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双侧颌内动脉栓塞治疗严重外伤性鼻衄1例

    作者:黄启锐;黄伟浪;刘彪

    患者,男,21岁,骑摩托车跌倒致伤,前额着地,伤后昏迷、鼻腔流血、呕吐鲜血,在当地医院行头颅CT扫描示颅底骨折,脑挫裂伤,并行鼻腔填塞等处理,但仍反复出血,于伤后d 5转入我科,入院时神志清,面色苍白,双侧鼻孔流血,血压8.5/4 kPa.入院后即用手压迫右侧颈总动脉,见出血明显减慢,急请五官科会诊,由五官科医生行鼻道填塞后出血逐渐停止,3 d后拔除鼻道填塞物,拔除即日再次出血,出血量较大,故决定行DSA检查.在DSA下行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未见异常,再行右侧颈外动脉造影时见有造影剂漏出并流向鼻咽部.行右侧颌内动脉超选造影,见造影剂从蝶腭动脉漏出.将造影导管前端插致颌内动脉远段(越过脑膜中动脉开口),注入直径约150 μm的明胶海绵颗粒,见鼻出血明显减慢,再行造影时见颌内动脉远段已不显影,未见造影剂外漏.因鼻出血未完全停止,考虑双侧颌内动脉有丰富吻合,故再行左侧颌内动脉栓塞,此时鼻出血完全停止,该次出血量共约3 000 ml,术后给予输血等对症治疗,两周后治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再出血.

  • 结肠结核误诊为多发性结肠癌1例

    作者:丘自挺;丁胜文

    患者,男性,69岁.因大便形状改变伴次数增多1 a余,于1999年8月24日入院.有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自觉左下腹隐痛不适,无咳嗽及咯血.入院体查: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中下腹可扪及一3 cm×4 cm肿块,可活动,边界清,有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肛门指检无异常.钡剂灌肠:横结肠、乙状结肠癌.B超:肝脏未见异常.胸片:双肺浸润型肺结核.入院诊断:①多发性结肠癌.②双肺浸润型肺结核.入院后给予抗结核及营养支持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于腹膜返折上方5 cm处及降结肠近脾曲3 cm处分别可扪及一4 cm×4 cm×3 cm及4 cm×3 cm×2 cm肿块,质硬,可活动,侵及浆膜层,与周围无粘连,肠系膜可见肿大淋巴结.腹腔中有少量黄绿色腹水.术中行左半结肠、直肠上段切除术及肠系膜淋巴结清扫、直肠结肠吻合术.术后d 3,腹腔引流管出现较多腹水(约300 ml/d).术后病理结果:增殖型肠结核伴溃疡形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经抗结核、抗炎及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后,腹水消失,痊愈出院.

  • 隧道式带蒂皮瓣转移治疗下睑基底细胞癌1例

    作者:朱敏;何锦贤;赵刚平

    ,女,68岁.因右眼下睑肿物逐渐增大2 a于1999年11月23日入院,入院体检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右眼下睑见一黑色赘生物约2.0 cm×1.8 cm×1.6 cm大小,表面出血、溃烂,无触痛.行局部切除整形手术,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右眼肿物切除手术加带血管组织蒂额部皮瓣移植术.在右眼下睑肿物边缘约3~5 mm处切除肿物,肿物创面达眼轮匝肌表面,切除肿物约2.3 cm×2.0 cm×1.8 cm大小,切除厚组织缺损约3.0 cm×2.0 cm大小.局部麻醉,切取额部皮瓣约3.0 cm×2.0 cm,皮瓣血管蒂为颞浅动、静脉的额部分支,血管蒂长约8.5 cm,蒂宽为1.5 cm,切开皮肤,在皮下潜行分离,结扎分支血管,切取皮瓣,通过皮下隧道,将皮瓣移植于右下睑皮肤创面,皮下隧道处置胶片引流一条,检查皮瓣血运良好,缝合皮肤.于术后1,2,3个月进行随访,见皮瓣血运良好,创口平整,皮肤愈合良好.切除肿物病理报告证实:右眼下睑基底细胞癌.

  • 短暂性完全性遗忘症1例

    作者:杨忠民;石尚金;信廷想

    患者,女,66岁,在与邻居谈话激动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地点定向障碍,对自己和别人所处的位置不清,不知家住何处;人物不全定向障碍,不能回忆起自家保姆的姓名;逆行性遗忘,对发病前3月所发生的事或所做的事不能回忆;但能与人交谈,能行走,能正确叫出遇见的熟人的姓名,无头痛、头晕、四肢无力、抽搐,亦无出汗和二便失禁.当时血压25/13 kPa(190/100 mmHg),心率90次/min.于1999年12月8日到我院就诊,在门诊部予地西泮5 mg、消心痛10 mg和含服心痛定10 mg处理后送我科,查头颅CT未见异常.上述症状持续约4~5 h.好转时对发病前2 h和发病中所发生的事完全不能回忆.在随后的2 d内逐渐回忆起发病前2 h的事,但不能回忆发病中所发生的情况.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5 a,长期服用阿司匹林50 mg/d和消心痛等药物.入院后神经系统检查和内科系统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血生化检查甘油三酯1.79 mmol/L,尿素氮8.70 mmol/L,肌酐156 μmol/L,载脂蛋白B 1.20 g/L,均为轻度增高.尿蛋白0.05 g/L.凝血酶原时间14 s,纤维蛋白酶3.5 g.心电图、脑电图、胸片正常.诊断为短暂性完全性遗忘症.

  • 复方新诺明致固定性红斑1例

    作者:陈磊

    患儿,男,8岁.因皮疹1 h求诊.患儿因玩耍不慎被利器划破左手中指,在附近诊所给予清创、缝合后,给予口服复方新诺明2片.0.5 h后于阴茎包皮处发现红斑,伴明显瘙痒,急来求诊.查体:阴茎包皮近龟头处可见一圆形红斑,直径1 cm,呈紫红色,中央有一水泡,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追问病史,患儿于2 a前曾因皮肤疒节肿口服复方新诺明1片后出现类似红斑,经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留下暗黑色色素沉着.本次皮疹部位与上次相同,确诊为复方新诺明引起固定性红斑.予抗过敏、激素等对症治疗1周后,水泡破溃又愈合,红斑渐退,留有色素沉着.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作者:闫彩霞

    患者,女,32岁,孕1产0.因停经8个月,牙龈出血,皮肤紫癜2个月于1998年4月8日入院.近1周来感胸闷、心悸,下肢浮肿并时有鼻衄.查体:轻度贫血貌,牙龈肿胀渗血,胸腹部散在瘀血点,下肢水肿.腹围107 cm,宫高25 cm,胎位10 A,胎心140次/min.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化验:Plt 8×109/L;Hb 82 g/L;RBC 2.02×1012/L;骨髓穿刺报告粒红2系统均明显活跃增生伴轻度核浆发育不平衡,巨核细胞成熟障碍,Plt相关抗体PAIgG 204.7 ng/107 Plt,PAIgM 121.6 ng/107 Plt.诊断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予强的松60 mg/d,维生素C 2 g/d.孕34+5周胎膜自破,伴不规律宫缩,即予以硫酸镁、柔托扒抑制宫缩,并输注新鲜血、血小板及人血丙种球蛋白;予氧氟沙星抗感染.d 4出现规律宫缩,宫口开大3~4 cm,立即予以甲基强的松龙500 mg快速静滴后在局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男婴,体重2 850 g,Apgar评分10分,查脐血Plt 70×109/L,未予以特殊处理.术中出血350 ml,术后继续输注血小板,人血丙种球蛋白2 d.孕妇产后情况良好,阴道恶露正常,母子均平安出院.

  • 肾外症状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1例

    作者:李容汉;王伟光

    患儿,男,9岁.因头晕、头痛5 d,抽搐1次,门诊拟"抽搐查因:病毒性脑炎?”入院. 5 d前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伴低热,入院前1 d头晕、头痛加重,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呈喷射性,随后出现全身抽搐,持续约5 min缓解,抽搐后出现意识模糊,眼睑浮肿,病程中无尿频、尿急及血尿,但尿量减少,当地医院曾查尿常规阴性,疑诊"颅内感染,颅内高压”.起病前8 d曾患感冒,否认头颅外伤史.体检:体温 37.6℃,脉搏102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21.2/12.6 kPa.眼睑轻度浮肿,下肢无浮肿,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心率102次/min,心音低钝,无杂音.神经系统检查,深、浅生理反射存在,布氏征(+),克氏征(-),巴彬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05 g/L,白细胞11×109/L,中性0.78;尿常规,尿蛋白阴性,未见红细胞、白细胞或管型,爱迪计数红细胞28×104/12 h,白细胞40×104/12 h;血尿素氮7.4 mmol/L,血肌酐146 μmol /L,抗"O”阳性,补体C3 400 mg/L;脑脊液常规检查无异常;胸片提示循环充血.入院诊断:肾外症状性肾炎并高血压脑病.入院后即给吸氧、地西泮静脉推注(0.3 mg/kg),同时肌注鲁米那10 mg /kg镇静;静脉推注速尿每次2 mg / k g利尿; d 1使用硝普钠静脉点滴降血压,用5 mg溶于100 g/L葡萄糖溶液中,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开始按1 μg/(kg*min)速度滴注,逐步调整至3 μg/(kg*min),用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护血压,防止血压过低;同时应用青霉素10万u/kg分两次静脉滴注清除体内病灶残存细菌;并予严格限制水、钠入量等治疗.入院后2 h血压下降,随后稳定维持在正常范围(13~14/9~10 kPa),尿量逐渐增多,病情稳定好转,住院2周出院.随访0.5 a,尿常规检查始终正常.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大量心包积液误诊1例

    作者:曾志为

    患者,男,67岁,渔民.因咳嗽、咳痰、浮肿1 a余,心悸、气促1月余入院.近1 a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白色粘痰,无咯血、胸痛及发热、盗汗、消瘦、怕冷等.并逐渐出现颜面及下肢浮肿,以晨起明显,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近1个月渐出现气促、不能平卧,在外院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而转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37℃,脉搏80次/min,血压130/60 mmHg.半卧位,面容臃肿,反应稍迟钝,皮肤粗糙.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怒张不明显,双肺未闻及干湿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80次/min,律整,心音不低钝,未闻及病理杂音及心包摩擦音,无奇脉,肝大肋下2 cm,质偏硬,双下肢非凹陷性水肿.胸片及胸部CT提示有左侧肺不张,大量心包积液.CT发现心脏后壁积液量厚达6 cm,未发现胸部占位性病变.心包3次穿刺抽液均为红色不凝血性液体,胆固醇、蛋白质含量不高,未发现肿瘤细胞.甘油三酯2.49 mmol/L.胆固醇7.32 mmol/L,顽固性低钠、低氯(Na+113~250 mmol/L,Cl-72~85 mmol/L),ESR 42 mm/h.ECG:无窦性心动过速及低电压,入院诊断:心包积液查因,肿瘤性、结核性可能性大.但入院后经全身检查,未发现占位性病变.心脏彩超除大量心包积液外,心脏结构正常.入院后发现心率较慢(50~80次/min),T4<2 μg/dl,T3<50 ng/dl,TM抗体15%,TG抗体34%,TSH 750 mu/L,FT3<1.6 pmol/L,FT4 3.08 pmol/L.纠正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甲减心),大量渗出性心包炎,粘液性水肿.给予甲状腺片口服,复查心脏彩超心包积液量逐渐消退.

  • 腕管综合征误诊为颈椎病1例

    作者:邹小英

    患者, ,女性,45岁,右上肢麻木2 a余,加重2周入院。患者系家庭妇女,2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偶有酸胀、无力感,麻木以桡侧3个手指为著,连续甩手后症状稍有缓解,有“落枕”史,颈部有轻度不适,在多家医院均按颈椎病诊治,无缓解。近2周来患肢桡侧3个手指麻木加剧,疼痛感明显,影响日常劳动。入院查体:颈软,活动正常,压颈试验阴性。双侧肢体肌容积正常,肌力正常,右侧桡侧3个手指感觉减退,左侧食指末端有轻微麻木感,腕以上无改变,腱反射正常,Tinel征阳性。X线片示椎体前后缘有轻度骨质增生,颈椎MRI示无明显异常。使用DANTEC 80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在屏蔽室内、室温25℃,双上肢末端温度35~36℃时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SCV(指至腕段顺向性感觉传导速度)、MCV(肘至腕上、腕段),测SCV:正中神经(食指)、尺神经(小指),针电极在腕部记录。扫描速度2 ms/Div,灵敏度1~5 μV/Div,平均叠加150次,刺激频率3 Hz;测MCV:双正中神经、尺神经,用针电极在掌长肌、拇短展肌及外展小指肌记录,扫描速度3 ms/Div,灵敏度200 μV/Div~2 mV/Div,刺激频率1 Hz。检查结果:右侧正中神经SCV未引出反应,MCV(肘至腕段)为21.3 m/s;左侧正中神经SCV为34.2 m/s,以上结果均明显低于正常值:双侧正中神经(肘至腕上段)及双侧尺神经SCV、MCV均在正常值范围内:55.1~67.9 m/s。肌电检查双侧拇短展肌,外展小指肌各项指标均正常:无自发电位,募集干扰相,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分别为左侧9.6 ms,9.4 ms;右侧9.8 ms,10.0 ms。结果提示:双侧正中神经于腕以下段呈不完全性神经性受损。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在本院骨科作右侧腕横韧带切断术,左侧予康尼克通-A20 mg腕管内注射后,症状完全消失。讨论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致手指麻木,疼痛或鱼际肌麻痹的一种常见病症,常为双侧。疼痛常向肘部及肩部扩展,易误诊为颈椎病。当腕管变性、管口腔狭窄或穿过腕管的内容物增大时易出现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症状,疼痛以夜间或清晨较明显,有时放散至肘部,甩手后可以减轻或消失。检查中可见不经过腕管的尺神经末端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正常,腕以下段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减慢,正中神经分布区感觉迟钝,压迫患者腕管内正中神经1~2 min,麻木及疼痛感加重,而颈椎病无此特点。本例患者发病2 a,主要表现为手麻,曾有“落枕”史,按颈椎病治疗不愈,肌电检查及手术治疗显效可明显诊断。

  • 铸造桩冠修复前牙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谭翎

    桩冠因利用铸造桩插入根管内,与根管壁密切接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而获得良好固位,其金瓷冠美观、耐用,与天然牙协调性好,成为修复前牙大范围缺损的重要的修复手段之一.但临床上偶有核桩松脱、根折和冠瓷折裂、剥脱等情况发生.本文试就临床收集的21例桩冠修复体失败的可能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收集1995年8月至1999年6月做铸造桩冠修复体的患者共103例.男64例,女39例.年龄19~67岁.其中中切牙106颗,侧切牙48颗,尖牙18颗.患牙一般为外伤牙折或残冠、残根.修复前已作完善根管治疗.1.2 操作方法常规根管预备、根面预备,取桩核蜡型,试戴铸造桩核,粘固.制备浅凹型颈缘,取模,试戴金瓷冠,粘固.

  • 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体会

    作者:李煜;余铣雄;梁淑屏

    腹腔镜妇科手术已开展多年,麻醉方法也有很多选择.本文将硬膜外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前ASA Ⅰ~Ⅱ级,麻醉前0.5 h肌注鲁米那0.2 g,东莨菪碱0.3 mg.选L2-3硬膜外阻滞满意后,手术开始前3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与地西泮(0.1 mg/kg)合剂,需重复使用时给予首量的2/3.手术全程常规鼻管吸氧.1.2 方法于麻醉前、气腹后5,10,30 min及术后5 min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观察患者的意识、体动、恶心、呕吐的情况.1.3 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

  • 低位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一期手术治疗

    作者:吴利炜

    直肠癌性肠梗阻是需行手术治疗的急腹症,而一期手术是急性低位直肠癌性肠梗阻处理的难题,术中的肠减压及控制腹腔污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笔者自1995~1997年成功地以一期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性肠梗阻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5~72岁,平均66岁.病程10 d至14个月.临床上均有腹胀、腹痛,完全性梗阻3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梗阻时间1~10 d.癌肿距肛门4~6 cm,病灶占肠腔全周2例,占3/4周以上3例.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1例,中分化腺癌3例,粘液腺癌1例.

  • 结核性胸腔积液4个月疗程探讨

    作者:梁志强

    我所自1993年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对初治菌阴的肺结核患者给予项目办规定的4个月方案治疗,回顾1993~1998年我所登记的初治菌阴结核性胸积液患者共有344例(仅总结广州市老城区病例),现将在我所顺利完成疗程的163例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163例,男126例,女37例,年龄小12岁,大86岁,平均33岁,其中15~45岁占69%.1.2 积液情况少量积液(积液位于第4前肋内侧下缘水平线以下)85例,中量积液(积液在上述水平以上而在第2前肋内侧下缘水平线以下)66例,大量积液(超过第2前肋内侧下缘水平线)12例.

  •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作者:冯子平

    膜室综合征(PACS)是指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区内,以进行性血供障碍为特点的综合征.由于神经肌肉缺血时间过长即可出现不可逆损害,影响肢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故本病的早期诊治极其重要.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37例,经脱水或手术减压等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0~83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1例为前臂静脉注药渗漏伴有凝血障碍引起;1例为煤气中毒昏迷右上臂受压引起;35例为外伤引起.肢体骨折30例,有22例行急诊手术整复骨折;8例行闭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出现PACS时间:24 h内发生者18例;24~48 h内发生者16例;1例注药渗漏7 d以后出现;2例由外院转入时已有严重的血供运动障碍.

  • 小脑出血21例误诊分析

    作者:沈如晖

    出血由于临床表现不具有明显特征,诊断存在一定困难,较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近8 a来初诊误诊的小脑出血21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小脑出血.其中男14例,女7例,发病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58.5岁,60岁以上1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例,有脑梗死史1例.到我院就诊时间为发病后3 h~12 d.1.2 发病形式活动时发病15例,安静状态发病6例.情绪激动9例,饮酒4例,排便2例,在田间喷洒农药1例,无明显诱因发病5例.起病急者20例,起病缓慢者1例.

  • 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价值

    作者:洪永忠;黄平;张厚德

    胸膜活检病理学检查作为明确胸腔积液病因的有效手段在国内未获得广泛开展.本文总结我院1993年6月至1999年9月所行107例胸膜活检的病理结果,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胸腔积液接受胸膜活检的住院患者共107例,男58例,女49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8岁.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后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72例;恶性胸腔积液35例,包括肺癌13例,胃癌3例,结肠癌6例,乳腺癌2例,原发性肝癌4例,恶性瘤1例,不明来源腺癌6例.全部通过内镜活检,手术穿刺活检,胸水细胞学检查,以及胸膜活检而确诊.

  • 连续潮气量及呼出CO2监测下经鼻盲视气管插管术21例

    作者:廖荣宗;李振威;张习良;周曙

    临床上经鼻盲视气管插管时常依靠导管内的呼吸气流声大小来判断导管的位置,由于受术者听觉、患者神志和呼吸强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插管不易成功.而在连续潮气量(Vt)及呼出CO2(EtCO2)监测指导下经鼻盲视插管,则安全简单直观可靠.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9~42岁,均为口腔外科手术.全组病例中,Ⅰ度张口困难16例,Ⅱ度张口困难3例,Ⅲ度张口困难2例;其中过度肥胖1例,喉结过高2例.颈部活动均正常.经右侧鼻孔插管15例;经左侧鼻孔插管6例.均用带低压气囊ID 6.5~7.0的气管导管,其中鼻式气管导管9例,普通气管导管12例.

  • 表麻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38例

    作者:赵宏辉;粟德武;柳观胜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国内外多用全麻,但考虑到全麻比较复杂及并发症多等问题,我们试用表麻下进行,取得较好效果.现就近5 a所作38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21~70岁,平均33岁.全部作术后病理检查,其中:声带息肉27例,声带囊肿5例,喉乳头状瘤2例,喉部炎性肉芽肿2例,喉神经纤维瘤1例,喉淀粉样变性1例.1.2 方法1.2.1 术前用药常规于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0.1 mg,皮下注射阿托品0.5 mg,2例精神紧张者予肌注地西泮10 mg或哌替啶50~100 mg.1.2.2 麻醉用1%盐酸丁卡因喷雾咽喉部3~5次至咽反射消失,在间接喉镜下再用1%盐酸丁卡因滴声带及喉腔2~3次,术中可用1%盐酸丁卡因加肾上腺素小棉球涂擦喉粘膜表麻及收缩止血.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30例诊治体会

    作者:邓建伟;谭焕东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组织来源多样,病理分类复杂,症状各异而又无特殊性,诊治较为困难,手术后复发率高.现将我科1988~1998年收治的30例病例报道如下,并就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3;年龄24~76岁,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男34.1岁、女32.8岁,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男44.5岁、女45.6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其余为腹痛、腹胀、胃肠道症状等.术前诊断为腹膜后肿瘤的患者13例,占43%,其余误诊为肠道肿瘤、胰腺囊肿、肝癌等.

  • 改良式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子宫脱垂

    作者:黄金霞;陈术

    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操作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出血亦较多,体弱、年老者不宜采用.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72例子宫脱垂患者进行改良式阴道纵隔成形术,避免了上述缺点,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至1999年10月共72例子宫脱垂患者,其中子宫脱垂Ⅲ度伴阴道前后壁均膨出24例,占33%;子宫脱垂Ⅲ度伴阴道前壁膨出6例,占8%;子宫脱垂Ⅲ度伴阴道后壁膨出6例,占8%;单纯子宫脱垂Ⅱ度6例,占8%;子宫脱垂Ⅱ度伴阴道前后壁均膨出者30例,占42%.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2岁.子宫脱垂病史长40 a,短5个月,平均4 a.

  • 恶性淋巴瘤并发白血病与骨髓侵犯58例

    作者:李颂文;肖扬;严定安

    恶性淋巴瘤常侵犯骨髓并发白血病,为临床诊治带来困难.我们1992~1998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216例,其中合并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25例,骨髓侵犯(BMI)3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16例恶性淋巴瘤中发生LMCL 25例,BMI 33例.其中男39例,女19例;平均年龄31岁(4~75岁).入院时确诊LMCL 21例,BMI 23例,住院中转为LMCL 4例,BMI 10例.1.2 诊断标准病理确诊恶性淋巴瘤,骨髓中淋巴瘤细胞≥0.05,外周血基本正常为BMI;骨髓中淋巴瘤细胞≥0.20,诊断为LMCL.

  • 大口径引流管用于开颅术后引流治疗重型颅脑外伤57例

    作者:陈杏伙;朱世强

    ,开颅术后惯用胶片或小口径(3 mm)引流管引流,往往造成引流不通畅,致硬膜下、硬膜外或血肿残腔积血积液,无法达到引流效果,而胶片引流切口容易渗湿,增加换药次数,并容易引起切口或颅内感染.我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2月开颅术后改用大口径硅胶管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7.4岁.1.2 致伤原因车祸伤45例,坠落伤5例,击伤5例,酒后跌伤2例.

  • 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李景新;谭宇顺;林天辅;张跃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由于臀部的肌筋膜挛缩导致下肢活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候,发病的部位在下肢髋部外侧,以臀大肌,臀中肌及髂胫束周围的筋膜挛缩所致,与髂胫束挛缩症有相同之处,目前其病因说法不一.我们采用手术松解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小5岁,大9岁,平均年龄7岁.15例患者均为双侧发病,症状表现典型.1.2 手术方法术前做好血液生化,心肺功能等检查,及麻醉前试敏等准备,将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家属,征得家长的协助.采用静脉离解麻后,患儿取平卧位,腰以下常规消毒铺巾,以单侧为例,在髋部外后侧取切口,切开皮肤,暴露臀大肌及臀中肌和髂胫束旁的筋膜,此时用手指可扪及条索状挛缩变性的筋膜,坚韧有弹性,屈曲髋关节时与股骨头粗隆处形成弹响,可用组织剪或手术刀将挛缩的筋膜切断,边检查边切断,直至完全松解为止,以并腿屈髋自如,双膝向外划弦圈畸形消失,股骨大粗隆部没有弹响为标准.经检查止血,冲洗切口,逐层缝合,术毕并腿包扎.1.3 结果经手术松解后,症状均获缓解,功能恢复良好,追踪随访3~6 a,平均4.5 a,未见复发病例,疗效显著,治愈率达100%.

  • 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作者:林洁燕;蔡晓群

    小儿疝气是外科常见病,主要原因是先天性鞘状突未闭,一般在1岁以后即不能自行闭合,所以,1岁后即可手术治疗.手术前后的护理与手术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得当,能使患者伤口愈合好,恢复快.相反,护理不当,有时会出现切口感染,延缓伤口愈合,甚至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是很重要的.现将我科1998~1999年收治95例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5例患儿中,男91例,女4例,年龄大为7岁,小1岁.双侧者1例,其余都是单侧,1例嵌顿.都治愈出院.到目前为止无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疝.

  • 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护理体会

    作者:罗素芬;陈秋芳

    目的探讨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10例高位肠瘘早期使用双腔引流管予以恒力负压吸引,并持续以生理盐水冲洗;瘘口采用暴露法,以及加强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吸引压力容易调整并恒定;使用双腔引流管引流无出现堵管现象;瘘口周围皮肤暴露法便于观察瘘口有无漏出消化液至体表,及局部皮肤被消化液刺激情况;无出现长期禁食的并发症;引流液回输,恢复消化液的胃-肠循环及胆盐的肝-肠循环;重新利用消化酶.结论对双腔引流管及恒力负压吸引在高位肠瘘的应用临床效果满意.

  • 湛江市新生儿三种疾病的筛查

    作者:裴新燕;蔡宗友;肖桂元;曹小英;魏代奎;张振英

    目的了解湛江市新生儿筛查情况及意义.方法对出生48~72 h后的31 350名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滤纸标本,用酶免法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筛查,用盖茨利(Guthrie)细菌抑制法作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用纸片荧光斑点定性试验作G6PD缺陷筛查.结果 CH发病率1/2 850,G6PD缺陷发病率4.66%,未检出PKU患儿.结论新生儿筛查能使CH,PKU及G6PD患儿得到早期诊治,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等,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新生儿筛查及随访

    作者:江剑辉;马燮琴;宋诚燕;林本蘅;曹伟锋

    目的对广州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H) 新生儿的筛查及随访进行总结.方法测定生后3 d新生儿足跟血滤纸干血片的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大于切值者为筛查阳性,召回测血清T4和TSH确诊、摄膝关节X线片测定骨龄,并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结果 11 a共筛查257 880例新生儿,检出CH 60例,发病率为1/4 298.经治疗,平均身高1岁时为(75±3.2) cm,2岁时(87±3.6)cm, Gesell法智力测查平均发育商(DQ)1岁时为98.9±8.8,2岁时为99.5±9.1,3岁时为88±11.2. 结论新生儿筛查是CH早期诊治的唯一方法,检出率与实验方法有关,筛查检出的CH 经替代治疗后身高和智力发育平均水平可达正常,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实施新生儿筛查时必须及早递送和检测标本,严格实验质控,及时召回确诊,早期足量治疗和长期随访.

  •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顾学范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导致苯丙氨酸(Phe)代谢障碍.本病在1934年因Folling早发现患者尿中含有大量的苯丙酮酸而得名.1947年Jervis对患者进行苯丙氨酸负荷实验,发现正常人肝脏组织的上清液能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但是PKU患者肝组织缺乏这种转换功能,从而揭示PKU发病的生化基础是肝脏苯丙氨酸代谢障碍.1953年,德国的Bickel首先报道了用低Phe奶方治疗PKU获得成功.1963年Guthrie发明了PKU新生儿筛查方法.1983年Woo克隆了定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12q22-q24.1区域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为PKU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开辟了道路.

  • 上海部分地区19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回顾

    作者:叶军;顾学范;沈永年;黄晓东;薛和平;周建德;马雅芬;乌玉丽;高晓岚;陈瑞冠

    目的了解新生儿筛查疾病的发病率,总结19年筛查经验.方法对出生72 h的新生儿采集外周血滤纸标本,用Guthrie细菌抑制法作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筛查,另作半乳糖血症及组氨酸血症筛查.结果 PKU筛查阳性发病率1/15 455,CH为1/5 036,在1万例新生儿中筛查出1例CAH患者.结论新生儿疾病筛查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治,是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

  • 1999年广州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叶惠芬;杨银梅;陈惠玲;李红玉;吴爱武;罗兰

    目的对广州地区临床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苛养菌用浓度梯度法.结果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53%和8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占17%,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发生率为32%和43%,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达45%~69%和42%~94%,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比1998年有所提高.结论掌握细菌耐药的新动态,合理用药,控制滥用为当务之急.

  •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正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PGE1 100 μg加入生理盐水200 ml静滴;对照组28例,用复方丹参液8ml加生理盐水200 ml静滴,两组均1次/d,10次为一疗程.两组用药前后均观察心绞痛情况,并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两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58%(P<0.005),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2%和36%(P<0.005),同时PGE1能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结论 PGE1能明显缓解心绞痛,明显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有良好的血液流变学效应,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左室功能.

  • 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

    作者:李卫平;梁可珍;张炳旺

    目的探讨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将43例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3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二甲双胍. 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满意控制率达83%( 19/23),对照组为 55%(11/20),观察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且无出现低血糖反应病例. 结论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是治疗磺脲类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丽珠赛乐与进口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对比

    作者:傅浩忠;俞永憎

    目的了解丽珠赛乐与进口脑活素对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比较新生儿HIE 61例静滴丽珠赛乐、51例静滴脑活素的近期疗效,并通过随访和复诊了解中远期效果.结果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1个月复查CT及随访的体检异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丽珠赛乐可代替进口脑活素治疗新生儿HIE.

  • 甲氨蝶呤不同途径单次用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观察

    作者:谭鹰

    目观察甲氨蝶呤(MTX)在不同用药途径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6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静注组36例采用MTX 60 mg加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肌注组32例用MTX 60 mg臀部肌肉注射.用药后定时进行血β-HCG水平测定,观察自觉症状及一般情况,B超复查附件包块缩小情况.结果静注组有32例(89%)成功,肌注组有27例(84%)成功,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后血β-HCG水平开始下降的时间和下降至正常水平的速度及异位妊娠包块开始缩小的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静脉用药组较肌注组快.结论使用MTX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

  • 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分析

    作者:陈少香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用于真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633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223例,口服伊曲康唑;Ⅱ组:210例,口服伊曲康唑加局部用药;Ⅲ组:200例,仅局部用药.治疗后7 d(近期)及1个月(远期)复查作疗效评价.结果Ⅰ组、Ⅱ组、Ⅲ组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7.3%;96.2%,97.2%;70.0%, 73.0%.Ⅰ组和Ⅱ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和Ⅲ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伊曲康唑用于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疗效可靠.

  • 新生儿筛查现状和展望

    作者:马燮琴;顾学范

    新生儿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普查.这类疾病在新生儿期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体内已有生化或激素改变.新生儿筛查可及早发现异常,进行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发生体格和智能发育障碍等严重后果.自1961年美国盖塞利(Guthrie)发明苯丙酮尿症(PKU)新生儿筛查以来,发达国家先后进行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枫糖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和囊性纤维变性(CF)等数十种疾病的新生儿筛查,其中PKU和CH发病率较高,治疗效果好,已在许多国家大力推广.有些国家已将新生儿筛查列入国家卫生法内容之一.新生儿筛查覆盖率接近100%.

  • B7基因转染骨髓干/祖细胞及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秀枝;范洪涛;汪明春;许敏华;谭广销;罗更新

    目的探索非实体瘤白血病转基因治疗的可能性,以便临床应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为载体,将B7基因转导入骨髓干/祖细胞内,通过G418筛选,收集转导的阳性细胞;以CD80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检测,观察B7基因在人骨髓干/祖细胞内基因转移及其表达的稳定性.结果通过脂质体介导,B7基因在人的骨髓细胞可以有效的稳定表达;用G418筛选可使转导的阳性细胞富集.结论利用脂质体做载体介导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转移B7基因是可行的.

  • 海马微量注射β淀粉样蛋白对Bax/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曲文;陈俊抛;田时雨;黄翠瑶

    目的探讨Bax/Bcl-2基因表达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脑内致凋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Aβ 1-40注射到大鼠右侧海马CA1区诱发Aβ在脑内该区域的沉积,7 d后,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果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相比,Aβ组Bax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β脑内沉积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增强了Bax的表达有关.

  • 全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

    作者:刘宏;杨欢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前后的行为学变化.方法采用Pullsinelli的四血管阻断法制作了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用Y-型迷宫检测全脑缺血前后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行为.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流严重损害了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 畸形性骨炎早中期诊断的新进展

    作者:郭义标;王为岗;曾辉;梁长虹;吴乙秋

    近几年国内报道畸形性骨炎(Paget病)文献逐渐增多[1~3],但对其中早期表现有关报道甚少[4].到目前为止,国内统计共33例[5],对畸形性骨炎各期表现了解尚肤浅,特别在早、中期容易误诊为其他骨病.1 病因 James Paget于1877年首先描述畸形性骨炎,并认为它是一种病因不明疾病,曾设想为炎症、遗传性、肿瘤性、血管性、内分泌、免疫性疾病,但一直未有病因证据.1986年有学者发现该病患者破骨细胞内含有病毒RNA与胞浆函体[2,6],因此普遍认为慢性病毒感染是病因之一.在家族调查又提示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3],90年代研究发现PD发病与HLA-DR抗原有弱有关,与HLA-D,HLA-9,B15相关[5],表明与遗传关系密切.

  •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顾洪生;李卫平

    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是指硬膜内的终丝增粗缩短,纤维粘连或脂肪团块等病变,将脊髓圆锥以下的终丝或马尾固定于椎管,在脊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牵拉圆锥不能向头侧移位而导致脊髓或圆锥牵拉损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常引起双下肢运动障碍或瘫痪,感觉迟钝或丧失,足部畸形,骶部包块,骶尾部皮囊窦或脊柱畸形等[1~4].Chute 1921年首先提出脊髓拴系脊髓发育不良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原因.随后,学者们逐渐认识到进行性感觉及运动障碍是由于脊髓牵拉所致.1981年Yamada等[5]提出脊髓拴系综合征新概念.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对此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

    作者:林宏初;吴恒莲;阮雪玲

    目的探讨中药尿毒清冲剂与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对改善肾功能和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疗效.方法将78例早、中期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仅予西医治疗,包括饮食疗法(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糖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物,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等;治疗组48例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尿毒清冲剂25~40 g/d.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CRF患者转归的影响.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显效率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和7%(P<0.01);②治疗组治疗后Scr和BUN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仅BUN显著降低(P<0.05),Scr无明显降低(P>0.05);③1 a内治疗组中有2/8的患者进入终末期(ESR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0,P<0.01;④两组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CRF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CRF的有效率,降低Scr,改善肾功能,降低ESRD的发生率,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 中西医结合救治婴幼儿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作者:李奇梅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 ml/kg,2次/d,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另设西医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抗感染、改善微循环障碍、强心利尿等方面,均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好.

  • 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比较

    作者:王小冬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比较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异常,参麦组总有效率分别达98%和71%,而丹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7%和51%,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关.结论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异常,但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更优于丹参注射液.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