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

    作者:王平;郑国方;戴艳;郝小清;武荣

    目的 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时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呼吸衰竭(NRF)的救治质量.方法 对采用PAV技术治疗的56例NFR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5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74.1±11.2)h;平均吸氧时间为(5.3±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3.5)d,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为12.5%,无气漏和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规范的新生儿PAV护理措施能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NRF的救治质量.

  • 护理干预对比例辅助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衰竭效果的影响

    作者:蔡玲芳;罗利飞;林丽君

    目的 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提高早产儿呼吸衰竭(NRF)的救治质量.方法 选取采用PAV技术治疗的NFR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比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吸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V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P<0.05).结论 规范的早产儿比例辅助通气护理措施能减少呼吸衰竭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呼吸衰竭的救治质量.

  • 地塞米松治疗幼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时临床参数观察

    作者:李娜;武荣;周海燕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幼兔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参数观察.方法 将24只新生兔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空白组气管插管后不灌胎粪.后两组气管插管后注入4 ml/kg的45 mg/ml胎粪混合物,地塞米松组在胎粪灌入后1 h和3 h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生理盐水组在同样时间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三组均在呼吸机比例辅助通气(PAV)模式下通气,以维持正常潮气量(TV)范围(4~6 ml/kg)正常血氧饱和度(85%以上)及正常血气值为准.通气6 h后记录呼吸频率(RR)、心率(HR)、VT、肺动态顺应性(Cydn)、血气分析值和氧合指数.结果 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RR、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2、PCO2、pH、Cydn、V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次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重症新生兔胎粪吸人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比例辅助通气治疗幼兔胎粪吸入的肺组织病理观察

    作者:武荣;周海燕;李娜;巨容;封志纯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治疗幼兔胎粪吸入的肺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将30只日龄20 ~30 d 的幼兔随机分为灌入胎粪后实施比例辅助通气组(PAV 组)、灌入胎粪后实施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SIMV 组)、灌入胎粪后不予通气组(MAS 对照组)以及灌生理盐水不予通气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于灌后8 h 处死.观察湿干重比及病理大体评分,光镜下观察肺损伤程度.结果 (1)四组间肺组织湿干重比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7.900,P =0.000),PAV 组湿干比较MAS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V 组湿干重比较SIMV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MV 组与MAS 组湿干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95); (2)四组之间肺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8.125,P <0.05).SIMV 组与MAS 组肺损伤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93),PAV 组评分较SIMV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V 组评分较MAS 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兔胎粪吸入机械通气治疗应用PAV 时所致的肺损伤程度较应用SIMV 时小.

  • 比例辅助通气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武荣;刘石;郑国方;韩良荣;季东林;髙子波;赵玉祥;丁素芳;潘兆军

    目的 比较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应用时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方法 30例符合MAS诊断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PAV组和SIMV组,每组15例,分别给予PAV模式和SIMV模式支持;观察通气前、通气后1 h、12 h、24 h、48 h和撤机前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平均气道压(MAP)、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值及氧合指数(OI).结果 两组新生儿均治愈出院;在机械通气时间(F=1.425,P=0.243)、吸氧时间(F=3.057,P=0.091)、住院时间(F=0.148,P=0.703)和胸部X线清晰时间(F=0.315,P=0.579)方面,两组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机械通气后PAV组各个时间点:RR数值均显著高于SIMV组(P均<0.05);MAP、PIP和VT数值均显著低于SIMV组(P均<0.05);HR、MABP、MV、PH和OI数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AV和SIMV模式治疗MAS时,在取得相同疗效情况下,PAV模式采取浅快的呼吸、较小的潮气量和较低的MAP和PIP.

  • 无创比例辅助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不同辅助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做功的影响

    作者:张建恒;罗群;张会锦;陈荣昌

    目的 观察无创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不同辅助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做功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10例极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0~80岁,平均(65±13)岁,患者病情均较稳定,试验前行无创正压通气,测量患者可耐受的PAV和PSV压力辅助水平,分别增加或减少25%的压力,获得6个压力辅助水平:PS-、PS、PS+、PA-、PA和PA+.采集患者平静自主呼吸时的基础数据,然后按随机顺序先后应用2种通气模式的6个压力辅助水平,每个压力辅助水平通气20 min以上,直到呼吸平稳.用食道囊管法和胃囊管法测量胸膜腔内压和腹内压,同步检测气道内压.用层流型流量计检测呼吸流量和容量改变.计算呼吸频率、潮气量、分钟通气量(VE)并记录肺压力容积曲线和采用正常预计的胸壁压力容积曲线绘制Campbell图,计算患者呼气肌做功、吸气肌做功和呼吸机做功,并且通过食管压、气流及气道压监测人机同步性,计算不同步指数(AI).结果 PAV时患者耐受辅助比例为(77±13)%;PSV时耐受吸气相压力(IPAP)为(16.2±2.2)cmH2O(1 cmH2O=0.098 kPa).随着辅助水平提高,患者潮气量增加,吸气做功减少,分别为PS-:(6.15±2.37)J/min、PS:(1.59±1.27)J/min、PS+:(0.90±0.70)J/min、PA-:(5.72±2.91)J/min、PA:(4.99±3.48)J/min、PA+:(2.74±2.38)J/min,平静呼吸时吸气做功为(9.98±4.61)J/min;呼气做功增加,分别为PS-:(0.12±0.24)J/min、PS:(0.17±0.26)J/min、PS+:(1.17±0.54)J/min、PA-:(0.20±0.38)J/min、PA:(0.16±0.37)J/min、PA+:(0.49±0.56)J/min,平静呼吸时呼气做功为(0.18±0.30)J/min.随着辅助水平提高,PAV时患者吸气做功[PA:(4.99±3.48)J/min]高于PSV[(1.59±1.27)J/min,P<0.01)],但呼气做功[PA+:(0.49±0.56)J/min]低于PSV[PS+:(1.17±0.54)J/min,P<0.01].PAV时潮气量[PA+:(573±112)ml]随辅助水平增加的程度不如PSV明显[PS+:(670±123)ml, P<0.05].PAV时,随着辅助水平提高,人机同步性下降,AI分别为PS-:(0.46±0.57)%、PS:(1.36±1.24)%、PS+:(5.26±4.77)%.PAV时未发现误促发和双触发等现象,但在PA+时观察呼气不同步,AI为(2.62±2.72)%.结论PAV可减轻慢阻肺患者吸气做功,增加潮气量,不容易出现过度充气,但是减轻呼吸肌肉负担功能不如PSV.在PAV过程中,未发现误促发、双触发等人机不同步现象,但在高辅助比例时出现"逃逸现象".根据慢阻肺患者耐受性设置吸气压临床上可行,但仍需要摸索用客观指标去优化参数设置.

  • 比例辅助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间歇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方智野;钮善福;朱蕾;白春学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在临床初步应用疗效及其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与间歇正压通气(IPPV)、压力支持通气(PSV)进行比较,为PAV临床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0例急性呼衰患者先用IPPV模式通气,同时计算弹性阻力(Ers)和粘性阻力(Rrs),然后将模式改为PSV,根据IPPV时数据设置支持压力,使得潮气量(VT)与IPPV时大致相同。再将模式改为PAV,根据PSV时的数据设置辅助百分比,使得VT和峰压(Ppeak)分别与PSV时大致相同。观察通气期间呼吸力学、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在VT相似的情况下,PAV时Ppeak显著低于PSV、IPPV,其患者呼吸功(WOBp)、呼吸机呼吸功(WOBv)均低于PSV、IPPV;PAV与PSV相比,血流动力学各参数间无显著差异,PAV与IPPV相比,其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显著低于IPPV。PAV与PSV相比,在Ppeak相似的情况下,PAV时VT、平均动脉压(mBP)、心输出量(CO)高于PSV,其平均肺动脉压(mPAP)、WOBp低于PSV,其中WOBp显著低于PSV。结论对于临床急性呼衰患者,PAV与PSV、IPPV相比,其气道压力低,减少了呼吸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对比例辅助通气的生理反应

    作者:罗群;李缨;陈荣昌;郑则广;李寅环;秦朝辉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不同辅助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 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三个不同比例辅助水平的PAV通气,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情况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 (1)与自主呼吸(SB)相比,PAV各辅助水平时的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和呼吸频率(RR)均稍增高(P>0.05).各比例辅助水平之间的VT、(V·)E和R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SB相比,各比例辅助水平时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PTP)和患者呼吸做功均明显减少(P>0.01),Pdi、PTP和患者呼吸做功分别平均减少8.36 cm H2O、11.49 cm H2O*s-1*L-1和0.53 J/L.随比例辅助水平的升高,Pdi、PTP和患者呼吸功无明显变化(P>0.05).(3)PAV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P<0.05).结论本试验证实了无创PAV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患者感觉舒适的PAV辅助比例水平是(57±11)%.根据患者感觉舒适情况而设定比例辅助水平的无创PAV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肌肉负担,舒适水平时呼吸功减少57%,Pdi减少72%,PTP减少65%;并改善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

  • 比例辅助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陈宇清;周新;赵冰清

    比例辅助通气(PAV)是Younes[1]于1992年提出,应用PA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不仅能缓解人机对抗,还可减少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的应用[1,2].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无创正压通气(NIPPV)模式,广泛用于治疗COPD及其他疾病.我们的研究根据机械通气波形的变化,比较PAV与BiPAP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 基于模拟肺的比例辅助通气呼吸力学研究

    作者:陈维波;王武;项蒙;金珏斌;陈洁;潘景业

    目的 研究比例辅助通气(PAV)估算患者呼吸系统力学参数的有效率及PAV较其它通气模式可能具有的优势.方法 以模拟肺作为实验平台,研究PAV模式下呼吸机对146例呼吸系统顺应性(C)和146例气阻(R)估算的有效率,以及206例不同参数的PAV与压力辅助通气(PSV)及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在呼吸力学上的差别.结果 相对于传统Younes方法,本研究对C估值的决定系数由0.820提高到0.943,R估值的决定系数由0.489提高到0.890;PAV较PSV和Bilevel在气道平均压和吸气时间上有显著优势.结论 PAV实现了实时的呼吸系统力学参数定量估计且利于肺保护通气.

  • PAV叠加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先洋;武荣;郑国方;李娜;郝小清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2,25~40 mm 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 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比例辅助通气在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云;武荣

    目的 了解比例辅助通气对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6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用比例辅助通气模式治疗,观察其通气前后的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数值.结果 使用PAV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PaO2和pH值明显改善(p<0.05),而平均血压和PaCO2数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比例辅助通气对MAS的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 比例辅助通气模式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武荣;周海燕;熊言佳;钱昊

    目的 了解比例辅助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首先进行常规机械通气(SIMV模式),分别于通气1小时后改为SIMV+PAV模式通气1小时,观察人机对抗次数、每分钟通气量(MV)、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的人机对抗次数明显减少.而MV、Cdyn的数值均呈明显增加,三个指标数值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数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V+SIMV模式,明显减少了人机对抗,提高了新生儿通气的舒适水平,减少了患儿所需的呼吸功.

  • 比例辅助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比较

    作者:方智野;朱蕾;李善群;宋元林;钮善福

    比例辅助通气(PAV)是压力在气道内的输送与患者瞬间努力成比例地连续加在每次吸气上,实际效果是患者的吸气努力得到放大.压力支持通气(PSV)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对2种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疗效进行比较.

  • 辅助比例通气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凤梅;邱海波

    机械通气是纠正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的重要辅助手段,与传统通气模式相比,近年来提出的辅助比例通气(PAV)在改善肺通气的同时,可矫正患者呼吸努力与通气效果之间的生理变化关系,从而使通气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比例辅助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的比较

    作者:罗群;陈荣昌

    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都是部分机械通气支持模式,PSV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较多的使用,PAV在临床的应用报道逐渐增加.它们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但它们在机械通气的原理、装置、生理学特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现针对这几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 应用COPD模型观察比例辅助通气时不同参数设置对人机同步及呼吸做功的影响

    作者:蔡春;陈宇清;袁越阳;周新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时不同通气参数设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力学模型的呼吸做功和人机同步性影响.方法 使用ASL 5000肺模拟器模拟COPD患者,设置系统顺应性为60 ml/cmH2O[即弹性阻力(Ers)为16.7 cmH2O/L]、气道阻力为20 cmH2O·L-1·s-1.吸气时间为1.6s,呼吸频率为15次/min.Respironics V60呼吸机以PAV模式运行,流量辅助(FA)为20cmH2O· L-1·s-1,容量辅助(VA)分别为10 cmH2O/L、20 cmH2O/L和30 cmH2O/L,辅助比例分别为20%、40%、60%和80%.呼气末正压为5 cmH2O,后备通气频率为10次/min.收集在系统泄漏量为25~28 L/min时的通气参数变化.结果 无论VA预设值的变化,低水平(≤40%)FA+VA辅助均无法提供有效通气;当VA预设值为30 cmH2O/L时,较高水平(>60%)FA+VA辅助极易出现脱逸.随着FA辅助比例的增高,吸气峰流速和气道峰压逐渐增高,吸气时间和吸气触发做功却显著降低,FA辅助比例为80%时出现严重的过早切换[(-439.70±15.95)ms比(-284.10±11.67)ms,P<0.05].随着VA预设值和辅助比例的增高,潮气量也逐渐增大;当VA辅助水平为约90% Ers并联合50%FA辅助时,过早切换现象明显减轻,仅为(-241.10±26.96) ms.结论 PAV通过采用正反馈调节机制,成比例地提供同步通气辅助.通过优化设置通气参数可有助于改善人机同步性,减轻呼吸做功.

  • 比例辅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作者:汤杰;陈宇清;周新;姚亮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不同辅助比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1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PAV辅助通气,并按不同辅助比例80%、60%、40%和20%分别通气30min后采集数据.监测患者在不同通气模式时气道峰压(PIP)、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和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al)的变化,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结果在EPAP/CPAP相同情况下,PAV通气时的PIP和VT/Ti与BiPAP(S)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Ti/Ttotal与BiPAP(S)相比显著升高(P<0.05),而MV无明显变化(P>0.05).PAV辅助比例为20%时的VT明显低于BiPAP(S)时的VT(P<0.05),同时低于辅助比例为40%时的VT(P<0.05).当PAV辅助比例≥40%时,所有患者的VT在不同辅助比例时均无明显变化,且与BiPAP(S)时VT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同样在辅助比例≥40%时,所有患者的RR、MV、Ti/Ttotal和VT/Ti变化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PAV不同辅助比例与BiPAP(S)相比,PIP显著降低.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40%~80%.

  • 比例辅助通气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朱红利;郑国方;丁素芳;高子波;赵玉祥;潘兆军;韩良荣;季东林;武荣

    目的 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 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 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O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无创比例辅助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志强;黄胜利;谢佳玲

    目的 探讨无创比例辅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9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压力支持辅助无创通气,观察组实施无创比例辅助通气,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气分析中氧代谢及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呼吸机治疗及总住院时间,两组有创气管插管率及救治成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大于对照组(P<0.05),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创气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行无创比例辅助通气,更好的改善机体氧供需平衡,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