAV与PSV相比,在Ppeak相似的情况下,PAV时VT、平均动脉压(mBP)、心输出量(CO)高于PSV,其平均肺动脉压(mPAP)、WOBp低于PSV,其中WOBp显著低于PSV。结论对于临床急性呼衰患者,PAV与PSV、IPPV相比,其气道压力低,减少了呼吸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影响压力支持通气有效使用的一些因素

    作者:姜辉;俞森洋

    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是一种由患者触发、呼吸机按设定的压力提供通气支持的一种模式,它有同步性好、保留了患者自主呼吸的优点,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但在临床应用中,有些患者表现出不能很好地耐受,出现人机对抗、呼吸做功增加等现象.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一模式,有必要了解PSV模式运行时的一些特点.

  • 压力支持通气时不同压力上升时间对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参数的影响

    作者:陈宇清;周新;张杏怡

    压力支持通气(PSV)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通气模式之一.压力上升时间(inspiratory rise time,IRT)是指PSV触发后气道压(Paw)自基线压升至预设压力支持(PS)水平所需的时间.IRT越短,Paw就越快达到预设PS水平,此时呼吸机所提供的吸气峰流量(PIF)就越高,即IRT的长短决定了患者Paw的形态及PIF的高低.为此我们对接受PSV支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不同IRT设置和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的通气参数变化进行观察.

  • 闭环通气模式在机械通气脱机阶段的应用

    作者:姜辉;俞森洋

    目前常用的脱机技术包括T型管自主呼吸试验(SBT)、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脱机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没有呼吸困难,需要多次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痛苦.为克服这些不足,新的闭环通气模式(closed-loop mechanical ventilation)逐渐开始应用于脱机阶段.

  •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对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触发的影响

    作者:徐晓婷;孙骎;谢剑锋;潘纯;杨毅;邱海波;刘玲

    目的 比较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和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触发延迟和触发功的影响.方法 纳入内源性PEEP≥3 cmH2O(1 cmH2O=0.098 kPa)且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分别在NAVA和PSV模式下采用低、中、高3种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ervo Tracker软件持续记录呼吸机波形、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呼吸频率、吸气潮气量(Vti)、分钟通气量(VE)、气道峰压(PIP)、吸气时间],计算触发和吸呼气转换延迟时间、触发功和总呼吸功.结果 共纳入14例AECOPD患者,内源性PEEP为(4.3±1.3)cmH2O.PSV模式吸气触发延迟时间与内源性PEEP呈正相关(r=0.913,P<0.05).与PSV比,NAVA在低、中、高通气压力支持水平时均能降低触发延迟时间[(48±17)ms比(167±86)ms,(63±65) ms比(247±240)ms,(63±49)ms比(342±192)ms,P值均<0.05]和触发功[(0.92±0.36)μV?s比(1.22± 0.70)μV?s,(1.08±0.51)μV?s比(1.62±1.25)μV?s,(1.20±0.96)μV?s比(2.29±1.02)μV?s,P值均<0.05].PSV模式时,随着通气压力支持水平的升高,触发延迟时间明显延长[(167±86)ms,(247±240) ms,(342±192)ms,P<0.05].结论 存在内源性PEEP的AECOPD患者,在PSV模式下存在明显的触发延迟,且与内源性PEEP水平呈正相关.NAVA可显著缩短触发延迟时间,并减少触发功.

  • 面(鼻)罩压力支持加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生理效应

    作者:郑岩;刘志;于润江

    临床研究显示,无创正压通气(NIPPV)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慢性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加重期的换气功能及呼吸方式.本研究通过观察面(鼻)罩压力支持通气(PS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COPD患者慢性呼衰加重期的临床效应及生理效应,探讨如何选择适当的面(鼻)罩PSV水平,为临床合理应用NIPPV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

  • 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邱玉芬;高晓燕;李凌霄;奚碧冰;陆月合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联合容量保证通气(VG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VGV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对RDS早产儿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 3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68例出生时胎龄<37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线随机分配网站,将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SIMV+ VGV组(n=34,接受SIMV+ VGV模式治疗)与PSV+ VGV组(n=34,接受PSV+ VGV模式治疗).对所有早产儿均于出生后2~12 h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所有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出生28 d后)血清IL-17水平.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清IL-17水平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x2检验或连续性校正x2检验,对2组早产儿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脑室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氧依赖率、再插管率、死亡率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进行比较.绘制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死亡、存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大原则,确定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 ①2组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娩出方式构成比,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及母亲产前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V+ VGV组RDS早产儿出生28 d后的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分别为5.9%(2/34)、8.8%(3/34)、2.9%(1/34),均显著低于SIMV+ VGV组的23.5%(8/34)、35.3%(12/34)、67.6%(23/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21、6.928、31.167,P=0.040、0.008、<0.001).③SIMV+ VGV组、PSV+ 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 740.8±522.6) pg/mL与(519.3±187.4) pg/m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 227.3±882.9) pg/mL与(2 397.1±795.9)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5、2.578,P<0.001、=0.016);并且SIMV+ VGV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PSV+ VGV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3,P<0.001).④机械通气治疗前,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6,P=0.009).机械通气治疗后,死亡与存活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均显著下降,但是死亡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存活早产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000,P=0.002).⑤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ROC-AUC为0.810(95%CI:0.627~0.993,P=0.001).根据约登指数大原则,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佳临界值为2 759.1 pg/mL,而且预测RDS早产儿预后的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91.2%.结论 PSV联合VGV模式治疗RDS早产儿,可显著降低其出生28 d后氧依赖率、气管拔管后肺不张发生率、再插管率,降低RDS早产儿血清IL-17水平.RDS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对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通气管理

    作者:蒙来成;刘兴丽;邓红丽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通气管理.方法 对23例纤支镜检查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两组(A组12例,B组11例),均通过Y型装置与纤支镜吸引孔连接进行压力支持通气(PSV).A组于纤支镜进至气管隆突后给予PSV,B组于整个检查过程都给予PSV.检查过程持续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及心电监护,分别在检查前、纤支镜通过声门前、纤支镜退出气管前、检查结束后20~30 min 4个时段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检查前SpO2、PaCO2、PaO2值作为基线,其余3个时段值与基线进行比较.结果 23 例新生儿均完成纤支镜检查.纤支镜通过声门前,SpO2、PaCO2、PaO2与基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当通过声门后,A组11例(92%)出现发绀,SpO2明显降低(P<0.01),降幅达25%;当纤支镜达到气管隆突,应用PSV后,发绀消失,SpO2恢复至基线值,PaO2在纤支镜退出气管前维持在基线水平.B组全部病例的SpO2、PaO2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均维持在基线水平.纤支镜通过声门后,两组PaCO2均明显升高(P<0.01),但检查结束后20~30 min内,均可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 纤支镜检查可引起新生儿明显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通过纤支镜PSV是维持纤支镜检查新生儿正常氧合的有效、安全的通气技术.

  • 压力支持通气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作者:祝益民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是80年代初提出并开始 应用于机械通气过程中的一种新的辅助通气方式,是在有自主呼吸时,当呼吸机管道内吸气 负压达到触发水平时,在患者的吸气期间内维持一定的气道压力,这种通气方式常用于呼吸 机的撤离前,能减少呼吸肌疲劳和肌松剂的应用,改善了呼吸机的应用效果,降低了机械通 气的并发症和病死率。1 压力支持通气的原理  在自主呼吸状态下,当患儿吸气负压触发呼吸机时,已设定的PSV即被给予,气流以一个持 续的压力进入肺部,当气流速度达到患儿大流量的25%以下时,呼吸机呼气活瓣打开,在 呼气期间,压力降至设定前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一般呼吸机PSV的终止流速为峰值的1/4 ,某些呼吸机为使压力支持水平更为稳定和更符合病人的需要,在病人自主吸气相前2/3 予以高流速支持,后1/3予以低流速支持,在患儿吸气全过程都给予全面有效的压力支持, 大大减少了呼吸作功、改善通气、更利于病情的恢复。进行PSV的关键技术是要用灵敏的传 感器感知微小流量的自主呼吸变化,并有灵敏的流量控制和及时送气。小婴儿呼吸微弱,特 别是在有病变的肺部,顺应性差及呼吸频率加快时进行同步的PSV难度更大。由于进行PSV的 吸气终止是由患者决定,当吸气流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吸气停止。PSV的特点是发挥自主呼 吸能力,每次呼吸都可得到压力支持,支持强度可在全或无的大范围内调节。用PSV时很少 有自主呼吸与机器对抗或过度通气,能减少呼吸功,防止呼吸机疲劳;在脱机过程中PSV可 克服气管插管的阻力,有助于安全地脱离呼吸机。

125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