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缺血修饰蛋白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儿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马裕斌;曾虹;丁仰君;李建东;李奕婵;王伟聪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儿心肌损伤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肺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及正常新生儿各60例,检测其血清IMA、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通过超声检测计算3组新生儿左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新生儿IMA与cTnI、CK-MB及左心室Tei指数的相关性.随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新生儿,记录该组患儿转归情况,分析IM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组患儿的IMA、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患儿IMA为(96.84±10.49) U/mL,cTnI为(1.40±0.30) μg/L,CK-MB为(69.66±13.2) U/L,上述3种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左心室Tei指数为0.43±0.12,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新生儿IMA与cTnI、CK-MB及左心室Tei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r =0.81、0.73、0.69,P<0.05).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高IMA水平转归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及死亡.结论 缺血修饰蛋白可作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新生儿心肌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临床亚型与血脂的关系

    作者:马翠红;李爱芹;陈艳红;孟君

    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研究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亚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临床亚型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入组20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评估运动、非运动、运动亚型和疾病进展指标,应用K均值聚类方法,K取3、4、5进行研究,根据pseudo F-statistic选取佳亚型.通过方差分析对比较佳临床亚型中血脂的差异.结果 早期帕森病患者的佳临床亚型为3型:(1)震颤型138例(68.9%):以震颤/非震颤比值高、疾病进展慢为特征;(2)非震颤型49例(24.7%):以姿势步态异常、认知损害和抑郁为主要临床表型;(3)快速进展型13例(6.4%):临床特点是疾病进展快.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临床亚型中有显著差异(F=5.779,P=0.003),快速进展型患者的血HDL-C明显高于其他亚型.性别比较时,上述差异仍存在.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佳临床亚型:震颤型、非震颤型、快速进展型,血HDL-C水平可能作为预测帕金森病进展的指标.

  • DSA联合双腔Fogarty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东;王培;谷锐;严晓薇

    目的 观察DSA联合双腔Fogarty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DSA联合双腔Fogarty导管用于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的患者19例,术后17例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其中1例出现急性肝功能损害,予以内科综合治疗,急性肝功能损害纠正,1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行手术切开治疗,恢复良好.术后2例再次出现动脉危象,行切开探查术,1例治疗成功,1例动脉闭塞,肢体部分坏死,行截肢术.结果 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穿孔、伤口感染等并发症.血栓存在于动脉内,长度为0.8~4.5 cm.排除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Fogarty导管处理的17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9~36个月),肢体血运良好,皮温正常,感觉改善,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0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2.3%.结论 应用DSA联合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动脉危象,可避免断端修复区域二次损伤,临床效果满意.

  • 新生儿黄疸血清白细胞介素及红细胞免疫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艳薇;董淑红;魏锋;谭惠珍

    目的 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IL)及红细胞免疫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73例新生儿黄疸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3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然后将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比较,同时以logistic分析处理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IL-2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I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免疫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且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液指标均与新生儿黄疸有密切的关系(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中的血清IL及红细胞免疫均呈现异常表达状态,且不同分类及严重程度黄疸者的表达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应重视对黄疸新生儿上述方面的调节与干预.

  • 87例儿童青少年Ⅲ~Ⅳ期预后良好型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黄俊廷;谭玉婷;甄子俊;路素英;孙斐斐;朱佳;王娟;孙晓非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预后良好型Ⅲ~Ⅳ期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和分析收治的年龄≤15岁的初治预后良好型Ⅲ~Ⅳ期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共入组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的病例87例.男:女为41:46;中位年龄2岁.左肾48例,右肾39例;Ⅲ期68例,Ⅳ期19例.病理组织类型:上皮型10例、间质型9例、胚基型15例、混合型42例、预后良好型未分亚型11例.44例患者一开始接受手术切除;43例患者先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术后58例患者接受了放疗(67.0%).手术前后进行共24周化疗.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进展4例,复发7例,第二肿瘤2例,共9例死亡.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87.1%,其中Ⅲ期为91.9%,Ⅳ期为71.1%;全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83.5%,其中Ⅲ期为89.4%,Ⅳ期为62.2%.临床分期是总生存(P =0.006)和无事件生存(P=0.005)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本研究Ⅲ~Ⅳ期儿童青少年预后良好型肾母细胞瘤总生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当,Ⅳ期无事件生存率低于国外,应完善危险度分层,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降低治疗毒性不良反应.

  •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

    作者:薛坤喜;万静;吴勇;潘文燕;黄彩英

    目的 探讨炎症标志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依据既往暴力史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加权总分区分攻击组(n=70)和非攻击组(n=40).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炎症标志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与炎症标志物的差异,并对MOAS与PANSS总分、分量表评分及炎症标志物作相关分析.结果 攻击组MOAS加权总分、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与体力攻击的评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攻击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N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组CRP、IL-6水平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OAS加权总分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WBC计数、CRP及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言语攻击与阳性症状评分、CRP及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P<0.01).对财产的攻击与WBC计数、CRP及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自身攻击与一般精神病理评分,WBC、N计数,CRP及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体力攻击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CRP及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攻击组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行为体现在言语攻击、对财产的攻击与体力攻击方面.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CRP及IL-6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WBC、N计数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不相关.

  • 腹透患者残肾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丁浩;危志强;印获;曹娟;章旭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腹透中心维持性腹透患者101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平均年龄(47.4±12.3)岁,男55例,平均透析龄(23.4±19.7)个月.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计算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FR)以评估残肾功能,使用B超检测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根据FMD和残肾GFR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别,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FMD与残肾功能的相关性,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法分析腹透患者发生内皮功能紊乱的危险因素.结果 正常FMD组患者残肾GFR显著高于低FMD组患者,而高残肾GFR组患者FMD显著高于低残肾GFR组患者.相关性分析显示残肾GFR、残肾Kt/V及总Kt/V与FMD呈正相关,年龄、透析龄、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4 h D/Pcr与FMD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残肾GFR、年龄及log hs-CRP是F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透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残肾功能相关,残肾功能的动态评估有助于预测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 血清多巴胺水平与儿童多动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疗效

    作者:熊萍;林俊;汪捷峰;毕博;陈小红;高丹;李晶晶

    目的 探讨血清多巴胺水平与儿童多动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多动症儿童46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30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多巴胺水平、多动指数等.观察组采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连续治疗半年后评价其疗效.比较治疗有效患者和治疗无效患者的血清多巴胺水平、多动指数,并分析儿童多动症血清多巴胺水平与其多动指数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多巴胺水平降低而多动指数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多巴胺水平升高而多动指数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96%(40/46).与治疗有效患者比较,其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多巴胺水平降低而多动指数升高(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多动症儿童血清多巴胺水平与其多动指数呈负相关(r=-0.826,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多动症儿童血清多巴胺水平与其治疗有效率呈正相关(r =0.865,P<0.05).结论 血清多巴胺水平与儿童多动症发生发展及疗效相关,且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疗效较好.

  • miR-34和miR-19与其靶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作者:范昭;刘淼;胡慧;李明华;龙霞;叶静

    目的 通过研究miR-34和miR-19与其靶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甲状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4、miR-19、survivin和PTEN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非癌组织标本中转录表达水平.结果 基因表达相对量采用癌症组/非癌组=2-△△CT进行数据分析,miR-19基因家族在甲状腺癌与非癌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34基因家族在癌症组表达增加,以miR-34a更显著,与非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EN和survivin基因在癌症组中表达均有下降趋势.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iR-19可能不参与癌症的发生,PTEN基因表达降低和miR-19没有关系;miR-34a作为癌基因,与其靶基因survivin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有重要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

  • 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食管鳞癌中TP53INP2mRNA的差异表达

    作者:程丽云;史贵军;郑勇;李光华;方春晓;陈卫刚

    目的 探讨TP53INP2mRNA在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和汉族食管鳞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各8对,运用qRT-PCR技术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和汉族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P53 INP2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TP53INP2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哈萨克族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TP53 INP2mRNA在汉族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汉族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TP53INP2mRNA在哈萨克族食管鳞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汉族食管鳞癌(P<0.05).TP53 INP2mRNA在哈萨克族正常组与汉族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53 INP2mRNA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及汉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类风湿关节炎生物制剂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何雪春;张科;李文根;何春媚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生物制剂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与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方法 以RA患者66例为RA组,采用抗风湿药物和生物制剂益赛普治疗,3个月为1疗程,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以上,治疗后均随访至少3个月.另选取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RA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入选次日均取静脉血2 mL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比较两组NLR.统计RA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3个月的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功能分级.分析RA生物制剂治疗期间NLR评估与其治疗后3个月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及其对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A组治疗前的NLR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RA组治疗后的NLR降低(P<0.05).与RA组随访3个月VAS≥4分患者比较,其VAS<4分患者治疗前后的NLR降低(P<0.05).与RA组随访3个月关节功能为Ⅱ级和Ⅲ级患者比较,其随访3个月关节功能为Ⅰ级患者治疗前后的NLR降低(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A生物制剂治疗前后的NLR与访3个月的VAS评分及关节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A生物制剂治疗前后的NLR评估其随访3个月的VAS评分及关节功能分级的价值良好,其中以治疗后的NLR评估其随访3个月的VAS评分及关节功能分级的价值较好.结论 RA生物制剂治疗可降低患者NLR,其NLR与治疗后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相关,且对其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预测价值良好,NLR可能作为RA生物制剂治疗患者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的参考指标.

  • 鼻咽癌中Ptch1和Ptch2基因的表达及关系

    作者:朱凌霄;沈冰;刘陶文;邓恋;屈元姣;彭丽芳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Ptch1和Ptch2(Ptch1/2)成员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鼻咽癌标本及15例正常鼻咽黏膜中Ptch1/2蛋白的表达,比较Ptch1与Ptch2表达的差异,分析Ptch1和(或)Ptch2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Ptch1/2蛋白表达的综合评分分别为4.70±3.59、3.58±3.47,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的2.93±1.98、2.07±1.10(均P<0.05);肿瘤或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Ptch1的表达水平均稍高于Ptch2;不同Ptch1及(或)Ptch2蛋白表达水平的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h1与Ptch2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呈显著相关(r =0.592,P<0.05),而在肿瘤组织中则无相关性(r=0.114,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Ptch1/2表达上调可能共同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及发展,其中尤以Ptch1占主导地位.

  • 激素抵抗型哮喘治疗反应性与肌动蛋白解聚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梁永锋

    目的 分析激素抵抗型哮喘(SRA)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与其外周静脉血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D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FEV1% ≤75%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SRA患者13例、激素敏感型哮喘(SSA)患者107例.治疗前填写ACQ5量表,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白天、夜间症状评分,检测诱导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S-EOS%、B-EOS%、S-NEU%、B-NEU%)及外周静脉血ADF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40 mg/d)、足疗程(2周)泼尼松龙口服治疗,治疗后再行肺功能、外周血ADF水平检测.比较治疗前后SRA组与SSA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ADF水平与肺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等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SRA组与SSA组ACQ5评分、白天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S-EOS%、B-NEU%、B-E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A组S-NEU%显著高于SSA组(P<0.05).治疗前,SRA组与SSA组FEV1%、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SA组FEV1%、PEF%均明显升高(P<0.05),而SRA组FEV1%、PEF%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SRA组患者AD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SA组(P<0.05).治疗后SSA组AD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SRA组患者ADF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外周血ADF表达水平与B-EOS%、B-NEU%、S-EOS%均无明显相关性(r=0.27、0.09、-0.23,P=0.20、0.68、0.31).治疗前外周血ADF表达水平与△FEV 1%呈负相关,而与S-NEU%及△PEF%呈正相关(r=-0.40、0.41、0.39,P=0.03、0.02、0.04).结论 ADF水平与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相关,ADF水平可能作为SRA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的预测因子.

  • 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对急诊直接PCI后ST段回落的预测能力

    作者:苏荏;张琳;任宇超;牛朝霞

    目的 评估入院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急诊/直接PCI (pPCI)后ST段回落(STR)的预测能力.方法 连续入选住院并接受pPCI的218例STEMI患者,依据术后180 min位点上STR,分成STR良好组(≥50%)和STR不良组(<50%),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对两组间的基线临床特点、手术资料、心脏标志物逐一比较及筛检,经单因素、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等处理,明确STR不良的预测因子.结果 在pPCI术后180 min的研究位点上,202例(92.7%)患者STR良好,回落不良者为16例(占7.3%).单因素分析提示,较之STR良好组,STR不良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56.5%±3.0%) vs(58.7%±3.6%),P=0.01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53.1±2.7) mm vs (50.6±2.9)mm,P=0.019]、糖化血红蛋白高[(6.9%±2.1%)vs(5.6%±1.3%),P=0.034]、血清NT-proBNP水平高[(4 476.2±1784.9)pg/mLvs(2 505.6±1 638.4)pg/mL,P<0.001].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水平是STE-MI患者接受pPCI术后STR不良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OR =3.368,95% CI:3.152 ~4.643,P=0.004).NT-proBNP的ROC下面积为0.814.NT-proBNP≥2 563.60 pg/mL预测STR不良的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65.8%.结论 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对STEMI患者pPCI术后STR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以NT-proBNP为指导的策略有助于识别STR不良的高危STEMI患者,能在pPCI前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用的临床信息.

  • 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与Gesell发育量表在高危儿运动评估中的一致性

    作者:程冰梅;肖华;何璐;陈瑞琼;郑韵

    目的 探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Gesell发育量表在高危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一致性及AIMS在评估高危儿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个月的116例高危儿均接受AIMS与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其中足月儿56例,早产儿60例.对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的一致性效度分析采用Kappa值,并分别计算足月高危儿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一致性效度及早产高危儿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的一致性效度.结果 116例高危儿AIMS百分位与Gesell发育量表大运动发育商的一致性为0.62,其中在足月高危儿及早产高危儿的一致性效度分别为0.66及0.53.结论 AIMS在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中与Gesell发育量表有较高的一致性,应用AIMS还可以更早地发现运动发育迟缓及运动发育异常.

  • 基于头臼接触理论构建具有精确软骨受力面的股骨近端三维模型

    作者:杨鹏;魏秋实;陈达;王鼎;林天烨;盛东;黄国立;张庆文

    目的 计算站立位股骨头软骨表面负重区,建立具有精确受力面积的股骨近端三维模型.方法 选择1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获取DICOM格式髋关节CT、MRI数据建立骨、软骨三维模型,基于髋关节头臼接触理论通过X线图像计算站立位髋关节头臼接触区域,经图像配准、融合,建立股骨头软骨表面三维接触曲面.结果 建立了具有精确受力面积的股骨近端三维仿真模型,模拟3.3倍体重下股骨头软骨受力区域的应力分布、皮质骨表面及松质骨应力集中区域与传统研究方法结果相近.结论 基于站立位髋关节头臼接触理论能够准确计算股骨头表面负重区面积,并构建包括关节软骨结构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简便,受力区域的设定更为精准、合理,为进一步的手术模拟和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了较理想的研究平台.

  • miR-26a-5p在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秀敏;潘云;李正金;李耀康;王敏;高波

    目的 探讨miR-26a-5p的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在其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保存的1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41例DL-BCL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miR-26a-5p的表达水平,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0、MUM1、Bcl-6、Ki-67在DLBCL中的表达,分析miR-26a-5p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miR-26a-5p在DLBCL中低表达.41例DLBCL中,有27例Ki-67呈阳性,miR-26a-5p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Ⅰ~Ⅱ期有20例,Ⅲ~Ⅳ期有21例,miR-26a-5p的表达与Ann Arbor分期呈负相关.结论 miR-26a-5p在DLBCL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miR-26a-5p的低表达可能是DLBCL进展恶化的标志.

  •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说谎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作者:耿宽;王青青

    目的 探讨有病理性说谎的反社会人格障碍(APD)患者,在执行说谎任务时脑区激活模式及对揭示疾病功能机制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例有欺骗行为的APD患者(APD说谎组)、20例无欺骗行为的患者(APD对照组)和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应用磁共振进行任务状态下的功能像扫描.使用SPM2软件分析3组受试在不同条件下脑区激活的差异.结果 在说谎任务中,APD说谎组对比APD对照组激活增加的脑区有:左楔前叶(BA19)、左颞叶(BA37、39)、左额叶(BA6、46)、左扣带回(BA24)、右枕叶及右小脑.APD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激活显著增加的脑区.结论 有说谎行为的APD人群,在说谎时有其特有的脑部激活模式,可能是其习惯性说谎行为的神经联系基础.

  • 海南地区女性HLA-DQB1和DRB5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吴熊军;张应爱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汉族女性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B1和HLA-DRB5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海南地区41例经病理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和38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且病理证实无宫颈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对两组HLA-DQB1和DRB5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共检测到12种HLA-DQB1等位基因和8种HLA-DRB5等位基因.其中HLA-DQB1*06011,HLA-DQB1* 030101和HLA-DQB1* 03032与HLA-DRB5* 01:01:01分别是海南地区汉族女性HLA-DQB1和DRB5的优势表达基因.无宫颈癌患者HLA-DRB5*0206等位基因频率(18.4%)显著高于宫颈癌患者(0)(P=0.013).结论 HLA-DRB5* 0206可能是海南地区女性宫颈癌的保护基因,可能降低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HLA-DRB5不同等位基因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 赣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特点及筛查项目评价

    作者:张玉玲;俞钟;赖文鸿;陈小芸;严志民;李海亮

    目的 以红细胞参数(MCV、MCH、MCH)联合血清铁蛋白(SF)作为筛查指标,结合基因检测,了解赣州地区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基因类型,评价各项筛查指标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选择疑似地贫911例,进行血细胞分析、SF检测、地贫基因检测,统计分析地贫患者基因型分布,比较红细胞各参数、SF在地贫筛查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911例受检者中检测出地贫549例,检出率60.26%,α复合β地贫19例,α-地贫322例,共14种α-地贫基因型,前3种分别是:--SEA/αα(178例,32.42%),--SEA/-α3.7(49例,8.93%),--SEA/-α4.2(34例,6.19%).检出β-地贫208例,共12种β-地贫基因型,前3种分别是:IVS-Ⅱ-654(C> T)/N(94例,17.12%),CD41-42(-TFCT)/N(71例,12.93%),CDl7(A>T)/N(13例,2.37%).MCV、MCH、MCV+ MCH在筛查中敏感性高,分别为94.07%、96.05%、93.5%,显著高于MCHC、MCV+ SF、MCH+ SF、MCHC+ SF(P<0.05),MCV+SF、MCHC+ SF特异性为94.12%,高于MCH、MCV+ MCH(P<0.05),不高于MCV、MCHC、MCH+ SF,地贫合并缺铁性贫血(IDA)的患者的MCV低于单纯IDA,MCV、MCH、MCHC低于单纯地贫患者(P<0.05).地贫合并IDA、单纯IDA患者的SF低于单纯地贫患者(P<0.05).结论 赣州地区客家人地贫基因类型具有区域特点,筛查的实验室指标可采用敏感性高的指标MCV和(或)MCH,采用MCV+ SF、MCH+SF筛查,特异性高达94.12%、88.24%;当IDA患者有家族性红细胞参数异常或疗效不理想时,有合并地贫可能,应该进行地贫基因检测,以免漏诊.

  • SNAPPE-Ⅱ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章伟;陈波;张惠荣;段为浩;王文秀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新生儿RDS的患儿118例,入院后12 h内对所有患儿进行SNAPPE-Ⅱ评分,随访并记录其结局,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的SNAPPE-Ⅱ评分,采用ROC曲线分析SNAPPE-Ⅱ预测RDS预后的价值,并计算SNAPPE-Ⅱ预测RDS死亡的佳界值.结果 118例RDS新生儿平均SNAPPE-Ⅱ为(20.12±12.15)分,病死率为42.4%,生存组平均SNAPPE-Ⅱ为(14.28±10.95)分,死亡组平均为(28.06±8.77)分,死亡组SNAPP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2,P=0.000).SNAPPE-Ⅱ评分预测RDS新生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95%CI:0.796~0.912),其佳界值为22.5分,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6%、75%和61%.结论 采用SNAPPE-Ⅱ对新生儿RDS的患儿进行评估,可预测其死亡的发生风险,SNAPPE-Ⅱ越高,新生儿RDS死亡的风险越大.

  • 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礼金;施剑明;殷嫦嫦

    目的 探讨低氧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第2代hBM-SCs进行传代、纯化,取第4代hB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鉴定;以含1% FBS的α-MEM为基础诱导培养基,根据处理条件不同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低氧对照组(3%氧浓度)、常氧诱导组[添加20 ng/mL表皮生长因子(E GF)及2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低氧诱导组(3%氧浓度下添加20 ng/mL EGF及20 ng/mL bFGF).连续诱导3d后,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第4代hBMSCs流式鉴定结果示:骨髓基质标志CD105、CD90、CD29表达分别为95.8%、98.2%、95.1%,而造血细胞标志CD19表达为0.2%;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对照组NSE、MAP-2、GFAP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常氧诱导组及低氧诱导组相应表达均升高(P<0.05),且低氧诱导组表达高于常氧诱导组(P<0.05).结论 低氧促进EGF联合bFGF对hBMSCs向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 白藜芦醇对过氧化氢诱导的L02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孔怡琳;李工;张玉佩;薛晓光;詹文婷;郭伟伟;邱圣红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L02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60 μmol/L H2O2诱导L02肝细胞12 h后,成功建立L02肝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采用CCK8法测定白藜芦醇作用于L02肝细胞的安全剂量范围,选取白藜芦醇30 μmol/L作为佳干预剂量.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组,诱导成功后,采用生物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沉默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P<0.O1),SIRT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组比较,白藜芦醇组NO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SIRT1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改善H2O2诱导的L02肝细胞氧化应激状态,其抗氧化机制可能与SIRT1蛋白的激活有关.

  • 丙泊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和TAK1的影响

    作者:伍辉萍;周俊;欧伟明;刘梅芳;李云;梁幸甜;杨承祥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K-2细胞分为6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IRP组)、脂肪乳剂组(IRF组)、TAK1过表达组(IRPT组)、TAK1过表达阴性病毒对照组(IRPTI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谢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模拟体内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C组正常培养,不作任何处理;IR组:正常培养的HK-2细胞更换为含10 μmol/L抗霉素A及1μmol/L钙离子通道载体A23187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孵育1h,PBS清洗之后再换成正常含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12、24、48 h;IRP组于ATP耗竭前1h,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 μmol/L)预孵育1h;IRPT组于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 μmol/L)及TAK1慢病毒(滴度为2×107TU/mL)预孵育1 h;IRF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10%脂肪乳剂预孵育1 h;IRPTI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 μmol/L)及TAK1阴性慢病毒预孵育1h,其余处理均同IR组.于ATP再恢复12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于ATP再恢复12、24和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 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活力增强,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 丙泊酚预处理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表达,进而抑制了早期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了HK-2细胞纤维化程度.

  • 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静脉瓣失效的药物调控

    作者:康安;郑珣;梁敏栩;杨志强;肖和;王靖炫;王羿升

    目的 明确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静脉瓣失效的药物调控.方法 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罂粟碱注射组、利多卡因注射组、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先制成8块兔耳逆行皮瓣.每组分别在逆行皮瓣内注射罂粟碱、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15 min后,在皮瓣的静脉干内注射99mTc,用SPECT连续观察2h,采图并进行同位素计数.结果 罂粟碱注射组的同位素计数下降明显快于利多卡因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P<0.01),利多卡因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罂粟碱能导致静脉瓣失效,从而增强逆行皮瓣静脉回流.

  • Prdx6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辛亮;李鸣;韩敏;王鸿康;易呈志

    目的 探讨Prdx6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L02细胞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分别培养6、12、18h和24 h,收集细胞培养基检测其中的ALT、AST和LDH,使用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L02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dx6蛋白及IκB、pIκB蛋白的表达变化;构建pIRES2-ZsGreen1-Prdx6质粒转染L02细胞过表达Prdx6,再次检测Prdx6蛋白的表达、细胞的损伤情况及细胞内ROS水平.结果 缺血缺氧状态下细胞培养基内ALT、AST和LDH上升,细胞内ROS水平上升,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力下降,Prdx6蛋白表达下降,NF-κB相关蛋白IκB表达下降、pIκB表达上升,且其变化程度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更明显.过表达Prdx6可以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轻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伤.结论 Prdx6蛋白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可通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轻细胞损伤,发挥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急性心力衰竭1例

    作者:赵伟红;冯运林;罗佛全

    女,42岁,因胸闷、体检发现血压高1d,于2016年6月15日凌晨1时急诊入院.患者体质量88 kg,身高159 cm,孕37+2周,孕2产1,2002年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入院体格检查:心率(HR) 11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BP) 175/110 mm-Hg,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未及病理性杂音.产科情况:下腹隆起,宫高剑下三指,未及宫缩,胎心左下腹闻及,140次/min,规律,骨盆内测量可,颈管未消失,宫口未开,头先露,坐骨棘上3 cm.

    关键词:
  • 先天骨关节外性牙关紧闭征1例

    作者:钟隽镌;杨杰

    患儿,男,30 min,因张口受限30min于2015年12月30日入院.患儿为第3胎第2产,孕36+6周,体外受精(IVF)术后,因“双胎妊娠”剖宫产娩出,系双胎之小,羊水、胎盘及脐带无异常,无窒息复苏史,出生体质量2.66 kg.双胎之大女婴,外观无异常.患儿母亲孕期规律产检,未发现明显异常,父母体健,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及传染病史.生后哭声弱,即可见牙关紧闭,张口上下径大约10mm,前囟平软,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外耳廓畸形,耳位低,软腭及部分硬腭裂开,颈短,可见颈蹼,气管居中,心肺腹查体无特殊,阴茎短小,双侧阴囊内未及睾丸,肛门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低.拥抱、握持反射可引出,觅食及吸吮反射未引出.血常规、血乳酸、电解质、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染色体微阵列序列分析正常.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作者:静晨瑾;叶俊巧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眼科门诊确诊为眼睑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眼睑簇状水泡处(含前额及头部)涂更昔洛韦眼用凝胶,4次/d,同时滴入结膜囊内,3次/d,并给予抗生素眼药水及阿昔洛韦眼药水,4次/d,口服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对照组40例,给予外涂喷昔洛韦乳膏,3坎/d,同时滴抗生素眼药水及阿昔洛韦眼药水,4次/d,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用药时间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14、21 d随访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病程的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评分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7、14、21 d后的病情总得分、总病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止痛时间、止泡时间、结痂时间、显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7d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45.5%;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55%;治疗21 d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0%;同期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用药后不适感与不良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缓解眼睑带状疱疹症状与体征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病程,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张耀贤;张中军;吴文燕;刘占立;郑子豪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术中泵注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G组)和对照组(CG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时DG组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定1μg/kg,15 min后改为0.5μg/(kg·h)泵注维持,CG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拔管后1、2、3、6、12、24 h VAS评分、术后PCA首次按压时间与有效按压次数、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浆P物质(SP)浓度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G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少于CG组,拔管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DG组明显低于CG组(P<0.05).CG组术后PCA的首次按压时间较DG组缩短,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多于DG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浆SP浓度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较基础值升高(P<0.05),且术后不同时间点DG组患者的血浆SP浓度均明显低于CG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介导疼痛传递的神经递质SP水平,抑制了SP介导的中枢敏化,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起到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作用.

  • 羟考酮对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抑制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郭高锋;徐金东;张加强

    目的 观察羟考酮对剖宫产术中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的影响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择期椎管内麻醉行剖宫产术产妇50例,年龄25~35岁,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在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给予羟考酮0.07 mg/kg,B组在产妇出现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后给予对症处理.两组产妇应用同样的配方进行术后镇痛,两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药物.观察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不良反应并观察2、5、10 min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观察给予羟考酮之前及术后6、12、24、48 h产妇外周静脉血白细胞介素-2(IL-2)及术后相关时间点VAS评分.结果 A组和B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术后6、12、24、48 h外周静脉血IL-2水平明显升高(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B组相比,在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2、10 min时MA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5 min时,与B组相比MAP、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0.07 mg/kg应用于剖宫产中可明显减轻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不良反应,能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能增加剖宫产术后IL-2的分泌.剖宫产中应用适量羟考酮产妇的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 乌司他丁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于浩;颜涛;马涛;董文鹏;王晓武;陆华;童光;张卫达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行心脏畸形根治手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66例患儿,年龄60 d~4岁,随机分配于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两组给药方案:乌司他丁组,注射用乌司他丁30 000 U/kg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术后4h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00 U/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集并对比两组术前(T0)、术后即时(T1)和术后12 h(T2)呼吸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浓度.结果 乌司他丁组入选32例,对照组30例.乌司他丁组T1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305.80±77.49 vs 250.43±61.21)、氧合指数(OI)(432.77±118.40 vs 342.33±84.10)、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154.67±89.69 vs 220.13±66.04)、吸气平台压(Pplat)(24.17±3.91 vs 27.13±5.02)、肺静态顺应性(Cst)(5.91±1.94 vs 4.83±1.53)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117.26±66.05) pg/mL vs(168.05±104.05) pg/mL]、白细胞介素-6[(129.74±88.97)pg/mL vs (185.61±107.49) pg/mL]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2时点OI(372.24±122.35 vs 308.78±105.29)、Cst(6.68±2.63 vs 5.63±1.86),乌司他丁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机械通气延长率比较,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6.13% vs 43.33%,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肺功能有保护作用.

  • 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绝经期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效果

    作者:刘英;江霞

    目的 绝经期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给予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对比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血压、体质指数(BMI)及不良反应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经葡萄糖耐量实验明确诊断的自然绝经并IGT患者12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15 mg/d单药治疗(A组,n =43)、盐酸吡格列酮片联合螺内酯20 mg/d治疗(A+S20组,n=42)及盐酸吡格列酮片联合螺内酯40 mg/d治疗(A +S40组,n=42),分别用药24周后,分析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压、BMI和其他不良反应.采用数值变量单因素双水平配对资料t检验、数值变量单因素三水平方差分析和分类变量独立样本R×C列联表x2检验.结果 (1)3组组内用药前后:2hPG、HbA1C、FIns、2hIns、HOMA-IR较前下降(P<0.05),A组舒张压(DBP)、TC下降,BMI增加(P<0.05),A+S20组、A+S40组TC、TG、收缩压(SBP)、DBP下降(P<0.05).(2)3组用药后各组间对比:A+S20组与A组相比,FIns、HOMA-IR、TC、SBP、DBP、BMI下降(P<0.05);A+S40组与A组相比,2hPG、HbA1C、FIns、HOMA-IR、TC、SBP、DBP、BMI下降(P<0.05);A+ S40组与A+S20组相比,FIns、HOMA-IR、DBP下降(P<0.05).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IGT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HOMA-IR、血脂、血压等水平,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后HOMA-IR、血压改善更加明显,体重增加及水肿等不良反应相应减少,且未增加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 小儿开腹手术中联合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

    作者:欧阳辉旺;王正坤;叶玉萍;刘国栋

    目的 评价小儿开腹手术中联合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开腹手术的小儿共6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行全身麻醉,联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对照组单用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药物用量等指标,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点的FLACC疼痛行为评分,记录两组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式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药物使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的PA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27,P=0.00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于术后6h、24h和术后3d的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联合组术后每位患儿使用曲马多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2.571,P <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禁食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开腹手术中联合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可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及效果.

  • 持续泵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单肺通气患者血乳酸及心肌酶的影响

    作者:徐进辉;尹世平

    目的 探讨持续泵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单肺通气患者血乳酸及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单肺通气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每组30例.术前补足禁食禁水、生理需要量,晶体与胶体按2:1给予,晶体为生理盐水,胶体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N组于麻醉诱导即刻持续泵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0.01~0.03 μg/(kg·min)],D组于麻醉诱导即刻持续泵注多巴胺[1~3μg/(kg·min)].两组根据患者基础平均动脉压在上述范围内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麻醉药物泵注速率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基础值±30%,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5~60.如血压仍不能维持,单次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0μg,多巴胺1 mg,分别于诱导前(T0)、诱导后(T1)、单肺通气即刻(T2)、单肺通气30 min (T3)、单肺通气90 min (T4)、手术结束即刻(T5)时间点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血乳酸含量,上述各时间点及术后24 h(T6)取中心静脉血检测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记录各组患者手术后自然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能按指令睁眼时间).结果 各组内与T0~T3比较,T4~T5动脉血乳酸含量显著升高,T5~T6时刻LDH、α-HBDH、CK及CK-MB浓度均比T0~T4时刻显著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两组血乳酸含量在TO~T4时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刻N组明显低于D组;平均术后自然苏醒时间N组明显短于D组;心肌酶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泵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能增加单肺通气患者血乳酸清除,缩短患者自然苏醒时间且对心肌酶无不利影响.

  • 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朱薇;应燕萍;凌瑛;韦洁静;黄红燕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音乐干预组、联合干预组.置管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音乐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音乐干预,联合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予以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比较3组患者的状态-特质焦虑评分、疼痛评分、置管效果(操作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满意度.结果 联合干预组状态焦虑水平、疼痛水平、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干预组状态焦虑水平低于音乐干预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联合音乐干预可缓解患者状态焦虑和疼痛,提升置管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PICC 治疗性沟通 音乐
  • 电话随访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惠平;李静芝;李立华;王黎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 对出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10例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评价电话随访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 实施电话随访后,患者在出院后第12周的服药依从性为93.7%,较出院后第4周的92.5%、第8周的89.0%均有提高,出院后第12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得分较出院后第4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可以有效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疾病动态,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家庭冲突对留职意愿的影响

    作者:任冲;孙梅林;李惠萍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家庭冲突及留职意愿现状,分析工作压力源及工作家庭冲突对留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对安徽省4家三甲医院的306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以及护士留职意向量表.结果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为(95.93±18.34)分,总均分为(2.74±0.52)分;工作-家庭冲突总分为(57.06±9.68)分,总均分为(3.17±0.54)分;留职意愿总分为(16.96±3.35)分,总均分为(3.39±0.67)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对收入的满意程度、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基于压力的工作-家庭冲突、基于时间的家庭-工作冲突对手术室护士留职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应从个人、家庭、组织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留职意愿.

  • 医院、社区协调共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及防治效果的评价

    作者:李春林;丁韶丽;丁兴宇;王天松;余治;方燕;麦世敏

    目的 评价医院、社区协调共管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的管理防治效果,探讨社区高血压的优化防治管理模式.方法 在社区范围内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高血压患者25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8例.观察组以医院、社区协调共管模式进行管理,发挥医院专业技术、管理优势和医院、社区资源整合优势,分析社区高血压管理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解决社区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优化防治管理.对照组由社区医护管理人员以常规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管理、防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规范管理率及血压控制率较基线值均明显提高(分别为:98.44% vs 39.06%;85.16% vs 32.03%;均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8.44% vs 42.19%;85.16% vs 38.28%;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较基线值显著提高(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的体质指数、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比基线值均显著降低(P<0.01),各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院、社区协调共管的优化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防治水平.

  •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丽;张春琦;卢佳美;廖金莲;韦榕飒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筛查量表-平民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核心问卷对11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为(38.63±13.30)分,筛查阳性率为33.05%(PCL-C分值≥41分).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生活质量比较,除便秘和腹泻两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与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呈负相关(P<0.01);与症状领域呈正相关(P<0.01).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率较高,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关注鼻咽癌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创伤后应激障碍.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圣林;刘春丽;黄跃雁;张冠男;王淑萍;王兴艳;郝玉静;李青山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为临床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10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仅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从放疗开始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和自制中药,至患者口腔黏膜损伤恢复正常.采用连续放疗,每次1.82~2.18 Gy,每日1次,每周5次,放疗总剂量DT=60~71.96 Gy,放疗方式为三维适形放疗或者调强放疗.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晚、恢复时间短,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60.4%、对照组9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放疗时间分别为(48.61±3.57)d和(57.21±2.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中药能明显减轻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症状,保证了放疗按时完成,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miRNAs在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俊;杜宇;熊霞

    黑色素瘤是具侵袭性的皮肤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其侵袭性浸润、早期转移及对化疗、放疗耐药的特性,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相关病死率的增加[1].随着对黑色素瘤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miRNAs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miRNAs是由19 ~ 22个核苷酸组成的小的非编码RNAs,通过干扰miRNAs转录而改变基因的表达[3].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些小的非编码RNA通过不同的机制与肿瘤的起始和进展密切相关,上调或下调miRNAs都与肿瘤的发生相关[4].miRNAs可通过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因此,miRNAs可作为诊断肿瘤、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分子治疗的靶点.本文主要总结与黑色素瘤发病机制有关的miRNAs的新进展,为黑色素瘤提供新的诊断及治疗思路.

    关键词: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李雅倩;陈周;陈全;陈俊宗;王馨;洪芬芳;杨树龙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称Buerger's病,是一种节段性、非动脉硬化的炎症性阻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血管、神经等,尤其是下肢血管.病理变化为血管壁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缺血性疼痛,可引起溃疡、坏疽,甚至导致截肢.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使本病成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吸烟、免疫、感染、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和性激素有关.本文将就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及术后安全性

    作者:刘方苇;熊世敏;周远忠;申旭波

    相对于女性输卵管结扎术手术创口深、操作难度较大且会引起受术者肠黏连、宫外孕等并发症而言,输精管解剖位置表浅,仅需通过局部微小手术即可达到永久节育的目的[1].因此,输精管结扎术已经是公认的简便微创、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永久性绝育措施[2]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大量的男性人群接受过输精管结扎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术人群已步入老年期,该手术远期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输精管结扎术阻断了精子的输出路径,是否会造成相关组织或器官的病变、是否会影响到性激素水平、是否会影响受术人群的远期安全性和生活质量等等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对以上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