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

    作者:高彩虹

    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指在原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基础上,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呼吸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引起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使气体交换异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 kPa(60 mm Hg)和(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7 kPa(50 mm Hg),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极高.我院2004-2007年来采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体会

    作者:高彩虹

    慢性呼吸衰竭主要指在原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基础上,呼吸肌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呼吸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引起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致使气体交换异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 kPa(60 mm Hg)和(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7 kPa(50 mm Hg),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极高.我院2004-2007年来采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 肺功能成像:猪肺的傅里叶分解磁共振成像和SPECT/CT成像的定性比较

    作者:郭悦;许峰

    目的 在动物实验中,比较肺通气加权(VW)和灌注加权(QW)的傅里叶分解非增强磁共振(MR)成像与作为临床参考标准的单光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仪(SPECT)/计算机断层显像(CT)成像.材料与方法 此项研究已得到当地动物保护委员会批准.实验中,用1.5T MRI和SPECT/CT对7只麻醉处理后的猪的肺通气和肺灌注情况进行了评估.时间分辨傅里叶分解磁共振成像中使用未触发的二维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获得了一系列肺部图像(重复时间1.9ms;回波时间0.8ms;每帧采集时间118ms;采集率3.33帧/s;翻转角75°;截面厚度12mm;采集矩阵128×128).呼吸位移经非刚性图像配准校正.经过对脑组织中的信号强度进行傅里叶分解像素级别的分析,从而分离出因呼吸和血流量周期性改变而引起的质子密度的周期性变化.将代表呼吸与心率的谱线进行整合,从而可计算出VW和QW图像.通气与灌注SPECT成像是通过吸入分散的锝99m(99mTc)和注射99mTc标记的大颗粒聚合人血清蛋白得到的.FD MRI与SPECT数据由2位达成共识的医师各自独立分析得到.同质性与病理信号变化分别由区域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运用FD MRI与SPECT技术,从健康动物实验中得到的图像分别表明TVW、QW图像与肺通气、肺灌注的分布的一致性.相似地,FD MRI与SPECT均观察到了动物的通气与灌注的重力依赖的信号分布.另外,这2种模式均能显示出通气与灌注的病变信息.结论 此项动物实验表明,在评估局部肺通气与肺灌注方面,无媒介、无辐射的FD MRI与传统SPECT/CT技术相比,具有一致性.

  • 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春;刘伟;耿万明;高广阔;翟文婷;史志国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隔离技术在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因胸椎6以下结核择期行胸椎结核后路内固定+右开胸前路病灶清除术或右开胸前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术的患者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侧肺通气组(OLV组)和选择性肺叶隔离组(SLB组)各19例.OLV组患者采用35号(女)或39号(男)左双腔气管导管,SLB组患者采用ID 7.5(女)、ID 8.0(男)加强单腔气管导管加支气管阻塞器行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分别于左侧卧双肺通气10 min(T1)、单侧肺通气或肺叶隔离3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15min(T3)记录各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气道顺应性(Comp),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术者评价术野暴露情况.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点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2时点,SLB组的PaO2高于OLV组[分别为(189.4±58.2)mmHg(1mmHg=0.133kPa)、(145.6±50.4)mm Hg;t=4.28,P=0.00];SLB组的SaO2高于OLV组[分别为(99.6±0.3)%、(97.5±1.0)%;t=8.21,P=0.00].T2时点,SLB组的Ppeak低于OLV组[分别为(18.1±3.2)cm H2O(1 cm H2O=0.098 kPa)、(20.5±4.1)cmH2O;t=2.15,P=0.04];SLB组的Pplat低于OLV组[分别为(16.3±3.2)cm H2O、(20.2±2.4)cm H2O;t=3.94,P=0.00],SLB组的Comp高于OLV组[分别为(34.8±14.5)ml/cm H2O、(26.4±15.2)ml/cm H2O;t=6.07,P=0.00].术野暴露情况,OLV组18例优,1例良;SLB组17例优,2例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55).结论 选择性右中下肺叶隔离技术可明显改善右开胸非高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氧合和呼吸力学指标,并不影响胸椎手术的术野暴露和手术操作.

  • 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涛;曹阿丹;段玉静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测对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及评估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共计32例哮喘患者及10例健康人进行肺功能检测,观察各种肺功能的变化特点.结果 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哮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的肺通气指标IC%、RV%及RV/TL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肺功能及肺通气指标的测定对评估支气管哮喘控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丽

    心脏骤停的原因损伤、CO2蓄积、手术、麻醉反应、冠状动脉堵塞、急性心肌梗死、肺通气不良、呼吸道堵塞引起缺氧、药物过敏反应、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等.

  • 脓毒症的治疗方案及预后

    作者:郭维

    呼吸治疗所有脓毒症休克病人均需要吸氧,许多患者需要机械通气,因常合并急性肺损伤,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用相对低潮气量[6ml/预测体重(kg)]的策略可降低急性肺损伤或ARDS的死亡率.

  • 2008年黑龙江省成年女性体脂百分比及腰臀比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丹阳;冯逵;陈莉;祖淑玉;韩少梅;朱广瑾

    目的 研究成年女性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部分地区19~81岁健康成年女性935名,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然后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身体成分和肺功能,分析体脂百分比(PBF)和腰臀比(WHR)与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一秒量(FEV1)、一秒率、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和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19~29岁组、≥60岁组女性PBF分别为(16.89±5.34)%、(24.39±6.83)%,WHR分别为0.77±0.05、0.88±0.06;PBF和WHR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F=50.11,P<0.01).19~29岁组、≥60岁组女性PBF肥胖率分别为3.23%(7/217)、43.75%(28/64),WHR肥胖率分别为19.35%(42/217)、85.94%(55/64);PBF肥胖率和WHR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161.66、159.61,P值均<0.01).PBF正常组和肥胖组相比,后者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其中FEF50%降低2.61%、FEF75%降低19.44%、MMEF降低10.28%.同样,WHR正常组和肥胖组相比,后者肺通气功能明显降低,其中FEF50%降低7.61%、FEF75%降低23.15%、MMEF降低12.04%.在校正年龄、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因素后,PBF与FVC、FEV1、PEF、FEF25%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14、-0.07、-0.07,P值均<0.05);WHR与FEV1呈负相关(r=-0.07,P<0.05).结论 成年女性PBF升高和中心性肥胖可能是肺通气功能损伤的风险因素.

  •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作者:冯存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严重者导致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于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而导致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无创呼吸支持是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魏品康治疗呼吸衰竭1例

    作者:巨大维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魏师根据中医药理论,随证立法,随法遣方,治疗该类疾病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 围手术期可弯曲喉罩通气对鼻内镜手术后复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旭宇;吴晓丹;刘紫锰;黄文起;冯霞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手术的全身麻醉气道管理中使用可弯曲喉罩通气对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至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LMA组,n=40)和气管导管通气组(RTT组,n=40).两组应用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5 mg/kg(RTT组加用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行麻醉诱导后,使用丙泊酚6 ~8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 ~ 0.5 μg·kg-1·min-1维持,术中维持BIS值40 ~ 60.观察两组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期间患者鼻部伤口出血、咳嗽、烦躁和非自主活动等并发症,以及麻醉后复苏室(PACU)内护理干预情况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LMA组患者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RTT组[(545±132)mg比(658±141)mg,(837±216) μg比(1105±377) μg,均P<0.05].复苏期间,RTT组患者鼻出血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咳嗽及非自主活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LMA组(均P<0.05),且较LMA组需要更多的PACU内护理(P<0.05).LMA组的麻醉苏醒时间较RTT组平均减少约21 min[ (43±11)min比(64±25) min,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全身麻醉中使用喉罩通气能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减少和减轻麻醉苏醒期鼻部出血及其并发症;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 无创通气下应用强迫振荡技术检测呼吸阻力

    作者:王华;陈荣昌;何晟;罗群

    目的 构建强迫振荡测量系统,在无创正压通气(NPPV)条件下检测人呼吸系统阻抗(Rrs)和电抗(Xrs),用于评估肺阻力(RL)和弹件阻力(EL).方法 基于现有的强迫振荡技术,构建包括振荡发生器和信号分析软件在内的新强迫振荡测量系统,采用呼吸系统一阶线性力学模型(R-I-E模型)验证新系统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例健康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分别经鼻罩给予不同水平的双水平气道止压(BiPAP)和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探讨在不同通气模式和压力水平下利用Rrs无创评价R,的可行性.结果 (1)振荡压力和振荡流量的相干函数系数值r2=0.98,强迫振荡测量可靠.5 Hz强迫振荡测定的模型阻抗与模型的粘性阻力接近,两者平均相差(1.26±0.44)cm H2O·s·L-1,一敛性范嗣在(0.36~2.14)cm H2O·s·L-1.(2)8例在不同通气模式及压力条件下测定的Rrs值大小接近,与RL平均相差(0.16±1.58)cm H2O·s·L-1.RL的预计方程式为RL=1.40+0.77Rrs,[决定系数(r2)=0.43,P<0.01].(3)强迫振荡弹性阻力EFOT(EFOT=-2πfXrs)显著大于实际值EL,(P<0.01).两者存在低水平的相关(r=0.40,P<0.01).结论 新强迫振荡系统测量准确、可靠.Rrs近似地反映了RL的大小,RL预测值可用于优化NPPV的压力支持水平,使呼吸机提供的压力支持能有效地克服肺阻力.

  • 同步悬空俯卧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远达;黎锐发;罗远明;许继平;李宪玉

    探讨同步悬空俯卧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12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人工呼吸床上随机采用仰卧位、悬空俯卧位、托平俯卧位、同步悬空俯卧位4种不同体位,每个体位观察10 min,通过NICO无创心肺功能监测系统连续测定患者在不同体位时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一般生命体征和呼吸频率、潮气量、肺泡潮气量、生理无效腔(Vd/Vt)、吸气峰流速(PIF)、呼气峰流速(PEF)等呼吸动力学指标。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按美国胸科协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制定的肺功能共同指南标准划分不同阻塞程度,并分析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等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4种体位对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的影响。呼吸频率在4种体位中由慢至快呈现同步悬空俯卧位<仰卧位<托平俯卧位<悬空俯卧位的趋势[(14.8±3.2)次/min<(17.6±4.5)次/min <(18.4±3.4)次/min<(19.5±3.4)次/min,均P<0.05],潮气量和肺泡潮气量由高至低呈现同步悬空俯卧位>仰卧位>托平俯卧位>悬空俯卧位的趋势。生理无效腔、PIF、PEF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重度和5例极重度阻塞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潮气量在各体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频率则在同步悬空俯卧位时低,分别为(15.3±1.8)次/min、(16.6±1.8)次/min,且与悬空俯卧位时的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3.4)次/min、(21.4±3.6)次/min,均P<0.05]。结论 同步悬空俯卧位与其他两种俯卧呼吸体位一样,经短时间观察是安全稳定的,同步悬空俯卧位显著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对潮气量的影响不明显,但仍能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

  • 迟发性中枢性肺通气不全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铮;徐英;秦海东;倪海滨;马明洲;朱进;何小卫;沈华

    患者,女,19岁,因睡眠中出现发绀、昏迷、呼吸停止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治,急诊检查发现其心率124次/min,呼吸10次/min,BP 113/74 mmHg(1 mmHg=0.133 kPa),SPO240%.即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收住ICU.患者既往健康情况尚可,但经常发生活动后肌力下降情况,生活尚能自理.此次发病前1个月内患者连续出现倦怠乏力、睡眠中口唇发绀等情况,曾到其他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

  • 食管癌手术中两种压肺方法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全生

    目的 观察食管癌手术中二种压肺方法,所提供手术空间的大小,及对生命体征影响的异同.方法 选择20例行食管癌左侧开胸治疗术的病人,开胸后先用肺垫包肺后均匀压肺,使肺的二叶均匀受压膨胀一致,肺的总体积达腔体积的50%,开始第一阶段通气(潮气量为8 ml/kg)并进行手术.随后,在第二阶段首先把下叶肺完全压扁,使下叶肺处于肺不张状态,上叶保持膨胀,使上叶肺的体积与第一阶段上叶肺的体积相当,开始第二阶段通气并进行手术.每阶段通气观察30 min,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均值(每5 min测一次,共6次均值)和两肺叶的吸气末占胸腔体积的百分比及呼吸道的峰值压.第三阶段,对下叶肺进行膨胀,当塌陷的下叶肺出现膨胀时记录呼吸道压力.结果 ①第一及第二阶段病人的生命体征均稳定,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第一阶段比第二阶段肺的总体积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气管的峰值压低于第三阶段的膨胀肺时的气道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把一叶肺完全压扁的方法比总体均匀下压肺的方法能为手术提供更多的手术空间,在常规通气下,不张的肺不会复张,既保证正常通气又能保证此部分肺的不张,为手术提供工作空间.

  • 尘肺并发双侧自发性气胸1例

    作者:孙金凯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尘肺病人死因构成比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为51.8%,其中主要是肺结核和气胸.肺组织纤维化使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纤维化部位通气下降,而纤维化周边部位则代偿性充气过度造成泡性气肿,泡性气肿相互融合成为肺大泡.发生在肺脏层胸膜下的肺大泡破裂致气体进入胸腔是发生气胸的主要原因.尘肺并发气胸是急诊,诊断及时或误诊,可造成严重后果,应予十分重视.

  • 家庭肺康复锻炼对老年COPDⅡ级稳定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柳

    目的:探讨与评估家庭肺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Ⅱ级临床稳定期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1—5月参加某院健康查体中老年COPDⅡ级临床稳定期患者62例,给予量化的家庭肺康复锻炼指导,并监督实施,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12个月分别测定患者呼吸肌力、肺功能、6 min行走距离(6MWD),比较家庭肺康复锻炼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结果坚持家庭肺康复锻炼6个月后,患者大吸气压(PImax)(69.9±3.7)cmH2O,大呼气压(PEmax)(99.1±2.9)cmH2O,6MWD(276.2±25.6)m,均较锻炼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1.04,3.43;P<0.05)。肺康复锻炼12个月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为(37.8±4.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为(47.4±6.2),均较锻炼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2.01;P<0.05)。结论家庭肺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Ⅱ级稳定期患者肺通气功能。

  • 一次性注射器橡胶活塞的巧用

    作者:王娟

    动脉血气的分析主要反映肺通气、换气功能及用于酸碱平衡的评估,从而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此项操作均为急危重患者.为了使患者不耽搁治疗.抽取血气的时间也是争分夺秒.我科自2008年以来给患者抽取动脉血气就地取材,使用一次性空针橡胶活塞来封闭动脉血气针头孔,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肺通气功能障碍住院患者相关护理方案的构建

    作者:王乐;顾则娟;刘扣英;李瑞

    目的:基于《护理措施分类》初步确定不同肺通气功能障碍住院患者所需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活动类目,以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于2014年3—8月通过查阅肺通气功能循证指南及相关临床实践文献,对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跟踪,以《护理措施分类》为蓝板,编写不同功能状态的护理措施和活动类目,形成专家咨询问卷;对6名临床护理专家初步咨询后,对临床22名呼吸科护理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两轮咨询专家权威系数平均为0.80,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5.83%和100.00%。终筛选出通气功能相关31条护理措施及259个活动类目,其中通气功能极重度30条(252个)、重度20条(143个)、中重度19条(103个)、中度6条(25个)、轻度5条(19个)。入选护理措施的专家一致性为90.9%~100%;入选的护理活动条目的赋值均数为4.00~5.00分、变异系数为0~0.25。结论初步确定的肺通气功能相关的护理方案,较系统全面,利于交流,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 生物反馈训练法提高高位截瘫病人肺功能的应用

    作者:朱胜菊;管玉莲;王建新

    目的 探讨对高位截瘫病人行生物反馈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50例高位截瘫病人肺功能障碍实施3个月的反馈训练,观察比较锻炼前后肺功能变化.结果 锻炼后病人肺活量、大通气量比锻炼前明显改善.结论 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法能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高位截瘫病人的耐受力,对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510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