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额窦引流通道阻力及物理空间与慢性额窦炎的关系

    作者:胡廷保;罗伟;傅铭港;冯锦标;梁健刚

    目的:探索额窦引流通道阻力及物理空间与慢性额窦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额窦炎病例(13例,15侧),在额窦前壁钻直径5 mm骨孔进行冲洗,测量引流通道开放所需小压力、每秒钟流量。对单侧、双侧额窦炎及额窦正常病例各50例的鼻窦螺旋CT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引流通道小横截面的面积及横径大值。结果15侧额窦中,11侧引流通道有分泌物阻塞,6侧开放压>100 cmH2 O。单侧、双侧额窦炎及额窦正常各组间引流通道小横截面的面积及横径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黏稠分泌物阻塞是慢性额窦炎引流不。的常见原因。额窦引流通道的物理空间不是影响额窦引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引流通道宽阔程度与慢性额窦炎的发生无必然联系。

  • Toll样受体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于水莲;陶怡;黄文辉;黄成辉;唐翔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7( TLR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人乳头瘤病毒( HPV)、SLE+HPV感染者宫颈上皮细胞及不同HPV亚型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者20例,其中,SLE合并HPV DNA阳性5例( SLE&HPV+组)、SLE合并HPV DNA阴性5例( SLE&HPV-组)、正常合并HPV DNA阳性5例( CTL&HPV+组)、正常合并HPV DNA阴性5例( CTL&HPV-组)。收集的宫颈脱落细胞一份用于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剩余的标本用于高危型HPV及低危型HPV检测,另一份用于流式鉴定及胞内TLR7检测。结果流式cytokeratin+CD45-设门鉴定的上皮细胞内TLR7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SLE&HPV+组<SLE&HPV-组<CTL&HPV+组<CTL&HPV-组。不同HPV亚型人宫颈癌细胞系Caski( HPV16阳性)、HeLa细胞(HPV18阳性)及HPV阴性的C33A细胞系内TLR7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Caski<HeLa<C33A。 SLE&HPV+组SLE疾病活动性评分显著高于SLE&HPV-组,且更容易合并器官损伤;且病情复发指数也明显高于SLE&HPV-组;同样,SLE&HPV+组患者全部为Anti-dsDNA阳性,而SLE&HPV-组仅占20%。结论 TLR7下调可能与HPV逃避宿主免疫防御从而导致病情长期潜伏相关;HPV可能通过核酸特异性的TLR7激活固有免疫和调节免疫系统,导致病情发作或者非活动性SLE的复发;多种因素包括病毒感染本身、药物因素以及病情活动复发均可致SLE患者体内HPV持续易感。

  • 大脑中动脉狭窄后局部脑血流量变化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

    作者:何建丽;宋志彬;曹欣;王珲;黄春艳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局部脑血流丧失指数(rCBFLI)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后局部脑血流量变化中的应用。方法对经颅血管造影( DSA)证实的41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根据DSA检查结果分为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分别行TCD和CT灌注成像( CTP)检查,得到绝对和相对脑灌注参数、搏动指数( PI),计算rCBFLI,将rCBFLI与CTP的各灌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狭窄组间相对灌注达峰时间(rTTP)、相对通过时间(r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侧PI、健侧PI及rCBFL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CBFLI与rMTT、rTTP之间呈正相关(r=0.32,P=0.03;r=0.36,P=0.01)。结论 TCD可应用于初步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后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王巧敏;刘怀昌;李蕊;李妙根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为临床更有效地治疗GDM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初诊为GDM且临床资料完整的60例GDM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14例(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46例(甲功正常组)。比较两组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分析GDM孕妇的糖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甲减组孕妇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高于甲功正常组,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明显低于甲功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减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与甲功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GDM孕妇的FINS、HOMA-IR与FT4呈明显负相关(r=-0.443、-0.445, P=0.000、0.000),ISI与FT4呈明显负相关(r=-0.364,P=0.004),其他指标与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GDM孕妇的胰岛素抵抗程度高于单纯GDM孕妇,胰岛素敏感性低于单纯GDM孕妇,且FT4越低,胰岛素抵抗越严重,胰岛素敏感性越差。

  • 抗甲状腺药物致关节炎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分析

    作者:翁焕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 ATD)致关节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ATD致关节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结果6例患者中,5例为初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1例为复发患者。2例由丙硫氧嘧啶引起,其余4例由甲巯咪唑所致。关节炎发生于应用ATD后13~58 d,表现为阵发性、游走性多关节疼痛,累及大关节为主,3例伴有血沉升高,2例有C反应蛋白升高,2例伴有皮疹。停用ATD,加用非甾体消炎药及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痊愈,有3例换用另一种ATD后再次发生关节炎。结论关节炎综合征为ATD少见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发生时部分可伴有皮疹,部分有血沉及C反应蛋白升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开始ATD治疗的2个月内,应高度警惕关节炎的发生。治疗的关键是停用ATD,可应用非甾体消炎药及糖皮质激素。

  • CT泪道造影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芹;张向荣;邵毅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 CT-DCG)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CT-DCG检查,在PACS工作站上观察泪道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并运用CT后处理技术测量泪囊顶部、下部与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以此指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的切口位置,并将测量结果与术中所暴露的实际泪囊位置吻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30例(36眼)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术前通过CT-DCG测量得到的以中鼻甲腋为基点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位置与术中所暴露的泪囊是相符的。结论 CT-DCG和CT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定位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部位,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有指导作用。

  • Gankyrin 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戴观荣;汤俊华;丁洪亮;赵卫国

    目的:探讨Gankyr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ankyrin在3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84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分析Gankyrin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Gankyrin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结论 Gankyrin不仅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而且也参与胃癌的发展,Gankyrin有望成为胃癌诊断和防治的靶标。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患者的排尿症状改变分析

    作者:杨登科;杜广;方震;徐安

    目的: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后排尿症状的变化。方法对75例年龄(80±8)岁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对其手术前、后排尿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术前前列腺体积(65±25)mL,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6.2±6)ng/mL;切除前列腺重量(45±16)g。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2±8)分,平均梗阻症状(3.6±1.3)分,平均刺激症状(3.5±1.0)分。术后IPSS(6±5)分,术后大尿流率(8±3)mL/s,下尿路症状大幅改善,但梗阻症状较刺激症状的改善明显。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排尿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的改善程度与术前IPSS相关。梗阻症状的改善优于刺激症状的改善。

  • 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凝血状态与动脉血气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罗辉遇;李奕华;胡燕怡;詹丽璇;伍尚伟;杨文娟;周旭红;任海红;黄淑妍;宫雅南;陈飞鹏;许博裳;徐米清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 AECCP)患者血液凝固状态与动脉血气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AECCP住院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的水平和动脉血酸碱度( pH)、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实际碳酸氢根( HCO3-)作回顾性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探讨AECCP患者血液凝固状态与动脉血气的量变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PT、APTT、Fib、TT水平高于正常人( P<0.001);呼吸衰竭发生率为72.3%,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9.0%,低于Ⅱ型呼吸衰竭(53.3%)( P<0.001);酸血症发生率为37.9%,高于碱血症(10.8%)(P<0.001);死亡组pH、Plt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PaCO2、HCO3-水平高于生存组(P<0.01,P<0.05);pH、Plt预计患者生存机会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1(95% CI:0.536~0.745;P<0.01)和0.620(95% CI:0.523~0.718;P<0.05);PaCO2、HCO3-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634(95%CI:0.534~0.734;P<0.01)和0.625(95% CI:0.524~0.727;P <0.05)。 pH 与 Plt 水平呈正相关,与PaCO2、HCO3-水平呈负相关;Plt与Fib呈正相关,与PT呈负相关。结论易栓状态、出血倾向、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凝血功能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lt、pH、PaCO2、HCO3-水平可作为判断AECCP患者预后的指标。

  • BI-RADS 分类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肖晓君;罗慧;李剑;魏章洪;刘慧玉;刘莹莹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 GM)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44例GM患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表现并进行BI-RADS分类。结果8例呈实质性不均质低回声,36例呈混合回声,15例伴导管扩张,5例伴钙化,13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 BI-RADS分类0类2例,3类30例,4类12例。结论对乳腺肿块采用BI-RADS分类,有助于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 eIF4E、CD44和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世巧;陈忠余;邓玮;胡仁智;陈大兰

    目的:通过检测eIF4E、CD44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胃癌组织58例和正常胃黏膜25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CD44、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胃组织相比,eIF4E、CD4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呈低表达。 eIF4E、E-cadherin、CD44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 eIF4E、CD44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P<0.05)。 eIF4E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 P<0.05)。 eIF4E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检测eIF4E、CD44、E-cadherin有助于对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癌的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黄光翔;黄玮;杨雷霆;余永佳

    目的:总结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技巧及并发症防治经验。方法收集7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动脉瘤均顺利手术夹闭。术后出现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1例。术后随访5~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结论术前明确动脉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清晰显露瘤颈和脉络膜前动脉,夹闭动脉瘤时保护脉络膜前动脉,可减少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发生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胸廓比与主动脉主肺动脉内径比的相关性

    作者:徐劲松;袁春华;任光玉;马遥;胡奇凤;夏国际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胸廓比(TCR)与主动脉主肺动脉内径比(APR)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COPD患者进行胸部64排螺旋CT、心脏彩超、血气分析等检查。在胸部CT影像上利用PACS系统工具在主肺动脉层面测量患者胸腔横径、前后径,并计算TCR,测量主动脉、主肺动脉大内径,并计算APR。根据心脏彩超探测三尖瓣反流量计算肺动脉压,根据血气分析氧分压情况判定是否合并呼吸衰竭。结果单纯COPD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TCR、AP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COPD患者( 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TCR、APR显著低于肺动脉压正常患者(P<0.01)。 TCR与APR呈正相关(r=0.618,P<0.01),APR与肺动脉压呈负相关(r=-0.244,P<0.05),TCR与肺动脉压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 TCR与APR相关,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OPD患者肺动脉压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 β-内啡肽在重症手足口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作者:肖力;高平明;庞立静;张章;刘志刚;周杏;罗威耀;潘志伟

    目的:研究β-内啡肽(β-EP)、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亚群在重症手足口病( HFMD)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重症HFMD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按照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将60例HFMD患儿分成普通组、重型组、危重型组,同时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清进行β-EP、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亚群检测。结果重型组及危重型组血浆β-EP较对照组及普通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普通组IgG、IgA、IgM均有显著升高,CD4/CD8亦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D3、CD4无显著变化;与普通组比较,重型组IgA、CD3、CD4、CD4/CD8均显著下降(P<0.05,P<0.01),而CD8显著升高(P<0.01),IgG、IgM无显著变化;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除CD8显著升高(P<0.05)外,其余无明显变化。结论β-EP是重症HFMD发病中的重要介质;普通患儿免疫紊乱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下降,而重症患儿则主要表现为CD3、CD4、CD4/CD8下降,CD8升高等细胞免疫的改变;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的紊乱是HFMD发展到重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 FHL1和 Smad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肝转移的关系

    作者:刘岩青;盛吉章;孙凤莉;崔国忠;赵磊;杨文华;戴殿禄

    目的:探讨FHL1和Smad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结直肠癌患者112例,分为肝转移组及无肝转移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HL1和Smad4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FHL1的阳性表达率为20.5%(23/112),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4.6%(106/112),Smad4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16/112),96.4%(108/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肝转移组中Smad4和FHL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肝转移组中Smad4和FHL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FHL1及Smad4表达与肝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HL1及Smad4蛋白表达是结直肠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HL1蛋白表达与Smad4呈正相关(r=0.462,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FHL1及Smad4低表达与肝转移相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 新疆汉族、锡伯族原发性高血压与 CBS G919 A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赵磊;张蕾;芮东升

    目的:探讨胱硫醚β合成酶(CBS)G919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锡伯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汉族200例EH患者(汉族EH组)和200例血压正常者(汉族NT组),锡伯族200例EH患者(锡伯族EH组)和200例血压正常者(锡伯族NT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组研究对象血浆相关生化指标;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 ARMS)法检测研究对象CBS G919A多态性,分析CBS G919A多态性与EH的相关性。结果新疆汉族EH组和NT组中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疆锡伯族EH组A等位基因明显高于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汉族EH组BMI、SBP、DBP、TG、TC、HDL-C高于NT组( P<0.05);锡伯族EH组BMI、SBP、DBP、TG、TC、HDL-C、LDL-C均高于NT组( P<0.05)。结论CBS G919A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EH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与锡伯族EH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 亲子鉴定常用 STR 基因座突变的特点

    作者:兰菲菲;陈延冰;杜丽;尹爱华

    目的:探讨亲子鉴定中常用STR基因座突变的特点。方法检测华南地区3097例肯定亲权关系的亲子鉴定案例,观察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突变情况,统计各STR基因座突变率,分析突变来源、突变规律和突变特点。结果共发现94例突变案例,101个突变STR基因座。5个家系中出现2个STR 基因座位点同时突变。STR基因座突变率在0.0199%~0.1994%之间,Penta E基因座突变率高。来源于父系突变与母系突变比例为4.2∶1。突变符合逐步突变模式,1步突变88例,占突变案例总数的93.6%。结论亲子鉴定检测中STR基因座等位基因突变的现象并不罕见,对鉴定结果分析有重要影响。对于突变的STR基因座,增加检测其他STR基因座位点的同时,应结合突变STR基因座亲权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累计亲权指数,从而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

  • 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鸿;李海凤;黄子贤;李世豪;黄志权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蛋白1(MACC1)与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5例TSCC和42例癌旁非瘤上皮组织中MACC1的蛋白表达,分析MACC1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另外,跟踪随访65例TSCC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MACC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结果 MACC1在 T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瘤上皮组织( P <0.05)。MACC1在T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3),另外,MACC1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比MACC1低表达患者短(P<0.05)。结论 MACC1的表达与TSC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对TSC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动态增强 MRI 结合 DWI 对乳腺疾病 BI -RADS分类诊断的价值

    作者:韦苇;黄仲奎;谢东;苏丹柯;赖少侣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DWI在乳腺疾病BI-RADS分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均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 b=1000 s/mm2),其中良性46例,恶性169例。分析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及两者结合的MRI 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ROC曲线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177×10-3 mm2/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ADC值及两者结合的MRI BI-RADS分类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4.7%、89.3%、97.0%,特异度分别为39.1%、87.0%、80.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8%、88.8%、93.5%。结论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ADC值,MRI BI-RADS分类能显著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

  • 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付晓红;黄河;汪波;林桐榆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PC-ALCL)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C-AL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0例PC-AL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35岁。初诊时皮肤病变18例为孤立性病灶,3例为区域性病灶,9例为广泛病灶。镜下见多形的、间变的或免疫母细胞弥漫浸润皮肤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免疫表型上所有患者表达CD30,常表达CD3、UCHL1、CD4、CD43和细胞毒性蛋白。96.6%(28/29)ALK阴性,所有患者>50%肿瘤细胞表达Ki-67。11例孤立性病灶者接受手术为主的一线治疗,8例孤立性或区域性病灶者接受放疗为主的一线治疗,2例孤立性病灶者接受单纯化疗,9例广泛病变者接受化疗作为一线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共16例发生复发或进展,全组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6.4%和89.9%。结论 PC-ALCL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孤立或区域皮肤病变的PC-ALCL推荐手术或放疗。 PC-ALCL皮肤复发很常见,但进展惰性,预后很好。

  • 生殖道炎性因子及病原体的表达及其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

    作者:李玉华;陈颖;韩立薇;李艳秋;韦成厚;舒小妹

    目的:研究输卵管性不孕与生殖道炎性因子及病原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妇产科的就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300例)和对照组(正常孕妇260例)。实验室检查抗热休克蛋白60抗体(C-HSp60)、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沙眼衣原体DNA(CT-DNA)、解脲支原体DNA( UU-DNA)以及细菌培养,记录实验指标阳性情况,统计学方法整理数据,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症与部分生殖道炎性因子及病原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HSp60、IL-6、IFN-γ、CT-DNA、UU-DNA的阳性率(36.33%、32.33%、26.33%、67.00%、70.33%)显著高于对照组(9.61%、4.61%、5.38%、15.77%、20.38%)( P<0.05)。结论 C-HSp60、IL-6及IFN-γ于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的阳性率均升高,可以作为临床筛查输卵管性不孕的血清学指标之一,为临床诊断输卵管性不孕提供一定参考。

  •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动脉钙化大鼠差异表达基因

    作者:卢海林;韦肖敏;蒋汶洪;胡明;杨晗;覃晓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正常大鼠和动脉钙化大鼠腹主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及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量,以探讨动脉钙化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3建立大鼠动脉钙化模型,采用Von 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程度,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两组大鼠差异表达基因及检测TGF-β、MMP-2和MMP-9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710条,其中上调基因344条,下调基因366条。模型组TGF -β1、TGF-β3和MMP-2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F-β2和MMP-9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钙化的形成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TGF-β、MMP-2和MMP-9对动脉钙化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靶向大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si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L6细胞的感染

    作者:向方华;夏燕;杨仕红;熊剑;陈文革;袁林;杨朝晖

    目的:构建靶向大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亮氨酸拉链蛋白( GILZ)的siRNA腺病毒载体,并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L6成肌细胞,为进一步研究GILZ对脓毒症骨骼肌代谢的调控作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设计3条靶向大鼠GILZ mRNA的特异性siRNA序列和1条阴性对照序列,合成各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后,插入AgeⅠ和EcoRⅠ双酶切的载体GV119,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经测序证实构建成功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 lox△E1,3 Cre共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分别命名为Ad-siRNA-1-GILZ、Ad-siRNA-2-GILZ和Ad-siRNA-3-GILZ,扩增纯化后测定病毒滴度。(2)0.1、1.0、10.0μL重组腺病毒在不同类型培养液(完全培养液、Enhanced Infection Solution、含5μg/mL Polybrene的完全培养液、含5μg/mL Polybrene的Enhanced Infection Solution)中感染L6细胞,显微镜下观察L6细胞形态改变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确定佳感染条件。(3)分别以阴性对照病毒(阴性对照组)、Ad-siRNA-1-GILZ(Ⅰ组)、Ad-siRNA-2-GILZ(Ⅱ组)和Ad-siR-NA-3-GILZ(Ⅲ组)感染L6细胞,Real time-PCR检测各组GILZ mRNA的表达量。结果(1)经测序分析和PCR验证,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经测定滴度为2.0×1010 PFU/mL。(2)10μL重组腺病毒在Enhanced Infec-tion Solution的感染效果佳,感染效率达80%。(3)重组腺病毒感染L6细胞后,细胞无明显坏死,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蛋白表达。(4) Real time-PCR结果显示,Ⅱ、Ⅲ组GILZ mRNA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GILZ mRNA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其沉默效率为59.8%。结论成功构建靶向大鼠GILZ的siRNA腺病毒载体,并可在体外细胞水平明显下调GILZ的表达,为后续研究GILZ对脓毒症骨骼肌蛋白代谢的调控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 缝隙连接蛋白43及其磷酸化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新运;洪涛;张震宇;杨瑞金;黄锦庆;胡坤;蒋秋华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 Cx43)及其磷酸化蛋白( p-Cx4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标本80例和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其中脑胶质瘤WHO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标本中Cx43及p-Cx43的表达。结果Cx43、p-Cx4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升高,Cx43表达逐渐减少,而p-Cx43表达逐渐上升,且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Ⅱ级与Ⅲ、Ⅳ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Cx43、p-Cx43可能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庆大霉素诱导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太萍;黄巨恩;李校堃

    目的:通过建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 AS)的体外培养模型,从细胞凋亡的模块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aFGF)对庆大霉素( GM)诱导的海马A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AS,采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将海马AS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正常培养(正常对照组)、2 g/L GM作用24 h(损伤组)及加入4.25μg/L aFGF 24 h后再加2 g/L GM作用24 h(保护组)。通过应用TUNEL结合DAPI核染色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反映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损伤组的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组的AS凋亡率下降,其中损伤组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1),保护组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数较损伤组显著减少( P<0.01);保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可见:正常对照组、损伤组、保护组细胞的总凋亡率分别为8.37%、28.66%、25.55%。其中,保护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晚期凋亡率与损伤组相比有所降低。结论 aFGF具有减轻GM所致AS凋亡的作用,可能阻碍细胞早期凋亡的进一步发展。

  • siRNA沉默c-myc对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黄雪梅;卢德成;罗佐杰;陈冰;秦映芬;梁杏欢;周嘉

    目的:应用siRNA干扰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探讨siRNA沉默c-myc对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siRNA-c-myc转染入SW-13细胞中,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myc的表达,MTT分析SW-13细胞的增殖,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FHIT在SW-1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c-myc mRNA在转染48 h后明显下降,c-myc蛋白在转染72 h后明显下降。 SW-13细胞增殖能力在转染24 h后开始下降,48 h和72 h后受到明显抑制。沉默c-myc基因后,FHIT在SW-13细胞的表达有所升高。结论 siRNA沉默c-myc使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siRNA沉默c-myc基因为肾上腺皮质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肺癌A549细胞株DNMT1及c-myc、MKi-67、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博;刘文洲;孙宇;赵春鹤;周华富

    目的:探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肺癌A549细胞株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c-myc、MKi-67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株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5-Aza-CdR处理,对照组不加药处理;药物处理72 h后,采用FQ-PCR技术检测A549细胞株DNMT1及c-myc、MKi-67、p53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DNMT1及c-myc、MKi-67、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DNMT1、c-myc和MKi-67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5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实验组DNMT1、c-myc和MKi-67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53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可使肺癌A549细胞中DNMT1、c-myc、MKi-67基因表达降低,p53基因表达升高,这可能与基因启动子区域出现的去甲基化有关,可为去甲基化药物临床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

  • 小鼠烧伤后免疫细胞多功能紊乱的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高艳彬;卢志阳;金辉;史鹏伟;杨磊

    目的:探讨小鼠烧伤后外周血免疫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基因行生物信息分析,从分子水平全面探讨烧伤后免疫细胞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在GEO数据库中下载基因芯片数据(GSE7404,小鼠,25%TBSA,3度),经过芯片质量评估后,获取差异基因,分别应用go-function数据集及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7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通路分析,获得差异基因相关功能的功能富集类。结果在烧伤后第1天筛选到182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58个,下调基因1167个。 Gene Ontology分析显示小鼠烧伤后免疫细胞与免疫系统过程、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应对刺激反应、生物调节及死亡等功能高度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到免疫系统、细胞生长与死亡及代谢相关通路;而下调基因则主要与免疫及代谢通路相关。结论烧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会引起多种基因表达调控的改变。基因芯片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在转录水平反映免疫细胞在烧伤后的分子生物学过程,有助于全面认识烧伤后免疫细胞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 JAK/STAT 途径活化与白血病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金梅

    目的:探讨JAK/STAT途径活化与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利用二烯丙基二硫( DADS)、ATRA、AG490处理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检测给药前后抗原CD11b分化能力、NBT还原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JAK/STAT家族中与DADS诱导增殖相关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录因子c-jun、c-fos、c-myc、STA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DADS可显著提高HL-60细胞分化能力;随着DADS浓度增加, NBT还原能力下降,且低于ATRA、AG490处理组;经不同浓度DADS处理, HL-60细胞中JAK/STAT家族成员JAK1/STAT3磷酸化水平随DADS浓度升高而降低;经免疫组化分析显示,STAT3、c-myc的蛋白水平受DADS抑制,而c-fos、c-jun的蛋白则可受DADS作用表达升高。结论 DADS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

  •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与其衍生肽对小鼠淋巴细胞活性作用的比较

    作者:欧阳军;郑丹丹;梁阳;张华华

    目的:比较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 PACAP)及含蛋白转导域的重组PACAP( PACAP-PTD)对小鼠胸腺及脾脏淋巴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地塞米松建立并筛选体外淋巴细胞损伤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ConA刺激对照组、ConA+地塞米松组、ConA+地塞米松+PACAP-PTD组和ConA+地塞米松+PACAP组,新型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CCK8)比色法及Annexin V-FITC/PI流式双染检测PACAP-PTD与PACAP对损伤的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结果 PACAP-PTD及PACAP加药组淋巴细胞存活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 PACAP-PTD 及 PACAP 对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均具有促进增殖和抑制凋亡的作用,且PACAP-PTD的效果比 PACAP更为明显。

  • 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屈墨羱;胡静;李运峰

    目的:探讨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A( Sema3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4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后12周的大鼠行单侧胫骨水平切开术,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ema3A组,每组32只。骨切开术后于切开区域每周分别局部注射赋形剂或Sema3A(500μg/kg)。骨折后4、8周收集骨折标本,进行X线、iDXA、组织学、micro-CT检测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ema3A组骨折后4、8周骨密度、百分比骨体积和骨痂生物学强度均明显增加( P<0.05)。骨折后8周,两组间骨痂相对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ema3A组骨痂平均断面面积较对照组减少(P<0.05)。组织学图像显示Sema3A组骨折后8周骨痂形成和骨化更好。结论 Sema3A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4周后能增加骨痂体积和密度,8周后能诱导骨痂骨化和重塑。

  • 鼻咽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和鉴定

    作者:黄雪琴;崔仲宜;蒋东辉;张月飞;罗国庆

    目的:从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及SUNE-1中分离外泌体,并对CNE-2所得外泌体进行鉴定。方法使用ExoQuick-TC( SBI)试剂盒法从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及SUNE-1培养上清液分离出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进行外泌体特异性抗原分子CD63及筏蛋白-1鉴定。结果3种鼻咽癌细胞系培养上清液中均分离出大量泡状物,透射电镜下观察呈圆形的囊泡,直径为40~130 nm,具有完整胞膜。且CNE-2来源的此种泡状物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膜筏蛋白-1、CD63。10 mL对数生长期CNE-2培养上清液得到487μg/mL(以蛋白计)的外泌体200μL。结论本实验室保存的3种鼻咽癌细胞系很可能均能产生外泌体,ExoQuick-TC( SBI)法能够简便快速地从鼻咽癌细胞系中提取到外泌体,不需要超速离心,为鼻咽癌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靶点。

  • 大肠癌细胞 XRCC2基因对电离辐射损伤的反应

    作者:王芹;王敬敏;徐畅;王彦;杜利清;樊飞跃;刘强

    目的:构建稳定的XRCC2基因沉默大肠癌细胞系及阐明沉默XRCC2基因表达的大肠癌细胞对电离辐射损伤的反应。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系人大肠癌细胞系( T84、HT29、Lovo)、食管癌EC9706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和人正常胚肾HEK293细胞中XRCC2蛋白的表达水平。大肠癌T84细胞经0、2、4、8、12 Gy X射线照射后和8 Gy X线照射后0、6、24、48 h,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测定XRCC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将XRCC2 shRNA质粒转染T84细胞,用嘌呤霉素进行细胞筛选,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沉默XRCC2蛋白和mRNA表达的效率。将XRCC2 shRNA质粒转染T84细胞,经X线照射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沉默XRCC2基因表达的T84细胞的DNA损伤修复。结果与人正常胚肾HEK293细胞相比,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XRCC2蛋白均呈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其中在大肠癌T84细胞中XRCC2蛋白表达高。随着X线照射剂量的增加,T84细胞中XRCC2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8 Gy照射后XRCC2蛋白表达水平在48 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XRCC2 mRNA表达也表现出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转染XRCC2 shRNA质粒的细胞中XRCC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约分别减少了70%和60%。照射后的T84细胞DNA损伤修复中shRNA-XRCC2组TDNA%、TM和OTM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和shR-NA-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11.36、13.15,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XRCC2基因沉默的大肠癌T84细胞系,XRCC2基因沉默导致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

  • 3-溴丙酮酸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郭兴裕;陆云飞;王婷安

    目的:探讨3-溴丙酮酸(3-BrPA)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细胞MGC-803分为以纯培养基培养为阴性对照,3-BrPA低、中、高剂量处理和5氟尿嘧啶(5-FU)作为阳性对照。分别以0、4、6、8μg/mL的3-BrPA及0.5 mmol/L的5-FU处理。药物作用24、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偶联法检测细胞内乳酸含量及HK活性,Real-time PCR检测Bcl-2、BaX和Cyt-c的mRNA表达。结果 MTT结果和凋亡检测结果表明,随着3-BrPA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也随之增大(P<0.05)。酶偶联检测结果显示,随3-BrPA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内乳酸含量及HK的活性是降低的,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随3-BrPA浓度增加, BaX和Cyt-c的mRNA表达量升高,而Bcl-2的mRNA表达量降低( P<0.05)。结论3-BrPA对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MGC-803细胞内关键酶HK的活性,降低糖酵解效率,并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

  • 急性髓系白血病M6长期生存9年后转为M21例

    作者:李艳萌;李田阳;尚晓燕;曹梦媛;王静;甄建中;郭明;化罗明

    患者,男,42岁。因乏力及低热7 d于2014年8月18日就诊于我院。患者曾于9年前因乏力第1次就诊于我院,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5.3×109· L-1,血红蛋白89 g/L,血小板47×109· L-1,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原粒细胞44%,早幼粒细胞0.5%,早幼红细胞21.5%,中幼红细胞30%,晚幼红细胞10%。红系可见巨幼变畸形核红细胞,巨核细胞偶见。后患者携相关病历资料前往北京上级医院确诊,终诊断考虑急性髓系白血病 M6。确诊后应用HDA(高三尖杉脂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1个疗程达完全缓解。后予以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HA(高三尖杉脂碱、阿糖胞苷)方案、EA(依托泊苷、阿糖胞苷)、中剂量阿糖胞苷、AA (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方案、MA (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等交替序贯巩固维持治疗3年。3年后停药,此后每半年来院复查1次血常规、骨髓象等,均为完全缓解,满5年临床治愈,患者能正常生活工作,未再检查及治疗。本次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76次/min,呼吸率20次/min,血压120/75 mmHg,神清,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轻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109· L-1,红细胞计数1.91×1012· L-1,血红蛋白62 g/L,血小板9×109· L-1。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粒占80%,红系受抑,占2%, POX 阳性,印象:AML-M2a ,建议相关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查: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79.90%;表达: CD34、 CD117、 CD7、CD33、CD123、MPO,弱表达的:CD38、CD13。结论:符合 AML 表型,请结合遗传学检查。 AML1/ETO 定量0。染色体检查报告:可见克隆性异常del(7)( q22)和der (7)。综上诊断支持M2。患者本次入院为长期生存达9年后,并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故重新给予诱导缓解化疗。综合既往治疗方案,给予1个疗程CAG方案( G-CSF 300μg/次,1次/d,d0起用,Acla 20 mg/次, d1~4用;Ara-C 20 mg/次,每12 h 1次,d1~14用)化疗,患者骨髓象达完全缓解。后其间断于我院序贯化疗。截至2015年5月仍在巩固治疗中。

  • 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罂粟碱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

    作者:段书众;王景福;于文会;周瑾;赵亚娟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及罂粟碱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首次标准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终81例完成随访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功能锻炼,无药物干预。观察组术后应用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1个月;联合罂粟碱30 mg/次,3次/d,肌肉注射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及内瘘静脉端内径,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内瘘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内径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及罂粟碱能够有效预防内瘘早期血栓形成,提高内瘘流量、促进内瘘成熟。

  •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作用

    作者:陈立朋;林亮君;杨国容;黄岸佳;龙会宝;王彤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确诊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0)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n=30),连续治疗2周。记录两组患者住院第1、7、14天的颅内血流速度变化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1、4、7、14 d脑脊液内皮素-1(ET-1)浓度和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并统计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第1天的颅内血流速度均较为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血管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到住院第7、14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在住院后第7、14天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第1天的ET-1浓度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显著的降低,观察组患者在第4、7、14天的ET-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在第4、7、14天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有6例(20%)患者发生脑梗死,观察组有1例患者(3.3%)发生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脑血管痉挛患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效果

    作者:林开颜;蔡琍璇;刘杨;林明祥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体重<1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呼吸暂停发作后,予以弹足底、托背等触觉刺激,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选择合适方式氧疗后仍反复发作者,加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予以氨茶碱。对比两组在治疗呼吸暂停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呼吸暂停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喂养不耐受、尿量过多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氧疗时间及C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呼吸暂停比氨茶碱更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呼吸暂停的优先选择。

  • 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分析

    作者:王瑜;黄雪汝;林劲;李隐月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方法2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与对照组各105例,所有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均相同,在护理方面,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循证组不仅进行常规护理,还进行循证护理干预,持续应用1个月。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循证组的有效率是96.2%,对照组的有效率是79.0%,循证组比对照组的有效率要高( P<0.05)。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在进行干预后,都出现了降低的趋势( P<0.05),同时干预后循证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经过评定,循证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随访调查6个月,循证组心肌梗死、血管重建、胃肠道反应与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综合治疗疗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能有效提高远期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息肉行电凝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新芳;孟亚熙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息肉行电凝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大肠息肉行电凝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患者运用优质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照组则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调查两组患者出院时对疾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并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得分的高分段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大肠息肉行电凝电切术患者中,不仅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罗兰;陈莹;潘洋;王诗雨;马薇芳;王建云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英国发展版)对112例入院IBS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IBS患者各领域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经济状况的患者躯体综合总分(P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理综合总分(MCS)仅在不同经济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对IBS患者PC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CS的影响因素仅为性别( P<0.05)。结论合理治疗可提高IBS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还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应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 精神科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医师工作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程甲;张胜军;钟天平;许明智

    目的:调查精神科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并探讨不同专科医师工作压力与功能性躯体不适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 MBI-GS)、患者健康问卷(PHQ-15),对112名精神科医师(专科组)和121名非精神科医师(非专科组)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专科组倦怠率为89.3%,非专科组倦怠率为99.2%;非专科组MBI-GS总分及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维度分显著高于专科组( P<0.001);专科组体育锻炼参与度显著优于非专科组,吸烟行为少于非专科组,饮食规律优于非专科组( P<0.05,P<0.001);非专科组PHQ-15总分及胃痛、四肢或关节痛、胸痛、心悸、气促、性生活异常、大便异常、消化系不适、疲劳感和睡眠困难症状分均高于专科组( P<0.05,P<0.001);体育锻炼与MBI总分及情感衰竭维度呈负相关,PHQ总分与情感衰竭维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BI总分(β=0.375,95%CI:2.85~3.09)、情感衰竭(β=0.273,95%CI:3.11~3.47)和性别(β=0.218,95% CI:1.38~1.51)进入回归模型,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预测因素(R2=0.102)。结论综合医院医师较精神科专科医院医师有更高程度的工作倦怠及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衰竭维度是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预测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减轻倦怠程度有一定作用。

  • 肇庆市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林汉英;谢乃强;李晓莉;潘小兰;彭伟花;唐毅宇

    目的:了解肇庆市区4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 DM)和DM前期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2015年调查肇庆市区3338人。 DM及DM前期诊断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结果肇庆市区DM和DM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18.36%和27.47%,两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DM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M前期者两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的危险因素为有DM家族史、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高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DM前期的危险因素为有DM家族史、年龄、BMI、TG及饮酒,而饮茶为保护因素。结论肇庆市区DM和DM前期患病率均较高,且有进一步升高趋势,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干预DM的流行。

  • 中性粒细胞 CD64鉴别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晋叔;涂怀军;李剑

    一直以来,感染都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其病原体多种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缺少快速、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艾滋病的流行、化疗患者及移植患者的增多,感染率也在不断上升[1],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别感染类型,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抗生素滥用是极其重要的。中性粒细胞 CD64( neutrophil CD64, nCD64)是近期研究较多的一种可以有效早期诊断细菌感染的炎性指标,但其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从败血症到局部细菌感染,从感染性发热到非感染性发热,再从手术损伤到中风,其表达量变化均有差异。大量研究显示nCD64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还未见专门阐述nCD64诊断与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综述,而全面认识nCD64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的表达量对于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针对nCD64在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术及中风等疾病中的表达情况作一概述比较,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消化系肿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与 Foxp3+调节性T 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宗源;李卫平;张江南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Tregs)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作用的淋巴细胞,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或)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下调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性,起着维持自身避免耐受和避免免疫过度损伤机体的作用,也参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叉头蛋白分子3( 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作为Tregs为特异的细胞内标志物,可以控制Tregs的发育和功能;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不仅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也对Tregs 的分化具有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对Tregs研究的深入,发现Tregs对胃癌、食管癌、胰腺癌及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的转移及预后都有消极作用。消化系统癌症是我国主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寻找新的肿瘤生物治疗策略对于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肿瘤生物治疗不再局限于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患者的免疫抑制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近年来消化系肿瘤中Tregs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脏手术脑保护药物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贾龙飞;陈群清

    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应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手术已有半个多世纪,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CPB装置的改进以及器官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CPB术后总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然而,脑损伤仍然是CPB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1],严重的中风发生率为2%~5%,病理性脑病为10%~30%,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1周内的发生率为50%~70%,术后2个月其发生率仍可高达30%~50%,严重者甚至死亡。 CPB下心脏手术期间脑微血栓的形成、脑灌注改变以及系统性或局部性的炎症级联反应等因素常造成脑损伤,因此CPB期间脑保护意义重大[2-3]。许多脑保护措施被应用到CPB手术中,包括低体温、药物保护及缺血预处理等。而CPB脑保护药物在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CPB脑保护药物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表观遗传学修饰与肿瘤微环境

    作者:刘娜;林洁

    肿瘤微环境(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由多种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以及浸润在其中的生物分子所构成。其中重要的细胞成分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炎性细胞等;重要的生物分子包括各种生长因子、炎性因子、蛋白酶类等[1]。 TME 通过细胞间连接和分子间“对话( cross talk)”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提供功能性支架。值得注意的是,早在肿瘤形成前,就已经有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的活动,许多研究均揭示TME早在肿瘤细胞浸润基质前就参与了肿瘤发生[2],因此也产生了癌前病变组织微环境这个概念。本文讨论的TME主要指肿瘤形成以后的微环境。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倍;陈建英

    肺动脉高压( PAH)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终导致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功能衰竭直至死亡。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病死率。传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 RAS)系统轴( ACE-AngⅡ-AT1受体轴)的失调被认为是肺动脉高压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近10年研究发现,RAS系统的一个新成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2,可将血管紧张素( Ang)Ⅱ转化为Ang1-7发挥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生和抗炎的作用,有效降低肺血管阻力,抑制肺血管重构,从而延缓肺动脉高压的进程。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ACE2的相关研究及其在PAH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更好地治疗PAH提供新的靶点。

  • 微小 RNA 及 RNA 干扰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符策岗;曾艳;赵红卫;刘扬;肖运祥;陈海丹

    伴随社会、现代交通和建筑事业的发展,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发病率逐年上升。 SCI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由受伤时承受的扭转力、压缩力和神经横断程度决定。而后期伴发的持续炎症反应、缺血、脂质过氧化作用、自由基生成、离子通路受损、瘢痕形成、坏死、轴突退脱髓鞘作用和神经细胞凋亡等继发性损伤将进一步加重病情[1-3]。其中,持续的炎症反应能帮助清除坏死细胞,但同时也会清除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并加重SCI,且常是破坏血-脊髓屏障的主要因素[4]。研究证实,抑制SCI局部炎症反应,能有效减少局部神经组织的坏死和凋亡,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5-6]。因此,抑制SCI继发性炎症反应对治疗SCI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证实Th1细胞所分泌的多种炎性因子γ干扰素( IFN -γ)、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CCL5、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1、IL-1β、IL-2、IL-6等在SCI后表达升高以及Th2细胞所分泌的抑炎因子IL-4、IL-10、TGF-β、IFN-γ等在SCI后表达降低,均不同程度地加重SCI炎症反应,并且证实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或升高抑炎因子的表达均能促进SCI后功能恢复[7-13]。基于此,本文就炎性因子和抑炎因子特异性的微小RNA( microRNA,miRNA)在SCI后表达变化,以及近年通过miRNA和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调节促进SCI 继发性损伤功能恢复的相关报道作一简要综述。

  • 3D 腹腔镜技术在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洪旭伟;唐开强;庞诗语;李飞;谭万龙

    肾癌( renal carcinoma)亦称肾细胞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为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平均寿命延长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肾癌发病率较以往升高[1]。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 radical nephrectomy,RN)和保留肾单位手术(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NSS),局部进展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为RN,而对转移的淋巴结或血管瘤栓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是否切除,对于转移性肾癌,外科手术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获得较长期生存[2-3]。自1990年Clayman等[4]第一次成功施行腹腔镜肾切除术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日臻成熟,已成为手术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已由传统的腹腔镜进入机器人时代,但由于机器人手术系统购买、使用和维护费用昂贵,且系统庞大,现阶段难以在我国全面推广,3D腹腔镜系统在传统腹腔镜系统的基础上应用三维立体视野,其传承性与性价比较机器人系统更具优势。笔者对3D腹腔镜技术在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