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11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气管插管抢救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远达;何为群;陈思蓓;肖正伦;黎毅敏;刘晓青;钟南山

    目的回顾分析收治的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进行首次气管插管抢救的临床过程.方法从临床操作过程的特点系统地回顾进行首次气管插管的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试提出佳操作方案.结果重症SARS患者无创治疗失败需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共11例,55%合并有基础病(6/11),100%曾接受无创人工通气治疗失败,100%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7例经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插管,执行严格防护措施前感染了医护人员10例,实施严格防护措施后无感染的个案.结论有创人工通气是抢救重症SARS的后手段之一,在单向层流设计的中心ICU里执行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建立人工气道对医护人员是安全的.

  • 在SARS流行期间儿科病房的护理对策及管理

    作者:邓维英;朱会英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全新的、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聚集性(家庭聚集和医院聚集)发病的特点.

  • 中医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体会

    作者:刘伟胜

    据近期诊治非典型性肺炎103例的观察,从流行病学和证候特点,其具有传染性、发病急、发展快、变化多、症状重,因此应属于中医温病学(热病)范畴.

  • SARS合并ARDS临床分析

    作者:何为群;刘晓青;陈思蓓;徐远达;梁剑辉;黎毅敏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的病死率为32%;缺氧(PaO2<60 mmHg或SpO2<93%)时间>1 d的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发生4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治疗以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器官功能维护为主.结论以及时纠正缺氧、防治MODS的发生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降低病死率.

  • 疑似SARS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指导

    作者:詹娜;罗绮玲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也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现在已基本明确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SARS在短期内引起全球爆发,起病急、病情变化凶险、多样、病死率高.

  • 20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追踪报告

    作者:王琦;张顺玲;黄丽芬;谭奕洲;尹炽标;唐小平;贾卫东;黄远红;赵子文

    目的了解SARS在医务人员中感染状况、抗体检测、临床和预后等特点.方法对该院2月份感染SARS的20名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抗体检测、肺功能检查.结果20名医务人员感染者中,男4例,女16例;医生8例,护士12例,平均年龄(26.8±6.0)岁;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潜伏期是1~13 d,常见潜伏期是2~6 d(14例),平均潜伏期(3.6±1.3)d,平均住院时间(26.1±11.5)d;该院一线工作人员231人,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是8.7%(20/231),治愈率是100%,无一例死亡.由于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得当,近3个多月以来,该院未再有医务人员感染SARS.跟踪调查显示,20例医护人员预后良好,目前已全部恢复临床一线工作;19/20例(95.0%)肺功能检测完全恢复正常,1例通气功能轻度异常;抗体检测90.0%恢复期SARS抗体阳性,双份血清5/6例恢复期SARS抗体滴度升高,4/60例未感染一线人员抗体阳性.结论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一般SARS患者基本相同,我院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率较低,临床治愈率高,追踪3个多月大多预后良好.目前的SARS抗体检测可以诊断大部分SARS患者,SARS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 44例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作者:陈瑞;李建国;魏青;严海燕;赖琳

    目的探讨SARS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测定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CD3+、CD4+、CD8+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5例

    作者:朱敏;叶志中;林新峰;左俊岭;刘南;黄小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自2003年2月2日至2003年4月30日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45例,经过近3个月的临床诊治实践,对这种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 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SARS

    作者:陈思蓓;刘晓青;郑则广;何为群;黎毅敏

    目的探讨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疗效.方法37例重症SARS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治疗后缺氧及呼吸窘迫等症状无改善,采用n-CPAP治疗.CPAP水平为4~8 cmH2O.结果治愈25例(成功组),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31.8±4.6)次/min,SpO2为(91.6±1.7)%;平均通气时间为(12.7±5.6)d.转为有创通气12例(失败组),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45.8±8.7)次/min,SpO2为(86.2±4.3)%;平均通气时间为(2.99±2.6)d.治疗1 h后,成功组RR下降到(25.8±4.2)次/min(P<0.05),SpO2上升到(97.0±1.7)%(P<0.05).失败组RR下降到(40.7±11.2)次/min(P>0.05),SpO2上升到(97.0±1.7)%(P<0.05).结论对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CPAP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成功率达到67.6%.CPAP是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较好方法之一.

  • 中医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与防治

    作者:钟嘉熙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即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简称非典),是一种以SARS病毒(SARS virus)引起,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 解毒利肺口服液的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韩丽萍;石世德;邓海;张伟林

    采用提取挥发油及水、醇分别提取等工艺制备,用薄层色谱对金银花、黄芩和连翘有效成分进行鉴别.用中药有效成分含量作为指标初步优选解毒利肺口服液制备的工艺,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 无创鼻(面)罩正压通气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救治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邓惠南;潘瑶;李红娟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临床特点以发热、咳嗽、咳痰、气促为主.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对于一些气促明显呼吸>30次/min、吸氧3~5 L/min条件下SaO2<92%的患者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辅助呼吸,收到较好的疗效,现将无创正压通气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救治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SARS并发气胸的外科治疗

    作者:殷伟强;何建行

    目的探讨SARS患者并发气胸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SARS并发气胸患者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SARS并发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保守治疗,基本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例患者予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较严重并发症,且未能缩短引流时间.结论SARS患者出现气胸,只要给予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外科手术治疗对长时间引流不能愈合患者,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四诊动态分布特点初步总结

    作者:唐光华;林琳;何德平;杨志敏;汤翠英;许银姬;刘伟胜;罗云坚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四诊动态分布特点.方法动态收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中医四诊资料,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多兼有卫表证,及夹湿表现;中期以热盛、湿阻、并可出现耗气伤正表现;恢复期则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正虚夹湿夹瘀为主要特点.结论该病属于中医温病范畴,该病的中医四诊指标反映该病证候及病机具有一定的动态演变特点.

  • SARS患者出院后随访69例初步报告

    作者:韩云

    目的报道广东省中医院出院后随访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相关的检测指标结果,为探讨和制订该人群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访问卷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肺功能、胸部螺旋CT、心脏彩色B超检测,运用描述性及推断性分析进行处理.结果69例随访对象中,5例有肝功能损害,18例显示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降低;肺功能检测提示SARS对患者的大气道通气功能影响不大,而15例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40例残气容积增加,14例轻度肺弥散功能障碍,24例患者遗留肺炎吸收不全、局灶或多发性间质病变、肺间质纤维化、胸膜粘连等,34例出现肺循环阻力升高、或轻度肺动脉高压、或左心室心肌节段性缺血.2例视力下降.中医证候分类:气阴两虚证24例,心脾两虚证8例,肝郁脾虚证37例;夹湿热证18例,夹血瘀证7例.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影响.结论部分SARS患者出院后仍见心、肺、肝功能损害,免疫功能降低,精神心理影响.提示下一步应结合中医证候类型进行康复治疗.

  • 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文莉;陈小苹;陈学福;黄晶;张建军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SARS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SARS患者在病程早期外周血白细胞(4153.25±515.61)μl和淋巴细胞(1 535.14±147.91)μl,CD3+(941.45±101.64)μl,CD4+(378.35±42.51)μl,CD8+(436.39±52.41)μl及CD4+/CD8+比值(0.95±0.54),较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6958.52±789.45)μl和淋巴细胞(2589.63±351.81)μl,CD3+(1 465.28±139.23)μl,CD4+(798.65±69.35)μl,CD8+(563.89±71.81)μl及CD4+/CD8+比值(1.49±0.64)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意义.

  • 回顾分析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治疗经过

    作者:徐远达;黎毅敏;刘晓青;陈思蓓;何为群;肖正伦;钟南山

    目的对我所ICU收治的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方法从临床的特点和治疗的反馈系统地回顾我所ICU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临床诊断重症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因果关系.结果收治的重症SARS患者共38例,21%合并有基础病(8/38),起病初期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和器官保护治疗,发展至重症阶段均予抗菌、皮质激素抗炎、营养支持、免疫调节、人工通气辅助等治疗措施.30例病愈出院(79%),其中11例(11/30)出院时X线胸片示有轻微肺纤维化改变(37%);8例死亡(21%).结论重症SARS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除了提倡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外,合理使用皮质激素和人工通气辅助效果理想.

  • 重症SARS患者人工气道护理初探

    作者:谭婉媚;侯春怡;叶健莺;潘瑶

    目的探讨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5例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人工气道采用湿化、有效吸痰、病情观察、镇静监测等系统护理方法.结果利用三通密闭接头吸痰能有效保持适当的呼气末正压水平,保证肺泡的开放,提高血氧饱和度.加强人工气道的湿化,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确保气道通畅.结论重症SARS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科学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提高患者的氧合功能和抢救成功率.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张贤昌;林锦炎;王锡瑜

    从2002年11月16日发现第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到目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5个月的时间.在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过程中,广东省内,特别是广州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学福;陈小苹;杨海龙;陈文莉;黄晶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SAR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的年龄在18~73岁,平均37.66岁.男27例,女38例.46.15%的患者有SARS患者密切接触史或传给他人史,呈家庭及医务人员聚集现象.潜伏期为3~10 d,平均6.82 d.传播途径以近距离和密切接触为主.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98.46%)、干咳(53.85%)、肌肉酸痛(56.92%)、气促(49.23%).血常规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为主占96.6%,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占33.3%,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占28.3%、肌酸激酶增高占11.7%,无一例CK-MB增高.全部病例肺部均有病灶,且肺部体征与其病灶不一致.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氧疗为主,经验性使用抗病毒、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肺部病灶进展有一定疗效.5例患者需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肺部炎症表现为其临床主要特点,尚无特效抗病原药物,但经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03例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林琳;许云姬;杨志敏;刘伟胜;张敏州;唐光华

    目的探讨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103例非典型肺炎住院患者的病情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症状、实验室检查、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03例患者中重症77例,转入ICU治疗29例.出院96例(93.21%),死亡7例(6.79%);入院治疗后退热时间为(6.72±3.95)d;胸片复查病灶完全吸收94例,病灶吸收时间(18.13±8.99)d;2例胸片局部呈纤维条索状改变.结论SARS属中医"温病"范畴,病位在肺,涉及脾胃,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示中医药在SARS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 广州地区2003年春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90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子文;张复春;许敏;黄侃;钟维农;蔡卫平;尹炽标;黄少丹;邓哲彤;韦民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3月广州地区发病的190例典型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90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近距离接触过传染源,潜伏期2~15 d,175例患者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心悸、乏力、头痛头晕,伴腹泻46例(24.2%).133例患者肺部无明显体征,胸部X线片浸润性阴影在病程初期较轻,1周内逐渐或突然加重,其中波及两个肺野93例,两肺弥漫性渗出阴影36例.36例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SS),死亡11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中毒症状明显和肺部阴影扩散时,及时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和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结论本病传染性强,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肺部阴影增多和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时应用CPAP和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做好SARS流行时期师级以上干部的保健工作

    作者:刘坚;胡建平;宋骤;陈青山;杨明常

    广州地处这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首发地,也是重灾区,我院收治了第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在近半年的抗击SARS疾病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积极努力,我院没有发生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无一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我院所负责的广州及周边地区的3 000多名师级以上干部,无一例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总结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重视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70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何浩岚;尹炽标;唐小平;贾卫东;谢敏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常规及X线表现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3年2~4月收治的170例SARS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SARS患者的年龄2~89岁,平均(41.2±18.1)岁.男72例,女98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4 d,平均(7.1±3.9)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55.3%)、乏力(21.8%)、气促(能.2%)、腹泻(7.1%)、头痛(24.7%)、肌肉酸痛(33.5%);热程多为3~23d,平均热程(9.4±3.7)d;外周血白细胞正常(71.8%),降低(2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24.7%),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83.8%);全部患者均有胸片影像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对症支持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有一定疗效.结论SARS有强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式降低,淋巴细胞降低,嗜酸粒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

  • SARS患者血清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作者:廖伟娇;黎毅敏;张婷;何为群;李宁

    目的探讨SARS患者血清冠状病毒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47例普通肺炎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冠状病毒抗体(IgG,IgM)检测.结果42例临床诊断为SARS患者,36例可在10 d左右检测到IgM抗体,阳性率为85.7%,IgG抗体阳性33例,阳性率为78.6%.47例临床诊断为普通肺炎的患者,IgM阳性2例,阳性率为4.26%,IgG阳性4例,阳性率为8.51%.30例正常人体检者没有出现IgM或IgG阳性.结论SARS冠状病毒抗体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CT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振军;梁长虹;张金娥;张汝绵;何晖

    目的探讨CT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疑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平片和CT资料.结果19例中,CT符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改变的有8例(42.1%),根据CT典型征象作出其他疾病诊断的有11例(57.9%).结论CT的应用,可以缩小诊断范围,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

  •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胸部照片质量分析

    作者:宋玉全;蓝日辉;曾庆思;邓宇;岑人丽;蔡超达

    目的了解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胸部照片质量情况.方法将SARS患者的胸片分为3组,第1组为DR照片共88张,第2组为床边坐位照片共421张.第3组为床边卧位照片共480张.结果DR组甲片率为93.2%,乙片率为6.8%,床边坐位组甲片率为53.0%,乙片率为46.1%,床边卧位组甲片率为25%,乙片率为55.8%.结论①DR照片的质量高.②在隔离病房实行专人摄影及使用简易胸片架,可有效提高SARS患者的照片质量.

  • 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表现

    作者:曾庆思;陈苓;胡文清;陈荣昌;肖正伦;钟南山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SARS的61例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以发热为早起病症状,88.5%患者在起病1周内肺部出现肺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迅速扩大.2周内病变达高峰,有57.4%患者两肺大部分肺野受累,病情重.83.6%患者在5周内肺部阴影逐渐消散.在恢复期16例CT扫描中,有13例显示肺部遗留纤维化病灶.有6例患者合并感染,病期延长,4例死亡.结论SARS早期出现肺部炎性改变,发展迅速,大部分两肺受累,重症比例高,易致肺纤维化.

  • SARS患者胸部影像表现与评价

    作者:汪珍穗;王海林;林竹;罗浩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SARS病例的有关资料,全部75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一般隔天行影像追踪复查.结果胸部X线表现以肺实质渗出病灶为主,肺内网状改变及肺门片块影较少.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程有一定关系.结论胸部影像表现以肺实质渗出病灶常见.胸片检查是进行本病诊断和评估病程及疗效的重要方法.

  • SARS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作者:曾庆思;陈苓;蔡欣;陈荣昌;谢念危;钟南山

    目的评价平片和CT检查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者,对发病后的一系列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胸片显示SARS患者早期出现肺部局灶性斑片状模糊影,并进行性扩大,有82.8%(24/29)的患者后病变累及两肺大部分区域.CT显示起病初期以肺实变为主的影像表现.中期表现为肺间质增厚,呈网格状,并肺实变影.恢复期肺间质增厚,呈细网状.部分患者遗留肺纤维化病灶.结论SARS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改变,在治疗过程中,一系列胸片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的评价肺部病变.

  • SARS患者血清C3,C4,PA和CRP的定量检测

    作者:廖伟娇;黎毅敏;陈涛;何为群;林勇平;李宁

    目的探讨血清中补体C3、C4、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SARS诊断的价值.方法透射比浊法检测临床诊断SARS患者54例、其他肺炎患者20例及3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C3、C4、PA和CRP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C4(0.38±0.26)g/L,CRP(0.42±0.26)mg/L,PA(376.2±74.08)mg/L]及肺炎组[C4(0.57±0.31)g/L,CRP(0.88±0.43)mg/L,PA(290.9±76.48)mg/L]比较,临床诊断SARS患者组[C4(1.15±0.56)g/L,CRP(10.52±8.77)mg/L,PA(106.8±34.2)mg/L],PA明显降低,C4和CRP则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C3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C4,PA和CRP有助于SARS的早期鉴别诊断.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动态X线研究

    作者:张金娥;梁长虹;赵振军;张汝绵;曾辉;何晖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动态X线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X线表现.结果X线改变呈多样性,以肺间质性炎症开始,可进一步累及肺实质;不同X线类型为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大部分病变经积极治疗后完全吸收;少部分出现一过性进展;少数残留条索、斑点或小片状影.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过程有一定的特征.

  • 胸部DR后处理功能诊断SARS的ROC分析

    作者:蓝日辉;曾庆思;邓宇;陈苓;何建勋;吕国政;谢念危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胸部直接数字化摄影(DR)正位图像及其后处理图像在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共72例临床诊断或临床疑似SARS患者的首次胸部DR图像.对上述DR图像进行"交响乐"软件后处理得到增强图像.两种图像的诊断结果用Windows 95版ROCFIT软件进行ROC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0软件绘制ROC曲线图.结果72例临床诊断或临床疑似病例图像后处理前后的ROC分析显示,后处理前曲线的截距(a值)为0.906 6,斜率(b值)为0.831 0,曲线下面积(Az)为0.757 2;后处理后a值为1.974 5,b值为1.427 5,Az为0.871 4.两种图像诊断的ROC曲线及Az明显不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DR图像后处理可早期检出更多的渗出病灶,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SARS疾病.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与X线表现

    作者:刘波;李旭辉;江勋源;谭四平;吴珊珊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特征与肺部病灶X线演变.方法将非典型肺炎患者病程分4期,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缓解期,观察10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X线形态特征及进展状况.结果入院腋下体温36.0~39.5℃,平均(37.6±0.8)℃.在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位于下肺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其他肺叶(P<0.05),进展期和高峰期病灶大多数累及两个以上肺叶(P<0.05);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形态以斑片状分布为主(P<0.05),部分呈网格样,进展期病灶大多数云雾状、毛玻璃样变为主(P<0.05);高峰期以毛玻璃样变为主;吸收期以云雾状、斑片为主(P<0.05),少部分残留有纤维条索阴影.结论胸部X线可动态观察患者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进展状况,对临床治疗有很大指导意义.

  • 重症SARS的X线影像表现

    作者:陈苓;曾庆思;刘晓青;陈荣昌;岑人丽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重症SARS患者的一系列X线胸片变化规律.结果重症SARS患者胸片表现为两肺阴影迅速进展,大部分区域受累.有3种表现类型:①19例表现为弥漫大片云雾状影,病灶无明显分界,肺纹理显示不清;②13例表现为弥漫棉团状密影,边缘模糊,肺纹理增粗;③5例表现为多发大团块密影,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气相.如无合并症发生,对症治疗有效,1个月左右肺部阴影消失.6例肺部合并G-杆菌感染,5例合并纵隔气肿,出现合并症时,肺部阴影延迟吸收.结论重症SARS患者的X线影像为肺部密影快速进展至两肺大部分区域,易合并纵隔气肿及肺部感染.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意义

    作者:段朝晖;罗晓红;王惠英;陈瑞;朱振宇;刘香梅;江从海;潘昆贻;曾桦;郑治修

    目的探讨由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pneumonia,IAP)患者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抗体变化,为治疗和防范非典型肺炎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受SARS病毒感染的99例患者发病后,运用肺炎支原体抗体凝集实验,检测其肺炎支原体抗体和滴度;AP患者经口服四环素、达菲、拜复乐,结合静脉注射生脉、鱼腥草、吉粒芬等综合性治疗后,观察比较了81例治疗后,其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及治疗前后滴度变化.结果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部分出现MP合并感染,占所检测患者47.5%,滴度高低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经治疗后,MP抗体阳性率为23.5%,抗体滴度出现下降,两者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以反映其合并感染情况,其滴度变化可以监测患病后病情的发展变化及治疗效果观察,为临床诊断预后等提供辅助指导意义.

  • 从SARS的流行特点反思医院的管理工作

    作者:宋骤;杨明常;陈青山

    分析SARS流行的特点,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提出,要加强医学院校的传染病教学,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改善医院的环境,加大卫生的投入.

  • 疫区医院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初期防治的难点及对策

    作者:文其武;戴辉;郭振辉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暴发流行初期,存在着致病原因不明、传染性极强、传染途径不详、病情进展极快、无特效治疗和收治条件有限等困难.我们采取的对策为对发热可疑患者分区首诊、按传染病收治方法隔离以切断所有传播途径、创造与保持一个清洁卫生的医院大环境;探索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法、积累科学的诊治经验;提高人群的自我保护及强制保护,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信息,同时积极寻找病原体线索.取得了无院内交叉感染和无输入性病例发生的成绩.

  • 放射科在SARS期间的防护

    作者:马向红;曾庆思;宋玉全;陈苓

    目的探讨放射科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期间的防护.方法在放射科实行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全员培训;加强工作环境的消毒;使用简易坐位胸部照片架;保护X线照片片盒等一系列的有效防护方法.结果放射科在实施有效防护措施下,共投照5 062例次照片,其中SARS患者960例次,门诊发热患者4 102例次.无发生医护人员的感染.结论在为SARS患者照片时,遵守严格的防护和消毒措施,能避免医务人员感染.

  • 综合性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与对策

    作者:朱会英;曹洪涛;阮晓红;邹小宁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方法与对策.方法建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收治隔离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规范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和离开隔离病区的具体防护方法.结果在疫情流行期间,与传染性非典型肺患者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有256名,全院无一例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感染发病,避免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结论严格各项防护措施,医护人员有防护的暴露可避免或减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医院内感染发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杨哲;文其武;浦金辉;胡文魁

    针对"非典"暴发流行,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医院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健全疫情应急处理机制,启动卫生战备预案,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实施科学治疗,准确报告疫情等有效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报告管理

    作者:曹洪涛;文其武

    目的掌握新形势、新情况下出现新发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报告,有效管理好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方法采取日报告制度与"零"报告制度,坚持每天上报疫情,随时下科室进行流病学调查,加强传染源、密切接触者的监控.结果疫情报告及时、准确,57例确诊和疑似非典患者,无一例漏报、瞒报、缓报.住院37例患者转归清楚,无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现象发生.结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管理效果明显.

  • SARS防治的科技进展

    作者:周民伟

    依靠科学,战胜非典是SARS防治的关键,本文汇总近期SARS防治科技成就,旨在了解SARS病原、流行病学特点、临床救治技术等科技攻关进展.

    关键词: SARS 科技攻关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照片方法及防护措施

    作者:宋玉全;曾庆思;蓝日辉;肖少屏;马中南

    目的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照片方法及防护措施.方法进入SARS病区需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病房内床边机投照,分两组进行研究,第1组轮流人员投照,单纯床边卧位投照,共照187张.第2组专人投照,采取简易坐位胸片架投照或卧位投照,共照674张,其中前后卧位293张,后前坐位381张.对两组照片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组甲片率为13.9%,乙片率为55.1%;第2组卧位甲片率为25.3%,卧位乙片率为58.7%,坐位甲片率为52.8%,坐位乙片率为46.2%.结论实行专人摄影及使用简易坐位胸片架,可有效提高隔离区内SARS照片的质量,降低投照人员感染的机会.

  • 综合性医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房设置和防护措施探讨

    作者:曾勉;黄建强;卢桂芳;黄美娟;黄旭斌;谢灿茂;唐可京;陈虹;黄志勇;彭丹心;伍建红

    2002年11月中旬在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一种病因不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致命性的"非典型肺炎".2003年2月下旬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这种严重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 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点思考

    作者:胡文魁

    "非典"疫情的暴发流行,使我院现行的管理体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经历了一次考验和挑战.就医院方面来看,它直面了这次考验,使得在非典疫情肆虐的时候,作出了适当的应急反应,主要是积极收治和抢救患者,采取较有效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制定相应的诊疗标准,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等,为"非典"疫情的遏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 我院"非典"期间用药统计及分析

    作者:彭海莹;季波

    目的对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用药进行指导,减少人们因恐惧心理造成盲目用药.方法统计该院门诊"非典"期间4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并与去年同期药品销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根据统计数据,4类药品均比去年同期上涨23%以上.结论"非典"期间,因各种原因造成很多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这种现象应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研究

    作者:彭国文;何剑峰;林锦炎;周端华;余德文;梁文佳;李灵辉;郭汝宁;罗会明;许锐恒

    目的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LA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PEI6.0软件分析IAP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IAP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为1.72/10万,病死率3.64%.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到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88%.地区分布以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6.66%;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24.9%;该病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聚集性病例占37.1%.结论IAP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人,潜伏期1~12 d,中位数4 d;通过短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 二十一世纪新发传染病--非典型肺炎

    作者:许锐恒;余德文;邓卓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全球人类健康非常严重的威胁,是由一种新病毒--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潜在可能.2003年1月2日,广东省河源市首次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经回顾性调查,首发病例是2002年11月16日,发生于广东省佛山市.2003年2月28日越南河内报告首例SARS.2003年3月12日,WHO发布全球警告;3月15日发布全球旅行紧急建议.4月16日,WHO宣布确定SARS的病原体为一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的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动物.面对一种新发传染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尤为重要,信息发布要选择合适的途径,合适的对象,合适的信息和合适的时间.即使暴发过去了,详细的流行病学及环境调查分析,会丰富我们的认识,并可防止疫情的蔓延和再次暴发.控制新发传染病不是局部问题,是超越地域及政府界限的,需要全球支持,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努力把疾病控制在萌芽之中.

  • 广东省各市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何剑峰;彭国文;郑慧贞;罗会明;粱文佳;李灵辉;郭汝宁;邓卓晖

    目的分析广东省各市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IAP,WHO称为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追溯传染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广东省各市IAP首发病例进行调查,对其密切接触者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各市首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续发病例情况及各市首发病例之间的联系.结果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4月16日,广东省有13个地级市报告发生(依序为佛山、河源、中山、江门、广州、深圳、肇庆、东莞、汕头、惠州、汕尾、湛江、韶关等市).对13个市的"首发"病例进行分析:13例首发病例中,厨师和干部各有3例,农民、退休人员、工人各2例、商业人员1例;男女比例为1:0.6,年龄在18~84岁之间,30~50岁组占77%(10/13);死亡4例.2000年11月至2003年1月期间,7个市报告的首发病例中,6例为本市感染病例,1例怀疑为从广州输入病例,均无明确同类患者接触史,其中有6例引起二代或三代病例;2003年2月无新发市;2003年3月至4月16日,6市报告新发病例,2例为本市感染发病,3例感染地为香港、1例感染地为广州,5例有明确的同类患者密切接触史,只有2例引起第2代病例.结论未发现13个首发病例间存在相互传播的线索.从13个市追溯到的可能源头集中在珠三角的6个市和香港地区.报告病例早期,由于对IAP认识不足,出现二代或三代病例较多.有3例职业厨师,可能提示IAP的感染与接触动物有关.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因研究和现场调查思路

    作者:罗会明;余宏杰;倪大新;殷文武;高立冬;莫建军;杨维中;颜江瑛;梁国栋;曾光;李立明

    2003年1月2日,广东省卫生厅首次接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聚集性病例的报告,即日组织现场调查,之后国内其他部分省份出现疫情.

  • 3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与讨论

    作者:曹洪涛;朱会英;邹小宁;阮晓红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病学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取现场调查、网上电子病历审查、电话询问等方法.结果37例SARS患者的治愈率为89.2%,病死率8.1%,有接触史患者占37.8%.由于执行了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内无任何人员感染发病.结论SARS患者在年龄上以青壮年为多,职业类以商业餐饮食人员为多.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控制思路

    作者:罗会明;许锐恒

    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病因以感染为常见,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他尚可由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较多,肺炎病原学诊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耗费时间,且所费代价很高.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形态与发生

    作者:张勤奋;崔金明;黄小俊;林伟;谭冬艳;徐洁薇;杨艺峰;张景强;张欣;李晖;郑焕英;陈秋霞;郑夔;鄢心革;万卓越;黄吉城

    将SARS患者的咽拭子感染Vero E6细胞,用电子显微技术等对SARS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分离到的病毒粒子没带囊膜时直径大多约50nm,带有囊膜的直径约100 nm.通过RT-PCR等证明该病毒是新的冠状病毒.这些病毒可与SARS康复患者的血清呈强烈的阳性反应,表明此新的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主要病原之一.文中还对病毒的发生机制和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 SARS冠状病毒检测60 mer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石嵘;马文丽;吴清华;张宝;宋艳斌;郭秋野;肖维威;王艳;郑文岭

    目的设计并应用60 mer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实现对SARS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根据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设计原则设计出30条60 mer的寡核苷酸片段,覆盖SARS冠状病毒(以TOR2株为参考序列,GENEBANK索取号:AY274119)全基因组,点样制备成12×12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将临床诊断SARS患者痰液标本抽提病毒RNA,采用限制性显示技术进行标记,将标记好的样品与芯片杂交,洗脱,扫描.初步探索寡核苷酸芯片诊断SARS冠状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对芯片做进一步的优化.结果来自SARS患者样品与芯片上的多个SARS探针杂交,出现了明显的荧光信号;阴性和空白对照探针上没有杂交信号,而对照样品仅与一个SARS探针有杂交.结论采用60 mer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可以从基因水平实现对SARS冠状病毒多段序列的平行检测,对于提高检出率有一定意义,此外,尚可用于监测在发病过程的各个阶段中病毒基因的活动状况.

  • 浅谈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理学及发病机制

    作者:丁彦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tu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我国暂命名为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acute inffectionus atypieal pneumonia,AIAP),简称非典型肺炎(AP)是近几个月流行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来势凶险,传染性极强,是目前国际医学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作者根据4例系统尸体解剖和2例会诊资料对SARS的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作简要概述.本研究发现SARS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肺部病变,免疫器官损伤,全身小静脉炎,全身中毒性改变和继发感染4个方面.肺部病变主要包括肺水肿、肺泡上皮增生、融合、脱落、凋亡呈脱屑性肺炎变化,局灶性出血坏死,局灶性肾小球状机化性肺炎,大量肺透明膜形成,肺泡上皮内可见病毒包涵体及病毒性颗粒;免疫器官损伤,脾脏淋巴组织大片状坏死,淋巴结灶性坏死;全身小静脉炎;全身多器官内小静脉周围及血管壁水肿,灶性纤维素样坏死,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全身中毒性变化和继发感染;全身多器官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和继发霉菌感染.肺和免疫器官是SARS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SARS的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SARS病毒进入机体后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宿主有关:①SARS病毒进入靶细胞诱导细胞凋亡;②SARS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顾莹莹;刘芳;陈国勤;杨通;刘幕嫦

    目的探讨SARS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S-P法检测3例SARS患者的肺组织CK、CD34、Ⅳ型胶原、CD 68、Mac 387的表达.结果SARS病理形态表现为肺泡上皮广泛破坏,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大部分肺泡腔及肺泡管内透明膜形成.间质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增生.结论SARS是一种伴透明膜形成的急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 反转录巢式PCR方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

    作者:王艳;马文丽;宋艳斌;肖维威;张宝;黄海;王洪敏;马晓冬;郑文岭

    目的探索SARS冠状病毒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方法对临床病例样品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方法鉴定SARS冠状病毒.提取样品RNA,用巢式PCR外侧下游引物进行反转录,以反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巢式第1次、第2次PCR.PCR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测序鉴定.结果被检样品扩增出特异片段,经测序验证确实来自SARS相关冠状病毒.Blast比较结果与SARS冠状病毒多伦多株相应片段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异.结论反转录巢式PCR方法验证在非典型肺炎患者标本中存在SARS相关冠状病毒的序列,证实该法不失为一种检测SARS冠状病毒的快速、简便、易行的方法.

  • 基因芯片中60 mer寡核苷酸SARS冠状病毒探针的制备

    作者:吴清华;马文丽;石嵘;郭秋野;张宝;宋艳斌;郑文岭

    目的用合成仪合成60 mer寡核苷酸SARS冠状病毒的探针来制作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方法根据寡核苷酸探针的制作要求,选取SARS冠状病毒的特异序列30条、长度为60 mer的片段进行合成,并对合成后的纯化方法与条件进行探索.将经12%变性PAGE胶纯化后的探针直接点样制备成12×12阵列的寡核苷酸的基因芯片,初步与处理后的临床样品进行杂交.结果经PAGE纯化的寡核苷酸探针的纯度高,能满足寡核苷酸芯片制备的要求.临床SARS患者标本进行处理后与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扫描检测,效果较好.结论该室合成的60 mer的寡核苷酸SARS冠状病毒探针能用于基因芯片的制备与检测,这为该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平行的检测方法.

  • 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研究初报

    作者:陆家海;余新丙;徐劲;陈守义;凌文华;王一飞;熊盛;张美英;向军俭;李久香;刘新建;万卓越;鄢心革;郑唤英;顾为望;屈莉芝;王红伟;吴清洪;韩文瑜;夏成柱

    目的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SARS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同时,制备能用于SARS被动免疫和治疗用的异源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用于SARS的免疫防治.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从非典型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病毒株,通过电镜、血清学以及RT-PCR技术进行病毒鉴定.运用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大量制备SARS冠状病毒.用温度灭活法和甲醛灭活法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灭活处理,筛选灭活条件.将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佐剂与灭活病毒加以配伍,优化SARS灭活疫苗;同时,以小鼠、兔、猴等为实验对象,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评价.用灭活疫苗免疫马,获取异源(马)高免血清,并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从分离得到的SARS冠状病毒中,优选出适合疫苗制作的SARS病毒株2株-F69和Y3,初步建立了大规模培养SARS病毒的技术体系,病毒TCID50达到106以上.确定了SARS病毒的灭活方法,优选出灭活疫苗的佐剂,并已生产出一定量的SARS灭活疫苗.将灭活疫苗初步用于小鼠、兔等的免疫接种,对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检测.结论试验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设计的灭活疫苗生产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结束后,可望进行规模化开发生产.

  • SARS相关冠状病毒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疫苗的研制

    作者:徐安龙

    SARS疫苗是有效控制预防SARS的有力武器,本文阐述了SARS相关冠状病毒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疫苗研制的技术路线、可行性及前景.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