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

    作者:李娜;李辉;胡新国;程玲;吴卫平;管维平

    目的 探讨高龄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白质疏松(WMH)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30例高龄LI患者,平均(86.2±4.2)岁,依据Fazekas量表(0~6分)对WMH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分为WMH无~轻度(0~3分)组和WMH中-重度(4~6分)组.采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估算GFR,应用MRI检测LI以及WM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FR与WMH的相关性.结果 WMH中~重度组血清肌酐较WMH无~轻度组升高,GFR较WMH~无轻度组明显降低(P<0.01),GFR降低与WMH的严重程度紧密相关.结论 GFR降低可能为高龄LI患者WMH的重要危险因素.

  • 脑小血管病神经影像与临床

    作者:董哲;张建军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一组临床症状相似、影像表现相近的脑小血管异常导致的发生于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脑局部组织病变.cSVD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脑微出血、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血脑屏障破坏,这些表现可单独或同时存在.cSVD临床表现具备4大特征:认知障碍、卒中、反复腔隙性梗死及脑白质病变.

  • 舒血宁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聪青;刘瑞芬;郭锡元

    我中心心脑血管科近年来对符合诊断和治疗要求的42例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选用舒血宁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对象的选择:由本中心有经验的大夫按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对2001年1月至12月间门诊治疗病人,采用统一的入选标准,按病人条件,观察了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6±12)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者27例,糖尿病患者9例,高脂血症患者12例.上述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患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并于治疗前进行临床及血液流变学检查.

  •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6例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观察

    作者:张美兰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及载脂蛋白异常是心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且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6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水平,现报告如下.

  •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千朔;高连波;李静;杨艳

    脑穿支动脉闭塞常常引起带有经典临床症状的腔隙性脑梗死,尽管很多患者预后良好,仅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但是仍有27%~62%[1]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PMD )可见于脑穿支动脉病(PAD),其中常见病变在豆纹动脉(LSA )、脑桥穿支动脉 APA)和大脑后动脉穿支。

  • 丹参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孟祥宇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西药对腔隙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患者按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氨氯地平,30mg/次,1次/d,口服;洛伐他汀,10mg/次,1次/d,口服;阿司匹林,0.1g/次,1次/d,口服.治疗组48例丹参注射液30mL+0.9%生理盐水200mL,1次/,d静滴;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均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脂三项、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比较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开国

    目的:对比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11月,医院采用CT、MRI诊断怀疑为腔隙性脑梗死194例,对比CT、MRI诊断效用.结果: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135例、单纯的脑白质改变引起的痴呆或其他类型的脑病59例.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7.0%、89.8%、94.5%、71.6%、80.9%,MRI则为97.0%、93.2%、97.0%、93.2%、95.9%,MRI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多发梗死、侧脑室半卵圆、额顶颞叶、<5mm病灶的脑梗死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于较小、多发、非基底节区梗死病灶检出率明显更高.

  • MRI 和 CT 诊断腔隙性脑梗死63例分析

    作者:周芳;周玉来

    目的:探讨 MRI、CT 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方面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63例核磁共振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病例,其中52例先作头部 CT,统计分析其检查阳性率。结果CT 检查52例,发现阳性病灶为33例,阳性率为64.36%,MRI 检查63例,均发现阳性病灶,阳性率100.00%,两者差别明显(P <0.05)。结论MRI 对腔隙性脑梗死扫描检出阳性率高,应作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检查方法,推广使用。

  • 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立芸;严莉

    目的 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在诊断早期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MRI及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 诊断结果 的差异.结果 在额叶、顶叶等不同部位,CT共检出病灶93个,MRI共检出病灶459个;大于5 mm的病灶经CT检出91个(97.85%),经MRI检出299个(65.14%);小于5 mm的病灶经CT检出2个(2.15%),经MRI检出160个(34.86%);MRI对小于5 mm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P<0.05).结论 MRI比CT检查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对直径小于5 mm的病灶检出率高于CT检查,MRI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灶,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煤工尘肺并发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纯平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而煤工尘肺是煤矿工人吸入矽尘和煤尘所引起的一种尘肺,约占全国尘肺总列数40-50%.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以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等多见,而并发脑梗死的报道比较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科对90例煤工尘肺(coal-worker's pnuemoconiosis 简称CW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检出18例并发脑梗死,总患病率为20%,仅次于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遗留有血管性痴呆、吐词不清晰、吞咽和排痰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诸多后遗症,并且容易复发,导致患者更长时期卧床、痰液潴留、感染不容易控制,进一步导致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减退,加剧呼吸衰竭,给尘肺患者带来更大的致残、致死风险.目前法定尘肺病合并症中尚未提及合并脑梗死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措施,临床治疗脑梗死所产生的费用多由尘肺病患者另行负担,给尘肺患者带来较大经济负担和无尽的困扰,失去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何更早了解和发现尘肺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煤工尘肺患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案例报告如下.

  • 腔隙性脑梗死进行 CT 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对照探析

    作者:高青

    目的:通过对照腔隙性脑梗死时核磁共振和256层螺旋 CT 的不同表现,根据256层螺旋 CT数据核磁共振数据,讨论两者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价值体现。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核磁共振及 CT 影像学资料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本组60例患者都进行 CT 和 MRI 检查。分析 CT 及 MRI 图形,记录病灶数量,将两组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比较两者优劣势。结果:256层螺旋 CT 检查结果:枕叶病灶数量4个,颞叶病灶数量2个,小脑病灶数量4个,顶叶病灶数量3个,额叶病灶数量5个,丘脑病灶数量9个,脑干病灶数量7个,基底节区病灶数量10个;MRI 检测结果显示:枕叶病灶数量4个,颞叶病灶数量6个,小脑病灶数量7个,顶叶病灶数量8个,额叶病灶数量11个,丘脑病灶数量14个,脑干病灶数量15个,基底节区病灶数量18个。通过对比两者数据看出:MRI 检测出病灶数量为83个,256层螺旋 CT 检查出病灶数量43个。256层螺旋 CT 检查病灶数量结果与 MR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测更全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作者:费敏

    分析急性腔隙性脑梗死(LI)病灶分布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192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并通过利用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测两组病例患者脑部病灶的具体位置,且对两组病例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包括病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及既往病史等,另外包括两组患者的基线血压以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情况比较.结果:192例病例患者中有49例(25.52%)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列入END组当中;另外143例(74.48%)病例患者并未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列入到非END组当中.END组中病例患者基线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END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基线血压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例病例患者当中,磁共振DWI序列表现出多发性急性期梗死灶者29例,剩余患者为单发病灶.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于放射冠区76例(39.6%),基底节区39例(20.3%),丘脑区30例(15.6%),脑干区47例(24.48%).END组中病例患者病灶分布于放射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END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患者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以及脑干区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灶分布于放射冠区大致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稳定,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几率较大高.

  •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椅芳

    目的 探讨分析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CT以及核磁共振扫描进行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受诊断的16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的患者都要接受CT以及核磁共振扫描进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核磁共振检出的病灶个数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对比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检出的病灶大小略高于CT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的检查费用和时间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对比显著,(P<0.05).结论 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核磁共振的方式进行诊断,其准确率相比CT要更高,然而CT的检查费用以及检查时间却远远低于核磁共振.所以,这两种检查方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点,这就需要检查人员就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应的诊断措施..

  •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分型与CT诊断

    作者:曾林根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分型与CT诊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56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进行中医分型,以CT检测分析.结果 上述56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有高血压,中医分型有:气虚血瘀42例,表现有气短心悸、四肢乏力、夜梦盗汗、口角流涎、舌质暗淡;风痰淤血12例,表现有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头晕眼花、舌质暗淡;另外还有阴虚风动、痰热肺实症状表现各1例.CT检测结果 中气虚血瘀和痰热肺实症状患者的脑梗死灶较多,大部分位置在基底节、内囊、丘脑、放射冠;在风痰淤血症状患者中,大部分位置在脑干.结论 CT分析对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中医分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康福云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为盐酸贝那普利、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消栓通络胶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与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腔隙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 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的胰岛素抵抗特征分析

    作者:龚艳春;郭冀珍;王德治;洪洁;宁光;龚兰生

    目的:应用Bergman的微小模型方法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的胰岛素抵抗特征.方法:应用改良的Bergman的减少样本数(n=12)微小模型方法评价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梗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分析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胰岛素抵抗伴有的代谢紊乱.结果:①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者胰岛素抵抗组腰臀比明显大于无胰岛素抵抗组(0.88±4.95×1O2vs O.85±6.4×102,P<O.05).②胰岛素抵抗组甘油三酯(TG)也明显高于无胰岛素抵抗组(2.41±0.06vs 1.48±0.03,P<O.05).③胰岛素抵抗组的胰岛素敏感性(4.01±0.55 vs 4.82±0.61,P<O.05)和葡萄糖利用率(2.12±0.17 vs 2.61±O.18,P<O.05)明显低于无胰岛素抵抗组.结论:高血压病非糖尿病伴腔隙性脑梗死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同时伴有腹部肥胖和高甘油三酯.

  • 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关系

    作者:吴文昌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脑血管发育异常脑白质变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偏头痛患者80例,同时收集同期无脑血管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的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头颅MRI、CTA检查.结果:观察组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异常60例,CTA血管异常51例,脑白质病变23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27例.对照组脑血管造影脑血管异常22例,CTA血管异常10例,脑白质病变6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11例(P<0.05).结论: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腔隙性脑梗死有关,血管因素是导致偏头痛的重要因素之一.

  • 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情感障碍的相关性

    作者:夏瑞雪;李艳华;张丽冉;张俊玲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脑白质病变(WML)与认知功能、情感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35例LI患者纳入LI组,35例WML纳入WML组,30例LI合并WML纳入LI合并WML组(上述3组为观察组),将3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纳入对照组.评估各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认知功能(MoCA、MMSE量表)、抑郁及焦虑情绪(HAMA、HAMD量表).结果:观察组各亚组患者HAMD、HA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oCA、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I合并WML组患者ADL、HAMD、HAMA评分均高于LI组及WML组,MoCA、MMSE评分均低于LI组及WML组(P<0.05).LI合并WML组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率、情感障碍率及认知功能并情感障碍率均明显高于LI组和WML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LI、WML病变程度均与患者情感障碍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认知功能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越低,情感障碍越严重,但无相关性(P>0.05).结论:LI、WML患者病变程度与患者认知功能、情感状况密切相关,病情越严重,患者认知能力越差,情感障碍越严重,但此类患者认知功能与情感障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效果观察

    作者:薛伟书;王凝瑶;兰婷;姜文斌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40例,给予基础治疗2个月;治疗组40例,基础治疗加葛酮通络胶囊0.5g(2粒),每天2次口服,共2个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致残率低,血液流变学改变明显、能够有效降低血压,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葛酮通络胶囊对于改善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有效。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白质变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冯维龙;沈霞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变性(WMC)的相关性及发生脑白质变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6例,分为脑白质变性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脑白质变性组的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WMC具有相关性.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WMC时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高血压、糖尿病、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WMC有相关性.

1086 条记录 1/55 页 « 12345678...545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