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常用生物标志物检测对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秋月;潘丽萍;骆宝建;韩芬;张宗德;李琦

    目的 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临床常用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5年3-12月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143例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71例,继发性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衰竭组)72例.检测并分析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SOD、超敏C反应蛋白(H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 呼吸衰竭组的SOD水平为(524.16±225.97) mg/ml,低于肺结核组的(725.34±325.63) mg/ml;HCRP水平为(68.51±43.6) mg/L,高于肺结核组的(56.07±39.56) mg/L;ESR水平为(50.05±29.03) mm/1 h,高于肺结核组的(37.13±27.58) mm/1 h;NT-proBNP水平为(882.19±182.36) ng/L,高于肺结核组的(360.26±73.9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0、1.78、2.69、22.78,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的SOD水平≥300mg/ml时,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是SOD< 300 mg/ml时的89%(OR=0.89;95%CI=0.76~0.92);肺结核患者的NT-proBNP水平≥80 ng/L时发生呼吸衰竭的风险是NT-proBNP<80 ng/L时的1.21倍(OR=1.21;95%CI=1.1221.28).SOD、ESR、HCPR、NT-proBNP在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OD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为0.862,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93.1%,临界值(cut off值)为478.51 mg/ml.NT-proBNP的AUC值为0.764,敏感度72.5%,特异度82.7%,cut off值为340.20 ng/L.结论 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血浆中SOD及NT-proBNP水平对患者是否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 肺结核术后早期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

    作者:韩鸣;张静;王子彤;陈肖嘉

    目的 探讨导致肺结核术后早期呼吸衰竭、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肺结核行肺切除手术患者302例,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19例作为观察组(呼衰组),未发生呼吸衰竭的283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病例共35例作为对照组(非呼衰组),比较2组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肺结核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的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302例肺结核术后患者中,19例早期发生呼吸衰竭,占手术患者的6.3%(19/302),多因素分析,年龄和手术方式是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2组比较,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结论 年龄的增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了肺结核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术后呼吸衰竭在增加了患者术后病死率的同时,使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 伴呼吸衰竭的住院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立群;刘振千

    目的 探讨活动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0-2006年.间收治的伴呼吸衰竭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回顾性分析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184例患者入选,死亡88例,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50.8 d(1~177 d),50%患者死于入院30 d内.死亡组的结核多耐药率、多脏器衰竭、院内获得性肺炎及APACHE Ⅱ等多项指标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多次复治病例,晚期及粟粒型结核,院内获得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脏器衰竭.结论 合并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有较高病死率,很多因素影响其愈后.

  •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孝微;骆宝建;张楠;刘秋月;康万里;李琦;陈效友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T2DM-PTB)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200例T2DM-PTB患者,其中100例发生呼吸衰竭者为A组;100例未发生呼吸衰竭者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对A、B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x2=18.588,P=0.000)、病灶所占肺野个数(x2=11.808,P=0.001)、肺结核空洞(x2 =16.330,P=0.000)、咯血(x2=8.753,P=0.003)、使用糖皮质激素(x2=10.485,P=0.001)、长期应用抗生素(x2 =4.750,P=0.029)、结核病病程(x2=9.469,P=0.009)、酮症酸中毒(x2=8.414,P=0.004)和体质量指数(x2=14.47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这些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ald x2=15.527,P=0.000,OR=4.055 (95%CI:2.021~8.136)]、病灶所占肺野个数[Wald x2=11.938,P=0.001,OR=3.689(95 %CI:1.759~7.735)]、肺结核空洞[Wald x2 =4.844,P=0.028,OR=0.463(95%CI:0.233~0.919)]、使用糖皮质激素[Wald x2 =7.374,P=0.007,OR=4.765 (95%CI:1.544~14.707)]和酮症酸中毒[Wald x2=6.077,P=0.014,OR=4.859(95%CI:1.383~17.079)]为T2DM-PTB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年龄、病灶所占肺野个数、结核空洞、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酮症酸中毒为T2DM-PTB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

  • 儿科呼吸机应用于小儿呼吸功能不全的技术要求及效果研究

    作者:陶小雪

    目的:分析评估小儿呼吸功能不全应用儿科呼吸机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将72例呼吸功能不全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所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6例采取儿科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30.5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呼吸功能不全患儿,应用儿科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异丙酚加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100例分析

    作者:李红

    我院使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门诊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患者(初产妇40例,经产妇60例),年龄在19~42岁之间,妊娠6~11周.即往无心血管病史,无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无肝肾疾病,无生殖道急性感染的妇女作为选择对象.人流术由固定的医生、护士负责,麻醉医师负责静脉麻醉.

  • 机械通气在颅脑损伤并呼吸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作者:周康胜;温中华

    目的:总结在颅脑损伤并呼吸功能不全应用呼吸机抢救的体会.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同时,针对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的不同病因进行治疗.结果:治愈 38 例(63.3%),死亡22例(36.7%).结论:在应用机械通气救治颅脑损伤并呼吸功能不全的同时,及早解除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原因,提高颅脑损伤救治的成功率.

  •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

    作者:刘珍才;龚宇龙;李建炜;姚为学;林洁中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对7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68例患者呼吸衰竭脱机成功痊愈出院,死亡4例;机械通气时间0.5h~7d,平均上机时间为48.3小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上消化道出血、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关键,急救成功与其时机选择及合理应用密切相关.

  • 长途转运危重病人38例分析

    作者:乌蔚

    危莆病人多为多器官功能障碍(主要为呼吸功能不全)或有潜在危险者.这类病人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进行转运被认为是十分危险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文理念的提升.因各种原因有转诊要求的病人不断增加.在现阶段,使用救护车陆路转运仍是我们采用的主要方式.我院近年开展使用监护型救护车长途转运危重病人(以行驶里程>100km为长途)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神经肌肉疾病导致呼吸功能不全的力学探讨

    作者:李大伟

    神经肌肉疾病会损害患者气体交换能力和呼吸动力,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吸入性疾病.这可以导致限制性肺疾病,肺和胸壁力学功能的异常以及呼吸肌力减弱,甚至呼吸衰竭.改善呼吸功能和呼吸泵功能,使两者功能达到平衡可以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而保证呼吸道通畅和无创通气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手段.所以,发现并使用更好的方法评估患者呼吸系统泵功能、力学功能、控制功能和肌肉疲劳程度显得尤为必要.

  • 布托啡诺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评价

    作者:庄越;金文香;杨贺飞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安全可行性.方法 2011年5月本院妇科门诊自愿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120例完全随机分2组,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各60例.于麻醉诱导前5 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 mg/kg;芬太尼组注射芬太尼0.001 mg/kg,然后异丙酚麻醉诱导,术中以微量泵持续追加或维持,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布托啡诺组止痛效果与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托啡诺组异丙酚使用总量低于芬太尼组[(139.0±12.0)比(170.0±18.5) mg,P<0.05];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轻(P<0.05);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1);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P<0.05);且无一例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布托啡诺伍用异丙酚用于无痛可视人工流产术效果好,未见不良反应.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改变

    作者:陈杰;张宏图;谢永强;万建伟;卢朝辉;王德田;王青峙;薛新华;司文学;罗玉凤;邱红梅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详细检查7例SARS患者的肺、心、脾、肝、肾等标本的大体特点及用常规方法研究光镜下SARS累及各脏器的病变特点.结果 7例中,病程短(5 d)的患者肺部表现以肺水肿为主.与通常的肺水肿相比,其水肿液中纤维素成分多,可见透明膜形成.5例病程超过3周的患者出现肺泡内机化及肺泡间隔内的纤维母细胞增生,造成肺泡的实变和闭塞.6例可见到肺小血管内的微血栓.7例均可见到散在的肺出血、小叶性肺炎、肺泡上皮脱落、增生等病变.2 例可见真菌感染,1 例累及左全肺及右肺部分区域,还累及心脏和肾脏,1 例出现在肺门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多表现为充血、出血及淋巴组织减少,窦组织细胞增多.5例心脏有明显的肥大,2例有心内血栓,1例有灶性心肌炎,1例为真菌性心肌炎.7例中有1例为结节性肝硬化,另1例出现广泛的肝细胞带状坏死.脾内均有白髓变小或消失,红髓明显充血和出血.1例腹腔内淋巴结肿大,但其内淋巴滤泡亦减少,有明显充血和出血及窦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SARS的主要病变为肺,以各期弥漫性肺泡损伤的病变为基本特征.发病机制可能为病毒造成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的严重损伤导致肺水肿及肺泡及细支气管的纤维素性渗出性炎,出现透明膜, 继而出现肺泡内机化及肺泡间隔的纤维化,导致肺泡萎陷,终形成纤维化、实变.脾和淋巴结的淋巴组织减少是此病影响免疫系统的形态学表现.

  • 机械通气对危重症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诸葛毅;俎德玲;胡金兰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血浆内皮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呼吸功能不全等危重病患者为观察组,3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测定血浆内皮素浓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前的血浆内皮素平均浓度为(65.79±21.7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7±10.96)pg/mL,(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后第3天,血浆内皮素平均浓度为(36.39±16.39)pg/mL(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功能不全、减少内皮素对机体的损害的有效措施.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变化,对危重症伴呼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转归的判断、疗效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血必净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炎性因子及肺气-血屏障变化的影响

    作者:周厚荣;张谦;郭军;杨娇荣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1].随着危重病诊疗技术及心肺复苏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尽管针对急性肺损伤支持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ARDS的病死率未见明显减少.研究表明,血必净是危重病领域“菌毒并治”的代表方[2],本课题旨在通过动物试验探讨其对ARDS肺保护的可能机制.

  • 急性肺损伤的诊治现状和进展

    作者:张劲松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iury,ALI)是各种直接和间接致伤因素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它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其发展至严重阶段(氧合指数<200)被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 护理干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的影响

    作者:胡慧慧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专门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7 d 后观察组患者pH 值为(7.4±0.1),PaO2为(72.5±7.0) mmHg, ;PaCO2为(40.0±6.0)mmHg,呼吸频率为(16.0±4.0)次/min,心率为(86.0±8.0)次/min,分别优于对照组的(7.3±0.1),(58.7±6.2)mmHg,(48.7±6.5)mmHg,(19.0±5.0)次/min,(93.0±9.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19,2.68,2.41,2.38,2.49;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 <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 BiPAP Vision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新霞

    目的 探讨BiPAP Vision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6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BiPAP Vision呼吸机,对照组采用Bilevel 7355呼吸机.使用呼吸机24 h和5d后,观察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上机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针对呼吸机的使用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结果 治疗组使用呼吸机24 h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69.30±11.23)mm Hg,(63.47 ±9.16)mm Hg,(89.30±7.07)%]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值分别为3.98,-2.29,3.67;P <0.05);治疗组使用呼吸机5d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SaO2[(81.60±10.48)mm Hg,(54.90±8.07) mmHg,(92.63±7.14)%]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值分别为4.38,-3.63,2.48;P<0.05);患者上机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缩短[(7.13±2.61),(9.33±4.16)d],(t值分别为-5.96,-3.83;P<0.01).结论 BiPAP Vision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 优化无创机械通气:哪个科室应护理这些患者?一项队列研究

    作者:Marta Raurell-Torredà;E. Argilaga-Molero;M. Colomer-Plana;A. Ródenas-Fransico;M.T. Ruiz-Garcia;J. UyaMunta?a

    背景:无创通气(NIV)已经不局限于在重症监护室(ICUs)使用,在急诊科(EDs)和普通病房,NIV也逐渐成为常规手段.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科室中,护理和NIV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特点、所提供的护理和所使用的医疗程序、评估治疗的成功和失败、接口不耐受以及并发症.并发症分析包括支气管吸引术、气胸、皮肤损伤、气道分泌物过多、眼刺激、意识水平恶化、胃扩张和面罩周围过量的空气消耗.结果:387例患者中,194例(50.1%)来自ICU,121例(31.3%)来自ED,38例(9.8%)来自术后病房,34例(8.8%)来自普通病房.校正APACHE评分和NIV适应证后,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社区医院ICU比较,在一所每年NIV病例数低于50例的大学医院的ICU,NIV失败的风险升高3.3倍[95%CI(1.2~9.2)];在ICUs和普通病房,12%的患者由于接口不耐受而中止使用NIV;急慢性肺病(ACLD)患者的NIV失败风险更低[OR 0.2,95%CI(0.06~0.69)];缺乏湿化与治疗失败没有相关性[OR 0.2,95%CI(0.1~0.4)];气道分泌物过多的相关因素是肺炎[OR 2.5,95%CI(1.1~5.9)]和早期中止和(或)拔管[OR 3.3,95%CI(1.2~8.9)];接口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是使用传统ICU呼吸机[OR 4.4,95%CI(2.1~9.2)]和过度空气消耗造成的鼻部皮肤损伤[OR 2.4,95%CI(1.1~5.3)],尤其是口鼻面罩的使用[OR 3.5,95%CI(1.1~11.3)].结论:普通病房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的肺炎患者,其接口不耐受和NIV失败的风险增加.在任何给予NIV治疗的科室,旋转型面罩均能促进NIV的成功.

  • 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时压力支持通气的应用

    作者:赵海平;周皓

    目的总结颈髓损伤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PSV)的经验.方法观察不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时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吸气峰压(PIP)、肺动态顺应性(Cdyn)等数值变化和血气分析变化.结果观测指标与PSV水平两者呈相关性变化.结论通过调节PSV水平可使有关呼吸监测指标均改善,使患者处于较为合理的呼吸状态.

  • 小儿急性肺损伤3例分析

    作者:廖承德;李斌;肖曙芳;张渝华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 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现将我院2005-10~2006-08收治的典型小儿急性肺损伤3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749 条记录 1/38 页 « 12345678...37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