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乳腺癌中γ-synucle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和意义

    作者:赵静;朱海燕;刘睿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γ-synuclein的蛋白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γ-synuclein在乳腺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是否绝经、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CerbB-2)之间的关系.结果 γ-synuclei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原位癌中均无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阳性率为40.3%(25/62).在浸润性乳腺癌中γ-synucle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阳性及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绝经、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γ-synuclein仅在浸润性乳腺癌中有表达;肿瘤直径大于2 cm、有淋巴结转移、晚期及CerbB-2表达阳性患者的γ-synuclein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考虑γ-synuclein阳性表达提示为晚期肿瘤、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较强以及对某些化疗药有较强的耐受性.

  • 网织血小板测定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作者:邓剑青;胡琦;刘敏;夏乐敏;张红玉;王运律

    目的 探讨网织血小板(RPs)检测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中的临床意义以及RPs百分率(RPs%)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ITP组、非cITP组及对照组外周血RPs%,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c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对cITP患者RPs%与血小板计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cITP组治疗有效者RPs%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TP组RPs%明显高于非cITP组及对照组(P<0.01);非cIT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s%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672,P<0.01).结论 RPs%可反映骨髓产生血小板的状况,对探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对诊断cITP有一定价值,同时也是cITP疗效判定的监控指标.

  • 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比较

    作者:陈仰昆;肖卫民;刘勇林;李婉仪;钟秀玲;石铸;翁汉育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存在的大动脉病变(LAD)和小血管病变(SVD),所有病例分为无LAD及SVD组、单纯SVD组、单纯LAD组和LAD合并SVD组.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的血管病变类型与hs-CRP的关系.结果 无LAD及SVD组55例,单纯SVD组28例,单纯LAD组10例,LAD合并SVD组23例.LAD合并SVD组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无LAD及SVD组,但与单纯SVD组及单纯LAD组无明显差异.单纯SVD组及单纯LAD组的hs-CRP含量与无LAD及SV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LAD合并SVD是hs-CRP增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LAD合并SVD是其血清hs-CRP增高的相关因素.血清hs-CRP含量可作为颅内外LAD及SVD负荷的生物学标记.

  • 不同途径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唐卫清;邹琳;李元军;邓敏;罗淑桂;张凤兰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 060例患子宫良性病变的非脱垂子宫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经腹子宫全切术(TAH)组、经阴道子宫全切术(TVH)组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组,入院时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焦虑症状、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发生阴道顶端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术后1年)情况调查.结果 入院时3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TVH组和LAVH组焦虑症状比TAH组显著减轻(P<0.05,P<0.01);TVH组、LAVH组在情感、精力方面,LAVH组还在社会活动、身体活动等方面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VH组在情感、精力和身体活动方面与T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VH组和LAVH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TAH组(P<0.01).术后1年发生阴道顶端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H和LAVH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TAH,TVH和LAVH为较为理想的术式.

  • 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卫;陈嘉榆;陈玲珍;巫进明;詹昱;冯可欣;杨德懋;曲佳;谭雪芳

    目的 探讨过继细胞免疫疗法(ACI)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的可行性.方法 对21例志愿接受新型ACI的SA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选患者每周抽取自体20~50 mL外周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后用GM-CSF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刺激2 d后回输给患者.结果 21例SAA患者在接受ACI治疗后,7例(33.3%)在6~20个月治疗时间内达到基本治愈,1例(4.8%)在11.3个月达到缓解,4例(19.0%)在7.5~18.5个月治疗时间内达到明显进步,9例(42.9%)在6~20个月治疗时间内无效.7例基本治愈的患者出院后至2010年11月为止未见复发.1例缓解患者生产后复发.4例明显进步的患者中2例出院后1年内造血功能恢复正常,2例无明显改变.9例无效患者中有1例缓解,其他无效患者改用其他疗法也未见好转.结论 ACI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可提供分析病例较少,但从本研究证据提示新型ACI可能是一种SAA有效生物疗法.

  •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合并高压症36例疗效观察

    作者:何军明;钟小生;黄有星;王松;仇成江;沈展涛;谭志健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围术期无死亡及再出血病例,无肝功能衰竭病例.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术后1年2.8%(1/36),2年2.8%(1/36),3年8.3%(3/36).随访中死亡5例(13.9%),因合并肝性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3例(8.3%),消化道再出血导致多器官衰竭1例(2.8%);原发性肝癌1例(2.8%).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安全可行.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核因子-κB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仲贤;詹传伟;罗维平;黄文洽;梁建奇

    目的 研究急性重型脑外伤后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GCS、GOS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64例急性脑外伤患者术中切除的挫伤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GCS和GOS评估.结果 不同受伤时间脑挫裂伤组织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受伤时间的延长表达增强;NF-κB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802,P<0.01).特重型脑外伤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型脑外伤组.重度致残组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致残组(P<0.05).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F-κ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参与脑水肿的形成;NF-κB的表达可能在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F-κB可作为脑外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评估指标.

  •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玉娟;周建华;陈丽云

    目的 评价宫颈高频电波刀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病变的治疗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诊行LEEP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研究LEEP术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验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 一致性,观察LEEP术后并发症及随访宫颈病变预后.结果 LEEP术前L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结果 与术后病理结果 符合率为87.8%,LEEP的主要术后并发症为创面出血、阴道排液及宫颈粘连.LEEP术后宫颈病变复发率0.03%.结论 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 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临床疗效

    作者:黄彦;廖壮文;范子文

    目的 探讨生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获得随访的85例年龄在65~74岁的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52例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6.1%(2/33),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0%(1/33),聚乙烯髋臼杯磨损率3.0%(1/33),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1分,优良率为91.7%.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关节脱位率5.8%(3/52),髋臼磨损率59.6%(31/52),其中3例(5.7%)翻修,股骨假体松动翻修率3.8%(2/52),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优良率为80.7%.结论 采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提高青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罗文姬

    目的 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观察78例维持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状况,并测定透析前后RAS各组分的变化.结果 56例高血压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水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及血浆醛固酮(Ald)水平透析前均较22例正常血压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高血压组血浆PRA 水平于透析后仍较正常血压组明显升高,而血浆Ang-Ⅱ水平及血浆Ald水平于透析后均较正常血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素水平的升高及不易被透析过程清除是维持透析患者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 高龄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罡;张瑛华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生活质量和化疗的临床获益.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情况,包括高龄老年组(≥75岁)45例和老年组(65~74岁)57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病情进展和1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生活质量经KP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3.3%和2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不良反应高龄老年组未见明显增加;两组化疗病情进展和1年生存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未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耐受化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永芳;唐伟;李红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同时了解T2DM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41例住院的T2DM患者按是否伴有大血管并发症分为两组,分别比较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LB/Cr)等指标,同时了解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组的T2DM患者收缩压(SBP)、TC、TG、LDL-C、HDL-C、FBG、HbA1c、FINS、HOMA-IR、UALB/Cr、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BP、SBP、UALB/Cr为T2DM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中存在着更高的血糖水平及SBP、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此外存在着高发的微血管并发症.年龄、高血压及微量白蛋白尿是T2DM慢性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治疗糖尿病同时应重视对血压、血脂的控制,从而更为有效地预防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 胆囊管解剖变异的MRCP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序昌;贾洪顺;全显跃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管解剖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0例进行MRCP检查的病例,对经胆囊切除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证实为胆管解剖变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0例患者中,清晰显示胆囊管300例,其中胆囊管变异29例,变异率为9.7%.胆囊管汇入左右肝管分叉处3例,低位汇入胆总管5例,低位汇入合并肝总管并行4例,旋前或旋后汇入肝总管左侧5例,汇入肝总管左侧合并肝总管并行3例,与肝总管并行3例,胆囊管负角度汇入肝总管4例,短胆囊管2例.结论 MRCP是一种无创、快速显示各种胆囊管的解剖变异的影像检查方法,有助于胆道疾病术前了解胆道解剖的变异情况,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概率.

  • 外科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叶华;李莉;符少萍;何清;曾丽萍

    目的 研究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2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CU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9.5%,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3.3%,以下呼吸道多,占57.1%(56/98);100%合并细菌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气道开放或机械通气、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等,抗真菌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深部真菌感染在ICU发病率高,应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 同型半胱氨酸及蛋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作者:陈盛强;戴文伟;许绍强;孙卫文;邓维意;伍建伟;李明昌;何伟文;陆永健;罗学港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其代谢关键酶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77例健康成人的血浆Hcy水平,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其MS基因多态性.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血浆Hcy水平为(16.14±6.7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1.20±3.20)μ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瘤组的MS D919G DG基因型频率较正常对照高(P<0.01),患颅内动脉瘤的风险是对照组的6.35倍.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 D919G 突变基因型TC、TG、Hcy浓度分组比较结果 显示,颅内动脉瘤组不同基因型TG、T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G基因型Hcy浓度较其他基因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颅内动脉瘤组Hcy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TG和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同基因型间TG、TC、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Hcy血症与颅内动脉瘤病发生有一定关系,MS D919G DG基因型与颅内动脉瘤可能有相关.

  •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

    作者:林卓毅;李福球;张振东;于世江;郭美萍;徐爱群;朱剑荣;余英仪;林勇强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方法 对新会区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社区干预,并用家庭会谈量表(FIS)对主要照料者进行评定.从开平市抽取100名患者及其照料者作为对照(不作干预).结果 干预组社区干预后家庭负担量表总分及各项单项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组家庭负担量表总分及各项单项评分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负担.

  •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作者:杨超;周钧;杜静;赵萍;温定国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Debakey Ⅲ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Medtronic Valiant直型支架10枚.支架直径为30~36 mm,长度为100~200 mm.随访3~12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Ⅱ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所有病例近端内膜破口封闭,胸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结论 腔内隔绝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ebakey Ⅲ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与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评价

    作者: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周会喜;翁小玲;黄元瑾

    目的 评价上颌骨切除后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与中空上颌赝复体修复2种方法 对患者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4例因良性或恶性肿瘤行上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分为手术同期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组12例和术后二期行中空上颌赝复体修复组12例两组,通过鼻咽纤维镜检查手术重建组患者的腭咽闭合、软腭动度和鼻漏气程度,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结果 12例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组的患者无一例出现腭咽闭合不全,所有患者软腭动度良好,其语音清晰度为(96.72±1.41)%;12例行中空上颌赝复体修复组的患者语音清晰度为(87.82±5.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重建上颌骨较传统中空上颌赝复体修复的方法 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口鼻腔的封闭性,保证口腔发音器官的完整性,恢复腭部形态和软腭功能,可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语音功能.

  •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及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金行;宋鉴清;刘柏新;尚红

    目的 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CB)及IgG指数在多发性硬化(M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MS患者27例和非MS患者135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30例和CNS非感染患者105例],应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加免疫印记金染色高分辨率电泳测定脑脊液与血清配对标本的OCB、白蛋白与IgG水平,采用火箭免疫电泳同时测定,应用公式计算IgG指数,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MS组OCB阳性率为37.04%,非MS组OCB阳性率为8.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NS感染组OCB阳性率为23.33%,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非感染组OCB阳性率为4.76%,与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IgG指数阳性率为81.48%,非MS组IgG指数阳性率为29.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NS感染组IgG指数阳性率为80.00%,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非感染组IgG指数阳性率为15.24%,与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脑脊液电泳可提高检测灵敏度,标本无需浓缩即可进行检测,特异性好,可用于检测由内源性合成的免疫球蛋白IgG,可用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CNS疾病.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及色氨酸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亚梅;张付峰;刘勇;常丹丹;任亚萍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犬尿氨酸(kynurenine,KYN)、犬尿喹啉酸(kynurenic acid,KYNA)和色氨酸(trptophane,TRP)浓度及代谢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LD)检测16例首发PD患者、36例美多巴(Madopar)治疗PD患者、2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清KYN、KYNA和TRP的浓度,比较血清KYN、KYNA、TRP以及KYNA/KYN和KYN/TRP比值的差异性.结果 美多巴治疗PD患者血清KYNA水平和KYNA/KYN比值较首发PD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显著升高(P<0.01);首发PD患者及美多巴治疗PD患者血清中TRP水平较正常对照人群显著升高(P<0.01).结论 采用HPLC-FLD检测PD患者血清中的KYN、KYNA及TRP的含量,可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部分实验室依据.

  • 3.2mm切口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100例

    作者:唐晨;钟守国;苏文成;苟诗原

    目的 探讨3.2 mm角巩膜缘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 和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11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3.2 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后摘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选同期老年性白内障100例11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眼均成功完成3.2 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发症包括:悬韧带离断、角膜轻中度水肿、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3.2 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效果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实用的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式.

  • 女性泌尿道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罗润齐;叶晓光;陈志伟;郭海波;薛如君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道感染致病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临床样本分离的女性泌尿道培养阳性细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阳性株1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69.54%),革兰阳性菌29株(19.20%),真菌17株(11.26%).革兰阴性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91株(60.26%),肺炎克雷伯菌5株(3.31%),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54.17%;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13株(8.61%),粪肠球菌8株(5.30%).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高度敏感的抗菌药包括亚胺培南、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和呋喃妥因,对革兰阳性菌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有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均高度耐药.结论 女性泌尿道感染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临床治疗应参考药敏结果 合理选用抗菌药.

  • 纵隔肿瘤62例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吴文基;谭基明;彭品贤

    目的 总结分析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纵隔肿瘤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62例进行诊治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62例中治愈49例(79.0%),缓解10例(16.1%),恶化1例(1.6%),复发1例(1.6%),死亡1例(1.6%).结论 外科治疗是纵隔肿瘤的基本治疗手段,效果确切,围术期的处理也很重要.

  • 术中液体治疗对术后白细胞反应及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陈研生;招伟贤;李铁军;石永勇;韦晨蒲

    目的 观测麻醉手术期间不同液体治疗方式对术后白细胞(WBC)反应及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316例择期腹内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成年(A组,18~65岁)和老年(E组,>65岁)两大组,两大组又按术中输液方式分出a、b、c 3个亚组,即Aa、Ab、Ac和Ea、Eb、Ec.术中输液a组一半为乳酸林格液,另一半为明胶或羟乙基淀粉液,b组为明胶或羟乙基淀粉液,c组为乳酸林格液,各组均按5 mL/(kg·h)的速度输入目标液体.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 d外周血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NE)比例,同时记录术后康复指标.结果 无论A组还是E组,各亚组术后WBC计数及NE比例均明显增加(P<0.01),其中c组的WBC计数增加尤为显著,与a组和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康复显示Ac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拆线时间均较Aa组延长,Ab组的胃管留置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也较Aa组延长;Ec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Ea组.结论 腹内手术患者术后1 d都会出现显著WBC增高反应,尤以单纯输用乳酸林格液组显著.目前尚难确定术后WBC水平增高会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

  • 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作者:张政祥;王聪敏;刘璇;邓卫雄;马育局;王春平;康春阳;郭广洲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中的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关系,观察其分娩后血压的远期转归.方法 对6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及62例妊娠37~40周的正常妊娠孕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测定,同时随访24个月,定期监测其分娩后的血压情况.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血压呈昼夜变化节律,表现为日间血压升高,夜间血压减低,昼夜平均血压差为(15.3±3.9)%.与正常妊娠相比,妊娠高血压患者24 h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均明显升高,昼夜平均血压差明显减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并且与24 h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特别是与夜间血压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分娩后随访24个月,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后的远期高血压发生率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增高;妊娠高血压组内比较,微量白蛋白尿阳性患者分娩后的远期高血压发生率又较微量白蛋白尿阴性患者明显增高.结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己有早期的肾脏损害,这可能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关,特别是与夜间血压增高有关.妊娠高血压患者分娩后的远期高血压发生与妊娠期的肾脏损害有关.

  • 小婴儿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与季节关系的研究

    作者:钟劲;陈炫炜;何少茹;庄建;余宇晖;孙云霞;梁穗新;农绍汉

    目的 探讨NICU住院患儿的院内深部真菌感染(nosocomi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NIFI)的季节分布情况.方法 对 NICU住院患儿中的符合NIFI诊断标准的小婴儿共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感染日期及标本类型等情况.结果 住院患儿NIFI发病率3.31%(68/2 052).春季发病率4.81%(23/478),夏季发病率3.14%(17/541),秋季发病率1.68%(10/594),冬季发病率4.10%(18/439).四季间NIFI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春季较其他季节平均发病率显著升高(P=0.037),秋季较其他季节平均发病率显著下降(P=0.008),春季较秋季发病率显著升高(P=0.003),冬季较秋季发病率显著升高(P=0.018),余季节间发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FI发病率与季节有关,春季发病率高,秋季发病率较低.

  • 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学瑞;罗东兰;廖宁;祖健;王坤;张国淳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ER、PR、Her-2、CK5/6、Ki-67、ECD、Bcl-2的表达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肿瘤组织行ER、PR、Her-2、Ki-67、ECD、Bcl-2的免疫组化检测并记录表达强度.结果 7例患者中位随访53个月(6~111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7例患者均呈ER、PR和Her-2阴性表达,85.7%患者CK5/6、Ki-67低表达,所有患者均呈ECD、Bcl-2高表达.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通常不表达ER、PR和Her-2,但却常常是ECD和Bcl-2高表达,预示了其预后良好.

  • 常见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曾军荣;李榕娇;王瑜玲;陈永强;邝炽庄;孙慧冰

    目的 建立能同时检测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星状病毒(astrovirus)、A族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诺如病毒 GⅠ/GⅡ(norovirus GⅠ/GⅡ)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方法 根据各病毒基因组保守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 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及灵敏性实验,并使用该法对256份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成功建立常见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以外的病原体不发生扩增反应.该法检测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的灵敏度可达500 copies/mL.256份标本中: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2%(8/256)、42.97%(110/256)、9.38%(24/256)和10.16%(26/256),与基因测序方法 检测结果 符合率达到100%.结论 该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 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可用于临床病原诊断.

  • 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红波;吴建平;樊雄;肖国明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定位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SGB)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其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偏头痛患者52例(ASAⅠ~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S组,n=26) 应用超声引导定位下SGB,对照组(C组,n=26)应用传统SGB治疗;观察SGB阻滞成功率、并发症与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头痛程度(VAS评分)、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 S组SGB阻滞成功率为100%,C组为73.08%,S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治疗效果各项观察指标有优于C组的趋势(P>0.05),在并发症中S组无一例发生声音嘶哑与臂丛神经阻滞;C组出现声音嘶哑2例(7.7%)、单侧上肢麻痹2例(7.7%)、高位硬膜外腔阻滞1例(3.8%)、皮下血肿1例(3.8%),不良反应发生率S组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定位下SGB比传统盲探穿刺法操作更安全,成功率更高,对偏头痛治疗效果确切,且有较多优势,值得临床选用.

  • 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谷怀;陈梅绮;卓晓云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38例卵巢癌组织和20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结合卵巢癌的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乙酰肝素酶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7%,在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分期越高,阳性率越高(2=102.2,P<0.001);分化程度越高,阳性率越低(2=79.5,P<0.001).结论 乙酰肝素酶表达在卵巢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临床诊治卵巢癌的参考指标之一.

  • 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强;简道林;占乐云;张明瑜;陈小波

    目的 观察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1 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 (A组) 、常规静脉复苏组(B组)及腹腔复苏组(C组).B组与C组于10 min 内使MAP降至40 mmHg.通过放血或回输血液维持40 mmHg 水平60 min后,在20 min内静脉回输放出的血液和2倍于放血量的复方乳酸钠进行液体复苏,并于血液和液体复苏的同时,C组腹腔内注射120 mL临床用透析液,而A组和B组腹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观察休克前、休克后60 min及液体复苏后60和180 min的ALT和AST活性.复苏3 h后,取肝组织测定干湿重比、MDA和SOD,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C组ALT和AST值均低于B组(P<0.05),MDA和SOD活性分别低于和高于B组 (P<0.05).C组组织的干湿重比值高于B组(P<0.05);B组形态学损伤较C组更明显.并且C组在复苏180 min后ALT、AS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相近.结论 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足量液体复苏后的肝脏功能可能有改善作用.

  • 破伤风毒素C片段在乳链菌内的表达

    作者:杨晓强;赵亚刚;孙大勇;姜泊;陈学清

    目的 构建破伤风毒素C片段(TETC)乳链菌表达载体,并验证其生物活性.方法 将采用基因拼接方法 获得的TETC基因从测序正确的质粒pBS-TETC上以Sal Ⅰ、Hind Ⅲ切下,分别定向连接到以Xho Ⅰ、Hind Ⅲ 酶切的质粒分泌表达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1000和膜锚定表达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2000.电穿孔转化乳链菌,分别提取分泌蛋白及膜锚定蛋白,通过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定位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了分泌表达及锚定表达TETC的乳链菌表达载体pNBCL1002与pNBCL2002,电穿孔转化乳链菌获得了分泌表达及膜锚定表达TETC的乳链菌,SDS-PAGE分析显示分泌表达的TETC大小约为57.8 kD,表达量占总体蛋白的8.06%、上清蛋白的9.82%,锚定表达的TETC大小约为73.5 kD的表达蛋白,表达量占总体蛋白的10.7%、膜蛋白的17.9%;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所表达的TETC均可与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发生免疫印迹.结论 成功构建了TETC乳链菌表达载体并在乳链菌内表达TETC,初步验证了表达的TETC的免疫反应性,这一结果 可能为进一步研究生物佐剂及防治破伤风疫苗奠定基础.

  •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龙镇;谢民强;田道法;蒋立新;何迎春

    目的 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行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鼻腔黏膜肥大细胞数量;用ELISA法对血清总IgE、IL-4、IFN-γ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的变应性鼻炎小鼠相对于阳性对照组的抓鼻和喷嚏数明显减少;鼻黏膜中肥大细胞数减少;血清总IgE和IL-4降低,而IFN-γ含量上升.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能降低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总IgE和鼻黏膜肥大细胞数目,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并纠正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从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少珊;孙朝晖;陈荣誉;杨永泉;唐玲玲;石玉玲

    目的 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108、5.7×107、5.7×106和5.7×105 cfu/mL的A型C.perfringens菌液1 mL,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连续观察72 h,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存活时间及腹腔取样做细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细菌厌氧血平板厌氧培养、测序鉴定和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 细菌镜检结果 为5.7×109、5.7×108 和5.7×107 cfu/mL浓度组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两头钝圆棒状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厌氧培养能培养出大量边缘粗糙的菌落;在5.7×106、5.7×105 cfu/mL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利用细菌培养法,5.7×106 cfu/mL组平均能培养出7个菌落,在5.7×105 cfu/mL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培养出任何菌落,克隆目的 片段测序结果 与GeneBank中C.perfringens16S rRNA[AB566417]完全一致.荧光定量PCR法在各浓度组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为阴性.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C.perfringen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验时间短的优点.

  • 人黄韧带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

    作者:张宇;吴少鹏;夏雄智;许学猛;钟招明;陈建庭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人黄韧带细胞(LFCs)原代培养方法,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培养成功率.方法 采集成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后路椎间盘摘除术中的黄韧带,分别采用组织块法、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体外原代培养LFCs,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中组织块解离、贴附和细胞游出状况均优于单纯组织块法或单纯酶消化法,成功率较高.原代培养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 胶原酶消化加组织块法可提高LFCs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 双氢青蒿素人对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作者:陈伟;王玲;杜苑苑;曹东林;胡亮杉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用二甲氧唑黄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双氢青蒿素对HL-6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 双氢青蒿素对HL-60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使线粒体膜去极化,增强Caspase-3活性.结论 双氢青蒿素能抑制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 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陶虓嫣;唐小曼;谢玉波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和突触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日龄7 d,体重10~1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只.异丙酚组腹腔注射异丙酚总量为200 mg/kg,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变化,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检测海马组织中PSD-95和突触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正常;异丙酚组突触结构明显改变:突触数目减少、突触间隙变窄甚至融合、PSD减少;RT-PCR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海马组织PSD-95和突触素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降低了新生大鼠海马PSD-95和突触素mRNA的表达,破坏了海马突触结构.

  • 甘珀酸钠苦参素包合物对大鼠实验性肾炎的影响

    作者:黄伟;丁建伶;肖旭;任广慧;姚青

    目的 研究甘珀酸钠苦参素包合物(oxymatrine-carbenoxolone sodium complex,OCSIC)对小牛血清白蛋白所致大鼠实验性肾炎的影响.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造成大鼠肾炎模型,给予OCSIC进行治疗5周,期间观察给药后大鼠一般情况,每周检测大鼠体重和24 h尿蛋白.5周后,麻醉大鼠,心脏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IL-1β、IL-6和TNF-α.结果 OCSIC可使大鼠24 h尿蛋白明显减少,血清Cr、BUN、IL-1β、IL-6及TNF-α含量降低.病理切片显示可明显改善肾组织损伤,减少炎细胞浸润.结论 OCSIC对小牛血清白蛋白所致大鼠实验性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窄谱中波紫外线调控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的机制

    作者:孙广政;唐培昀;郑学毅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UVB)照射HaCaT细胞对胸腺活化调节趋化因子(thymus 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TARC)的影响,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 HaCaT细胞被分为经窄谱UVB照射的实验组和未经窄谱UVB照射的对照组.窄谱UVB照射剂量为10 mJ/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窄谱UVB照射对γ干扰素诱导HaCaT细胞TARC蛋白的合成分泌的影响;采用 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窄谱UVB照射对HaCaT细胞TARC mRNA的表达的调控.结果 窄谱UVB照射可下调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TARC蛋白的合成分泌,实验组TARC蛋白浓度为(194.5±27.8)pg/mL,对照组为(293.5±23.4)pg/mL,照射后24 h TARC蛋白的分泌被抑制了大约33.78%.Northern杂交检测发现TARC mRNA的表达被抑制了31%.结论 窄谱UVB照射下调γ干扰素诱生的TARC的蛋白合成分泌和mRNA的表达,提示TARC被下调可能与窄谱UVB所致的免疫抑制相关.

  • 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脊髓前角结构变化的观察

    作者:陈敏;劳明;韦献良;刘承伟

    目的 观察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脊髓前角的结构变化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C57BL/6J小鼠分为8周龄正常对照组、8周龄模型组、30周龄正常对照组及30周龄模型组.连续5 d给药并进行行为学观察后取小鼠颈膨大和腰膨大做甲苯胺蓝尼氏染色、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反应和电镜观察.结果 MPTP诱导帕金森病小鼠脊髓前角尼氏染色见神经元显著减少(P<0.01),GFAP表达显著增强(P<0.01).超微结构呈病理改变:神经元水样变性明显,可见较多胀亡和凋亡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广泛出现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以上病理改变未显示出部位及年龄的差异.结论 脊髓前角的病理性变化可能是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原因和结构基础之一,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可能更加广泛.

  • 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大鼠外科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体内示踪

    作者:陈小伍;朱达坚;李利红;剧永乐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外科性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在活体内迁移和定居的示踪.方法 选用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移植组切除大鼠肝脏的70%,同时取菲立磁(feridex)标记的浓度为1×106·mL-1的BMSCs 1 mL,注射到大鼠肝右叶内,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切除大鼠肝脏的70%,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2 h及1、3、5、7、14 d,抽取血清检测两组大鼠的肝功能指标,并用MRI对两组大鼠肝脏进行扫描,术后14 d普鲁士蓝染色两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光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移植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在移植后1、3、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在移植后12 h及1、3、5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在移植后12 h及1、3、5、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大鼠在术后12 h及1、3、5、7、14 d MRI均能检测到肝脏移植部位椭圆形低信号区,低信号范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信号强度逐渐降低,而对照组大鼠在术后12 h MRI可检测到肝脏移植部位的高信号区,此后肝内高信号区消失;移植后14 d移植组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可见含蓝色颗粒的细胞分布在肝血窦中,且肝脏细胞未见明显肥大、水肿病变,而对照组大鼠未见含蓝色颗粒的细胞,且大鼠肝脏细胞肥大、水肿明显.结论 BMSCs对外科肝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并且BMSCs可从移植部位向周围肝组织逐渐迁移,并到达周围肝组织肝血窦发挥修复肝脏的作用.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麻疹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董红筠;王敬;宓余强

    患儿,男,3岁,因发热、皮疹 7 d 于2010年6月17 日入院.患儿入院前7 d始有发热,高体温39.6℃,伴咳嗽、恶心、呕吐,间断有腹泻症状,并发现手、足及臀部皮疹,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予对症治疗后发热及咳嗽症状明显减轻,皮疹呈消退趋势.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冠状动脉瘘1例

    作者:梁穂;李自成

    患者,女,73岁, 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咳嗽1个月,气促3 d于2010年8月5日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胸痛,曾多次住院治疗.2009年12月再发胸闷、胸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心房纤颤,泵功能Ⅱ级".

  • 胃肠道复合性淋巴瘤1例

    作者:钟伟杰

    患者,女,67岁,因反复上腹痛2年,加重6 d于2009年2月25日入院,2年前出现上腹痛,以进食后明显,位于剑突下,呈间歇性隐痛,伴有消瘦、盗汗等症状,无发热,无腹泻、血便.外院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抑酸护胃治疗,效果欠佳.

  •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1例

    作者:吴婷婷;关婷

    患者, 女,41岁,因下腹刺痛伴腹胀就诊.患者2009年8月出现全腹坠胀,不能蹲坐位,直立位症状稍缓解,无腹痛,无阴道异常分泌物,行肠镜检查无异常.2009年12月出现下腹刺痛伴腹胀,无阴道异常分泌物.2010年1月9日就诊我科,B超示:子宫左后方10 cm×10 cm实性占位.

  • 父母陪护下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诱导辅助小儿骶管阻滞的临床效应

    作者:周玉梅;郑光军

    目的 探讨七氟醚面罩吸入辅助小儿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应.方法 小儿下腹部手术100例(ASA Ⅰ~Ⅱ级),分为两组,Ⅰ组为父母陪护下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辅助骶管阻滞组,Ⅱ组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血压(SBP、DBP)、HR、SpO2的变化及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诱导后HR、SpO2基本保持稳定,SBP、DBP轻微下降(P>0.05),Ⅱ组诱导后HR、SBP/DBP较Ⅰ组明显升高(P<0.05);Ⅰ组麻醉后呼之睁眼时间(9.5±3.2)min,Ⅱ组(16.6±6.2)min(P<0.05);Ⅱ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P<0.05).结论 亲属陪同下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复合小儿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好,患儿生命体征稳定,麻醉并发症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基层医院选用.

  • 含莫西沙星的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晓燕;林健雄;陈蓉;彭东东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含莫西沙星的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54例根据选择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化疗方案:观察组用2HRZEM/2HRM,即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莫西沙星(M),疗程为4个月;对照组用2HRZE/4HR,疗程为6个月.结果 共有5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84.0%)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完成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96.0%,对照组为92.6%,疗程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X线病灶吸收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3%,两组在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复查,观察组(4.2%)和对照组(4.0%)痰菌复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16.0%(4/25)和14.8%(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莫西沙星的超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 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

    作者:雍学芳

    目的 观察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常规西药口服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 d,停用丹参注射液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灯盏生脉胶囊和丹参片口服,口服药物均使用2个月后观察疗效;并于观察前后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能有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脑血流水平、调节血脂代谢,缓解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其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黄芪扶正汤对老年人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罗晓丽;杨侃;孙明

    目的 探讨黄芪扶正汤能否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方法 选择无严重疾病、能生活自理的老年人(年龄>60岁)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黄芪扶正汤剂300 mL,每天分2次服用,150 mL/次.对照组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1 mg/次,每周2次.两组均用药4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测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及微量丙二醛(MDA)浓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老年人全血CD4+/CD8+ T细胞升高,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CD56+细胞数量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清SOD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的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黄芪扶正汤能提高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加外周血NK细胞数量,能改善氧化应激状态,这可能是其改善免疫衰老的机制之一.

  •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吴巨峰;王华;黄昭前;王谷云;姚红霞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例经CHOP方案化疗(中位疗程数8个)及1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NHL患者,其中B细胞性NHL 4例,T细胞性NHL 7例.采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长春瑞滨3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21 d为一疗程,每例患者至少连用3个疗程.结果 1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18.2%),部分缓解(PR)6例(54.5%),总有效率为72.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为42.9%(18/42例次),Ⅲ~Ⅳ度血小板减少为50%(21/42例次),Ⅲ~Ⅳ度贫血为7.1%(3/42例次).其他有轻至中度的消化道反应,部分患者有脱发,少数有轻度肝功能损害,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性NHL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大部分患者能耐受其毒性,但需注意防治血小板减少.

  • 临床用药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惠国;黄邵洪;罗学平;廖洪映;谷力加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48例,唑来膦酸4 mg,每3周1次,化疗每3周为一周期.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6周的有效指标--疼痛评分(NRS)、缓解率、止痛药使用剂量、行为状态评分(KPS)、骨转移灶效果、血清钙浓度、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比较,并分析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1周后疼痛缓解率为75.61%,6周后为82.93%.治疗后1、6周NR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KPS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6周血清钙和AK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期间出现Ⅰ度或Ⅱ度血液学毒性,2例患者出现新转移灶,无骨相关事件发生.结论 唑来膦酸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迅速降低血钙,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给药方便,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FVADT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董维;蔡嘉惠;杨辉;翟晓

    目的 观察FVADT方案(氟达拉滨、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为MM患者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FVADT方案的MM患者(FVADT组)22例,观察其部分缓解(PR)率、达到PR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并与33例接受VAD(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的患者(VAD组)相比较,并记录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FVADT组的PR率明显高于VAD组(P<0.05),而两组达到PR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VADT组的PFS及OS均较VAD组明显延长(P<0.05).FVADT组WBC下降的低值低于VAD组,而且WBC上升至1.5×109·L-1的时间也比VAD组延长.FVADT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便秘、腹胀、嗜睡、发热等不良反应概率高于VAD组.结论 FVADT方案治疗MM患者PR率明显高于VAD方案,且PFS及OS均较VAD方案明显延长,虽然FVADT方案对骨髓的抑制较VAD方案显著,但可控制.总体而言,FVADT是一种治疗MM安全、疗效更佳的方案.

  • 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29例晚期胃癌

    作者:王镇南;余忠华;周和超;李淑慧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9例晚期胃癌的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紫杉醇 135~175 mg/m2,静脉滴注3 h以上,第1天,亚叶酸钙 4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随后5-氟尿嘧啶 375 mg/m2静脉推注10 min,再将2 500 mg/m2加入输液泵中持续静脉滴注48~52 h.每3周重复,至少2周期.结果 29例均可评价,总有效率为44.8%,其中完全缓解1例(3.4%),部分缓解12例(41.4%),稳定10例(34.5%),进展6例(20.7%),中位生存期9.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痛、外周神经炎和脱发,但均可耐受.结论 紫杉醇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依托咪酯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血浆SOD和MDA的影响

    作者:吴敏;庞宏宣;张文斌;谭永星;石泉;林高翔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除E组用依托咪酯及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外,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前(T1)、主动脉开放后5 min(T2)、停机时(T3)、停机后4 h(T4)及术后24 h(T5)的5个时点各采取静脉血2 mL.标本的处理:常规离心后留取上清液,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黄嘌呤氧化法测定 SOD.结果 停机后4 h,两组MDA升至顶峰,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组较P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OD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也逐渐升高,停机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组与P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都具清除氧自由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但是丙泊酚比依托咪酯更强,心肌保护作用更好.

  • 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复发性流产的疗效

    作者:滕海燕

    目的 观察免疫球蛋白疗法(IVIG)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所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风湿免疫指标的影响及改善妊娠结局的疗效.方法 选取有SLE病史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常规安胎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对照组行常规安胎治疗.观察两组风湿免疫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患者出现血沉升高、补体降低的现象,但观察组异常结果 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自然流产率、早产率、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狼疮活动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VIG能够明显改善合并复发性流产的SLE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对控制狼疮活动亦有很大作用.

  • 经尿道电切术中冲洗液收集装置的设计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徐建宏;林汉英;张志刚;郑轶群;苏清彬;廖家莲

    目的 探讨经尿道电切术中冲洗液收集装置在手术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7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术中冲洗液收集装置,对照组113例采用传统方法,并对两组应用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比较,在手术标本收集率、手术床无菌单污染率、冲洗液收集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更优.结论 使用经尿道电切术中冲洗液收集装置能够解决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护理问题,观察组收集冲洗液及标本效果好,手术床无菌单污染率明显减少,同时节力、省时,医护满意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和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作者:于红静;黄国莹;吕慕虹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依照患者的健康需求结合发病原因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并实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分别为98.3%及86.7%,满意度分别为98.3%及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生活方式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程序、内容更标准,能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

  • 电话随访对提高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后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作者:王爱琴;钟世良;贾赛雄;王丽英;傅爱凤;许丽芳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提高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后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骨折手法复位的患者154例,按患者就诊时间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复位后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及口头或书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话随访,进行延续健康指导.复位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比较复位后1周的患肢肿胀程度、拆除外固定1个月后的关节僵硬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肢端血运的监测、定期复诊、功能锻炼、心理平衡方面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这4个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这两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治疗的依从性,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术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 局部药物缓释系统治疗恶性骨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王健;朱立新;曹延林

    恶性骨肿瘤亦称"骨癌",在行手术切除后造成了负重骨骼的生物力学缺陷,同时病灶内残存的肿瘤细胞给局部复发带来了隐患.尤其是脊柱肿瘤,所处位置特殊,往往无法彻底切除肿瘤病灶,另外跳跃转移灶的存在及术中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接触,均有可能引起术后局部肿瘤复发.因此,佳治疗途径是将局部药物缓释与骨缺损修复材料相结合制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植骨材料,植入体内后早期发挥其药物缓释效能,杀灭残余肿瘤细胞的同时,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在唇腭裂相关基因研究中的新进展

    作者:邬文莉;华亮;王洪涛

    唇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CL/P) 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先天缺陷性疾病.根据我国新统计数据显示[1]:CL/P总体患病率为16.63/10 000.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基因是迄今发现与CL/P发病相关具价值的基因之一, 本文就IRF6基因结构功能及与CL/P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SDF-1/CXCR7生物学轴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玲;贺春艳;李剑

    历来认为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是趋化因子SDF-1的唯一受体,SDF-1/CXCR4生物学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SDF-1存在另一个受体CXCR7,并且SPF-1/CXCR7生物学轴同样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SPF-1/CXCR7生物学轴在肿瘤中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胡华白;吴明华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我国人口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43.70%~78.90%[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不仅导致了自身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也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急性缺血性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绝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或外源性栓子(包括颈动脉斑块及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脱落栓塞脑动脉引起.

  • 腹腔循环热灌注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恶性腹腔积液

    作者:白建平;瞿燕春;吴万垠;李艳;刘朝阳;邱圣红;蔡姣芝;张海波

    目的 观察腹腔循环热灌注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腹腔循环热灌注祛邪,配合温补脾肾、滋肾柔肝以扶正治疗3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KPS≥50分),循环热灌注每3天1次,共治疗4次,中药辨证治疗21~28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腹腔积液、KPS变化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腹腔积液消退有效率为60.5%,其中,阳虚水盛证为65.0%,阴虚水停证为55.6%(P>0.05);本组治疗后KPS评分(75.53±5.55)较治疗前(54.47±5.04)提高(P<0.05);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腹腔循环热灌注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可能对不适合化疗的患者是一个有利的选择.

  • 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呕吐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增慧;肖扬;蒋祖军;高扬;李勇华;李利;庞妍;何丽

    目的 评估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期间常规甲氧氯普胺静脉注射预防呕吐的基础上仍发生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的患者51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足三里注射组26例,出现顽固性呃逆和(或)呕吐后加用异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25例,出现顽固性恶心和(或)呕吐后继续甲氧氯普胺强化止吐治疗.结果 足三里注射组治愈率为80.77%,对照组治愈率为24%;足三里注射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采用Radit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足三里注射组患者穴位注射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异丙嗪在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出现的顽固性呕吐疗效确切、安全.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