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行小肠吻合182例

    作者:李良庆;栗大伟;杨洋

    目的 评价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加压吻合夹(CAC)行小肠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行小肠吻合的患者367例,其中使用CAC进行吻合的182例(CAC组);使用管状吻合器进行吻合的18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有无发生与小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切口感染、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CAC排出时间.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与小肠吻合相关的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CAC组未出现吻合口出血,对照组出现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出现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C均于术后8~18 d顺利排出体外.结论 应用CAC行小肠吻合是一种简便,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 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36例

    作者:严达尊;吴起武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RT)患儿的血小板参数和白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143例HCMV感染和36例正常婴幼儿(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患儿按有无RT分为RT组和非RT组.结果 143例中合并RT 36例,发生率25.17%(36/143),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4.89%(7/143).RT组Plt高于对照组和非RT组,RT组、非RT组MPV均低于对照组,PDW和WB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组MPV、PDW、WBC与非R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HCMV感染合并RT发生率高,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经治疗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可恢复正常,无血栓形成和出血表现.

  •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流动力学变化及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丽娜;周慧敏;康岩;郭玉卿;刘璠

    目的 观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糖尿病患者120例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A组(53例),结果异常者按糖尿病病史分为两组,B组≤5年(32例),C组>5年(35例).B、C组患者给予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RUV)及做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B组RUV、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膀胱初尿意容量(FS)较A组增加,大尿流率(MFR)减少,C组与B组比较RUV、FS增加,MFR、Pdet减少;B组与C组治疗后RUV、FS均较治疗前减少,MFR增加,Pdet B组治疗后减少,C组治疗后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症状阳性率37.5%,经治疗总有效率100%.C组症状阳性率85.7%,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起病隐袭,应早期行尿流动力学及膀胱残余尿检查;应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疗效显著.

  • 原位立体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中的作用

    作者:单毓强;谢琦;吴懿;金慧成;应荣超;朱玮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癌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4例临床资料,其中15例原位立体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原位清扫组)、16例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后入路清扫组)、13例脾脏切除(脾脏切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3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1.3±29.8)、(70.5±28.8)和(73.4±32.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0.2±1.7)、(9.1±2.3)和(11.4±0.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分别为(4.0±0.1)、(4.3±0.2)和(3.8±0.1)h,后入路清扫组手术时间高于其他两组,脾脏切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13.36%、15.01%、和14.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能达到脾切除同样的淋巴清扫效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中,原位立体式脾门淋巴结清扫与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也有同样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但有手术时间短、手术范围小,脾脏撕裂风险小的特点.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改变

    作者:陈欣欣;蔡宏华;邓兆敏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无合并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态心电图44例,并选择同年龄段同性别比,无明显症状体征及病史的门诊就诊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组内、组间对比.结果 病例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对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性别分层分析心律失常及ST-T改变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合并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室性心律失常高;致使发病的危险因素、性别差异并非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对心律失常早发现、早处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乳腺叶状肿瘤16例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灶松;江新青;魏新华

    目的 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B 16例,其中12例行乳腺X线钼靶检查,3例行MRI扫描,1例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PTB的影像.结果 16例肿瘤中,13例为分叶状,3例呈类圆形;肿瘤平均长径(7.8±4.6) cm,2例交界性体积大;11例累及2个或2个以上象限,以外上、内上象限受累多见.12例PTB X线钼靶检查肿瘤均为高密度,边界清楚,11例伴晕征,8例见多轮廓征.3例PTB MRI平扫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主要为高信号,内见囊变、分隔及增粗血管,MRI动态增强扫描均为渐进性强化.1例交界性PTB CT平扫为等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囊变及增粗血管影.结论 PTB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可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

  • 不同肝病女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差异

    作者:张宏宇;何梅芳;芮冬妹;陈春华;王永忠

    目的 探讨女性肝病患者的免疫状态,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不同女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实际意义.方法 纳入临床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5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3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31例及健康人40例,入组人员皆为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和CD4+/CD8+比值)的表达,流式微球阵列分析血清中Th1类(IFN-γ、TNF-α、IL-2)及Th2类(IL-4、IL-6、IL-10)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 4组患者CD3+细胞、NK细胞及Th2类因子差异不大;但AIH与PBC患者以正性免疫为主,外周血中CD4+细胞、CD4+/CD8+比值和Th1类细胞因子较健康人及病毒性肝炎者显著增加(P<0.05),AIH与PBC患者之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B与CHC患者以负性免疫为主,CD4+细胞、CD4+/CD8+比值和Th1类细胞因子较健康人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表达减少(P<0.05),与CHB相比,CHC患者CD8+细胞显著增加(P<0.05).结论 就女性而言,自身免疫性肝病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免疫状态差异较大且主要体现在细胞免疫上,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检测对于探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发展转归意义重大.

  • 儿童慢性咳嗽126例病因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永霞;王霞;王宝力;姚玲

    目的 总结儿童慢性咳嗽特点、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126例慢性咳嗽患儿根据年龄分为4组,对这些患儿进行详尽的病史询问、仔细的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手段,终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及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将73例对照组与126例慢性咳嗽组比较,对可能影响病因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因中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首位,36例(28.6%),其次为感染后咳嗽32例(25.4%),变应性咳嗽11例(8.7%),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支气管异物及心因性咳嗽为少见病因,各4例(3.2%),4例(3.2%),3例(2.4%);婴儿组和幼儿组均以感染后咳嗽病因占首位,分别为7例(41.2%),11例(39.3%),而学龄前组和学龄组以咳嗽变异性哮喘19例(39.6%),11例(33.3%)和上气道综合征17例(35.4%),11例(33.3%)病因多见.慢性咳嗽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特应性体质、哮喘、被动吸烟史、接触室内花草/宠物、接触粉尘/化工材料、居室装修过度及家族过敏史/家族哮喘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段患儿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不同;具有特应性体质、不良室内外环境、家族过敏史是慢性咳嗽病因的影响因素.

  • 改良股薄肌移植联合生物反馈对肌源性肛门失禁患儿肛门节制的疗效

    作者:鲍俊涛;张书峰;王晓晖;王旭辉;孟庆磊

    目的 探讨改良股薄肌移植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肌源性肛门失禁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门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27例均实施改良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术后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 27例改良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均成功.5例患儿术后出现肛周感染,经清创处理后好转,无移植肌肉坏死.综合治疗后临床评分及肛肠动力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综合性治疗有效改善肛门失禁患儿的肛门节制.

  • 微创小切口术式治疗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的效果

    作者:张惠茹;黄东;江奕恒;吴伟炽;林浩

    目的 探讨微创小切口术式治疗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微创小切口术式治疗的30例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因闭合复位困难,术中转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余患者术后无异物反应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2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4)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髌前组织无黏连,无关节不稳,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患者对骨折复位、愈合、关节活动、行走功能等方面表示满意.结论 微创小切口术式能将手术损伤降至低,是治疗闭合性横行髌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 急产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蔡慧华;何援利;覃爱开;何嘉敏

    目的 探讨急产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急产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院内分娩的246例急产产妇和246例正常分娩非急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对急产组和非急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产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产日平均年龄(27.6±4.2)岁;平均分娩孕周(39.0±1.5)周;其中初产妇237例(48.2%),经产妇255例(51.8%).催产素使用率7.9%(39/49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197.0±411.1)g.急产发生率为13.4%(246/1 830).结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滴注催产素(P=0.000,OR=0.140,95% CI 0.053~0.368)是急产的独立保护因素,新生儿体重<2 500 g是急产的危险因素(P=0.017).结论 尽量精确评估新生儿体重,产程中严格掌握催产素静脉滴注的适应证并严密监测,是减少甚至避免院内急产发生的有效措施.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的疗效

    作者:李洁华;王晓霞;谢志红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外用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门诊确诊的斑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每周2次)进行斑秃皮损局部照射,联合外涂5%米诺地尔溶液(1 mL/次,2次/d,连用3个月)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外搽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52例,其中治愈28例(53.85%),显效17例(33.33%),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有效50例,其中治愈16例(32.43%),显效16例(32.43%),有效率为64.86%.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效时间显著缩短,同时痊愈时间也显著降低[(41.87±5.63)d vs(72.41±7.82)d,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较对照组增高(17.95% vs 2.70%,P<0.01).但不良反应症状表现轻微,不需处理.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外搽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相比对照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

    作者:骆秀婷;许岸高;陈利强;林克宣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并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腺瘤的特点.方法 收集结直肠腺瘤患者1 076例和非肿瘤患者1 40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各因素,以探讨其相关性;对结直肠腺瘤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结直肠腺瘤组的2型糖尿病发现率高于非肿瘤患者(2=41.11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OR=2.194,P=0.000);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腺瘤患者年龄在≥60岁组比例较高,在<40岁组比例较低;病灶多分布在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绒毛状腺瘤的发现率高.结论 2型糖尿病是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腺瘤的病灶主要分布在直肠,其癌变风险较高.

  •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作者:文四成;陈潜沛;邓蕊;欧阳天纬;唐一敏;李夏桃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拟于臂丛麻醉下行上肢(上臂下段、肘部、前臂、手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M、U两组.两组使用局麻药总剂量相同,均为0.5%的罗哌卡因30 mL.M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阻滞,U组肌间沟入路和腋路阻滞各使用局麻药15 mL,其中腋路按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顺序分别阻滞,每支神经周围注药5 mL.记录穿刺操作时间,评价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麻醉效果;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痛觉阻滞情况:注药后30 min,U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明显多于M组(P<0.05);运动阻滞程度:肌间沟注药后15、30 min U组运动阻滞优于M组(P<0.05);U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M组优良率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发生Horner综合征1例(3.3%)、声音沙哑2例(6.7%),U组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超声可视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安全可行,麻醉效果更好,但阻滞操作时间略有延长.

  • D-二聚体水平对缺血性卒中临床亚型的预测价值

    作者:解龙昌;龙友明;陈梦宇;郑扬波;高聪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DD)对缺血性卒中临床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TOAST分型方法对14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学分型:心源性血栓型(CE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组)51例和小血管闭塞型(SAO组)5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DD含量测定.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评估DD水平预测心源性血栓型的价值.结果 CE组患者DD水平高[206.5(127.8,450.5)ng/mL],其次为LAA组[146.0(32.0,222.0)ng/mL],后为SAO组[78.0(26.3,128.5)ng/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ROC曲线,以DD水平来预测心源性血栓型,其曲线下面积为0.783(P<0.001),cut off值为82 ng/mL,DD>82 ng/mL诊断心源性血栓型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49.53%.结论 检测DD水平有助于缺血性卒中不同病因学亚型的鉴别,对心源性血栓型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爱萍;李庆军;肖卫民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CIMY)后抑郁状态(PSDS)、焦虑状态(PSA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动态变化.方法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PSDS、PSAS进行筛查,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后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NDSS)、Barthel指数(B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等指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失眠程度及其与PSDS、PSAS的相关性,观察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与PSDS的相关性.结果 CIMY中PSDS、PSAS发生率为49.53%和42.06%;有高血压病、吸烟者PSDS发生率较高;有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吸烟、饮酒和女性CIMY者PSAS发生率较高;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者PSDS、PS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大脑半球(P<0.05);CIMY者SAS、SDS评分与NIHSS、CNDSS评分呈正相关,与MAS评分呈负相关;与AIS评分呈正相关;与BI无明显相关;CIMY伴PSDS、PSAS随神经功能缺损好转有下降趋势,睡眠障碍也随之好转.结论 CIMY伴PSDS、PSAS发生率高,与高血压病、吸烟、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

  •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9例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作者:钟文娟;邱峰;胡丽丽;尹燕军;张战民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CT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对预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有胸闷气促、咳嗽咳痰、咯血等.(2)CT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结节影,可见分叶,呈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多伴有坏死.(3)病理及免疫组化:细胞异型增生,呈巢状、片块状分布,瘤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大片坏死;Syn、CgA、CD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7%、55.2%、79.3%.(4)治疗及预后:2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15例接受辅助治疗,另4例行姑息化疗.单因素分析示淋巴结转移(P=0.025)、TNM分期(P=0.000)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示淋巴结转移(P=0.034)、TNM分期(P=0.001)、治疗方法(P=0.029)是预后的影响因素.1、3年生存率分别为55%和24%.结论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各种治疗效果均不佳.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2型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巧玲;谢新荣;邹汶兵;赵妮;余天强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足部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汗腺分泌功能检测,并将其分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组和非自主神经病变组.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lb)等指标,对病程及上述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病程、HbA1C、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bA1C、LDL-C、U-Alb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 病程长、高HbA1C、高LDL-C、高U-Alb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的高危因素.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正常及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

    作者:宗实;刘蓉;史娟娟;王珺

    目的 检测正常及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组织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情况,比较HDAC1及HDAC2在正常及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正常早孕绒毛、29例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组织中HDAC1及HDAC2的表达情况.结果 HDAC1及HDAC2在21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48%、95.24%,强阳性率分别为61.90%、52.38%;而两者在29例胚胎停止发育绒毛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79.31%,强阳性率分别为20.69%、3.45%.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HDAC1及HDAC2的表达显著高于早期胚胎停止发育绒毛(P<0.01,P<0.000 5).结论 HDAC1及HDAC2的表达下降可能与早期妊娠胚胎停止发育有关,HDAC1及HDAC2有可能参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仲均;黄文;黄素然;王静文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CXCR4、VEGF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8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2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CXCR4、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HIF-1α、CXCR4、VEGF mRNA和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存在高表达,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其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CXCR4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脉管浸润等重要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结论 HIF-1α及其下游靶基因CXCR4、VEGF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呈高表达,且HIF-1α和CXCR4与肿瘤临床分期、脉管浸润等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相关.

  • 瞬目反射监测在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的应用

    作者:曹成安;张勇;罗唯师;张阳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在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对于保护三叉神经眼支、减少术后角膜反射异常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行射频热凝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角膜反射检查及瞬目反射监测,对比两种方法评估术后出现角膜反射异常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术中瞬目反射异常者7例,术中角膜反射异常者15例,术后出现角膜反射异常的患者2例.对于评估术后角膜反射异常,术中角膜反射灵敏性高于瞬目反射,但特异性明显低于瞬目反射.结论 在射频热凝术中,瞬目反射监测优于角膜反射检查,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三叉神经第一支,减少术后角膜反射消失.

  • 时辰化疗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谢国丰;黄赖机;叶家才;郑荣辉;李工;张秀萍

    目的 探讨时辰化疗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鼻咽癌患者分为时辰化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行调强放疗,同期以PF方案化疗.时辰化疗组行时辰化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采用EORTC QLQ-30中文版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放疗前、放疗4周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放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4周时,时辰化疗组的总健康状况和躯体功能领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的失眠、疼痛、恶心呕吐等领域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的经济困难、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领域的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辰化疗组的食欲丧失、疲倦、腹泻、便秘、气促等领域的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时辰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常规化疗好.

  • 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1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健群;卢斯汉;郭庆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的138例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 138例患者中男91例,女47例,年龄(39.9±19.1)岁;11例为艾滋病首发症状,复发者23例,累及多神经区域17例;伴神经痛94.2%,发热65.2%,伴血疱24.6%,大疱33.3%;CD4+淋巴细胞平均计数(113±58)·μL-1,79.7%患者CD4+<200·μL-1;皮损完全消退时间(18.0±6.3)d.结论 艾滋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皮疹广泛、疼痛明显、治疗周期较长;发病率、多神经区域受累与CD4+计数密切相关.

  • 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作者:王华仁;曾辉;黄坤炳;杨焱鑫;陈少文

    目的 观察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6 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入路30例(对照组),保留伸肘装置入路26 例(观察组),行骨折复位后用2枚克氏针于内外侧交叉固定,屈肘90°石膏外固定3周,术后3个月拔除克氏针,术后3个月随访测量Baumann角和提携角,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并记录术后需要物理治疗的例数和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56例患儿均获得6~12个月,平均(8.23±1.53)个月的随访,两组患儿术后Baumann角、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尺神经损伤0例,对照组4例(13.3%),两组术后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ynn肘关节功能评定中,肘关节屈伸减少度数方面,观察组24例满意,满意率为92.3%,而对照组21例满意,满意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携角减少度数方面,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23.1%)术后需要物理治疗,而对照组15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伸肘装置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切口,切口肱三头肌损伤较少,很好地显露骨折端及重要的神经,有利于准确复位及克氏针固定,能够避免神经损伤,后期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

    作者:吴庆庆;马庆辉;梁健球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仪对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测定,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78例,无斑块组42例;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斑块组MTHFR C677T基因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无斑块组比较明显升高(40.4% vs 17.3%,P<0.01;57.0% vs 42.9%,P<0.01).TT纯合子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结论 MTHFR C677位点C→T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风险.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49例诊治分析

    作者:田瑞清;侯宝华;王慧玲;区金锐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获得病理诊断证实的49例PNETs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WHO 2010年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标准,对所有术后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级,探讨PNET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 49例PNETs中功能性25例(51%),表现为激素相关的症状;无功能性肿瘤24例(49%),以各种消化道症状或肿瘤占位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占位病变.49例PNETs中G1、G2和G3级肿瘤分别占36.7%、18.4%、4.1%,20例(40.8%)未能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20.4%),远处转移6例(12.2%).49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术43例,行剖腹探查或穿刺活检6例(12.2%).随访时间1~123个月,49例患者中46例获得长期随访,3例分别随访至1、5、26个月后失访,失访率为6.1%.结论 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肿瘤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PNETs的重要预后因素,基于诊断及分级的合理手术对患者的生存有重要影响.

  •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的表达与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段海波;庞丹梅;林颖欣

    目的 探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与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 91例转移性TNBC患者接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d),第1~3天]或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卡铂(AUC=5~6 第1天)方案化疗,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价化疗效果.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全组患者ERCC1表达水平.结果 91例患者中37例ERCC1阳性,阳性率为40.66%.ERCC1表达与年龄、PS评分、绝经状态、转移灶数目、Ki-67水平、分化程度均无关.ERCC1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9.73%,阴性者为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ERCC1可作为转移性TNBC含铂方案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 红霉素对大鼠P糖蛋白介导的吗啡耐受效应的逆转作用

    作者:王淼;许学兵;佘守章

    目的 探讨P糖蛋白抑制剂红霉素对P糖蛋白介导的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逆转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10 mL/kg的生理盐水;B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30 min后腹腔注射75 mg/kg红霉素;C组:皮下注射10 mL/kg的生理盐水,30 min后腹腔注射10 mL/kg的生理盐水;测定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大镇痛百分率(MPE),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糖蛋白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吗啡耐受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A组第1天的MPE为100%,第3天和第5天分别下降到(79.50±26.16)%和(59.50±27.58)%,到第7天已经下降至(23.20±17.22)%,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1天的MPE为100%,第3天的MPE为(91.00±12.73)%,第5天的MPE为(65.00±8.49)%,第7天的MPE为(57.00±11.31)%.A组第7天P糖蛋白阳性面积为(0.80±0.06)%,与C组[(0.53±0.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第7天P糖蛋白阳性面积为(0.54±0.02)%,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作为P糖蛋白抑制剂可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吗啡耐受效应.

  • 人类β防御素3及富组蛋白5对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青青;林小洁;陶人川;曾启新

    目的 探讨人类β防御素3(HBD3)及富组蛋白5(Hst5)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及其对白色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 利用抗菌活性试验及牙龈上皮细胞体外模型,比较不同浓度HBD3、Hst5对白色念珠菌杀菌率及其对牙龈上皮细胞黏附率的影响.以未受干预的白色念珠菌黏附牙龈上皮细胞作对照.透射电镜观察白色念珠菌被抑制后的形态改变.结果 相同浓度下,HBD3比Hst5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更强大的抗菌活性(t=3.27,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HBD3、Hst5均能减少白色念珠菌对牙龈上皮细胞的黏附(均P<0.001).电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胞体形态不完整,胞壁破裂.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牙龈上皮细胞的模型中,HBD3、Hst5均对白色念珠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在牙龈上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抑制作用.

  • 山楂叶总黄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谷氨酸和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蕾;吴晓光;杜娈英;刘胜;李蒙蒙;张天鸽;王子健

    目的 探讨山楂叶总黄酮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谷氨酸含量及其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山楂叶总黄酮Ⅰ、Ⅱ、Ⅲ组,每组12只,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尼莫地平组及山楂叶总黄酮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避暗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谷氨酸含量及其NMDA受体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70、140、280 mg/kg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逃避潜伏期(P<0.05,P<0.01),减少错误次数(P<0.05,P<0.01),提高选择正确率,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机制可能与其有效调节海马内谷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有关.

  • 脊髓背根神经节自噬与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关系

    作者:赵国栋;应彦璐;佘守章;王庆;许学兵

    目的 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自噬与大鼠术后持续性疼痛形成的关系.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3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痛(SMIR)术后持续性疼痛模型组(SMIR组).SMIR组皮肤/肌肉切口牵拉痛模型手术,S组行皮肤切开,但不进行组织牵拉,C组不进行手术操作.各组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12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上述各时点痛阈测试完毕后,术后第12天测试MWT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取手术侧L4~5背根神经节电镜下观察自噬体情况,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取手术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SMIR组术后3、7、12 d MWT降低(P<0.05),手术侧脊髓背根神经节LC3Ⅱ表达上调(P<0.05).电镜结果显示,与S组和C组相比,SMIR组手大鼠术侧背根神经节可见明显自噬结构.结论 脊髓背根神经节自噬可能参与了大鼠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形成.

  • 低氧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的影响

    作者:周瀛;吴桂平;曹伟

    目的 观察正常氧浓度和低氧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对下游调控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雄性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后分别采用正常氧浓度和低氧浓度进行细胞培养1周,电镜下观察细胞结构,RT-PCR 方法检测HIF-1α和VEGF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的表达,观察低氧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IF-1α通路的影响.结果 经鉴定体外培养的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培养1周对细胞结构无明显损害,正常氧浓度培养的细胞较少有HIF-1α及VEGF、iNOS的表达,低氧浓度培养的细胞HIF-1α及VEGF、iNOS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细胞低氧培养1周对细胞结构不会造成损害,低氧可激活HIF-1α的表达,低氧浓度培养细胞的HIF-1α及其下游调控基因VEGF和iNOS的表达较正常氧浓度培养的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

  • 甘草皂碱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梁宏风;邓旭斌;黄涛;雒晓东;连新福;苏巧珍;安畅;郑春叶

    目的 研究甘草皂碱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甘草皂碱(实验组)处理人恶性胶质瘤细胞,MTT及平板克隆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查甘草皂碱在体内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0.9% NaCl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被抑制,U87和U251的IC50分别为(57.9±1.8)μg/mL和(69.3±2.6)μg/mL;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8±4.3)%和(19.3±3.8)%.实验组U87和U251细胞的AKT磷酸化水平及期下游分子Bcl-2、cyclin D1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给予甘草皂碱的药物组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减弱.结论 甘草皂碱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是通过抑制AKT及其下游分子信号通路实现的.

    关键词: 甘草皂碱 胶质瘤 AKT
  • 山慈姑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BCL-2和C-myc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俊林;卢德成;罗佐杰;蒙雯雯;黄雪梅

    目的 探讨中药山慈姑对甲状腺癌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C-myc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山慈姑作用于人甲状腺癌SW579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计算出山慈姑对SW579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实验分为山慈姑0.5IC50(低浓度)组、IC50(中浓度)组、2IC50(高浓度)组和阴性对照组4个组,将各浓度组药物分别作用于SW579细胞48 h后,RT-PCR检测各组BCL-2和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山慈姑对SW579细胞的IC50为18.81 mg/mL;山慈姑对SW57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抗增殖作用增强(P<0.05);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基因(P<0.05)与C-myc基因(P<0.01)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山慈姑有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下调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C-myc表达水平有关.

  • 红霉素对氧化应激下A549细胞的影响

    作者:傅钰雁;柳广南;黄斯明;郑厚文

    目的 探讨红霉素(EM)对氧化应激状态下肺腺癌细胞A549的影响.方法 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和EM分别刺激A549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8、TNF-α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DAC2 mRNA、IL-8 mRNA、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 CSE或者10 μg/mL EM处理细胞48 h,细胞生长未见明显抑制;1% CSE或者20 μg/mL EM处理细胞48 h,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浓度越大,时间越长,受抑制也越严重.(2)0.5%CSE处理细胞48 h,IL-8、TNF-α均增高,而1%CSE处理细胞48 h,IL-8、TNF-α均受抑制,且随着CSE浓度增高或培养时间延长,抑制程度越严重;不同浓度EM在不同时间处理细胞,IL-8、TNF-α分泌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3)0.5%CSE下调A549细胞中HDAC2的表达(P<0.001),10 μg/mL EM上调氧化应激下A549细胞HDAC2的表达(P<0.05).(4)0.5%CSE刺激细胞后,IL-8 mRNA和TNF-α 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增高(P<0.05),而10 μg/mL EM可降低氧化应激下细胞IL-8 mRNA和TNF-α mRNA表达(P<0.05).结论 CSE可使A549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增强,而EM可抑制氧化应激状态下A549细胞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HDAC2活性而产生作用.

  • 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任亦频;周厚荣;汤旭;黄效模;张谦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保存性低温组(C组)、复苏性低温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B、C、D组内按心跳骤停的时间(4、5.5、7 min)再分为3个亚组.C组和D组分别在心跳骤停时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分别给予保存性低温和复苏性低温的亚低温治疗,B组不行低温治疗,A组仅进行麻醉、气管切开及血管穿刺操作,不进行心肺复苏.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血和脑组织标本,分别观察各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比.结果 (1)与A组比较,B、C、D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从ROSC后2 h起开始明显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ROSC后4 h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2)与B组比较,C、D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ROSC后4 h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3)与A组比较,B、C、D组ROSC后2 h脑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组ROSC后2 h脑组织含水量在数值上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D组比较,C组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大脑皮层S100B蛋白阳性细胞数,ROSC后2 h脑组织含水量仅有数值上的降低,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具有确切的脑保护效应,其疗效与诱导亚低温开始的时间有关.

  • 重组质粒pGMLV-SC1RNAi的构建及其对猪卵巢颗粒细胞c-Fos的影响

    作者:叶丹凤;郑艳华;丁涛;薛士鹏;马红霞

    目的 构建慢病毒载体及观察其介导的RNA干扰猪卵巢颗粒细胞c-Fo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在线软件设计猪c-Fos基因shRNA序列,合成、退火形成双寡链核酸后克隆到PGMLV-SC1载体,测序.用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4组病毒(shRNA c-Fos1、shRNA c-Fos2、shRNA c-Fos3、shRNA c-Fos4),并测定滴度.感染猪卵巢颗粒细胞,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Fos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克隆中插入片段序列与设计的Oligo序列完全一致.滴度为1×108 TU/mL,感染复数30时,阴性对照组、实验shRNA c-Fos4、shRNA c-Fos3、shRNA c-Fos2、shRNA c-Fos1组c-Fos 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0.842 7±0.065 6、0.797 6±0.073 8、0.694 1±0.048 9、0.653 7±0.047 0、0.312 3±0.010 6倍(P<0.05),c-Fos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实验shRNA c-Fos1组c-Fos基因下调明显,成功构建猪卵巢颗粒细胞c-Fos基因慢病毒RNAi表达载体并筛选出佳siRNA序列.为c-Fos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 Sweet综合征误诊为活动性肺结核1例

    作者:高爱霞;陈惠芬;黄秋生;程亮;华少鹏

    患者,男,65岁,因间断发热,伴四肢关节酸痛、红斑半年余,于2013 年 6 月 24 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自2012年11月开始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发热,体温在39.5℃左右,有畏寒、寒战,发热时伴四肢关节酸痛明显,胸背部及上肢出现红斑,伴疼痛,无皮肤瘙痒,热退后皮疹消退,无咳嗽、咳痰,起病早期在无锡市某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经各科讨论未明确诊断,但排除类风湿关节炎,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正常,红斑消退,关节酸痛好转出院.但2013 年3月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来我院门诊就诊,摄胸片"右上肺少许斑点高密度影",行痰涂片未查见抗酸杆菌,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有反应性:抗原A68孔,抗原B4孔,当时未重视皮疹,考虑活动性肺结核,经患者同意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行抗结核治疗,经半个月治疗后体温正常,红斑消退,但患者服药1个月自行停药.

  • 肱动脉外伤致血栓性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1例

    作者:潘京华;周权;佘国荣;查振刚

    患者,男,46岁,因外伤致右上臂疼痛、流血伴活动受限3 h,于2013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 h不慎被钢筋刺伤右上臂,当即出现右上臂疼痛、活动性流血、右上肢活动受限,伴右上臂内侧皮肤缺损及右前臂及右手麻木感,简单包扎后即到我院急诊求诊,急诊拟右上臂外伤:局部皮肤缺损,血管、神经损伤待排除,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

  • 巨大异位胰腺导致回肠套叠1例

    作者:张迪;胡邦;杨祖立;任东林

    患者,男,32岁,因上腹隐痛,排黑便2 d,于2012年7月30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隐痛不适,排黑色大便2次,量约200 g,不伴恶心、呕吐,不伴肩背及会阴部放射痛,不伴腰部束带感,不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体格检查: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0/80 mmHg.

  • 胺碘酮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电除颤效果的影响

    作者:阳子华;周杰;康嘉明;于晋

    目的 探讨胺碘酮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心内电除颤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发生室颤的患者65例,根据开放升主动脉前是否使用胺碘酮预处理情况分为两组,A组29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前静脉注射胺碘酮2.5 mg/kg;B组36例,开放升主动脉前未给予任何药物预处理.两组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均发生室颤,立即给予20 J心内电除颤,可重复除颤直到室颤消失,恢复自主心律.观察心内电除颤的次数及相应百分比,除颤成功后复颤发生率,心脏复跳后心室率>120 次/min或<60 次/min的发生率.结果 1次除颤成功率A组93.1%,B组69.4%,A组明显高于B组(P<0.05);除颤成功后,A组均未发生复颤,B组复颤率为11.1%,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心脏复跳后,心室率>120次/min发生率A 组3.4%,B组16.7%,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心室率<60次/min发生率A组31.0%,B组发生率为8.3%,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在开放升主动脉前予胺碘酮预处理,可提高心内电除颤成功率,对心律有稳定作用,能有效预防快速性心律失常和复颤的发生.

  • 注射用胸腺法新对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蛋白的影响

    作者:方喜斌;吴令杰;李淑娴;张淇钏;吴苏武;陈纪平

    目的 观察胸腺法新对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和体液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1例ICU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后予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先按经验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然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胸腺法新1.6 mg皮下注射,2次/d,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临床转归.结果 观察组患者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IgG、IgM、IgA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法新可以提高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7/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利利;赵英政;常廷民;韩宇;朱艳丽;郑庆芬

    目的 评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 Treg细胞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肠炎症评分、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百分比.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及结肠炎症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h17及CD4+CD25+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25+ 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较治疗前也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h17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可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h17/CD4+CD25+ Treg细胞分化平衡,使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表达降低,CD4+CD25+ Treg细胞表达增加.

  • 脑结核瘤15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光翔;黄玮;杨雷霆

    脑结核瘤发病率低, 约占颅内肿瘤的2%~5%,收集我院脑结核瘤患者资料,根据其临床特点、手术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 小儿前囟门皮样囊肿的诊治

    作者:杨明;邱文琪;刘锋

    皮样囊肿是少见的起源于外胚层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小儿前囟门皮样囊肿发病率低,由于小儿前囟未闭,应与脑膜膨出仔细鉴别.本文收集我院治疗的小儿前囟门皮样囊肿23例,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就其诊治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 枕头高度对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罗翱翔;林定坤;由天辉;许鸿智;宁飞鹏;温勇;廖鑫龙

    目的 探讨枕头高度对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零枕头(0组,枕高0 cm)、Ⅰ型枕头(Ⅰ组,枕高5 cm)、Ⅱ型枕头(Ⅱ组,枕高10 cm)、Ⅲ型枕头(Ⅲ组,枕高15 cm)、Ⅳ型枕头(Ⅳ组,枕高20 cm)、Ⅴ型枕头(Ⅴ组,枕高25 cm)6个月,测量各组使用前和使用6个月后颈椎曲度和颈椎JOA、VAS评分.结果 使用6个月后,只有Ⅲ组患者颈椎曲度较使用前增加(P<0.05),且大于其他各组(P<0.05);只有Ⅲ组患者颈椎VAS评分较使用前降低(P<0.05),且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他各组颈椎曲度和劲椎VAS评分使用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患者颈椎JOA评分较使用前提高(P<0.05),Ⅲ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0、Ⅰ、Ⅴ组使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枕头高度可影响中老年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合适的枕头高度(15 cm)可减轻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 协同护理对试管婴儿受孕妇女流产后病率的影响

    作者:蒋义赛;白军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对试管婴儿受孕妇女流产后病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行试管婴儿受孕妇女流产的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协同护理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以及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产后康复及二级预防行为的影响;比较两种护理方式对产后病率的影响.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较实施干预前明显减轻(P<0.05),产后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较实施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协同护理组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较明显(P<0.05),产后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明显提高(P<0.01),产褥病率、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降低 (P<0.01).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试管婴儿受孕妇女流产后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知识和二级预防行为,降低产后病率的发生,协同护理优于常规护理.

  • 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肖佳玉

    目的 分析血浆置换(PE)疗法的并发症情况,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98例行PE疗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并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98例患者共行PE疗法258例次,治疗过程中共出现并发症50例次,发生率19.4%,给予相应的干预后,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 在PE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应严密监测,严格进行技术操作,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负面作用,提高临床疗效,确保PE临床运用的安全性.

  • 胸椎标志联合体表测量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作者:李倩玲;何金爱;孙丽华;严加洁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准确的置管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提高PICC尖端位置的正确率.方法 采用新的测量方法即患者取平卧位,置管侧手臂外展与躯体成90°,从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上窝,从右侧置管加1 cm或从左侧置管加2 cm,为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成功置入导管到上腔静脉113例,统计导管尖端位置.结果 导管尖端位于T5~7占84.96%,导管尖端位于T8占1.77%,导管尖端位于T4占13.27%.结论 采用该体表测量方法置管导管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内,正确率高,可尽量避免导管尖端过深而进入右心房,或导管尖端未能到达上腔静脉而出现的并发症,且测量方法简便.

  • 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林意;郑翠花;王兴君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计划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80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并与单纯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放疗后的疼痛情况、吞咽功能、张口问题、牙齿问题、唾液黏稠、进食问题、口干、病态感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影响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制订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并实施是十分必要的,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各器官系统正常功能,达到生理、心理、社会角色功能较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庆大霉素液局部注射与湿敷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口炎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晓萍;罗伟香;郑肖芬;张新友

    目的 比较庆大霉素液局部注射与湿敷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口炎症的疗效.方法 将PICC置管口并发炎症的156例患者按单双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78例,双号为对照组78例.观察组对PICC置管口维护后局部注射庆大霉素液,干燥方纱覆盖管口,IV3000敷料固定;对照组对PICC置管口维护后局部湿敷庆大霉素小方纱,IV3000敷料固定.换药后第3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72例,好转5例,有效率98.72%;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20例,有效率5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注射庆大霉素治疗PICC置管口炎症较局部湿敷疗效更好.

  • 肝纤维化信号传导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李刚;龚权

    肝纤维化是肝脏应对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主要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产生过多和降解不足所引起,ECM主要沉积于肝小叶内和汇管区.ECM多由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合成和分泌,因此,HSC被激活后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步骤[1],多种细胞因子及信号分子可通过错综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直接或间接激活HSC,除传统经典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信号通路、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通路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信号通路外,越来越多的信号通路被证实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现综述如下.

  • 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欣;白伟;房涛

    由于多数抗肿瘤化学药物缺乏选择作用,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杀伤肿瘤细胞时,正常机体也受到相当大的损伤.中药配合放、化疗不但可以减轻其不良反应,对肿瘤的疗效也有明显提高.但是单纯的局部客观缓解并不能反映中医药的疗效,带瘤生存、全身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中医药抗癌的特点.随着中药在治疗肿瘤患者的广泛应用,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逐渐通过现代医学研究技术不断地被揭示.中药能通过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染色体端粒酶活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逆转癌细胞多药耐药作用、靶向肿瘤细胞微管抑制其增殖分裂、抑制癌细胞转移等机制抵抗肿瘤细胞的侵袭.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多靶点抗肿瘤机制,是开发和利用新型中药和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几年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葡萄糖转运蛋白4及解偶联蛋白2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吴晓艳;李昌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和脂肪蓄积为主要病理特征,但除外大量饮酒及其他明确因素(如肝炎病毒)所致肝脏损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DAY等[2]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isistance,IR)、肝脏脂肪代谢障碍使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形成首次打击,是NAFLD的始动环节;二次打击包括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功能失调、活性氧簇(ROS)生成增加等;首次打击使肝脏遭受二次打击时更敏感,尤其是在肝细胞缺血、能量需求急剧增加、应激等情况时,主要表现为更易损伤或损伤加剧.解偶连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与氧化应激、IR密切相关,本文就其在NAFLD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春梅;夏运成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童时期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约占儿童肾病综合征总数的90%以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目前仍是治疗PNS的首选药物.大多数患儿对激素敏感,但仍有10%~20%的PNS患儿对激素抵抗.临床上将经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8周后不能达到临床缓解的PNS称为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iod-resistance nephrotic syndrome,SRNS).激素抵抗患儿的病情不易控制,终可能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儿童SRNS的治疗一直是儿科医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因此SRNS的发生机制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研究发现,SRNS的发生与糖皮质激素受体、PNS的病理类型、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方面有关,但对于PNS激素抵抗的具体机制尚无定论.故本文将对PNS糖皮质激素抵抗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氢气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菲菲;谭永星;林高翔

    氢是宇宙中分布广泛、含量丰富的元素.在正常条件下,氢气很少被人体吸收,因此,氢在生物体内的生理作用一直没有引起科学界的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氢气在心血管系统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生理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抗氧化保护作用业已证实,因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氢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 BCL2L12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秦海燕;邹良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完全解释AD的发病机制.研究证明,AD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基因突变、家族遗传、钙超载、炎症反应、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等.BCL2L12是BCL2抗凋亡家族的新成员,抗凋亡作用仅仅是它对AD影响的一部分.本文主要就BCL2L12对AD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 miRNA在冠心病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清昱;杨人强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因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冠心病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严重危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微小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小分子单链非编码RNA[2],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微生物中[3].miRNA在生物个体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脂类代谢、激素分泌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循环血中存在miRNA,它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在心脏发育、血管发育、血管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4].近年来有关miRNA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广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miRNA将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5],并且有望成为冠心病的一个新型治疗靶点[6].

  • 热休克蛋白对细胞热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

    作者:王强;程勇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逐渐增多,其中以皮肤热力烧伤常见.因此,如何提高细胞热耐受能力、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促进烧伤创面的愈合成为临床研究重点.自1962年Ritossa首次从果蝇观察到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以来,人们发现热休克反应是与细胞内许多其他信号通路有联系的高度保守的基因调控网络,并为细胞提供适应环境和生存的能力[1].目前人们公认生物的HSR遵循精密且高度保守的分子应答模式,即合成某些蛋白的基因被关闭,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基因的激活却使得大量的HSP优先合成并通过胞浆入核转位以提供细胞保护作用[2].HSP在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不少的进展,其中热应激条件下对机体细胞的保护作用是其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就热休克蛋白在细胞热耐受和凋亡两个方面的保护机制作简要的综述.

  • 广州地区HBsAg阴性无偿献血血液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评估

    作者:李仲平;王淏;郑优荣;田也;梁浩坚;黄伯泉;林诗雅;黄志健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血液经血清学筛查后的输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残余风险及HBsAg阴性HBV NAT阳性献血者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状况,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83 42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NAT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NAT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 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设200份经常规血液筛查合格标本为对照组同步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并对献血者进行随访追踪.结果 283 42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检出172份HBsAg阴性HBV NAT阳性标本,广州地区ELISA筛检HBsAg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为0.061%(172/283 428),街头流动或固定点献血者检出率(0.071%)高于来自于单位团体组织献血者(0.047%).172份标本抗-HBe、抗-HBc检出率(32.56%、79.1%)均高于对照组(17.5%、51.0%),乙肝血清学抗体以抗-HBs、抗-HBc阳性及单纯抗-HBc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V DNA浓度均低于200 copies/mL.共检出11 份HBV窗口期标本,通过对31例献血者随访追踪,确定23例献血者原始标本为OBI标本.结论 广州地区可能有较高ELISA筛检HBsAg后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应用HBV NAT技术筛检常规酶免血液筛查HBsAg阴性标本,能检出部分处于OBI的血液,缩短HBV检测窗口期,能将现阶段输血传播HBV风险进一步降低,对保障血液安全预防输血感染HBV具有重要意义.

  •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诊疗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覃铁和;黎毅敏;王首红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13年8月以来,广东省陆续有病例出现,而且在发现的病例中以重症病例居多,突出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常合并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已经出现少数死亡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现根据前段我们参与全省重症病例的诊治实践,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过程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供各位同道在执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诊治方案的过程中参考.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