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配偶同步心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

    作者:肖桑;唐莉

    目的:探讨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配偶进行心理干预后对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心理适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Miles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有配偶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及出院前对其中32例造口患者的配偶与患者进行同期心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另外只对造口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 COHQ O L-O 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和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OHQ O L-O Q、SSRS和OAI-20评价比较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配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心理适应性。

  • 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剂量变形与累积

    作者:周露;张书旭;袁克虹;王琳婧;彭莹莹;周祥;蒋绍惠

    目的:利用图像配准技术实现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剂量变形与累积,并评价放疗过程中靶区、正常组织的体积变化及相应的剂量学改变。方法选取15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对定位图像CT1制定放疗计划为计划Plan1(CT1),治疗20次后,利用西门子CTVision系统的大孔径CT采集复位图像CT2,利用基于灰度和特征的混合变形图像配准技术将CT1中Plan1(CT1)的剂量变形到CT2得到Plan1(CT2),评估目前患者体内剂量分布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重新修改计划。如需修改,则在CT2上重新制定放疗计划Plan2(CT2);然后将Plan1(CT2)中20次治疗剂量和Plan2(CT2)的12次治疗剂量进行叠加,为Plan1+2(CT2)。比较3个计划的剂量分布。结果与定位图像CT1相比,复位图像CT2中的GTVnx、GTVnd和CTV2分别缩小了36.3%、49.8%和25.3%,左、右侧腮腺分别缩小了34.6%和40.8%。计划Plan1(CT2)与Plan1(CT1)相比,由于器官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靶区剂量明显降低(GTVnx、GTVnd和CTV2的D95分别降低2.9%、6.2%和3.3%),危及器官的剂量增加(右侧腮腺、脑干和脊髓分别增加5.5%、1.4%和8.9%)。如果在20次后重新修改计划,可以提高靶区受照剂量( Plan1+2(CT2)与Plan1(CT2)相比, GTVnx、GTVnd和CTV2的D95分别增加2.9%、3.3%和3.7%),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左右侧腮腺的Dmean分别降低3.0%和7.4%,脑干、脊髓的Dmax分别降低14.1%和7.7%)。结论鼻咽癌治疗过程中腮腺和靶区体积均明显缩小,在放疗20次后修改计划可以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腮腺等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肝硬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金明;张克勤;余海滨

    目的:探究肝硬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经皮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治疗,以是否伴随肝硬化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事件及其发生率;复查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AFP水平及肝脏左叶体积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率。结果与未伴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伴肝硬化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低热、肝部疼痛及感染发生率较大(P<0.05);伴肝硬化患者PVE术后AFP转阴率及肝脏体积增生程度低于未伴肝硬化患者(P<0.05);未伴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2个月生存率高于伴肝硬化患者(70.19%vs 59.84%, P>0.05)。结论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是伴肝硬化会增加肝癌患者PVE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治疗效果有负性影响,临床治疗中应给与关注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美珠;朱嫦琳;梁指荣;李炜煊;吴奎海;曾桄伦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水平及氧化应激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ACI组)和1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检测血清8-OHdG和Hcy,并通过ROC曲线评价8-OHdG及Hcy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在ACI组,血清8-OHdG水平为(12.25±5.62)ng/mL、Hcy(18.67±8.17)μ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大面积ACI组8-OHdG、Hcy水平均比小面积ACI组升高(P<0.05)。 ACI组血清Hcy与8-OHdG水平无显著性相关(r2=0.011,P=0.242)。血清8-OHdG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 0.865~0.941),明显优于Hcy[0.723(95%CI 0.663~0.777),Z=4.913,P<0.01],血清8-OHdG、Hcy联合(并联)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933(95% CI 0.894~0.960),显著高于单独8-OHdG检测(Z=2.709,P=0.0068);血清8-OHdG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佳临界值为7.1 ng/mL,此时其灵敏度为82.81%,特异度为90.08%,与Hcy联合检测可增加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灵敏度(92.97%vs 82.81%)。结论血清8-OHdG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优于血清Hcy,是一个灵敏指标,高水平8-OHdG提示氧化应激损伤增加,促进了急性脑梗死的发展,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筛查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8-OHdG和Hcy联合检测则可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

  • 舌少见良性肿瘤的 MRI 表现

    作者:吴海军;梁长虹;刘辉;张水兴;周正根;刘红军;黄飚;刘艳辉

    目的:分析11例罕见的舌良性肿瘤( LBT)的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LBT的影像表现。男6例,女5例。年龄1~37岁,平均14岁。全部患者均经MRI检查。结果11例LBT,10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其中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平滑肌瘤3例,血管瘤3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黏膜下、边界清晰的肿块,常位于舌肌深部。 MRI 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结论 MRI可为这些舌内少见良性肿瘤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SPECT/CT 心肌灌注显像在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建伟;冯彦林;张培培;王颖;梁伟棠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 MB-MC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8例MB-MCA患者的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SPECT/CT MPI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CTCA和MPI在1周内完成。结果(1)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浅表型MB-MCA 9例,深在型MB-MCA 89例,其中MPI阳性者45例。深在型MB-MCA和浅表型MB-MCA MPI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835,P=0.028);(2)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左前降支(LAD)91例,左回旋支(LCX)4例,右冠状动脉(RCA)3例,其中位于LAD中段者77例(79%,77/98)。 MPI发现LAD的MB-MCA患者中有41例心肌血液供应异常(42%,41/98),其中LAD中段心肌缺血者34例,占所有心肌血液供应异常者的76%(34/45);(3)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中,MCA伴收缩期狭窄30例,无狭窄68例;MPI阳性45例;MB-MCA收缩期有无狭窄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5.280,P=0.022)。结论 MB心肌缺血主要发生在深在型MB-MCA患者,左前降支中段是MB-MCA和引起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好发部位,且MCA收缩期狭窄可能是MB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 DAB2 IP 在前列腺相关疾病谱系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潘文海;朱晓霜;伍智慧;华兴

    目的:探讨DAB2IP(DOC-2/DAB2 interactive protein)在前列腺相关疾病谱系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7例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 HIPC)组织、38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 HDPC)组织、29例前列腺高级别上皮内瘤( HGPIN)组织、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组织中DAB2IP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AB2IP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疾病谱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AB2IP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均可检出,4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DAB2IP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中到强阳性表达率为82.50%(33/40);29例HGPIN组织中,中到强阳性表达率为20.69%(6/29);38例HDPC组织中,中到强阳性表达率为5.26%(2/38);37例HIPC组织中,中到强阳性表达率为2.7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B2IP是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DAB2IP表达下调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 库存悬浮红细胞洗涤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玉齐;徐红亮;范顺阳;石磊;张金涛;尉新华;徐云飞;李群

    目的:观察库存悬浮红细胞应用血液回收机洗涤处理后预充对婴幼儿体外循环( CPB)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择期手术患儿4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CPB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组应用血液回收机对库存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处理后再预充。分别在体外循环开始前(T1)、体外循环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12 h(T5)、术后24 h(T7)取动脉血标本行TNF-α、IL-6、IL-8、IL-10和CRP检测;同时计算T1、T2、术后6 h( T4)、T5、术后18 h( T6)时两组患儿的肺静态顺应性、气道阻力、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的血TNF-α、IL-6、IL-8、IL-10和CRP在T2、T3、T4均呈持续升高趋势并在T5恢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TNF-α、IL-8在术后整个过程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P在T3~T5显著升高无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肺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在T2、T3、T4显著低于观察组( P<0.05),观察组气道阻力、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在T2、T3、T4、T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血液回收机洗涤预充用库存悬浮红细胞可降低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术后肺功能,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监护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 特发性癫痫儿童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P300检测分析

    作者:易雪岚;颜家红;李磊;冒青;束晓梅

    目的:分析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在特发性癫痫儿童中的变化,探讨P300对患儿认知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确诊初治的学龄期特发性癫痫患儿90例进行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检测,分为局灶性发作者40例,全面性发作者50例;选择门诊与其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30名为对照组。结果局灶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者治疗前P300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者治疗前P300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病程≥2年的患儿治疗前P300潜伏期较病程<2年患儿明显延长( P<0.01)。结论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检测能发现特发性癫痫患儿的轻微认知功能损伤;局灶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者的P300潜伏期无差异;病程大于2年的癫痫患儿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

  • 降钙素原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

    作者:张国新;隋明亮;张劲松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及其动态变化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对开颅术后怀疑颅内感染的3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当天采集外周静脉血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PCT检测。留取脑脊液行常规、生化、PCT检测及脑脊液培养,并于感染后第1、2、3、5、7、9、11天对颅内感染患者行血清及脑脊液PCT监测。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与非颅内感染组,其中颅内感染组再分为感染控制组与感染未控制组,并观察PCT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共有16例患者(43.24%)符合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标准,在怀疑感染当天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脑脊液PCT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脑脊液PCT诊断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高于其他指标曲线下面积,其临界水平为0.425μg/L,该临界值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1.4%。监测感染组患者脑脊液PCT动态变化,发现感染控制组的脑脊液PC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感染未控制组都仍保持在相应水平。结论血清PCT和脑脊液PCT在早期诊断开颅术后颅内感染中均具有一定价值,脑脊液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高,脑脊液PCT动态变化对病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miR -146 a遗传变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李俊;胡爱民;王玲;万以叶;钟睿;何志坚;廖瑜倩

    目的:探讨miR-146a遗传变异(rs291016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术后辅助化疗的Ⅰ~Ⅲ期胃癌患者,分析rs2910164遗传变异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相关性。结果全组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为63%,3年总生存率为73.4%。 GC+CC基因型患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于GG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63.7%(P=0.015),Ⅰ、Ⅱ、Ⅲ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8.6%和56.9%(P=0.018)。脉管瘤栓(P=0.092)、神经受侵(P=0.071)与OS无明显相关性。 GC+CC基因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分别为75.1%和66.7%( P=0.041)。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 P=0.033,RR=5.116,95%CI 1.145~22.865)和淋巴结状态( P=0.031,RR=6.648,95%CI 1.191~37.118)为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iR-146a遗传变异可能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及预后相关。

  • 急性肾损伤患者 NGAL、KIM -1与血肌酐的相关性

    作者:谷翠芝;李清初;曾凝;唐余广;廉溪;覃新芳;马文峰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 AKI)患者病情发展中NGAL、KIM-1与血肌酐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观测不同严重程度AKI患者确诊后1周内SCr、pNGAL、uNGAL、uKIM-1和BUN水平,分析5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周内pNGAL、uNGAL、uKIM-1、BUN水平均与SC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依次为pNGAL(0.992)>uKIM-1(0.985)>uNGAL(0.876)>BUN(0.756)。结论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AKI患者,pNGAL与uKIM-1水平能及时准确反映其肾功能的动态变化, uNGAL在中后期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AKI患者肾功能变化。

  • 2型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的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作者:张莹;陈春;钟经馨;刘卫彬;高庆春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瞬目反射( BR )的特点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2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BR检查,并对两组BR各波R1、R2、R′2潜伏期及R1侧间差、R2侧间差、R′2侧间差进行比较;收集观察组血糖、血脂相关指标、神经传导、F波、H反射、颈动脉彩超、下肢动脉彩超、视网膜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与BR的相关性。结果年龄≥60岁、病程≥5年、神经传导检查阳性患者BR阳性率升高;神经传导检查、F波、H反射阳性、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R1、R2、R′2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 R1潜伏期与年龄、病程、LDL-C水平呈正相关。 R2、R′2潜伏期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神经传导、F波、H反射阳性和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警惕BR环路病变的可能性,尤其对于年龄大、病程长、LDL-C水平持续显著异常的患者更加应该提高警惕,应及时了解并干预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状况。

  • 3种预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方法的价值比较

    作者:林芸

    目的:比较3种预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 KD)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临床表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Kobayashi积分法、Egami积分法和付培培积分法预测IVIG无反应型KD的价值。结果310例KD患儿中,IVIG无反应型31例(10%)。 IVIG无反应型KD与有反应型KD相比,男女比例、年龄、不完全型KD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IG无反应型KD出现皮疹、肛周脱屑的比例较多,无反应型KD开始治疗时间早于有反应型KD。 Kobayashi评分法、Egami评分法、付培培评分法3种方法预测IVIG 无反应型KD 的敏感度分别为51.6%、45.2%和61.3%,特异度分别为64.5%、78.5%和77.8%。结论付培培积分法更加适合预测IVIG无反应型KD。

  • 不同液体输注用于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妇对新生儿内环境影响的比较

    作者:周晓筠;邓丽珍;陈昂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妇手术胎儿娩出前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 R-C)、乳酸林格氏液(R-L)、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6%HES)注射液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血糖、电解质、乳酸值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子痫前期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 ASAⅡ级),分为3组:手术胎儿娩出前产妇输注R-C组( A组)、R-L组( B组)和6%HES组( C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在麻醉前到出胎后分别输注3种液体,输注速度均为20 mL/( kg· h);检测新生儿脐动脉血气、血糖、电解质、乳酸值。结果3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血钾、血钠、血钙、乳酸值均在正常值范围,A、C组新生儿与B组比较PaO2升高(15.1%~42.5%),B、C组与A组比较血糖值下降(29.2%~38.8%),血钙降低(4.5%~10.4%),乳酸值升高(33.2%~60.1%),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手术胎儿娩出前输注不同液体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电解质、乳酸值无不良影响,而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效果对产妇为有益,能有效扩容和提高脐动脉血氧分压,且有助于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更利于新生儿内环境的稳定,值得临床选用。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哲明;谭守勇;邝浩斌;李艳;覃红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含有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6个月注射期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观察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抗结核治疗史、治疗前痰菌情况、耐药情况、胸部影像学资料等数据,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终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6个月末痰菌阴转77例(61.1%);男性痰菌阴转率为55.6%,女性75.0%(χ2=4.091,P=0.043)。既往累计治疗≤12个月、13~24个月及≥25个月阴转率分别为79.1%、66.7%和40.4%(χ2=14.765,P=0.001)。既往有二线药物治疗史患者阴转率为51.6%,无二线药物治疗史阴转率为85.7%(χ2=12.343,P<0.001)。治疗前痰涂片菌量(++)及以下患者阴转率为74.3%,治疗前痰涂片菌量(+++)及以上患者阴转率为42.3%(χ2=13.17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累计治疗时间超过2年、既往有二线药物抗结核病史、治疗前痰细菌负荷量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6个月未阴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累计治疗时间超过2年、既往有二线药物抗结核病史、治疗前痰细菌负荷量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6个月疗效有影响。规范二线药物使用,重视耐多药结核的初次治疗,在治疗早期根据药敏调整用药方案是提高耐多药肺结核阴转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 JAK/STAT 信号转导通路多基因与白血病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张文珍;高坤

    目的:研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基因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ML)患者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应用阿糖胞苷为化疗主药治疗的304例AML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外周血标本SNPs基因分型均采用MALDI-TOF MS (基质辅助电离飞行时长激光解吸质谱技术),对比AML患者各SNPs基因型对化疗敏感性产生的影响。结果在rs2230724内,完全缓解( CR)患者164例,第一疗程后92例CR,第二疗程后72例CR、84例部分缓解( PR),4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组间基因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分为CR、PR+NR、早期死亡3组对比,CR组中AA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死亡组GG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s56118985内,CR患者172例,PR 76例,4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组GA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rsl7886724内,第一疗程后102例CR,72例PR,4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 CR组TT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s9909659内,152例CR,82例PR,4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 PR组GA基因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患者PR组中,GA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rs11079041内,第一疗程后76例CR,80例PR,4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 CR组AA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rs2293157内,168例CR,42例PR,4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 PR组GT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无效患者NR组GG基因型比例与其他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s1135669内,154例CR,80例PR,26例未缓解,10例早期死亡。3组间基因型比例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ML患者化疗阶段,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中,rs2230724的AA基因型、rs11079041的AA基因型、rs17886724的TT基因型与患者化疗的CR率密切相关,rs2293157的GT基因型、rs9909659的GA基因型与患者化疗的PR率及无效率密切相关,rs56118985的GA基因型、rs2230724的GG基因型与患者早期死亡密切相关。

  • 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浆微小 RNA 差异表达谱分析

    作者:晏少颖;王天琼;黄盛文;邸亚楠;安邦权;黄韵祝;刘兴梅;罗振元;韩文平

    目的:建立糖尿病(DM)、DM前期患者血浆微小RNA(miRNA)差异表达谱,寻找DM及DM前期相关的miRNA。方法利用miRNA芯片技术,筛查健康人、DM患者和DM前期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的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结果比较三者血浆,基因芯片检测共发现4个差异表达的miRNA(P<0.05),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了4个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多细胞有机体的发展、信号转导、细胞分化、凋亡、离子转运、细胞代谢过程调控等生物学功能相关。结论获得的DM和DM前期患者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是DM早期诊断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 同型半胱氨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盐敏感性高血压形成的作用

    作者:闻智鸣;罗维;刘婷婷;蒙绪标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5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合并组,55例),入选健康体检志愿者56例作为对照组。接受急性盐负荷试验,在口服盐负荷试验前、后测定平均动脉压,同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糖尿病组盐敏感检出率41.8%,合并组54.5%;两组盐敏感者盐负荷试验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口服呋塞米后明显下降(均P<0.01),而盐不敏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急性盐负荷试验前比较,试验后的盐敏感者中,糖尿病组肾素[(1.36±0.71) vs (0.83±0.25) ng/(m· h)]、血管紧张素Ⅰ(37℃)[(1.11±0.60) vs (0.80±0.25) ug/L)]升高(均P<0.01);合并组肾素[(1.45±0.88) vs (1.00±0.44)μg/(L· h)]、醛固酮[(126.5±39.7) vs (104.3±30.5)ng/L]、Hcy [(13.80±3.36) vs (12.24±3.39)mmol/L]升高(P<0.05)。盐敏感者中,合并组Hcy与血管紧张素Ⅰ(4℃)和(37℃)呈正相关(r=0.379,0.401,P<0.05)。结论 Hcy可能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Ⅰ、醛固酮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发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与肺间质病变的关系

    作者:彭琼;莫汉有;杨敏;朱芳晓;许佳;李丽梅;石宇红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水平与肺间质病变( ILD)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272例,其中合并ILD 68例( RA-ILD组),未合并ILD 204例( RA组),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采集3组的静脉血,采用ELISΑ方法检测血清HIF-1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并检测两组RA患者的肺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组及RA-ILD组血清HI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RA-ILD组血清HIF-1α、CTGF、TGF-β1水平较RA组明显升高( P<0.01)。 RA-ILD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DLCO%)较RA组患者明显降低( P<0.05,P<0.01)。 RA患者血清HIF-1α与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r=0.80,P<0.01),与抗环瓜氨酸抗体呈正相关(r=0.59,P<0.01),与DLCO%呈负相关(r=-0.76,P<0.01)。结论 HIF-1α参与RA的发病过程,且可能与RA合并ILD的发病相关。

  • 血清 TGF -β、GFAP 在脑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魏方;钱立庭;蔡树华;吴陈新;李化龙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胶质瘤患者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胶质瘤的患者60例,采用替莫唑胺( TMZ)联合同步精确放疗,并采用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和同步放化疗后血清TGF-β、GFAP浓度,观察患者血清TGF-β、GFAP浓度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肿瘤部分切除与完全切除术前TGF-β、GFAP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比较,TGF-β、GFAP血清浓度术后、同步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后比较,TGF-β、GFAP血清浓度在同步治疗结束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步治疗后TGF-β、GFAP血清浓度肿瘤完全切除的比部分切除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MZ联合同步放疗抑制血清GFAP、TGF-β的表达,使恶性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下降。 GFAP、TGF-β在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治疗、预后转归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动脉弹性与ox-LDL、IL-6及MMP-3的关系

    作者:杜丽根;邱健;陈恩平;张园

    目的:观察动脉弹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冠心病特别是冠状动脉(冠脉)轻度狭窄患者中的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32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冠心病组,用欧姆龙科林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反映动脉弹性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静脉抽血ELISA方法检测ox-LDL、IL-6、MMP-3。结果3组比较baPWV、ox-LDL、IL-6、MMP-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脉轻度狭窄组baPWV、IL-6、ox-LDL明显升高(P<0.05),MMP-3未见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选入的患者baPWV与ox-LDL、IL-6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呈正相关(r=0.472、0.523,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 r=0.435、0.506,P<0.01)。结论冠脉轻度狭窄患者动脉弹性与炎症和氧化应激、炎症密切相关,提示动脉弹性、氧化应激与炎症参与了早期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联合这些指标的检测可能可以预测冠脉的轻度狭窄病变。

  • IgA 肾病大鼠肾组织中 Toll 样受体4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缨;汪国平;李弼民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大鼠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 ( NF-κB)的表达,探讨TLR4信号通路在IgAN大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 IgAN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在造模完成后处死大鼠,取肾脏,肾组织切片行PAS染色、免疫荧光观察大鼠病理变化,并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 的表达, RT-PCR方法检测TLR4、MyD88、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IgAN组TLR4、MyD88主要分布在肾小球和肾小管,NF-κB主要分布在肾小管,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IgAN组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IgAN组肾组织TLR4与MyD88、NF-κB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性( r=0.951,r=0.943,P<0.01)。结论 TLR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IgAN的发生发展。

  • LY294002和RAD001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怀磊;马斌林;杨乐;马斌;董朝;孙刚

    目的:研究mTOR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和LY294002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下游不同靶点联合阻滞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体外RAD001和LY294002单独或者联合使用,通过MTT实验计算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结果(1) LY294002和RAD001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力值且呈剂量依赖性。(2)LY294002和RAD001的IC50使MDA-MB-231细胞停滞在G1期(P<0.05),联用的效应比单独用更显著(P<0.05)。(3)LY294002和RAD001单独使用时能显著增加人体MDA-MB-23细胞的凋亡率(P<0.05)。联用时与单一药物使用相比,MDA-MB-23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联合用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为52.67%。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上下游不同靶点联合干预时两药的阻滞效应呈现相加作用,能够充分发挥抗肿瘤效应,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 干扰 PALM3表达对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作者:陈旭昕;孟激光;张燕;刘振千;付玉梅;韩志海

    目的:研究干扰paralemmin -3(PALM3)表达对小鼠内毒素(LPS)性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小鼠组、PALM3 shRNA组(在体转染PALM3 shRNA质粒)及Control shRNA组(在体转染Control shRNA质粒)。转染48 h后,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肺内PALM3表达水平,检验PALM3 shRNA的干扰效率。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4组:正常小鼠组、ALI模型组、PALM3 shRNA+ALI组及Control shRNA+ALI组,腹腔注射LPS(15 mg/kg)4 h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组织匀浆中NO含量、MPO活性。结果与正常小鼠组及Control shRNA组比较,PALM3 shRNA组肺内PALM3表达下调(P<0.05)。注射LPS后,与正常小鼠组比较,ALI模型组及Control shRNA+ALI组小鼠出现典型ALI病理改变,肺损伤评分升高( P<0.05),肺组织匀浆中NO含量及MPO活性增加( P<0.05);与ALI模型组及Control shRNA+ALI组比较,PALM3 shRNA+ALI组小鼠肺损伤程度减轻( P<0.05),肺组织匀浆中NO含量及MPO活性下降(P<0.05)。结论经滴鼻方式转染PALM3 shRNA质粒,成功下调PALM3在小鼠肺内的表达;干扰小鼠肺内PALM3表达可减轻LPS性ALI程度及炎性反应。

  • Ficolin 在小鼠体内结肠癌细胞系 CT26生长效应及其机制

    作者:张骞;王娜娜;曹璋;王萌

    目的:研究Ficolin 的抗结肠癌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不同免疫细胞缺失的小鼠荷瘤模型,研究Ficolin 的抗结肠肿瘤效应及其效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结肠癌细胞( CT26)与Ficolin 及其截短突变蛋白的结合;用ELISA 方法检测Ficolin 及其截短突变蛋白刺激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情况;C4沉积实验检测Ficolin 蛋白与CT26结合后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情况。结果 Ficolin-2与FicolinA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背部肿瘤的生长;当荷瘤小鼠体内巨噬细胞去除后,Ficolin-2与Ficolin A抑制荷瘤小鼠背部肿瘤的生长效应消失;Ficolin-2与Ficolin A蛋白能与CT26细胞结合,并呈现剂量依赖性;Ficolin-2的截短突变蛋白D1、D2能与CT26细胞结合,D3不能与CT26细胞结合;Ficolin-2与FicolinA蛋白能明显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22(IL-22);而Ficolin-2的截短突变蛋白D1、D2、D3却不能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上述细胞因子;Ficolin-2与Ficolin A蛋白能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结论 Ficolin-2与Ficolin A能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背部肿瘤的生长,而荷瘤小鼠体内的巨噬细胞被去除后,Ficolin-2与Ficolin A抗结肠癌效应受到抑制。体外实验发现,Ficolin-2与Ficolin A可能是通过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TNF-α、IL-17A、IL-6及IL-22细胞因子发挥抗结肠癌作用;Ficolin-2与Ficolin A也能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 Ficolin通过其C端与CT26结合,而其发挥生物学活性则需要N端与C端的共同存在。

  • 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对MMP-9及天然免疫的影响

    作者:逯艳艳;孔鑫磊;刘芝兰;马颖才

    目的:探讨HCV 编码的NS3-4A 蛋白对MMP-9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相关引物,构建在相应的载体上;使用PCR 扩增目的基因;PCR产物以及双酶切产物的胶回收;冷氯化钙法制备感受态细胞;YC 法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基的配制;之后进行RT-PCR 反应。结果在Huh7.5.1细胞内,内源性的MMP-9可以被NS3-4A 蛋白上调表达;转染了pCMV-tag2A-NS3-4A 质粒的Huh7.5.1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相比,其内源性MMP-9的表达可以明显被NS3-4A 蛋白上调。在Huh7.5.1细胞中,IFN-α可以增促进MMP-9基因mRNA的表达,且这种增强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在转染了pCMV-tag2B-MMP-9质粒的Huh7.5.1细胞中,其内源性IFN-α及其受体IFNAR1和IFNAR2的表达可以被MMP-9蛋白抑制,且对IFN -α及 IFNAR1的抑制作用具有较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向转染了 pCMV -tag2B 质粒的Huh7.5.1细胞中加入IFN-α可以上调其内源性的PKR和OAS2的表达,而MMP-9又可以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这反过来也说明MMP-9可以抑制IFN-α及其受体IFNAR1和IFNAR2的表达,进而抑制IFN-α下游PKR和OAS2的表达;IFN-α可以上调Huh7.5.1细胞中内源性的PKR和OAS2的表达,而MMP-9又可以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这与之前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在HCV 的感染过程中,NS3-4A 蛋白可以促进细胞内源性IFN-α的表达,而IFN-α的高表达又会导致MMP-9的高表达,MMP-9反过来又会抑制IFN-α及其受体IFNAR1和IFNAR2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IFN-α下游的PKR及OAS2基因。

  • ERG 基因3′端非翻译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及其活性

    作者:徐学虎;黎淑玲;徐远东;吴小兵;伍尚标;陈戎

    目的:构建人ERG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为研究ERG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ERG的3′UTR序列,并连接到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测序鉴定psiCHECK2-ERG载体构建是否成功。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ERG 3′UTR具有miR-145-5p的结合靶点。通过共转染miR-145-5p模拟物和psiCHECK2-ERG载体,检测荧光素酶的活性,以共转染miR-145-5p模拟物对照和psiCHECK2-ERG载体作为参照。结果构建了含有ERG 3′UTR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酶切电泳和基因测序证实序列与目标一致。 miR-145-5p模拟物和报告质粒共转染者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下降(28.39%,P<0.05)。结论含有ERG 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构建成功。初步鉴定miR-145-5p作用ERG基因3′UTR,对ERG发挥转录后水平调控作用。

  • 表达 US3腺病毒载体对混合淋巴细胞和 NK 细胞反应中γ干扰素和穿孔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鹏;阚全程;李玲;潘雪;余祖江

    目的:探讨表达US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其转染供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免疫逃逸活性。方法首先构建表达US3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扩增纯化后转染供体PBMCs,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反应,通过检测反应中γ干扰素和穿孔素的表达量,观察表达US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免疫活性。结果表达US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r-US3能够明显降低混合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反应中细胞因子γ干扰素和穿孔素的产量,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反应活性。结论表达US3基因腺病毒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介导其转染供体PBMCs的免疫逃逸,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对其转染细胞的排斥反应。

  • 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丹;翟进诚;刘名倬;朱峰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钴60γ射线(60 Co γ)辐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旁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照组、2 Gy组、4 Gy组、8 Gy组分别采用0、2、4、8 Gy剂量60 Co γ射线辐射MSC,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水平变化,同时考察辐射后对 MSC 形态学及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 Gy组VEGF和bFGF未见明显变化( P>0.05)。8 Gy组则显著降低,至第7天几乎测不到(P<0.05)。4 Gy组VEGF在第1天显著降低,但在第4天明显恢复,至第7天已显著升高(P<0.05);bFGF在第1~4天显著降低,至第7天已恢复并逐渐升高( P<0.05)。对照组、2 Gy组和4 Gy组辐射后形态学无明显改变,而8 Gy组呈多边形且终死亡。与对照组相比,4 Gy和8 Gy组MSCⅧ因子阳性率显著降低(P<0.01),继续培养亦不能恢复;而2 Gy组无特殊变化( P>0.05)。结论适宜剂量(4Gy)辐射对MSC旁分泌有轻度影响但能快速恢复,其形态学改变亦无明显变化,但对分化能力影响明显且难以恢复。

  • 矽肺结核合并症大鼠模型与病理观察

    作者:胡东;徐忠乐;张庆;杨小康;王婉;戴京京;祁真玉;王干勋;邢应如;张荣波;吴静

    目的:建立不同分期矽肺病合并结核感染的大鼠模型,比较病理特征并分析矽肺病对结核感染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等量分为A、B、C、D共4组,A组不作处理,B、C、D组采用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于第0、30或60天染尘,第50天A、B、C、D组均尾静脉注射结核标准株H37 Rv悬液,结核感染40 d后剖杀大鼠取肺。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Ziehl-Neelsen法抗酸染色检测结核菌,Warthin-Starry银染法显示尘粒分布,菌落计数实验反映结核载量。结果 B、C、D组大鼠染尘30、60或90 d后可分别造成Ⅰ、Ⅱ及Ⅲ期矽肺,尾静脉结核攻击可导致肺部结核感染,结核载量和肺组织病变程度均与矽肺病程有关。结论成功建立大鼠矽肺结核合并症模型,将有助于矽肺病与结核病相互推动进程中的“对话”机制研究。

  • 消化道症状首发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作者:吴颖;孙自勤;刘晓峰;李文波

    患者,男,34岁,因腹痛、腹胀3个月余,伴黑便10余天于2014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上腹部阵发性隐痛,伴乏力、皮肤瘙痒,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未予重视。10余天前患者出现黑便,为稀便,4~5次/d,伴里急后重感,无呕血,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畏寒、发热,服用雷贝拉唑肠溶片等药物治疗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10岁时有乙型肝炎病史,诉已治愈,否认曾患其他疾病。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3℃,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和蜘蛛痣。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无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可。右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左肺听诊未闻及异常。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腹部可见散在的针尖大小的红色斑疹,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04×109· L-1,N 80.7%,Hb 62 g/L,L 13.5%,Plt 49×109· L-1;凝血5项示:APTT 41.4 s,PT 17.3 s, PT 活动度51.1%, APTT 41.4 s,TT 27.9 s,FIB 0.586 g/L,D-二聚体3.27 mg/L, INR 1.45;肝功能示:AST 88 U/L,ALT 26 U/L,AKP 150 U/L,TP 46.9 g/L, Alb 24.1 g/L;大便常规和潜血无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检测0.07 s/co,丙型肝炎抗体定量检测0.07 s/co;AFP 0.94 ng/mL, CEA 1.06μg/L,CA19925.34 U/mL;C反应蛋白28.90 mg/L,ESR 8 mm/h;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腹部增强 CT示:肝脾肿大,腹腔积液,胆囊炎,腹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瘤可能;胸部CT平扫示:右侧胸腔积液并右肺下叶部分不张,心包积液,冠状动脉钙化;电子胃镜结果示:胃底-体静脉曲张(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根据以上结果,初步诊断为:淋巴瘤?胃静脉曲张(重度),腹腔积液,右肺炎症,胸腔积液(右侧),心包积液。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请血液科医师会诊,建议行骨髓穿刺检查及淋巴结穿刺活检。骨穿结果示:HE染色示骨髓纤维组织广泛增生,粒系各阶段细胞可见,幼稚阶段细胞略增多,以中幼及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偏成熟阶段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可见,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背景上散在少量异常大细胞,胞浆丰富,胞核多不规则,核仁明显,多为单个核、少数为双核,网状纤维染色( MF-2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结果示:形态符合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LCH )。免疫组化结果示:CD1a(+),CD68(+),S -100(+)。诊断为:LCH(多系统)。但遗憾的是患者家属要求回当地医院继续诊疗,患者于不久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 白花前胡甲素对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Kv1.5和 Kv2.1表达的影响

    作者:熊璐琪;邓惠萍;肖毅频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甲素( Pd-Ⅰa)对低氧引起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Kv1.5、Kv2.1表达的影响,探讨Pd-Ⅰa参与细胞内钙稳态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将细胞分为常氧组、缺氧组及缺氧+Pd-Ⅰa组。常氧组置于37℃、5%CO2恒温培养;缺氧组置于37℃、5% CO2、4%O2培养;缺氧+Pd-Ⅰa组用20μmol/L的Pd-Ⅰa预处理后,置于37℃、5% CO2、4% O2培养。60 h后测定细胞Kv1.5、Kv2.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Kv1.5、Kv2.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 P<0.01);与缺氧组相比,缺氧+Pd-Ⅰa组Kv1.5、Kv2.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 P<0.01)。结论 Pd-Ⅰa可以明显抑制低氧引起的大鼠肺动脉细胞Kv1.5、Kv2.1 mRNA表达下调,从而维持细胞膜电位的平衡,可能发挥抑制细胞增殖、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 成人胼胝体缺如1例

    作者:谭帅;杨世亮;黄欣怡;洪华

    患者,男,19岁,以突发头痛10余天于2014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晚上入睡前突发头痛,呈渐进性,位置主要集中于额顶部,呈搏动样并持续,不能自行缓解,夜间无法正常入睡,第2天晨起头晕,无天旋地转、地震感,视物无模糊、重影、黑矇,听力无改变,与体位改变无关,数小时后头晕可自行缓解,但头痛仍无明显改变,有恶心,无呕吐。患者入院以来,头痛较前稍缓解,疼痛位置、性质同前,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等其他不适,患者精神、胃纳、睡眠一般,二便正常。体格检查:高级神经功能:对答切题,反应稍迟缓;颅神经检查:两侧眼球外展稍受限,咽后壁感觉反射减弱,两侧咽反射、腭反射反射减弱,四肢肌张力升高,四肢肌力5级;生理反射:左侧肱二头肌、膝腱反射减弱;脑膜刺激征:颈抵抗,颏胸距3横指。

  • 不典型急性肺栓塞1例

    作者:马芷琴

    患者,女,54岁,因突发眩晕4 h于2015年3月24日入院。患者24日18:00左右在沙发上休息时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清水样物,不伴发热,无心悸、胸痛及胸闷,无腹痛,无四肢活动障碍,无吐词不清、饮水呛咳,为明确诊治,今来我院就诊,门诊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收入院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50/90 mmHg,神志清楚,正力型,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史;有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吐词清晰,双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等称,伸舌居中,口角无明显歪斜,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肌张力等称,双侧腱反射对称,双侧肢体痛觉检查等称,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 儿童肺炎衣原体相关性不典型肾小球肾炎1例

    作者:李宜花;杨方;李伟明

    患儿,男,9岁,因间歇性呕吐4 d,咳嗽2 d于2015年4月11日入院。病初无明显诱因下发热1次,体温高38.6℃,无寒战、抽搐,伴有呕吐,呈非喷射性,3~4次/d,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黏液、血丝等,曾至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呕吐查因,予五水头孢唑啉钠、维生素B6静脉滴注治疗,仍呕吐。入院2d 前始出现轻咳,无痰,伴有头痛、头晕,复至我院就诊,门诊以呕吐查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待排收入院。发病以来,无腹痛、腹泻、皮疹、肉眼血尿、泡沫状尿等。精神、胃纳、睡眠稍差,大便正常,小便量较前稍减少。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30次/min,心率88次/min,血压104/63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倦,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无黄染、皮疹,无皮下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五官未见畸形。双眼睑轻度水肿,结膜无充血、出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双侧呼吸运动对称,未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关节无水肿,活动自如。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3×109· L-1,RBC 5.16×1012· L-1,Plt 228×109· L-1,N%27.04%, L%61.74%, Hb 141.0 g/L。CRP 0.2 mg/L,ESR 2 mm/h,4次尿常规提示:pH值5.5~6.0,比重1.026~1.032,尿蛋白0.1~0.3 g/L。尿沉渣镜检:RBC 0.1~0.8个/HP, WBC 0.9~1.4个/HP,偶见颗粒管型。24 h尿蛋白定量2.3 mg/( kg· d),2次中段尿培养均未培养出致病菌,血清BUN 2.64 mmol/L, Cr 34μmol/L, ASO 77.1 IU/mL,补体C3291 mg/L,补体C474 mg/L,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159;肺炎衣原体抗体( IgM)阳性(+);肺炎衣原体抗体( IgG)阳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未见斑片状密度升高影。血电解质、肝功能、心肌酶谱检查无异常。入院予阿奇霉素×3d静脉滴注隔4d后口服阿奇霉素×3d抗感染,奥美拉唑×3d静脉滴注护胃,并给予卧床休息、监测血压等对症治疗,入院次日尿量恢复正常,入院5d后头晕、头痛、呕吐消失,眼睑水肿消退,尿常规正常,随访3周无复发。5周时复查补体C3、补体C4恢复正常,尿常规正常。

  • 首诊乳腺颗粒细胞瘤的乳腺纤维瘤病1例

    作者:聊识君;刘正人;王晓娇;武彪;周水根

    患者,女,19岁,因发现右乳肿物1周于2015年2月16日入我院。患者于1周前无意间发现右侧乳房鹌鹑蛋大小肿物,不伴疼痛,乳房表面皮肤无红肿发热,有“酒窝征”改变,无橘皮样改变,无乳头溢血、溢液等症状。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疾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双侧乳房大小正常,形态对称。右乳12点钟方向距乳头2 cm处可触及一约2 cm ×3 cm肿物,表面欠光滑,质地硬,边界不清,无明显触痛,肿物与表面皮肤出现明显粘连,对侧乳房未触及明显异常,双侧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影像学辅助检查:彩超提示右侧乳腺12点钟方向距乳头4 cm处,可见大小约1.6 cm ×1.2 cm的低回声团,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2)。 BI-RADS Ⅳ级,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乳腺钼靶提示右乳外上象限片状不规则等稍高腺体密度影,边缘模糊不清,局部腺体纠集,未见恶性钙化(图3),BI-RADSⅣ级,考虑癌可能性大。乳腺磁共振平扫+增强显示右乳内上象限及外下象限分别可见一大小约1.5 cm ×1.1 cm及0.7 cm ×0.5 cm的结节影,呈长T1、长T2信号,结节略呈分叶状,周边可见毛刺, DWI 呈稍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初步诊断意见两结节影考虑乳腺癌可能, BI -RADSⅤ级。

  • 腹主动脉夹层并右肾梗死误诊1例

    作者:李永浩

    患者,男,58岁,因右腰腹部疼痛1 d于2013年10月10日收入院治疗。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腰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食物及口水),吐后腹痛无缓解,感腹胀,无畏寒、发热。发病后来我院急诊科检查;尿常规白细胞3+,潜血3+,泌尿系超声示左肾多发性结石,右肾膀胱未见异常,血 CR 188μmol/L, BUN 8.45 mmol/L。止痛消炎效果欠佳入院。发病后精神稍差,饮食水减少,未排便,排气少。既往有泌尿系结石病史约20年,曾有结石尿出,平素间断右腰腹部疼痛,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体温36.9℃,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80 mmHg;精神可,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心肺听诊正常,腹稍饱满对称,未见胃肠型,软,右中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左肾区无叩击痛,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肠鸣音约3次/min,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初步诊断:右肾绞痛、泌尿系感染、右输尿管结石?左肾多发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后给予止痛、消炎治疗,疼痛可稍减轻,但仍腹胀,排气少,口服泻药及通便治疗效果差,多次腹部查体除腹胀加重、肠鸣音活跃(约12次/min),右中下腹压痛及右肾区叩击痛无减轻。查血白细胞11.1×109· L-1,血小板及红细胞正常,复查尿白细胞2+,潜血3+,D二聚体4.35 mg/L,TBIL 40.9μmol/L, DBIL 12.0μmol/L,IBIL 28.9μmol/L, ALT 143.0 U/L, AST 160.1 U/L, GTT 89.9 U/L,CR 172.5μmol/L,BUN 9.50 mmol/L,FPG 6.93 mmol/L,乙肝两对半阴性,其他凝血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均正常。入院后第2天,右侧腰部叩击痛及腹部膨隆均较明显。 IVP检查示右肾不显影,腹胀、排气少但未发现肠梗阻(图1);左肾下盏多发结石,左肾功能良好。中上腹CT平扫示:肝右后叶多个小囊状稍低密度影堆集,左肾下盏结石,左肾囊肿,建议CT增强扫描。经保肝消炎等治疗后排气较多,腹胀减轻,复查尿白细胞1+,潜血3+,血常规正常, TBIL 26.2μmol/L, ALT 102.0 U/L, AST 74.5 U/L, GTT 173.0 U/L, CR 154.4μmol/L。入院第3天,行肾血管彩超检查示右肾血流信号较左肾减少,血流阻力增大。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示:(1)主动脉夹层。(2)右肾血供不足(图2)。考虑为腹主动脉夹层并右肾梗死,随即转上级医院治疗。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 CTRP9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云涛;简磊;潘敬芳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关蛋白9(CTRP 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54例、正常糖耐量者(NGT组)5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RP 9水平。 T2DM组再分为A组26例和B组28例,分别采用利拉鲁肽和格列美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CTRP9水平。结果(1)T2DM组血清CTRP9水平低于NGT组(P<0.01);(2) CTRP9与FPG、HbA1C、HOMA-IR、BMI、TG、FFA、TNF-α呈负相关( r=-0.614、-0.638、-0.592、-0.610、-0.556、-0.552、-0.538, P<0.05,P<0.01),与APN呈正相关(r=0.578,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HbA1C、BMI是CTRP9的独立影响因素。(4)治疗后A组CTRP 9水平较B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TRP9水平降低。利拉鲁肽能有效改善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升高血清CTRP9水平。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十二指肠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史克志;苏进;许新华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 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十二指肠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晚期十二指肠腺癌患者给予SOX方案化疗,即替吉奥胶囊60 mg/m2,2次/d,口服,连用14 d,休息7 d;奥沙利铂13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3 h,每3周重复。每2周期行CT/MRI扫描进行疗效评价,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随访获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33例患者共完成148周期化疗,其中完全缓解1例(3%),部分缓解15例(45%),疾病稳定9例(27%),疾病进展8例(24%),总有效率为4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4个月。 ECOG评分、CEA水平以及疾病缓解情况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主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腹泻和末梢神经毒性。结论 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十二指肠癌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 早期小剂量应用氢化可的松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汀劳;赵鹏洲;冯日祥;吕伟垣;吴敬伦;杨杰章;林树敬;欧阳兆忠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氢化可的松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患病早期(3 h内)给予氢化可的松,剂量为2 mg/(kg· d),分3次执行,配生理盐水至0.2 mg/mL,共用3 d。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皮质醇、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量的变化;7d后对患者进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TCH)刺激试验,检测血浆皮质醇含量,判断患者肾上腺皮质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初期血浆皮质醇、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量较高,治疗后观察组该4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亦显著降低(P<0.05)。 ATCH刺激后,观察组皮质醇水平增加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可显著降低早期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皮质醇、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量,有助于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硒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影响

    作者:王超;王国娟;吕芳;孙春萍;张强;陶存武;马维青

    目的:探讨补硒治疗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 )的影响。方法将97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分为3组,高剂量补硒组35例补硒剂量200μg/d,低剂量补硒组32例补硒剂量100μg/d,正常对照组30例未服用补硒药物。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测定血清和血浆中的TPOAb,监测这3组患者的TPOAb滴度的变化。结果(1)3组2、4、6个月后TPOAb滴度的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补硒组TPOAb的滴度明显下降。(2)正常对照组TPOAb的滴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结论补硒治疗使桥本甲状腺炎患者 TPOAb滴度进行性下降且与补硒量和补硒治疗疗程相关。

  • 2%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作者:洪彬源;陈桂纯;罗昌辉;蔡日生;戴鹏;王云花;刘洪珍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在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择期行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将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Ⅱ组:麻醉前10 min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患者的咽喉部,再将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Ⅲ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Ⅳ组:麻醉前10 min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患者的咽喉部,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麻醉前( T1)、插管前5 min ( T2)、插管时( T3)、插管后5 min ( T4)、由仰卧位变侧卧位时(T5)、由侧卧位变仰卧位时(T6)、拔管前5 min(T7)、拔管时(T8)、拔管后5 min (T9)各时点SBP、DBP、HR的变化及术后24 h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及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Ⅰ组和Ⅲ组T3、T4、T5时相比,Ⅱ组和Ⅳ组的SBP、DBP、HR明显降低( P<0.05);与Ⅰ组和Ⅱ组T6、T8、T9相比,Ⅲ组和Ⅳ组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和Ⅳ组的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出现1例脑血管意外。结论2%利多卡因喷雾剂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用于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可以有效抑制支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毒性低,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激素冲击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

    作者:林哲聪;黄晓新;杨丹晓;林凯胜

    目的:探讨激素冲击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方法将4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泼尼松5~10 mg/d;观察组予甲泼尼龙500 mg/d静脉滴注,连用5 d。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 IMCT)和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IMCT及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小, IMCT及H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冲击疗法可有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利多卡因胶浆对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瘤栓塞术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喜成;刘占立;邓武红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胶浆预防高血压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36例择期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8例。 B组的气管导管前端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5 mL均匀涂抹至超过套囊后5 cm处,A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涂抹。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拔除气管导管前(T1),拔除气管导管后2 min(T2)、5 min(T3)和10 min(T4)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并观察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0和T4时SpO2、HR、SBP及D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A组患者HR、SBP及DB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气管导管拔除期的应激反应,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 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钡灌肠检查后通便的护理

    作者:陈丽丽;李瑞琼;罗丽红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先天性巨结肠症( HD)患儿钡灌肠检查后通便的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钡灌肠检查24 h复查后通便护理的长段型HD患儿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常规组生理盐水回流灌肠2次/d;改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回流灌肠后3∶2∶1液50 mL保留灌肠,5 min后食指扩张肛门、直肠,并掏出直肠钡。观察钡灌肠检查后灌肠无钡排出所需次数,食欲回复正常时间,术中检查结肠是否有钡。结果灌肠至无钡排出所需灌肠常规组(11.77±1.83)次,改良组(5.2±1.16)次;食欲回复正常所需时间常规组(4.83±0.91)d,改良组(2.23±0.43)d;术中检查结肠有钡残留率常规组23%(7/30),改良组0(0/30)。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理盐水回流灌肠后给予3∶2∶1液保留灌肠、配合食指扩张肛门、直肠并掏出直肠粪/钡石通便护理方法,更适用于长段型HD患儿钡灌肠检查24 h复查后通便护理。

  • 呼吸内科医护一体化管理鼻肠管的效果

    作者:陶胜茹;陈伟菊;黄洁微;张珊英

    目的:通过医护一体化管理鼻肠管,提高鼻肠管的置管到位率,降低堵管的发生率。方法选择留置鼻肠管的患者62例,按照有无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置管到位率和堵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鼻肠管到位率及堵管率分别为45%及36%,观察组则分别为93%及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患者的鼻肠管,能够有效提高鼻肠管置管的到位率,降低堵管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策略

    作者:高霞;吕钢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策略。方法纳入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患者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将纳入调查研究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个体化治疗患者50例(个体化治疗组),常规治疗50例(常规治疗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时间、回乳率、脓肿形成率以及随访半年后的复发率。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哺乳时间、睡眠姿势、婴儿吸乳方式、清洗乳头、乳房外伤因素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平卧、乳房外伤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为只吸住乳头的吸乳方式、哺乳时间6个月以上、经常清洗乳头;个体化治疗组治愈率、治疗时间、回乳率等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脓肿形成率以及随访半年后的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哺乳期前6个月是乳腺炎的高发期,只吸住乳头的吸乳方式、哺乳时间6个月以上、经常清洗乳头对预防哺乳期乳腺炎有着积极的作用,个体化的治疗是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治疗策略。

  • 分化型甲状腺癌12年间发病情况及与碘营养的关系

    作者:羊涛;张嘉越;黄永鸿;李瑞;冷津立;李松明;岑延增;何红艳;文会懿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发病情况,探讨碘营养水平与DTC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2013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7518例,其中DTC共95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病理诊断并检测了尿碘水平。按每4年分为3组,分析12年间尿碘水平与DTC发病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和滤泡状甲状腺癌(FTC)均成逐年上升趋势(P=0.004),其中2010—2013年PTC占DTC总数的91.76%,与2002—2005年相比明显上升( P<0.05)。2006—2009年与其他时间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TC患者尿碘水平显著升高,而FTC尿碘水平则显著降低。结论 DTC中PTC比例逐年上升,与碘摄入水平有一定相关。

  •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作者:孔繁亮;吴同果

    同型半胱氨酸( HCY)是食物中蛋氨酸(甲硫氨酸)在体内分解的中间代谢产物,高水平HCY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确定为心血管八大危险因素之一,HCY水平高于10μmol/L的人群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1]。一项荟萃分析表明HCY水平每升高5μmol/L,静脉血栓风险升高27%~60%[2]。有研究表明,高水平HCY更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目前认为HCY导致动脉硬化的机制主要为 HCY 对血管内皮的损害和对血小板的影响[4],对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虽然仍存在争议,但主要机制为HCY导致机体氧化应激,大量生成氧自由基( ROS)及其他过氧化物,而阻碍血管内皮生成一氧化氮(NO),从而损伤内皮细胞,收缩血管[5]。然而,目前关于HCY引起血小板激活与聚集的机制较多[6],有待进一步研究。

  • 泛素连接酶 Cullin3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衍辉;梁雅灵;徐勇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ubiquitin-protesome system )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为主要的蛋白质选择性降解方式[1],被发现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参与调控包括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病毒感染、生长发育等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中,而它的减少对人类的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钾、高血压等病理过程的进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3]。 E3泛素连接酶( E3 uibiquitin ligases )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大的一个家族体系。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泛素连接酶已有500多种,它主要划分为两大亚家族:第一类是拥有HECT结构域的E3泛素连接酶;另一类则是含有RING结构域的E3泛素连接酶[4-5],由于它们都具有保守的CUL同源结构域,因此又被称为Cullin-Ring E3泛素连接酶( cullin-RING-based E3-ligases,CRLs)。含有RING结构域的E3泛素连接酶是一个庞大的E3泛素连接酶类群,其调控机体内细胞周期蛋白和转录因子,约占整个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20%[6]。 Cullin蛋白家族在不同物种之间是高度保守的[8],在哺乳动物中通过N端结构域连接不同的结合蛋白,主要划分为Cullin1、2、3、4A、4B、5和77个亚型[7-8]。 Cullin3是Cullin蛋白家族亚型中的一种,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及其在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发育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成为蛋白泛素化降解领域的热点。本文主要从Cullin3的结构、分子调控功能、自身活性调控和临床相关疾病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鼻咽癌肿瘤干细胞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程;许新华

    Wnt 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运动和分化的关键途径,在胚胎和器官发育以及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有研究表明, 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不恰当激活,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及其侵袭转移的过程,而且还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密切。本文就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肿瘤干细胞中(cancer stem cells,CSCs)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妊娠期合并鼻咽癌的诊治现状

    作者:王蕾;苏勇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调强放射治疗(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的广泛应用,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明显提高。随着患者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育龄期女性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能否妊娠,及妊娠期合并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有关妊娠期合并鼻咽癌患者诊治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对今后妊娠期合并鼻咽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Nurr1及其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段奎甲;邓兴力;杨智勇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也称震颤麻痹( paralysis agitans,shaking palsy),是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以运动迟缓、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步态姿势异常为特征性表现,以路易( Lewy)小体形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功能缺失为病理表现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1]。核相关受体因子1(nuclear receptor related factor 1,Nurr1)与帕金森病发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存活都密切相关[2]。本文主要对Nurr1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治疗等方面作一简单综述。

  • CT 低剂量技术在腹部检查中应用的进展

    作者:李啸天;邱维加

    随着CT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其检查速度、诊断能力的不断提高,CT在临床上的应用得到广泛普及,但也会给患者带来辐射伤害。辐射剂量的增加将会增加检查者癌症的发生概率。 MATHEWS等[1]研究表明,儿童CT扫描导致的癌症概率要高于成人。如何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大程度地减少受检人群的辐射剂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从2005年双源CT的使用开始,临床对CT的需求从不断提高图像质量和扫描速度,变为低剂量成像技术的普遍应用,CT成像技术已经进入了低剂量成像时代[2]。低剂量技术常用于有高对比度的器官中,如骨、肺、心脏等,对骨骼畸形、外伤、早期肺癌筛查、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等低剂量技术已趋于成熟,而对于低对比度的脏器如腹部的低剂量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腹部器官之间密度差异小,组织对比不明显,进行CT检查时一般需要进行多期增强扫描,与其他部位相比,患者在腹部检查时接受的辐射剂量会成倍增加,因此低剂量技术在腹部检查中应用具有很大意义。

  • 自噬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颖;傅念;阳学风;吴清;蒋良君

    肝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组织损伤愈合反应,若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则可逐步进展至其终末期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其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坏死、免疫反应、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沉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自噬( autophagy )参与了肝纤维化过程,自噬将有可能成为抗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对自噬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作者:余杰;王旸;杨峥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共1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58%,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增强机体免疫力,治疗效果得到强化,值得推广。

  • 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对脊柱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郑小兰;陈陵;王洪涛;朱晓红;蔡俊赢;应俊;罗振中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对脊柱手术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恶心呕吐( PONV)的影响。方法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A1组(20例)术前针刺,A2组(20例)术中针刺,A3组(20例)术后针刺,C组(20例)空白对照。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送PACU。整个过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于麻醉前30 min(T0),手术结束时(T1),手术后12 h(T2),手术后24 h(T3)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 CD16+/CD56+)的浓度,同时记录PONV发生情况和程度。结果与T0时刻相比,4组在T1~T2时刻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浓度明显降低(P<0.05),T3点逐渐恢复;与C组比较,A1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浓度在T1~T2时刻明显增加(P<0.05);与A2、A3组比较,A1组在T2时刻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浓度明显增加(P<0.05)。与C组比较,A1组患者PONV在T2、T3时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A2、A3组比较,A1组患者PONV在T2、T3时刻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各组中都有发生Ⅲ级程度的PONV,并要求使用了止吐药物。结论术前针刺内关穴可改善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降低PONV的发生率,并优于术中及术后针刺。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